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听课评课记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听课评课记录《小数的大小比较》听课感受4月24日下午,县教育局组织5名优秀教师来我校进行“送教下乡”活动。
在听了市级教学能手高艳梅教师的《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后,感受颇深,收成颇丰,现浅谈如下:一、导课新颖、激发爱好前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育学习爱好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勤学习成效的重要条件。
高教师本节课就抓住了这一关键。
新颖的导课方式使学生从头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在上课前在黑板正中两排方格(),然后依次提问学生:(1)你看到了什么?(2)若是都在第二个格子上点上小数点的话,哪个数大?那个数小?(3)若是都在第二个格子上点上小数点的话,那个数大?学生在回答的进程中,我始终猜想教师到底要讲什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踊跃性,也引发了我极大的爱好。
高教师创设的这一新颖的求知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乐学、爱学的内驱力,诱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练习设计独特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必然数量的练习,能够使学生牢固把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术、技术。
通过练习能够增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进展。
通过练习还能够取得反馈信息,查验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评判教与学的水平。
高教师在新课中通过大量有效的练习,师德本节课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课堂中采纳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指名上台转转盘,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的方格里填写数字,与教师、同窗比输赢(也确实是谁最后填写出来的小数大谁就赢,反之那么输),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使每层练习富有挑战性和试探性,教学成效显著。
三、业务素养高高教师在教学中语言精炼、幽默、亲切,教学方式灵活,课堂驾驭能力较强,令我十分佩服。
总之,高教师的这节《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富有特色、成效显著。
归根究竟是高教师具有扎实的大体功和较高的创新力。
尔后,我必然要在这一方面苦下功夫,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听评课教研记录小学数学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实践,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研内容1.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活动共观摩了两位教师的数学课。
第一位教师执教的是《分数的意义》,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二位教师执教的是《角的度量》,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手操作、小组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教学反思与评价课后,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与评价。
(1)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两位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课堂上,教师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学生参与度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教学评价及时、准确。
教师们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不足:1. 部分教师对探究式学习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2. 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紧凑,部分教学内容讲解时间过长,导致课堂节奏较慢。
3. 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加强对探究式学习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探究式教学的能力。
2. 优化教学环节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课堂节奏紧凑。
3.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策略。
4. 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篇一课前谈话: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
很好,都看着我啦。
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智慧”。
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
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
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清晰。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起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
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比较接近的,对不对?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比较容易理解。
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
小学数学教研评课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2年10月18日开展了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旨在通过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教研活动由我校数学教师张老师执教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
张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认识并区分各种图形。
2. 评课环节(1)自我反思张老师首先进行了自我反思,她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她也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等。
(2)同伴评价在同伴评价环节,各位教师结合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评价:①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张老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阐述,教学过程紧紧围绕重难点展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关键。
②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张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 教学评价及时有效: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④ 教学环节紧凑,时间分配合理:张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紧凑,时间分配合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知识。
⑤ 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性高。
(3)专家点评教研组邀请了数学教研员王老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点评。
王老师首先肯定了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优点,认为张老师能够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王老师也指出了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等。
三、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评课活动,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评三年级下《认识几分之一》一课评三年级下《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本周二听了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一课,学习了很多。
《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开展。
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开展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开展。
杨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复习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头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形成思维定向,既温故而知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二、强调比照,突破难点通过把1个桃平均分成2份和把2个桃平均分成2份比照,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另外在练习局部还设计了四幅图比拟,通过教师的提问: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知道都是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
认识到都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三、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时,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一直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答复中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答复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杨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励,更能鼓励学生的情感。
五、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表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杨老师专门设计了一个小环节,30人分成3组,每组是三分之一,改一人作业是全班的三十分之一,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时间]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部分。
1. 老师一进教室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同学们都大声回答:“喜欢!”老师接着说:“那咱们今天就来玩一个猜数字的小游戏。
我心里想了一个1到100之间的数,你们可以问我这个数比你们猜的数大还是小,看看谁能最快猜出这个数字哦。
”2. 一个小男生先举手说:“老师,这个数字是50吗?”老师回答:“这个数字比50小。
”然后又有一个女生说:“那这个数字是25吗?”老师说:“这个数字比25小。
”就这样,同学们积极地参与着这个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 (二)新授部分。
1. 在游戏玩了一会儿后,老师说:“同学们,像这样通过不断缩小范围来找到答案的方法,在数学里也经常用到呢。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知识——[课题相关概念]。
”2. 老师拿出了一些小棒,说:“同学们,我这里有12根小棒,要把它们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呢?”然后老师请了一个同学上台来分一分。
这个同学很认真地把12根小棒分成了3份,每份4根。
老师说:“非常棒!那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个分的过程,就是12÷3 = 4。
那这个除法算式里,12叫什么呢?3叫什么呢?4又是什么呢?”同学们开始积极思考,有的小声讨论着。
3. 老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了一些苹果,说:“假如这里有15个苹果,每5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3袋!”老师说:“那这个算式怎么列呀?”同学们齐声说:“15÷5 = 3。
”老师又详细地讲解了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还举了好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像分糖果、分本子之类的,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
# (三)练习部分。
1. 老师在黑板上出了几道除法算式的练习题,像20÷4、24÷6之类的,让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做,并且请了几个同学上台来板演。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百手整理起驾为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引出主题: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点评: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五、板书:四边形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总评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年级:[X]年级。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记录。
# (一)导入部分(约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开始了这堂课。
故事是关于小猴子分桃子的,小猴子们不知道怎么平均分桃子,愁坏了。
这个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2. 然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小猴子,要怎么平均分这些桃子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
# (二)新授部分(约25分钟)1. 教师拿出了一些小棒,开始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比如说,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老师一边分一边讲解:“我们要每份分得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哦。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同学们都特别积极,教室里都是小棒摆弄的声音和同学们讨论的声音。
2. 在同学们分完小棒后,教师请了几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分法。
有个同学分的时候有点小失误,把小棒分得不一样多,老师特别幽默地说:“小棒们可不同意这样分呢,它们都想公平对待,再试试看呀。
”这既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很尴尬。
3. 接着,教师引出了除法算式。
在黑板上写着“12÷3 = 4”,并解释说:“这个÷就是除号,就像我们刚刚平均分小棒一样,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根。
”然后让同学们多读几遍这个除法算式,还进行了开火车读算式的小游戏,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读得也很响亮。
4.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师又举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把1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让同学们自己列出除法算式。
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列出“15÷5 = 3”,但是有个小迷糊同学写成了“15÷3 = 5”,老师走过去,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不是把苹果和小朋友的数量弄混啦?再仔细想想哦。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及评析1. 引言本文将对一堂小学数学课进行听课记录及评析。
通过观察和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知识点的传授情况,旨在为数学教育提供实证研究,并为教育者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2. 课堂概况•学校:XX小学•年级:三年级•教师:李老师•课程内容:加减法运算3. 听课记录3.1 教师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李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示范引导、问答互动和小组合作等。
首先,李老师通过示范给出了一道典型的加法题目,并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其次,她设置了问答环节,帮助学生思考解题的策略和步骤。
最后,李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一道加法题,鼓励学生们彼此交流和合作。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积极主动,他们积极参与问题解答和小组合作,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较为passivity,并没有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这可能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人特点的不同所致。
3.3 知识点传授情况在本节课中,李老师重点讲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她通过具体例子和图示向学生解释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然而,在课堂中有个别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帮助和解释。
4. 课堂评析通过对这堂小学数学课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点的传授情况。
4.1 教师的教学方法李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示范引导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然而,问答互动的环节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安排,以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建议教师在设计问答问题时,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引导。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他们表现出积极与主动的态度,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解答和合作学习。
然而,少部分学生表现出较为passivity,在课堂中缺乏积极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策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扶持。
一年级听课评课记录数学
一年级听课评课记录数学本节课的亮点:一、教材处理得比较好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从复习到新授到练习都过渡得自然,在新授部分,教师通过观察挂图、现场人数、自己的双手等活动进行教学10的认识,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切身认识10;在练习部分,教师也设计了多种练习形式,有分铅笔,有玩游戏等练习,练习的多样性,能使学生从不同方面,理解、认识新学的内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评价处理得好。
评价有自评、互评、教师评。
在这节课的评价中,教师发挥了评价的功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不断上升,学生参与度较高。
如在学生答对题时,给予掌声鼓励;在学生表现得不错的时,教师很自然地竖起拇指给予表扬鼓励或是奖励小红花;在一些地方,如学生书写10时,写得不是很好,教师不是一口否认,而是挑个好看点给予表扬,再要求学生回去要认真练习写“10”。
我认为这些评价是非常恰当、合理的。
不像一些课堂整节课的评价很少,或是只要学生答对一个问题,就全班同学鼓掌齐说:你真棒或你真厉害。
这样浪费时间不说,还会弄得物极必反。
三、数字故事导入,促使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利用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在两部分使用了编故事进行教学或练习,我认为,这样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同时教师还通过故事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9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大很大,看不起别人这种骄傲自满的不良习惯。
四、教师的自身素质较好,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素质包括:语言、板书、演示、智慧、评价等。
我认为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良好素质在于他的语言、智慧、评价等这几个方面。
整节课教师的语言生动,富有激情,可谓跌宕起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评价做得也很到位。
教师的组织能力也较高,从整节课的开始到结束,教师都能自然应对,不管是学生答对还是答错,教师都能做出恰当的处理,在分组齐读10的组成时,教师不断地竖起拇指,表扬这组好点,那组好点,形成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最后齐读10可以分成5和5,教师的一个手势,更是把课堂推上了一个新的巅峰,充分体现出了教师具有较高素质。
小学数学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评课记录时间:3月1日地点:陈列室主持人:姜XX参加人:史XX老师、肖校长及全体数学教师内容:评王XX老师上《加法交换律》一课过程:肖校长:今天教科所十多位专家到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工作,对我校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备课教案、中心组、备课组以及教师作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及时做出了反馈。
上午分别听了语文、数学两节课,现在对王XX老师数学课进行评议。
史老师代表教科所参加这次的评议,我们表示欢迎!希望教师能畅所欲言,并通过这次评课活动我们能够学到许多知识,提高素质!王XX老师说课:本节课教学加法运算定律中的交换律。
第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经历发现数学规律,学会观察、验证、思考。
延伸到小数交换律,为学习结合律做好铺垫。
第二:教学过程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希望老师给出意见。
姜XX老师:刚才宋文广老师对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也感觉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以及谈谈自己有感悟的好的教学方法。
黎XX老师:总体来说,对王老师的印象不错,作为年轻的教师,能用新理念、新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非学生比较充裕的伸展空间,是一位不错的好老师。
在本课教学中,王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中所给的教学资源,学习加法交换律,为结合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应用加法交换律来进行加法的验算,非常成功。
学生自己设计加法交换律的记忆方法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值得注意的是两个不同的加数相加和几个不同的加数相加也可以用交换律。
0也可以作为一个加数考虑。
谈点个人观点,希望本节课可以更精彩一点,整节课现代教学理念很强,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指出。
XX小学数学评课记录殷XX老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钻研教材钻研的很透彻,每个细节都考虑进去了,设计教学时把教材、练习册等各种资源都充分融合在了一起,让学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将故事《朝三暮四》放在了整节课的结束部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听评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听评课记录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听评课记录角的度量听评课记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一开始,教者便从学生画角、比较角的大小中引出量角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量角是因为有需要,掌握这个技能是能解决很多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层层突破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庄老师在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如:教学量角器的认识,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现为主,再通过提问解答的形式进行再补充完善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
教学读角和量角的方法时,先让学生尝试,然后说说想法,再由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把自己经验进行总结归纳重点,这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纸量角器上画50度的角时,由于画的开口不同,学生比较两种画法的不同点,得出用量角器量角应注意的地方是关键看零刻度线指着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这些既是量角的重点,也是难点。
师没有直接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尝试,发现问题通过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形成技能。
整个过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了新知,掌握了方法,培养了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联系生活,巧设总结在落实了本课的双基后,教师再次回归生活展现了椅背、滑梯等生活中的用具,让学生体会学习量角不仅能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而且更大意义的是在于生活中的应用,使学习本课的意义更上了一个台阶,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的结尾,教师设计的小结是:我是量角器,我想说……,这个小结方式让学生角色转变,不仅有一定的趣味性,还有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在梳理新知中充分发散思维。
四、建议:1、在量角器上读角时,应先出示一个普通角,而不是90度的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第二学期10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第二学期10次)听课记录一.创设情境导入出示两堆苹果一、两堆苹果:第一堆一一对应排列,第二堆杂乱排列,红苹果多仍是绿苹果多?哪一堆能让你清楚地看出来?二、同意第一堆的举手。
3、第二堆什么缘故不能?乱4、怎么样排才能像第一堆?先分开,再对齐。
【评:温习前面学过得比一比的知识,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方便性,帮忙学生尽快融入其中。
还可进一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红苹果比青苹果少1个,反过来青苹果比红苹果多1个。
】二.教授新课1.大象过生日图大象伯伯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祝贺他,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中午,给小动物们预备午饭,每种小动物吃多少?不明白该给小动物们预备多少份食物,咱们来帮帮它,好吗?先把小动物分下来(学生分)同时3个人进行操作。
排一排(注意对齐)(教师示范)从那个图上明白什么?每种食物的数量。
是大伙儿最想明白的,因为要预备午饭。
小猪最少,小猴最多。
2.统计的概念想一想适才是如何分水果的,又是如何帮忙大象伯伯的?学生总结,教师板书:分,排,数,那个进程叫统计。
3.统计表大象伯伯要到超市去采购食物了,可是他的记性不行,小动物的数量他老是记不清,咱们怎么帮他记住呢?图中有五、4、3,如何明白小猴几只,小猪几只?教师这儿有张表,会可不能填?介绍统计表的作用,引出统计表的需要。
【评:设计故事是为了创设感爱好的童话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那个故事是学生所熟悉的,便于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踊跃性。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统计的需要,感受统计的价值。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育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和统计意识。
】三.巩固运用1.统计鲜花帮大象伯伯第二个忙,把小动物送的鲜花分一分。
如何来分?把花拿出来。
按颜色、形状。
分好后如何?排一排,排在格子里。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2.依照分得情形,完成统计表。
(展现学生作业)看着表你明白了什么?每种花的数量,哪一种最多,哪一种最少。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臻选11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1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小学数学走进科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走进科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记录背景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三角函数是一个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
为了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邀请了一位科学家作为特邀讲师,给学生讲解三角函数的应用案例,并进行听课评课。
听课内容讲师首先介绍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表,讲师向学生展示了三角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电视信号的接收、建筑物的测量等。
接着,讲师针对三角函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
他通过具体的计算步骤和简单的几何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则和图形意义。
最后,讲师与学生进行了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这种互动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对三角函数知识的兴趣和记忆。
听课评价本次听课活动收到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反馈。
以下是一些评价和反馈意见:- 学生们对三角函数的应用案例很感兴趣,能够理解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
- 讲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图表,简单而详细地讲解了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 互动讨论环节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更主动地研究和思考。
- 讲师能够很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解答和建议。
改进建议尽管本次听课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有一些改进空间:-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练题和例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可以邀请更多的科学家或专业人士来给学生进行讲座,拓宽他们对数学的认识。
结论小学数学走进科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活动,通过邀请科学家作为特邀讲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研究机会。
学生们通过实际案例和生动的讲解,对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研究机会,推动数学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后记此文档为对小学数学走进科学《三角函数》听课评课记录的简要回顾和总结。
详细的内容请参考实际的听课评课记录。
小学数学评课记录(共3篇)
小学数学评课稿上课语言生动精练,课堂组织很好,教学上紧密围绕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通过课件让学生形象的体验到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并与生活相联系,用了许多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去进行判断,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教学效果很好。
从教学目标来看体现出了认知,技能,情感的多元教育视角;从学习内容看,重点突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符合二期课改的教学新理念;从设计的环节来看,整个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用生动形象的分类,取名等教学手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没有制作华丽的课件,但是她的每一个知识,每一个练习的呈现都很体,自然,而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就是在数学中所要求的实在的课堂教学。
本堂课从对角的认识引发并过渡到新授三角形的分类,既复习巩固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识。
而且始终遵循着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已知到无知,从简单到复杂。
在课堂上时刻体现出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出都是由学生或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引出,同时还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动手实践,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数学能力;鼓励猜想,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合作学习,让交流擦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发展的共同体中共同发展;这些都是这堂课中的闪光点。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节好课,值得我们学习!优点:1、整体感觉是学习过程逻辑清晰,小组分工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充分,学生配合好,课堂气氛活跃;2、学生充分小老师角色非常到位,有讲有问,学生回答积极配合;3、教师穿插点评、补充、总结、讲解,少好精;4、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基本知识、知识应用、扩展部分、总结部分。
前后紧密相连,由易而难,步步推进;5、充分体现了杜郎口模式的10+35原则、学生为主体原则、分作协作原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第二学期10次)_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第二学期10次)《找规律》听课记录——网片教研活动体会上午,受网片学校的邀请,带领四位老师前去下坊中心小学学习。
我参加了数学听课活动,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五数《找规律》,一节是二数《7的乘法口诀》。
因为自己曾教过五数,所以对《找规律》这节课体会较为深刻,现就执教老师教学中有关教学细节谈谈自己的想法。
[片段1]出示挂图,师:图美不美?为什么?师:猜一猜,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生交流,师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生选择计算方法。
[想法]生交流时,分别采取了数,画,算三种策略,对于简单的15盆花来说,生采取哪一种策略都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此时让学生选择用哪种方法有些过早,一方面有些学生未经历过烦琐的操作,体会不出哪种方法好,另一方面过早地告知,也不易调动学生探究的激情。
况且下面在练习的环节中还有“摆”的策略。
如果老师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把数,画,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在教学内容推进的过程中,让生自己去体验,在经历中去发现、去体会“算”的方法更容易,这样既彰显了学生的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片段2]请你说出第32位是什么图形?1、△○□△○□……()2、△△△○○△△△○○……()3、○○○□□○○○□□……()4、△○□△□○△……()生练习后交流。
前3题意见一致,第4小题意见不一。
生1:每3个1组,是○;生2:每6个1组,是○;生3:每7个1组,是△;师作简要提示,生发现此题没有规律。
师小结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想法]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师在练习中故意安排形似神不似的第4小题,果然在练习中学生掉入了陷阱,全班无一人做对。
师提醒后,生恍然大悟,此处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警示作用。
实际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此题就是错题,但错题也是一种资源,师如果能很好利用,也会生成一种美丽。
此处可以这样安排:“第4小题没有规律,同学们能不能在题目上作适当的调整,让它变得有规律?”这是一个既开放而又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让教学进一步拓展延伸,而且在丰富多彩的呈现背后,更能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张显学生的数学灵性。
小学分数的意义听评课记录
小学分数的意义听评课记录小学分数的意义听评课记录日期:20XX年XX月XX日地点:XX小学教室主题:小学分数的意义主持人:评课人:XX老师听评人数:XX人概述:本次听评课活动主题为小学分数的意义。
分数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听评课活动主要围绕分数的含义、计算方法和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进行了讲解和讨论。
一、分数的含义首先,主持人对分数的定义进行了简要介绍。
他指出,分数是用来表达整体部分关系的表示方法。
分子表示整体中的部分,分母表示整体的等分数。
此外,主持人还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
评课人对主持人的分数定义表示认同,并提出了补充意见。
他指出,分数还可以表示大小关系,不同分数的大小取决于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同时,他强调了分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作为数学中的基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二、分数的计算方法在分数的计算方法环节,主持人详细讲解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方法,并通过多个实例进行了演示。
他强调了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对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评课人对于主持人的讲解表示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他认为,在讲解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将分数计算方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三、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在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环节,主持人以实用为导向,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他提到分数在购物、食物配方、时间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评课人对于主持人的授课内容表示认可,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小学生的思维还相对简单,可以通过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应用。
此外,评课人还对其他一些实际应用领域提出了建议,例如运动比赛中的得分计算、绘画中的比例等等。
四、学生反馈与讨论在学生反馈与讨论环节,评课人与听课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学生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次听评课活动获益匪浅,认为分数的应用和计算方法都更加清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评课记录授课人:王凤英第七章四边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边形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黄骅市齐家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