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的定义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定义今天通用的文化一词,是近代学人在翻译解释西方相关词语时,借用中国固有的文,化及文化,并加以锻炼,再创造而成的。

中国古代“文化”的概念,是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即天文相对称,叫做“人文”,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相对叫做“文”,即文与质,文与野相对,基本属于狭义的文化。

文化和西方对应的词,拉丁文和英文都叫culture.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一切能力与习惯。

冯天瑜(武汉大学),何晓明等认为凡是超与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与自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产品,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或者说“自然地人话”,即是文化。

1989年出版的《辞海》把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文化:它是指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狭隘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明有光明,文德彰显的含义,其文明部分与文化相交叉,后来文明也只文明的进步状态,而与野蛮相对,因此,近代以来,学术界用文明一词来翻译英文中的civilization,其本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文雅之意,二是有政治文明方面的含义,与国家的概念相适应。

从现在意义上讲,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是指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文化成果,他通常与国家的概念相对应即通常指国家文明。

二,文化的分类和内部结构文化概论有两个概念,一是中国文化史,二是文化学。

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别。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系统又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的文化:1.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等各种物态实体,以及制造这些物态实体的技术。

这些物态实体不仅渗透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还包括着技术和科学技术知识。

如四大发明2.文学艺术3.行为文化,是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式,也可以叫风俗文化,是一种以礼俗,习惯,风尚及各种社会组织(婚姻,家庭,社团,聚落)形态出现的,见之于行动的行为模式。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含章节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含章节补充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要略》重点知识整理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 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 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 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 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 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 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 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 统一性: 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 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 连续性: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 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 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但因中国地域广大, 民族众多, 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 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 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 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 在中国人的生活里, 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 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 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 空间巨大, 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 复杂多样, 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

1. 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2.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 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南到广西, 北到长城唐朝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咸海, 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 南到南海元代疆域: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清代疆域: 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到南海诸岛4. 西藏在(元朝)归入中国的版图。

文化社会学讲义

文化社会学讲义

文化社会学讲义第一章文化一、文化的定义1、狭义的文化——文化是精神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艺术、音乐等等多种形式1、广义的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非物质的东西。

参考——人类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全部产品。

既包括物质文化〔人类创造并赋予意义的全部有形的制品〕又包括非物质文化〔狭义的文化〕3、“文化〞与“社会〞在概念上的不同构成文化是社会所创造和共享的产品..社会是创造和共享某种文化的相互发生作用的人.构成。

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根底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教材P52〕4、“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一切文明都是文化,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文明,文明是文化的高级阶段。

注意,“人类〞、“人类社会〞、“文化〞这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概念,三者谁也不可能单独脱离其他而孤立存在。

是人类创造了文化、而当人类创造文化的那一刻起,人才之所以为人,而社会正是由创造和共享了文化的无数个人构成的。

二、文化的的演进〔人类的演进〕1、人类演进的历史: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约6亿年前生命在古代海洋中产生〔由单细胞到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到有脊椎动物,鱼类到两栖类〕→约4亿年前爬行类产生约1亿8千万年前哺乳类动物产生→约7千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出现→约3百万年前人类产生→约5万年前现代人形成→约1万年农业开场→约6千年国家出现→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进入现代社会。

2、人类在灵长类根底上进化演进具有了如下特点:⑴、喜欢群居。

⑵、智力兴旺。

⑶、前肢灵活。

⑷、喜用嗓音。

⑸、直立行走。

⑹、四季性交。

3、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也付出了许多代价。

三、文化的重要性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也创造了人类。

文化使人类的知识和经历能够累积和继承,使人类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不断推进人类的进步。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复习第一章:简论1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中国古代的文化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l,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

泰勒在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定义,说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一、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含义):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文化的层次(结构):1. 物质文化层 2. 制度文化层 3. 行为文化层 4. 心态文化层三、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四、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突出人文主义精神2、注重和谐中庸3、安土乐天的情趣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看一看。

P4-P93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即由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族文化,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化而汇集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反映了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且不断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

4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外在特点:统一性、连续性、包容性、多样性。

内在特点;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任继愈先生的“宗教特性说”(儒释道三教合一)李泽厚先生的“美学特性说”(美感和乐感)梁漱溟先生的“伦理特性说”(人伦关系,如父慈子孝等)第二章:地理概况1地理环境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内陆辽阔,空间巨大。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山河壮丽,景色秀美。

人文地理环境:人口众多,区域繁多,民族融合。

A中国地理环境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自然之基。

B中国地理环境促进中华一统趋势。

C中国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D中国地理环境使中华文化延续,封闭与开放。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 地理环境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影响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3.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4.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保守型的影响2自然地理基本要点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3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性组织系统。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六、文化学概述
1、文化学的起源
“文化学” 一词最早出现于德国。1838年,德国学者列 列 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的术语,主张进行文 维·皮格亨 皮格亨 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 1871年,英国的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其名著《原始文化》 《原始文化》 中将“文化学”概念从德语世界引入英语世界,并给“文 化”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 文化学来自人类学,是对人类学的细化。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三、文化的分类
3、从状态来分:
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劳克洪将文化分为 :
显形文化:具有符号特征的各类文化事实,包括物态的、 行为的以及精神文化中被物化了的。 隐形文化:是指具有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 克莱德·克劳克洪:“显形文化寓于文字和事实所构成 的规律之中,它可以经过耳濡目染的证实直接总结出 来。……然而,隐形文化却是一种二级抽象。在这里, 人类学家所推断的是最不一般、最少共性的特征——看 来它们确实是构成文化内容多重性的基础。……隐形文 化由纯粹的形式构成,而显形文化既有内容又有结构。”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1、满足需要的功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第一章 文化概述
饮食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2、认知的功能
文化的认知功能表现为人类所具有的一种知识能力和创 造能力。 对于文化的认知首先表现在对于文化的学习上,并且在 此基础上创造,形成新的文化内容,开始新一轮的文化 认知。 文化的认知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获得。教育也是一种传 播手段,通过知识的传授,可以省略直接实践的环节来 认知许多基本的文化知识。
第一章 文化概述
五、文化的功能

第一章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doc

第一章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doc

第一章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或掌握如下内容:1.什么是文化;2.文化有哪些特点;3.文化的类型与形态;4.文化与创意策划之间的关系。

导言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创造和留存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万象的总概。

它既包括有形的文字、书法、雕刻、建筑、城市等物质层面的符号性内容,更包括习俗、宗教、艺术、制度等精神层面的观念性内容。

文化具有地理性、主观性、创造性、时空性、框架性等特点。

文化的类型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予以区别。

在不同社会阶段的认知水平下,文化存在于不同的形态之中。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传承推广需要一定的创意策划予以协助,同时,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也有助于创意策划的展开。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一、文化的含义关于文化的阐述一直以来存在仁智之见。

古今中外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一直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清晰地界定出文化的含义。

到目前为止,有关“文化”的各种定义至少有三百种的表述。

从原始的意义上看,中西古代的“文化”观是截然不同的。

(一)中国人对“文化”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周易·贲卦·彖传》中有所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意是说,天生男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一对对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

天文与人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的规律,人文是指人际之间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人伦规范和风土民情等。

意指治国者必察于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明耕作渔猎之时序;且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以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规范,由此推及,以化成天下。

宋代程颐对此的解释是:“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

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

《“文明”与“文化”》教案

《“文明”与“文化”》教案

《“文明”与“文化”》教案第一章:文明与文化的概念解析1.1 引入话题:探讨“文明”与“文化”的含义1.2 讲解文明的定义: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3 讲解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价值观、信仰、艺术、习俗等方面1.4 对比文明与文化的异同:文明更注重物质方面,文化更注重精神方面;文明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文化强调的是人类社会的特色和传承第二章:文明与文化的关系2.1 讲解文明与文化的相互关联:文明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文化是文明的内在基础2.2 讲解文明与文化的相互作用:文明的发展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也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2.3 举例说明文明与文化的相互影响:如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与非洲文化的传承,希腊文明的兴起与地中海文化的交融等第三章:文明与文化的价值3.1 讲解文明的价值:文明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成就,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改造能力3.2 讲解文化的价值: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智慧和独特性3.3 举例说明文明与文化的价值:如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西方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等第四章:文明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1 讲解文明与文化的传承:文明与文化的传承是通过教育、传统、习俗等方式进行的,保证了文明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4.2 讲解文明与文化的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文明与文化也会随之创新,如科技的进步、艺术的新流派等4.3 强调文明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传承使文明与文化得以延续,创新使文明与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第五章:文明与文化的交流与冲突5.1 讲解文明与文化的交流: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相互了解、学习和共同发展5.2 讲解文明与文化的冲突:由于价值观、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文明与文化之间也可能产生冲突和矛盾5.3 探讨解决文明与文化冲突的方法: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寻求共性,通过对话和交流解决冲突,实现文明与文化的和谐共处第六章: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与文化6.1 引入话题:探讨全球化对文明与文化的冲击6.2 讲解全球化与文明的关系: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但也带来了文明冲突的风险6.3 讲解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全球化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但也可能导致文化同质化的趋势第七章:文明与文化多样性7.1 讲解文明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多样性是文明与文化的魅力所在,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7.2 讲解文明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文明与文化各有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7.3 强调尊重和保护文明与文化多样性:尊重他人的文明与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明与文化多样性的传承与发展第八章:文明与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8.1 讲解文明与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8.2 讲解文明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8.3 探讨文明与文化发展中的问题: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如何继承和发扬文明与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第九章:文明与文化教育9.1 讲解文明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传承文明与文化的重要途径,培养了人们的文明素养和文化意识9.2 讲解文明与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历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等,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文化修养9.3 探讨文明与文化教育的实践: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文明与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化修养第十章:文明与文化自觉与自信10.1 引入话题:探讨文明与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意义10.2 讲解文明与文化自觉的概念:文明与文化自觉是指对本国文明与文化的认识和自信心态10.3 讲解文明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明与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明与文化发展10.4 探讨提高文明与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途径:加强文明与文化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与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第十一章:文明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1.1 引入话题:探讨文明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11.2 讲解文明与文化的保护:如何保护历史遗迹、文化遗产,防止文明与文化遭受破坏11.3 讲解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如何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方式,传承文明与文化,使之得以延续第十二章:文明与文化的创新发展12.1 引入话题:探讨文明与文化的创新发展12.2 讲解文明与文化的创新:如何在新时期,结合现代科技、艺术等方式,创新文明与文化12.3 讲解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如何在创新中保持文明与文化的核心价值,使之不断发展第十三章:文明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13.1 引入话题:探讨文明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13.2 讲解文明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文明与文化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了解、友谊的桥梁13.3 讲解文明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实践:如何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国际会议等方式,促进文明与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第十四章:文明与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14.1 引入话题:探讨文明与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14.2 讲解文明与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文明与文化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14.3 讲解文明与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实践:如何运用文明与文化,提升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第十五章:文明与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15.1 引入话题:探讨文明与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5.2 讲解文明与文化发展的趋势:数字化、全球化、多元化等15.3 讲解如何应对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挑战:提高文明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与文化创新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文明与文化的概念解析:理解文明与文化各自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学原理(第一章 文化45 ) 朱力

社会学原理(第一章 文化45 ) 朱力


主要的三种流传形式
热:一种迅速流传的异乎寻常的行为,追 求者往往投入很大的热情,具有冲动性与 短暂性。 时髦:在服饰上追求新颖入时的行为方式。 时狂:在经济领域为追求某种新的物品达 到失去理智的程度。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大量诞生的流行词语,反映了我 们这个时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特色、万元户、下海、打工、 美容、春节晚会、涉外饭店……” 到90年代的“围城、传销、卡拉OK、炒股、BP机、写 真、进口大片、网吧、MBA、盗版、知识经济、酷、隐 私……”, 再到21世纪以来的“MP3、宽带、唐装、手机短信、彩 信、网上购物、谁动了我的奶酪、入世、反恐、与时俱 进、CDMA……” 即便是相类的事物,或者同一领域,流行的说法称谓也 在不断翻新。比如,从“大哥大”到“手机”,从磁带 到MP3,从录像带到VCD、DVD,从国内游到出境游, 从“申办奥运”到“人文奥运”,从“美容”到“人造 美女”,从追求“绯闻”到树立“媒体责任”,从“小 资”到“波波族”,从“复关”到“入世”……
文化中心主义的正功能




A.可以增进我群体的概念和团结,引起成员 的忠诚和士气。 B.减少团体内的冲突。 C.促进文化的稳定和一致,维持社会秩序。 D.避免产生失范和无根的感觉。
文化中心主义的负功能



A.容易产生偏见。 B.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 C.引起团体间的冲突。 D.维持某些阶级的既得现状。 E.造成社会孤立的情境。
品,如车轮、衣服、学校、工厂、城市、书籍、孙宙飞船、图腾 柱等。 非物质文化包括更为抽象的创造物,如语言、思想、信仰、规 范、习俗、神话、技术、家庭模式、政治制度。

文化学复习笔记

文化学复习笔记

文化学复习笔记2012年12月第一章文化概述一、何谓文化?(一)文化的传统用法1、中国文:花纹,纹理;后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后引申为变化、教化。

战国《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2、西方cultivation;culture0在中世纪晚期,“文化”的最早含义是指庄稼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稍后,被转换用来描述对人的心智的培养;后来,文化还被广泛认为涉及“有教养的(cultured)人们所从事的“优雅的”的消遣。

雷蒙德.威廉斯(英)(二)文化的现代用法除了自然科学之外,“文化”这一术语主要在三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上被使用:1、艺术及艺术活动;(传统用法的沿袭)2、习得的、首先是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符号的特质;人类具有一种符号化的能力。

符号的产生:当人们一致同意某一词语、图画或手势代表一种观念、一个物体、或者一种情感时,这些传达共享观念的词语、图画或手势即是所谓的符号,且只有当这一过程完成后,符号才得以产生。

符号能够限定某一事物的含义,但单个的符号可能会有很多含义。

3、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

基于“文化”可以描述对人的心智的培养,而培育本身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的及历史的过程。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篇独特的文化作品(用法1)一种特殊的(英国)生活方式的产物(用法2)文化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用法3)(三)文化的定义1、最早的定义(英)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概念界定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文化学

文化学

文化学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界定1.文化问题的提出:文化问题的提出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重新认识和发现,是人这一主体,关于对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各种具体或抽象问题的思考。

(1)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问题都由不同时期、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决定。

(2)文化决定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人是环境的动物:今天的文化就是怎样改造环境、适应环境,使环境与人类和谐相处、长久共存。

(4)传统决定着每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传统是每一个文化类型得以延续的精华,没有传统的文化,就如同躯体失去了灵魂。

(5)人类是历史演化的产物: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的演化进程改变了人类自身,人类伴随着社会演化发展而成长成熟。

(6)文化属于人类的创造:人类的发展就是文化创造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就是文化创造的进步。

没有创造就没有文化发展的生命力。

文化发展停止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也就停止了。

2.文化的定义:①.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1.现象描述性定义:较为常用,特点:将文化内容进行罗列,因此非常具体,使一般人都易于理解文化内容都包括哪些方面和具体由什么组成。

2.社会反推性定义:特点:用人类的现有文明去比照历史上的存在形态,说明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文明或文化,让人们透过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理解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向前推进的。

3.价值认定性定义:特点:从文化的意义、功用等方面出发对文化进行界定。

4.结构分析性定义:特点:认为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体系,每一个具体的文化内容都是这一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不仅是表象,可能存在深层的意义或价值。

5.行为取义性定义:特点:强调文化的行为性和动力性,把文化视为一种具有动力特色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

(这种定义表面仅关注生活方面,但实际上是文化被创造和被传承的最深层或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6.历史探源性定义:特点:把文化放到历史发展的层面上去认识,强调文化的群体性和群体赖以生存下去的知识。

上编第一章 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文化创意与策划》课件

上编第一章  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文化创意与策划》课件
• 一、文化创意 • 二、文化策划 • 三、文化与创意、策划间的关系
• 1、文化有助于创意策划的实施 • 2、文化需要创意策划予以保护和传承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思考题
• 1、文化的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 2、文化形态有哪些划分标准?怎样理解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 • 3、文化与创意策划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活中形成的文化形态特征。
• 一、文化类型
• (一)不同历史文化观下的文化类型 • 1、斯宾格勒的文化民族分类 • 2、汤因比世界文明史分割 • 3、梁漱溟的文化类型学说 • 4、钱穆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 5、冯友兰的中西文化观 • (二)文化类型学的争议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二、文化形态
所谓形态,即事物基于自身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并直接显示出来的形 状、样态。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下的三大文化形态 (二)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形态三分法 (三)霍尔( E. HALL) 的公开文化与隐蔽文化 (四)其他形态划分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第三节 文化与创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贲卦·彖传》
• 中国古代多是在“文治教化”的意义层面使用“文化”一词的,其
中的精神内涵远大于物质内涵。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 (二)西方人对“文化”的理解
• Culture •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1668年——1744年):人类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文化创意与策划
谢梅 王理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系列规划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章

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
(1)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 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是 构成整个文化的基础,是 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自身 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 行等各种条件为目标,直 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利用和改造的程度和结果。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 文化氛围。


(知识)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 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特指精 神财富,如文学艺术、 科学等)
2.文化的定义

西方学者的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孕育了“文化”的科学 概念。到了18世纪,在人文传统深厚 的德国,出现了著名的哲学家康德、 赫尔德和文学家歌德,依据于中世纪 迥然不同的关于人的看法,对“文化” 做出了划时代的界定。
我的看法:

广义的“文明”是指人类进入了脑体分工、 创造了文字记载,进入了一种“开化”状 态,与“蒙昧”状态相对应。
狭义的 “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或个 人言论 行为进步状态的一个概念,与“野 蛮”概念相 对应。
4、文化的构成与分类
精神文化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由于 其内涵的广泛性而决定了 其外延的宽泛性,文化研 究者往往根据各自不同的 视角,对文化作不同的分 类。 文化的构成分为四个层面: 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表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 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深层。


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一文中指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 环境的总成绩,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 生活方式。”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里说:“文化者, 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 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 精神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

(完整版)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关于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第一节文化一、文化的定义(一)《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文化”的解释:1。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文化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一个整体,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形成文化系统的具体要素,就是一个个具体的文化现象。

简单归结,文化即是人们所思、所言(言语和非言语)、所为、所觉的总和。

二、文化的特征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2。

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

文化是一个体系。

4.文化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共享性。

5。

文化是丰富多样的.6。

文化是发展变化的;7.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8.文化常有本民族文化优越感的倾向;9.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是可以传递的。

第二节交际一、交际的概念交际这一词汇communicate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commonis是common的意思.很明显,交际这一概念与“共同”commonness密切相关,即“共同”或“共享”是交际的前提。

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

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 ,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和无意向的活动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可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

人们的交际行为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

二、交际的特点1. 交际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相互活动;2. 交际的双方是动态的;3。

交际过程一旦完成,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能收回的;4.交际具有社会性。

三、文化和交际的关系文化会影响到交际。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二、文化的几种定义1、现象描述性定义。

“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社会反推性定义3、价值认定性定义4、结构分析性定义5、行为取义性定义6、历史探源性定义7、主体立意性定义三、文化界定1、泰勒在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给文化第一次下了定义2、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3、原因/特点:①群体共享②客观显性、主观隐形③客观显性、主观隐形二者同时产生影响④代代相传,变化速度慢第二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一)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二)文化学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本质、文化体系、文化类型(模式)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为自己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文化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文化学不同于哲学哲学的研究偏重于人类的认识规律,而文化学的研究则偏重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与成果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不同的构成方面和层次。

从构成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也有横向的不同区域,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从层次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1、文化学或文化科学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德国2、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这一术语,主张进行文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3、《原始文化》被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人文地理第一章

人文地理第一章

第一章文化的结构、价值观与区划第一节文化的结构一、文化的概念1泰勒:“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版)“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

”(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2克罗伯(A.Kroebter)和克鲁克洪(C.K.M.Kluckhohn)《文化:概念的批评考察》:“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为模型,这类模型有显型的和隐型的;其符号也像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成就;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对该定义的分析:首先,该定义把文化当作行为的模型,而这种行为模型,既有外在的显型,又有内在的隐型。

显型有人工制的形态和艺术的形象,隐型有人的价值观念和艺术的思想内涵。

其次,该定义说明后天的文化获得与传播是靠符号而实现的,为了获得与传播就创造了这种文化载体的符号,通过它来传达文化的内含,交流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图。

再有,该定义是从文化的历史发展的历程中来解说文化。

它指出,文化所表现得传统思想史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而其中的价值思想则是文化的核心。

3庞朴:“如果把文化整体视为立体的系统,那么它的外层便是物质的部分-一不是任何未经人力作用的自然物,而是…第二自然‟(马克思语),或对象化了的劳动。

文化的中层,则包括隐藏在外层物质里的人的思想、感情和意志,如机器的原理、雕像的意蕴类;和不曾或不需体现为外层物质的人的精神产品,如科学猜想、数学构造、社会理论、宗教神话之类;以及,人类精神产品之非物质形式的对象化,如教育制度、政治组织之类。

中国文化概论_绪论+第一章

中国文化概论_绪论+第一章

(简答)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P16)
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作为亚欧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 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虽然地形复杂多变, 但不失大陆的整体性。 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 广大的地区连系在一起。 其次是地理通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 交通。
气候变化大势
中国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气候,广大的东部 地区又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 量呈明显的季节性;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 灾特重,其次是洪涝,以及与此相关的蝗灾 病虫害等等。(P17)
三、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地域文化的 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 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 域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有时也 面临着各种深度的灾难,我们的文化从未 断绝,地域性的保存之功实在不小。
第三节 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 得失

形成地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1)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生 存质量和状态;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 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4)典范人物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 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二、古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

先秦时期几个重要文化区域:先秦时期, 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源于齐鲁的儒 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楚 的道家与楚辞文化,后来经过汇集融合, 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狭义文化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 (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 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 质体现总体体系。(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 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中西文化,第一章-导论文化概说

中西文化,第一章-导论文化概说

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定势,是 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于日常生活之中, 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行为模式。
你能列举一些具有地域和民族特 色的行为文化吗?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的各个层次之间是一个 有机整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为表 里,不能割裂。 只是为了考察文化提供不同的切入点, 才分层论析。
一个国家的制度,是文化,是价 值观的体现。反过来,某种制度又 巩固着某种价值观。制度规范虽各 具特色,但显然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体制改革,就是革掉落后的制度, 创造或引进先进的制度。
三、文化的层次和结构
关于文化的层次和结构,有以下几 种观点: (1)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
2.价值观是文化的的核心
价值观是判断孰是孰非,孰重孰轻 的标准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是文化的最高境界。 当今人类最高价值观:自由、平等、 正义;真、善、美。
价值观虽各具特色,但有先进落 后之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 价值观的先进与落后。如自由与专制, 平等与特权,正义与邪恶,真与假, 善与恶,美与丑。
——中国文化:情感,虚文本位:中国文 化重情感,虚文,人与人关系以情感为 基础。 e.g.“交游称贷,视为当然,其偿也无 期,其质也无物,惟以感情为条 件.……社会经济,因以大乱。”
e.g.“亲养其子,复育其孙;以五递进,又各纳 妇,一门之内,人口近百矣;况夫累代同居,传 为佳话。虚文炫世,其害滋多!男妇群君,内多 诟谇;依赖成性,生产日微;貌为家庭和乐,实 则黑幕潜张,而生机日促耳。昆季之间,率为共 产,倘不相养,必为世讥。事畜之外,兼及昆季。 至简之家,恒有八口。一人之力,曷以肩兹因此 被养之昆季习为游惰,遗害於家庭及社会者亦不 少。” 中国表面上风俗淳厚,但实际上却造成人的依 赖性,减低生产力。

第一章中华民族文化ppt课件

第一章中华民族文化ppt课件
ppt课件20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下的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
第一章 中华民族文化
第一节 文 化 第二节 民族文化 第三节 中华民族文化
第一节 文 化
一、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溯源
1、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文化”是“文”和“化” 这两个字的复合。
“文”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像身有花纹袒胸而立之人。后引申 为各色交错的纹理,进而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 等。由纹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 “实”相对。 “化”字本义为改易、生成、变幻,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引申为道德伦理的化成,用于教行、迁善等社会意义。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是战国以后的事。《易·贲卦·象 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西 汉后,“文化”一词就经常出现在典籍中了。 “以文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本义,与“武功”相对。
符号体系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人类交往中,无论 是表情、姿势、声音还是文字、图形乃至于计算机 程序语言,符号系统起着交流信息的作用,人们只 有借助于符号,才能沟通,只有沟通和相互活动才 能创造文化,而且,上述由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要 素,只有借助于符号,才能记录下来、反映出来, 传播开来和延续下去。特别是语言符号是社会群体 文化积淀和储存的根本手段。在数字化、多媒体技 术时代,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都可以用数字形式记 录存放在储存介质中,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再现这些 成果。
不为社会成员共同理 解和接受,纯属某个 社会角色私有的事物 (如怪癖),不称为文 化现象,文化是人类 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 物,它必须为一个社 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 共同接受和遵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3、价值认定性定义 特点:从文化的意义、功用等方面出发对文化 进行界定。 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 一个满足人的要求的过程,为应付该环境中面临的 具体、特殊的课题,而把自己置于一个更好的位置 上的工具性装置”。
12
4、结构分析性定义
特点: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体系,每一 个具体的文化内容都是这一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不仅是表象,可能存在深层的意义或价值。
第一章 文化释义
一、文化的诸种界定
1、日常生活
(1)对与文化事业关系紧密的“人”的称呼 (2)文化事业的相关机构 (3)文化活动或场所 (4)把文化这一概念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 面面,把人类创造或打上人类痕迹的所有形态都称 作文化。
2、学术界 (1)大众文化 (2)工业文化 (3)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对话、文化
T·帕森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我们把文 化体系本身看作是复合的,内部有所区别的体系。 按照任何一种行为体系的四个根本职能划分的变化 表,我们相应地在四个范畴内(提供知识的象征、 道德评价、表情象征和制度性象征)对它进行分析 ”。
13
5、行为取义性定义 特点:强调文化的行为性和动力性,把文化视 为一 种具有动力特色的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 S·南达(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文化作为 理想规范、意义、期待等构成的完整体系,既对实 际行为按既定方向加以引导,又对明显违背理想规 范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遏制了人类行为向无政府 主义倾向发展。”
多样性
3、总体而言,文化概念歧义丛生
二、什么是文化
1、文化问题的提出 文化问题的提出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重新认识 和发现,是人这一主体,关于对人与人、人与动物、 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各种 具体或抽象问题的思考。
2、文化的重大意义 (1)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一 个人能超越文化而存在。
6
(6)文化与人类的发展始终相伴。 文化问题之所以在人类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进人
人类的视野,是因为人类的发展需要我们审视自我 并不断地匡正自我,以求得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文化定义的几种观点
1、现象描述性定义:较为常用
7
泰勒(英国“人类学之父” ):“文化,或文 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 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 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 复合体。”
9
特点:将文化内容进行罗列,因此非常具体, 使一般人都易于理解文化内容都包括哪些方面和具 体由什么组成。
2、社会反推性定义 特点:用人类的现有文明去比照历史上的存在 形态,说明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文明或文化,让人 们透过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理解文化是随着时代 的发展进步而向前推进的。
10
《苏联大百科全书》:“文化,是社会和人在 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 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文化这个概念用来表明一定的历史 时代,社会经济形态,具体社会,氏族和民族的物 质和精神的发展水平(例如,古代文化,社会主义 文化、玛雅文化),以及专门的活动或生活领域( 劳动文化、艺术文化、生活文化)。‘文化’这个 术语从较狭义的意义来看,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 域。”
14
6、历史探源性定义 特点:把文化放到历史发展的层面上去认识, 强调文化的群体性和群体赖以生存下去的知识。 福尔森(美国的社会学家):“文化是一切人 工产物的总和,包括一切由人类发明并由人类传递
后代的器物的全部,及生活的习惯。”
历史或生活,尤其是其中形成的习惯性的行为 方式,成为维护群体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也是延 续相同生活方式或创造新的文化生活的必要条件。
(2)文化决定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3)文化决定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传统决定着每 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 (5)文化是人类的生存之根。
“正因为有了文化,人类才真正过上了人的生活。 文化是人类‘生活’和‘存在’的一种特有方式, 人类总是根据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着;反过来,文 化又在人类中间创造了一种同样是人类持有的联系, 决定了人类生活的人际特点和社会特点。在文化作 为人类生存的持有方式的统一性中,同时又存在着 文化的多样性,而人类就生活在这种多样性之 中……文化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基础,它使人 类更加完美或日趋完善。”(梵蒂冈教皇保罗二世)
16
8、其他定义
《辞海》:“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 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 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 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 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 政治和经济。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阶级性。随着民族的产 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 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 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
15
7、主体立意性定义
特点:强调人这一主体在文化中的特殊作用和 本质意义。
《苏联大百科全书》(1973年第三版):“文 化概念最初是指人对自然的有目的的影响,以及人 本身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不仅包括培养人们遵守现 有准则和习惯的能力,而且包括鼓励他们遵守这些 准则和习惯的愿望,使他们相信文化能够满足人的 全部要求和需要。任何社会的文化现都包含这两层 意思。”
17
张汝伦:“文化可以说是人与自然、人与世界 全部复杂关系种种表现形式的总和”。
8
梁漱溟:“所谓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 种方面。总括起来,不外三个方面:(一)精神生 活方面,如宗教、哲学、艺术等是。文艺是偏重于 感情的,哲学、科学是偏重于理智的。(二)社会 生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族,于社会生活 一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 关系是。(三)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 享用,人类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