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对策

作者:林湘萍吴格怡王月珍郑美乔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第14期

【摘要】目的:老年病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常见,本文拟总结老年病区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对策,观察护理给患者带来的好处。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75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本科严格制定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ADL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护理对策

doi:10.14033/ki.cfmr.2017.14.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070-02

脑梗死是一种老年人多发疾病,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坏死[1]。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是由于血管痉挛、血栓栓塞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引起,其中后者是最常见的病因。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1/5,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2]。救治及时的存活患者中,有60%~80%留下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15%患者无法生活自理[3]。其康复工作在老年科任务繁重,笔者总结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患者住院环境、心理干预、语言锻炼、肢体功能锻炼等方面进行研究,观察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75例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明确有脑梗死病史,且处于脑梗死后遗症期。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1±9.7)岁。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1±10.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肌力分级、合并症、家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脑梗死诊断并处于后遗症期。(2)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入组研究,取得患者配合,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3)有自主意识,能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工作。

1.3 排除标准

(1)病情危重,生命征不稳定的患者。(2)合并严重心、肺、肾疾病。(3)急性期患者。(4)精神病或老年痴呆患者。(5)中途自动退出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护理。包括基本生命征的观察记录,血压、脉搏、呼吸、瞳孔、体温等。低盐低脂饮食,肢体功能锻炼。对于卧床患者翻身防褥疮,防滑,防跌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下康复护理。

1.4.1 饮食干预所有患者给予饮食指导,首先是低盐低脂饮食,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则糖尿病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晚餐不宜过饱。忌烟酒,适当喝茶,但不能喝浓茶和咖啡。豆类和富含氨基酸的蛋白为主要营养成分,同时多吃蔬菜水果[4]。

1.4.2 创造良好环境创造干净、整洁的病房。不少患者脑梗死后,出现行动不便,甚至大小便失禁,造成房间环境不干净,容易滋生细菌,发生院内感染。保持病房窗口通风,空气流通,温度适宜[5]。病房保持安静,不可大声吵闹。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让环境充满生气和活力。

1.4.3 心理干预患者由脑梗死急性期到后遗症期,经历了多次的身心打击[6]。部分患者看到自己治疗效果不理想,行走功能不能恢复,语言仍存在障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心情焦虑[7]。同时,面对陌生环境,缺乏子女关爱等因素都造成心理问题。首先,护理上要先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8],与患者真诚地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9]。其次,在患者取得一点点锻炼成绩时,多鼓励他们,进行后续的心理干预,给他们列举不同成功的例子,让他们看到希望,由被动、强迫去肢体功能锻炼到主动锻炼。

1.4.4 吞咽功能锻炼喂食前先摆好体位,取舒服的坐位,尽量不要躺着或半坐位,如果无法坐立,则床头抬高45°。使用金属勺子喂食,喂食时,让患者想像进食时的吞咽动作,鼓励患者吞咽。多给予半流质饮食,避免直接饮水,多混于半流质物质中进食,减少误吸。帮助患者做张口、闭口、鼓腮动作,锻炼口腔的肌群[10]。

1.4.5 语言锻炼语言障碍是很大一部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面临的困难。首先,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锻炼时,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气氛在和谐状态下进行。其次,与患者交谈时,护理人员控制好语速、发音,尽量缓慢,吐字清晰,随时纠正患者错误。最后,让患者多练习,读报纸,跟随收音机练习等[11]。

1.4.6 被动与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初始时部分患者仍处于卧床状态,无法坐位及行走,此时的护理相当重要。要给患者多行翻身,可指导家属进行,每小时1次,左右轮换。翻身时,注意患者的肢体功能位:肩外展50°,内旋50°,屈50°。当患者肌力检查达到Ⅱ级时,则可以进行坐位锻炼,先把床摇起,患者靠床坐立,适应以后,再渐渐改为下地坐轮椅。时间逐步增加,每天约1 h。肌力达到Ⅲ时,开始锻炼站立,由护理人员搀扶下进行站立,先从1 min开

始,逐步增加,并且逐渐减少其支撑力。肌力达Ⅳ级时,开始行走,由借助工具行走,搀扶行走到自己步行[12]。其余贯穿于整个康复阶段的锻炼包括:床上进行被动训练,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肩关节的曲屈、内伸、外展,肘关节的曲伸,到腕关节、踝关节的活动,手指精细运动训练。分次进行,每天共计时间不少于40 min[13]。主动训练先在床上进行躯干肌恢复训练,如摆肩、摆腿、翻身、双桥运动等,随后加强手部负重训练[14]。每天共计时间不少于60 min。逐步过渡到床下运动,扶拐行走,搀扶行走,一直到可以独立行走,甚至步行上楼梯。

1.5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量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对比疗效。

1.6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肌力恢复达Ⅳ~Ⅴ级,意识清晰,吐字清晰,可以参加一般的活动或工作;有效:肌力提高Ⅱ级以上,能独自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效:治疗后肌力无改变,甚至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显效+有效。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ADL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致残率也不容忽视。其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硬化,对于已经发生的脑梗死,药物治疗手段固然重要,而康复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特别是早期的锻炼,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需要多点关心与帮助,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业内人士不可推卸的责任。整个康复护理过程需要护士、医生、家属、患者共同努力。本研究综合了创造良好环境、心理干预、语言锻炼、被动与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等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