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洽卿简介

合集下载

民国闻人:甬商翘楚虞洽卿(1)

民国闻人:甬商翘楚虞洽卿(1)

民国闻人:甬商翘楚虞洽卿(1)第一次听说虞洽卿,是在一九八零年代中期。

一位台湾亲戚离开中国大陆三十多年后,第一次回上海。

我陪他们夫妻俩逛南京路,来到西藏中路口时,他脱口而出,这是虞洽卿路吧。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西藏中路又叫虞洽卿。

此后我对虞洽卿就特别感兴趣,后来我知道了,原来上海租界里有两条由中国人命名的路,一条是短小的朱葆三路,另一条就是虞洽卿路,也就是现在的西藏中路。

后来了解到,旧上海的商人有两大族群广东人和宁波人。

他们的代表是:由四大公司的老板们组成的广东同乡会和由朱葆三、虞洽卿等人组成的宁波同乡会。

这些人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他们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举足轻重。

虞洽卿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虞洽卿原籍浙江省镇海县北部的龙山乡上下村。

镇海北部与慈溪北部和余姚北部毗邻,这一地区称三北。

虞洽卿于一八六七年六月十九日出生于三北的一个裁缝家里,父亲虞万峰是当地裁缝。

虞洽卿是虞家长子,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

虞洽卿本名和德,小名瑞岳,人称阿德。

七岁时,父亲病逝,虞洽卿一家的生计落到了母亲一人身上。

母亲方氏农忙车水种田,农闲纺纱织布,虞家生活十分清苦。

八岁的虞洽卿每天去海边捡拾贝类、鱼虾,小的自家食用,大的卖掉补贴家用。

村上的塾师虞民世受虞氏宗族委托,办了个学塾,除了家长学费,虞家祠堂也给予补贴,贫困户可免学费。

虞民世想到虞家经济困难,要八岁孩子补贴家用,十分可惜,他想出一个办法,让孩子晴天下海,雨天读书,人称雨书。

虞民世上门向方氏动员小和德来学塾读书,分文不收。

从此小和德晴天出海,雨天读书。

虞民世先生为小和德取了一个书名洽卿,小和德很喜欢这个名字,日后闯荡上海滩,就用虞洽卿名字出面,成为宁波帮中的领袖人物之一。

几年过去了,母亲看见儿子越来越知书达理,打算让他出去闯闯世界。

虞万峰生前好友虞庆尧返乡,方氏请他在上海为小虞洽卿找一个工作,对方一口答应。

虞洽卿十五岁的那年春天,虞庆尧就带了虞洽卿和另外两个孩子,登上了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北京”轮,来到了上海。

中国近代企业与企业家 第9讲 虞洽卿

中国近代企业与企业家 第9讲 虞洽卿
北方航运霸主——虞洽卿 虞洽卿 北方航运霸主
一、早年的经历 1867年6月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县,三北龙山镇 (三北:慈(溪)北、(余)姚北、镇(海)北) 6岁丧父,9岁因家贫辍学,14岁时经族人介绍 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当学徒幻灯片 6
二、瑞康洋行的赤脚财神 因为人精勤,与供货商洋行大班非常熟悉,且对 不同型号的颜料产地、厂家、质量乃至价格、利 润都了然于心,很快能独挡一面。 第一笔大生意:被海水溅湿的桶装颜料,说服老 奚汇如以5000元购进,折零改包装,降价销售, 两个净赚1万元,为瑞康全部资本的5倍 学徒期间自学英语及练习书法
三、到洋行当买办 当洋行买办的条件:英语、担保金 街头偶遇英国驻沪领事馆供职洋人凯斯普诺,发动上海 的黄包车行为其寻找失物 1892年经凯斯普诺担保,入德商鲁麟洋行当买办 操纵颜料市场,大赚银元:鲁麟洋行欲垄断上海的颜料 经营,计划贷款进口一百吨颜料,控制上海颜料来源, 虞洽卿获此商机,将上海现存颜料全部吃进,同时大造 舆论,操纵市价,赚取银元几十万。
五、三北航运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动因:与外轮争利;方便运输 1909年宁绍轮船公司 1913年创办三北轮埠公司 1917年宁兴轮船公司 1919年鸿发商轮公司 名为股份制,使为独资 负债经营
六、仰慕名人,结交权贵 与政界(三助蒋介石) 与经济界 与黑社会
七、社会公益 造福乡里 幻灯片 7
控制大豆的采购,再度大赚银元:德国粮荒,鲁 麟洋行与政府签订100万吨大豆合同,虞洽卿得 知消息后,派人到各省大豆产区订购大豆,预付 定金,致使洋行采购无货,转而求诸虞洽卿。
四、成功处理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闻名上海滩 四明公所:建于1797年,旅沪宁波人的会馆,1849年, 其地划入法租界 1878年,第一次四明公所事件:法租界以公所设殡舍等 有碍卫生为由,强行要求其拆迁,以修建道路,7个华 人因之丧命。 1898年第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法租界公董局要求四明 公所“偿还”所占土地,以建公学、医院、屠宰场。 四明公所会董年高老成,虞洽卿出面处理:法租界当局 法国驻沪领事馆;宁波籍上层绅商;工人领导;其他 租界的外国人 法租界最终被迫承认四明公所土地权

海上闻人

海上闻人

四、经商理念
1.多元化经营方式 金融业和工商业两者之间相互作用 宁绍轮船 四明银行
2.独特的经营策略
一是善于积聚财富二是善于抓住机遇并能出奇制胜。
谢谢
1.与租界斗争 2.爱国事件(华商体操会 ) 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资助同盟会经费, 沪军都督府成立,任顾问官、闸北民政总 长。1930年代,虞洽卿参加抗日运动。 1945年4月26日在重庆病逝,安葬于故乡 龙山。
三、宁波商帮
虞洽卿祖籍宁波,因此他也有着宁波商 人的创新精神,他们善于不断接受新事物, 更新观念,推进民族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 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 宁波商人源于滨海, 面临大洋的挑战,艰险的环境养成他们开 阔的视野,坚强的意志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海上闻人”——虞洽卿
10 财管 赵冉
一、商场风云
1. 瑞康颜料店(赤脚财神) 2.鲁麟洋行、荷兰银行 3.航运之首(宁绍、三北、鸿安) 1910年,他在南京发起著名的南洋劝业 会,任副会长。1920年起任上海证券物品 交易所理事长。1924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 会长。
二、社会事件

辛亥人物小传(三)

辛亥人物小传(三)

辛亥人物小传(三)辛亥人物(13):虞洽卿天生的商业奇才早年虞洽卿在一家商号当伙计。

无意间获知一信息:一位上海最具盛名的德国大颜料商突然要回国,急于脱货求现。

虞洽卿分析:德商如此急切地大抛售,短期内不可能复返,他所独家经营的品类定然随之短缺,日后一定会暴涨。

为了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商机,这位还未满师的小学徒竟然不顾老板外出无人拍板,毅然先斩后奏,倾囊进货。

最终,不多时日,原先怒气冲冲斥责他冒险的老板笑得合不拢嘴了:这些颜料价格一路飙升!虞洽卿25岁在德商鲁麟洋行当买办,一天,听朋友说,一位北京军界要员将来沪采购大宗白布,染色后做军装。

虞洽卿马上意识到,这是出清本行仓库中大量积压的白坯布的天赐良机。

不料,这位大员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虞洽卿几次上门都遭严拒。

一天,他发现那大员正坐马车兜风,于是,急雇一辆高大马车,许以重酬,追撞上去。

结果,大员的车被撞得歪斜难行。

大员大发雷霆,虞立即诚惶诚恐地“赔罪”,答应赔偿一应损失,送大员回家,再为他置酒压惊,又殷勤伴其游览邑庙名胜。

几番来去,彼此终成知交,当然,虞出清库存白坯布兼带染料的大宗合同也就水到渠成了。

辛亥人物(14):郑孝胥“借款救国论”遭耻笑光绪末年,庆亲王奕召集亲贵在颐和园开讲宪政,由湖南杨度主讲,政府官吏亦多列席。

某日,郑孝胥在座,忽发冷笑,众皆诧异,争询其故。

郑曰:“你们把立宪当做救时良药,以为宪政完成后,国由此而富,兵由此而强。

依我看起来,用不着咬文嚼字,用不着五年、九年,富国强兵,犹反掌耳!”众惊问其安天下之妙策,郑洋洋而答曰:“极简单,两字妙诀,借款而已。

”众益惑然,郑徐徐然而言曰:“我们借了外国人的款子,外国便穷了,我国便富了。

”众闻之愕然。

此郑之借款救国论。

此论一出,据说街巷争相传说,皆笑其颟顸糊涂。

辛亥人物(15):荫昌被记者断章取义致挤兑风潮陆军大臣荫昌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临行前,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为其饯行。

盛宣怀继张之洞后经营汉阳铁厂多年,更是汉冶萍公司的总经理和大股东,他害怕兵戈会给自己的利益带来损失,于是就特意嘱咐荫昌保护好汉阳铁厂,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虞洽卿简介

虞洽卿简介

虞洽卿得到上海总商会会长桂冠后,逐步把自己的事业 推向了峰顶,确立了无可争议的商界领袖地位。对于虞 洽卿来说,这只是他鼎盛时期所迈出的第一步。之后, 他凭借上海商会会长的地位,扩大了自己在全国的影响, 盛名保持了近二十年,而且声望越来越高,这是上海滩 任何一个风云人物都无法比拟的。
无冕之王
心 狠 手 辣 丝 毫 不 亚 于 黑 社 会
名利双收
中 国 第 一 个 世 界 博 览 会

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开幕。此次大会为期三个 月,前来观摩者达二十万人,车水马龙,可谓盛极 一时。虞洽卿事先订购了两万块白杭纺手帕,上面 印有摄政王载沣,两任两江总督瑞芳、张仁俊,还 有虞洽卿四人的头像,分别赠送中外宾客和客商。 通过这次博览会,虞洽卿的名声响彻了南京城,传 遍了全国,以致南洋各地,可谓名利双收。
白手起家
十 里 洋 场 磨 砺 了 他 的 踌 躇 满 志 完 美 演 绎 上 海 滩 发 迹 神 话
在身为跑街的虞洽卿的努力下,一天下来,瑞康颜料 行赚了两万多元,几乎是原有资本的二十倍。瑞康颜料行 老板奚润如说:以你的才干,在瑞康号屈就很让我心里不 安,我情愿让出三个股份赠给你,以了我的心愿。从此以 后,让我们携手共进,你看如何?“另外两个伙计瞠目结 舌,不胜艳羡。

杜月笙虽以商界领袖自居,但虞洽卿无异于上海商界的“九 朝元老”。当时虞洽卿年岁以高,决定“弃”政从商。杜月 笙是新一代的上海滩领袖毋庸置疑,但和”退休“的老一代 上海滩领袖虞洽卿比起来,他还是嫩了些。黄金荣遇到卢永 祥的儿子卢筱嘉便折了,而虞洽卿何曾将五省联军大元帅孙 传芳放在眼里。所谓树大根深。
一夜之间
成 为 上 海 滩 无 人 不 晓 的 名 人

从此,无论宁波人还是上海人,都知道了虞洽卿的名 字。在每一段历史时期,虞洽卿都与当时的执政者过 从甚密,成了真正的一品百姓。虞洽卿经常参与调解 华洋纠纷,胆小之人避之唯恐不及,唯有他勇攬调解 之担,决不畏难退缩,常以调人鲁仲连自居。上至商 界名流,下至短裆朋友,大有号召力。

“海上闻人”虞洽卿的发家史

“海上闻人”虞洽卿的发家史

争 ,将 客 运票 价 降 为二 角 五 分 ,并 另赠 每 位旅 客 一 建一个小公司 ,再 以此公司的名义 向北京政府借款,
条 毛 巾。由于太 古公 司实力 雄厚 ,宁绍公 司赔 不 起 , 其 实 ,新 组建 的公 司 只是挂 名 而 已。同 时 ,每购 买
宁绍 的业 务 也 就 日渐稀 少 。幸好 不 久 宁波 同乡 出面 一 次旧船 ,虞洽卿就 向新雇员收一次押金 。因此 ,
组织了 “船票维持会” ,以贴补宁绍公 司船票的降 随着三北轮船公司的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虞洽卿 已是负债累累了。
低之差 ,宁绍公 司才得 以生存下来 。
又加之一战后 ,外 国商船卷土重来 ,航运业的竞争
在经营宁绍公司后不久 ,虞洽卿独资创办了三 空前 激 烈 。三 北公 司 的轮船 大 多是 旧船 ,运行 成 本
一 家 小 杂货 店 里 ,他 的父 母 以经 营 杂货 店 为生 。当
当虞洽卿初到上海学做生意时 ,母 亲为他做 了
他 还 不 到 十岁 时 ,父 亲就 病 故 了 ,杂货 店也 无 力 经 一 双 新布 鞋 。到上 海 时 ,正 赶 上下 大 雨 ,虞 洽卿 怕
营下 去 。从 此 ,他 就 和寡 母 开始 过起 了半饥 半 饱 的 弄 湿 鞋子 ,就赤 着脚 走 进 店里 。因此他 发 财 后 ,有
在上海的宁波同乡纷纷出资购买股票 ,许多觉得有 及上海的知名人士时 ,陈 艮初便推荐虞洽卿 。当李
利可图的商人也加入到宁绍公司。虞洽卿又让每一 答应与虞联系时,陈艮初又说虞此 时正忙 于筹措资
位想在宁绍船上做事 的雇员按职务 的高低缴纳一定 金 ,扩充经营,怕无暇顾及 ,如能贷给他 20万元 ,

阿德哥——虞洽卿

阿德哥——虞洽卿

经族人虞芗山介绍 , 进鲁麟洋行 , 当跑街 , 初 旋 升买办。该洋行是德商所办 , 经营进 口颜料 、 西 药、 军需品, 出口大豆 、 桐油等业务。每笔业务 ,
买 办 均 可抽 佣 金 , 收入 颇 丰 。加 上 他 又兼 做 故
进、 出口生意 , 不久便开设新升顺 、 顺征地产公
初, 英租界在审理一华人案件时 , 陪 审官侮 英 辱中方会审官 , 引起公愤 , 华人放火烧 了巡捕 房。英方实行武力镇压 , 朱葆三 、 虞洽聊等 4 人 受华 人之 托与英 方交 涉 。不久朱 等 3人畏 难退 出, 但虞洽卿认为“ 华官尚被侮辱 , 若不据理力 争 , 民之受辱必 日甚一 日” 乃发动各界人士 商 , 进行罢市 ,动员受雇于外人的华工一律离职 , 连租界 内的华捕也罢了岗。最后 迫使英租界 当 局让了步 , 虞的声名大振。辛亥革命前 , 他曾资
外地 返 回上海 ,多方奔 走 , 调停 交涉 。13 9 2年 ,
著 ,9 9 12 年荷兰政府还颁给他一枚勋章。 虞洽卿在上海滩声 名鹊起 ,还 因为他在 19 年 的“ 88 四明公所事件” 中有不凡表现 。当 时, 法租界 以修建医院为名 , 强行征 收四明公 所 地 产 。 四明公 所 为 宁波 人 所 创 办 , 以家 乡 的
供 应困难 , 他利用三北轮船公 司船 只 , 悬挂 意 大利 旗 帜 , 西 贡 、 光 等地 运 粮 以供 应上 海 。 从 仰

方面解决 了市 民需要 , 另一方 面由于提高了
抗 战 期 间 ,上 海 日本 当 局 策 划 组 织 伪 政
运 费 , 了些钱 , 被人 骂作 “ 赚 又 米蛀 虫 ” 。
以后 当买 办创 造 了条件 。19 82年 , 2 他 6岁 时 ,

“打”出来的好局面

“打”出来的好局面

“打”出来的好局面
作者:张军霞
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7年第6期
虞洽卿1867年出生于浙江,26岁就当了上海洋行的买办。

虞洽卿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有一个让人感慨的特点,那就是凡是他打听到的生意信息,就算有天大的困难,也要
想办法克服,不达目的不罢休,为此,他甚至时常不按常理出牌。

虞洽卿在洋行当买办时,偶然得知北京有一位要员到上海来了,准备采买大宗白布做军装,他急忙上门拜访对方,提出合作要求之后却当场遭到拒绝。

为了争取与对方再次接近的机会,他想出了“不打不相识”“先礼后兵”的招数。

打听到北京要员日常的出行时间和路线,是虞洽卿派人做的第一件事。

接下来,他故意乘车在相同的时间和路段
出现,让自己的马车夫扬鞭打马向对方的马车撞去。

出了事故,他当然要赶快上前道歉,接下来,谈赔偿的问题……
一路走下来,北京要员终于被虞洽卿的慷慨大方所感动,这笔生意谈妥了。

还有一次,虞洽卿为了做成一笔生意,需要接近一个来上海采购的大商人。

他提前打听到这个商人没有别的业余
爱好,却最喜欢看戏,只要没有要事缠身,每天都会去某个大戏院。

于是,虞洽卿也天天光顾戏院,并把自己的位置
安排在商人的后座。

有一天,他在看戏时,故意用烟把对方的衣服烧出了一个洞,接下来自然要道歉、要名片、赔新
衣服、喝咖啡……直到最后顺风顺水地把生意谈成了。

虞洽卿没有读过多少书,却深谙社会人心,赤手空拳的他为了做成生意而想出“不打不相识”的奇招。

他曾经这样告诫自己的下属:“永远不要告诉我没有机会,机会是由人来创造的,只要你敢想敢做,并且懂得把握分寸,就一定能够
成功。

”。

一个虞洽卿袁半部民国史

一个虞洽卿袁半部民国史

一个虞洽卿袁半部民国史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7年第14期虞洽卿,原名虞和德,字洽卿,1867年6月19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府镇海县龙山乡山下村(现属慈溪市)。

因家境贫寒,虞洽卿自小便跟随大人到海滩上捡拾退潮时遗留的蚌蛤、泥螺等贝类海产以补贴家用。

途经村里的私塾门口时,他经常在门边听先生上课。

塾师见他虽家贫无力上学,但聪明上进,便允他在雨天不下海时进去免费听课。

如是几年下来,聪慧的虞洽卿已经初通文墨。

1882年,15岁的虞洽卿循着宁波帮前辈的足迹,闯荡上海滩,经族亲介绍到沪上一家宁波同乡开的瑞康颜料行当学徒。

瑞康颜料行是一家经销进口染料、资金仅有800两银子的小店,正是从这里起步,虞洽卿发现了进出口贸易的巨大商机。

工作之余,他每天晚上到青年会夜校学习外语、算盘和书法,几年下来,居然能左右手打算盘,还写得一手柳公权楷书。

为提高口语能力,他利用节假日到城隍庙、张园等热闹场所为外国游客导游购物,用外语同洋人交流,时称“露天翻译”。

他因经常为德商鲁麟洋行的大班当翻译,两人结为友好。

由此,他很快就升任了瑞康颜料行的“跑街”。

虞洽卿以工作勤快、应对敏捷、善于招揽生意而在同业中引人瞩目。

虽然同行高薪竞聘,店主赠股加薪,他还是感到难以施展抱负,于是在1892年跳槽到鲁麟洋行,以后又服务于华俄道胜银行、荷兰银行,从“跑街”升至买办。

30多年浸润于3家洋行的买办生涯,使他谙熟一切与内外经贸有关的路数,同时也积蓄了相当的资本和可观的人脉,列身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华董,为其在实业上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基础,一跃成为浙江财团后起之秀。

1930年代,上海《字林西报》在报道中称虞为“上海工部局首席华董”“租界华人社区领袖”,《密勒氏评论报》编辑出版的《中国名人录》则称虞为“商业领袖”和“公益活动家”。

“民气压倒洋气”宁波人以善于经商闻名遐迩,所谓“无宁不成市”。

五口通商后,由于上海港的崛起和经济迅速发展,一代又一代的宁波人云集上海,开创金融、工业、商贸、文教等各项事业,将十里洋场视为鱼跃天空的平台,逐渐形成实力雄厚、名扬四海的宁波帮。

一个虞洽卿,半部民国史

一个虞洽卿,半部民国史

一个虞洽卿,半部民国史
童志强
【期刊名称】《同舟共进》
【年(卷),期】2017(0)3
【摘要】闯荡上海滩虞洽卿,原名虞和德,字洽卿,1867年6月19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府镇海县龙山乡山下村(现属慈溪市)。

父亲虞万峰以裁缝营生,养家糊口。


洽卿7岁丧父,靠寡母方氏做农田和针线活养育他和弟妹3个。

因家境贫寒,老大虞洽卿自小便跟随大人到海滩上捡拾退潮时遗留的蚌蛤、泥螺等贝类海产以补贴家用。

途经村里的私塾门口时,他经常在门边听先生上课。

塾师虞名世先生为族中饱学秀才,见他虽家贫无力上学,但聪明上进,便允他在雨天不下海时进去免费听课。

【总页数】5页(P40-44)
【作者】童志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专家学者畅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2.一部民国史半部在钟山——写在《中山陵志》出版发行时
3.十年磨一剑,终于试锋芒——读潘民中学术新作《三国史鉴》《三国史鉴》序
4.南京颐和路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5.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一个观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银行家虞洽卿生平简介

近代银行家虞洽卿生平简介

近代银行家虞洽卿生平简介虞洽卿早年到上海当学徒,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

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

抗战时期坚持抗日爱国,日军占领租界后赴渝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持抗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银行家虞洽卿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虞洽卿生平简介虞洽卿简介上是这样介绍虞洽卿的:虞洽卿生于公元1876年,祖籍在浙江的慈溪。

年轻的时候在上海当过学徒,1920年和朋友合伙在上海创办了证券物品交易所,并担任理事长。

在1923年的时候,虞洽卿被推选为上海总商会的会长,并且在中国抗战时期全力支持抗战,为抗战做出不少贡献,在1945年4月26日的时候虞洽卿在重庆因病去世。

虞洽卿小时候家中十分贫困,虞洽卿的父亲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家中靠着母亲编织维持生计,母亲经常告诉虞洽卿,以后要是发了家不能忘记家乡的百姓。

所以后来虞洽卿在家乡的慈善事业上倾注了不少的财力和物力。

后来虞洽卿到上海发展,当学徒,在关于他当学徒还有个名叫赤脚财神的故事,据说虞洽卿见自己的老板的时候因为下雨,所以不舍得穿母亲为自己做的新鞋子,就把鞋子提在手里,光着脚去见的老板,因为地上有水,很是湿滑,所以虞洽卿便摔了个脚朝天,而他的老板看见了觉得他像个元宝,和他昨晚做梦梦到的赤脚财神甚是相像,是个非常好的征兆,于是便将他带到了瑞康做学徒。

后来虞洽卿由学徒升为跑街、买办,还自己创立了证券物品交易所,最后做到上海商会的总会长,在辛亥革命时期,虞洽卿非常支持这些抗日活动,不仅为抗日人士提供一些开会场所还常常为抗日人士捐款,来解决他们的财力困难,不仅如此,虞洽卿对慈善事业也相当积极,经常为百姓铺路、建立学校,所以他在民间的口碑是极好的。

以上便是对虞洽卿简介的补充。

虞洽卿子女虞洽卿是抗战时期宁波帮在上海的领袖人物,是位极富正义感的爱国抗日义士,虞洽卿祖籍在浙江宁波的慈溪,因为年幼时家中特别贫困,所以在虞洽卿十五岁的时候,便前往上海当瑞康颜料行的学徒,一点点起家,最后成为上海总商会的会长。

宁波帮在上海的领袖人物----虞洽卿

宁波帮在上海的领袖人物----虞洽卿

宁波帮在上海的领袖人物----虞洽卿虞洽卿(1867~1945) 乳名瑞岳,名和德,字洽卿,以字行,人称“阿德哥”,镇海龙山山下村(今属慈溪)人。

15岁至上海瑞康颜料行当学徒,满师后升跑街,业余学英语。

1892年(光绪十八年)进德商鲁麟洋行,由跑街升买办,并自营进出口业务,经营房地产。

1896年捐得候补道衔。

1902年改任华俄道胜银行上海分行买办,次年转任荷兰银行买办,先后任买办38年。

四明公所事件其间1898年上海发生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四明公所是旅沪宁波籍人士的会馆,创建于1797年,1862年被划入上海法租界内。

1874年,已经因征地筑路迁坟发生过一起法租界公董局与宁波同乡会之间的流血冲突。

24年后,双方再次发生流血冲突,引发全体旅沪宁波人的一致停工罢市抗议,最终四明公所的地产得以保全。

在这次事件中,虞洽卿崭露头角,特别是他鼓动洗衣业领袖沈洪赉,带领全市洗衣业工人拒绝为法国人服务,使他成为沪上妇幼皆知的知名人士。

他也因此被选为四明公所会董。

1905年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在审理黎黄氏一案时,外国陪审员污辱中国人为野蛮民族,激怒市民,大闹公堂,罢市抗议,他均参与其事,交涉告终,遂闻名沪上。

1906年与季云书等在上海集资创办四明银行,先后设分行于南京、宁波、汉口,1909年(宣统元年)集资建立宁绍轮船公司,均自任总经理。

次年在南京成立南洋劝业会,任副会长。

虞洽卿家人辛亥革命时曾资助同盟会经费。

沪军都督府成立,任顾问官、闸北民政总长。

1914年辞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职,在沪创建三北轮埠公司。

1917年又创建宁兴轮船公司,越两年再建鸿安轮船公司。

三北、宁兴、鸿安3家公司有船30余艘,总吨位9.1万余吨,为当时国内民营航运之冠。

同年当选上海航业公会理事长。

1920年起任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全国工商协会会长、上海总商会会长等职。

1922年设三北轮埠公司机械厂,用以维修船只。

“五卅”运动中,总商会支持工人罢工,但他却另提降低要求的交涉条件,因被指责为破坏反帝斗争。

航运巨子虞洽卿轶事

航运巨子虞洽卿轶事

航运巨子虞洽卿轶事在旧上海大亨闻人中,除了赫赫有名的青帮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外,尚有人称“赤脚财神”、“阿德哥”的虞洽卿。

如今的西藏中路,当年曾被租界当局命名为虞洽卿路,是上海屈指可数的以华人命名的马路之一,可见此君的影响力。

虞洽卿名和德,字洽卿,浙江镇海龙山人,1867年(清同治6年)6月19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龙山村。

1881年,虞15岁时到上海瑞康颜料号做学徒,1892年,他由学徒升为跑街,负责联系业务。

之后,他出银二百两加入瑞康行,成了股东。

1894年,虞洽卿27岁,进德商鲁麟洋行任跑街,后升买办,开始踏进“上流社会”。

在此期间虞洽卿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在闸北、静安寺等地区购买了大批房地产,开设了升顺等几家地产公司。

1896年虞洽卿捐资得候补道台衔,开始跻身于绅商之列。

1913年,虞洽卿在余姚三北投资筑海堤,建码头。

翌年创立三北轮埠公司,开设南北洋航线,1921年三北航运集团已拥有18条轮船,至1933年已拥有轮船三十三艘,开辟上海至宁波、天津、福州及长江航运等航线,在航运业界自成系统,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私人资本航运集团,虞洽卿因此成为民国时代航运巨头。

1941年春,他离开上海去重庆,与王晓籁等人组织三民贸易公司,任总经理,后与缪云台合办三北运输公司,贩运物资。

1945年4月26日,因患急性淋巴腺炎医治无效,在重庆去世,终年78岁。

虞洽卿一生不愿做官,用他的话说,“做官如做戏,我做生意还来不及,还做啥戏!”然而,他十分懂得政治与商业的关系。

辛亥革命期间,虞洽卿开始与同盟会接触。

他组织了一个革命军饷征募队,积极资助革命党人陈其美开展革命活动。

1911年11月,上海继武昌起义后发动起义,虞洽卿被陈其美派去苏州游说江苏巡抚程德全易帜成功。

在革命军攻打南京的战斗中,他代江浙联军向外国人购买枪械,还亲自押运子弹到南京天堡城下支援浙军。

命至弥留之际,虞洽卿嘱赠黄金千两给国家,以支持国民政府抗战。

民国时期上海宁波帮老大:虞洽卿的生平简介

民国时期上海宁波帮老大:虞洽卿的生平简介

民国时期上海宁波帮老大:虞洽卿的生平简介本文导读:虞洽卿,出生于1867年,小时家境贫困。

父名万丰,虞万丰有兄弟三人,万丰居幼,因贫穷成年后无力成家。

后来经人做媒,娶了范市一个姓方的妇女为妻。

方氏过门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名瑞岳,即虞洽卿;次名瑞芳。

虞洽卿的父亲在他6岁时就死了,靠母亲勤劳纺织维持一家生计。

虞洽卿读了三四年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在海涂拾蛤蜊、泥螺等补助家用。

虞母为人勤劳厚道,颇明事理。

据说,当时龙山有个叫虞润富的,在乡间建造了一所大屋,引起乡人羡慕。

虞母对年幼的儿子说:"你大了如果发了财,应该对家乡做点有实惠的事情,不要专为自己享受。

"虞洽卿事母极为孝顺,凡是他母亲所命无不尽力办到。

他除了喜欢接近女人外,平素自奉尚俭约,衣食所费不过与中产阶级相等。

对家乡公益事业,乐于捐输赞助,如辟公园、办学校、设轮埠、造小铁路,所费极多。

照"八·一三"事变前物价计算,他用于龙山一带的公益经费,几乎超过其当时的全部财产。

这虽表现出宁波人有浓厚的乡土观念,但天性与母教,也有一定的关系。

虞洽卿初到上海学徒时,从十六铺码头下船后,恰逢天下大雨,他怕布鞋被淋湿,便赤脚前往瑞康颜料行,被老板认为是"赤脚财神"上门。

据说老板前天晚上梦见有贵人前来相助,后来虞洽卿到来,老板对他另眼相看。

大闹公堂是年正月,有粤籍官眷黎黄氏自四川广东原籍,乘长江轮船途经上海。

粤人习俗,蓄婢成风,婢愈多愈显主人之煊赫。

黎黄氏身边带了十多个婢女,乃被捕房探目怀疑为贩卖人口,将黎黄氏扣押,解会审公堂审问。

承审官为副会审官金巩伯,陪审官为英副领事德为门。

金巩伯明瞭粤人蓄婢风尚,审问后判令将黎黄氏暂寄女押所再作调查,而德为门却怀疑金巩伯包庇,硬要送女牢囚禁。

两人在庭上争执起来。

金巩伯行使职权,命令英籍值庭捕头依判将黎黄氏送往女押所,英籍捕头不但不听命令,竟将公堂大门闩上,高声训斥金巩伯,甚至举手殴打,引起旁听席上华人公愤,群起卫护金巩伯,殴打捕头。

“赤脚财神”虞洽卿

“赤脚财神”虞洽卿

C ol um n0榉杨轶清,现任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虞洽唧是朱葆三之后上海滩宁波帮的头面人物,他的生意主要集中在金融和航运雨大领域其中尤以“四明银行”和“三北航运”是虞洽唧的招牌在旧上海,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马路总共有二条尊享这一荣耀的两人均为宁波籍商人,一位是做过上海总商会会长的朱葆三,另一位就是上海滩三大闻人之一的虞洽卿,1936年10月1日,上海工商界联合举办虞洽卿7()岁寿辰祝寿活动。

上海市政当局鉴于他为上海所做出的功献,特将一条非常繁华的主干道西藏路改名为“虞洽卿路”,作为对他的褒奖二虞洽卿(1867—1945),名和德,字洽卿,小名“阿德哥”、出生于在今慈溪伏龙山下一户贫苦的裁缝之家:6岁那年父亲病故,他和3岁的弟弟生活全靠寡母一人支撑虞洽卿8岁因贫辍学,此后晴天下海拾泥螺、蛤蜊,补贴家用,雨天再回到私塾“蹭课”,乡下谓之“读雨书”,如此撑到14岁到上海“学生意”就凭这点儿墨水,天生做大事的虞洽卿后来在上海滩叱咤风云。

1881年,虚岁15的虞洽卿跟随族人,从宁波到上海学生意。

初到上海正逢天下雨,他怕弄脏母亲为他精心缝制的一双布鞋,于是就脱下鞋子夹在腋下赤着脚,走进了瑞康颜料行刚一进门,由于地上58‘‘赤脚财神”虞洽卿湿滑,不小心跌了一跤,手脚朝天,那模样活像一只“大元宝”颜料行老板奚润如见状哈哈大笑,连忙起身把他搀起来,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乡下孩子,留下他做了学徒虞洽卿进店后,除做学徒应做的例行杂务外,还常常外出去当跑街因为虞洽卿个子高,长相好,态度诚恳热情,很讨人喜欢,生意做得出人意料的好一年间瑞康竞赚了两万多两银子,为资本额8()f J两银子的二5倍,全店皆大欢喜因为虞洽卿到来之后给瑞康带来的滚滚财运,这个“赤脚进门”的宁波小孩被大家喜称为“赤脚财神”之后,“赤脚财神”这个名号成为超级大亨虞洽卿身上最为鲜明的记号之一而瑞康的老板奚润如也赏罚分明,当年年终给学徒发“鞋袜钱”,按例是全年12银元奚老板钟意虞洽卿,特别犒赏,发给他4()银元之多只零零星星读过几年“雨书”的虞洽卿在跑街中发现,在十里洋场的上海,要赚大钱必须与外商打交道,而外语是不可缺少的吃饭“碗筷”于是他坚持每晚进夜校学外语,数年后居然凭着“洋泾浜英语”,可以同外国人会话交谈据说他的英文可以“露天通事”(沪谚:蹩脚翻译之意),这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机会。

近代宁波帮闻人 虞洽卿

近代宁波帮闻人  虞洽卿

近代宁波帮闻人虞洽卿
孙善根
【期刊名称】《宁波通讯》
【年(卷),期】2002(000)009
【摘要】虞洽卿在近代中国是一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他从学徒发迹成为有着多方面作为的工商巨子和海上闻人,成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其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一部宁波人在上海滩白手创大业的神话故事。

(一)虞洽卿1867年生于镇海龙山(今属慈溪)。

父虞万丰系乡间裁缝,母方氏,自幼家境贫寒,6岁时父殁,由母抚养成人。

他曾读三年私塾,后因家贫而中途辍学。

1881年,15岁的虞洽卿随族人至上海瑞康颜料行当学徒。

他勤于钻研,头子活络,加之善于捕捉信息,结交三教九流,业余又去"夜馆"补习英语,很快就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游刃有余。

1893年,他被德商鲁麟洋行聘为跑楼,不久升为买办。

1902年后相继担任华俄道胜银行买办、荷兰银行买办。

买办任内,虞氏收入颇丰,于是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孙善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3
【相关文献】
1.“海上闻人”虞洽卿 [J], 王文正
2.上海“闻人”的惊险人生——虞洽卿 [J], 路修远;
3.鸦片战争后宁波帮近代化的标志之一──宁波帮旧式商人的转型 [J], 周静芬;张孟耸
4.宁波帮传统优势行业的转型──鸦片战争后宁波帮近代化的标志之二 [J], 周静芬;张孟耸
5.“海上闻人”虞洽卿评价 [J], 王泰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虞洽卿简介_虞洽卿简历、个人资料

虞洽卿简介_虞洽卿简历、个人资料

虞洽卿
虞洽卿
(1867~1945)航运业资本家。

名和德。

浙江镇海人。

生于1867年6月19日(清同治六年五月十八)。

十五岁至沪入瑞康颜料行当学徒。

1895年起,先后任德商鲁麟洋行、华俄道胜银行、荷兰银行买办。

1908年在沪集资设立宁绍商轮公司。

1915年辞宁绍公司总经理,独资创办三北轮船公司,继而又创办宁兴、鸿安两轮船公司,到抗战前夕,三公司共有船三十余艘,总吨位为九万一千余吨,为民营之冠。

此外,他还投资于上海中法大药房、信谊化学制药厂、大华无线电公司、江南造纸公司、宁波永耀电灯公司等企业。

虞洽卿为江浙财团的“台柱”,在政治上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右翼。

他历任上海总商会会长、淞沪市政会办、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等职。

五四运动时,他以上海总商会会长身分操纵会务,阻挠罢市斗争;五卅运动爆发后,又操纵上海总商会,破坏“三罢”斗争。

1926年11月,亲自前往南昌谒蒋介石,代表江浙财团许以资助。

翌年“四·一二”政变后,被聘为上海警备司令部顾问。

从此,虞一直支持蒋介石的反共政策。

1927年后,历任上海特别市市政会办、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上海租界纳税华人会主席、上海市轮船公会主席等职。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后,任上海难民救济协会理事长,打着“救济”旗号,利用海轮运输洋米牟利。

1941年,虞离沪去渝,在重庆与王晓籁等合组三民运输公司,又与缪云台合营三北贸易公司。

1945年4月26日在重庆病故。

不同篮子里的鸡蛋:虞洽卿的早期生意

不同篮子里的鸡蛋:虞洽卿的早期生意

巡抚 ,陈述创办宁绍公司和航运维
持会 的意 义,请该省相关官吏对 宁 绍公司酌加保护 。浙抚令劝业道拟 订保 护宁绍公 司的六条办法 ,要求
联合其他轮船公司 的买办等将其 承
买 恢 复 营业 ,鸿 安 公 司 原 始 股 东 多
是华商 ,但 以英商名义注册 。虞洽
卿 在 招商 局 也有 股份 ,并且 在 散


——

。。
。。—


。 。

-‘
‘ 。



2 I 4 ・
L — — — — . . . — . . — , 一 . . 一 . .
人 物
准 备 在 珲 春 、延 吉 一 带 出示 招 商 , 领 地 垦 荒 ,筹 办 矿 务 。 浙 江绍 兴商 人 朱 江等 人 筹 集 资 金 银 2 0 万 两 ,创 办 务本 公 司 ,又 向珲 春 副 都 统 郭宗 熙 建议 引进 轮 船 ,开 发 图 们 江 。 此
















_-
’—
_—

-‘

… 。 — . ..
・ 2 3 f
. — — —. — — . — — —
不同篮子里的鸡蛋 ●
虞洽卿的早期生意
耱 《 政商 中国:虞洽卿与他的时代 》 冯筱 才 著 1 8 6 7 年6 月1 9日,虞 洽卿生 于
的。1 9 0 8 年 ,虞 洽 卿 与 李 云 书 、周
2 0 万 股 ,总行 设 于 上 海 ,于 宁 波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夜之间
成 为 上 海 滩 无 人 不 晓 的 名 人

从此,无论宁波人还是上海人,都知道了虞洽卿的名 字。在每一段历史时期,虞洽卿都与当时的执政者过 从甚密,成了真正的一品百姓。虞洽卿经常参与调解 华洋纠纷,胆小之人避之唯恐不及,唯有他勇攬调解 之担,决不畏难退缩,常以调人鲁仲连自居。上至商 界名流,下至短裆朋友,大有号召力。
投机革命
政 治 法 宝 总 是 压 来 压 去
武昌起义后,虞洽卿具有一种灵敏的政治嗅觉,决定全心 投身革命运动,大收革命红利;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 胜利果实,虞洽卿坚定了支持袁世凯的决心;袁世凯复辟 登基,举国痛骂,虞洽卿见势不妙,反过头来与陈其美重 拾旧欢,资助陈其美的反袁活动;1961年,段祺瑞开始 了新的独裁统治,这时候,虞洽卿瞄准了段祺瑞。 五四运动中,虞洽卿虽然没有讨到好名声,但加重了他的 政治砝码,为他以后左右逢源、大发其财铺平了道路。

虞洽卿得到上海总商会会长桂冠后,逐步把自己的事业 推向了峰顶,确立了无可争议的商界领袖地位。对于虞 洽卿来说,这只是他鼎盛时期所迈出的第一步。之后, 他凭借上海商会会长的地位,扩大了自己在全国的影响, 盛名保持了近二十年,而且声望越来越高,这是上海滩 任何一个风云人物都无法比拟的。
无冕之王
心 狠 手 辣 丝 毫 不 亚 于 黑 社 会

杜月笙虽以商界领袖自居,但虞洽卿无异于上海商界的“九 朝元老”。当时虞洽卿年岁以高,决定“弃”政从商。杜月 笙是新一代的上海滩领袖毋庸置疑,但和”退休“的老一代 上海滩领袖虞洽卿比起来,他还是嫩了些。黄金荣遇到卢永 祥的儿子卢筱嘉便折了,而虞洽卿何曾将五省联军大元帅孙 传芳放在眼里。所谓树大根深。
采办物资
把 滇 缅 公 路 变 成 了 黄 金 线 路

日军来势汹汹地向曼特勒逼进,志在切断中国的唯 一国际交通干线。虞洽卿正在曼特勒城采办物资, 城中的商人急于求现,竟以整仓商品估价求售,价 格仅为市场的两三成,虞洽卿大卖特卖。就在他离 开的几个小时之后,曼特勒城失陷,仅此一项,虞 洽卿就获利两三亿元。
名利双收
中 国 第 一 个 世 界 博 览 此次大会为期三个 月,前来观摩者达二十万人,车水马龙,可谓盛极 一时。虞洽卿事先订购了两万块白杭纺手帕,上面 印有摄政王载沣,两任两江总督瑞芳、张仁俊,还 有虞洽卿四人的头像,分别赠送中外宾客和客商。 通过这次博览会,虞洽卿的名声响彻了南京城,传 遍了全国,以致南洋各地,可谓名利双收。
赤脚财神
虞洽卿
作者:霍欣
少年穷苦 慧眼识金
薄雾侵晨,红日东升,虞洽卿指着熠熠生辉的海水 ,对周围拾蛤蜊的小伙伴道:“快看,那是金子。”小 伙伴说:“那是海水,真是傻子。”虞洽卿小心地捡起 一个又一个蛤蜊,道:“那就是金子。”在虞洽卿眼中 ,海水和金子一样重要…
虞洽卿(1867-1945),名和德,浙江镇海人
成功=贫穷+勤奋+冒险
1945年4月26日在重庆病逝,安葬于故乡龙山
白手起家
十 里 洋 场 磨 砺 了 他 的 踌 躇 满 志 完 美 演 绎 上 海 滩 发 迹 神 话
在身为跑街的虞洽卿的努力下,一天下来,瑞康颜料 行赚了两万多元,几乎是原有资本的二十倍。瑞康颜料行 老板奚润如说:以你的才干,在瑞康号屈就很让我心里不 安,我情愿让出三个股份赠给你,以了我的心愿。从此以 后,让我们携手共进,你看如何?“另外两个伙计瞠目结 舌,不胜艳羡。
经营三北
一 步 一 步 走 向 中 国 轮 船 大 王

一时之间,三北公司迅速壮大。虞洽卿打出向列强收回 航权的口号,拓展沿海及长江中上游航线。由于三倍业 务不断扩展,短短数年之间,旧貌换新颜,拥有了一支 庞大的商船队伍,在民营航运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地位。 至杭战前,三北公司有轮船三十多艘,总吨位九万多吨, 分公司二十多处,沿江沿海商垺均有其码头货栈,“为 民营冠”。
1882年到上海瑞康号颜料行当学徒。 1894年后任德商鲁麟洋行买办、华俄道胜银行买办。 1903年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四明银行。 1905年上海发生大闹公审公堂案,与组织当局交涉获 胜,遂名闻沪上。 1908年创办宁绍轮船公司。
1910年主持举办南洋劝业会。
1911年上海光复后任都督府顾问官、外交次长等职。 1914年独创三北公司。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 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 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抗战时期坚持抗日爱 国,日军占领租界后赴渝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待抗 战。 1945年4月在重庆病逝。

首创证券
奠 定 唯 我 独 尊 的 社 会 基 础

操纵市场的人各有帮派,这里成为了大鱼吃小鱼的场 所。大户这边“进”,那边“出”。大户进多了就涨, 出多了就跌。聪明的人,涨时少进,稍赚一点就出。 贪心的人,总想多赚,然而一再加码,越套越牢,直 到破产。
领袖上海
把 商 政 事 业 推 向 了 顶 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