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60cb3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1.png)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意义。
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为例,介绍两个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先读后感目的:培养学生对《庄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的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背景和主题。
2.教师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全文并进行讲解。
3.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并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4.学生在课上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优点:1.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庄子》,理解其思想和哲学意义。
2.读后感可以让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读后感的分享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情景剧表演目的: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思想,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和表演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情节。
2.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出情景剧的形式,表演整个故事情节。
3.学生在表演中可以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元素,例如:声音、道具、表情等等,以增加整个表演的情感表达。
4.完成表演后,每组学生进行评议,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建议。
优点:1.情景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并更好地体验到其思想的深刻性。
2.情景剧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同学之间的点评和建议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和团队协作。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庄子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1f40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6.png)
《庄子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1.3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哲理,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1.2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2.1理解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2.2把握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庄子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解释。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如“逍遥游”的含义等。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主题和寓意。
2.学生分享他们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
二、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三、比较阅读1.教师提供一篇庄子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深化对庄子文章风格的认识。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庄子二则》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3.在课堂讲解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难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庄 子》二则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庄 子》二则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d49c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2.png)
《庄子》二则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庄子》的基本情况。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庄子》二则的寓意,体会庄子的思想。
4、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体会庄子的思想,理解文章的寓意。
2、难点(1)对庄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文中观点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一位思想家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深邃的思考闪耀着光芒,他就是庄子。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庄子》二则,领略其中的奇妙世界。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庄子(约公元前 369 年—约公元前 286 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文章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 篇,包括内篇7 篇、外篇15 篇、杂篇11 篇。
书中多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庄子的思想。
(三)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疑难字词。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北冥有鱼”中“冥”:同“溟”,海。
“怒而飞”中“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海运”:海水运动。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中“去”: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五)文本探究1、分析《北冥有鱼》(1)文章开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明确:开篇描绘了一条巨大的鱼在北海中遨游,化而为鹏,展翅高飞的壮观景象。
(2)大鹏的形象有何特点?明确:大鹏形体巨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力量强大,“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志向高远,“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b20b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2.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其思想的博大精深、行文的汪洋恣意、寓言的丰富多变为特点。
《逍遥游》通过描绘大鹏的形象,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道家思想;而《秋水》则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展示了庄子的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观点。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领会其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并欣赏其卓越的寓言艺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庄子的文章思想深奥,语言奇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并学会欣赏庄子寓言的独特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庄子的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实词和虚词。
2.难点:庄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观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寓言故事为例,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相关的预习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和《秋水》。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小学语文21-教案设计.《庄子》二则
![小学语文21-教案设计.《庄子》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e87137b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5.png)
小学语文21-教案设计.《庄子》二则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中的两个故事:《庖丁解牛》和《逍遥游》。
2.理解《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掌握《庖丁解牛》的核心思想和意义。
2.理解《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了解庄子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1.理解《逍遥游》中的哲学思想,对庄子的生活态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四、教学准备1.课文:《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和《逍遥游》。
2.PowerPoint幻灯片。
3.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5分钟)1.引入《庄子》的主题: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思想。
2.导入相关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课文《庖丁解牛》(25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和思想内涵。
2.教师解读课文,分析庖丁解牛的哲学寓意。
3.引导学生思考庖丁解牛对生活和人生的启示。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总结庖丁解牛的核心思想和意义。
2.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第二课时导入(5分钟)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庖丁解牛思想的思考。
学习课文《逍遥游》(25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和思想内涵。
2.教师解读课文,分析逍遥游的哲学思想。
3.引导学生理解庄子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看法。
讨论与展示(20分钟)1.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就庄子的生活态度进行讨论。
2.学生进行展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3.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化对庄子哲学的理解。
第三课时导入(5分钟)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庄子》的思考。
拓展活动(30分钟)1.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则庄子的故事,进行改编并表演出来。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
总结反思(10分钟)1.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庄子的思想进行总结与反思。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28b3e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6.png)
《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庄子》故事二则(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道德经》与《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经典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其中,《庄子》是一本着重于“无为而治”的哲学著作,主要分为内篇和外篇两个部分。
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适合中学生进行思辨与思考。
本篇教案设计两则故事,《庄周梦蝴蝶》和《庖丁解牛》,都是指路人生,告诉读者如何面对生活及其变幻,应如何处世立足。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尊重生命的价值、珍视自我身心平衡的态度和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强调人与社会、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思考,让学生领悟到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进而质问人生的意义,体味生命的真谛。
四、教学设计1.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先进一步介绍《庄子》和其思想,引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和关注。
2.阅读小说《庄周梦蝴蝶》,让学生阅读《庄子》中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谈论下列问题,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1)庄周为什么说“胡蝶飞则不知冰之寒,鸟兽运则不知鱼之乐?”这说明了什么?(2)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认为他现在是蝴蝶还是他梦中所变的人?(3)庄周梦中为什么有“自己”的意识?这说明了什么?(4)庄周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他如何看待生命?(5)你对故事的哲学意义有什么想法?3.讲授故事《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通过解读《庖丁解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珍视生命。
(2)展示故事《庖丁解牛》的人性关怀,让学生感受到书中众生平等的价值意义,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广泛思考社会生活与人生价值观。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f9b77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06.png)
-举例:讨论庄子关于“无为而治”的观点,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庄子》二则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逍遥游的概念非常感兴趣,他们对于追求精神自由的讨论显得特别积极。我觉得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的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这是值得肯定的。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庄子寓言中的深奥哲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内容,我需要更多地运用比喻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同时,我也注意到,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加深了对庄子哲学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效果不错。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意识到有些学生对庄子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清楚地看到庄子哲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哲学中的逍遥游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庄子哲学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533d1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5.png)
《〈庄子〉故事两那么》教学设计〔通用10篇〕《〈庄子〉故事两那么》教学设计〔通用10篇〕《〈庄子〉故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领略两那么故事中的旨趣。
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才能。
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进步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那么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波,百家争鸣。
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
《论语》平本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一〕、关于庄子;〔二〕、关于《庄子》;〔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
学生可以自选专题汇报交流。
老师参考:〔一〕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回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二〕、关于《庄子》: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敏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20290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c.png)
庄子二则教案庄子的两则教案(1000字)教案一:庄子《逍遥游》一、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2.透彻理解庄子《逍遥游》的主旨和要点;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哲学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逍遥游》是庄子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全篇以轻松愉快的笔调,表述了庄子关于自由自在地生活于世间的理想与寄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庄子的主要思想,并与孔子的思想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庄子哲学的思考。
步骤二:讲解文本(20分钟)通过阅读文本并解释关键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逍遥游》的主要内容。
步骤三:进行讨论(3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庄子认为人可以如何实现逍遥游的生活方式?2.庄子的逍遥游是否可行?为什么?3.你认为逍遥游对现代人有何启示?步骤四:展示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由全班共同总结讨论的结果和结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庄子《逍遥游》的主要内容和思想;2.学会运用庄子的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哲学思辨。
教案二:庄子《蝴蝶梦》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庄子《蝴蝶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3.探讨幻觉和真实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存在与虚幻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蝴蝶梦》是庄子的一篇哲学寓言,通过描述一个人梦见他变成了蝴蝶,从而引发了对现实与虚幻、存在与非存在等问题的思考。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对《蝴蝶梦》的背景和主题进行初步了解。
步骤二:读文本(20分钟)学生阅读《蝴蝶梦》的文本,并结合课堂讲解理解文本的含义和寓意。
步骤三:进行讨论(3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庄子通过《蝴蝶梦》表达了什么思想?2.幻觉和现实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3.你认为庄子的观点是否可取?为什么?步骤四:展示和总结(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由全班共同总结讨论的结果和结论。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f80a7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68.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逍遥。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庄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在《逍遥游》和《秋水》中的体现。我发现,虽然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有一定难度,但对于庄子所提出的自由、无为等概念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庄子哲学思想时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如何将这些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为此,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试图让学生明白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我希望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能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运用庄子的思想去调整心态,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逍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庄子逍遥游的基本概念。逍遥游是庄子提出的对绝对自由和无为境界的追求。它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体现了古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逍遥游》中大鹏鸟的例子。这个案例展示了逍遥游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由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的断句和词义理解,特别是庄子独特的表达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阅读障碍。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f46c7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e.png)
20《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20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积累“鹓鶵、醴泉、濠梁、鲦鱼”的读音。
2.把握“止、练实、吓、是、醴泉”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庄子》以及庄子的生平、思想。
4.把握比喻的深意。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两则寓言蕴含的道理。
【难点】学习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导入一:提示型【设计意图:用提示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庄子和孔子一样,是中国伟大的智者,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其貌不扬,脸色蜡黄,脸上还长者一个瘤子,他去见过几位国君,对方都被吓到了,但是他非常富有智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感受他的机敏与幽默。
导入二:激趣型【设计意图:用故事引入,激发学生认知课文内容的兴趣。
】古代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很出众,他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鲫鱼,来,你是做什么的呢?回答说:…我,东海的波臣。
你能给一升半斗的水救我的命吗?‟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劝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鲫鱼忿然作色说:…我失去了我不能离开的水,困在这里,我得一升半斗的水就可以活,你却要我等西江的水,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这位大师就是庄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庄子,领略他的风采。
课堂实录一、读文章,整体感知【设计意图:在了解背景和文体常识的基础上,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1.初读正音。
要求:听录音,标记重点字词的读音。
教师板书:o)鲦鱼(tiáo)鹓雏(yuān chú)醴(lǐ)泉鸱(chī)吓(hè)濠梁(há2.再读译文。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31f5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4.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的相对性思想、自由逍遥的生活态度以及其哲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将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外,学生在对比分析《秋水》与《逍遥游》时,能够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但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如文化背景、作者生平等,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庄子的思想。
(2)庄子辩证法思想的领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庄子通过寓言和对话所表达的辩证法思想。
-例:分析大鹏展翅寓言中“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以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3)庄子自由逍遥生活态度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庄子追求自由、逍遥的思想有所误解。
-例:探讨庄子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种生活态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庄子相对性思想的概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首先,学生在理解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意识到需要更细致地解读文本,引导他们逐步领悟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适当增加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ac8a63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4.png)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
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课外阅读庄子的文章,拓宽阅读视野,进一步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代,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
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纷纷登场,给我们带来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荣。
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一派,一个独立特行的人,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他其貌不扬,长脖子,脖子还长有一个瘤子,脸色蜡黄,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后者都被他的长相吓跑了。
这就是庄子,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资料助读(一)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327fd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6.png)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
这两篇文章都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寓言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哲学和人生思考的兴趣。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哲学思想,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自主翻译文言文,并对文言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章的深层含义,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并翻译《庄子二则》;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哲学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并翻译《庄子二则》;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哲学思想。
2.教学难点: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案例教学:以庄子寓言故事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庄子二则》的相关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预习《庄子二则》,了解文章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齐读《庄子二则》,教师逐句翻译并讲解生词和语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哲学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庄子二则》,模仿文中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翻译《庄子二则》,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761f7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76.png)
21《庄子》二则知识与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落实“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重点文言词语积累,准确翻译课文。
难点体会庄子的语言特色,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2课时北冥有鱼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
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
《论语》平实质朴、循循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读课文,基础积累。
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8d3b8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d.png)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并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但从课后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仍不够扎实。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难点四:文章主旨的把握。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解、举例、讨论、实践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流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庄子大小相对的哲学概念。这是指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位置,培养谦虚和包容的心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秋水》中的案例。文章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展示了大小相对的哲学观点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要包括《庄子》中的两篇文章——《秋水》和《逍遥游》的部分章节。《秋水》通过描绘河伯与海若的对话,阐述了事物大小相对的道理,引导学生理解世界之博大与自身之渺小。《逍遥游》节选部分讲述了大鹏鸟的飞翔,借此阐述自由自在、无所依傍的境界,启发学生对自由与梦想的思考。教学内容涉及文章的朗读、字词解析、句子翻译、主题探讨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8264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7.png)
庄子教学设计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二则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庄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鲲、鹏是什么样的动物,了解课文表现了鲲鹏什么样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句子翻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语文版初中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庄子》二则
![语文版初中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庄子》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9e07075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c.png)
语文版初中初三语文教案设计:《庄子》二则一、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二则的基本内容,领悟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2.分析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庄子》二则的寓意,把握庄子寓言的特点。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庄子的哲学思想,理解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庄子·逍遥游》1.导入新课以“逍遥”一词导入,让学生谈谈对“逍遥”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庄子·逍遥游》这篇文章,激发兴趣。
2.文本解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逍遥游》,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庄子在文章中表达的哲学思想。
3.合作探讨文章中庄子是如何阐述“逍遥”的?你认为庄子的“逍遥”与现实生活有何联系?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庄子·秋水》1.导入新课以“秋水”为话题,让学生谈谈对秋天的印象。
引导学生关注《庄子·秋水》这篇文章,激发兴趣。
2.文本解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秋水》,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庄子在文章中表达的哲学思想。
3.合作探讨文章中庄子是如何阐述“秋水”的?你认为庄子的“秋水”与现实生活有何联系?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逍遥游》与《秋水》比较阅读1.导入新课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两篇文章的异同。
2.比较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合作探讨《逍遥游》与《秋水》在表达哲学思想上有哪些异同?你更喜欢哪篇文章,为什么?4.课堂小结2.拓展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庄子文章,进行阅读分享。
鼓励学生将庄子的哲学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庄 子二则教学设计
![九年级庄 子二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7dc89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f.png)
九年级庄子二则教学设计《九年级庄子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庄子二则》,准确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2)掌握庄子的文学常识及其文章的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庄子二则》的文意,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体会庄子的哲学思想,感受其文章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1)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如何引导学生将庄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增强语感,进而理解文意。
2、讲解法对于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疑难问题,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庄子的思想和情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庄子的一个小故事,如“庄子梦蝶”,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简单介绍庄子的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品,并强调庄子在道家学派中的重要地位。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疑难字词和句子。
2、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庄子的故事导入
导语设计: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
二、
以故事导入,生动引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速导入新课
资料介绍
介绍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三、合作探究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必须珍视。示例: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齐读
对庄子有个初步印象。
译读课文,初通文意。
1、读故事: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正确断句,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课题
《庄子故事两则》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执教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分角色朗读,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
小组讨论、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差异,体会形象鲜明的人物。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
“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一、二组讨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
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
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
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明确: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教学重点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学情分析
《庄子》一书有极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一般性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学习时,可以查阅有关庄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庄子〉的主要艺术特点的资料,以助于对本文的了解。也可以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2、再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
3、说故事:梳理故事情节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文言文的字词自是重点和难点,故分开教学,化
整为零。
学生整理有关知识,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复述课文。
巩固基础知识
品读
一、提问:
(1)庄子讲鹓鶵故事中,鹓鶵、鸱、腐鼠分别比喻什么?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我以为是非常重要的,带着
这样的眼光我们可以在冰冷的现实中找寻到诗意,从而
丰富我的精神家园。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
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三、四、五组讨论)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
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教师明确:
(1)故事里,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如庄子。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如惠子。腐鼠比喻功名利禄。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表现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