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范例之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范例之三

探索未知的领域

高二年级研究性活动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的指导思想:

研究型校本课程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的,由学校开发与实施的新颖的课程类型。这种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和参与研究过程的广阔时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瑞安中学的研究型校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①“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专题调查研究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进行的专题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怀疑和探究性思维的品质,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②“追寻创造发明的踪迹"体验性活动课程,力图通过追寻一项创造发明活动,使学生了解创造发明的全过程,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初步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技能。③“探索未知的领域”小课题研究性活动课程,通过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有关金点子活动,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某方面问题展开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参与创新性的活动,并形成一些创造性的成果。

上述三门课程按照“分段推进、反复强化、逐步深入"的原则组织实施。“分段推进",是指一门课程完成后再组织实施下一门课程,三门课程将用高一全学年、高二上学期分三段开展。“反复强化",是指各门课程的具体目标各有侧重,但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总目

标,使学生得到反复的强化训练。“逐步深入",是指三门课程在内容上是不断递进的,在要求上是逐步提高的,在能力培养上是渐次深化的。

“小课题研究”活动课程,是继“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专题调查研究课程、“追寻创造发明的踪迹”体验性活动课程之后开设的第三门校本课程。本课程要巩固前两个阶段所取得的课程成果,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关注,提高学生发现矛盾、提出问题的意识;促使学生认识创造发明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培青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重演创造发明的全过程,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创造发明的甘苦,并且初步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造发明的方法。作为系列化的研究型校本课程的最后→个阶段,本课程更要在专题调查研究课程和体验性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与突破。

二、课程的主要目标。

研究型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提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经验、能力、情感体验和价值目标造求,密切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和独特性的认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以及关注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由于整个系列课程是遵循“分段推进、反复强化、逐步深入"的原则实施的,因而本课程在目标上既要体现与前两门课程的联系,又要在此基础上深化、提高与拓展。作为一门研究性活动课程,必须突出其研究性,着重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研究的能力,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1〉明确什么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理解科学态度在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3〉在小课题研究中,能够遵守科学规范。

2.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价值。

〈2〉学习掌握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方法。

〈3)将习得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小课题研究之中。

3.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l)了解规范的研究程序。

(2〉学习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活动、总结研究成果。

(3)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4.培育良好的科研品质。

(1)增强质疑问难的勇气。

(2)培育坚持己见的主体精神。

(3)养成协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三、课程的实施方案。

就实施流程而言,小课题研究课程与专题调查课程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实施小课题研究课程之前,教师应对专题调查课程的得失进行总结与反思,以便更好地把握小课题研究课程的进程。小课题研究课程的实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思想发动。

本阶段由班主任主持,利用一个单位时间回顾专题调查课程与体验性课程实施的情况,总结其

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小课题研究的任务。班主任要充分肯定学生在前两门课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本阶段的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明确下一阶段要做的工作,激发其投入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确定选题。

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自行确定研究课题,并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表(设计者个人填写〉》〈见表9一10〉,交班主任进行初步评审。对于内容相近的选题,班主任可将它们合并。选题初审的重点是:①学生选择的小课题是否值得研究?②学生制定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是否合理?评审的程序如下:

3.方案设计与评审。

所有学生确定选题、组成课题组后,由学生自己推举课题负责人,并在其带领下制定详尽的课题研究方案,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表(课题组填写)》(见表9一11)。该方案必须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所采用的方法,并论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完成方案设计后,由学校组织开题报告会,对小课题逐项进行评审与论证。这项工作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学校组建评审小组,人数在4~5人左右,应尽可能涵盖不同学科的教师。②由课题组负责人做开题报告,其他成员做补充发言。主要阐明小课题的来源与价值,研究的步骤与方法,已有的条件和存在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思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③评审小组就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情况向课题组提间,由课题组回答。④评审小组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评审表》(见表9一12),决定方案是否通过,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⑤课题组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指导教师的指点下,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