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一)、(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 ~ 2题。

①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思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②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

就社会政治而言,自上而下,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保证官僚体系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自下而上,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晋升的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社会精英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

社会晋升机制,是社会结构的核心。

科举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③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主义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

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从一种普通的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家知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

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真理的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福建省2006—2013年高考文化经典题及答案参考资料

福建省2006—2013年高考文化经典题及答案参考资料

福建省2006—2013年高考文化经典题及答案2006年9.阅涣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

⑪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2分)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⑫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4分)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4分)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2007年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可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注]①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3分)译: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译: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的心怀。

(意思对即可)2008年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迷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006年五月福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1

2006年五月福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1

2006年福州市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2题。

18世纪,一位夫人在参观美国杰出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实验室时,曾经问道:“您做的这些工作有什么用?”富兰克林反问道:“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现在看来,这位夫人无意中涉及了当时人们普遍不解的一个重大问题——科学的价值。

而富兰克林的回答则正代表了近代科学诞生之初多数科学家对科学价值的认识——科学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显现出来。

近代科学诞生之初,并没有显示出重大的实用价值。

近代科学家们基本认为,科学是有关自然、社会和意识的系统而符合理性的知识体系。

科学的本质体现在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建立新的理论和方法。

科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与合理解释上。

近现代科学的某些成果,它们的价值并没有都直接体现为现实生产力,而基本体现在认知层面,体现在对真理的追求,对世界的合理性解释。

科学的认知价值,曾经而且依然体现在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

历史表明,人类文明的进步首先要有人类思想新的解放。

近代科学所特有的注重实证、倡导理性和批判质疑精神,成了启蒙运动思想的核心要素,在推动欧洲社会告别神权迷信和封建统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哥白尼天文学、开普勒天体运动力学、牛顿力学等,使人类形成了对宇宙的唯物论认知;正是由于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开始从运动、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待生物与人类的起源及进化,形成了科学的生命观;正是由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人类对自身的意识有了更加系统、科学的认知,推动了唯物辩证科学认识论的形成;正是由于普朗克的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玻尔的原子论、薛定谔和狄拉克的量子力学,人类的认知深入到微观、快速运动的物质世界,拓展到广袤的宇宙和宇宙诞生之初,形成了人类新的物质观、宇宙观和时空观。

2006年福州市部分达标校高三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2006年福州市部分达标校高三联考试卷语文试题

2006年福州市部分达标校高三联考试卷语文试题组卷:福州格致中学2006.5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12分,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2题。

①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被接受和“操作”。

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

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范围。

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

②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伦理关系的观念很不少。

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就值得研究。

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的道德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

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

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历史观念,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

“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主要条件。

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

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

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

③明了这一点还不够。

回顾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的“吸纳百川”。

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繁荣发展了。

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

1.与第①段中“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这句话的意思不一致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并非象几何学中的公理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

B.应依据时空的变化,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重新审视。

C.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如“天人合一”、“忠”、“孝”,已经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

规范、守正,文化韵味浓厚——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规范、守正,文化韵味浓厚——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虽 一篇文章出四 道题十六个选项改为
宋 二 篇 文 章 出相 同 的题 项 ,真 正体 现
了 考 查 考 生 在 社 会 科 学 类 、 自然 科 学 类 文 章 的 阅 读 中获 取 主 要信 息 的
能 力 。本 卷 的选 文 ( 论 对 公 众 的影 舆 响 和 老 鼠基 的研 究 ) 为 浅 易 , 较 注 意 到 适 合 高 中生 阅 读 的 层 面 ,没 有 过 多 的 专 业 术 语 ;选 项 没置 比较 规 范 . 注 学 生 的 学 习 能 力 , 第 12 关 如 、 题 涉 及 到 对 把 一 般 情 况 绝对 化 和 正 命 题 与 反 命 题 的 关 系 的 判 断 . 34 第 、 题 概 念 混 淆 、无 根 据 的 扩 大 和 夸 大 事 物 的 结 果 .这 既 属 于 学 生 在 语 文
环 境 . 后 找 相 应 的 过去 时 为 主要 时态 的 阅读 文 来 再 一 次 分 析 然
这 一 语 法 现 象 的语 言 运 用 环 境 和 复 习 过 去 时 规 则 变 化 形 式 和 不规 则 变 化 。 而 达 到 语 法 学 习 的 目的 。 因 此 在语 法 教 学 过程 从
维普资讯

/J l

法上 的异 同进 行 比较 教 学 。 量 注 意 使 用 “ 对 比” 尽 零 即在 某 一 范
畴 之 内 第 二 语 青 ( 语 1 而 母 语 没 有 , 如 英 语 在 一 般 现 在 英 有 比
今年 我 省 的 讲 史 试卷 ,作 为 一 种 检 测 和 选 拔 手 段 ,在 追 求 科 学 规
异 和 ” 对 比” 原 则 , 学 生 区 别 中 文 动 词 过 去 时 为零 标 记 , 零 的 让 和英 语 动 词 过 去 时规 则 变 化 + d的标 记 和 动词 不 规 则 变 化 , e 经 过 一 定量 的句 型 操 练 。 住 过 去 时 应 用 的 时 间 状 语 特 点 和语 言 记

厦门双十中学2006届高三语文试卷

厦门双十中学2006届高三语文试卷

厦门双十中学2006届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第Ⅰ卷答案填在第Ⅱ卷前的答题卡上,第Ⅱ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4.考试内容:2006年《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

第Ⅰ卷 (选择题共24分)一.(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贵州“密码”有望揭开地球生命衰荣之谜地球生命演化史上曾发生六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那一次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其结果导致超过90%的海底生物在瞬间灭绝,只剩下少量低级的生物。

此后在三叠纪,这些生物通过至少400万年的时间才逐渐进化为高级生物,并使整个世界逐渐繁荣。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们都在寻找导致这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和努力解答此后生命的复苏过程为何如此漫长,而隐藏在地球某些角落的地质标本就成为他们索求“密码”的“藏宝图”。

这批国际地质学家正在考察的罗甸县区块,属于地质学界著名的“大贵州滩”区域,被地质学界誉为“研究三叠纪的宝地”。

国际三叠纪地层分会主席迈克·奥切尔德说:“我在这里看到了中三叠纪和下三叠纪清晰的界限,在一个剖面上,有如此完整的记录,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它应该作为全球的样本。

”“大贵州滩”的命名者中国地质学家魏家庸说:“我们所考察的这个地方的地层剖面,集中展示了二叠纪到三叠纪地质变化的过程。

就像上帝之手在地质运动的过程中没有间断地按下的快门,这段历史在此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在这次考察中,作为海底生物种群生迈克·奥切尔德说:“地球历史上最大一次生物灭绝事件是诸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研究它对人们现在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价值--如何认识地球环境和应对环境的变化。

”1.文章标题中的“密码”在文中具体指的是:A.生物化石和生物礁化石B.生物化石和生物礁化石包含的信息C.地质标本D.地质标本包含的信息2.下列表达和原文的意思相同的是:A地质学家们都在寻找二叠纪末期导致这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原因和过程。

2006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

2006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
17.满地黄花堆积 . 花分外香 憔悴损 今又重阳 战地黄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5.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6分) 分 (1)纤纤擢素手, )纤纤擢素手, 。终日不成 。(《迢迢牵牛星》 章, 。(《迢迢牵牛星》) 。(韩愈 (2)彼童子之师, )彼童子之师, , 。(韩愈 师说》 《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 。(李商隐 锦瑟》 李商隐《 忆, 。(李商隐《锦瑟》) 。(苏 (4)料得年年肠断处, )料得年年肠断处, , 。(苏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朝秋月夜 (3)暴霜 ) ) ) 露,斩荆棘 (4)知我者谓我心忧 (5)桃源望断无寻处 ) )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两题任选一题 (5分) 分 早岁哪知世事艰, ⑴早岁哪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 渡, 。 镜中衰鬓已先斑。 ,镜中衰鬓已先斑。 , 。 陆游《书愤》 (陆游《书愤》) 少长咸集。 王羲之《 ⑵① ,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 序》) 潮打空城寂寞回。 ② ,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 。(刘禹锡 石头城》 刘禹锡《 月, 。(刘禹锡《石头城》)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天上 人间。 李煜《浪淘沙》 人间。 (李煜《浪淘沙》)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6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全国卷1语文)

2006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全国卷1语文)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啜泣层峦叠嶂嗑碰义愤填膺B.辑拿额手称庆坍塌班师回朝C.秸秆大有稗益赘述披肝沥胆D.摩娑厝火积薪巨擘见风驶舵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倍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2006福建卷_高三作文

2006福建卷_高三作文

2006福建卷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2.戈多今天已经来了;3.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70分)评分细则福建高考作文在命题意图上重点突出考查考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

第一、二话题在检验考生对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熟悉程度的基础上,重点考察考生对经典作品之中经典问题的思考深度和灵活处理能力。

第三个话题“留一点空白”不与具体的文学作品的特定情节与特定情景相联系,考生处理该话题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由于题意理解上具有“多义a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每一篇作文进行评判时,应具弹性的尺度和开放的眼光。

关于“基础等级”评分标准几点说明:一、内容方面1.关于“题意”该题提示,在创新思维课上,同学热列讨论,就所列的三个话题,展开想象,引发感悟,启动思考。

题目中言及“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这并不是说非将出示的三个句子作为定论不可,而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探讨或再叙述。

立意只要与这三个话题之一相关,逻辑上讲得通,就不能判定为离题。

否则,所谓“创新思维课”之标新立异也就无从谈起。

应注意的一点是,个别考生将整个题目理解为谈“创新”,这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此课重在如何调动创新思维,而不是直接讨论创新本身。

不过,我们不排除考生结合其中任何一个话题谈创新的可能性。

如果谈创新能有机地联系于这三个话题之一,同样不能轻易地否定其立论。

各题提示如下:第一、二话题,是对《三国演义》之“经典情节”与《等待戈多》之“经典情境”展开想象,重新思考问题。

A.就第一个话题而言,是否抓住“不足十万支”是关键。

作文中,虽然出现了诸葛亮等人物,也陈述了草船借箭这一情节,但行文根本不涉及“不足十万支”这一问题,或与“不足十万支”这一关键问题的关联非常勉强,那么,此类作文不能进入一等或二等。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探析模拟试卷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探析模拟试卷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探析模拟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24分)一、(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斑马经济”与“小狗经济”(节选)钟朋荣在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中,曾经看到以下场面:三条两尺多长的小狼狗,居然能把一匹大斑马吃掉!大致过程是,三条小狗一起扑上去,第一条小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马的鼻子,无论斑马怎么撞它,它都死死地不放;第二条小狗一上去就咬住斑马的尾巴,无论斑马怎么踢它,它照样死死地不放。

斑马前后都无比疼痛,已经丧失了自卫能力,第三条小狗则开始咬斑马的腿,咬了很久,斑马已经站立不住了,猛地倒下。

三条小狗能吃掉一匹大斑马,其秘诀在于八个字:分工明确,合作紧密。

如果三条小狗都东咬一下,西咬一下,是很难制服大斑马的。

浙江台州的经济就是“小狗经济”。

台州市有上千家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

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家族式的,或者就是家庭工厂。

这些企业有非常细致的分工。

甲企业生产A部件,乙企业生产B部件。

作为家庭工厂,资金规模不是很大,人员也不是很多,不可能生产摩托车,但可以将摩托车上的某个零部件,甚至某个螺丝生产得非常精细,将其产量提高到足够的大,将每个螺丝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张家生产A部件,李家生产B螺丝,整个台州市就成了一个大型摩托车生产集团。

但这个“集团”不是由一个企业统一建厂,把数万人集中在一起,由一个厂长自上而下地指挥和管理,而是由上千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机制灵活、动力很强的家庭企业组合而成的。

结果,台州市的摩托车生产成本比内地许多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低30%左右。

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内地许多大摩托车生产企业就会被台州一大群“小狗”打垮。

如果说台州的经济是“小狗经济”,则内地由大型企业所支撑的经济是“斑马经济”。

“小狗经济”与“斑马经济”的区别,本质上是用市场交易关系代替企业内部的股权合作关系和内部管理关系。

2006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详解

2006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详解

2006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详解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

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

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

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

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

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

“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

远,写笛声悠长。

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

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

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

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2006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指甲速度”何以引发9级地震2004年12月6日一场9级大地震激起冲天海啸,扑向东南亚、南亚、非洲12国,波及印度洋东、北、西侧海岸,造成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啸大劫难。

人们不禁要问,这一近40年不定期最强烈的地震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南岸外的地震震中恰好处在欧亚板块的南缘,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板块)沿印度洋东北缘的爪哇海沟俯冲于苏门答腊、爪哇等岛屿之下其下潜速度稍快,约为6厘米/年,照理不会惹是生非。

其实,地球上海沟俯冲带的性质并非千篇一律,有的海沟俯冲带,如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板块在此比较顺利地下插至西面的菲律宾海板之下,这里就很少发生强烈地震;而苏门答腊西南缘海沟俯带的“脾气”却大不一样。

印度洋板块向北偏东方向斜插下去,它与上覆的欧亚板块之间的接触带是一条向东北方向倾斜的巨型断层带。

如果二板块沿这条断层自由地缓缓滑动,本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不幸的是,在深5~50公里的一段断层带,上下两侧板块紧紧地耦合在一起;尽管印度洋板块缓慢下潜,但这一段被称为发震带的断层却被死死卡住了。

断层上方的苏门答腊西南缘一带在北移的印度洋板块挤压下,年复一年,积聚起越来越大的应变能,以至于上覆板块前缘受力向下牵引而弯曲拱起。

当应变能积累、岩石弯曲程度增大到岩石无法承受时,这段被锁住的断层终于突然断开,发生错动,苏门答腊西南缘地块反弹回到原来的位臵,这就意味着一场可怕地震的降临。

有学者提出,在这次地震中,苏门答腊西南缘的小岛可能向西南方向移动了20米。

若以6厘米/年的板块俯冲速率计算,这一段发震断层已闭锁了300多年,而在强震的刹那间却完成了300多年的板块移动量。

积聚了300多年的能量,在地震瞬间释放出来,难怪它会使整个地球颤抖起来,甚至使地球自转稍稍变快,使地轴有所倾斜。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福建卷)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福建卷)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第 I 卷(选择题,共24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

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式,从而在公众头脑中植入一整套“固定的成见”——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去现察世界并形成舆论。

他说;“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

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这些先入之见把某些事物划分为熟悉的或陌生的,强调了这种区别,所以,看到了有一点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一点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

”他认为,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言以蔽之,固定的成见就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1.下列对李普曼的“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使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C.固定的成见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统一社会意识、认同公共价值有积极意义。

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高考语文总复习 语言运用——转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 语言运用——转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运用——转述考点概述语言的转述是一个老题型,它属于语言得体范畴,近年来在高考题中时有出现,尤其是2004年。

转述过程中如何做到清晰、得体是我们必须重点把握的。

突破策略请人转述不同于当面陈述,叙述的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谓都要随之改变,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恰当表情,准确达义。

语言转述必须适应对象的情况,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的形式。

所谓“不同的对象”是指对象的不同特点,即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语言习惯等。

语言转述必须考虑双方的关系,如父子、夫妻、师生、同事等。

双方关系不同,所采用的语言就不同答题要领例1: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2004年江苏卷)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

②表达得体。

③符合口语特点。

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答题要领:转换的要点: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

②“系”、“后起之秀”必须转换,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

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

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

答案:徐凡教授是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是我国红学研究专家,尤其在考证曹雪芹的身世方面有专长。

专著有《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以及获优秀教育图书奖的《<红楼梦>导读》,这些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例2: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1992年全国卷)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

2006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2006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

2006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考生答题分析与建议一、试卷基本特点今年试卷的阅读题量加大了,虽然分值没有变化,但卷1的阅读增加了一篇文章,从去年的两题变为三题。

作文也有三个可选项,留出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使作文的总体难度下降。

从最终的数据上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重心已经有了转移,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阅读的平均分比去年增加了1.25分,作文平均分比去年增加了O.31分。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1.文官文阅读。

第9题主要是考查“文言断句和翻译文言句子H。

试题的材料虽出自先秦典籍,但用来设题的句子基本属于“浅易文言文″,其中的句式、词语学生在课内文言文都接触过,所以答题情况较好。

2.古诗鉴赏及名句的记诵。

第10题和第11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及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记诵。

后者的题量及分值都较去年多(去年的默写选答2题6分,而今年的默写共8分,考查内容取材于课内8句,课外2句,诗、词、文三者兼而有之,侧重从先秦到南宋),这对学生记诵古典诗词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

从答题的情况看,问题也很明显。

古诗鉴赏中,有的考生采取罗列概念(“借景抒情、情最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包抄的方法,而没有作“简要分析″,这说明学生对古诗的表现手法只是死背概念,却并不理解其中的实际含义,更不会,也不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古诗的阅读鉴赏之中。

还有不少考生有许多错别字,并因此而丢分,实在可惜。

例如:似(拟)人、予(寓)情于景、借景舒(抒)情甚至还有考生没有分清“艺术手法”(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答成某种修辞手法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生除了要熟练地背诵名句名篇,很重要的是不能写错别字。

但是,有些考生比较浮躁,识记不认真,在答卷中还是出现了以下别字: “沧”误作“苍”、“粟”误作“栗”“恋”误作“念”、“却”(便胜却人间无数)漏写,“园”误作“圆”、“彭殇”误作“澎觞”、“汗”误作“汉”从数据分析来看,总体的平均分是13.14,如果按照分值的比例来算,得分要比去年少O.62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高考福建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第I 卷(选择题,共24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

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式,从而在公众头脑中植入一整套‚固定的成见‛——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去现察世界并形成舆论。

他说;‚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

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这些先入之见把某些事物划分为熟悉的或陌生的,强调了这种区别,所以,看到了有一点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一点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

‛他认为,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言以蔽之,固定的成见就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1.下列对李普曼的“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使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C.固定的成见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统一社会意识、认同公共价值有积极意义。

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之上,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公众自身的信念。

B.公众舆论是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观察世界而形成的。

C.人们对大多数事物的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并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

D.当成见的体系尚未牢固形成时,人们对那些能支撑成见的和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都不会关注。

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老鼠不仅有99%的基因和人类相似,而且在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上都和人类有可比之处。

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

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痛、癌症及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

这项计划的协调人维斯特教授说:‚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

‛‚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

那项耗费巨资的DNA排序计划揭示了人体两万种基因的构成。

但是,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其中一半基因的作用或者这些基因能制造哪些蛋白质。

科学家承认,老鼠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事实的确令人惊讶。

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

‛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欧洲老鼠‛计划将使用一种称作‚黑六品系‛的老鼠。

这类老鼠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完全出自同系交配。

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

参加‚欧洲老鼠‛计划的科学家将从这些‚黑六‛中提取胚胎,消除或改变其中一种基因,再把经过遗传改性的胚胎放回雌鼠子宫,创造一个每名成员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新种群。

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

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伯尼博士说:‚最后,这就将使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毒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

‛然后,科学家将现察这些基因变异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

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

科学家还希望弄清不冈同的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有哪些影响。

人类的主要疾病不是由一种基因而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之中还有环境因素。

3.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鼠遗传研究将揭示人类主要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

B.老鼠遗传研究将找到人类主要疾病的新药物和新疗法。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D.老鼠遗传研究将弄清不同的人类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的影响。

4.根据文中提供的倌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欧洲老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它将消除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B.如果“欧洲老鼠”计划能使科学家知道人体两万种基因的作用,就能提高人类智力。

C.如果能够发现“黑六”体内每种基因的作用,相应的人类基因的作用就能得以了解。

D.“欧洲老鼠”计划的研究和实施将极大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

②希:稀少。

③木主:死人的牌位。

④爰:于是;就。

⑤徂:通‚殂‛,死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B.天下宗周宗:祭祀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D.余甚或焉或:通“惑”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⑤⑥D .③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 .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 .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 .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第Ⅱ卷(共126分)四、(24分)9.阅涣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①桀:夏桀,暴君。

⑪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2分)由 今 之 道 无 变 今 之 俗 虽 与 之 天 下 不 能 一 朝 居 也 ⑫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4分)②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⑪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3分) ⑫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分) 11.默写。

(8分)⑪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⑤选四小题,⑥—⑧选二小题)(6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A .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 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②,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③金风玉露一相逢,。

(秦观《鹊桥仙》)④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⑦,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⑧,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⑫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

(只选一小题)(2分)⑨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

⑩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五、(20分)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泪与笑粱遇春①匆匆过了二千十年,我自然是常常哭,也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

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些怪弄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