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解体的原因
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米瑞2010201040135
摘要:1991年12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

十几年来,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不少见解,这些见解包括外因论、苏共中央罪责论、斯大林体制错误论、特色文化缺失论、民族政策是失误论、生产力发展滞后论、政治腐败决定论等。

这些见解从不同视角力图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程度的偏颇。

笔者认为,苏联解体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结果,因此,应该从多角度综合分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

笔者将苏联解体的原因分为历史根源、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三个方面。

关键词:苏联解体;历史根源;客观因素;主观因素
1991年12月,列宁主义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了,这是国际共运史甚至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苏联在几十年内就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可以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庭抗礼。

它经历了世界大战的严峻考验,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竟然在20世纪后期轰然解体,它极大地改变了战后40多年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程度远远超过74年前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因此,分析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对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加强的借鉴意义。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面的,但是归根结底主要是历史根源、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苏联的土崩瓦解。

一、历史根源
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就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多数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就是苏联的体制问题,就是说苏联传统体制由于弊病太多,已走不下去了,已进入死胡同,失去了动力和机制。

”“苏共的瓦解、苏联的解体,总的来说是几十年不断积累下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恶化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

”[3]这些传统体制和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落后,且发展严重不平衡
首先,国民经济农轻重之间比例失调,农业尤其落后。

苏联经济建设战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强制的指令性计划下,牺牲农业和轻工业,大力发展重工业,农业的发展落于工业,轻工业的发展落后于重工业,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严重畸形。

其次,国民经济军事化,严
重消耗国民经济的增长。

沉重的军备负担和对外援助,消耗了苏联大量的经济资源,导致苏联商品匮乏,消费品短缺,市场供应紧张,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造成了人民群众难以忍受的超常付出。

再有,人民生活水平增长缓慢。

从纵向比较看,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无疑是提高的,但实际增长率低的多。

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不如西方国家,甚至还低于发展中国家。

(二) 思想理论滞后
苏联的历史证明,“苏联经济的发展或停滞,政局的稳定或动荡,人民情绪的高涨或低落,党的兴旺或失败,凡此等等,皆依赖于苏共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

”“苏联剧变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苏联领导思想僵化,长期陷于严重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

”由于思想理论战线长期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及“左”的僵化理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苏联政界、理论界“对马列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经验修正和发展马列主义,而是把科学的生气勃勃的马列主义变成封闭的、僵死的、脱离实际的、同人民群众格格不入的教条。

这是导致最终丧失社会主义阵地、马列主义阵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联剧变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苏联领导思想僵化,长期陷于严重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


(三)政治体制僵化
这主要是指,执政党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问题严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中央高度集权。

不少学者把它视为最根本的、最深刻的原因。

相当多的学者认为:苏共失败的重要因素在于苏共本身,苏共己经蜕化、变质,其表现之一是党的领导制度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这既严重影响35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又在很大程度上把国家政权体系推向了绝境,同时也成为敌对势力加以喧染和利用的一大因素。

表现之二是党内民主没有保障,斗争方法不正常,削弱了苏共的社会基础。

苏共长期存在把分歧和意见视为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对持不同意见的人从组织上开除,甚至肉体上消灭,尤其是30年代的“大清洗”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和无穷的后患。

表现之三是苏共作为一个先进的政治机体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苏共党犯了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错误”。

作为执政党的苏共,上层高度集权,而基层思想混乱,组织焕散。

苏共进取心泯退,失信于民,逐渐蜕变成一个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党,从而“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最终为人民所唾弃。


(四)民族问题严重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实践上的失误为苏联解体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实际上,最后对苏联存亡起决定作用的正是各加盟共和国的态度,而这又与民族问题直接
相关”。

长期以来,苏联领导人都信奉庸俗的国际主义,对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在理论上简单地把民族矛盾等同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犯了把民族进程与社会进程看作同步的错误。

结果脱离了实际,欲速则不达。

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不平衡和政治实践上的民族不平等及潜在的民族冲突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心理上的摩擦。

最终民族问题在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推动下,以民族矛盾的形式爆发了出来,统一的苏维埃国家走向崩溃。

二、客观因素
苏联解体,其内部存在的各种弊端是根本的原因。

外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40年的冷战和军备竞赛,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延缓了变革的进程,拖垮了苏联的经济,阻碍了民主建设,削弱了苏联国力。

”(2)“最主要的外因体现在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上。

这种战略主要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科技等的压力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变质,以压促变,以‘援’诱变,达到复辟资本主义的目的。

大量的事实证明,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的确在苏联的演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作为外部条件,东欧剧变也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东欧和苏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戈氏的“新思维”是东欧剧变的重要诱因,而东欧剧变又“产生了强烈的反弹效应,从而加速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

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外因的作用可以说对苏联的解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的和平演变策略和分裂活动,也同样促使了苏联的解体。

这里分别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第一、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战略。

早在苏联刚刚建立之时,西方国家就对苏联采取了武装干涉、封锁包围等措施,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于是西方国家就改变了手法,开始利用意识形态和文化等“软力量”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

这一时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频繁出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局面:同时,战后按苏联模式进行建设的第三世界国家也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出现了困难。

西方国家趁机抓住了这一时机,大力推行其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对苏联人民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得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与不信任。

第二、西方积极对苏联进行分裂活动。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比较复杂,同时又由于苏联领导人在民族问题上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民族矛盾在苏联长期存在并积累。

于是西方就大力扶持苏联的民族分裂势力,鼓励其进行民族分裂活动。

在苏联东欧之间的联盟瓦解后,美国等就将其民族自治的
标准运用到了苏联,以此作为手段,助长了民族分裂分子的气焰。

尤其是在波罗的海三国问题上,西方国家采取了较为集中的分裂措施。

一方面,美国始终强调波罗的海三国是被苏联占领的,支持这三国国内的分裂势力;另一方面,对苏联中央进行威胁,强调如果苏联中央对分裂运动采取行动时,西方将采取强烈的反应,包括中断与苏联的合作。

可以说,西方的这些活动既给联盟中央在处理分裂活动时造成了困难,也实际上帮助了分裂活动;正因为如此,分裂分子才有可能在与中央交涉时有恃无恐,立场较为强硬,并最终导致了波罗的海三国的分离。

二、主观因素
不可否认,在苏联解体过程中,个人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个人因素既是苏联解体的主观因素。

这是因为,“苏联实行的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因此个人特别是作为最高领导者在苏联的历次体制改革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探讨个人因素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时,我国理论界更多地集中于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

关于斯大林,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是苏联演变的潜在因素。

前者主要表现在:(1)不承认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相信自动适应原理;(2)阶级斗争扩大化;(3)教条主义。

后者主要表现在:经济上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政体和政权建设方面排斥民主原则,搞个人崇拜。

总之,斯夫林模式及斯大林体制严重腐蚀了苏联的社会机体,久病不治,终成绝症。

另一种观点认为:对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要从历史的角度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误和弊病是在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这一层次上产生的”,故决不能因为这一层次存在问题就基本否定、甚至全盘否定整个斯大林模式。

“对斯大林模式中有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内容,必须充分肯定。

”[10]在历史上,斯大林模式也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也曾大大促进过苏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只是随着苏联国内外条件的变化,这一模式的长处和优点才变成短处和弱点,最终被时代所抛弃。

总而观之,“这种模式虽能建勋于非常时期,但却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时37期,不能适应正常的经济发展时期”。

故需要对之进行根本改革,但却不能以此作为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借口。

对于戈尔巴乔夫,理论界颇多争议。

一部分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就不会演变,是戈氏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葬送了苏联。

戈尔巴乔夫是马列主义的叛徒,是典型的右倾机会主义者。

其具体表现是:(1)戈氏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个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苏联演变的内在原因;(2)戈氏新思维使外交政策步入歧途,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3)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本质原因,就在于戈
氏背叛马克思主义,执行一条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

另一部分人持相反观点,认为:戈氏在苏联解体中的确负有责任,但这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历史发展的显示。

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本身都是历史的产物,而且作为演变的具体实施者之一,戈恰恰被历史选中。

苏联解体是作为长期历史积累的结果,戈氏的作用至多表现为加速或延缓演变,而不表现在是否演变方面。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造就了戈尔巴乔夫,或者说,戈尔巴乔夫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历史现象的产物和表现。

在个人因素方面,除了上述二人外,国内学者从列宁到叶利钦都有涉猎。

部分人认为列宁、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对苏联解体都负有间接责任。

列宁的一些过“左”的理论是苏联长期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源头之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理论是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主要理论来源,而勃列日涅夫时期则是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性转折时期。

还有部分学者提出,要注意地方精英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在苏联解体中发挥最主要、最直接作用的是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

正是他们,成了苏联的掘墓人。

叶利钦便是他们中间最最典型的代表。

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界不断有人尝试从新的视角、新的领域来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并卓有成效。

这些新尝试包括最高决策机制、国家结构变形、全球化进程、思想文化模式、社会情绪和社会结构变化甚至涉及到人的自由发展、舆论媒体的作用、俄罗斯的民族特性和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影响等多方面的内容。

苏共、苏联虽已成为历史,但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任务还远未结束。

参考文献
[1]郭欣根.苏联解体原因的十种观点述评[J].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4)
[2]陆南泉.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J].世界经济,1992年(9)
[3] 吴仁彰.苏联东欧剧变与马克思主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4] 刘克明.苏联剧变的历史教训[J].当代社会主义问题,1994(1)
[5] 许克新.模式的积弊一苏联剧变的历史根源[J].今日前苏联东欧,1993(11)
[6] 王廷玉.自毁长城:析苏联剧变的历史根源[J].今日前苏联东欧,1993(1)
[7] 赵常庆.从民族角度看苏联解体[J].东欧中亚研究,1998(5)
[8] 陈建越.教训与反思: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十大失误[J].东欧中亚研究,199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