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语音的发展一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语音一发即失,如何知道语音在发展变化呢?主要有以下几条线索。一是方言和亲属语言,二是记录了语言过去状态的文字。

(一)方言和亲属语言

第一条,利用语音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语言的地区差别中发现语音发展的线索。语言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的差别中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例如尖团音的演变:所谓尖音是指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所谓团音是指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汉语中的有些方言齐、撮二呼前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因腭化而变成舌面前塞擦音、擦音,这种现象属于尖团合流,在语言中不分尖、团音。有些方言仍要分尖、团音。我们只要把方言的有关差别稍加排列,就可以找到尖、团合流的轨迹。

一种语言在地域上的差别可以反映它在时间上的发展序列。如果我们把全国方言的差别作一个系统的比较,几乎可以整理出一部活的汉语史来。总之,研究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就探索语言的发展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二)记录了语言状态的文字

第二条,利用文字的保守性发现语音发展的线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的读音和拼写规则要适应语言的状况。但文字具有保守性,语言起了变化,文字往往还是老样子,或者虽然作了调整,但过了一些时候又会落在语言的后面。人们就可以利用文字的保守性去探索过去的语言面貌和它的演变线索。这在一些采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英语“fight”“lighi”“height”等词中的“- gh-”不发音,根据拼法并参照现代方言的读音,我们可以知道它过去念[x],后来消失了。

汉字虽然是意音文字,具有跨时代、跨地域的特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凭借汉字知道汉语语音的发展。

1、利用古代韵文发现语音发展的线索。

诗文一般是押韵的,于是人们可以从诗文的用韵中看到古音的痕迹。《诗经》代表先秦时代的上古音,唐诗代表中古音。以崔颢的《长干曲》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这首古诗中,“侧”“识”必然押韵,但这两个字在今天的普通话里,一个读[ts‘ə],去声,一个读[ʂʅ],阳平,二者并不押韵,由此可知“侧”和“识”的读音肯定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可以顺着这个线索去寻找语音变化的轨迹。

2、可以利用形声字考察汉语语音的变化。

汉字是意音文体系,以形声字为主,声符代表音,形符代表义。在造字的时候,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很多字的声符已经不再代表汉字的实际读音了。他们现在的读音和声符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对汉语研究来说,形声字是一项重要的资料,不过研究中应该以古字为准。

3、利用古代借词发现语音发展的线索。

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翻译了大量经文。很多词语都用当时的汉音去对译梵音。这些译名的读法在汉语里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原文是梵语的拼音,我们可以从拼写中知道相应汉字的古代读音。把这些读音和今天的汉语语音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大致的变化。

另一方面,外语从古汉语借去的词同样也能提供音变的线索。隋唐时期,汉民族的文化对日、朝、越等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从汉语借去大量词语,这些词语的读音仍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当时汉语的语音特点。

古代借词,不论借入还是借出,都要考虑到年代和地域的因素。其次,借用的时候,为了迁就自己的音系,对原来的音可能会做出不同程度的变更,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借音材料的时候要谨慎小心,不能粗枝大叶。总的来说,对音的材料越丰富,可用来引证的和比较分析的价值就越大。

综上所述,通过对方言、亲属语言,文字、诗词、借词等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一种语音发展的轮廓和线索。

1、什么是尖音和团音:

尖音和团音是汉语音韵学和方言学中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

(1)团音:

简单说就是指舌面前塞擦音(j、q)、擦音(x)与齐齿呼(i或以i开头的韵母)、撮口呼(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的韵母相拼,如ji、qu、xue等就是。这是由于中古汉语舌根音(ɡ、k、h)在i、ü前腭化的结果。

(2)尖音:

简单说就是舌尖前塞擦音(z、c)、擦音(s)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普通话中只有团音没有尖音,尖团已经合流;而在有的方言中尖音和团音则分的很清楚,尖团没有合流。

3) 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声母,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就叫做“尖团合流”。尖团合流是声母的发音部位与后接细音(i、y)的发音部位(舌面前)因同化而发生音变得结果:原来见组的舌面后k类向前移而精组的舌尖前ts类向后移,都向i、y的发音部位变化,最后导致合流。

2、如何从尖团音的分合看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尖团音从中古到现代的合流可以看出语音演变规律有如下特点:

(1)条件性:

受纯语音性条件的限制而发生整齐一致的变化。语音演变根据一定的语音条件而发生,所有语言符号中凡符合该语音条件的音要变一起变,语法语义条件不起作用。(如尖团合流的变化中,只要符合声母是精组合见组、韵母是细音的语音条件,都合流为舌面前声母;不论含有这些声母的字是名词性的还是动词性的灯,也不管他们表达了什么样的语义。)

(2)系统性:

同一个语音变化往往涉及因某个区别特征相同而聚合的一组音。如尖团合流中同属舌尖前音的zcs和舌面后音的gkh一起变化。

(3)时间性和地域性:

语音演变是一种可能的变化而不是必然的变化。它只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起作用。因此一种语音演变往往在有的方言中发生,在另一些方言中部发生,在有的方言中变得快,有的方言中变得慢。这一特点也就是语音演变在语言外时空中的不平衡性。

概括起来说,音变规律具有条件性(语音条件)、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和地域性(只在某一地区演变)三大特点,规律性和系统性是由这些特点决定的音变的结果。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一)“浊音清化”的规律和发生这种演变规律的条件。

1、浊音清化:

汉语的声母由辅音充当,现代的汉语方言虽然多数没有清浊之分,但古代是有清浊对立的,传统的音韵学将这种对立分为全清(不送气)、次清(送气)、全浊(如b,d,g等)、次浊(鼻音、边音声母)。中古音系中的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统称为“全浊”音。中古的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每个发音部位都有三项对立:清不送气(称作“全清”)、清送气(称作“次清”)、浊(称作“全浊”)。中古的全浊声母现在只在吴语和老湘语中保留。这种从中古的浊音到现代的清音的变化称为“浊音清化”。

2、语音演变规律的三个特点也同样适用于全浊清化的演变:

(1)中古的全浊声母字都根据声调的不同分别派入北京话中的送气清音(平声)和不送气清音(仄声),根据语音条件要一起变,不考虑语法语义的区别。

(2)变化涉及塞音、塞擦音中带有“浊”特征聚合群的所有成员。

(3)演变有时间地域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