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

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

《说文》:“荼,苦荼也。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

”《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茶是我国特产,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它和我国瓷器一样,简直可以代表中国。

我国茶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

在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中国十大名茶:①杭州龙井。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誉中外。

②苏州碧螺春。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③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围。

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④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⑤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⑥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

⑦白毫银针。

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

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

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⑧武夷岩茶。

产于武夷山。

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乌龙等,品质独特,茶汤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⑨安溪铁观音。

制作工艺复杂,好的铁观音,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⑩普洱茶。

普洱属于黑茶,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理作用,因此,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
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茶经》诞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

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明代文人学士认为,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

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很有味道:“……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饮誉全球。

有文人学士的参与,更显底蕴丰厚、音韵悠长。

30.下列有关“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

《说文》中“荼,苦荼也”和《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是证明。

B.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从而使茶具有了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

C.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

D.“茶”这个字出现较迟,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

31.下列有关“中国十大名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绿茶、白茶、黑茶等品类,杭州龙井、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属于绿茶。

B.“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的因产地得名,有的因形得名,因形得名的有苏州碧螺春、六安瓜片、白毫银针。

C.好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复杂,冲泡后,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兰花香,后尝纯浓味,回味无穷。

D.普洱茶被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当作养生妙品,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

3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文人饮茶的兴起带来了咏茶的诗词歌赋的出现,茶走入了文化圈,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

B.唐代禅教兴起,寺庙因茶的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而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C.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这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D.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暗合了明代文人学士追求的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新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的境界。

【答案】
30.B
31.D
32.D
【解析】
3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可从文中找到与“茶”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张冠李戴,文中“《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为了证明“茶在我国出现很早”。

C项,“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中国茶文化源远流
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D项,“‘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根据原文可知“‘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故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这一说法不全面,属于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原因还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

故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A项,“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B项,“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这一说法有误,原文是“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此处属于强加因果。

C项,根据原文“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

”可知,C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故选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