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金属表面处理专业化学基础课的教与学

合集下载

《专题二第二节金属材料》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专题二第二节金属材料》学历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金属材料》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金属材料的概述与分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金属材料的定义、性质、分类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本课程将结合中职化学教育的特点,着重强调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1. 掌握金属材料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了解常见金属材料的成分及其特性。

3. 认识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并展示对金属材料基本知识的理解。

2. 作业评价: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金属材料分类的练习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金属材料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金属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形成书面报告,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制品,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金属材料的定义和性质。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讲解金属材料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重点介绍常见金属材料的成分、特性和应用。

3. 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金属材料实验,如金属的导电性实验、金属的硬度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金属材料的了解和认识,讨论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简单的金属材料知识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完成金属材料分类的练习题和简答题,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记笔记、参与讨论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中职《化学》(通用类 高教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

中职《化学》(通用类 高教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

教案课程名称:化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0次课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学时:2使用教材:《化学》(通用版)张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金属的通性。

2.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典型金属单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性质。

〖教学重点〗1.金属的通性。

2.典型金属单质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金属晶体的结构。

2.铝的两性性质。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

〖教法建议〗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要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素材,比如电线、保险丝、钢窗、自行车钢圈等或直观教具——元素周期表等方法导入新课,实践效果均较好。

〖教学内容〗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与非金属一样,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现代生活中,人们烹饪用的电饭煲、出行用的汽车、建筑用的铝合金门窗、安装用的扳手,以及居家用的煤气管道等无不与金属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金属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新授:第四章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单质一、金属的通性在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A族的硼元素向右下角划一条阶梯形折线,则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区域是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其余都是金属元素(氢除外)。

1.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除汞以外的其他金属都具有晶体结构。

金属晶体中包含着中性原子、带有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自由电子。

依靠流动的自由电子,使金属原子和金属阳离子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金属晶体。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少数金属呈其他颜色。

中职基础化学教案:了解铁和铜(全2课时)

中职基础化学教案:了解铁和铜(全2课时)
难点
三价铁和二价铁的转化
教法
讲解法、自学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一、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来自地球上的铁都是化合态的
2.陨石中和有游离态的铁
3.常见的铁矿石
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
褐铁矿(Fe2O3•nH2O)黄铁矿(FeS2)
菱铁矿(FeCO3)
(2)灰口铁:铁水缓慢冷却,Fe3C分解成铁和石墨,成灰口铁。用于铸造和机械加工。
(3)白口铁:铁水迅速冷却,Fe3C不分解,得白口铁。主要用于炼钢。
三、炼钢
1.生铁:含碳量在2%-4.5%的铁叫生铁或铸铁。
2.钢:含碳量在0.05%-2%的铁称之为钢。
3.熟铁:含碳量低于0.05%的铁称之为熟铁。
【小结】
【当堂训练】见PPT
【作业】




教后札记
4.炼钢(过程和原理反应)
(1)开始铁水被氧化高温
2Fe + O2===2FeO
(2)FeO氧化铁水中的杂质
高温
FeO+ C === Fe + CO
高温
Si + 2FeO=== 2Fe + SiO2
高温
Mn + FeO === Fe + MnO
CO在炉口燃烧成CO2,除去;SiO2和MnO反应生成炉渣,除去。高温
CuSO4•5H2O ===CuSO4+5H2O
★可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
二、炼铁
1.铁矿石: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黄铁矿和菱铁矿。铁矿石中除了铁的化合物外,还含有脉石,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还有硫、磷等杂质。

《金属表面处理》课件

《金属表面处理》课件

缺点:可能产生环 境污染,需要严格 控制工艺条件
化学镀技术
原理:利用化学反 应在金属表面形成 一层金属或合金镀 层
特点:无需电镀设 备,操作简便,成 本低廉
应用:广泛应用于 电子、机械、化工 等领域
优点:镀层均匀, 附着力强,耐腐蚀 性好,耐磨损
热喷涂技术
原理:通过高速气 流将熔融或半熔融 状态的金属或非金 属材料喷涂到基体 表面,形成涂层
金属表面处理的质量检测方法
目视检查:观察表面是否 有划痕、斑点、凹坑等缺 陷
硬度测试:使用硬度计测 量表面硬度,确保达到规 定要求
耐磨性测试:通过摩擦试 验,检测表面耐磨性
耐腐蚀性测试:使用盐雾 试验、酸碱试验等方法, 检测表面耐腐蚀性
镀层厚度测试:使用测厚 仪测量镀层厚度,确保符 合规定要求
电化学测试:通过电化学 方法,检测表面电化学性 能,如电导率、电阻率等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创新方向
环保型表面处理技 术:减少污染,降 低能耗
纳米表面处理技术: 提高表面性能,增 强耐磨性
复合表面处理技术 :结合多种表面处 理技术,提高综合 性能
智能化表面处理技 术:实现表面处理 过程的自动化和智 能化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市场前景
市场需求:随着工 业、建筑、汽车等 行业的发展,对金 属表面处理的需求 不断增加
特点:涂层厚度可 控,涂层性能优良, 可提高基体表面的 耐磨性、耐腐蚀性、 耐高温性等
应用:广泛应用于 机械、化工、航空、 航天等领域
发展趋势:向着环 保、高效、智能化 方向发展
Part Four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流程
前处理工艺流程
脱脂:去除金属表面的油脂和污垢 除锈:去除金属表面的锈迹和氧化皮 酸洗: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铁锈 钝化: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腐蚀和氧化

中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教学案

中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教学案

中职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3.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4.学会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5.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分类、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2.金属热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3.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1.金属材料的分类。

2.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3.金属热处理的概念和作用。

4.金属热处理的分类和方法。

5.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1.综合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3.互动授课与计划安排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课题,例如汽车发动机的高温工作条件下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

2.知识讲解:a.金属材料的分类:根据成分等特征,将金属材料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

根据组织结构,将金属材料分为铸造材料、锻造材料、热处理材料和复合材料。

b.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解释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图,介绍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塑性等力学性能。

c.金属热处理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什么是金属热处理,以及热处理对金属材料的影响,如提高强度、改善韧性等。

d.金属热处理的分类和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正火、淬火、调质等,以及各自的作用和过程。

e.金属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设计:讲解如何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以及如何设计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3.案例分析:a.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等。

b.给定特定工作条件和要求,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工艺,并设计相应的工艺流程。

4.实验教学:a.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金属材料实验,如金相分析、硬度测试,以巩固所学知识。

中职《化学》(通用类 高教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

中职《化学》(通用类 高教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

教案课程名称:化学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0次课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一)学时:2使用教材:《化学》(通用版)张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金属的通性。

2.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典型金属单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性质。

〖教学重点〗1.金属的通性。

2.典型金属单质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金属晶体的结构。

2.铝的两性性质。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

〖教法建议〗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要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素材,比如电线、保险丝、钢窗、自行车钢圈等或直观教具——元素周期表等方法导入新课,实践效果均较好。

〖教学内容〗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与非金属一样,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现代生活中,人们烹饪用的电饭煲、出行用的汽车、建筑用的铝合金门窗、安装用的扳手,以及居家用的煤气管道等无不与金属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金属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新授:第四章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单质一、金属的通性在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A族的硼元素向右下角划一条阶梯形折线,则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区域是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其余都是金属元素(氢除外)。

1.金属的物理性质在常温下,除汞以外的其他金属都具有晶体结构。

金属晶体中包含着中性原子、带有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自由电子。

依靠流动的自由电子,使金属原子和金属阳离子相互连接在一起而形成金属晶体。

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1)金属的颜色和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少数金属呈其他颜色。

金属表面处理课程设计

金属表面处理课程设计

金属表面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表面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使学生了解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质及适用表面处理技术;3. 帮助学生了解金属表面处理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强化质量意识;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金属表面处理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

本课程针对九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掌握金属表面处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金属表面处理基本概念:介绍金属表面处理的目的、分类及常用方法,如清洗、打磨、抛光等。

2. 金属材料的性质及适用表面处理技术:分析不同金属材料的特性,如钢铁、铝合金、不锈钢等,以及各种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

3.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及操作要领:详细讲解各种表面处理工艺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如喷漆、镀锌、阳极氧化等。

4. 金属表面处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金属表面处理在汽车、航空、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5. 金属表面处理质量检测与控制:介绍金属表面处理质量检测的方法、标准,以及如何预防和解决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课时:金属表面处理基本概念及分类2. 第2课时:金属材料的性质及适用表面处理技术3. 第3课时: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及操作要领4. 第4课时:金属表面处理在工程应用中的实例分析5. 第5课时:金属表面处理质量检测与控制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中职化工机械基础教案:有色金属(铝合金)

中职化工机械基础教案:有色金属(铝合金)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教学内容(二)分类、铝合金按其成分和加工方法又分为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

1、变形铝合金是先将合金配料熔铸成坯锭,再进行塑性变形加工,通过轧制、挤压、拉伸、锻造等方法制成各种塑性加工制品。

变形铝合金是以各种压力加工方法制成的管、棒、线、型等半成品铝合金。

根据其用途又可分为防腐铝合金、超硬铝、特殊铝、硬铝、锻铝5类。

常用的防锈铝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是锰和镁,加锰可提高其抗蚀能力,加镁使其强化并降低比重,其特点是耐腐蚀,抛光性好,可长时间保持光亮表面,强度比纯铝高,多用于制造与液体接触的零件、管道、日用品、装饰品等;硬铝又称杜拉铝,是铝、铜、镁合金,并含少量锰。

铜、镁在铝中溶解度较大,有强化效应,锰使其耐蚀。

硬铝根据其合金元素含量不同可分别制造铆钉、飞机的螺旋桨及飞机上的高强度零件;超硬铝是含有锌的硬铝,其硬度、强度均比硬铝高,不同品种的超硬铝用于制造各种结构零件、高载荷零件,是航空工业的重要材料之一;锻铝在一般状态下具有高的塑性,强度大,用来制造各种锻件或冲压件,如内燃机活塞等; 特殊铝是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组分不同,各有用途。

教学内容2、铸造铝合金是将配料熔炼后用砂模、铁模、熔模和压铸法等直接铸成各种零部件的毛坯。

铸造铝合金是用来直接浇铸各种形状的机械零件的铝合金。

按加入的主要元素不同又可分为Al-Si系合金、Al-Zn系合金、Al-Mg系合金。

每个系统各有牌号,较为复杂。

(三)、发展历史铝合金研究与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和航空工业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发展得很快,用途范围不断扩大,在金属材料中其产量在钢铁之后居第二位,在有色金属材料中居首位。

铝合金将有很大的发展:采用更新的工艺方法,改进原有合金,发展新合金,赋予更新更加完善的使用性能,扩大使用范围,增大使用量。

1908年美国铝业公司发明电工铝合金1050,并制成钢芯铝绞线,开创高压远程输电先锋。

教学课件《化学(通用类)》(中职)

教学课件《化学(通用类)》(中职)
教学课件《化学(通 用类)》(中职)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基础知识与技能 • 无机化学及其应用 • 有机化学及其应用 • 分析化学简介及实验方法 • 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理念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化学(通用类)课程简介
化学(通用类)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 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 基础。
工业制氢气
电解水或天然气与水蒸气高温 反应。
无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食盐
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用作调味品、腌制食 品、配制生理盐水等 。
纯碱
主要成分为碳酸钠, 用于生产玻璃、肥皂 、造纸等。
小苏打
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 ,用作发酵粉、治疗 胃酸过多等。
熟石灰
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等。
烷烃
稳定性好,常用作溶剂、燃料等。
烯烃和炔烃
含有不饱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等反应,用 于合成橡胶、塑料等。
芳香烃
具有特殊气味和稳定性,用于合成染料、香料等 。
醇、酚、醚
具有羟基或醚键,可发生酯化、氧化等反应,用于 合成树脂、涂料等。
醛和酮
含有羰基,可发生还原、氧化等反应,用于合成 医药、农药等。
羧酸及其衍生物
具有羧基或酰基,可发生酯化、酰胺化等反应,用于合 成油脂、蛋白质等。
有机合成与制备技术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够设计简单的有机合成路线

有机反应机理
了解常见有机反应的机理和影响 因素,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等。
有机实验技术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 技能,如蒸馏、萃取、分液、重

《专题二第二节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加工制造类

《专题二第二节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加工制造类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金属材料的种类,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理解金属材料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并能够分析其优缺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金属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分析,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展示金属材料的各种应用场景。

2. 准备实物金属材料,让学生直观认识金属材料的外观和性质。

3. 准备一些典型金属材料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布置学生自行收集有关金属材料应用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金属材料的认识及重要性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金属材料是常见的物质之一,比如铁锅、铁钉、铜导线等。

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例如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特性,同时也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如建筑、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

2. 引入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基本性质教师:金属材料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今天我们将学习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基本性质,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它们。

(二)新课教学1. 金属材料的分类教师: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并说明它们的分类依据。

学生:列举金属材料,如铁、铜、铝等,并讨论它们的分类依据。

教师总结:根据金属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可以将金属材料分为纯金属和合金。

纯金属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而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物质。

2. 金属的基本性质教师:金属具有哪些基本性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例如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等特性。

教师总结: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硬度等基本性质。

这些性质使得金属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3. 金属材料的运用及发展趋势教师:金属材料在哪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例如建筑、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

中职化工机械基础教案:有色金属(铜合金)

中职化工机械基础教案:有色金属(铜合金)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2-2023-1教案教学内容(二)分类有色金属中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

现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有色金属分为5类:轻金属密度小于4500千克/立方米(0.53~4.5g/cm3),如铝、镁、钾、钠、钙、锶、钡等。

重金属密度大于4500千克/立方米(4.5g/cm3),如铜、镍、钴、铅、锌、锡、锑、铋、镉、汞等。

贵金属价格比一般常用金属昂贵,地壳丰度低,提纯困难,化学性质稳定,如金、银及铂族金属。

半金属性质价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硅、硒、碲、砷、硼等。

稀有金属包括稀有轻金属,如锂、铷、铯等;稀有难熔金属,如钛、锆、钼、钨等;稀有分散金属,如镓、铟、锗等;稀土金属,如钪、钇、镧系金属;放射性金属,如镭、钫、钋及阿系元素中的铀、钍等。

(三)铜合金、有色金属中的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之一,铜合金(copper alloy)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

纯铜呈紫红色,又称紫铜。

常用的铜合金分为黄铜、青铜、白铜3大类。

1、黄铜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具有美观的黄色,统称黄铜。

铜锌二元合金称普通黄铜或称简单黄铜。

三元以上的黄铜称特殊黄铜或称复杂黄铜。

含锌低於36%的黄铜合金由固溶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如含锌30%的黄铜常用来制作弹壳,俗称弹壳黄铜或七三黄铜。

为了改善普通黄铜的性能,常添加其他元素,如铝、镍、锰、锡、硅、铅等。

铝能提高黄铜的强度、硬度和耐蚀性,但使塑性降低,适合作海轮冷凝管及其他耐蚀零件。

锡能提高黄铜的强度和对海水的耐腐性,故称海军黄铜,用作船舶热工设备和螺旋桨等。

铅能改善黄铜的切削性能;这种易切削黄铜常用作钟表零件。

黄铜铸件常用来制作阀门和管道配件等。

船舶常用的消防栓防爆月牙扳手,就是黄铜加铝铸造而成。

2、白铜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

初中化学金属表面处理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表面处理教案

初中化学金属表面处理教案主题:化学金属表面处理目标:1. 了解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金属表面处理的常见方法和原理;3. 学会根据金属性质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1. 金属表面处理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防锈处理、电镀、化学镀膜等;3. 金属表面处理的原理及应用;4. 根据金属性质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引导学生了解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金属表面处理的认识和经验。

二、知识讲解:1. 介绍金属表面处理的定义和作用;2. 分别讲解防锈处理、电镀、化学镀膜等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 示范实验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属表面处理的过程和效果。

三、讨论互动:1. 引导学生讨论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比较它们的适用范围;2. 指导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展示实际应用案例。

四、总结提升: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要点;2. 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金属表面处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金属表面处理的新技术和方法;2.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金属表面处理过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资源:1. 教材资料、PPT等教学工具;2. 实验器材、化学药品等实验物质;3. 金属表面处理相关的案例资料和图书。

评价方法:1. 考察学生对金属表面处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考核学生对金属性质选择合适表面处理方法的能力;3.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期望效果:1. 学生了解金属表面处理的重要性和作用;2. 学生掌握金属表面处理的常见方法和原理;3. 学生能够根据金属性质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法,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加工与实训

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加工与实训

附件3:中等职业学校金属加工与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学习后续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正确选用常用金属材料;熟悉一般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与热处理工序;掌握钳工、车工、铣工、焊工等金属加工的基础操作技能;会使用常用的工、量、刃具;能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及常见工种的工艺卡,并能按工艺卡要求实施加工工艺。

具备运用工具书、网络等查阅和处理金属加工工艺信息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探究工程实际中有关的金属工艺问题的意识,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两部分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6学时。

2. 实训模块是适应相关专业学习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选学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4周。

—18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19 ——20 ——21 —实训模块—22 ——23 —五、教学实施学时安排建议—24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按16~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二)教学方法建议1. 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部分教学建议尽量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3. 热加工基础部分教学建议尽量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配合一定的现场教学。

4.冷加工基础部分教学建议结合实训模块安排,以现场教学为主,配合一定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三)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

1. 应反映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江苏省南华职业高级中学金属工艺学教案:金属学基础知识02

江苏省南华职业高级中学金属工艺学教案:金属学基础知识02

江苏省南华职业高级中学教案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2.5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的合金称为铁碳合金铁碳合金在固态下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总结:硬度最高的是渗碳体强度最好的是珠光体高温下奥氏体塑性最好常温下铁素体塑性最好,莱氏体硬度较高§2.6 铁碳合金状态图三、铁碳合金的分类含碳量分类:工业纯铁:C≤0.0218%C钢:0.0218%<C≤2.11%白口铁:2.11%<C<6.69%钢分类:共析钢:0.77%P亚共析钢:C<0.77%P+F过共析钢:C>0.77%P+C共晶白口铁分类:共晶白口铁:4.3%C Ld′亚共晶白口铁:C<4.3%C Ld′+P+C过共晶白口铁:C>4.3%C Ld′+C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二课时画图5分钟第二课时10分钟T:讲解S:理解二、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铁碳合金状态图1.点(特性点):A 1538℃100%Fe的熔点;D 1227℃100%Fe3C的熔点;G 912℃100%Fe的同素异晶转变点(重结晶温度点);C 1148℃ 4.3%C 共晶点L→Ld(A+C)共晶反应;F 1148℃ 6.69%C 虚点;P 727℃100%Fe虚点;K 727℃ 6.69%C虚点、E 1148℃ 2.11%C 碳在γ-Fe中的最大固溶量;S 727℃0.77%C 碳在γ-Fe中的最小固溶量,共析点A→P 共析反应。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代码:1013003总学时:96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材料力学、物理化学、机械制造基础开课对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性质:金属学与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工程材料及其工程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其为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理论和实验基础。

2、目的与任务:使学生掌握研究材料微观的方法,建立微观组织与宏观特性和性能间的联系与对应关系并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金相实验方法。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3^基本内容(1)金属的晶体结构。

(2)纯金属结晶。

(3)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4)铁碳合金。

(5)三元合金相图。

(6)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7)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8)扩散。

(9)钢的热处理原理。

(10)钢的热处理工艺。

(11)工业用钢。

(12) 铸铁。

(13)有色金属及合金。

4、基本要求(1)掌握材料的基本结构、组织及与性能的联系。

(2)掌握材料的结晶过程及结晶过程组织变化的分析。

(3)利用相图分析材料的组织及组织转变。

(4)掌握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及机理。

(5) 了解材料的强化途径及强化理论。

(教学要求:A -熟练掌握;B -掌握;C - 了解)本课程实验安排项目:16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原则,增加课堂讨论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教学手段采用黑板教学、幻灯教学、挂图讲解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开展电子教案、CAI课件的研制、引进和应用、研制多媒体教学系统。

六、建议教材与参考书目1、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金属学原理,侯增寿,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金属学与热处理,丁建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原理,赵忠,丁仁亮,周而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o 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编写的。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简介教案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简介教案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简介教案第一篇: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简介教案金属工艺学电子教案(22)【课题编号】22-11.1 【课题名称】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简介【教材版本】郁兆昌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金属工艺学(工程技术类).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了解金属表面强化处理、防腐处理、装饰处理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了解并能初步选用常用的表面防腐处理方法。

三、素质目标了解金属表面强化、表面防腐、表面装饰方法,能初步选用防腐处理方法对零件进行防腐。

四、教学要求一般了解金属表面强化、金属表面强化处理;初步了解金属表面装饰处理。

【教学重点】金属表面强化处理、表面防腐处理。

【难点分析】金属的腐蚀和表面防腐处理。

【分析学生】1.具有学习的知识基础。

2.具有学习的能力基础。

3.金属表面处理可使普通金属材料制造的机件提高多种表面性能,从而节约贵重材料。

金属防腐每年能节约大量费用,据统计,工业发达国家每年因腐蚀造成维修或更换产品的费用,约占国民收入的5%。

金属防腐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1.郁兆昌,潘展,高楷模研编制作.金属工艺学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郁兆昌主编.金属工艺学教学参考书(附助学光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安排】22-1 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授与演示交叉进行、讲授中穿插练习与设问,穿插讨论,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5分钟)1.简述常用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的名称、用途。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3.提问:题10-2;10-9。

二、导入新课通过表面处理,可使一些普通金属材料制造的机件提高表面强度、硬度、耐磨性、耐蚀性、耐热性、疲劳强度等性能,从而节约贵重材料,增加寿命、降低成本。

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使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三、新课教学(70分钟)1.金属表面强化处理(15分钟)教师讲授金属表面覆盖层强化、化学热处理强化、冶金强化、相变强化、形变强化、复合强化。

江苏省南华职业高级中学金属工艺学教案:金属学基础知识01

江苏省南华职业高级中学金属工艺学教案:金属学基础知识01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二课时
15分钟
T:讲解
S:理解
一、金属结晶的过冷现象:
1.过冷现象:
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n<To。
2.过冷度:To-Tn=∆T(变量)。
温度
a
To
理论结晶温度
Tn b c
实际结晶温度
d
O时间
分析(结晶过程):
1).在ab段:金属均呈现液体,
2).在bc段:液体中某些原子结成晶核(自发晶核)(晶坯)晶核不断长大形成枝晶直到晶粒。
σ↑、HRC↓、δ↓、ψ↓、αku↓。
渗碳体C:F+C层片相间叠加。硬度极高,而塑性、韧性极低。
3.机械化合物
定义:α-固溶体+β-固溶体+…+α-金属化合物+β-金属化合物
例如:钢铁、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常见金属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胞
(2).面心立方晶格
(3).密排六方晶格
3)、有相变潜热产生,冷却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固态下进行)与液体结晶相比具有不同之处。
4)、同素异构转变时常伴有金属的体积变化。
§2.3 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基本概念
合金、组元、合金系、相、组织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10分钟
T:讲解
S:理解
1.合金:
定义;金属元素同另一种或几种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材料。
教学重点
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难点
晶体结构、结晶的过程、同素异构转变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金属表面处理专业化学基础课的教与学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教学课程的改革也逐渐地深入各类学校,但是新课程的改革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要进行深深的反思。

就教与学两方面来讲,存在着弊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优点,以中职学校金属表面处理专业中的化学基础课来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明显地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金属表面处理专业中的化学基础是专业中的基本,也是形成这一专业的根本,而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这其中的含义相当复杂,理论也是相当地抽象难懂,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现就化学基础课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育中职学校化学基础课教与学问题措施
化学基础是金属表面专业以周边相似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

对于这一门课程,传统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

针对这些问题,加上多年的教育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化学基础在金属表面处理专业中的作用
金属表面在一些处理及保管的过程当中,无可避免地会遇到氧化的现象,由此产生薄厚不一的氧化层。

与此同时,在氧化后的金属表面相当容易吸附一些灰尘或者杂质,这就加大了处理金属表面的难度,而单纯的磨纸打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处理。

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选用什么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

由此可见,化学基础教育
在金属表面处理当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化学知识掌握主要通过学校的化学基础课教学体现出来。

二、如何有效地夯实化学基础
(一)化学在现在的社会渗透到了各个领域里,从初中开始,化学就开始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掌握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

(二)充分认识和理解与化学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对于化学中存在的现象和解释要牢记于心。

(三)对于化学语言(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基本量和单位、符号、公式)的运用要有正确的表述与沟通的能力,但是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做有效地记忆与理解。

(四)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技能要达到初步掌握,在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常见元素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解释与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为专业课的学习与操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教师在“教”方面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兴趣
要想学好课程尤其是化学基础课程,关键是要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为了增加学生对化学基础的兴趣,主要做好以下的几点:
1.生活与课堂有效地相结合,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

2.影像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讲授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兴趣,因为目前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图像、声音,单纯的文字讲解已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如邓小平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进行有效的实践会加大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叶圣陶曾经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

”而事实表明,这是相当正确的。

尤其是对于一部分女生而言,化学是相当枯燥无味的,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不进行有效的教学并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学生对于学习就会相当无味与困难。

(二)多手段地进行直观的教学
在金属表面处理专业涉及很多的化学具体现象,因此在教学当中应该运用实物、实验器具等,这样可以增强直观性,以便于理论上的掌握。

(三)教学情境的良好创设与合理开展教学方式
学生要想学习到位,充分地学习,就必须拥有恒定的学习心性。

教学情境的良好创设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都标注在问题的解决上去,所谓的情境教学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加之老师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事实进行情境式的教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指引到正确的学习方向,确定了学习的目的。

另外,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由
原来的被动变成现在的主动学习。

教学情境一般是以问题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问题的价值性上。

目的的实现对问题的要求相当高,这主要体现在问题是否有贡献、是否有必要等。

再一个就是挑战性,这是对问题技术含量的确定,问题有挑战性了,就会增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冲突。

最重要的是可行性,问题能否实行,难度是问题的重要所在,教师应尽量注意将问题保持在学生所知范围内,在思想上充分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创造
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

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过程是否成功,主要看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互动是否成功,教学方式是否具有新意,学生的学习思维是否得到培养,智力是否得到了挑战等,这其中最主要是看教师与学生是否成为了合作者,教师是否成为了引导者。

四、结语
总的来说,金属表面处理专业中的化学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本的课程,书本中的理论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需要我们对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整理与规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结合实践,让化学活起来。

要想成功地将化学基础“教”与“学”充分结合,就要坚定不移地以职业教育为主要的工作向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陆金南.职高化学教学的导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0(9).
[2]曾瑞芳.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善学[j].新校园:理论版,2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