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的概念及历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拌老年男子,与末相比,一般社会 地位较高。
22
23
副净
昆剧之外的剧种没有副丑这个 家门,花脸就只分大净、小丑 两门。昆剧中大净称大花脸, 小丑称小花脸,而另有一个家 门就是付丑,俗称二花面。因 其性格特征阴阳诡谲、奸诈刁 钻、皮笑肉不笑,所以也称 “冷二面 ” 。
多扮演奸臣、刁吏、恶讼师、 沾光帮闲、白目秀才之类人物, 和小丑相比,其扮演的人物社 会地位一般都较高,是口中念 佛、内心恶毒的角色。
科诨、念白
34
戏剧内容的内向倾向——建筑功用 美学表现的虚拟倾向——建筑风格 戏剧结构的脚色体制——建筑结构
戏剧表现手段——建筑材料(砖 、 石、泥、瓦)
35
二、中国古典戏剧的历史
南戏、传奇 《琵琶记》《牡丹亭》 元曲杂剧 花部戏剧(地方戏、京剧)
百度文库36
一、中国戏剧的初始阶段(1190年)——南戏 二、中国戏剧的成熟与雅化(1563年)——传奇 三、中国戏剧的特殊类别(1250年)——元曲杂剧
24

小丑俗称小花面,所扮演的大都是 较低层的人物。
小丑和副净的区别: 副丑用静工,小丑多滑稽;
25
26
脚色制下的类型化人物: 单纯、静态
27
脚色制的结构性意义
一、脚色制直接决定了舞台表演的规 范性。
二、脚色制是演员扮饰和道具(传统 上称“砌末”)使用的根本依据。
三、脚色制决定了中国戏剧排场结构 的基本模式。
二、“二小戏”、“三小戏”,如各地的采茶戏、 花灯戏、二人转等;
三、“仪式性戏剧”,如傩、对戏、神戏、童 子戏等
3
中国戏剧的艺术理念与构成
一、中国戏剧的所表现(内容) 二、中国戏剧的艺术表现原则 三、中国戏剧的结构原则 四、中国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段
4
一、中国古典戏剧的所表现(内向倾向)
1、戏剧人物的思想情感(点) 2、戏剧故事内容(情节线) 3、取悦观者耳目的各种歌舞表演、滑稽 表演、技艺性表演、声色表演(“戏”)
四、脚色制决定了中国戏剧的班社结 构。
28
明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传 奇(1598)共涉及杜丽娘、柳梦梅等 四十多位戏剧人物 ,全剧55出,共使 用了生、旦、外、老旦、贴、末、净、 丑等八门脚色。
29
30
31
南戏、传奇一般都长达三、四十出,出与出 的衔接一般用对比原则,讲究悲欢交错、 庄谐调剂、冷热映衬、文武相间等排场技 巧。这些排场技巧,说到底也就是必须考 虑生、旦、净、末、丑等各色的调剂搭配。 所以从整体看,中国戏剧多不免支曼冗长 之嫌,但就“出”与“出”的衔接而言多 较为紧凑、有趣。
“八仙子弟”: 生、旦、净、末、丑、外、贴旦、 副净
“江湖十二脚色”:副末、老生、正生、老外、 大面(净)、二面(副净)、三面(丑)、老旦、 正旦、小旦、贴旦、杂
9
脚色制的产生机理: 有限的演员与无限的众生相之间的矛盾
脚色制的实质: 类型化:
男女、老幼 尊卑、主从 正反、庄谐 与一般类型化戏剧不同在何处?
西洋戏剧:相对纯粹的“叙事艺术”,借人物 “行动”(线)表现人物性格。
5
二、美学表现原则(虚拟倾向)
人物思想、情感表现(特别是浓烈情感)及
时空环境、穿扮表现多用“写意”(夸张、 虚假、集中)”,但并不排斥“写实”
(自然) 。 “写实”之表现:人物穿扮、语言、思想情
感表现、道具(砌末)等。 能实则实,不能实则虚,一切视实际需要或
中国古典戏剧的特质及历史 中国戏曲的历史与特质
一、中国古典戏剧的界定 二、中国古典戏剧的历史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中国大百科全书》(1983) “戏曲卷”317个“剧种”
一、“大戏”,如“昆剧”、 “京剧”、“川剧”、 “ 河南梆子”、“梨园戏”等;
39
Q&A
人人思考,大声说出
40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能力而定。“实”与“虚”之间并无严格 界限。
6
儒家“中庸”思想:“过犹不及”“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无可无不可”、“男女授受 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中国写意画:“形神兼备” 中国书法:“楷书”为“行书”之根基 古典戏剧多大处用“虚”,细处用“实”(忧虑 等情感,以及易于操作或获得的道具、下层人 的穿扮等)。由于戏剧在历史发展中,程式性 表演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积累、丰富和完善, 这现象上很容易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即中国 戏剧是以“写意”为其根本艺术原则。
32
福建泉州梨园戏,旧称“七子班”或“七脚 班”,即因一班多有七人,分工生、旦、 净、公、婆、丑、末七色。明清士夫缙绅 豢养的家班多为十一、二人,以凑成“十 二脚色”之数。
33
四、中国戏剧的的表现手段与技巧
四功五法 唱、念、做、打(“歌舞说”、“高
度综合性”) 手、眼、身、法、步 歌唱、舞蹈、身段(“程式说”)、
37
四、“杂剧”与“传奇”的杂糅(1563年)——南 杂剧
五、清中叶戏剧的新现象(1763年)——花部 戏的崛起
六、晚清戏剧的变化(1895年)——京戏与名 角制
七、近代以来中国戏剧的生存现状(1898年)
38
高明《琵琶记》、汤显祖《牡丹亭》 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关汉卿《单刀会》、《窦娥冤》 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实甫《西厢记》
7
三、中国古典戏剧的结构原则:脚色制
戏剧 —— 扮 演 (演员)扮(人物)演(故事)
西方戏剧: 演员——人物
中国戏剧: 演员——脚色——人物 “生/旦(扮某某)上”
8
生、旦、净、末、丑各门脚色,作为一种“类型” 或“个别”,是相对独立的,但又彼此依存、相 反相成,共成“一”个整体,故脚色制的这个 “一”略似于五行、八卦 。
10

巾生,未做官 的书生,头戴 方巾、必正巾, 故为巾生。
11
12
13
旦、贴旦
14
15
16
老旦
老旦 扮演老年女性。
在旦行中,老 旦是规定专门 单独分出,而 同其他诸门都 不相通的一个 细家门。
17
净、末
净,俗称大花面,有脸谱。一般扮反 面的、大奸大恶之人。
18
19
20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