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滞麻醉
椎管内麻醉教案
(2) 负压现象:
毛细管负压法(同上法),穿刺 针抵达黄韧带,用盛有生理盐水和 小汽泡的注射器试验阻力,然后取 下注射器与盛有液体的玻璃毛细管 连接,缓进,当针进入硬脊膜外腔 有落空感的同时,管内液体被吸入, 确定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留管3— 4cm。
33
5 、 硬膜外用药 (1)常用药物
利多卡因 丁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34
• 穿刺成功后,先用起效快的 利多卡因3—5ml试验剂量,观察 5分钟,无全脊椎麻醉后,再试 注追加量,使之达到理想的麻醉 平面,即可开始手术。如误注入 蛛网膜下腔,5分钟后,过早出 现麻醉平面,有下肢麻木和运动 障碍,血压下降等。
35
36
6 、麻醉平面的调节取决于
(1) 局麻药的容积; (2)穿刺间隙(间隙选择不当,上下 平面 不符); (3)导管方向(向头或向尾置入);
一、概念
椎管内有两个可用于麻醉的腔隙(蛛网膜下腔和 硬膜外腔),将局麻药注入上述腔隙中能产生 下半身或部位麻醉。 椎管内麻醉包括: 1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2 、硬膜外腔阻滞 3 、腰麻-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4 、骶管阻滞
1
椎管内麻醉时,病人神志清醒,镇 痛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但对生理 功能有一定扰乱,对内脏牵 拉反应消 除不完全.
5
6
4 、根硬膜、根部蛛网膜和根软膜 硬脊膜、 蛛网膜和软膜均沿脊
神经根向两侧延伸,包裹脊神经根, 故分别称为根硬膜、根蛛网膜和根 软膜。 根硬膜较薄,且愈近椎间 孔愈薄。
7
8
• 5 、脊神经 、 脊神经共31对 • (C)8 对 (T)12对 • (L)5 对 (S)5 对 • (CO )1对
2
二、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基础
剖宫产中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剖宫产中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在产妇分娩过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产妇可能无法完成顺产,此时就要选择剖宫产完成分娩过程。
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前,需要对产妇进行麻醉,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包括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那到底什么是脊髓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两者的并发症有哪些?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剖宫产中的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进行论述。
1.什么是脊髓麻醉?脊髓麻醉是剖宫产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它属于局部麻醉中的一种,在临床上也称之为蛛网膜下腔阻滞。
在进行脊髓麻醉的过程中,会将药物注射到蛛网膜下腔部分,使其与脑脊液充分融合,达到阻滞脊神经根的作用。
神经阻滞的效果能够满足手术需求,对产妇的上腹部进行麻醉。
一般来讲,局部麻醉药物的注射直接影响着产妇神经功能,局麻药的浓度和分布直接决定着相关麻醉效果。
在进行脊髓麻醉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利用内置导管进行连续或不连续的麻醉药物注射,但临床上常常采用单次注射的方式完成脊髓麻醉。
1.什么是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内,对脊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进行麻痹的过程,又称之为硬膜外阻滞。
由于硬膜外腔与颅腔并不相通,所以注射的局麻药物不会扩散到脑组织当中。
一般来讲,硬膜外麻醉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是脊髓麻醉使用剂量的五到十倍,麻醉药物的浓度相对较大,所以,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时,如果药物不慎注射入蛛网膜下腔后,可能会引起呼吸与心搏骤停,全身脊髓麻醉等后果。
通常进行硬膜外麻醉时,会采用连续法或单次法进行给药。
硬膜外麻醉一般应用于下肢手术、泌尿系统手术以及妇科手术中。
1.脊髓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之间的区别对剖宫产中的脊髓麻醉来说,其主要原理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人体的蛛网膜下腔中,临床上也称之为腰麻。
一般来讲,脊髓麻醉的麻醉程度比较高,会使人体的痛觉暂时消失,且见效快,基本上注射药物后立刻就会起作用。
同时,脊髓麻醉使用的穿刺针比硬膜外麻醉使用的穿刺针细得多,脑脊液的漏出量较少。
蛛网膜下腔-硬脊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
鉴于脊麻及硬膜外麻醉各有其特点,临床上有些情况下采用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此方法既有脊麻的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的优点,也可通过硬膜外置管提供长时间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常用于产科麻醉和镇痛。
适应症和禁忌症: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同
麻醉方法:病人准备同硬膜外阻滞,当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间隙后,取一根长脊麻针(Sprotte 24G×120mm2或Whitacare 25G)经硬膜外穿刺针内向前推进,直到出现典型穿破硬膜的落空感。
拔出脊麻针的针芯,见有脑脊液顺畅流出,即可证实。
将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然后拔除脊麻针,再按标准方法经硬膜外穿刺置入导管。
需再次止痛时,可试验硬膜外导管并按标准方法经其给药达到止痛标准。
硬膜外腔注药方法:
1.注药前测试麻醉平面并记录
2.先注入“试验剂量”1.6%~2%利多卡因3~5ml,5~10min再测麻醉平面。
3.如果麻醉平面异常超过第一次蛛网膜下腔平面,且循环明显波动,说明硬膜外导管
在蛛网膜下腔,下次给药应按蛛网膜下腔阻滞药量给药。
4.如麻醉平面能满足手术要求,但未超过第一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并且循环稳定,
说明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科间断硬膜外注药维持麻醉。
但维持量一般不超过常
规量的2/3。
5.每次应注药前回吸,警惕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
并发症: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阻滞并发症,如:
1.全脊麻
2.局麻药中毒
3.脊髓损伤
4.感染
5.头痛
6.血肿
7.尿滞留。
外科学—麻醉—椎管内麻醉
(3)导管的位置和方向:头向置管时,药物易向头端扩散;尾向置管时,药液多向尾端扩散;如导管 偏向一侧,可出现单侧麻醉
(4)注药速度:注药速度愈快,阻滞范围越广,反之阻滞范围窄
(5)患者情况:老年、动脉硬化、妊娠、脱水、恶病质等患者,注药后麻醉范围较其他患者为广,故 应减少用量。
浸润。腰穿针经皮丘垂直刺入,逐层徐缓进针,针达黄韧带时阻力增大,穿过时阻力消失,伴有 落空感,再进针刺破硬膜和蛛网膜时可出现破膜感,拔出针芯见有脑脊液自针内滴出,表明穿刺 成功,注入局麻药1.5~3ml后,将注射器连同穿刺针一同拔出
(2)侧入法:用于直入穿刺困难者。在脊柱正中旁开1~1.5cm处,针干与皮肤呈75°,对准椎间孔刺 入,避开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经黄韧带进入蛛网膜下腔
(3)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椎管内麻醉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易诱发恶心、呕吐。骶 神经阻滞后,可致尿潴留等。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又称腰麻或脊麻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及肛门会阴部的手术
2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颅内高压,椎管内病变 (2)休克 (3)穿刺部位或周围有感染灶 (4)脓毒症 (5)脊柱畸形、外伤或结核 (6)急性心衰或冠心病发作 (7)凝血功能障碍 (8)难以合作者。
(二)操作方法
1 体位 一般取侧卧位,患者两手抱膝,大腿贴腹,下颌贴胸,腰背部尽量向后弓,使棘间隙尽量张开,
背部与床面垂直,与床沿齐平。 2 定位
两髂嵴连线与脊柱中线交会点即L3~L4间隙或L4棘突。成人一般选L3~L4间隙。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护理体会
岁 , 为需 紧急剖 宫产手 术患 者 。其 中胎儿 窘迫 9 均 6例 , 并 合
前置胎盘 3例 , 盘早期 剥离 4例 , 痫前 期 6例 , 元禁忌 胎 子 均 证 。19例产妇均无并发症 出现 , 愈出院。 0 痊 1 2 麻醉方法 : 室后 , . J入 常规吸氧 、 监测 无创 血压 、 血氧饱
究 ,00,7 4 :0 2 1 1 ( )9 .
蛛 网膜 下 腔 阻滞 麻 醉 在 急诊 剖 宫产 术 中的 护 理体 会
董长云 , 晓莉 屈 [ 摘 ( 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医院 , 陕西 铜川 77 0 ) 20 7
要 ] 目的 : 探讨蛛 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急诊 剖官产术 中护理配合 的方法 , 减少麻醉并 发症的发生 。方 法 : 根据 蛛网膜
对检查麻药及制剂 , 协助配制麻药 。协助 产妇 右侧卧位屈 曲,
两手抱 膝 , 腿贴近腹壁 , 大 头部尽 量 向胸部 屈 曲, 腰背 向后 弓 成弧形 , 臀部及双肩保持与手术台面垂直 , 并平行 于手术 台边 缘, 使棘 突间隙张开。麻 醉穿 刺成 功除需要 较高 的麻 醉穿 刺
技术及正确判断外 , 还有赖于体位安置 , 特别是在穿刺成功 至
1 1 一般资 料 : . 本组 患者 19例 , 龄 2 0 年 1~4 0岁 , 均 3 . 平 05
识 的提高 , 剖宫产术 在处理 高危 妊娠方 面有越 来越重 要 的作 用 。剖宫产术 多为 急诊 手术 , 特别 是术前 已出现胎儿 窘迫均
给麻醉 和手术带来 不 同程度 的困难 , 因此 麻醉 方法要 求起 效
协助麻 醉医师摆放体 位 , 行麻醉 , 进 连接监 护仪 , 观察产妇生 命体征 22 穿 刺时护理 配合 : . 入室后 常规 吸氧 、 监测血 压 、 电 图, 心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病人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病人的护理发表时间:2013-12-11T14:57:10.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王国荣[导读] 术后易发生头痛、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
王国荣(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卫生院 43840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311-02【摘要】目的总结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减少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病人术中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结果通过对易出现的并发症的护理干扰,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并发症护理蛛网膜下腔麻醉适用于脐部以下手术,使用广泛。
术后易发生头痛、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我院自2010年九月至2011年10月,共有椎管内麻醉病人102例,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蛛网膜下腔麻醉102例,其中男性病人59例,女性病人43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68岁。
术前生命体征基本正常,术后采取有效防止措施,未出现特殊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2 护理2.1麻醉前准备2.1.1了解病人的健康史及身体状况2.1.2针对病人实际心理状态进行解释、说服、安慰,并解释麻醉和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不适做适当的交代,使病人了解麻醉方法及麻醉后的反应,以取得合作。
2.1.3饮食管理,麻醉前常规禁食12小时,禁饮水4~6小时,以减少术中术后因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的危险性。
2.1.4麻醉前用药,稳定病人情绪,加强麻醉效果,减少麻药的毒副作用,使麻醉过程平稳。
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苯巴比妥,剂量视年龄而定。
2.2麻醉中的护理主要又麻醉师负责,巡回护士应做好以下配合:2.2.1事先准备好经灭菌处理过的麻醉包2.2.2协助麻醉师摆好病人麻醉体位2.2.3协助麻醉师做好病情观察及麻醉意外的抢救工作2.2.4执行医嘱,如输液、用药等2.3麻醉后护理2.3.1病情观察椎管内麻醉手术后,应将患者安置于平卧位,继续输液,并连接和妥善固定好各种引流导管。
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组, 见表 12 ,。
表 1 2组 麻 醉 镇 痛 效 果 比较
联 合麻醉 C E S A组 ) 和对照组 ( 即连续硬膜外麻 醉 E A组 )每 , 组 均为 5 例 。经检 验 , 5 2组患者 的年龄 、 性别 、 体质量 、 情 、 病 A A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 . ) S 尸 00 。 5 1 麻醉方法 :所 有患者于术前 3 n常规肌注 苯巴 比妥 . 2 0mi 钠 01g 阿托 品 0 g 所有患者 入室后均常 规监测血压 、 . 及 .m ; 5 心率 、 脉搏 、 血氧饱 和度等 , 同时开放静脉 通道输注乳 酸钠林
蛛网膜下腔阻滞 一 硬膜外联合麻醉 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山 西 省柳 林县 人 民 医 ̄ (3 3 0 0 30 ) 郭 有 志
随着社会老龄化 , 高龄患者 的髋关节手术 日益增多 。 由于 高龄患者并发症较多 , 官代偿 能力差 , 器 循环储 备功能差 , 对
毕均采用 自控镇痛泵镇 痛。
Ⅱ级 8 6例 , Ⅲ级 1 9例。基础疾病 : 合并高血压 6 例 , 8 慢性 支
气 管 炎 及 慢 性 阻 塞 陛肺 疾 病 2 2例 , 尿 病 1 例 , 糖 8 冠状 动 脉 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 ( 冠心病 )9例 , 1 高脂血症 3 例 , 电图异 常 5 心 6 9例 , 他疾病 2 其 5例。术前积极控制各种合并症 , 全部患者 均能满足术 中的麻醉要求 。所有患者术前均完成 各项 常规 生 化检查 , 均在正 常范 围。所有患者均无椎管 内麻醉的禁忌证。
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体会
[] 翠仙 涪0 2廖 宫产 术 后子 宫切 口部位 妊娠 保守 治疗 2 例疗 效分 析 0 [ . 妇儿 健康 , 1, () . J 中外 ] 2 1 91: 0 2 5
生坏 死 而流产 。 甲氨蝶 呤为 叶 酸的拮抗 剂 ,干 扰D A的合成 与细 N
1 统 计 学 方法 :数 据应 用 相 应 软 件包 进 行 数 据处 理 并 进行 相 . 4 应 的统 计 学分 析 。各项 参 数 以均数 ± 准差 ( ±s 表示 ,采用 标 ) f x 检验 ,以P< . 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和 O0 5
吉 林 医学 2 1年4 02 月第 3卷第 1期 3 2
2 3 5l
1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治 愈 :血 B. G进 行 性 下 降 ,最 终 转 . 3 HC 阴 ;B 显 示 子宫 下 段切 口部 位 包块 已消失 ,且无 内出血 发 生 ; 超 阴 道 出血 已消 失 ,恢 复 月经 。失 败 :血 B H G 降 不 明显 或 升 C 下
高 ,B 超显 示包 块无 缩 小或 增大 ,有 阴道 大 出血发 生 。
位效应 ,于子宫下段的颈体交界区见孕囊或有不规则 回声区域 ,
行 彩超 检查 明确其 血 流情 况 【 2 】 非 司酮 为强 效拮 抗孕 激 素 的药 。米 物 ,甾体 结构 ,可竞 争 内源性 孕 酮 的结 合受 体 ,形 成强 效抗 孕酮 的作 用 ,使 妊娠 绒 毛组织 与蜕 膜 发生变 性 ,进 而 内源性 的前列 腺 素 大量 释放 ,黄 体生 成素 下 降 ,致 黄体 萎缩 ,黄体依 赖 的胚胎 发
各种常见麻醉方式的区别及适用范围,这些你都知道吗
各种常见麻醉方式的区别及适用范围,这些你都知道吗随着时间的进步,使得科学信息技术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并且也正是因为改背景条件下为各行各业均的发展均带了极大的便捷,特别针对于医疗行业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临床上进行的各类型手术治疗中都需要使用剂量较大的麻醉药物,而临床上所存在的麻醉方式又有着较多的种类,不同的麻醉方式有着不同的作用与效果,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麻醉方法进行选择,从而保证患者能够获得更加接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效果。
而每种麻醉方式也有着相应的使用范围,本文就针对于临床所存在的麻醉方式及其麻醉使用的具体范围进行描述。
一麻醉方式临床上常见的集中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
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让麻醉药品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入到体内,或者是通过肌肉、静脉注射的方式将麻醉药品注入体内,从而使得药品能够进入到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让该系统暂时处于休眠的状态,并使得全身肌肉组织呈现出放松状态,在此状态下患者不会感受到表强烈的疼痛感受。
而对于全身麻醉来说还包括以下几个类别,分别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以及复合麻醉。
吸入麻醉是通过具有挥发性的麻醉药物,让患者以呼吸的方式将药物吸入体内,从而实现麻醉;而静脉麻醉是通过患者的静脉血管将药物注入血液之中,从而让患者产生麻醉效果。
2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也称之为部位麻醉,主要是当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下,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到患者身体的某一个部分之中,从而使得该部位丧失了神经传输的功能,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受到疼痛。
其中分为了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两种方式。
3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该麻醉方式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这一部位,从而使得患者的脊神经产生阻滞作用,暂时缺失了感觉运动功能,从而实现了最终的麻醉效果,在临床上夜间该麻醉方式称之为颈椎麻醉法。
4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到患者的硬膜外腔之中,对患者的中枢神经产生相应的麻醉效果,让其暂时性缺失了感受功能。
麻醉(w)
椎管内麻醉
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又称腰麻。
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以是神经前后根受阻滞而产生麻醉效果的技术。
优点:(1)用药少,麻醉效果确实。
(2)止痛完善肌肉松弛好。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膈平面以下的手术,以下腹部、下肢、盆腔及会阴手术效果较好,最常用。
禁忌症:对于不合作者,中枢神经疾病,腰椎畸形者,穿刺部位有感染者,全身衰竭及各种休克患者。
麻醉前准备:术前12h禁食,6h禁水。
方法:
穿刺部位:成人不高于L2,小儿不高于L3。
常采用侧卧位或者坐位,常用药物为:布比卡因、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对比分析
【 1 】 苏春燕, 张宏伟, 袁宝生. 重症肺炎抗生素降阶梯疗法的疗效观察
[ J ] . 临床肺 科杂 志, 2 0 0 7 , 2 8 ( 7 ) : 6 8 7 . [ 2 ] 赵二 鹏 . 抗生 素降 阶梯 治疗 在外 科危 重 患者抗 感 染治 疗 中 的意
的产 妇 采 用 蛛 网膜 下 腔 阻 滞麻 醉 与 硬膜 外 麻 醉 方法 进 行 对 比研 究 。现报告 如下 。
度 、呼吸频 率 、血压 ,建 立静 脉通 道 ,快速 输入 胶体 5 0 0 m l 扩 容 ,常 规 消 毒穿 刺 ,两 组 病 例均 选 腰 椎 L ~L 问 隙 为 麻 醉 穿刺
病菌 株对 亚胺 培南 的耐 药率仍 然很 低 ,是 重症感 染经 验用 药 的理
想选 择嘲。
【 5 ] 梁德雄 . 重 症肺炎 的抗生 素降 阶梯治 疗使 用策 略【 J 】 冲 国医 学文
摘, 2 0 0 5 , 2 6 ( 4 ) : 4 8 4 .
本 研 究 采用 抗 生 素 降 阶梯 治疗 策 略 ,以亚 胺 培 南为 起 始 用 药 ,病情 稳定 后使 用窄 谱抗 生素 ,不 但降低 了病死率 ,及 时 阻断 了病情 进展 ,而且 缩短 了I C U 住 院 时间 、机械 通 气时 间及 总住 院 时 间 ,提 高 了成本 效益 ,取 得 了较好 的疗 效 ,值 得在 本地 区进 一
术 分娩 的产 妇 ,将其 随机 分 为蛛 网膜下 腔 阻滞麻 醉组 与硬 膜外 麻 醉组 ,每 组6 0 例 ,对 比分 析两组 的麻 醉效 果及 术 后镇 痛效 果 。结果 : 蛛 网膜下 腔 阻滞麻 醉组 于术 后6 h 、1 2 h 的安静 状态 及 咳嗽状 态下 的V A S 评分 明显 低于 硬膜 外麻 醉组 ( P<0 . 0 5);两 组产 妇均 不需 要辅
蛛网膜下腔阻滞
容量监测及循环管理
21
课后练习题
1.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适应症有哪些? 2.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 3. 发生全脊髓麻醉时应如何处理?
22
1)适应症: 适用于下腹部、下肢及会阴肛门的手术
2)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休克 血容量不足 局部感染
高颅压 凝血功能障碍等 相对禁忌症:老年及高龄 高血压 心脏病
患者
【作 业】 全脊麻的表现、处理
【实验报告】
药物及剂量
兔下肢活动及痛觉反射情况
用药前
用药后
活动情况 痛觉反射 活动情况 痛觉反射
下节内容:
观察内容
►跛行、针刺疼痛反应 ►全脊髓麻醉——呼吸、循环的改变;
肌张力的改变பைடு நூலகம்四肢及全身) 12
实验小结
13
脊 柱 解 剖
体位及穿刺间隙定位
15
穿刺层次
硬膜外腔 硬脊膜 蛛网膜下腔
17
脊神经的支配
T2
T4
T6
T8
T10
T12
18
硬 膜 外 麻 醉
腰 麻
椎管内麻醉药物作用靶点
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适应症
麻醉
0.8~1.0ml
穿刺及注药
9
兔子跛行
麻醉测试
10
【注 意 事 项】
间隙定位 两髂前上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
第七腰椎间隙
穿刺困难 禁强行穿刺,应先退出穿刺针再重新
调整穿刺方向
成功标志 少量脑脊液、摆尾、激烈的体动反应
11
穿刺过程
►穿刺避免用力过猛 ►固定体位不松手
►防止穿刺针移位 ►注药速度不宜过快——全脊髓麻醉 ►头高脚低位——用药后迅速调整
中医医院麻醉科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护理
中医医院麻醉科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护理一、概述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指把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使脊神经根、脊根神经节及脊髓表面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简称脊麻。
二、护理常规1.麻醉前准备(1)患者准备:麻醉前禁食28小时,术前1天行全身皮肤清洁。
(2)麻醉器械、设备准备:麻醉机、心电监护仪、氧气、吸引装置。
(3)物品、药品准备:腰麻包(含穿插针、无菌敷料)、2%利多卡因或其他局部麻醉药;急救药品包括麻黄碱、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4)急救气管插管用物:麻醉喉镜、气管导管、简易呼吸囊、听诊器。
(5)建立上肢静脉通道。
(6)麻醉开始前测量和记录首次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
2.麻醉中的护理观察及记录(1)向患者解释麻醉过程,指导患者配合麻醉穿刺。
(2)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头下垫小枕,背部紧靠床沿,下颌尽量紧贴胸前,双手抱膝,膝部尽量紧贴腹壁。
(3)按外科手术切口要求行穿刺部位皮肤消毒。
穿刺部位:成人腰2以下,儿童腰3以下腰椎间隙。
消毒范围:穿刺点上下15Cn1以上,两侧腋后线。
(4)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每10~15分钟记录1次。
(5)观察口唇黏膜、皮肤及术野血液颜色,面罩供氧。
(6)记录输液/血量与尿量、出血量,根据血容量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种类。
(7)停留导尿管。
(8)并发症的观察及对症护理:①低血压:加快输液速度,成人15分钟内输入液体200~300m1,按医嘱予血管收缩药。
②恶心呕吐:面罩吸氧,流量4~51∕min,加快输液速度,按医嘱静脉使用麻黄碱、镇吐药如恩丹司琼。
③头痛:去枕平卧。
轻度头痛卧床休息2-3天可自行缓解;中度头痛应增加晶体液补充。
按医嘱使用镇痛药。
④若麻醉平面在胸2及以上,应警惕全脊麻,做好急救气管插管准备。
3,麻醉复苏期护理(1)检查穿刺部位皮肤覆盖的无菌纱布有无潮湿,及时更换潮湿纱布。
(2)观察下肢活动情况,麻醉后去枕平卧26小时。
(3)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每10~15分钟记录1次。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前硬膜外腔预注生理盐水对麻醉平面的影响
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龄为51~80岁,平均年龄为(63.90±4.74)岁;其中,胃癌患者有20例,AEG伴肝转移患者有2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两组患者中的胃癌患者,根据其病情对其进行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术、近端胃部分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或远端胃部分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
对于两组患者中AEG伴肝转移患者,根据其肿瘤的Siewert分型为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对于Siewert分型为Ⅰ型AEG(远端食管癌)的患者,对其进行开胸手术(食管次全切除联合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联合开腹手术(肝部分切除术)。
对于Siewert分型为Ⅱ型AEG(贲门癌)和Ⅲ型AEG(贲门下癌)患者,对其进行经腹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术+肝部分切除术。
术后用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对两组患者进行化疗,每21 d为一个化疗周期。
在此基础上,阿帕替尼对阿帕替尼组患者进行靶向治疗,方法是:从术后第1天开始,让患者口服此药,每次服250~800 mg,每天服1次,共用药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用药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将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控制和进展。
完全缓解:治疗后患者的靶病灶完全消失,且该疗效至少维持一个月。
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减少≥30%,且该疗效至少维持一个月。
进展:治疗后患者靶病灶的最长径之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控制:治疗后患者的疗效介于部分缓解和进展之间,且该疗效至少维持一个月。
疾病的总缓解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2.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r。 j r L 。本 研究 选 用 0 35 轻 比重 布 比卡 因 液 , 16 .7 % 有患 者 患 侧 向
最 大 值 ) 示 , 正 态 分 布 的 计 量 资 料 及 等 级 资 历 料 比 较 采 表 非
上的体位下实施 单侧 S 并 主动地将感觉 阻滞平 面调节在 患 A,
侧 手 术 区域 T 以下 , 果 表 明 , 醉 效 果 确 切 , 满 足 手 术 的 结 麻 能 要 求 , 醉 期 间 虽 然 MA 麻 P较 基 础 值 有 所 降 低 , 大 多 病 例 但 (3 ) 正 常 范 围 , 示 单侧 S 9% 在 提 A对 老 年 患 者循 环 功 能影 响 较
吸道 疾 病 好 转 的一 个 重 要 条 件 ; 醒 患 者 要 鼓 励 患 者 咳 嗽 排 清
痰; 昏迷 患 者 要人 为促 进 排 痰 , 吸痰 等 。本 组 有 一 特 殊 的 老 如
气时呼吸机所给 的压 力迎面 冲击 , 使患者更加感觉 气流的 会
冲击 、 呼气受阻而使呼吸困难加重。所 以 , 应在治疗前给患者
衰 竭 应 用无 创 呼吸 机 的祭 忌 症 需 积 累更 多 的 临床 资 料 。无 创
呼 吸 机 救 治 呼 吸衰 竭 时 , 当 的 心 理 治 疗 、 式 的 选 择 、 括 恰 模 包 参 数 的 动 态 调 节 、 力 的 设 定 、 流 的加 热 、 者 的 适 应 都 是 压 气 患
治疗效果 。本组人 机均 良好“ 合作” 。其次 , 当决定试带机时 ,
吸气 压 ( 6—8( 2 1tl 2 =0 08k a 、 气 压 ( 6 3 H O, i H 0 .9 P ) 呼 m l 4~
好 的效 果 。 由此 可见 , 于 危 重 患 者 , 要 观 察 仔 细 、 理 及 对 只 护 时 , 可应 用 该 方 法 , 也 而 省 时 、 费用 、 医 护 工 作 量 ; 吸 省 省 呼
蛛网的膜下腔阻滞麻醉实施方法
蛛网的膜下腔阻滞麻醉实施方法
1.体位
侧卧位(下肢手术患侧朝下),背部近手术台边缘,并与地面垂直;头前屈并垫一高枕;背屈,抱膝位。
2.定位:二髂棘最高点连线与脊柱相交处为第四腰椎棘突或第3、4腰椎间隙,穿刺点可选择腰3-4或腰2-3椎间隙。
3.穿刺方法
(1)直入法:于穿刺间隙中心做皮丘及局部浸润麻醉后,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针(22G号,长10cm)刺入,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棘间韧带后,换双手持针,继续前行,遇黄韧带感阻力增加,一旦阻力消失表示进入硬膜外腔,穿过硬脊膜及蛛网膜有第二次减压感,抽去针芯有脑脊液流出即可证实进入蛛网膜下腔。
(2)侧入法:穿刺点离脊柱中线旁开0.5cm,穿刺针倾斜15度,向中线方向刺入,其余操作手法同直入法。
4.调整平面
注药后,令病人轻缓翻身仰卧,单侧下肢手术可让病人向患侧侧卧15分钟以上后,翻身仰卧;以钝针刺激皮肤,检查感觉改变与消失区,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体位;在5~10分钟内按手术要求调节平面。
鞍麻者可取坐位穿刺注药,使麻醉平面局限于会阴部。
5.常用局麻药剂量及浓度见表.1
表.1 常用局麻药剂量及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蛛网膜下腔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脊神经根,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如取坐位穿刺,将重比重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仅阻滞第3、4、5骶神经,即麻醉范围只限于肛门会阴区,称鞍区麻醉,简称鞍麻。
(一)穿刺步骤
常取侧卧位,背部与手术台的边缘平齐,两手抱膝,脊椎尽量弯曲,使腰椎棘突间隙加宽。
为避免损伤脊髓,穿刺点宜选择在腰椎3-4或4-5间隙。
两侧髂嵴间的连线是通过第四腰椎棘突或腰椎3-4间隙,以此作为定位基准。
消毒皮肤,覆盖消毒巾,在穿刺点用0.5-1%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选用细腰椎穿刺针(22-26G),正中进行穿刺时,腰穿针应与棘突平行方向刺入,针尖经过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而进入硬膜外腔,再向前推进,刺破硬脊膜和蛛网膜就进入蛛网膜下腔。
穿过黄韧带和硬脊膜时常有明显的突破感。
拔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便可注入局麻药。
常用局麻药有以下几种,一般均用其重比重的溶液。
如:①6%普鲁卡因含糖溶液(普鲁卡因粉150毫克+0.1%肾上腺素0.2毫升+5%葡萄糖2.3毫升。
②1%丁卡因、10%葡萄糖、3%麻黄碱各1毫升混合液。
③0.75%布比卡因(含糖)。
(二)生理变化
脑脊液无色透明,pH7.40,比重 1.003~1.008,局麻药籍脑脊液扩散,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入部分脊髓。
前根麻醉后可阻滞运动神
经(肌肉松驰)和交感神经传出纤维(血管扩张、缓脉等);后根麻醉后可阻滞感觉神经(感觉消失)和交感神经传入纤维。
各种神经纤维的粗细不等,直径愈粗,所需药物浓度愈高,诱导时间也愈长。
局麻药在脑脊液中向头端扩散时,直径最细的交感神经纤维最先被阻滞,其次为感觉神经,最粗的运动神经纤维最后被阻滞。
交感神经阻滞后,其支配区域的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扩张,血管床容积迅速扩大,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
根据麻醉平面的高低,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下降的幅度决定于阻滞范围,可以通过未麻醉区的血管收缩来进行代偿,高平面阻滞更易造成低血压。
除骶段外的大部分副交感神经纤维未被阻滞,故有脉缓、肠管收缩和蠕动亢进、牵拉内脏而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
感觉神经纤维被阻滞后,其相同区域痛觉消失。
运动神经纤维被阻滞后,其所支配的骨骼肌松弛。
隔肌由颈3~4神经支配,肋间肌由胸1~2脊神经支配,隔肌和肋间肌完全麻痹,则自主呼吸消失,仅肋间肌完全麻痹,则呈现呼吸抑制。
(三)平面调节
麻醉平面是指痛觉消失的阻滞平面,表示脊神经阻滞范围。
感觉神经的阻滞平面要低于交感神经的阻滞平面,运动神经的阻滞平而又低于感觉神经的阻滞平面,各段脊神经在人体体表的分布标志如。
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一般只需十数分钟即已固定于神经组织中,产生的麻醉范围即不再变化,故要求在药物起效时间内尽快将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平面调节是否恰当将影响麻醉的成败和病人的安全。
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很多,如穿刺部位、局麻药的比
重、剂量和容积、体位、穿刺针斜口的方向、注药速度、麻药本身的性能及个体差异等,调节平面时均应综合考虑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用于下腹部、下肢及会阴肛门的手术。
下述情况禁用: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脊髓前角灰白质炎、结核及肿瘤等。
②穿刺部位感染或败血症。
③心血管功能不全,如严重贫血、休克、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
④腹水或腹腔内巨大肿瘤。
⑤凝血机能障碍。
(五)并发症
1.血压下降多发生在麻醉平面过高和术前准备不足或一般情况较差的病人,麻醉开始后应保留静脉通道,适当扩充血容量。
轻度血压下降,可肌注麻黄碱30mg(成人),重者静脉快速滴注15mg并加快输液。
对于因牵拉内脏而引起的大幅度血压下降和脉缓,则应暂停手术刺激,静注阿托品0.5mg,必要时使用血管收缩药。
2.呼吸抑制胸段脊神经阻滞后,肋间肌麻痹,出现呼吸抑制,机体依靠膈肌进行代偿,此时可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吸氧或扶助呼吸以维持足够的肺通气量。
如隔肌麻痹,则呼吸停止,应立即作人工呼吸进行急救,同时应注意循环及相应处理。
3.头痛腰穿后脑脊液不断从穿刺孔漏入硬膜外腔,致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
多发生于麻醉后1~3天,抬头或坐起时加重,平卧后减轻或消失。
预防腰麻后头痛应采用26G细腰穿针,避免多次穿刺,术中及术后应应注意补液,防止脱水。
头痛发
生后主要是卧床休息,静脉输液和对症治疗,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或右旋糖酐)作硬膜外腔填充。
4.尿潴留主要由于骶神经麻醉后,膀胱功能恢复晚,多见于肛门或会阴部手术后,术中快速输液导致膀胱过早充盈或术后伤口疼痛均可影响排尿。
发生尿潴留后应予热敷、理疗、针刺、导尿等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