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心排监测技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无创心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全解PPT共63页

无创心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全解PPT共63页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3
无创心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全解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PPT课件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PPT课件

判定指标
缺点
பைடு நூலகம்
静态指标;
PCWP/ CVP 易受心室顺应性的影 响

监测结果有5-12分钟 的延迟
CI+SVRI 高排低阻/ 操作复杂,并发症多 低排高阻
第9页/共42页
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PICCO
---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测定
VIGILEO
--- 未经校准的脉搏轮廓分析技术
第10页/共42页
第16页/共42页
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VIGILEO --- 未经校准的脉搏轮廓分析技术
临床应用 判定指标
缺点
液体优化
100%机械通气;
SVV
无心律失常; 潮气量大于8-10ml/kg
体重
药物滴定

病情或用药发生改变时, 准确度低
鉴别诊断
CI+SVRI 高排低阻/ 低排高阻
病情或用药发生改变时, 准确度低
潮气量大于810mlkg体重药物滴定病情或用药发生改变时准确度低鉴别诊断cisvri病情或用药发生改变时准确度低vigileo未经校准的脉搏轮廓分析技术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16vigileo未经校准的脉搏轮廓分析技术vigileo监护仪flotrac传感器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17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对机体组织没有机械损伤的方法经皮肤或黏膜等途径间接取得有关心血管功能的各项参数其特点是安全没有或很少发生并发症18无创监测技术总览无创监测技术总览经胸连续多普勒uscom经胸生物阻抗法biozicg经胸生物电抗法nicom二氧化碳重吸法nico19经胸生物阻抗法icgbiozanalogicphysioflow基本原理

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原理比较ppt课件

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原理比较ppt课件
技术原理: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形曲线下 面积分析技术。该监测仪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排量, 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排量。
相比于Swan-Ganz,其创伤较小,只需要一根中心静脉导管和 动脉导管,无需使用右心导管。
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PICCO 的缺点---
对于血管张力变化的敏感性还没有得到临床验证。
PICCO需要通过热稀释法对个体的血管阻抗进行校准,并且需要频繁的对其
进行校准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尤其是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时。有研究显示 ,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测定的CO值比实际低53%;在手术过程中,当牵拉 主动脉时,测定的CO值比实际高40%。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设备进行校 准,否则测定的数值没有临床指导意义。
由于在使用PICCO测定心排量时,脉搏轮廓分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当
波形改变时,可能预示着需要对设备进行重新校准。多久校准一次目前尚不明 确,但是当儿茶酚胺或是血管内容量变化引起动脉波形改变时,重新校准是非 常必要的。(如持续出血、应用升压药、心肺体外分流时)
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PICCO ---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测定
20世纪70年代直到90年代末,肺动脉导管(PAC)被广泛地用作血流动 力学监测的“金标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几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未 能证明其在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从而导致使用PAC有明显的下降。
虽然PAC仍然可以提供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衰竭等参数的重要信 息,但是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PAC不应作为常规监测的主要手段。
无创心排量和血流动力学监测
——各种技术的比较
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孙向东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时代的到来,我们准备好了么?

无创心排监测技术

无创心排监测技术

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技术成熟度:无创心排监测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需进一步研发和改进 市场需求:需要更多的临床应用和验证以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竞争环境:面临来自传统有创监测技术的竞争压力 法规政策: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以确保技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创新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无创心排监测技术将面临更多的
心血管疾病监测 呼吸系统疾病监测 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测 康复医学领域
无创心排监测技术的设备和工 具
主要设备介绍Βιβλιοθήκη 超声心动图仪:用于监测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生物阻抗仪:测量血液容量和心输出量 脉搏波形分析仪:监测动脉血压和脉搏波传导时间 呼吸气体分析仪:监测呼吸气体交换和代谢状态
设备的操作方法
该技术通过测量和监测患者的生物电信号、血液动力学参数等指标来评估心脏功能和病情状况。
无创心排监测技术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监测体验。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急救医学、重症监护等领域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 复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发展和现状
发展历程:无创 心排监测技术从 最初的概念提出 到现在的广泛应 用经历了漫长的
创新机遇
THNK YOU
汇报人:
便携化设备:无创心排监测技术将向便携化方向发展方便患者随时 随地进行监测。
融合多模态监测:无创心排监测技术将与其他生理参数监测技术相 结合实现多模态监测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全面评估能力。
技术创新和突破方向
实时监测: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减少误差和延迟。 便携式设备:开发更小、更轻便的设备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多参数监测:整合多种生理参数监测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信息。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1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1

当心室功能处于曲线的上升 部分(A)时,一个指定的前 在曲线的这一区域 , 负荷的变化引起了每搏输出 更多的血液进入心 量一个很大的变化,当心室 脏= 此时的收缩性 功能处于曲线的平台期(B) 逐渐增强, SV 逐渐 时,SV 变化不大。

SV
增加
Volume in ml
心脏-心输出量 CO
• CO 是心脏每分钟泵入体循环的血量。
小儿输液注意事项-小儿输液的安全范围小,婴幼儿更为明显。பைடு நூலகம்
Thank you
2. 一个65岁的老年病人,体重130kg, SV为60 ml/beat, 心率为70。 病人伴有发热。 CO为 4.2 L/min。
对于第一位病人而言,CO 完全正常。对于第二位具有相同CO的病人,
当我们考虑到她的体重和临床状态,她的CO就太低了。
请记住…
当我们对病人进行讨论时,参数与病人的实际关联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如何将病人和参数真正关联起来? •通过将参数与病人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或是简化为体表面积(BSA)相 关联。这些将在后续部分详述。
体治疗,以达到良好的组织灌注。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意义-小儿围术期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09):
★婴幼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 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且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荷易出现全心 衰。 小儿围术期液体治疗的目的在于提供基础代谢的需要(生理需要量), 补充术前禁食和手术野的损失量,维持电解质、血容量、器官灌注和组 织氧合正常。
★术中液体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避免输液不足引起的隐匿性低血容量和组织 低灌注,及输液过多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和外周组织水肿。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PPT课件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PPT课件

RBCO原理
► 基本过程为受检者重吸入上次呼出的部分气体
(成人 100 ~ 200ml ),考虑到吸入的二氧化 碳量较少,重吸入时间短,而二氧化碳在体内 贮存体积较大,故假设混合静脉血二氧化碳浓 度保持不变。
► 通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二氧化
碳解离曲线间接推算CaCO2。
RBCO原理
优点
► NICO所测心排血量的重点在于 CO的有效部
分,即积极完成气体交换的血流量,就此 点的意义来说 NICO大于经典的温度稀释法。
► NICO
的数值改变大多发生于温度稀释法测 量值变化之前,即 NICO 对血流动力学改变 的反映快于经典的温度稀释法,这对某些 关键时刻意义重大。
缺点
► 是任何影响混合静脉血二氧化碳、解剖死腔/潮
心电图
►存在心电图信号并不保证有心肌收缩或血
液流动。
►电极的放置--抗干扰 ►三导联/五导联的适应证 ►监测模式-- II 导联最常用,易于监测 p

血压(无创动脉压)
临床意义
动脉血压也是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 能较确切反映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其与心 排量及总外周血管阻力是初步估计循环血 容量的基本指标,对指导术中输液及用药 都有重要意义。
提出胸腔呈锥台型,将公式作了修正:
发展史
► Sramek 将该数学模式储存于计算机内,研制成
NCCOM1~3型(BOMed)。 ► 新 型 的 阻 抗 监 测 仪 ( BioZ system, Cardiodynamic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an Diego, CA) ► 增加呼吸过滤器、程序数字化及加快测量速度。 ► 两对双向电极分别粘贴于颈根部,另两对贴于剑 突下两侧,测量周期为15s。 ► 提供连续监测:心率、每搏量、心排血量、胸腔

心排血量监测方法ppt课件

心排血量监测方法ppt课件
代入公式即可得到:CO = 250ml/min×100/(20-15 vol%) = 5000ml/min或5l/min
可编辑课件
10
Fick 法 (3)
尽管Fick 法曾经是“金标准”, 但这种方法有很多缺陷:
* 在测量过程中病人必须处于生理学稳定状态,而大多数需要 心排血量测量的病人都是危重病人,也就是“不稳定状态”。 * 另外的缺点是要控制吸入氧浓度,测量呼出气氧浓度, 并进 行动静脉血采样。 * 对严重低心排病人,Fick 法最为准确,但因为其技术要求, 在临床上最不常用。
制问题 心内不注入冰水 比 bolus 心排量更加准确 相对于 bolus 心排量,节约了医务人员的时间 排除了和 bolus 技术相关的一些不准确性
可编辑课件
38
连续心排量临床应用
提供对心脏功能的自动、连续的评估 排除了手动 Bolus 测定心排量的需要 提供更多的最新的信息来预防危象 发生病情变化时,马上干预 评估病人对于干预的反应
射血分数:是指每搏量与舒张末容积(EDV)之比, 正常值为60-80%;
体循环总阻力(TPR):为平均动脉压减去中心静脉 压后,除以心排血量,在乘以80的所得值。正常为9001500dyn.s.cm-5。
肺循环总阻力:为肺动脉压减去肺动脉楔压除以心排 血量,在乘以80的所得值,正常为50-150dyn.s.cm-5。
t = 总的曲线时间
K = 校准因子(mg/ml/mm偏移)
这种方法在 高心排状态 更为准确,但需要复杂的装备,故
在临床上也不常用。
可编辑课件
14
标准热稀释法
在20世纪50年代 Fegler 最先提出用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 直到70年代, Swan和Ganz医生用一根特殊的温敏肺动脉导管,

无创心排ICG操作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无创心排ICG操作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总的来说,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不受影响,有时 发展趋势比即时监测对病人诊断更有意义。
精品ppt
12
一旦出现ICG波质量不佳,参数的显示不全或没有波形。 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故障:
检查电极位置,二侧颈部电极的下部置于颈根部,二侧胸 部电极上部置于剑突水平
按压电极,确保其紧贴患者皮肤 检查缆线链接是否正常 换一套新电极
精品ppt
10
心律失常
房颤本身对信号传导是不受影响的,少部分严重房颤影响 到心房血液充盈,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充盈)时会有 影响。
严重室颤影响到心脏机械活动对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精品ppt
11
其他
超出推荐的身高(120~230 cm)和体重(30~155 Kg) 范围
HR大于250 bpm MAP大于130mmHg 开胸手术患者
精品ppt
13
Thank You !
精品ppt
14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品ppt
1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注意保护患者缆线,为保证信号的最优传输,缆线中金属
较脆弱。
精品ppt
1
二、输入信息
身高、体重、性别、出生年月等
精品ppt
2
三、皮肤准备
选定准备放置传感电极的皮肤区域,颈部传感电极垂直的 放置在颈部两侧耳垂的正下方,下端平齐颈根部;将胸部 的上部传感电极放置在剑突水平面与胸部两侧腋中线相交 的位置上。
精品ppt
8
胸腔积液和气胸
胸腔大量积液(大于1500ML)和气胸影响阻抗信号的采集, 严重时信号也间断或采集不到。气胸时,大量气体产生干 扰信号太强。

无创心排

无创心排
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vsi每搏输出量每博指数svrsvri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tfc胸腔液体水平血压bpcoci心输出量心脏指数viaci速度指数加速指数lvet血时间监测指标1co的变化能够提供机体功能或基础代谢率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的早期报警
无创心输出量(ICG)技术的应用
重症医学科郭军辉
血流动力学?
意 义
1、实时评价心功能状况;
2、定性/定量评价心脏前负荷/后负荷;
3、独特的心肌收缩力评价,使心功能评价更加完善;
4、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
5、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同时,进行心电监护;
6、评价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用药;
7、实时监测胸腔液体水平,控制输液速度。
急、危重患 者血流动力 学监测 围手术期 高危外科 患者 心脏功能 评估和动 态监测
5、TFC包括血管内、肺泡内、组织间隙内液体,与 PICCO的ITTV(胸腔内总热容积)相同,反应心脏前 负荷大小,优于CVP和PCWP,不受机械通气和通气时 相的影响,指导输液速度,输液量; 6、VI/ACI(速度指数/加速指数),专门评价心肌 收缩能力,较EF值更准确,反应更灵敏,指导应用 心脏活性药物。
参数意义
1、CO的变化能够提供机体功能或基础代谢率需求发 生重大变化的早期报警;
2、CI可以将体型大小不一的患者进行直接比较;
3、SV(每搏输出量)影响搏出量的主要因素:心肌
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动脉血管压力,它的变化
时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发生变化的早期信号;
4、SVR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
参数意义
PICCO GEDV、ITBV APSVR CFI、GEF EVLW
注意事项
弥漫性肺水肿、胸腔积液、胸壁水肿等体液渗出 明显者,与心排血量相关的搏出量、心指数等参数 只可用于动态观察,其绝对值缺乏可靠性; 正压通气患者CO/CI/SV减小,与正压通气导致肺 血管阻力增加及回心血量减少有关,治疗上应注意 补充血容量;

无创心排量ICON-河南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20201126(1)

无创心排量ICON-河南新乡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20201126(1)

传统加护病房监护仪 能做得是什么
▪ Bedside monitor ▪ HR. NIBP. SPO2
Oxygen Delivery – DO2
X
Blood Pressuac Output
SVR
Stroke Volume
Heart Rate
Preload Inotropy Afterload
RBC排列
ICON测量方式
A:两岁以下的幼童贴在额头上,成人贴在颈动脉接近耳垂的部位 B:左边颈动脉肩颈交接处 C:胸间窝(剑突)水平向左移至侧边胸廊肋骨(靠近心尖的部位) D:胸间窝水平向左移至胸廊肋骨下5-10公分(接近腰部),两岁以下幼童贴在左大腿内侧
相关文献
电子心力测量法原理 The Model of Electrical Cardiometry™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判断标准
能帮助临床解决以上四个临床问题的才是科室好仪器 ! 操作简单、测量结果不受操作者个人因素影响 ! 使用率高、投资回报率高才是医院想要的 !
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改变体内血液流动的力量和状态的科学
排量
心排量
压力
平均动脉压
阻力
可变阻力
左心室
弹性动脉
细小动脉
MAP = CO x SVR 源于Poieseuille定律(泊肃叶定律血流动力学的欧姆定律)
脉导管的温度来标定
正面: • 准确 • 创伤性较肺动脉导管法小 • 连续 CO
反面: • 如果血管阻力变化,需要反复标定 • 冰盐水注射的准确性依赖于操作者 • 操作复杂 • 昂贵 • 不能应用于新生儿
经肺热稀释法 PICCO
股动脉穿刺
颈靜脉穿刺
动脉压波形分析FloTrac 唯捷流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原理比较 ppt课件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原理比较  ppt课件
无创心排量和血流动力学监 测仪器原理比较
1
ppt课件
课程安排
I.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分类 II. 各种监测技术的优缺点
ppt课件
2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分类
血流动力学 监测
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指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探头到心腔或血管腔内, 从而直接测定心血管功能参数的方法。
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指在有创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对机体创伤较 小的监测方法。
美国爱德华兹的Flotrac/Vigileo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是通过连续
监测动脉压力波形信息计算得到CO和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因 此该监测方法又称为动脉波形分析心排出量(APCO)监测。 (同类设备:LiDCO Rapid)
APCO是2005年诞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由Flotrac传感器和
Swan-Ganz导管经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腔,通过右心房、右 心室、肺动脉主干、左或右肺动脉分支,直到肺小动脉。
其测定心排量的原理是通过漂浮导管在右心房上部一定的时间注入
一定量的冷水,该冷水与心内的血液混合,使温度下降,温度下降
的血流到肺动脉处,通过该处热敏电阻监测血温变化。其后低温血
相比于Swan-Ganz,其创伤较小,只需要一根中心静脉导管 和动脉导管,无需使用右心导管。
ppt课件
9
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PICCO 的缺点---
对于血管张力变化的敏感性还没有得到临床验证。
PICCO需要通过热稀释法对个体的血管阻抗进行校准,并且需要频繁的对
其进行校准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尤其是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时。有研究显 示,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测定的CO值比实际低53%;在手术过程中,当 牵拉主动脉时,测定的CO值比实际高40%。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设备 进行校准,否则测定的数值没有临床指导意义。

无创心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全解PPT文档63页

无创心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全解PPT文档63页
无创心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全解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原理比较课件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原理比较课件
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通过测量血液流速、血管阻力、血压 等参数,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心血管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缺 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究无创心排量和血液 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无创心排量和血 液动力学监测原 理比较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无创心排量监测原理 • 血液动力学监测原理 • 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的
比较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比较无创心排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的 原理,分析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心排 量和血液动力学监测已成为临床常用 的监测手段,了解其原理有助于更好 地应用和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03
血液动力学监测原理
பைடு நூலகம்
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插入导管直接测量血液流量、血压等参数的方 法。这种方法精度高,但创伤较大,仅适用于危重患者。
直接法包括热稀释法和电磁流量计法等。热稀释法是通过测 量注入到血管内的冷盐水的温度变化来计算心排量,电磁流 量计法则通过测量血管内血流的电磁感应来计算心排量。
间接法
血液动力学监测:需要侵入性操作, 可能导致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且价 格较高。
应用范围比较
无创心排量监测
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手术室、急诊 科等场所,尤其适用于需要连续监测 心排量的患者。
血液动力学监测
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心血管手 术等需要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场所 。
发展趋势比较

《冠心病无创检查》课件

《冠心病无创检查》课件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优点在于可以定 量评估心肌缺血程度和心肌存活状态 ,有助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特点
无创、无痛、无辐射,准确度高 ,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和常规体检。
冠心病无创检查的重要性
01
02
03
早期发现
无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冠心病的迹象,提高治疗 的成功率。
预防指导
通过无创检查可以评估冠 心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 提供指导。
监测病情
无创检查可以定期监测冠 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目前冠心病无创检查在一些地区和医疗机 构中普及程度不足,患者获取这些检查的 途径有限。
冠心病无创检查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冠心病无创检查的方法和准确性将得到进 一步提高。
多模态成像
未来冠心病无创检查可能会采用多模态成像技术,结合多种成像方式 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个性化评估
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差异,未来冠心病无创检查可能会实现更精准的个 性化评估。
心脏超声检查的局限性在于对冠心病 的早期诊断效果有限,且对心肌缺血 等动态变化的检测效果不如心电图。
案例三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估冠心病治疗 效果的无创检查手段之一。通过核素 标记的心肌灌注显像剂,可以检测心 肌缺血和心肌存活状态。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局限性在于操作 复杂、价格昂贵,且存在一定的辐射 风险。
心脏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痛、 无辐射的特点,适用于大多数人
群。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的检查方 法。
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检测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与冠心病相关的异常表现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胸部传感器沿腋窝中线与剑突 成直线放置。
c、两组传感器必须直接对面放置 (180度)。
PPT课件
16
五、操作方法
7.将ICG缆线连接患者 • a、检查ICG缆线和患者体位
保持一致。 • b、将缆线绕过患者的颈部
放置,缆线朝前。 • c、ICG缆线有彩色编码,按
照彩色编码连接以确保正确 放置。
PPT课件
PPT课件
20
(三)心律失常
• 房颤本身对信号传导是不受影响的,少部 分严重房颤影响心房血液充盈,左室舒张 末期容积(心室充盈)时会有影响。
• 严重室颤影响到心脏机械活动对准确性有 一定影响。
PPT课件
21
(四)其他
• 超出推荐的身高(120~230cm)和体重( 30~155Kg)范围
• 心率大于250次/分 • 平均动脉压大于130mmHg • 开胸手术患者
6.速度指数/加速指数(VI/ACI)专门评价心肌收 缩能力,较EF(心脏射血分数)更准确,反应更 灵敏,指导应用心脏活性药物。
PPT课件
7
三、临床意 义
1.实时评价心功能状况; 2.定性/定量评价心脏前负荷/后负荷; 3.独特的心肌收缩力评价,使心功能评价更加完善; 4.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 5.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同时,进行心电监护; 6.评价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用药; 7.实时监测胸腔液体水平,控制输液速度。
• 严重气胸或胸膜渗出均会影响基础阻抗。 气胸或胸膜腔中的气体升高基线阻抗,降 低胸腔液体水平(TFC)。相反,胸膜渗出 或胸膜腔中的液体降低基线阻抗,升高TFC 。
PPT课件
19
(二)主动脉反流或瓣膜狭窄
• 主动脉反流会影响ICG得出的SV(每博输出 量)和CO(心输出量)的准确性,因为系 统不可通过功能障碍的主动脉瓣膜反流至 心室的血流量进行定量。
础代谢率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的早期报警。 4.心脏指数(CI)可以将体型大小不一样的患者
进行直接比较。
PPT课件
6
二、参数意义
4.心脏指数(CI)可以将体型大小不一样的患者进 行直接比较。
5.胸腔液体水平(TFC)包括血管内,肺泡内,组 织间隙内液体,反映心脏前负荷大小,不受机械 通气和通气和通气时相的影响,指导输液速度, 输液量。
PPT课件
23
谢谢大家!
PPT课件
24
无创心排监测技术
重症医学科:史保玲
PPT课件
1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PPT课件
2
学习内容
• 一 什么是无创心排?(ICG) • 二 无创心排主要监测指标 • 三 无创心排的临床意义 • 四 无创心排监测适应症 • 五 操作方法 • 六 影响ICG准确性的因素 • 七 故障处理
PPT课件
3
定义
• 无创心排量(ICG)是一种 无创的通过测量血液流动 代替测量血压来获取血流 动力学数据的测量方式。
• 总的来说,所有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 不受影响,有时发展趋势比即时监测对病 人诊断更有意义。
PPT课件
22
七、故障处理
• 一旦出现ICG波质量不佳,参数的显示不全 或没有波形。按照以下步骤解决故障:
• 检查电极位置,两侧颈部电极的下部置于 颈跟部,两侧胸部电极上部置于剑突水平
• 按压电极,确保其紧贴患者皮肤 • 检查缆线连接是否正常 • 换一套新电极
• 其原理是通过胸部生物电 阻抗技术,依据心脏射血 时所产生的胸阻抗变化计 算出心排量和其他血流动 力学数值。
PPT课件
4
二、监测指标
PPT课件
5
二、参数意义
1.每博输出量(SV)影响博出量的主要因素:心 肌收缩力,静脉回心血量,动脉血管压力,它 的变化是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发生变化的早期信 号。
2.外周血管阻力(SUR)反映左心室后负荷大小。 3.心输出量(CO)的变化能够提供机体功能或基
PPT课件
14
五、操作方法
4.设置患者信息 (必须填写) 包括:身高、体重、 年龄、性别。
平均动脉压来源:NBP
PPT课件
15
五、操作方法
5.皮肤表面清洁准备: a、刮净选定皮肤表面的毛发。 b、清水擦净皮肤表面,去除油污 c、等到皮肤完全晾干后,再布置
传感器。
6.放置传感器(电极片)位置:
a、颈部传感器沿耳垂正下方的颈 部两侧垂直放置。
PPT课件
8
四、适应症
PPT课件
9
四、适应症
• 适合的病人:适用人 b心动过速 心率>250次/分
禁忌:不能与心脏起搏器共同使用 (产生电信号干扰)
PPT课件
10
五、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1.监护仪(Dash 4000) 2.ICG监护模块箱 3.通信电缆(网线) 4.ICG缆线一套 5.电极片(4个) 6.电源线一根
17
六、影响ICG准确性的因素
• ICG的方法是基于对胸部阻抗的检测而产生 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方法,理论上所有影响 胸部阻抗的变化的外面因素都可以影响ICG 的准确性,除了电极,算法,缆线,阻抗 信号数字化等因素,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哪 些因素对阻抗产生影响。
PPT课件
18
(一)胸腔积液和气胸
• 胸腔大量积液(大于1500毫升)和气胸影 响阻抗信号的采集,严重时信号间断或采 集不到。气胸时,大量气体产生干扰信号 太强。
PPT课件
11
五、操作方法
• 1.打开监护仪
PPT课件
12
五、操作方法
• 2.正确连接ICG模块箱,首先将模块箱电源 连接,然后连接通信电缆及ICG缆线
PPT课件
13
五、操作方法
3.模块箱正确连接后将 电源接通,再将通信 电缆连接到监护仪后 面的AUX接口,接好后 监护仪会直接显示ICG 监护波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