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种植

当归种植
当归种植

1)植物学特征

当归,别名秦归、岷归、岷当归、云归等。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80—150厘米,主根肉质,粗壮,呈圆柱形,支根数条到十几条,根长30—35厘米,表皮黄色,生育期一般3年(育苗期一年,大田种植一年,留种一年)。

(2)生长习性

当归喜气候凉爽、湿润环境,在海拔2000米以上,空气温度大的自然环境下生长良好。当归属低温长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需通过0℃左右的低温阶段和12小时以上的长日照阶段。当归幼苗期喜阴忌阳光直射,荫蔽度以80%一90%为宜,以后逐渐增大透光度。当归对温度要求严格,当平均气温达5—8℃:时,当归栽子(一年生根作繁殖用)开始发芽,9—10℃时开始出苗,大于14℃时地上部和根部迅速增长,8月平均气温达16—17℃时生长又趋缓慢,9—10月平均气温降至8—13℃时地上部开始衰老,营养物质向根部转移,根部生长进入第二个高峰,10月底至11月初,地上部枯萎,肉质根休眠。当归的整个生长期对水份的要求较高。幼苗期要求有充足的雨水,生长的第二年较耐旱,但水份充足也是丰产的主要条件。雨水太少会使抽薹率增加,雨水太多则易积水,降低了地温,影响生长且易发生根腐病。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①育苗地的选择与整理。选择阴凉湿润的山坡或平地,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作育苗地为好,一般需选生荒地育苗。选好育苗地后要及时翻耕,于4-5月把草皮连土铲起并晒干,堆成外圆内空的圆堆,内放柴草,烧成火土后均匀撒开,播种前结台整地每亩施人农家肥2500一3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整平土地做成宽1米的畦,随即播种。

②移栽地的选择与整理。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丰富的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和半阴半阳生荒地种植为好。当归栽植地宜选山地棕壤、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褐土熟地。当归忌连作,前茬以小麦、胡麻、青稞、洋芋为好。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耙1次,使土壤充分熟化,种植前再翻耙1次,并亩施2500—3000公斤农家肥作底肥,耙平地块即可栽苗。

(2)培育壮苗

①留种。选取三年生的当归植株作种株,到秋天当归花下垂,种子表面呈粉白色时分批采收,扎成小把悬挂在通风处,待干燥后脱粒,贮存备用。②播种。根据产地海拔和气候条件确定播期。播种期一般在“芒种”至“夏至”间播种为宜。播种量每亩用种4—5公斤。播种方法,整理好的育苗地按行距20厘米开3—5厘米深的横沟,沟底要平整。播种前先将种子用300C的温开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晾干,拌上10倍于种子的草木灰,均匀撒于播种沟内,覆细土约1厘米厚,再盖2—3厘米厚的草。③苗期管理。当归播种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一般15—20天出苗,待苗高约1厘米时,将所盖的草逐步揭去。当苗高3厘米左右有3片真叶时间苗并拔除杂草,使苗距在l厘米左右。在幼苗生长中期可适当浇施人粪尿以促进幼苗生长。④贮藏。到10月下旬,把栽子挖出扎成重约200克的小把,切去叶片,晾除部分水分,当水分达60%一65%时即可贮藏。堆藏:在无烟的室内,先在地上铺一层5—7厘米厚的新干土,在上面摆一层扎成小把的当归苗,苗头向外,用土填满空隙,压实,再铺一层土一层苗,依次摆放5—6层。此法适用于低龄当归苗贮藏,不适用于大苗,苗的抗旱力强。窖藏:选择阴凉干燥处,根据苗量挖一长方形土窖,窖底部铺一层约5厘米的新土,土上摆

放一层扎成小把的当归根苗,用土填平压实,再铺一层土一层苗,依次摆放6一7层,然后在最上面堆土高出地面以防积水,窖四周挖排水沟。用此法贮苗,苗的抗寒能力较差。密封贮藏:用木桶、塑料桶、铁桶等作容器,采用一层土一层苗的方法,填满压实不留空隙,埋好后密封,置于阴凉干燥低温处,温度保持在1一5℃,以促进当归苗完成春化阶段。

(3)移栽定植:每年4月上、中旬移栽较为合适,过早容易遭受霜冻,过晚则种苗已发芽,会降低成活率。移栽时,按株行距25x30厘米三角形交叉打窝,窝深20厘米左右,每窝栽苗3株,呈品字形排列。边栽边覆土压紧,覆土满窝后耙平,以免积水。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和培土。当归要进行三次中耕,第三次中耕时要培土。药农除草和培土有“苗一出齐,浅松土皮,隔上半月,把草除去,快要封垄,赶紧培土”的经验。

(2)、追肥。结合第三次中耕,亩施尿素10公斤。

(3)、及时除薹:当年移栽苗在6月上中旬进入生长盛期,如发现抽薹苗,应及时拔除,以免浪费土壤养分和影响品质。

(4)、综合防治麻口病及其它病虫害。防治麻口病亩用辛硫磷100克拌成毒土翻入土壤中。定期用广谱长效杀虫剂灌根,亩用40%多菌磷250克加水150千克,每株灌稀释液50克,在5月上旬、6月中旬各灌一次。菌核病危害叶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7-8月危害较重。防治方法:不连作,在发病前半个月每10天左右,连续3—4次用1500倍的多菌灵喷雾。

1、适种范围当归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空气湿度较大的自然环境下生长良好。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好。忌连作。

2、选地整地选半阴半阳坡,土壤以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为宜,深翻土地20—25厘米,施用复合肥30--60公斤,耙细整平,一般按1米开沟作畦,畦沟宽30厘米,畦高约25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以利排水。前茬以小麦、大麻、亚麻、油菜等为好,不宜选用马铃薯和豆类地块。

3、播种育苗

育苗地于6月上旬至下旬播种,播前将种子放入30 ℃的温水中浸种24小时,取出晒干后用撒播法,将种子盖严,再盖以杂草。亩播种量4~5千克。播后半个月左右出苗,此时将盖草挑松,以防揭草时伤苗。8月初揭去盖草。有草就除,保持田间无杂草,结合除草间苗,去弱留强,株距1厘米左右为宜。

4、择苗移栽

(1)种苗选择一般选用直径2—5毫米,生长均匀健壮、无病无伤、分叉少、表皮光滑的小苗备用(苗龄90—110天,百根鲜重40—70g),直径2毫米以下过细和6毫米以上的大苗尽量慎用。

(2)种苗处理种苗栽种前用40%甲基异柳磷和40%多菌灵各250g兑水10—15公斤配成药液,将种苗用药剂浸蘸,一般10小时左右后再移植田间,可预防病虫害和当归麻口病。

(3)适时移栽当归栽植分冬栽和春栽两种。冬栽在立秋后至封冻前进行,春栽在春分至谷雨以清明前后为宜。

(4)栽植密度一般亩保苗6500—8000株。

(5)栽植方法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地膜覆盖栽培。各种栽植方法的技术规格是:地膜栽培选用70—80厘米宽、厚度0.005或0.006毫米的强力超微膜,带幅100厘米,垄面宽60厘米,垄间距40厘米,垄高10厘米。每垄种植2行,行距50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2苗,穴深15厘米、亩植6600穴,先覆膜后栽植,栽后压实穴口封土。

5、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当归一般移栽后20—30天出苗,苗齐后及时查苗补苗。

(2)中耕除草当归在苗出齐后进行三次中耕除草,第一次在齐苗后苗高5厘米时除草,浅耕浅锄;第二次在苗高10—15厘米时除草,适当深锄;第三次在苗高25—30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

(3)追肥当归幼苗期不可多追氮肥,以免旺长,中后期结合中耕除草每亩追复合肥30--50公斤,

(4)摘花苔栽培中因控制不当有提早抽苔的植株时,应及早剪除摘净,否则会影响药材质量。

(5)灌排水当归生长前期要少浇水,土壤干旱时适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好,忌用大水灌溉,后期田间不能积水,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防止烂根。

6、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半知真菌,主要危害当归根部。防治方法一是在栽植前用70%的五氯硝基苯1公斤对土壤进行消毒;二是选用无病健壮种栽栽植,栽前用65%的代森锌600倍溶液浸泡种栽10分钟,并尽量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种植,雨后及时排水;三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石灰对病穴消毒;四是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发病区。

(2)褐斑病褐斑病也是一种半知真菌,高温高湿时易发病。在当归上主要危害植株叶片,一般5月发生,7—8月严重。发病初期可用65%的代森锌600

倍溶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洒或浇灌病区防治。

7、采收加工

育苗移栽的当归宜在当地的10月下旬植株枯黄时采挖,秋季直播的宜在第2年枯黄时采挖。采挖前三天,先割去地上茎叶,留3厘米左右的短茬,促进根部成熟,逐行逐株挖收,避免挖断根或漏挖。

一般亩产干品200公斤左右,高产时可达400公斤。

种植当归的市场前景

种植当归的市场前景 种植当归的市场前景当归为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用量很大。1985年以前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以后实行计划指导和市场调节产销。商品全部来源于家种,主要由甘肃调供,其次是云南.四川.湖北等省。甘肃当归正常年产量1万吨左右,占全国80%以上,每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60%。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当归生产分重视,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将当归生产纳入农业生产计划,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加速基地建设,生产发展很快。40多年来,购销均呈上升趋势,尽管也曾几度出现有余和不足,但总的来看,基本能满足需要(图17)。 图17 全国当归购销情况50年代初期至中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当归生产.收购增长较快。1956年全国收购7600多吨,销售3400多吨,分别比1953年增长近5倍和 1.8倍,购销同步增长。 60年代初期,因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减产,粮药矛盾分突出,迫使药农转向粮食生产,当归种植面积减少,收购明显下降,市场供应严重不足。1961年收购296.8吨,销售585.2吨,分别比1956年下降96%和83%。

60年代中期至末期,为缓解市场供应,国家实行奖售政策,调动了药农的积极性,当归生产发展很快,购.销迅速增长。1968年收购比1961年增长近50倍,商品库存上升,市场供应有余。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为避免盲目性,降低了奖售标准,削减了生产计划,以减缓发展速度;同时受“粮食要上,当归要让”的片面思想的影响,种植面积和商品库存随之减少,市场供应不足。至70年代中后期,当归生产又有了恢复和发展,产销矛盾得以缓解。 80年代初期,中药市场放开后,药农忽视市场需求,盲目种植,收购又急骤上升。1980年收购达2600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销售11000吨,仅为收购量的42.5%,市场供过于求,库存猛增。随之出现生产滑坡,1983年当归生产跌入低谷,1984年后又逐步回升。 当归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药用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市场容量很大。不仅中药配方“方九归”,还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药用领域不断扩大,一些用当归配制的保健食品及化妆品投放市场,深受青睐。 当归亦是开发山区经济的重要资源。产区农民有种植技术和习惯,生产很有潜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当归的市场需求预测与宏观计划指导不够;收购价格波动较大,生产不够稳定;新技术开发较慢,影响产量和质量。当归生产从育苗.移栽到收获商品,需要跨4个年头,商品生产余缺的调整也需要4年以上,生

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

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 1. 形态特征 当归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 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 月。根系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 条或更多,长15?25 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邹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芦头(归头)直径1.5 ?4 厘米,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 ?1 厘米,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当归干品横切面显微鉴别: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有少数油室;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油管类圆形,直径25?160 纳米,外侧较大,向内渐小,周围分泌细胞6?9 个,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3?5 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2?3 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 生物学特性 2.1种子特性 当归的种子薄片状,千粒重1.8 ?2.0 克。当归种子寿命短,在室温下,放置1 年即丧失生命力;若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寿命可达3 年以上。当归种子内胚乳的体积最大,占种子的98%,它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基础。当温度达到6C时,当归种子开始萌发,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速度加快。温度达到20?24C 时,种子萌发最快,一般4 天就可发芽,15 天内即可出苗。当归种子萌发时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当吸水量达到种子重量的25%时,种子开始萌动,但萌发速度较慢;当吸水量达到种子自身重量的40%时就接近其饱和点,种子的萌发速度最快。 2.2气候条件 当归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要求较严。在生长的第一年要求温度较低,一般在12?16C。当归生长的第二年,能耐较高的温度,气温达10C左右返青出苗,14?17C 生长旺盛,9月平均气温降至8?13C时地上部生长停滞,但根部增长迅速。当归耐寒性较强,冬眠期可耐受-23 C的低温。

川芎高产栽培技术

川芎高产栽培技术 川芎为伞形科宿根草本植物,块茎入药用。能活血调经,顺气止痛,散风湿。为常用的重要中药材,其需求量很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川芎为伞形科宿根草本植物,块茎入药用。能活血调经,顺气止痛,散风湿。为常用的重要中药材,其需求量很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川芎适应性较广,喜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耐寒性不强,稍能耐旱,怕荫蔽和水涝。土壤要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厚,呈中性或微酸性,一般选油沙土或夹沙土栽培较好。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山区育苓 川芎是用地上茎的茎节繁殖。茎节叫“苓子”,要在海拔1200m左右的山区培育(主要防止退化)。育苓用地,荒地熟地都可以,但不能连作。1月上中旬,挖取川芎块茎,除去茎叶、泥土和须根,运到山区栽种。这种块茎叫“抚芎”。 栽种时期:一般在立春前后。按行窝距各24cm打窝,深7cm。大抚芎可切成2~4块,每窝栽1块;中等抚芎每窝栽1个;小抚芎每窝栽2个。芽口向上,按紧栽稳,然后施上堆肥,盖土镇平。 抚芎田间管理:惊蛰前后出苗。3月底或4月初疏苗,每窝选留粗细均匀,生长良好的茎杆8~10根,其余的从茎基割去。在疏苗后,谷雨前后中耕除草,追肥一次。中耕要浅,追肥以人畜粪水和油饼粉混合使用。 苓子采收:7月中下旬,选择阴天或晴天早晨收获苓杆,挖起全

株,把受虫害的和块茎腐烂的植株除去。将生长良好的植株摘去块茎(干后作药用)、叶片和茎尖,捆成把子,选阴凉处,在地面铺一层茅草,把茎杆交错堆放在上面,再用茅草盖好。立秋取出,割成长约4.5cm,有一个节盘的短节,就是“苓子”。苓子按茎杆大小和部位分为大当当、大山系、正山系、细山系、纤子、软尖子和土苓子7种。以正山系和大山系较好。分级后,运到山区栽种。各种苓子要分别栽种,出苗和生长才较整齐。 选择地块、栽种时间和种子 川芎的块茎生长较快,宜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无秋水,排气透气性能良好的油沙壤土或半沙半泥的土地栽培川芎最好。 每年8月初为栽种适宜时期,最迟不能超过8月下旬。栽前要选择生长粗壮、个体完整的正山系、大山系的苓子作种。栽时要选晴天。 施足底肥合理追肥 川芎是一种耐肥植物,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追肥通常要进行多次。首先翻地前每亩用油枯150kg,与畜圈粪肥4000~5000kg堆沤发酵,均匀撒于地表后翻入土中作底肥。在每次中耕后都要追肥,将人畜粪水和油饼或硫酸铵混合,第一次少施淡施,第二三次多施。第三次施水肥后,还要用土粪、草木灰、油饼、过磷酸钙等拌匀,撒在蔸部。这次施肥应在霜降前,否则肥效不高。第二年1月中旬返青后,还应在2月底或3月初用人畜粪水施春肥一次。 中耕除草清沟补苗

当归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当归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当归是重要的中药,它的功效作用强大,相对而言它的经济价值也较高,吸引很多人种植,然而除了种植的环境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外,影响其种植质量和产量的是病害。下面亲农网为你带来当归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1、根腐病 根腐病顾名思义,主要危害种植的根系部位,发病时植株根系呈现褐色,随病情加重根系逐渐腐烂变为黑色水浸状,最后植株叶片逐渐枯黄,做后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选择土壤排水性好、透气性好的栽培地,栽培地最好两年一耕,忌连作,种植前对土壤和种子消毒处理,发现病害及时处理,及时将病株拔除,然后销毁,对病株周围地区消毒,防止病毒蔓延。

2、白粉病 白粉病发病初时,叶片开始出现灰白色粉状的病斑,随时间推移,叶片逐渐出现黑色小颗粒,到最后叶片布满白粉,植株慢慢枯死。 防治方法:种植前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发现病害后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忌连作,最好轮作,病害初期可用代森锌500倍液连续喷雾防治。

3、菌核病 菌核病发病初期叶片开始变黄,根系开始慢慢腐烂变空,这点和根腐病类似,但它的根系外表看起来正常,但里面已是腐烂成空,空腔内含有多个黑色小粒状菌核。 防治方法:种植前对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可在种植穴内世家石灰或草木灰,发现病株和前面一样的处理方法,病害初期可用代森锌500倍液连续喷雾防治。

4、锈病 锈病主要危温暖害叶片,发病时叶片出现锈色不规则病斑,并有锈色粉末,锈病危害极大,它的孢子生命力极强,可在环境中生存,可多次重复侵染,蔓延速度极快,受害面积极广。 防治方法:在当归收获后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这样可减少越菌源,发病初期用粉锈宁25%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洒。

如何种植川芎

如何种植川芎 【概述】 川芎别名:芎劳、西芎。 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状茎经干燥后入药。具行气开郁、祛风止痛、活血止血功效,为妇科、伤科、瘀血诸痛之要药。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川芎主产四川I省都江堰市、崇州市等,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亦产,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植物形态】 川芎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cm。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团块,黄褐色,有明显结节 状起伏的轮节,节盘凸出。茎直立圆柱形绿色,表面有纵直沟纹,中空,上部分枝,节膨 大呈盘状。叶互生,叶柄长9~17cm,基部呈鞘包茎;叶为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 3~5对,边缘成不整齐的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先端渐尖,小叶具柄,叶柄由下而上渐短,在顶端的小叶近于无柄;叶片两!≯面无毛,仅脉上有稀柔毛。山东等北方各地栽培川芎不 开花图30。 【生物学特性】 四川栽种川芎生长期为280~290天。1月份中耕培土要扯去地上部分,称“薅冬药”,以此为界,把生长期分为前期和后期。四川气候较暖和,常8月栽种,而长江以北山东等 地区冬季来临早,故常在6~7月期间种植。栽种后腋芽先萌动,接着节盘发出不定根。1 周左右抽出1~2片叶片。出苗前,芽和根生长所需水和养料均由节盘和节间供给。约1 个月后,基生叶呈簇状,新根茎开始形成,原栽的茎节逐渐烂掉。8~10月为叶片生长旺 盛期,也是根茎生长盛期。仅部分植株有1~2根短小幼茎。 “霜降”后,北方地区逐渐停止生长。四川地区栽种川芎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期一直维 持到11月中旬。根茎干物质积累不多,而体积膨大速度快于物质积累。地上部分生长转 缓后,根茎物质充实,积累增快,到12月上旬为积累最快。 “薅冬药”前大约2个月,根茎积累物质占前期的80%或全生长期的40%以上。四川 省“薅冬药”时部分叶片仍是绿色,到2月中旬普通抽茎,3月下旬茎叶数基本稳定,而 根茎干重降至后期的最低点,此后根茎迅速充实,物质积累加快,至收获前1个半月,根 茎干物质积累为后期的全部或接近全生长期的一半。 而长江以北山东等地区到第二年3月下旬平均气温在6℃左右时,重新发芽,随着气 温上升,根茎也迅速生长增大,到5月开始抽出多条地上茎,同时地下根茎继续长大。四 川省等地川芎多栽于海拔500~700m,平均气温15.2℃,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一5℃,

当归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

当归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武威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武威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当归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药材当归的生产技术措施要求。 本标准适合于无公害中药材当归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62/T822一2002定西市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条件 3、生产技术措施 3.1 产地环境符合DB62/T822—2002要求。 3.1.1 特殊环境条件:海拔2200m-2600m,土壤含水量21%-23%,年平均气温4℃-6℃。年日照率53%;年降水量500mm以上;冷凉湿润气候或冷凉半湿润气候。 3.1.2 土壤条件:以砂质土壤、麻土为宜。 3.2 栽培措施 3.2.1繁殖技术 3.2.1.1种子选择 选用种子饱满度70%--80%,干净、无虫蛀、无伤口。 3.2.1.2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在海拔2400-2600m,没有阳光直射,阴凉

湿润的半阴半阳缓坡山地,保水但不积水,土质疏松,肥力中等,没有石块,坡度小于20o,富含腐殖质的轮歇黑壤土荒地为好。 3.2.1.3苗床准备 5月中旬,清除地块内杂草、石块等杂物:人工均匀撒施磷酸二铵于地表,每亩50kg。同时结合深翻施入无公害、高效低毒杀菌、杀虫剂,用镢头深翻土壤20—25cm,打碎土块,用钉齿耙耙平,做畦:畦面宽100—120cm,畦间距30cm,畦高15cm,畦长方向同于坡向。 3.2.1.4种子苗培育 3.2.1. 4.1选种 5-6月份、当种子田的植株生长到高30-50cm时选定留种植株。选种标准为苗种子纯正,植株叶色深绿,无皱叶,无斑点,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 3.2.1. 4.2采种及种子处理在7-8月当归果实陆续成熟,果翅由淡紫红色变为粉白色,果翅张开呈椭圆形时采摘。根据种子成熟情况,采用边熟边采的方法,用果树剪在植株上沿分枝基部剪取成熟果穗,枝长30-40cm,将采下的果穗用棉线扎把(每把10-15枝)、小心放入背篓,头尾倒置分层放置运回,悬挂于阴凉、通风处阴干。果穗阴干过程避免太阳光直射受热、受潮,严禁烟熏。当归果穗阴干后,在天气晴好、室外温度10—15℃时将阴干的当归果穗放在棚布上,在太阳光下摊开(整把勿重叠),并勤翻动,30—60分钟1次。2-3小时后,脱粒,过筛,除去混杂物,使种子净度达95%以上。脱粒后的净种要进一步干燥,使种子的标准含水量达到130±l0g/kg(12-14%)。将装有净种的布袋悬于空闲敞篷无烟通风处进一步风干后放入冷库或冰箱内低温贮藏。贮藏时间不超过9—10个月。 3.2.1. 4.3播种期 5月20日—6月10日。 3.2.1. 4.4播种方法将用无公害农药处理过的种子用手均匀撒到畦面上,撒种时手距地面约30cm,沿畦面左右撒种,如遇微风,宜顺风向撒种为佳。播量3.5kg/亩。撒种后用铁筛将湿土均匀筛入畦面,覆土厚度0.3—0.5cm。 3.2.1.5苗床管理 3.2.1.5.1遮阴覆盖播种后,立即均匀覆盖不带种子的野生禾本科草类秸秆或小麦秸秆,覆盖量400—500kg/亩,厚约3cm,透光率约10%,以利保墒

【当归种植情况的考察报告.doc】当归如何种植技术

【当归种植情况的考察报告.doc】当归如何 种植技术 当归种植情况的考察报告本站除了当归种植情况的考察报告这篇外,还有更多关于考察报告,干部考察报告,出国考察报告,入党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格式的资料哦,一、xx区当归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南靠祁连山,北依腾格里沙漠,农业种植有着良好的自然优势,适应各种植物生长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水源丰富、气候凉爽、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而适合中药材种植的荒山荒坡、沙化土壤地域辽阔,但长期以来,由于中药产业化发展滞后,种植结构单一,农民收入较低,同时也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周边自然优势,武威市医药有限公司在原有中药饮片加工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确定了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由单纯中药饮片生产加工、销售型转化为公司+基地+农户型,即市场连公司带基地的发展模式,以产销标准化药材为目标,外拉市场内连企业,以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开创中药材新的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成功地与民勤湖区、xx区等地农民签订了当归、黄芪、党参、甘草等品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协议,并提供优质的中药材种苗,在种植技术上由我公司的农艺师亲临现场培训指导农民种植、田间管理,对农民提出的疑难杂症进行对症下药,使种植户80%掌握了先进的中药材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现已形成规模,效益显著。张义镇在镇政府帮助下

成立了凉州区天梯山中药材产销协会,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而且对利用荒山荒坡、固沙防风、优化生态环境、改变沙化土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xx区中药材种植的自然优势当归为高山植物,要求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具有喜肥、怕涝、怕高温的特性,海拔低的地区栽培,不易越夏,气温过高易死亡。 张义镇地处凉州区的边远山区,地处我市西南部,在祁连山腹地,石羊河流域上游,海拔在2100-4800米之间,属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阴湿山区。年平均气温11.1℃,年降雨量260-700毫米,年径流量1.43亿立方米,是石羊河流域重要支流黄羊河的源头地区当归适宜于在xx区生长,种植一亩地当归可产400-600公斤干货,根据现在市场价亩均收入8000-12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 凉州区xx区是省上确定的扶贫重点乡镇,贫困人口比例达48%。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故而大部分群众仍需靠天吃饭。成为贫困乡镇的代名词和扶贫开发的主攻点。近年来,xx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618元,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过去的要我脱贫致富变为现在的我要脱贫致富。 张义镇是个靠天吃饭的贫困山区,多年来以小麦、豆类、杂粮种植为主,农民一亩地的纯收入仅200多元。xx区地处偏僻,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灾害频繁,低温少雨,加之耕地资源匮乏,一直制约着这里的农业发展。多年来,广大农民群众虽然也曾尝试过种种

四川适合种植那些药材

四川适合种植那些药材? 1.川芎 川芎,栽培植物,主产于四川(灌县),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温和的气候环境。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2.麦冬 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麦冬的小块根是中药,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

麦冬原产中国,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中国南方等地均有栽培。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 3.川贝母 川贝母,百合科植物,川贝母生长在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土壤为山地棕壤、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川贝母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

川贝母既是专有名词,也是贝母家族分类(按产地分为四大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中的种类名称,均有药用价值。 4.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我国民间惯用的一种名贵滋补药材,其营养成分高于人参,可入药,也可食用,是上乘的佳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冬虫夏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滋补肺肾,对肺癌、肝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对肺虚久咳,气喘,肺结核咯血,盗汗,肾虚腰膝酸痛,阳痿遗精,神经衰弱及化疗、放疗后的红细胞下降都有疗效。 5.川牛膝

药材种植规划

药材种植规划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后坪乡药材种植初稿 一、基本情况 ,为贵州省铜仁市下辖的一个乡,位于县西北角(1914至1941年为后坪古县衙所在地),是沿河最边远的乡,距县城178千米。北部与彭水自治县交界,西部与务川自治县接壤,东部与相连,南部与毗邻。地处东经108度03分49秒约108度10分36秒,北纬28度53分58秒约29度05分23秒,南北长21。25千米,东西宽千米,国土面积平方千米。后坪乡农业基础良好,现代农业发展成绩显着。 地势地貌:最高海拔1462米,最低海拔397米,西南部大车厂、困龙山低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低山槽坝地貌和北部小鱼溪河低山沟垅地貌,以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区面积平方千米,非岩溶区面积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58592亩。有耕地52805亩,其中田2468亩;林地61788亩;草地15673亩;水域924亩。土壤以黄壤为主。 气候资源: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15摄氏度,1月日均温摄氏度,极端最低温—摄氏度,7月日均温摄氏度,极高气温摄氏度,无霜期244-273天。年日照时数1200小时,年降水量1200豪米。 在东西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大,阴天多,日照时数少,无霜期长和春早夏长,秋季气温下降快,冬短而少雨干燥,适宜多种中药材种植,特别是草本药材。我县在兄弟的乡镇在药材种植方面已经形成产业链,为响应中央政府的好招努力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我镇可结合现有条件情况下学习引进种植技术。本县周边乡镇不乏药材种植大户,收入相当可观。我乡镇在脱贫致富中虽取得较好的成绩就相比兄弟乡镇来讲还有提高的空间,现药材市场利润空间较大,药材种植也可做为我镇推广种植项目。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大数据兴业、惠民、优政,通过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指导,坚持科技兴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和标准作业程序提高质量效益,大力增加投入,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税增长的目标;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的转化升级,争创名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规模扩张,促进我镇医药事业在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我镇建成绿色中药强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整体布局,配套产业。2.坚持企业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企业自主性实现发展目标。

花境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

花境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 花境是指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栽种。它是根据自然风景中林缘野生花卉自然分散生长的规律,加以艺术提炼,而应用于园林景观中的一种方式。是园林中从规则式到自然式构图的过渡形式,它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体现了中国园林创作的高艺术规范。 一、花境的类型 (一)从设计形式上分,花境主要有三类: 1.单面观赏花境 这是传统的花境形式,多临近道路设置.花境常以建筑物,矮墙,树丛,绿篱等为背景,前面为低矮的边缘植物,整体上前低后高,供一面观赏。 2.双面观赏花境 这种花境没有背景,多设置在草坪上或树丛间,植物种植是中间高两侧低,供两面观赏。 3.对应式花境 在园路的两侧,草坪中央或建筑物周围设置相对应的两个花境,这两个花境呈左右二列式。在设计上统一考虑,做为一组景观,多采用拟对称的手法,以求有节奏和变化。 (二)从植物选材上分,花境可分为: 1.宿根花卉花境 花境全部由可露地过冬的宿根花卉组成。 2.混合式花境 花境种植材料以耐寒的宿根花卉为主,配置少量的花灌木,球根花卉或一二年生花卉。这种花境季相分明,色彩丰富,多见应用。 3.专类花卉花境 由同一属不同种类或同一种不同品种植物为主要种植材料的花境。做专类花境用的宿根花卉要求花期,株形,花色等有较丰富的变化,从而体现花境的特点,如百合类花境,鸢尾类花境,菊花花境等。 二、花境种植床的设计

花境的种植床是带状的,单面观赏花境的后边缘线条多采用直线,前边缘线可为直线或自由曲线。两面观赏花境的边缘线基本平行,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流畅的自由曲线。 (一)花境的朝向要求: 对应式花境要求长轴沿南北方展开,以使左右两个花境光照均匀,从而达到设计构想。其他花境可自由选择方向.但要注意到花境朝向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因此在选择植物时要根据花境的具体位置有所考虑。 (二)花境大小的选择: 取决于环境空间的大小,通常花境的长轴长度不限,但为管理方便及体现植物不止的节奏、韵律感,可以把过长的植床分为几段,每段长度不超过20m为宜。段与段之间可留1~3m的间歇地段,设置座椅或其他园林小品。但是花境的短轴长度有一定要求,就花境自身装饰效果及观赏者视觉要求出发,花境应有适当的宽度。过窄不易体现群落的景观,过宽超过视觉鉴赏范围造成浪费,也给管理造成困难。通常,混合花镜,双面观赏花境较宿根花镜及单面观赏花镜宽些。 下述各类花境的适宜宽度可供设计时参考:单面观混合花境4~5m;单面观宿根花境2~3m;双面观花境4-6m。在家庭小花园中花境可设置1~1.5m,一般不超过院宽的1/4。较宽的单面观花境的种植与背景之间可留出70~80cm的小路,以便于管理,又有通风作用,并能防止做背景的树和灌木根系侵扰花卉。 (三)种植床的设计要点 种植床依环境土壤条件及装饰要求可设计成平床或高床,并且应有2%~4%的排水坡度。一般讲,土质较好,排水力强的土壤,设置干绿篱,树墙前及草坪边缘的花境宜用平床,床面后部稍高,前缘与道路或草坪相平。这种花境给人整洁感。在排水差的土质上,阶地挡土墙前的花境,为了与背景协调,可用30~40cm高的高床边缘用不规则的石块镶边,使花境具有粗矿风格;若使用蔓性植物覆盖边缘石,又会造成柔和的自然感。 三、花境主体部分种植设计 (一)花境植物的选择 全面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并正确选择适宜材料是种植设计成功的根本保证。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光照和温度的要求是主要的。植物应在当地能露地越

当归种植

1)植物学特征 当归,别名秦归、岷归、岷当归、云归等。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80—150厘米,主根肉质,粗壮,呈圆柱形,支根数条到十几条,根长30—35厘米,表皮黄色,生育期一般3年(育苗期一年,大田种植一年,留种一年)。 (2)生长习性 当归喜气候凉爽、湿润环境,在海拔2000米以上,空气温度大的自然环境下生长良好。当归属低温长日照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需通过0℃左右的低温阶段和12小时以上的长日照阶段。当归幼苗期喜阴忌阳光直射,荫蔽度以80%一90%为宜,以后逐渐增大透光度。当归对温度要求严格,当平均气温达5—8℃:时,当归栽子(一年生根作繁殖用)开始发芽,9—10℃时开始出苗,大于14℃时地上部和根部迅速增长,8月平均气温达16—17℃时生长又趋缓慢,9—10月平均气温降至8—13℃时地上部开始衰老,营养物质向根部转移,根部生长进入第二个高峰,10月底至11月初,地上部枯萎,肉质根休眠。当归的整个生长期对水份的要求较高。幼苗期要求有充足的雨水,生长的第二年较耐旱,但水份充足也是丰产的主要条件。雨水太少会使抽薹率增加,雨水太多则易积水,降低了地温,影响生长且易发生根腐病。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①育苗地的选择与整理。选择阴凉湿润的山坡或平地,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作育苗地为好,一般需选生荒地育苗。选好育苗地后要及时翻耕,于4-5月把草皮连土铲起并晒干,堆成外圆内空的圆堆,内放柴草,烧成火土后均匀撒开,播种前结台整地每亩施人农家肥2500一3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整平土地做成宽1米的畦,随即播种。 ②移栽地的选择与整理。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丰富的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和半阴半阳生荒地种植为好。当归栽植地宜选山地棕壤、石灰性褐土、褐土性土、褐土熟地。当归忌连作,前茬以小麦、胡麻、青稞、洋芋为好。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耙1次,使土壤充分熟化,种植前再翻耙1次,并亩施2500—3000公斤农家肥作底肥,耙平地块即可栽苗。 (2)培育壮苗 ①留种。选取三年生的当归植株作种株,到秋天当归花下垂,种子表面呈粉白色时分批采收,扎成小把悬挂在通风处,待干燥后脱粒,贮存备用。②播种。根据产地海拔和气候条件确定播期。播种期一般在“芒种”至“夏至”间播种为宜。播种量每亩用种4—5公斤。播种方法,整理好的育苗地按行距20厘米开3—5厘米深的横沟,沟底要平整。播种前先将种子用300C的温开水浸泡24小时后捞出晾干,拌上10倍于种子的草木灰,均匀撒于播种沟内,覆细土约1厘米厚,再盖2—3厘米厚的草。③苗期管理。当归播种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一般15—20天出苗,待苗高约1厘米时,将所盖的草逐步揭去。当苗高3厘米左右有3片真叶时间苗并拔除杂草,使苗距在l厘米左右。在幼苗生长中期可适当浇施人粪尿以促进幼苗生长。④贮藏。到10月下旬,把栽子挖出扎成重约200克的小把,切去叶片,晾除部分水分,当水分达60%一65%时即可贮藏。堆藏:在无烟的室内,先在地上铺一层5—7厘米厚的新干土,在上面摆一层扎成小把的当归苗,苗头向外,用土填满空隙,压实,再铺一层土一层苗,依次摆放5—6层。此法适用于低龄当归苗贮藏,不适用于大苗,苗的抗旱力强。窖藏:选择阴凉干燥处,根据苗量挖一长方形土窖,窖底部铺一层约5厘米的新土,土上摆

最新当归育苗技术要点

支持. 最新当归育苗技术要点 一、繁殖方法 采用种子育苗繁殖方法,在采收当归时,选择叶色深绿、生长健壮的植株作为留种株,次年植株开花、结籽,然后采籽、育苗、移栽。 二、育苗时间及苗床管理 (一) 选地 在5月下旬—6月上旬,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黑垆土、黑土地进行育苗,要求坡度小于20—25°。 (二) 整地、施肥 在播前10天进行整地。结合深翻整地,亩施磷酸二铵30—40公斤/亩左右,耙平做畦,畦面宽100—120厘米,畦间距30厘米、畦高15厘米,畦向同坡向。 (三) 种子选择及处理 选择三年生正常成熟的、保存良好、无霉变、无病虫、发芽率70%以上的种子,播前1天每公斤种子用50%多菌灵或根腐灵粉剂5g拌种。 (四) 播种 5月下旬—6月上旬抢墒播种,播量5公斤/亩左右。播种时,在整好的畦面上将种子均匀撒入,稍加镇压,覆土0.3—0.5厘米,播种后均匀覆盖一层草,覆盖量400-500公斤/亩,厚约3厘米,遮荫保湿,防止土壤板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支持. 结,以利出苗。覆盖后间隔1.5m用土带压住覆盖物,以免风吹。 (五) 苗床管理 播种后20天左右出苗。7月份归苗长出1—2片真叶时,挑松苗床覆盖物,第一次拔草;在苗高4厘米,即8月份第4片真叶长出时,拔第二次草,选择阴天揭去覆盖物。要及时拔出苗床杂草,防止病虫危害。每亩用40%辛硫磷40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进行跳甲防治,每隔7天防治一次,喷2次;结合除草进行间苗、定苗,苗间距约2厘米。 三、起苗和贮藏 1、起苗:育好的苗子在9月下旬—10月上旬起苗,放置在适当的地方贮存。 2、选苗:起苗时要将不合格的过小苗、过大苗,或侧根过多苗、病苗、虫伤及机械损伤苗拣去。 3、捆苗:苗子挖出拣选后,揪掉幼苗上的叶片,留下约1厘米长的叶柄,约100苗捆成一把。 4、晾苗: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将幼苗一把靠一把,苗头朝外斜摆在铺有细干生土的地上,使之失去部分水分。 5、贮苗:将晾好的苗,在11月上旬,选一地势高、通风好、阴凉的地方挖深宽各1米,长约2米的坑,用半干的生土与苗子分层堆放,每层苗厚5—7厘米,每层土厚约2-3厘米,堆子顶部覆土高出地面10厘米,防止积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川芎图谱

中药图谱大全:川芎图谱 【药名】:川芎 【拼音】:CHUANXIONG 【英文名】:Szechuan Lovage Rhizome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功效】: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 【主治】: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 【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胆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别名】: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处方名】:川芎、西芎、西川芎、炒川芎、炙川芎、酒川芎、酒炒川芎,老川芎 处方中写川芎、西芎、西川芎指生川芎。为原药洗净切片晒干入药者。 炒川芎又名炙川芎。为生川芎片用文火微炒入药者。 酒川芎即酒炒川芎。为生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待酒吸干,再用文火微炒,然后入药者。 【商品名】:京芎:为产于甘肃、陕西者。 云芎:为产于云南者。 抚芎:又名西抚芎、川抚芎、抚川芎。为产于江西者。 小抚芎:产于江西,抚芎中形体瘦小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川芎:为产于四川者。或指各类川芎的统称。 大芎:又名大川芎、正川芎、真川芎。产于四川,属川芎中个大肉多、油足气香者。为地道药材,品质最佳。 坝川芎:产于四川灌县者。产量大,品质好,销往全国,井供出口。 杜芎:产于四川省外的引种品。 山川芎:生长在山上者。或在山上育种,在山下栽培者。 以上均以个大、饱满、质坚、干燥、香气浓、油性大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多为栽培。药材主产四川(灌县、崇庆)。云南亦产,称作“云芎”。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再用撞笼撞去须根。 【拉丁名】:药材Rhizoma Chuanxiong原植物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 【炮制方法】: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酒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 斤,用黄酒12斤8两)。 【考证】:出自《汤液本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生药材鉴定】:根茎呈不整齐结节状拳形团块,长4~8 厘米,直径4~5厘米。表面深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起伏轮节,上侧有很多圆形或卵圆形的茎痕,直径5~15毫米,作凹洼状,下侧及轮节上有众多根痕,作小瘤状隆起。质坚实,断面类黄色,形成层呈明显环状,随处散有黄色小油点。有特异清香气,味苦。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细胞切向延长;油室类圆形。韧皮

川芎

川芎(《本经》)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多系栽培。主产于四川省以及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环境,稍能耐旱,怕荫蔽和水涝。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或酸性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用名有川芎、酒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多系栽培。主产于四川省以及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环境,稍能耐旱,怕荫蔽和水涝。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或酸性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用名有川芎、酒川芎。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温中内寒。 《药性论》:臣。能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日华子本草》:畏黄连。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疗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沥,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本草图经》:蜜和大丸,夜服,治风痰殊效。 《本草衍义》:此药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 佐之。沈括云:予一族子,旧服川芎,医郑叔熊见之云:川芎不可久服,多令人暴死。后族子果无疾而卒。又朝士张子通之妻病脑风,服川芎甚久,亦一旦暴亡。皆目见者。此盖单服耳,若单服既久,则走散真气。既使他药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则于能至此也。 《药类法象》:补血,治血虚头痛之圣药也。如妊娠妇人胎不动数月,加当归,二味各一钱半,或二钱,水二盏,煎至一盏,服之神效。 《药性赋》:味辛,气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上行头角,助清阳之气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调经。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纯阳,无毒。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本经药。 《象》云:补血,治血虚头痛之圣药。妊妇胎不动数月,加当归,二味各二钱,水二盏,煎至一半服,神效。 《珍》云:散肝经之风,贯芎治少阳经苦头痛。 《心》云:治少阳头痛,及治风通用。 《本草》云: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除脑中冷痛,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除内寒。 《日华子》云:能除鼻洪、吐血及溺血,破结宿血,养新血。 易老云: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四物汤所皆用也。入手、足厥阴经。 《衍义》云:头面风不可缺也,然须以他药佐之。若单服久服,则走散真气。即使他药

当归

当归形态特征 发布时间:2010-06-16 06:09 来源:富农路 摘要:当归为多年生草本,高0.4~1米。根肉质,圆锥形。经栽培后多数分枝。栽后第二年抽茎,茎直立,高1~1.2米,浅紫色(少数为淡综色)。叶为2~3出 当归为多年生草本,高0.4~1米。根肉质,圆锥形。经栽培后多数分枝。栽后第二年抽茎,茎直立,高1~1.2米,浅紫色(少数为淡综色)。叶为2~3出羽状复叶,叶柄基部成鞘状抱茎。顶生复伞形花序,小花白色。果实为椭圆形双悬果,成熟后两瓣开裂。花期6-7月,果期8~9月。 当归生长环境 发布时间:2010-06-16 06:09 来源:富农路 摘要:当归为高山植物,要求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具有喜肥、怕涝、怕高温的特性,海拔低的地区栽培,不易越夏,气温过高易死亡。种子在10-25℃ 当归为高山植物,要求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具有喜肥、怕涝、怕高温的特性,海拔低的地区栽培,不易越夏,气温过高易死亡。 种子在10-25℃范围内发芽良好,10-15天出苗。当归具有早期抽薹现象,生产上应注意克服,一般育苗移栽,第三年即可采挖。 当归种植栽培 发布时间:2010-06-16 06:09 来源:富农路 摘要:1、选地、整地:选择座南向北半阴半阳的缓坡地,要求土质疏松、结构良好。小满前深翻1次,打碎土块作苗床,床面宽1米,长因地形而异。床与 1、选地、整地:选择座南向北半阴半阳的缓坡地,要求土质疏松、结构良好。小满前深翻1次,打碎土块作苗床,床面宽1米,长因地形而异。床与床之间开排水沟宽30厘米、深15~20厘米。栽植地要深耕细耙,每亩施底肥2500-5000千克,同土壤倒翻均匀,作高畦,畦宽1.2~1.5米。畦间开排水沟宽30厘米、深约20厘米。 2、繁殖方式:生产上常采用育苗移栽。 播种期应根据各地海拔高度与气温而定,甘肃、四川、云南约7月份,陕西8月份左右。播法为撒播,种子拌灰撒于畦面,稍加镇压,覆少量细湿土,覆草,做到透光、保湿,苗龄不超过110天,每亩播种量4~5千克。移栽分冬栽与春栽,株行距25厘米×25厘米。春栽以清明前后,冬栽宜于寒露后霜降前移栽。采用种子直播法生产,冬、春、秋季均可,可控制当归早期抽薹,其中以冬直播稍好,但产量不高。 3、田间管理

中药材当归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

中药材当归栽培技术与田 间管理

当归,别名岷归、秦归、云归。当归主产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根据产地的不同当归有西归(甘肃)、秦归(陕西)、云归(云南)和川归(四川)之分。其中以甘肃岷县的产量最大、质量最好,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仅岷县每年种植当归约10万亩。 当归性辛、温,味甘,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虚寒腹痛,肠燥便秘,眩晕心悸,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扑损伤,经闭痛经等。 苗床处理 种植当归宜选在海拔2400-2600米,阴凉湿润,没有阳光直射的半阳半阴缓坡山地,保水但不积水,土质疏松,肥力中等,没有石块,坡度小于20度,富含腐植质的轮歇黑壤土荒地为好。5月中旬,清除地块内杂草、石块等杂物;人工均匀撤施磷酸二铵于地表,每亩50kg。同时结合深翻施入无公害、高效低毒杀菌、杀虫剂,用镢头深翻土壤20-25cm,打碎土块,用钉齿耙耙平;做畦,畦面宽100-120cm,畦间距30cm,畦高15cm,畦长方向同于坡向。 采种及种子处理 当归种子选种5-6月份、当种子田的植株生长到高30-50cm时选定留种植株。选种标准为苗种子纯正,植株叶色深绿,无皱叶,无斑点,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危害。 采种及种子处理在7-8月当归果实陆续成熟,果翅由淡紫红色变为粉白色,果翅张开呈椭园形时采摘。根据种子成熟情况,采用边熟

边采的方法,用果树剪在植株上沿分枝基部剪取成熟果穗,枝长 30-40cm,将采下的果穗用棉线扎把(每把10-15枝)、小心放入背篓,头尾倒置分层放置运回,悬挂于阴凉、通风处阴干。果穗阴干过程避免太阳光直射受热、受潮,严禁烟熏。当归果穗阴干后,在天气晴好、室外温度10-15度。 当归果穗阴干后,在天气晴好、室外温度,在太阳光下摊开(整把勿重叠)整把勿重叠,),并勤翻动,30-60分钟1次。2-3小时后,脱粒,过筛,除去混杂物,使种子净度达95%以上。脱粒后的净种要进一步干燥,使种子的标准含水量达到130±10g/kg(12%-14%)。将装有净种的布袋悬于空闲敞篷无烟通风处进一步风干后放入冷库或冰箱内低温贮藏。贮藏时间不超过9-10个月。 播种期及播种方法 种植当归宜选择5月20日-6月10日。将用无公害农药处理过的种子用手均匀撒到畦面上,撒种时手距地面约30cm,沿畦面左右撒种,如遇微风,宜顺风向撒种为佳。播量3.5kg/亩。撒种后用铁筛将湿土均匀筛入畦面,覆土厚度0.3-0.5cm 苗床管理 当归苗床遮荫:覆盖播种后,立即均匀覆盖不带种子的野生禾本科草类秸秆或小麦秸秆,覆盖量400-500kg/亩,厚约3cm,透光率约10%,以利保墒遮荫。 除草:播后20天左右出苗,苗出齐(出苗率>50%)后开始除草。用小木棍挑松苗床覆盖物,使幼苗在覆盖物下遮荫生长。用手直接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