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现象的理论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工荒”现象的理论分析及解决对策探讨
摘要: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现象,尤其是金融危机后,随着经济的回暖,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出现了严重的缺工现象。
“用工荒”现象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就当前国内“用工荒”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用工荒”现象;理论分析;对策探讨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中国的城乡二元格局逐步松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流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人数逐年上升,形成了游移于城乡之间的数量巨大的“民工潮”,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优势。
但从2004年开始,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却出现了“用工荒”现象,这一现象对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不过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种现象是短期的、暂时性的,是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可在随后的几年,“用工荒”现象非但没有消退,反而呈持续扩大的态势,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出现了越来越严峻的“用工荒”现象,媒体有关企业“招工难”的报道也随处可见,直至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才使得“用工荒”现象暂时得以消退。
但随着经济的回暖,“用工荒”现象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而且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严峻的“用工荒”现象,就连中、西部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难”的现象,很显然,“用工荒”现象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当前中国“用工荒”现象的特点
当前中国不但存在着严峻的“用工荒”现象,与此同时,中国还存在着“就业难”现象,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人,而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毕业生求职受挫,为什么“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对矛盾体会在中国同时大量存在着呢?为了解开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对当前中国“用工荒”现象的特点进行分析。
当前中国“用工荒”现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地域来看,中国“用工荒”现象具有普遍性。
不但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用工荒”现象,就连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用工荒”。
由于珠三角、长三角和闽东南等地区是中国劳动力输入的主要地区,所以这些地区的“用工荒”现象表现的更为突出。
2、从工种来看,当前“用工荒”不仅表现为“技工荒”,更主要地表现为普通
工人的短缺。
技工在中国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技工荒”现象已出现多年,但当前中国出现的“用工荒”现象更主要地表现为大量普工的短缺,而且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近几年的调查发现,“用工荒”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在招聘时对工人专业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即使没有经验的工人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进行熟练操作。
3、从性别结构来看,当前“用工荒”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女工荒。
据调查发现,在用工短缺的地区,性别比例需求失衡。
由于一方面女性员工更易于管理,另一方面很多岗位因自身的特性更适宜女性员工,所以企业在招工时,往往偏好女性员工,从而导致企业对女工的需求量远大于男性员工,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女工的供给量却远低于男工,所以当前的女工荒就显得尤为突出。
4、从企业分布来看,“用工荒”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上。
当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仍主要停留在粗放式的增长上,特别是对于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来讲,其扩张模式主要是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来扩大生产,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这本身就增加了企业的招工难度。
此外,同大企业相比,广大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环境差、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福利及工作稳定性差等不足,这也导致中小企业在招工时缺乏吸引力。
三、“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分析
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我国的一大优势,廉价的劳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
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却频现“用工荒”、“招工难”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用工荒”现象呢?本文认为当前我国普现的“用工荒”现象是由经济、社会、人口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结果,这一现象的出现反应了劳动力市场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经济因素
1、工资偏低、物价高涨抑制了劳动力的供给
工资偏低又遭遇物价上涨是当前“用工荒” 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中国劳动力总体上供大于求,在农村更是长期存在着严重的隐性失业,从而导致农民工工资十几年来一直处于一个低位,而且几乎没有增加。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近十几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整体收入水平不断上涨,但是农民工的工资却一直徘徊不前。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物价水平也呈快速上涨的态势,这导致发达地区与农村地区的消费差距越来越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远远地高于农村地区。
农民主要是在更高收益的驱动下才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他们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较高净收入,但是由于当前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收入基本上处于原来的一个水平,而他们的生活成本却大大地提高了,同时,农民工还面临着很
多其他名目的收费,比如说开计划生育证明、劳务用工证明、介绍费、各种押金、办证费等,所有这一切都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了农民工的净收入,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农民工选择放弃外出务工,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量。
2、农业收益提高抑制了农民向城市的流动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业收益的提高是导致农民工最终选择回家务农的直接原因。
从“十五”开始,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利农惠农政策,2004 年和2005 年连续两个“一号文件”都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
国家减免农业税、增加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显著降低了农民务农成本,极大地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
相比于进城务工的实际收益呈下降的态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一降一升使得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明显加大,农民的理性选择自然是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
当大量农民选择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时,农民工短缺现象也就自然发生了。
3、区域经济发展使得农民的选择增多,分流了部分农民工
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这一方面增加了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降低了这些地区居民外出务工的动力;另一方面,这也增大了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加速了东、中、西各地区对劳动力资源的争夺,形成了地区之间“抢人”的局面。
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工资与东部地区相差不大,且它们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而农民选择到离家比较近的地方工作,各方面支出会相应下降,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工的就业成本,这就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用工荒”现象的产生。
4、企业扩张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引发了用工短缺
需求量的增加是导致“用工荒”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近几年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良好,企业投资力度加大,劳动力的需求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同时由于当前中国的制造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其增长方式多为粗放式增长,所以企业的扩张必然伴随着对劳动力需求的大量扩张,而当前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呈趋缓的态势,其增长幅度远赶不上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幅度,从而也就导致了“用工荒”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