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一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在解题时根据地理信息载体的不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就存在差异,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无效的或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解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如果忽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设问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3.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近几年,在材料和题干中用文字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的试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学生不能延续利用课本学习时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要突破思维方式。4.从地理图形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地理图形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表判读时要注意分清主次,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确定应该从地图上获取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析,排除干扰,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5.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将地图和表格组合起来构成一种新情景提供信息是高考试题的图表化的表现。解答时关键是从表格的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6.从试题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前一题的答案往往为解答后一题提供信息。如果前一题解答错误就会为下一题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

[典例剖析]

解析第(1)题,根据此地位于北纬38.5°,东经106°附近,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①地为贺兰山,地势较高,无法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A项错。

②地位于山口地区,由黄河的众多小支流形成沙砾洪积,不是干流洪积形成的,B项错误。③地有黄河干流流经,断裂下沉后黄河的泥沙在这里冲积形成冲积平原,C项正确。④地地势较高,黄河干流无法向高处堆积,D项错误。第(2)题,仔细读图,①为侵蚀山地,土层薄。②地为洪积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③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④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对比四个地点,②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适合皇家修建陵墓,B项正确。

答案(1)C(2)B

[方法总结]

五种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

(1)要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针对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对其进行概括和整合,并分析信息的空间、属性和时间等特征,明确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试题考查的内容和意图。

(2)掌握好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解读方法。解读文字材料要注意从中提取关键的词语,对解题起提示性作用的词语最好能做上记号。解读图表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地图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解读图表信息时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边”—分析“图中”的步骤。

(3)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在平时复习时一定要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储备丰富的知识。要全面、准确、牢固地把握课本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在体系中突出主干知识,这是为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所做的知识准备。

(4)加强迁移能力的培养。平时复习时要加强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重组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纵、横向的串联、比较、发散、迁移、升华、深入理解、拓展思维,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有“热点”意识,强化知识的具体应用,加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专项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基本步骤是:

审材料——析图像——读设问——提信息——解题意——调原理找关键。

[培优演练]

1.(2014·上海闵行区调研考试)自然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和神奇的力量。

(1)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神奇崖壁可谓鬼斧神工,以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关于“十二门徒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类似我国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

B.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而坍塌

C.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

D.是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而鸡形礁石是因为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坍塌(2)经研究发现,在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靠近赤道的一些区域里,由于洋流在这里形成漩涡,使营养物质无法在此停留,出现了生命绝迹的现象,从而形成海洋“沙漠”地带。海洋“沙漠”地带一般不会出现在赤道上,这是由于赤道上()

A.水温偏高,生物光合作用强

B.多对流雨,海水富含营养盐类

C.寒暖流相遇,吸引大量海洋生物

D.地转偏向力为零,洋流无法形成漩涡

(3)“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

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形成。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出“十二门徒石”位于海洋中,应属于海浪侵蚀而成,故为B。第(2)题,材料中已明确指出赤道地区不能形成漩涡,营养物质能够在此停留,就是因为赤道无地转偏向力。故选D。第(3)题,“黑烟囱”是地壳内部岩浆从地下喷出冷却形成,应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即板块生长边界,故②③是正确的,选D。

答案(1)B(2)D(3)D

2.(2014·浙江嘉兴期末)下图为某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虚线范围内可能出现()

A.暴风雪B.沙尘暴C.雾霾弥漫D.风和日丽

解析第(1)题,在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该图中四处相比,①处的等压线是最密的,说明①处风力最大。A 项正确。第(2)题,图中虚线范围内,等压线分布较密,风力大;题干中“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这一信息说明地表干燥裸露,结合图中经纬度位置也可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一带,也表明了这一特征。丰富的松散地表覆盖物和大风,最有可能出现的是沙尘暴天气。B项正确。

答案(1)A(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