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本土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本土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学术界和教育领域中较早就已经得到关注,但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还没有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到应有的高度上来。文章从广西基础教育民族教学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联系地区民族音乐教育的不足,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达到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基础教育民族文化音乐教学地域性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已成为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的广西,有着独特的民族资源优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阵地,基础音乐教育必然要在这里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从使用全国统一的音乐教材,到拥有自己出版的乡土教材,至去年再次修订、完善教材,我区在民族音乐教育方面确实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也获得一些成功的例子,如南宁十四中的京族乐器“独弦琴”的特色教学、南宁市江南路小学孩子们的民族乐队吹奏啵咧(壮族吹管乐器)、独弦琴(京族弹弦乐器)、葫芦丝(彝族、傣族吹奏乐器)及童声演唱《小小男子汉》、《颠倒歌》、《蚂蚁歌》等民族表演。
但笔者调查发现.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并不重视民族音乐教材的使用,学生了解、能够完整唱好两首家乡的歌还不足5%,其中一部分教师由于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在教学中基本上停留在简单的教唱为
主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全体现我国在“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音乐教学特色的目标。民族音乐文化将如何传承,本文将从教师的民族音乐观念、教学方法、民族音乐文化等方面来思考广西民族基础音乐教育问题。
一、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
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课在歌曲教学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观念:唱歌课,把“会唱”和“不会唱”作为教学目标的评判标准。一节课下来,只要基本教会学生完整唱完,或再根据歌曲创编一些舞蹈动作边跳边唱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上更多的是强调音准、节奏的准确,而忽视该作品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审美的挖掘,这种教学观念是很不利于也不适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的;尽管学生会唱这些歌,但由于对歌曲的背景文化了解得太少而难以产生很深的印象,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更无法谈起。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来弘扬民族音乐,从而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从当今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来看,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是放在文化及人的发展上。如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将音乐教育的目标从重“艺术作品”转向重“文化中的音乐”。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拥有除汉族外的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习俗众多。以歌咏习俗为例,除
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唱哈节”等大型歌节外,还有许多小型的歌唱习俗活动,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洋溢着民族文化的智慧,歌节、歌俗是自古就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改变把民族音乐只作为单纯的歌唱进行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必须注意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方式转换、原始活动的综合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方式,将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全方位的展现,引导学生把握其中音乐文化的意义,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缺乏认同感
我区在加强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从近十年才开始的,因此,在中师、高师专业学习期间的这一些教师大部分没有得到过民族音乐的熏陶,更对本民族音乐了解不深,民族音乐根基浅薄,很难在教学中树立起民族音乐教育的观念,自然对本民族音乐文化没有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认同感,特别是现在生活和文化环境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想让学生去理解教师自己都不熟悉的传统音乐、本土音乐就更困难了。
而大多数的少数民间音乐是依附在本民族的语言中,没有了语言,民族音乐就会存在着断层的危机,体现在民族音乐中的文化更无传承的可能。因此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首先是自己要掌握“母语音乐”。广西本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居,多语言、多方言共存的地区,方言是方言区的人们继承母文化、感情沟通的工具,拥有丰富的以地方方言为主的民族音乐,如柳州、桂林有“桂柳话”为主的“壮剧”、“彩调剧”,在
那坡、德保等又分有南壮和北壮的壮族民歌,梧州、南宁、平南等以“白话”为主的粤剧音乐,北海周边地区则是“京族”音乐,可谓丰富多样。
培训本民族音乐的教师,从提高教师的素质人手,如在各地区开办母语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班,提高教师对本民族音乐和母语音乐教育的认识,帮助他们熟悉教材,传授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同时把母语音乐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老师才能引导学生领略本土民族音乐的美,去激发他们对本土音乐的喜爱,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成为本土音乐的传承者。
(三)教材的目标不明确
要建立以母语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首先应当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加进本地区、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内容。由于缺乏文化视角,在广西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尽管包含着一定的民族音乐内容,却非常表面化,教材教参对一些民族歌舞乐曲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本土音乐包括哪些?先学什么?什么阶段学到什么程度?教师该从哪方面人手了解本土音乐的知识?
广西民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几乎涵盖了人们劳作与生活的全部内容。在很多地方,请客有“敬酒歌”,结婚有“哭嫁歌”、“拦门歌”、“拦路歌”、“上轿歌”,打鱼有“渔歌”,放牧有“牧歌”,牡丹开了有“花歌”,荔枝红了有“甜歌”。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涉及到
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在音乐“小文化”中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大文化”,其价值是十分可贵的。让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其意义是很深远的。
(四)教材的编写缺乏系统性
新课标要求民族音乐在音乐教材中的选材比例,不得低于全部教学总量的60%(或更多)。尽管广西新编的音乐实验教材均不同程度地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是,对适宜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民族传统音乐资源的开发还是不够。教材的编写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脱离,缺乏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因此,“母语的音乐教材”并不是简单地把本地区民族音乐编成教材纳入课堂。首先应找出本土音乐包括哪些;其次,把有代表性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形态编人教材之中,最好能够把本土民间音乐各种形态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使教师一看即懂;在选材上,重点选择具有再创造价值的音乐形态,这样既注重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发展关系,同时也能使学习者懂得如何继承、发展和创新。二、问题的对策(一)转变观念,提高音乐教师母语手乐素质要改变音乐教师旧有的观念,学校凶须重视、支持本土音乐教学,使本土音录教学真正走进课堂。根据各地的实际青况,编写适合各地区的母语音乐教材,以当地教育部门为依托组织本地音乐教币参加一系列的本地音乐的学习、培训受表演活动;这其中包括向民间老艺人掌习中国传统乐谱“工尺谱”的知识。同对对音乐教师的素质结构必须要有新的要求。如在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增加对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