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15章心肺功能训练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呼吸肌练习
• 呼气训练
– 腹肌训练:腹肌是最主要的呼气肌 – 吹蜡烛法: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口前10cm处,吸气后用
力吹蜡烛,使蜡烛火焰飘动 – 吹瓶法:用两个有刻度的玻璃瓶,瓶的容积为2000ml,
各装入1000ml水。将两个瓶用胶管或玻璃管连接,在 其中的一个瓶插入吹气用的玻璃管或胶管,另一个瓶 再插入一个排气管。训练时用吹气管吹气,使另一个 瓶的液面提高30mm左右。休息片刻可反复进行
• 改善肺换气功能 • 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换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一)呼吸的生理基础
• 呼吸由肺通气和肺换气组成,称为外 呼吸;组织换气又称为内呼吸
• 整个呼吸过程分四个相互衔接和同步 的阶段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二)影响呼吸功能的相关因素
• 呼吸肌的功能直接影响肺通气过程 • 肺组织病理变化程度影响肺换气 • 血液循环和血液质量影响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身体素质和全身代谢影响气体的组织换气
•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位,呼气时必须被动放松,避 免腹肌收缩。经鼻腔缓慢地深吸气后,呼气时将嘴 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秒~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五、预防及解除呼吸急促
• 适用于患者正常呼吸模式被干扰而产生的呼吸短促,例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气喘)的周期性呼吸困 难发作或患者用力过度或接触过敏原时
– 患者经手握式阻力训练器吸气,可以改善吸气肌的肌 力及耐力,减少吸气肌的疲劳
– 吸气阻力训练器有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提供吸气时气 流的阻力,气道管径愈窄则阻力愈大
– 开始训练3分/次~5分/次,3次/天~5次/天,以后训练 时间可增加至20分/次~30分/次,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三、局部呼吸
• 单侧或双侧肋骨扩张
– 患者坐位或屈膝仰卧位,治疗师双手 置于患者下肋骨侧方,让患者呼气
– 患者吸气时抵抗治疗师手掌的阻力, 以扩张下肋,治疗师可给予下肋区轻 微阻力以增强患者抗阻意识。当患者 再次呼气时,治疗师用手轻柔地向下 向内挤压胸腔来协助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一、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 病理呼吸模式时,潮气量变小,解剖死腔所占 的比值增加,肺泡通气量下降
• 这种病理性呼吸不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 增加了氧的消耗,需要训练病人恢复腹式呼吸
• 缓慢呼吸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提高肺泡通气 量,但过度缓慢呼吸可增加呼吸功,反而增加 耗氧,因此每分呼吸频率宜控制10次左右
第15章心肺功能训练
内容
• 概述 • 第一节 呼吸功能训练
– 进行各种呼吸训练 – 咳嗽 ;体位引流 – 物理因子或电刺激治疗 – 中国传统康复方法 – 自然疗法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呼吸功能训练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针对性 地拟订和实施呼吸康复训练计划
• 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功能,纠正病理性呼吸模式, 促进痰液排出
– -5 明显改善 – -3 中等改善 – 0 不变 – 1 加重 – 3 中等加重 – 5 明显加重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呼吸功能评定 呼吸功能评估
• 肺功能测试
– 肺活量(VC):尽力吸气后缓慢而完全呼出的最 大空气容量,病情严重性与VC值呈反比
– 第一秒用力呼吸容量(FEV1):指尽力吸气后最 大努力快速 呼气,第一秒所能呼出的气体容量。 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三)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 主要禁忌症
• 临床病情不稳、感染未控制 • 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 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
如: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认知功能 障碍;明显肝功能异常;癌转移;近期脊 柱损伤、肋骨骨折、咯血等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四)呼吸训练主要注意事项
• 训练方案应个体化 • 选择适宜环境训练 • 锻炼时或锻炼后如出现疲劳、乏力、
头晕等,应该及时就诊 • 临床病情变化时务必及时调整方案 • 训练适度 • 酌情适当吸氧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呼吸训练的实施
• 呼吸训练的目标
– 改善通气 – 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 – 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 – 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 – 建立有效呼吸方式 – 教育患者处理呼吸急促 – 增强患者整体的功能等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呼吸功能评定 呼吸功能评估
• 气短气急症状分级 根据Borg量表改进
– 1级 无气短气急 – 2级 稍感气短气急 – 3级 轻度气短气急 – 4级 明显气短气急 – 5级 气短气急严重,不能耐受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功能评定 呼吸功能评估
• 呼吸功能改善或恶化程度 用以下分值半定量化
三、局部呼吸
• 后侧底部扩张
– 适用于手术后需长期在床上保 持半卧位的患者,因为分泌物 易堆积在肺下叶的后侧部分
– 患者坐位,身体前倾,髋关节 屈曲。按照上述“扩张肋骨” 的方法进行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四、吹笛式呼气
• 该呼吸方法可以增加呼气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向 内传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 气管及小支气管为增高的胸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 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 多的新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呼吸康复的机制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三)呼吸训练适应证与禁忌证 主要适应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慢性限制性肺疾病 • 慢性实质疾病 • 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 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 • 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一、膈肌呼吸训练,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坐姿, 如前倾依靠位
• 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 方的腹直肌上,让患者用鼻 缓慢地深吸气,肩部及胸廓 保持平静,只有腹部鼓起。 然后有控制地呼气,将空气 缓慢地排除体外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二、呼吸肌练习
• 吸气阻力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