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肝后下腔静脉的经验与技巧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解剖学基础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腹水等疾病。
这种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解剖学基础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本文将从解剖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解剖学基础。
一、颈静脉解剖颈静脉是颈部的主要静脉之一,起源于头部和颈部的深部组织,向下贯穿颈部,最终汇入锁骨下静脉。
在颈静脉进入胸廓之前,它通过胸骨上窝进入胸腔。
颈静脉的解剖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密切相关,手术操作时要十分小心。
二、肝内门腔解剖肝内门腔是指肝门部位的空间,包括肝动脉、门静脉、胆囊管、肝下静脉等重要结构。
这些结构的分布和走向对手术操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解剖学的准确理解可以有效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三、分流术解剖学基础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是一种需要严格掌握解剖学知识的手术。
手术操作过程需要准确地切开颈静脉,穿透至肝内,然后将颈静脉与门腔分流。
这一手术对医生的操作技能和对解剖学知识的把握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进行这类手术前,医生必须对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有着清晰而准确的认识。
四、解剖学在术前评估中的重要性在进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解剖结构进行评估。
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等,了解患者的颈静脉、肝内门腔等结构的具体情况,以便更精准地制定手术方案。
在评估时,解剖学知识是医生进行准确定位和判断异常情况的重要依据。
五、手术中的解剖学风险进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过程中,医生需要不断克服各种解剖学风险。
颈静脉周围神经血管丰富,手术操作容易对其产生损伤,进而导致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由于肝内门腔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手术操作容易引起门静脉破裂、胆道损伤等情况。
医生必须充分了解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准确把握手术的难点和风险,并在手术中做好防范和处理措施。
六、解剖学的培训和实践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良好的解剖学知识是进行手术操作的基础。
医生在接受解剖学培训时,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入学习头颈部和腹部解剖结构,熟练掌握手术所需的各种技能。
系统解剖实验报告肝(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2. 掌握肝门静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肝脏的血液供应和引流。
4. 学习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二、实验要求1. 观察肝脏的实物标本,了解其形态和结构。
2. 通过图谱和模型,学习肝门静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分析肝脏的血液供应和引流途径。
4. 结合理论知识,探讨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三、实验器材1. 肝脏实物标本2. 肝门静脉系统图谱3. 肝脏模型4. 手术器械(如剪刀、镊子等)5. 镜子6. 记录本四、实验对象肝脏实物标本五、实验方法1. 观察肝脏实物标本,描述其位置、形态和结构。
2. 通过图谱和模型,学习肝门静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分析肝脏的血液供应和引流途径。
4. 结合理论知识,探讨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六、实验结果1. 肝脏的位置和形态肝脏位于腹腔右上侧,上方与膈肌相邻,下方与胃、十二指肠、小肠等器官相邻。
肝脏呈不规则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
上表面平滑,下表面凹凸不平,有肝脏韧带附着。
2. 肝门静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肝门静脉系统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主要收集腹腔内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肝除外)。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包括:- 肠系膜上静脉:收集小肠、大肠、胰腺等器官的静脉血。
- 脾静脉:收集脾脏的静脉血。
- 肠系膜下静脉:收集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上部的静脉血。
肝门静脉的功能是将这些器官的静脉血输送到肝脏,进行物质代谢和解毒作用。
3. 肝脏的血液供应和引流肝脏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肝动脉和门静脉。
- 肝动脉:来自腹主动脉,主要负责供给肝脏氧气和营养物质。
- 门静脉:收集腹腔内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输送到肝脏。
肝脏的血液引流主要经过肝静脉系统。
- 肝左静脉:收集左半肝的静脉血,汇入下腔静脉。
- 肝中静脉:收集肝中叶的静脉血,汇入下腔静脉。
- 肝右静脉:收集右半肝的静脉血,汇入下腔静脉。
4. 肝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蛋白质合成:合成多种蛋白质,如凝血因子、白蛋白等。
下腔静脉系名词解释解剖学
下腔静脉系名词解释解剖学
下腔静脉系是指从下肢及盆腔收集血液的静脉系统,包括以下部分:
1.下肢静脉:分为深静脉和浅静脉,深静脉位于肌肉组织内,负责收集大部分下肢的深部血液;浅静脉则位于皮下组织内,主要收集皮肤和浅部肌肉的血液。
2.股静脉:位于盆腔内,是下肢静脉汇合的起点。
3.髂静脉:股静脉汇入后形成的静脉,经过髂骨前方进入腹腔。
4.下腔静脉:髂静脉汇入后形成的静脉,是下腔静脉系的最大静脉,负责收集腹部和盆腔的深层血液。
5.肝静脉:下腔静脉进入肝脏后分成左、中、右三支肝静脉,将血液输送至肝脏。
6.上腔静脉:收集颈部、头部、上肢和胸部的深层血液,汇入右心房。
理解下腔静脉系的结构和分支对于了解人体循环系统及疾病的
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1 -。
腹腔镜肝胆胰手术操作指南(上)
腹腔镜肝胆胰⼿术操作指南(上)世界⾸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肝胆胰微创外科时代的到来。
与传统开腹⼿术相⽐,腹腔镜⼿术具有创伤更⼩、全⾝反应更轻、术中出⾎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发病率更低及美容效果更好等优势。
越来越多的以腹腔镜⼿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术操作。
肝胆胰外科是腹部外科中最复杂、创伤最⼤的外科区域,腹腔镜肝胆胰⼿术操作难度较⼤。
但经过20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对于有着丰富肝胆外科⼿术及腹腔镜⼿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来说,腹腔镜肝脏⼿术是安全、有效的。
⽬前国内外开展腹腔镜肝胆胰⼿术的难度、范围已基本处于同⼀发展⽔平,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国内开展腹腔镜肝胆胰⼿术的中⼼仍较少,地域间发展⽔平差异较⼤。
在微创观念⽇益深⼊⼈⼼的今天,⼤⼒发展、推⼴腹腔镜肝胆胰⼿术,造福更多的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原国家卫⽣和计划⽣育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组织国内部分肝胆胰外科专家于2016 年 12 ⽉制定《腹腔镜肝胆胰⼿术操作指南》。
2017 年 1 ⽉⾄ 2018 年12 ⽉,经多次讨论修定,形成本指南。
以期规范腹腔镜肝胆胰⼿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对开展腹腔镜肝胆胰⼿术的外科医师提供指导。
第⼀部分总论⼀、术前准备及⿇醉(⼀)患者⼀般状况评估1.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详细的体格检查;2.充分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既往腹部⼿术的情况;3.⼼、肺、肾等重要脏器评估;4.肝功能评估参照开腹⼿术。
(⼆)局部病灶的评估1. CT 或 MRI 增强扫描,明确病变位置及周围重要管道⾛⾏;2.恶性肿瘤,还需明确有⽆癌栓及肝外转移;3.半肝切除时术前,建议⾏ MRCP 检查,明确有⽆胆管变异。
(三)⿇醉⽅式常采⽤⽓管内插管全⾝⿇醉,也可采⽤全⾝⿇醉复合硬膜外⿇醉。
⼆、⼿术设备与器械1.设备:监视器、30°腹腔镜镜头、图像及视频存储设备、⾼流量⽓腹机、冲洗及吸引装置、腹腔镜超声设备等。
腹腔镜超声在确定肿瘤的具体边界及⾎管的详细解剖⽅⾯⾮常有价值。
肝脏的解剖及分段PPT课件
• 肝的功能解剖则 是按照肝内
Glisson系统和
肝静脉的分布规 律,并结合某些外 形标志来分段分
叶的。
• Glisson系统即肝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在肝 内的分、属支被结缔组织纤维鞘包绕而形成的 三联管道系统,似树枝状分布于肝内。
• 一般规律,从CT上看,最先看到的是S8然后是 S2、3,肝左外叶以肝裂为界,左内叶为肝裂和 肝中静脉之间的区域,胆囊往下的层次是S5, 最后的层面一般是S6,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夹着 的是尾状叶,即S1。
谢谢大家! 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 尾状叶同时接受来自 左右肝门静脉和肝动 脉的分支供血,其静 脉血经肝小静脉直接 回流入下腔静脉。
• 肝脏被正中裂分左、 右半肝,左、右半肝又 分为四部。
• 左半肝分内、外两叶, 右半肝分前、后两叶
• 门静脉左、右支充当 横裂,将四部又分为八 段。
前面观
下面观
• 记忆:第一肝门以上顺时针:7 8 4 2 第一肝门以下顺时针:6 5 4 3
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 肝下面凹凸不平,邻接一些腹腔器官,又称 脏面。
• 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3条沟。
• 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 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
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 左侧的纵沟较窄而深, 沟的前部内有肝圆韧带 通过,称肝圆韧带裂。
➢ 2、左叶间裂:又 称脐裂,镰状韧带 左侧1cm处至下腔 静脉左侧的连线, 于人体正中线前方 偏右约15°;把 左半肝为左内叶与 左外叶;裂中有肝 左静脉走行。
超详细的肝门静脉系统解剖
超详细的肝门静脉系统解剖肝门静脉系统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构成,主要收集腹腔内不成对的静脉血(肝除外)。
1、肝门静脉为一粗而短的脉干,长约6-8cm,在胰头后方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上行至肝门,分为左、右支,在肝内反复分支后注入肝血窦。
2、肝门静脉的分支肝门静脉一般分为左、右支入肝,在分支前其管径稍膨大,称为肝门静脉窦。
肝门静脉本干与右支的夹角约为120°,与左支横部的夹角约为90°。
(1)肝门静脉左支及分支:左支较右支细长,自肝门静脉主干发出后向左横行于肝横沟内,至左矢状沟转向前行于肝圆韧带裂内,末端呈盲端,与肝圆韧带相连。
左支依据行程分为四部分,即横部、角部、矢状部(又称为脐部)和囊部,分布于左半肝(Ⅱ段、Ⅲ段、Ⅳ段)和尾状叶(Ⅰ段)左段。
左支的主要分支有:1)左外叶上段静脉:为一粗大分支,从左支角部凸侧发出,向左上行至左外叶的后上方,分布于左外叶上段(Ⅱ段)。
2)左外叶下段静脉:为一粗大分支,起自囊部的左侧,向左下行至左外叶下段(Ⅲ段)。
3)左内叶静脉:起自矢状部的右侧壁,又分为左内叶上段静脉和左内叶下段静脉,分布于左内叶(Ⅳa段和Ⅳb段)。
4)尾状叶左段静脉:一般发自肝门静脉分叉处或左支横部,可有1-3支,分布于尾状叶(Ⅰ段)左段。
当尾状叶右段静脉细小且仅供应尾状突时,尾状叶左段静脉则分布于尾状叶全部。
(2)肝门静脉右支及分支:右支较左支粗短,分布于右半肝(Ⅴ段、Ⅵ段、Ⅶ段、Ⅷ段)和尾状叶(Ⅰ段)右段。
自肝门静脉主干发出后向右行于肝横沟内,沿肝门右切迹右行并进入肝实质,其末端一般分为2支:前叶静脉和后叶静脉。
两支形成向右并稍向前开放的75°-90°夹角。
右支的主要分支有:1)右前叶静脉:为一短干,长度约为13mm,管径约为8mm。
起始后行向前下,随即向前、上、下、内侧和外侧分出数支,分布于右前叶的上段(Ⅷ段)和下段(Ⅴ段)。
肝后下腔静脉间隙的解剖与临床应用(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主堡压厘处整苤蠢生!;旦筮!!鲞筮!!翅堕i翌』旦!P!!!坠i!i!!z量!堡!堕!;y!!:!;!堕!:!;图2肝短静脉间的最短距离(剖开下腔静脉后)图3IRHV至肝上静脉窝的距离(肝后间隙长度)图4肝上静脉窝的解剖图5显露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人口(丝线图6绕肝带勒紧止血下离断肝实质所提为IRHV、蓝箭头所指为IVC)在腔隙。
通过以上解剖学研究及实际临床应用,我们的体会是:采用临床手术解剖学的方法,能够精确地将肝上静脉窝内由结缔组织包裹地IVC前壁与肝脏分离开,同时将肝脏尾状叶与IVC间的裂隙打开,上下钝性分离对接,贯通肝脏穿过止血带提拉,形成手术解剖的标准人路。
通过此间隙提拉捆扎肝脏,不影响IVC及肝静脉血液回流,而同侧门脉系被阻断,这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有显著意义。
根据这一原理,对难切性肝癌、尾状叶肿瘤、肝巨大血管瘤及背驮式肝移植的病肝切除,均可采用该手术人路。
我们进行的7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总之,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是一存在于肝背侧下腔静脉窝和IVC之间的可分离的潜在性腔隙,是一相对少血管区,有其解剖基础。
实践证明,其在肝脏外科手术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临床应用,使原来认为不能进行或被视为禁区的肝脏外科手术成为可能,随着人们对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这一解剖结构的逐渐了解和进一步的认识,其临床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1BelghitiJ,GuevaraOA,NounR,eta1.Liverhangingmaneuver:safeapproachrighthepatectomywithoutlivermobilization.JAmCoilSurg,200J,193:109一¨1.2李森,李春友,庄冠一,等.肝脏脉管立体构筑解剖研究及其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剥离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611-613.(收稿日期:2005—12—26) 万方数据肝后下腔静脉间隙的解剖与临床应用作者:李森, 李加起, 丁维宝, 李春友, 杜福田, 庄冠一, 丁伟, 宋钦华作者单位: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刊名:中华肝胆外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年,卷(期):2006,12(12)被引用次数:6次1.李森;李春友;庄冠一肝脏脉管立体构筑解剖研究及其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剥离切除术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4(10)2.Belghiti J;Guevara OA;Noun R Liver hanging maneuver:a safe approach to right hepatectomy without liver mobilization[外文期刊] 20011.蒲淼水.钟世镇.李忠华.石瑾左外叶活体肝移植的解剖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3,21(2)2.孙石柱.沈雷.李永涛.李公启.李静平离体肝脏的出入静脉关系及临床应用解剖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3.郑楠.隋鸿锦.ZHENG Nan.SUI Hong-Jin右半肝肝段解剖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解剖科学进展2012,18(1)4.刘云建.张韧.栾顺莲.陈强谱.汪谦.LIU Yun-jian.ZHANG Ren.LUAN Shun-lian.CHEN Qiang-pu.WANG Qian肝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应用解剖[期刊论文]-解剖与临床2008,13(6)5.张琳.周庭永.刘旸.钱学华.刘本菊.王剑华.吕发金肝中静脉属支解剖及其在活体肝移植中的意义[期刊论文]-解剖学杂志2010,33(2)6.李加起.李森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解剖及临床应用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3)7.孟岩.张健飞.于胜波.隋鸿锦肝段解剖及肝脏外科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z1)8.林科灿.刘景丰.曾金华.池闽辉.曾永毅.LIN Ke-can.LIU Jing-feng.ZENG Jin-hua.CHI Min-hui.ZENG Yong-yi 基于肝脏三维图像的肝段自动划分及虚拟解剖性肝切除[期刊论文]-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7)9.侯东生.闫东红.丁自海.叶劲松.朱江.张程鹏.Zhong Shi-zhen.钟世镇下腔静脉前间隙解剖学研究:一个新解剖学概念的外科意义[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0)10.季一鸣.周吉林肝管的应用解剖研究[期刊论文]-浙江临床医学2003,5(4)1.覃谦.李爱辉.李洪.王力斌.卢强.欧阳杰.梁卓虹.谢书勤肝后下腔静脉间隙和肝外血管在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解剖及应用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0(4)2.李加起.李森.庄冠一.李春友.杜福田.丁伟.董承伟.郭玉林.宋钦华经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行巨大肝癌切除:附38例[期刊论文]-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9(4)3.李加起.牛家增.李森孤立性大肝癌的外科切除[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8(1)4.王文刚.杨馨艳.王现亮.张涛.甘露.逄铭源多层螺旋CT测量肝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100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29)5.董鹏.王滨.孙伟.孙西河.李玉意.刘文娟肝细胞癌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期刊论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8(1)6.李森.李加起.庄冠一.李春友.杜福田.丁伟.董承伟.郭玉林.宋钦华经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入路行八例特大肝血管瘤切除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8(2)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gdwk200612013.aspx。
《下腔静脉》课件
02
下腔静脉的功能
运输血液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主要负责运输血液。它收集来 自下半身和腹部器官的血液,将其输送到心脏。
下腔静脉通过与心脏的连接,确保血液能够顺利流回心脏, 为全身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显示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具有无 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下腔静 脉的管径、管壁、血流速度等指标,对于判断下腔静脉病 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实 时动态地观察下腔静脉的血流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和治 疗效果。
CT血管造影检查
血管搭桥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的 方法,切开腹部或腰部,将自体血管或人造 血管与病变部位进行吻合,以重建下腔静脉 的血液流通通道。血管搭桥术对于治疗下腔 静脉阻塞、狭窄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可
靠性。
05
下腔静脉的影像学检查
X线血管造影检查
总结词
X线血管造影检查是下腔静脉成像的传统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结构,但存在一定创 伤性。
THANKS
感谢观看
下腔静脉的属支
下腔静脉的属支包括左右髂总静脉、 肾静脉、肾上腺静脉等,这些属支将 来自下半身和腹部的血液汇入下腔静 脉。
下腔静脉在肝脏后方向左上方弯曲, 形成肝后段,接受来自左右肾上腺静 脉和左睾丸静脉的血液。
下腔静脉的毗邻关系
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侧,前方为肝脏、胆囊和胰腺等器官,后方为脊柱和肾 上腺等器官。
总结词
CT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 法,能够清晰显示下腔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
下腔静脉简介
下腔静脉简介目录•1拼音•2概述1拼音xià qiāng jìng mài2概述下腔静脉是全身最大的静脉,运送体内膈以下的血液回心,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前方稍偏右侧处合成,然后沿脊柱的右前方上行于腹主动脉的右侧,经肝后面的腔静脉窝,穿过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立即穿入纤维心包,开口于右心房的后下部。
开口的前方至右侧有下腔静脉瓣附着。
瓣由心房内膜折叠而成,内含少量肌纤维,此瓣在胎儿时期较大,可将下腔静脉回心的血液导向房间隔的卵圆孔,在成人已成遗迹。
下腔静脉内无瓣膜。
下腔静脉的前方自下而上分别有右髂总动脉起始部、肠系膜根及其内的血管、右睾丸(或卵巢)血管、十二指肠水平部、胰头、十二指肠上部(中间隔有门静脉和胆总管),再向上其前方为网膜孔,更向上其前方为肝。
下腔静脉下段后方为第3~5腰椎体及其前纵韧带,右腰大肌和右腰交感干,右3~4腰动脉则经过其内侧缘之后方;上段后方为膈及其右脚、右肾上腺内侧分和右腹腔神经节。
另外右肾动脉、右肾上腺动脉和右膈下动脉亦经其后方。
右侧邻接肝右叶、右肾、十二指肠降部和右输尿管;左侧下分邻近腹主动脉,上分邻接膈肌右脚和肝尾状叶。
下腔静脉胸段下分在心包外,由膈神经将它与左侧胸膜和肺隔开;上分在心包内,其前面和两侧均被浆膜心包包被。
下腔静脉的属支除左、右髂总静脉以外,还有:①膈下静脉,伴同名动脉,右侧者注入下腔静脉,左侧者常分为二支,一支入左肾上腺静脉或左肾静脉,另一支经膈肌食管裂孔前方汇入下腔静脉。
②右肾上腺静脉,甚短,汇入下腔静脉后壁。
③腰静脉,每侧4条,第3~4腰静脉均直接汇入下腔静脉后壁,第1~2腰静脉则可汇入下腔静脉、腰升静脉或腰奇静脉等。
腰静脉除引流腰部和腹壁肌、皮肤的静脉血以外,还引流椎静脉丛的部分血液。
在腰椎横突根部前方,诸腰静脉被一纵行静脉——腰升静脉所连接;腰升静脉向上延续为奇静脉或半奇静脉,向下可与髂总、髂腰和髂内静脉相连。
人类肝静脉结构讲解
2.肝静脉与肝窦的相互联系:肝窦是肝生物学功能的基本单位,肝静脉与肝窦之间的 连接方式对于肝细胞的营养及气体交换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肝静脉与肝窦之间还有 一些微小的副静脉,这些副静脉与中心静脉相连,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 血管血流的调节机制
肝静脉血管是血液从肝脏回流到心脏的通道。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常常需要对这些血管和血流进行调节。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手术治 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肝静脉结构的血管血流调节机制,以便能够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 效果。
发育不良导致疾病
1. 先天性静脉畸形病(CVM)
1. 狭窄的定义及病因分析:狭窄是指血管内径变窄,导致血液流通受阻的情况。引起狭窄 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在肝静脉中,狭窄的常见原因包括肝硬化、 肝癌和先天性异常。
2. 狭窄的症状和诊断方法:由于肝静脉狭窄会导致肝酶升高和腹水等症状,因此患者可出 现肝肿大、腹胀、呕吐等表现。临床上可以通过B超、CT、MRI等图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3. 狭窄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治疗肝静脉狭窄的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 疗等。除了治疗病症之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休息和药物治疗,以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狭窄的预后因病情和治疗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跟踪。
06
临床意义及常用检测手段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commonly used diagnos基础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anatomical found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后下腔静脉解剖的左侧入路
切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左冠状韧带、左三角韧带及肝 胃韧带,向右侧牵开肝十二指肠韧带结构以显露肝下的下 腔静脉。 切开下腔静脉表面的后腹膜,显露出下腔静脉前壁。 将尾状叶向右侧牵引,Ligasure 分离附着在下腔静脉左 侧的腹膜后组织,从尾状叶左侧仔细游离下腔静脉的前间 隙,Ligasure 切断尾状叶与下腔静脉之间的肝短静脉, 直视下较粗的肝短静脉则用连发钛夹结扎。
此间隙较肝后其他部位分布有较少的肝短静脉。 通过肝短静脉间的间隙和肝右、肝中静脉间的间隙,可直接通开IVC 前间隙, 该间隙在肝脏外科手术中可被充分利用。
肝后下腔静脉的解剖入路
右侧入路, 左侧入路, 左右两侧入路 前入路。
肝后下腔静脉解剖的右侧入路
右侧的肝短静脉位置多较表浅,肝外行程短,血管壁薄, 当肝右叶或尾状叶向内侧翻转时,此处肝短静脉常处于紧 张状态,可造成肝短静脉的撕裂或与下腔静脉交汇处撕裂, 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在肝后下腔静脉的右侧壁有两条比较粗大静脉:IRHV 及 右肾上腺静脉。 在处理肝短静脉时,可首先切断,结扎右肾上腺静脉,再 从肝短静脉的最下支开始,逐支向上小心结扎,切断,需 要注意的是,肝短静脉在肝外处理时,不宜使用血管钳钳 夹,容易撕破静脉管壁。
肝后下腔静脉解剖的前入路
此入路可避免过度挤压搬动或翻转肝脏从而影响血流动力 学和导致医源性肿瘤扩散。 在危险的病人,采用前入路方法分离肝后下腔静脉更加具 有优势。 游离第二肝门,解剖出肝上静脉陷窝即肝后下腔静脉前 间隙出口 暴露肝中静脉。
绕肝带提拉法
绕肝带提拉法即是通过下腔静脉前间隙形成肝后隧道,将 绕肝带穿过肝后隧道并悬吊肝实质,在前入路肝切除中起到避 免损伤下腔静脉的作用。 实际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并非绝对无血管区,在盲 目分离过程中有可能导致出血,发生率约为4%~6%,尤其当肿 瘤累及肝后下腔静脉时此间隙不容易分离。 我们在行前入路分离下腔静脉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绕肝 带悬吊,在IOUS 的引导下,通过精细的分离技术可以准确分 离出肝后下腔静脉。
肝后下腔静脉上包绕有下腔静脉韧带。 虽然下腔静脉韧带与肝被膜紧密粘连,但超微结构显示韧带与下腔静脉的粘连 是疏松的。 分离下腔静脉韧带后,主要的肝静脉可于肝后清晰显露。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
在肝后下腔静脉的解剖中,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理解非常重要。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在解剖上是一潜在腔隙。 前壁为尾状叶的腔静脉窝, 后壁为肝后下腔静脉, 左侧为尾状叶Spiegel 叶及肝短静脉, 右侧为尾状叶的腔静脉旁部、尾状突及其发出的肝短静脉和右肝IRHV、MRHV, 上口为肝上静脉窝, 下口为IRHV 的左侧尾状叶后下腔静脉前的裂隙。
暴露不充分时,可行全肝血流阻断后缝扎出血点。 在出血较汹涌时,切不可手忙脚乱,盲目钳夹、缝扎,可先用手指压 迫出血点,若肝实质尚未离断,亦可利用肝实质压迫出血处后。
总结
总之,术前精确的影像评估、术中超声引 导、多种分离结扎技术的联合应用以及丰 富的手术经验和技巧是安全顺利解剖分离 肝后下腔静脉的重要保证。
累及肝后下腔静脉肝癌切除
1.累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肝癌
是指位于I、IVa、V 及VIII 肝段的肝癌, 基底紧贴,粘连甚至侵犯肝后下腔静脉者.
累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肝癌切除
(1)对于术前影像学资料提示累及肝后下腔 静脉的病例不要轻易放弃, 肝后下腔静脉表面有一层致密的血管外鞘可 以有效地抵挡肿瘤的侵犯.
绕肝带提拉法
绕肝带提拉法即是通过下腔静脉前间隙形成肝后隧道,将 绕肝带穿过肝后隧道并悬吊肝实质,在前入路肝切除中起到避 免损伤下腔静脉的作用。 实际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并非绝对无血管区,在盲 目分离过程中有可能导致出血,发生率约为4%~6%,尤其当肿 瘤累及肝后下腔静脉时此间隙不容易分离。 我们在行前入路分离下腔静脉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绕肝 带悬吊,在IOUS 的引导下,通过精细的分离技术可以准确分 离出肝后下腔静脉。
累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肝癌切除
。(3)在鞘内发现肿瘤已经侵犯下腔静脉壁, 可用无创血管钳钳夹受累处外侧的正常血管 壁,将受累血管壁连同肿瘤一起切除后,以 无创缝线钳下缝合,修补下腔静脉壁缺口。
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处理
对于不慎撕裂肝短静脉或者肝短静脉回缩出血,应尽快分 离周围组织,充分暴露出血点后,在助手吸尽积血后,以 无创血管钳钳夹血管破裂口后再小心进行修补。
肝后下腔静脉解剖的左右两侧入
当一侧入路遇到困难,不应强行分离,可以尝试先从另侧 分离。不管从哪侧入路,关键是沿着下腔静脉前间隙进行, 如果没有Ligasure,可利用细的金属手术吸头进行钝性分 离,肝短静脉的显露并不困难,在下腔静脉前间隙内即使 有些微小的静脉损伤也因为下腔静脉韧带内的平滑肌组织 收缩而自动止血。在没有连发钛夹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单 发银夹替代,持钳带线结扎肝短静脉后再予切断也是常规 的方法。
多半是导致下腔静脉变形、狭窄,真正侵犯 下腔静脉壁的不多.
累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肝癌切除
(2)在分离肿瘤过程中掌握“先易后难, 由外及内”原则,先将周围肝实质离断,暴 露出肝后下腔静脉的外鞘,在外鞘与肿瘤包 膜之间以Ligasure 分离,不易分离处勿强行 剥离,而应更换容易分离处继续在不易分离 处可以尝试使用CUSA。
解剖肝后下腔静脉的经验与技巧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 肝胆胰甲状腺外科 万光俊
肝后下腔静脉
肝后下腔静脉:在解剖学上,我们将右心房至肾静脉汇入处的下腔静脉(IVC)。 其中由肝静脉上缘至肝右后下静脉(IRHV)的上缘称为下腔静脉肝后段。
此范围内存在着重要解剖学意义的第二肝门(左、中、右肝静脉汇入IVC处)和第三肝门(肝短静脉汇 入IVC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