诸联红学思想说略——读《红楼评梦》

合集下载

红学

红学
论断是否正确? 1.创作意图:①第2回冷子兴指出贾府“更有一件大 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 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②第1回叙述贾雨村 出身时说:“他出于末世。” ③第5回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之语,王熙 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 2.作品内容:贾府虽有过兴盛与繁华,但其衰败结 局与悲凉气氛相同,不可改变。贾府是封建社会的 缩影,这个社会从先秦至清代,走完了漫长的路程, 内部已经腐朽,新机正在发生。作者以独特感知, 超前意识,写出它必然灭亡的趋势。
二、 红学成因 14
第七,研红学者的努力 “五四”以来一批毕生以研究《红》为业的学者, 其劳动及成果为社会所注意,受到尊敬。 学科形成,离不开学者努力。研究对象是客观的, 但不经过研究者的发掘、梳理、提炼、概括,形成 不了一门学问。任何一门科学,总是学科和学者的 名字并存史册。学科因学者的研究而创立和发展; 学者以学科的创立和发展而名世。 红学成为专学,是和大批红学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的,如蔡元培、胡适、顾颉刚、俞平伯、李玄伯、 周汝昌、吴恩裕、吴世昌、冯其庸等,都以治红学 而闻名于世。
他将《红》与《史记》相比: 盲左、班、马之书,实事传神也;雪芹之书,虚 事传神也。然其意中,自有实事,罪花业果,欲 言难言,不得已而托诸空中楼阁耳。 太史公纪三十世家,曹雪芹只纪一世家。太史公 之书高文典册,曹雪芹之书假语村言,不逮古人 远矣。然雪芹纪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假语 村言,不啻晨钟暮鼓。 金圣叹:《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 生事。
二、 红学成因 8
人物语言更富特色,充分个性化,有声有色,仿 佛能够从人物身上和故事情节中独立出来,单独 构成欣赏对象。 刘姥姥的酒令: 左边“大四”是个人——是个庄稼人罢! 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红楼梦书评

红楼梦书评

红楼梦书评红楼梦书评(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里获得官方、学术界、民间共同认可的不多的小说之一,其成就单从小说的创作周期上便令后来者无法企及。

正统的评论比较实用,通常从阶级的观点出发,褒扬其内容深刻,通过描写一个大地主家族的没落,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云云;而红学家们则用高倍显微镜研究每一片残砖断瓦,考证里边某个仅露了一脸的人物的出身来历并乐此不疲;普通读者热衷于郎才女貌的男欢女爱,白玉为堂金做马的毫奢,还有错综复杂犹如剧情片的故事情节。

道也好,淫也好,各人的眼光不同角度不一,得出的印象就大相径庭。

曹雪芹起笔时就开宗明义,这只是一块顽石在尘间“走一遭”的历程,亦梦亦幻,作不得真——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巧合而已。

却又在开篇时欲盖弥彰地写了四句诗道破了玄机:原来顽石所历是虚,自身的亲历却非假。

他用写作追忆流逝的时光,抒发内心不平之气,切肤之痛没有让他写出一部才子佳人花好月圆的言情剧,他亲手搭起了一座美奂美仑的大观园,却没有来得及亲手把它毁掉,结尾时的悲剧色彩被宿命的虚无与因果报应冲淡不少,不可不说是种损失。

鲁迅讲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打碎给人看,按这个说法观照《红楼梦》,固然看到了毁灭,但并非都是美好的东西,贾府的大厦倾颓树倒猢狲散,并不具有美学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如果我们对此产生了同情或者怜惜,那对他们周围的人,对被他们剥削过的佃户,被他们欺压过的小民,则是不公平的。

关于《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专家们的着述实在太多,并且过多了,这里就犯不着再说,以免有抢人饭碗之嫌,这些纤巧精致,绚丽夺目的文饰后面,藏着的东西则不那么显眼,但更真实。

一座占地辽阔,锦绣灿烂的大观园是一个封闭的小小世界,这个世界与外面的那个更大但简陋得多的世界只通过那么几个通道联系着,它在金字塔的顶端,俯瞰众生,并且和其它尖顶联为一体,在这个世界的内部充满了纷繁错杂的关系,有矛盾,有冲突,不时有暗礁突破水面风暴扫过头顶,但是它就象一张绷紧的蛛网,依靠自身的张力维持着平衡——只要这张网附着的墙角柱头没有改变,那它就象飞快运转的陀螺在一点上始终不倒,但只要稍稍有外力袭来,则立时土崩瓦解,毁于一旦。

“红学”与“鲁学”视野中的鲁迅《红楼梦》研究-各体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红学”与“鲁学”视野中的鲁迅《红楼梦》研究-各体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红学”与“鲁学”视野中的鲁迅《红楼梦》研究-各体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鲁迅的学术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红楼梦》研究中提出的一系列学术观点、使用的研究方法,对20世纪红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影响很大。

对此,鲁学研究界和红学界的看法基本一致,只是在鲁迅的《红楼梦》研究是否自成体系方面还存在一定分歧。

本文无意对这些分歧进行辨析,只是认为鲁迅的《红楼梦》研究值得从学术思想发展史角度进行梳理,这种梳理不但有助于加深对其学术思想体系形成和发展演变的理解,也有助于深化对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转型过程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一、鲁迅《红楼梦》研究的学术贡献毋庸讳言,发端于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构,是在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的,其中学术研究方法的引进、西方学者惯用之思维方式的借用以及一些新术语的引进介绍,奠定了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基础。

从文学史研究和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构和发展的角度看,鲁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也明显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针对中国古代文学缺少真正悲剧所提出的批评就是一个例子。

就《红楼梦》研究而言,鲁迅提出的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论断、概念如人情小说、悲凉风格等,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后来者继续深化对《红楼梦》的研究,对20世纪中国学术体系的建构和学术方法的演进,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鲁迅在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优秀古典小说的研究中,始终具有清醒、自觉的史家眼光和文学史意识,将其纳入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视野之中,并在总结概括中国小说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审视《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价值。

基于此,鲁迅给予《红楼梦》极高的评价,将其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和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鲁迅的高度评价,奠定了《红楼梦》在20世纪中国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心目中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红学的发展。

从《红楼梦评论》到《红楼梦辨》--王国维、俞平伯评红的贡献与不足

从《红楼梦评论》到《红楼梦辨》--王国维、俞平伯评红的贡献与不足

从《红楼梦评论》到《红楼梦辨》--王国维、俞平伯评红的贡
献与不足
刘永良
【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4)003
【摘要】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总页数】8页(P17-24)
【作者】刘永良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真善美的完美结合——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中的悲剧美学思想 [J], 高冲
2.现代美学批评的百年纪念——读俞晓红《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 [J], 杨柏岭
3.红楼梦的最高评价:“宇宙之大著述”——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J], 白盾
4.从《红楼梦评论》到《红楼梦辨》——王国维、俞平伯评红雏议 [J], 李威;刘永

5.《红楼梦》的最高评价:“宇宙之大著述”──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J], 白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世纪红学研究历史的回顾——怎样读懂《红楼梦》的发展史

20世纪红学研究历史的回顾——怎样读懂《红楼梦》的发展史

The Review of the History about Research on the Studie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20th Century--How to Understand th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作者: 胥惠民
作者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出版物刊名: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6-46页
主题词: 20世纪;红楼梦;研究史;红学研究
摘要:诸多事实说明,20世纪红学研究的历史实际是怎样读懂<红楼梦>的发展史.索隐派是对<红楼梦>的一种误读.新红学有功绩,但仍未读懂<红楼梦>.太愚的<红楼梦人物论>是从人物研究这个角度读懂<红楼梦>的著作.1954年批评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是为了读懂这部伟大作品的斗争.何其芳的<论〈红楼梦〉>是读懂<红楼梦>的典范.1974年的'评红运动'是阴谋红学的大表演.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是考证派的典范.张国光的'当代红学'批评周汝昌极端贬斥高鹗续书的意见,在世纪之交解决了读懂120回完整作品的重大问题.。

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

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

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0篇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篇1)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名著《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篇2)《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读完红楼后,我觉得有无奈和悲伤,为黛玉而伤,为宝钗而悲。

她们的悲和伤,看上去似乎都是宝玉造成的,但谁又能说不是当时的社会间接造成的呢!倘若没有世俗羁绊,黛玉又岂会在无数个夜晚哭泣?黛玉内心所有的伤,所有的不安,都是为了这段情。

倘若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宝钗怎会被一段金玉良缘所负,误了一生。

在袭人拜托湘云做鞋子,宝钗知道湘云银子少,所以将哥哥铺里的螃蟹拿给湘云请客。

这些无不能看出宝钗心思之细腻令人不得不服。

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中,大家伙行令时,黛玉只顾怕罚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说了出来。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红楼梦评论》人教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题: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红楼梦评论》人教版含答案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红楼梦评论(节选)王国维是红学研究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红楼梦〉评论》对后世红学研究影响甚大。

王国维认为“人只有知苦痛才能奋起,才能避免麻木”。

在《〈红楼梦〉评论》这篇文章里,他运用叔本华的悲观哲学诠释了《红楼梦》人物的悲剧命运,隐含了自己对人生苦难的体验、对国运衰亡的忧患以及对人民麻木乐天的慨叹。

王国维从分析生活的本质着手对《红楼梦》的精神进行了阐释。

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种族都是为了延续生命,生命的本质就是欲望。

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论述《红楼梦》的美学价值时盛赞《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

在他看来,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而《红楼梦》的精神就在于它授人以解脱之道,真正揭示了人生痛苦的真相。

有人这样评价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说它是王国维真正将文学和哲学结合起来、全面系统阐发其唯意志论思想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作品。

课文节选自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三章,主要阐释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及其价值。

作为“红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的论文,王国维借鉴了叔本华的哲学及悲剧学说,力图从哲学的角度把握《红楼梦》的精神实质,具有现代文学批评的眼光。

一、注音餍.________ 缧绁..________ 悚.然________ 战慄.________ 福祉.________ 婉慝.________ 二、解释词义著⎩⎪⎨⎪⎧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 其最著.之一例也 仆诚以著.此书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目⎩⎪⎨⎪⎧目.击之而身历之 便以血污涂其面目. 决定目.之为经矣 范增数目.项王交⎩⎪⎨⎪⎧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台隍枕夷夏之交.皆谦而礼交.之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 ________ 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 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王夫人固亲于薛氏 ________亦自然之势也 ________《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________五、积累名句始于悲者终于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15篇)_1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15篇)_1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15篇)《红楼梦》读后感1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代表了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

红楼梦又叫石头记,共一百二十回。

主要写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部著作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林黛玉多愁善感,贾宝玉十分聪明,薛宝钗十分大方,王熙凤精明能干……我形象最深入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总会让人对她发生爱怜,很多事都会使她落泪,这个灵敏的女孩让我无法忘掉。

文中,贾宝玉这个主人公让我觉得他不虚伪,。

他不爱读书的原因正是由于他不想为了所谓的官而装虚伪。

他想到什么说什么,从来不扯谎,他能和黛玉以及大观园里的其他姐妹处的联系很好,是由于他能读懂她们的心里,能看到她们的心里。

贾宝玉无为却仁慈实在。

文中从前的宁荣二府多么富贵,单单一座大观园就让人惊叹。

但是就由于晚辈太爱财,无视律法,不知满意,不思进取,才会衰落。

我觉得红楼梦是一本奇特的书。

一开始我并不是特别喜爱,但是当我读完一章的时分,不知不觉被里边详尽形象的描绘招引。

他带我走进古人的日子,让我看到了一个个性情明显的人物,还有一首首美丽的诗词。

以我现在的常识,还无法更深的解读这本书,但我仍然被它所招引。

《红楼梦》读后感2今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让我原本惆怅的心情好了许多。

我闲着没事做,便从书柜里拿出了一本《红楼梦》坐在沙发上细细品读。

《红楼梦》是我看过很多遍的,可每看过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它讲述了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

其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还有薛宝钗三个人的感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主要故事是从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贾府初试,在成长中相知,以“木石前盟”为信念相爱。

但最终宝玉却在半苏醒状态下被骗而娶了长辈眼中“金玉良缘”的薛宝钗。

而林黛玉终只有在落得焚稿断痴魂,旧离恨天。

当宝玉苏醒后,发现所娶之人并不是林黛玉,便丢下怀孕的薛宝钗独守空闺,离家出走当和尚。

其他主配角皆红颜薄命。

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红楼梦》》

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红楼梦》》

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解读《《红楼梦》》沈新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高兴从南京到苏州来和大家交流阅读《红楼梦》的体会。

我今天从思想性、艺术性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成就。

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如果你只有时间读一部小说的话,那么我就推荐你读《《红楼梦》》。

为什么呢,因为《红楼梦》一最伟大,二最复杂。

下面我就从《红楼梦》最伟大最复杂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的成就,我们说,《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而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

有人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但是不能没有《红楼梦》,也有人说,《红楼梦》就是西方人眼中的《圣经》,欧洲学者认为《红楼梦》是欧洲文化遥远达不到的高峰,红学家认为《红楼梦》写了六百多个人物而西方的莎士比亚他在三十多部戏剧中只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红楼梦》的成就超过了莎士比亚。

在我看来《红楼梦》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最伟大的小说,下面我主要从两点来说它的伟大。

第一,它写的最好。

毛泽东曾经对《红楼梦》做出这样的评介,他说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我们注意到毛泽东把《红楼梦》与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并列为中国的四大之最。

《红楼梦》为什么说它最好,一是《红楼梦》文备众体,它不仅仅是小说,而且里面大量的诗、词、曲、赋、歌谣、歇语、灯谜、酒令、骈文,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文学样式,而且这些作品都写的非常好。

举例来讲《红楼梦》前八十回有诗词曲赋197篇,后四十回有四十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就诗而言,《红楼梦》里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排律,歌行,骚体这是形式,从内容来讲有咏物诗、咏怀诗、怀古诗、谜语诗、打油诗,从写法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合咏的等等。

诸联红学思想说略——读《红楼评梦》

诸联红学思想说略——读《红楼评梦》
Junl f atr Lann nvri Sca S i cs ora o s n i igU i s y( oi c ne ) E e o e t l e
V0 . 2 . 1 1 No 2
A r2 1 p.0 0
【 古代小说研 究】
诸 联 红 学 思 想 说 略
— —
书,学 富 五 车 ,才 气 纵 横 ,学 识 渊 博 ,真 可 谓
“ 相继相伴” 继 《 ,“ 南华》 《 离骚》读之 ,伴 《 涅
收 稿 日期 :2 0 0 9—1 3 2— 0
作者简介 :刘永 良 (9 8 ) 15 一 ,男 ,辽宁阜新人 ,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 江南文 化研 究 中心成员 ,中国红 楼梦 学会理 事 , 中国三 国演义学会理事 ,研究方 向 :中国古代文学。
昔仲 春 之 夕 ,与友 会饮 晦香 居 ,酒 既咻 ,
各数生平奇梦。一客 日: “ 吾曾梦历天庭 ,手
捞 星 斗 , 云 霞 拂 衫 袖 , 下 视 城 郭 ,蠕 蠕 欲
动 。 一 日 : “ 梦为 僧 ,结 庐 深 山顶 ,觉 尔 ” 吾
时万缘 俱 寂 。 一 日: “ 梦得 窖 银 数 百 万 , ” 吾
・-- — —
9 ・— 7 - —
辽 东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第1 2卷
盘》 《 维摩 》读 之” [1 由此 可见 ,在诸联心 中 o1 32 o
《 红楼梦 》 地 位之 高 。 诸联 还 以 “ 生平奇 梦 ”来论 “ 楼之 梦 ” 红 ,所
说 也很 有意义 :
他在红楼评梦中以退为进先云自己年来死灰槁木巳超一切非非想只镜奁间尚恨恨不能去但却对红楼梦唯恐擅失决不能像读一般的书一样去读红楼梦而应该煮苦茗读之燃名香读之于好花前读之空山中读之清风明月下读之而且把红楼梦与庄子离骚等相继相伴继南华离骚读之伴湟收稿日期

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评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龙源期刊网 评王国维《评论》作者:黄琪欣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11期《<红楼梦>评论》是红学的一本经典作品,虽然它将焦点定格在《红楼梦》,但实际上王国维在这部作品中并未对《红楼梦》的内容、情节等做多少细致的点评或分析,而是去研究其精神价值及其美学、哲学内涵,这对于读者阅读分析这部作品增加了一些难度,其次它是用半白话体来写作的,其遣词造句可谓诘屈聱牙,因而对于读者又有一定的接受障碍。

下面本文将从文本内容、结构等方面对《<红楼梦>评论》这部作品进行粗略分析。

首先在文本内容上,《<红楼梦>評论》以叔本华的哲学理论的基础,较系统地探究了小说的题旨和美学、伦理学价值,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人生及美术之概观”,基本上没有涉及《红楼梦》,而是提出“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的概念,阐释了欲望与苦痛之间的相伴相随,“人生者,为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于倦厌之间者也”,只有艺术之美,能使人解脱。

最后还提到了“优美”与“壮美”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为“红楼梦之精神”,将眼光投向了“解脱”二字,大谈解脱之道,进而提出了只有贾宝玉得到了解脱中的解脱;第三章是“红楼梦之美学上的价值”,着重谈论了《红楼梦》的悲剧性质。

作者首先根据叔本华之说,提出悲剧之中有三种之别,其一为有恶人交构,其二为有盲目命运者,其三为“由于剧中人之关系而不得不然者”,并指出《红楼梦》是第三种之悲剧之上,即悲剧的最高层次,同时还对“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的中国传统戏曲小说的固定大团圆结局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批评;第四章是“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又把“解脱”二字领出来探讨,指出世界的各大宗教,若佛教、基督教等,皆以解脱为唯一之宗旨,而《红楼梦》亦以解脱为最高理想,点出了《红楼梦》在伦理学上的价值;最后一章是“余论”,进行了评论概括总结以及提出研究者要研究文艺本身的特点,不要把小说中的角色与现实中的人物混淆。

第二章:《红楼梦》的版本及“红学”研究分析

第二章:《红楼梦》的版本及“红学”研究分析

徐部旧藏,1933年归北京大学图书馆。 1955年由文学古籍刊行社用朱墨双色 影印出版。其中所缺第64回、67回据 己卯本抄配补足。而75回缺中秋诗, 80回无目,11回之前无批语。抄本系 多人抄写而成。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年影印出版。
1982
脂 本 或 程 本 补 齐 。
庚 辰 本 为 底 本 , 缺 文 依 其 他
)
1754
二是程伟元、高鹗的百二十回印本系统。
程伟元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次以 萃文书屋活字排印,名《新镌全部绣像 红楼梦》,书首有程、高序,是为“程 甲本”;
次年再经高鹗修订出版,是为“程乙 本”。 此后百二十回本大抵以上二本为底本。
底为 前 本底 八 ,本 十 并, 回 参后 以 校四 庚 其十 辰 它回 本 多以 《 种程 石 版甲 头 本本 记 。为 》
3、庚辰本
78 64 67 故十 月 后 名四 定 四 。年 本 册 庚”目 辰字录 ( 样页 ,有 ) 系“ 年乾庚 抄隆辰 ,二秋
1760
未一 现 分册、存 开。 。其回回 中。, 分 回 、册 ,, 缺 两 回回第
斋又 重称 评脂 石京 头本 记。 》书 。名 《 脂 砚
17
1—80 8
10 18
正文每面10行,每行24字。程伟元序 和高鹗序透露了程甲本收集、整理以 及刻印的过程。后来各种通行的120回 本均据此本翻刻刊行。
2、程乙本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程、高对“程 甲本”再度修订出版,萃文书屋木活字 印本,120回。卷首高鹗序,次小泉、 兰墅引言,次木刻绣像24页,前图后赞, 是为“程乙本”。 两本问世时间仅相隔70天。显然,程乙 本删改小说原著的内容比程甲本更多。 因此不及程甲本,直到1927年上海亚 东图书馆据胡适的一个藏本重新排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红楼梦》评论(节选)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红楼梦》评论(节选)教学设计

《红楼梦》评论(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表现出来的“悲剧观”;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东方美学思想中的“美与善”的特点,探究《红楼梦》的悲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及其写作目的,认识作品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结合自己的阅读,感知《红楼梦》的悲剧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读文本,探究《红楼梦》的悲剧。

教学难点:认识东方美学思想中的“美与善”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过程:导入:《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历来人们对《红楼梦》的解读就很多;190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刊出。

一百多年来,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红学家,你尽可不必也不可能把这些文章著作都读过,但是你却不能不读王国维的这篇《〈红楼梦〉评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红楼梦〉评论》是“红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现代学术性质的论文。

王国维从分析生活的本质着手对《红楼梦》的精神进行了阐释。

他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种族都是为了延续生命,生命的本质就是欲望。

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论述《红楼梦》的美学价值时盛赞《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

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本了解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表现出来的“悲剧观”。

[识作者]王国维:人间才子,遗珍未央有人将王国维的学术成就比作一颗耀目的钻石,每一个晶莹剔透的切面都闪烁着令人心旌摇曳的光彩。

这并非溢美之词。

在哲学、史学、美学、文学、伦理学、文字学、考古学、心理学、词学、曲学、红学、金石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王国维均有深诣和创新。

他平生学无专师,没有硕士、博士的头衔,却能自辟户牖,勤奋钻研,筑起了一座又一座学术里程碑。

[知经典]“红学”史上的里程碑——《〈红楼梦〉评论》《〈红楼梦〉评论》由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是中国文学研究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学比较研究论文。

从《红楼梦评论》到《红楼梦辨》——王国维、俞平伯评红雏议

从《红楼梦评论》到《红楼梦辨》——王国维、俞平伯评红雏议

作者: 李威;刘永良
出版物刊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0页
主题词: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俞平伯;红学史;中国小说史略;曹雪芹;作者;文学研究;考证;林黛玉
摘要: <正> 在红学史上卓有成就的研究家中,王国维和俞平伯无疑是很重要的两位。

尽管他们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甚至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乃至错误,但是他们毕竟是站在了时代的前列,给《红楼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勃勃生机,在红学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是具有程碑意义的红学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前者写于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后者写于1922年,1923年出版。

前后相隔近二十年。

但是。

《红楼梦》读后感高中800字8篇

《红楼梦》读后感高中800字8篇

《红楼梦》读后感高中800字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红楼梦》读后感高中800字8篇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的回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者的创作意图,读后感可以展示我们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的独特解读,从而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观察力,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红楼梦》读后感高中8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楼梦》读后感(10篇)

《红楼梦》读后感(10篇)

《红楼梦》读后感(10篇)《红楼梦》读后感1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

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

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红楼梦》读后感2一曲《红楼梦》,将人世间的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宝黛带之间凄美的情丝化为虚无,把无尽落红悲声唱尽。

红学大师对红楼梦的评价

红学大师对红楼梦的评价

红学大师对红楼梦的评价
1.现代红学家俞平伯:《红楼梦》作者第一本领是善写人情。

细细看去,凡
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写事写景亦然。

2.现代红学家周汝昌:《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
有的“文化小说”。

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

3.现代红学家吴组缃:《红楼梦》是不可多得的范例,它不仅塑造了众多的
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也给我们提供了如何观察和表现人物心理状态的许多生动实例。

4.现代红学家王昆仑:《红楼梦》是一个丰富、深厚、人们无法离开、也离
不开的大海。

5.现代红学家冯其庸:《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奇书,越读越感到她是
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

6.现代红学家周策纵:要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切,我建议首先来读《红楼
梦》。

它不仅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和思想,更在艺术上有伟大的成就。

7.现代红学家余英时:如果要看清明清都市的繁华和农村的衰落,《红楼梦》
是很好的出发点。

8.现代红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中国有了《红楼梦》,这是亚洲的骄傲。

9.现代红学家雨果: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
《红楼梦》。

10.现代红学家夏志清:因为《红楼梦》,我爱上了中文,爱上了考证典故。

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在《红楼梦》的研究历史中,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它不仅开启了用美学观点来研究《红楼梦》的新篇章,而且对传统的红学研究提出了挑战,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受到西方美学的影响。

在20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深重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西方的各种思想和学术流派纷纷涌入。

王国维作为当时的文化精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并积极地吸收和引进西方的美学理论。

他结合了叔本华的悲剧理论,将《红楼梦》视为一个巨大的悲剧,并强调其美学上的价值。

这一观点在当时是相当新颖和独特的。

传统的红学研究往往注重于对《红楼梦》中的社会背景、人物关系、历史事件等方面的考证和分析。

而王国维则将重点放在了情感和美学层面,认为《红楼梦》的美学价值是它成为伟大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国维对《红楼梦》的美学价值的认识是深刻的。

他认为,《红楼梦》之所以感人肺腑,不仅在于它所描述的人物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更在于它所传达的美的力量。

这种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是情感和心灵的升华。

此外,王国维还特别强调了《红楼梦》中的解脱精神。

他认为,曹雪芹通过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悲惨命运,展现了人生中的痛苦和困境,同时也提出了如何解脱这些痛苦和困境的方法。

这一观点为后来的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使人们对《红楼梦》的理解更加深入。

当然,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他过于强调《红楼梦》的美学价值,而对其社会意义和历史背景有所忽视。

同时,他的观点也受到叔本华哲学的影响,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但无论如何,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对红学研究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红楼梦》,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来研究中国的古典文学。

可以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红学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历代名人评说《红楼梦》

历代名人评说《红楼梦》

历代名⼈评说《红楼梦》 ⼀、平步青先⽣评说《红楼梦》 晚清时期,有个叫平步青的学者曾经这样说过:“《红楼梦》原名《⽯头记》……初仅抄本,⼋⼗回以后轶去;⾼兰墅侍读颚续之,⼤加删易……世⼈喜观⾼本,原本遂湮。

然⼚肆尚有其书;癸亥上元,曾得⼀帙,为同年朱味莲携去。

书平平⽿,⽆可置议。

”平步青认为《红楼梦》不过是⼀部写得平平的书⽽已,他基本上没有给《红楼梦》以任何赞誉的评价,但也没有给以批评和指责。

这⼤约是⽬前所知的最早对《红楼梦》进⾏评论的⼀个⼈。

⼆、戚蓼⽣先⽣评说《红楼梦》 戚蓼⽣也是晚清时期的学者,他曾刻有⼀部由他⾃⼰写序的《红楼梦》版本,⼈称“戚序本”。

他对《红楼梦》的评价是这样说的:“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丰整也,⽽式微已盈睫矣;写宝⽟之淫⽽痴也,⽽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之妒⽽尖也,⽽骂爱深怜,不啻桑娥⽯⼥。

”他还说:“盖声⽌⼀声,⼿⽌⼀⼿,⽽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齐下也。

噫,异矣!” 戚蓼⽣先⽣是《红楼梦》问世以来第⼀个真正能赏识它的⽂笔之奇的⼀个⼈。

三、鲁迅先⽣评说《红楼梦》 鲁迅先⽣在他的《中国⼩说史略》中说:“(《红楼梦》)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

”他认为,《红楼梦》是⼀部带⾃传性的作品。

他还这样说:“⾄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见在中国的⼩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讳饰,和前⼈的⼩说叙好⼈完全好,坏⼈完全坏的,⼤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物,都是真的⼈物。

总之⾃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它那⽂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关于对《红楼梦》的评价,他⽤如下⼋个字进⾏了⾼度概括:“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 鲁迅先⽣对《红楼梦》的评价是正确的,所以,当代著名作家刘⼼武先⽣就认为,鲁迅对红学的贡献是最⼤的。

四、⽑泽东评说《红楼梦》 ⽑泽东是伟⼤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

他酷爱读书,尽管⽇理万机,但却在百忙中竟然多次读过《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10篇)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10篇)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10篇)《红楼梦》读后感1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读后感《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联红学思想说略——读《红楼评梦》
刘永良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2)002
【摘要】<红楼评梦>是清代诸联一部重要的红学著作,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诸联
的红学思想.此书不仅对曹雪芹的才学和<红楼梦>的成就评价颇高,而且对<红楼梦>的思想意义、悲剧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方法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
同时还探讨了<红楼梦>对前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有很多观点对于当今红学的
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8页(P97-104)
【作者】刘永良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红楼梦》就是小说的深刻蕴含——读王蒙评《红楼梦》 [J], 唐振家
2.马克思主义红学“人文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反思--评李成文《〈红楼梦〉文学思
想的现代阐释》 [J], 燕喜
3.婚姻自由的呐喊男女平等的讴歌——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兼评红学“四论” [J], 赵荣
4.马克思主义红学"人文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反思——评李成文《〈红楼梦〉文学
思想的现代阐释》 [J], 燕喜
5.囿于自传说困境的红学研究——评冯其庸《论<红楼梦>的思想》 [J], 王俊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