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论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关于国际合作论的比较

【摘要】:在国际关系基础理论中,国际合作论日益引起国际关系学界的关注。在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情形下,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与限度,是国际关系理论各流派争论的焦点。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分别提出了霸权合作论、制度合作论和合作文化论。通过对各个流派的国际合作理论分析比较,说明了各个流派的观点具有互补性,应灵活加以综合应用。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国际合作【Abstract】: Neorealism,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 and Constructivism are the three main schools in the we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 whic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a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Each side’s understandings and statements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sue had become mature and mentioned thei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ories.In the prospect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possibility and obstacle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anarchy is extremely worthy noticed. In the comparison of these three theories,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can used synthetically and flexibly. Keywords:Neorealism;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Constructivism;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一、引言:国际合作理论的兴起和流派

在这个全球化时期的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趋增强,国际合作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发展的力量之一,它的重要性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为提高。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在其宪章的第一章关于该组织的宗旨和原则中的第一条第三点就提出“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家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但冷战的爆发及两极格局的形成,致使国际合作步履艰难,国际关系学界对国际合作理论的研究也不多。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在实践和理论上推动了国际合作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西方国际合作理论研究发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虽然国际社会缺乏具有强制力的世界政府,以国际无政府状态为主要特征,但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

义和建构主义三大流派都承认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这三大不同流派中的国际合作论基于对国际政治结构的不同假设,分别作出了不同的解读:新现实主义的霸权合作论、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合作论和建构主义的合作文化论。新现实主义的霸权稳定论逻辑是基于一种以权力为基础的国际合作观,即在霸权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各国之间的合作就能维持,如果没有霸权国家,那么各国之间就会处于冲突状态。在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代表基欧汉看来,霸权稳定论是一种粗糙的有待加工和提炼的理论,需要进行修正。并且认为霸权后的合作是可能可行,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国际机制的引入和存在。他通过对国际机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扮演的功能价值的分析,对减少世界政治中的纷争和不和是有价值的。以亚历山大·温特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派吸纳了新现实主义的体系理论,都是结构理论,但建构主义认为结构不再局限于权力和物质的分配,而是共有观念的分配。在温特的国际结构中,文化、规范的认同对定义国家利益,建构国家身份具有深远的意义,培养集体认同是国际合作的基础。国际社会中不同的国家行为体积极文化建构的集体认同产生积极的合作的国际关系。这就是温特提出的“合作文化论”。

正如基欧汉说的:“人们可能在需要什么形式的国际合作以及这种合作应该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上存在争议,但是我们都认为,一个没有任何合作的世界将的确是非常沉闷的。”[1]

二、新现实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霸权稳定论的理论分析

在霸权稳定论看来,国际体系要维持稳定,必须要有一个霸权国家或者霸主的存在,主张国家之间的合作取决于这样一个霸权国。根据霸权稳定论的假设,为防止国际体系中的“公共物品”—秩序、合作、安全、货币及汇率的稳定—的市场失灵,需要相关政府的市场干预,推及国际关系中,一个绝对主导的霸权国家是必不可少的。这个霸权国家能够并愿意为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稳定提供必要的如安全、环境保护、经济稳定等类国际公共物品,那么国际社会就会保持和平和维持正常秩序。如果没有霸权国家或这样的国家处于衰落,国际体系就会处于混乱状态,或者由国家间的冲突上升为国际战争。

那些拥护国际关系体系中权力与利益分配的现实主义者总是带着怀旧情绪回顾19世纪英国的优势地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主导地位,人们认为拥

有绝对优势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对世界的看法,执行一些国际秩序计划。就如新现实主义的代表吉尔平所说的:“同罗马统治下的和平一样,英国治下的和平与美国治下的和平确保了一种相对和平和安全的国际体系;英国和美国创造和确保了自由国际经济秩序的规则。”我们可以从吉尔平的这一陈诉对新现实主义理论可见一斑。

霸权稳定论是结构性现实主义,即新现实主义,它承认国际体系的结构,即国家之间力量的分配决定国家合作的可能性。霸权稳定论把分析的角度扩展到国际政治经济领域,认为国家间合作基于两个条件下:一种强调霸权国的经济能力,即因为霸权国从有秩序的国际体系享受利益,所以它提供有利于国际体系稳定的公共物品;另一种强调霸权国的强制力,即霸权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创造秩序。追求利益和权力的分配为出发点的新现实主义理论强调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的结合,这一点虽然比传统现实主义理论中强调国际冲突有所拓展和提高,但它的国际合作理论还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强权色彩的。现实主义霸权稳定论的代表学者有金德尔伯格、克拉斯纳和吉尔平等。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三位代表人物的有关论述:

金德尔伯格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第一,霸权国家为创造国际机制而发挥决定性的领导作用,也就是说,在许多领域内霸权国家带头制定国际机制,而居支配地位国家的存在有助于维护稳定的国际体系。第二,霸权国家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在它所带头创造的国际机制中享受不少利益。但是,其他小国从中得到更大利益,这是因为公共物品的外部效应造成的其他小国通过不负担义务而免费搭车来获益。

吉尔平和克拉斯纳他们认为,霸权国家承担责任是因为它从中可以得到自己的利益,不是为让其他国家获益。霸权国家的行为跟公共物品的提供不一定有密切的联系,霸权国家为了增进本身的利益,用其带头创造的国际机制来强迫国际秩序。他们认为,霸权国通过制裁来推行国际机制的规则,为了维护国际机制的运作往往强迫其他小国付一定的代价。吉尔平认为,历史表明国家之间和平交往的时期都无一例外地存在一个强大并且具有霸权势力的支配国。就像公元5世纪罗马治下的和平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那样,所谓的不列颠治下的和平和所谓美国治下的和平分别维护了近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以及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