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习题库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 区域经济发展B 区域经济关系C 区际经济差异D 企业内部管理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A 自然资源B 地理位置C 人口数量D 企业品牌形象3、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A 技术进步B 资本积累C 劳动力增加D 以上都是4、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经济效益原则B 生态效益原则C 社会效益原则D 随机布局原则5、区域开发的主要模式不包括()A 增长极模式B 点轴开发模式C 网络开发模式D 均衡发展模式6、区域分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自然条件B 市场需求C 技术水平D 以上都是7、以下哪项不是区域贸易产生的原因()A 区域差异B 比较优势C 规模经济D 政策限制8、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不包括()A 行业合作B 区域合作组织C 企业间合作D 家庭间合作9、经济区的类型不包括()A 综合经济区B 部门经济区C 特殊经济区D 个人经济区10、区域规划的核心内容是()A 产业规划B 城镇规划C 基础设施规划D 土地利用规划11、区域政策的目标不包括()A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B 缩小区域差距C 保护环境D 增加企业利润12、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A 全局性B 长远性C 稳定性D 短期性13、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观点是()A 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相互作用影响产业集聚B 自然资源决定产业布局C 政府政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D 技术创新推动区域发展14、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不包括()A 企业B 政府C 科研机构D 竞争对手15、以下哪项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共同性原则C 差异性原则D 持续性原则二、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关系的学科。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3、产业集聚一定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协调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资源配置、产业布局以及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问题。
区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如地理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等。
地理区域是基于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如山脉、河流等;行政区域则是由政府划定的管理范围;经济区域则是基于经济活动的相似性和联系紧密程度划分的。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不平衡可能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
造成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政策因素、技术水平等。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一)区位理论区位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等。
农业区位论认为,农业生产的布局取决于土地的自然条件和距离市场的远近。
工业区位论则强调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和集聚效应等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二)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通常不是在所有地区均匀发生的,而是首先出现在一些具有优势的点或区域,这些点或区域就是增长极。
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三)梯度推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逐步推移的过程。
高梯度地区通常具有先进的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优势会逐渐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四)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将区域分为中心区和外围区。
中心区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外围区则相对落后。
中心区通过对外围区的控制和剥削来维持自身的发展。
三、区域产业结构(一)产业分类产业可以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
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这与区域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有关。
(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经历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
一般来说,先是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然后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单项选择题1、单项选择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区域B.区域规划C.区域开发D.区域发展2.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的学科A.经济增长B.区际关系C.区域资源D.政府管理3.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A.特殊规律B.模式C.一般规律D.历史4.区域经济学是()相结合的产物A.哲学与经济学B.地理学与经济学C.政治学与经济学D.管理学与经济学5.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很强的边缘学科A.基础性B.独立性C.复杂性D.应用性6.经济区域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A.极化区域B.扩散区域C.行政区域D.自然区域7.区域规划的主体是A.企业B.政府C.企业与政府D.社会组织8.区域经济是特定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的总和A.社会活动B.政治活动C.文化活动D.经济关系9.()在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
A.杜能B.胡佛C.韦伯D.赫特纳10.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般包括()A.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经济应用工具B.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C.区域经济发展、区经济政策及区域经济关系D.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关系11.()出版了《区域科学导论》一书,标志着区域经济学的正式形成。
A.艾萨德B.杜能C.韦伯D.胡佛12.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按照赫特纳的观点,无非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加上()的因素A.经济B.人类C.政治D.人类与经济13.农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A.韦伯B.胡佛C.克里斯塔勒D.杜能14.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A.杜能B.胡佛C.克里斯塔勒D.韦伯15.运输区位论的提出者是()A.杜能B.胡佛C.克里斯塔勒D.韦伯16.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工业区位论的假设条件()A.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分布在特定的地点,并假设该地点为已知B.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C.研究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特定地区D.劳动力供给已知且不能流动,在工资率固定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是充裕的17.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A.杜能B.谢费尔C.克里斯塔勒D.韦伯18 .在农业区位论中,农业圈的第一个圈层主要()A.生产薪材、木料B.生产鲜奶、蔬菜C.生产谷物、马铃薯、苜蓿D.放牧牛羊19 .在农业区位论中,农业圈的最外面的圈层主要()A.生产薪材、木料B.生产鲜奶、蔬菜C.生产谷物、马铃薯、苜蓿D.放牧牛羊20 .杜能的农业圈层理论分为几个圈层()A.4B.5C.6D.721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认为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C.劳动费、集聚与分散带来的利益D.运费、劳动费、集聚与分散效益22 .胡佛在运输区位论中提出的运输成本由()构成A.线路运营费用与劳动费用B.站场费用与劳动费用C.线路运营费用与站场费用D.运输费用与损失26 .埃德加・胡佛在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时,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基石是()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B.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D.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27 .如果仅用原料指数来判断工厂区位的选择,当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位布局在()A.消费地B.自由区位C.原料地D.燃料地28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不同规模市场领地之间的数量关系由高级到低级为()A.1,2,6,18,54,…。
区域经济学单选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产业集群作为经济集聚的一种结果,在一定的地域需要有一定的合理规模。
地域合理规模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地域内每个企业的合理规模,以及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二是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表现为某一产业的合理规模和()的合理与否。
A.三次产业的结构和规模B.出口和进口结构和规模C.工业和服务业结构和规模D.农业和工业结构和规模正确答案:A解析: A、地域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指的是地域内三次产业的结构和规模,要求它与本地所拥有的资源要素相匹配。
2、空间不可能定理证明,当经济中存在经济活动不可分性时,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时,必然发生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现象。
如果规模收益递增来自企业内部,我们称它为(),这会导致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的产业空间竞争;如果规模收益递增来自企业外部,我们称它为外部规模经济,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解释了这种情况下的经济活动聚集现象。
A.内部规模经济B.外部规模经济C.技术外部性D.金融外部性正确答案:A解析: A、规模收益递增来源于企业内部生产规模的扩大,称它为内部规模经济。
3、可流动性要素是产业集聚和空间经济演化的重要力量,理解可流动性要素的基本特征和转移规律是进行空间经济调整和布局的基本前提。
资本、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是可流动性要素的主要部分,可流动性要素的空间转移与产业的空间布局的相互影响,共同塑造()。
A.城乡景观B.产业布局C.区域经济格局D.地表景观正确答案:C解析: C、区域经济格局包括了产业布局、城乡景观和地表景观。
4、聚集经济包括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两种类型,地方化经济是因同一产业的聚集而产生的外部收益,其源于本地经济活动的专业化;城市化经济是因多种产业的聚集而产生的外部收益,其源于( )。
A.本地经济活动层级化B.本地经济活动的聚集与分散C.本地经济活动的聚集D.本地经济活动的多样化正确答案:D解析: D、城市化经济源于本地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即在有限空间范围内聚集各种不同类型经济活动将会带来外部收益。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
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区域经济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学科,它关注地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地区内的经济联系以及地区发展的驱动因素等。
2. 请列举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包括:空间分析、计量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经济模型、实证研究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能够帮助研究者分析和解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地区内的经济联系以及地区发展的动力机制。
3. 请解释什么是地区差异?地区差异是指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由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历史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
地区差异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 请解释什么是地区经济增长极?地区经济增长极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经济增长最为迅速、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动密度、较强的创新能力、优质的基础设施等特征,吸引了大量资源和人才流入,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
二、论述题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学科,它对于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格局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和区域政策三个方面对区域经济学进行探讨。
首先,地区差异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可以通过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因素来解释。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势和开放政策的支持,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地区差异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改善基础设施等手段来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其次,地区发展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地区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还涉及到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
大学《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 )1、区域经济的研究范围不再是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其重点是城市区域经济。
(√ )2、诺斯的区域经济观点强调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空间组织。
(× )3、区位单位是经济区域的布局主体。
(× )4、欧洲一体化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经济同盟。
(× )5、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按均质方法进行的。
(× )6、世界上第一个经济特区是建立于1547年英国的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
(√ )7、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
(× )8. 总部经济能够实现二产向三产的延展,但还不能够实现由知识性服务业向一般性服务业的延展和扩散。
(√ )9、科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 )10、世界性的梯度大转移是间歇性发生的。
(× )11、国民收入指标在一般经济增长中是最基本的测度指标,对城市经济的考察,也需要利用这一指标。
(× )12、在辐射过程中,人才流动和资本流动一样,从落后的周边地区向中心城市流动。
(× )13、大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
(√ )14、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问题。
(× )15、要淡化和消除二重结构,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工农业的现代化,破除社会经济结构。
(× )16、可持续发展观在认识上只看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生态保护对立的一面。
(× )17、绝对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 )18、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19、地域分工的必要前提是社会再生产结构演进,并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变动时的决定作用上。
(√ )20、不论区域的资源结构如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都是合理的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考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考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00分)1、经济群落是区域产业的组织形式属于()。
【单选题】(5分)A.宏观B.微观C.中观D.国家正确答案: B2、一般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同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是()。
【单选题】(5分)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相互交织关系D.相互竞争关系正确答案: A3、乘数在数量上等于城市整体部门与城市基础部门之比,在现实中一般用两部门之间的测度指标是()。
【单选题】(5分)A.就业量B.收入量C.产值量D.利税量正确答案: A4、不属于当前我国大城市发展方针的是()。
【单选题】(5分)A.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与小城市C.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D.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正确答案: D5、城市的基础部门是指为增加城市收入的产品和劳务部门是在向城市()。
【单选题】(5分)A.外“出口”B.内“进口”C.郊区生产正确答案: A6、出于计算上的需要,计算区位商时一般使用的间接计算是()。
【单选题】(5分)A.就业量指标B.收入量指标C.产值量指标D.利税量指标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区位商是指某区域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与该区域全部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与全国所有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相处所得的商。
间接使用的是就业量指标,直接使用的是产值量指标。
7、截至,我国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少个? 【单选题】(5分)A.30个B.78个C.156个D.174个正确答案: C8、目前世界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单选题】(5分)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盟D.联合国正确答案: C9、当两个国家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程度密切时,两国的贸易结合度()。
【单选题】(5分)A.小于0B.大于0,小于1C.等于1D.大于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贸易结合度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指标,用来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贸易结合度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1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共15分)1.区域经济增长2.地区生产产业专业化3.核心区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5.投资环境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第三产业3、商品交换4、创新5、S形6、关联性7、能源生产弹性系数8、区域性原则、效益原则9、资本流量和流向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2.市场因素是对--------影响最大的因素。
3.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4、熊彼特认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
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
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
7、一般来说, ----------是用来反映能源生产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适应状况的指标。
8、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另一方面要体现----------的原则。
9、投资三要素是指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获利程度, 其中, -----------是核心要素。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分)1.ABCD2.BC3. A4. A5. D6.ABCD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 规范政府职能B 培育大型企业集团C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D 实现经济协调增长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A目标驱动机制B 利益驱动机制C 市场调控机制D 宏观调控机制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B 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C 南南合作D 东西合作4.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科技进步B 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C 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D 政策的改善与优化5.在城镇体系建设中, 城市的基础是--------A最大的城市B 大城市C 中等城市D 小城市6.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 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7、A 8、AB 9、ABCD 10、A 11.ABC 12.ABCD7、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 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 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从( )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
结构角度D。
环境角度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A.成本最低B。
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
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A。
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A。
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
垂直合作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A。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
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
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
独资C。
证券D。
合资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
A.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
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
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
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
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A。
统一原则B。
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
文化教育系统D。
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A。
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
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学-答案
区域经济学-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1. ()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A. 内尔森B. 杜能C. 熊彼特D. 韦伯满分:3 分2.德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理论即农业区位论。
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 廖什满分:3 分3. 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A. 杜能B. 韦伯D. 胡佛满分:3 分4.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
A. 独立性B. 知识性C. 综合性D. 应用性满分:3 分5. ()经济学家赫希曼、汉斯·辛格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美国B. 英国C. 日本D. 法国满分:3 分6. 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
A. 外在的C. 引进的D. 独创的满分:3 分7.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人力和()。
A. 物产B. 物力C. 资源D. 技术满分:3 分8.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学科。
A. 实用性B. 应用性C. 综合性D. 实践性满分:3 分9.区域经济学是治病的科学,这是对区域经济学()的深刻总结。
B. 知识性C. 应用性D. 综合性满分:3 分10.199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杜能B. 韦伯C. 胡佛D.克里斯塔勒满分:3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多选少选皆不得分)1.美国的经济学家()等是非均衡增长理论的代表。
A. 赫希曼B. 汉斯·辛格C. 内尔森D. 赖宾斯坦满分:3 分2.区域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
A.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B. 人口管理C. 社区管理D. 环境管理E. 社会管理满分:3 分3. 了解区域经济学必须把握几个概念即()。
A. 区域B. 区域经济学C. 区域开发D. 区域利用E. 区域发展满分:3 分4.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4分)1. 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
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政府与企业3. 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成本最低B. 地区形象最佳C. 市场份额最大D. 聚集效应4. 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 经济发达程度B. 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 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 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6.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 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 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 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 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 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9.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 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 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 统一原则B. 发挥优势原则C. 兼顾全局原则D. 效益原则11. 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区域交通系统B. 公用事业系统C. 文化教育系统D. 医疗卫生系统)。
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2.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 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16 分)1. 区域:2. 配第-克拉克定律:3. 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 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区域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区域内部的贸易壁垒B. 促进区域内部的贸易自由化C. 减少区域内部的投资D. 增加区域内部的移民限制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A. 自由贸易区B. 经济联盟C. 货币联盟D. 贸易保护主义答案:D3.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A. 促进经济增长B. 导致经济衰退C. 没有影响D. 导致经济停滞答案:A4.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哪个因素是推动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的关键?A. 政治因素B. 文化因素C. 经济因素D. 军事因素答案:C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建立自由贸易区B. 建立经济联盟C. 建立货币联盟D. 建立政治联盟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主要阶段。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自由贸易区(FTA),经济联盟(EU),以及货币联盟(EMU)。
自由贸易区是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的初级阶段;经济联盟是成员国之间不仅取消贸易壁垒,还协调经济政策的中级阶段;货币联盟则是成员国之间使用统一货币的高级阶段。
2. 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成本,增加贸易量。
同时,它还可能对非成员国形成贸易壁垒,导致贸易转移效应,影响全球贸易格局。
3. 描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成员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贸易自由化,成员国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实现产业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一体化还促进了技术交流和创新,有助于成员国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答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深远影响。
2024春《区域经济学》作业三_00018
2024春《区域经济学》作业三_0001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世界能源结构随社会(B )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A. 政治B. 经济C. 科学D. 生活满分:3 分2. (D)探讨了在人口分布不匀称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
A. 杜能B. 韦伯C. 廖什D. 艾萨德满分:3 分3.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A )比重明显偏高。
A. 固体能源B. 液体能源C. 气体能源D. 电力满分:3 分4.经济区是(C )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
A. 国家B. 企业C. 政府D. 团体满分:3 分5.(D )是发达国家中修建铁路最晚的国家,但却是铁路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国家。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日本满分:3 分6.于洪俊和宁越敏教授在他们的著作《城市地理概论》中介绍了(A)地理学家贝里提出的城市规模分布模式。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满分:3 分7.(B)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中心地理论。
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法国满分:3 分8.(C)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二次能源。
A. 水力B. 石油C. 电力D. 煤炭满分:3 分9.(C )于1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作了补充。
A. 杜能B. 韦伯C. 廖什D. 艾萨德满分:3 分10.(A)是指由多个电站共同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组成的网络。
A. 电网B. 通信网络C. 水利D. 交通运输满分:3 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我国(ABC)对地理中心偏离程度很大。
A.人口重心B.经济重心C.工业重心D.农业重心E.文化重心满分:3 分2.基础设施包括(ABCDE )。
A. 交通B. 电力C. 供水D. 通讯E. 运输满分:3 分3. 我们依据人均GDP标准的大小将全国分为(ABC )三类地区。
A. 核心区B. 外围区C. 过渡区D. 经济区E. 贫困区满分:3 分4.邹家华提出的我国七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包括(ABCDE )。
区域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区域结构: 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学科的重要标志。
它是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 正因为这种核心、节点、网络有机组成, 区域内任何经济活动都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任何部分, 产生乘数效应, 带动整个区域内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经济区域: 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读并且补课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点辐射: 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 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
4.线辐射: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得带状源, 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
5.面辐射: 点辐射和线辐射大大加快了辐射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
其结果, 就会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 即为面辐射。
6.古典区位论: 也叫成本决定论, 它研究的是各种区位因素对产业配置的吸引作用, 认为区位选择总是趋向于生产成本费用最低的地点。
7、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 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 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 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 进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8、经济特区: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令划出一定范围, 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采取较其他地区更开放、更灵地区活、享有更优惠政策的地区。
9、比较优势论: 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同类外国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 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 各国就能够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 并在国家间进行交换, 通过贸易增进利益。
10、欧盟: (European Union)最早由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建立的, 于1958年成立, 最早成为欧洲共同体, 其基本目标是避免欧洲的冲突、流血事件和破坏事件的发生, 维护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实现对全体人民有利的经济一体化, 向政治联盟迈进。
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单元测试
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单元测试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理区域内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学科,涉及到经济地理、区域发展、区域政策等内容。
下面是一份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单元测试,帮助您检验对该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1. 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A. 全球经济B. 国家经济C. 地理区域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D. 城市经济2. 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 城市化进程B. 区域发展差异C. 地理环境因素D. 宏观经济政策3. 区域经济的核心问题是:A. 经济增长B. 资源配置C. 产业结构优化D. 区域发展不平衡4.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理论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B. 实证分析方法和历史研究法C. 历史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D. 调查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方法5. 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政策B. 自然资源禀赋C. 人口密度D. 历史文化传承二、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理区域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其内容涵盖了区域发展、区域差异、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等方面。
通过研究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等现象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和困境。
2. 请列举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简要说明每个原因的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人口因素、政策影响、地理位置等。
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会导致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不同;人口因素如人口密度、人口素质等也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政策影响主要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区域政策的不同对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地理位置也是产生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之一,接近海岸或交通要道的地区通常经济发展较快。
三、论述题请选定一个地理区域,以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该地区的经济特征和发展趋势。
(这里选择的地理区域假设为“中国长三角地区”)中国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5道题)1. 解释“区域经济”。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什么?3. 请解释“产业集聚”。
4. “人口迁移”是什么概念?5. 请解释“城乡差距”。
答案:1. 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经济总体。
2. 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在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等存在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3.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同类或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相对密集地分布的现象。
4.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长期或短期的流动和转移。
5. 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平衡状态。
二、填空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2.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是()。
3. 产业集聚可以带来()效应。
4. 人口迁移可以导致()。
5.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的政策支持。
答案:1. 投资、技术和市场2. 区域资源禀赋的差异3.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4. 人口结构的变化5. 统一和均衡三、单项选择题(5道题)1. 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不当- B. 资源配置不合理- C. 技术进步不足-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B. 资源配置不合理2. 产业集聚的主要效应包括()。
- A. 规模经济效应- B. 技术创新效应- C. 人才聚集效应-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3. 人口迁移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包括()。
- A. 市场规模的扩大- B.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变化- C.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4. 城乡差距的缩小需要()。
- A. 城市的加快发展- B. 农村的产业升级- C. 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 D. 所有选项都对答案:D. 所有选项都对5.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1.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发展不平衡以
及区域经济政策等问题。
2. 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区域经济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就业率、基础设施等方面。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
竞争力,同时也可能加剧区域内的经济不平衡。
4.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区域之
间的发展差距,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5.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有哪些?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包括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历史发展基础
差异、政策导向差异、地理位置差异等。
6. 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在于通过合作促进区域内部的资源共享和优势
互补,提升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7. 如何理解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满足当前区域居
民的经济需求,又不损害未来代际居民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8. 区域经济政策中常见的财政政策工具有哪些?
区域经济政策中常见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公共投资等。
9. 区域经济政策中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区域经济政策中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整、信贷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等。
10. 区域经济政策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区域经济政策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政策效果的滞后性、政策目标的冲突、政策执行的困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汽车工业作为区域支柱产业的作用有等四个方面。
13.各项区域政策相互衔接、相互配合,体现出区域政策的。
14.与一般的经济政策相比,区域政策具有等突出特点。
15.区域管理主要有个层次。
3. “资源短缺”等同于“资源稀缺”
4.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发旅游业比开发其他产业难度更大。
5.区域的交通运输业网络决定着区域的空间结构。
6.社区自治/表想咨询/被动接受是区域资源一体化管理中的最佳社区参与方式。
7.协商咨询和参与管理是区域资源一体化管理中的最佳社区参与方式。
8、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主导产业,一个简要地衡量指标就是产业专门化率或区位商。
7.区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8.综合经济区域发展战略主要由等六个部分组成。
9.系统分析法是区域规划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在对区域系统的问题诊断的基础上,对区域诸问题的成因进行和。
10.传统综合法是与系统分析法方法,它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将系统分析结果加以综合形成整体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
16.区域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20-40年代前的理论
17.区域经济政策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也称效率目标;二是,也称公平目标。
18. 综合平衡法是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也是区域规划方法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一种。
19.基础设施对生产力和城镇的发展与空间布局有重要影响,应与社会经济发展。
20.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具有、、等特点。
9、城市基础模型是一种成本推动的模型。
10、区域开放度是表明一个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
11、创新活动总是发源于经济发展的低梯度地区,然后逐步向高梯度地区转移。
12、处于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在布局上主要应该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
二、填空
1. 人们从分工中获得的是驱动劳动地域分工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内在原因。
2. 从区域经济的周期波动理论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一般
可分为四个阶段。
3. 根据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和方式,以及各产业在区域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将区域的全部产业化分为3类。
4. 区域管理的手段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
5.区域政策的子目标总的说来可以分为4类,即。
6. 在区域政策效应的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
(1)试计算出D市在该国IT业、航运业、加工制造业等3个产业中的区位商。
(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说明该市的区域专门化产业是哪个行业?哪个专门化程度更高?
2. 假设A、B两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PA、PB,两城市间的距离为d,C点是A、B两城市经济区的分界点。请根据赖利的断裂点模式理论,分别计算C点与A、B两城市的距离dA和dB.
20.我国省区经济地域结构的发展模式有哪几种?
21.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是什么?
22.判断地域结构功能的指标有哪些?
23.区域金融政策有哪几种”
24.区域产业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五、计算题
1. 假设有一小国,其全国劳动力总人数为400万人。其中,从事IT行业的劳动力有80万人,从事航运业的劳动力有50万人,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劳动力有100万人。该国东南部的D市,拥有劳动力100万人,其中,从事IT行业的有25万人,从事航运业的有30万人,从事加工制造业的有10万人。
27.推动性产业可以通过五种方式诱发经济增长。这五种经济增长的诱因揭示了集聚经济的主要来源为、、
与等因素。
三、名词解释Leabharlann 1. 经济区域:2.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
3. 区域经济:
4. 区域:
5. 基钦周期:
6. 朱格拉周期:
7.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8.区域管理体制:
9.劳动地域分工:
10.集聚经济(Agglomerative economies)
11.资源短缺:
12.循环经济:
13.城市首位度:
14.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
15.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
16.城镇体系:
17.城镇体系规划:
18.区域规划:
19.区域开发:
20.区域政策:
四、简答题。
1.用技术创新周期和技术扩散与区域成长关系的理论解释我国强调鼓励“中国创造”的原因。
2.区域政策手段有哪些?
区域经济学习题库
———————————————————————————————— 作者:
———————————————————————————————— 日期:
ﻩ
《区域经济学》习题库
一、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 区域经济是一个小于国民经济的尺度系统,它具有国民经济的全部功能和内容。
2.康德拉季耶夫认为,导致长波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技术的变革、战争和革命、新市场的开发、金矿的发现、黄金产量和储量的增加等因素。
六、论述题
1.“内生发展”与“外部推动”是如何作用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复杂化与高级化的?
2. 论述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并请谈谈你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认识。
21.现代畜牧业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22.区域政策的实质是。
23.资源一体化管理中宏观调控的引导规则包括、、、、。
24.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
25.循环经济的原则从全过程控制思想出发,提出改善和提高物质生产力的解决方法。
26.增长极通过、、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
3.区域财政政策手段有哪些?
4. 区域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5.区域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6. 劳动地域分工的经济性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7.什么是新产业区?它有哪些类型?
8. 区域资源有哪些类型?
9.根据我国的资源地域组合情况形成的区域产业配置类型有哪些?
10.从产业结构功能的角度如何对区域产业进行分类?
11.区际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12.制定综合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13.区域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14.加工制造业布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5.区域环境整治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6.我国条件下农业开发的主要领域有哪些?
17.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趋势有哪些?
18.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9.如何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就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