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合集下载

2014年物理实验操作练习题及评分标准 2

2014年物理实验操作练习题及评分标准 2

2014年物理实验操作练习题及评分标准实验一: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器材,两次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测量并记录相应的像距和物距,并比较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8分) 实验器材: 平面镜成像试验器一套、边长为2cm 方格白纸一张、平面镜一块(约与玻璃板等大)。

实验内容:(1)选择器材。

(1分)(2)摆放器材。

(2分)(3)观察与记录。

(5分)(4)整理器材。

评分标准:实验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8分)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一盒、量筒、盐水、玻璃杯或烧杯、水、抹布、滴管。

实验内容:(1)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1分)(2)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6分) (3)计算盐水的密度。

(1分) (4)整理器材。

评分标准:1.物理实验题: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8分)评 分 要 点分值 (1)检查器材天平已经调节平衡,只是游码不在零位置;能把游码拨到零位置,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给1分 。

若用镊子拨游码拨不动时,可以用手,不扣分。

1(2)测量质量要求操作规范,结果记录正确。

把盐水和烧杯放在右盘中的,扣1分。

用手直接添加砝码的,扣1分。

结果读数错误的,扣1分。

测量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扣1分。

3分扣完为止。

3(3) 测量体积要求操作规范,结果正确,排序合理。

若先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的, 扣1分。

2 (4)实验结论算出盐水的质量(1分)。

再算出盐水的密度(1分)。

2实验题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8分)实验器材:杠杆尺、支架、钩码一盒、弹簧测力计、细线(或挂物环)。

实验内容:(1)检查并安装器材。

(1分) (2)调节杠杆平衡。

(1分)(3)实验测量,完成下表。

(6分)(4)整理器材。

试验次数 动力F 1/N 动力臂l 1/cm F 1×l 1 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F 2×l 21 2 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评分标准:物理实验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8分)评 分 要 点分值 扣分 (1) 检查器材 有检查实验器材的意识和动作。

新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解读

新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解读

新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十四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解读及其实验操作考试要求一. 初中升学本实验理论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 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 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 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2.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回答问题: 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二. 初中升学本实验操作性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一)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物理实验操作试题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考试时间: 10分钟)【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 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 平板玻璃一块, 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 白纸一张, 三角板一对, 刻度尺一把。

【实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 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 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平面镜成像物距与像距关系

平面镜成像物距与像距关系

平面镜成像物距与像距关系平面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工具,它是一种具有光滑反射面的镜子。

平面镜的反射作用使得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它的光线的反射图像。

本文将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一、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在了解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当光线射向平面镜的反射面时,根据反射定律,光线将按照与镜面法线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角度反射。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物距与像距相等: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距离镜子的距离等于像距,即物距 = 像距。

2. 物像共轭:在平面镜前放置物体,平面镜将物体的光线反射形成一个虚像,该虚像与物体之间是对称的关系,即物体和像在平面镜两侧沿镜面法线对称。

二、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距与像距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即物距与像距呈反比关系。

具体而言,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

此外,根据光线的传播方向,可以分为物距大于焦距、物距等于焦距和物距小于焦距三种情况。

1. 物距大于焦距:当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距离大于镜面焦距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如下:- 物体:位于平面镜前面的物体是实物,通过平面镜后的光线不会相交。

- 像像:平面镜成像后的像是虚像,位于平面镜的后面,呈倒立、缩小的样子。

2. 物距等于焦距:当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距离等于镜面焦距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下:- 物体:位于焦点上的物体不会在反射时折转。

- 像像:平面镜不形成像,真空中没有像。

3. 物距小于焦距:当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距离小于镜面焦距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下:- 物体:位于焦点位置的物体反射后会折转。

- 像像:像由光线的反射而产生,位于背面的无穷远处,呈正立、放大的样子。

三、实际应用与注意事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物距与像距关系,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是有帮助的。

例如,可以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制作简易的梳子、玩具等。

在使用平面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要适当,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成像效果。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

实验07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1)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量角器、支架等。

(2)主要器材作用:A、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B: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

C、刻度尺:测量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D、光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E、白纸:确定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

3.【实验装置图】4.【成像原理】光的反射5.【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观察到未点燃蜡烛的烛芯上好像也有了烛焰)。

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等关系。

(4)在玻璃板下所铺的白纸上描绘出蜡烛、玻璃板和蜡烛像的位置。

(5)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量出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 【实验表格】7.【实验结论】(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物大小相同。

(3)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如何放置玻璃板?把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放在纸上。

2、如何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人在点燃蜡烛侧透过玻璃板看去。

3、如何探究像的实虚?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上有无像。

4、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完全相同且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像与物完全重合。

(等效法)5、在白纸上描出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后,接着应该怎么办?连接对应的像点、物点,测出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看连线和镜面是否垂直。

6、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版)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析版)

实验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选择题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将靠近玻璃板B.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解析】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也靠近玻璃板,故A错误;B、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错误;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D错误.故选:B。

2.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则此实验中正确的是()A.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更清楚看到A的像B.他用到刻度尺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小明将蜡烛B点燃,可以更方便地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D.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从前面透过玻璃板能看到蜡烛A的像【解析】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观察到所成的像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有何关系,故A错误;B、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故B错误;C、若将B点燃,则透过平面镜会观察到两个烛焰,不易确定像的位置,故将未点燃的蜡烛移动,方便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故C错误。

D、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但从前面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故D正确;故选:D。

3.一块平面镜直立在水平地面上,当你照镜子时,你会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成的像会变大C.你以1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2s后像和你之间的距离减小了4mD.你沿与镜而平行的直线运动过程中,相对于自己的像的位置是变化的【解析】A、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人靠近平面镜时,平面镜成的像不变,故B错误;C、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相对于镜子,像与物有相同的速度,2s你移动的距离为:s=vt=1m/s×2s=2m,2s你的像移动的距离也是2m,则像与你的距离减小4m。

眼睛的成像实验: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眼睛的成像实验: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影响实验结论
如何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优化实验条件、使用更先进的仪器等
实验结论与总结
PART 06
透镜焦距与物距关系的结论总结
透镜的焦距决定了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反之亦然
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大小和清晰度
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是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之一
实验步骤:调整透镜与光屏的距离,观察成像情况
实验结果:得出透镜焦距与物距的关系
实验原理
PART 03
光的折射原理
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通过测量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得出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折射率:介质中光的速度与真空中光的速度之比
透镜的焦距和物距的关系
汇报人:XX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实验目的
03
实验原理
04
实验步骤
05
实验结果分析
06
实验结论与总结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01
实验目的
PART 02
了解透镜的焦距概念
透镜的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焦距决定了透镜的成像性质
通过实验了解透镜的焦距概念,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分析实验结果
观察透镜成像:观察透镜成像的情况,记录成像的位置和清晰程度。
测量焦距:使用刻度尺测量透镜的焦距。
计算物距:根据成像公式计算物距,并与实际物距进行比较。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透镜的焦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分析
PART 05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实验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设计与进行实验】1.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3.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5.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应选择茶色玻璃板.因为透明玻璃板透光性较强,反光性较弱,而这个实验对透光性有要求,对反光性也有要求,所以应选用透光性不如透明玻璃板而反光性强于透明玻璃板的茶色玻璃板.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蜡烛A的像是否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则蜡烛B也会产生一个像,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如果玻璃板两侧蜡烛都点燃的话,就没有黑暗和明亮的对比,不利于观察蜡烛A的像的准确位置.13.实验中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 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①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15.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16.(1)将桌面上的白纸换成方格纸的好处是方便比较蜡烛A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观察像的时候,眼睛的位置应与蜡烛A同侧.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且只有当光进入人眼时,人眼才能看到像.(3)实验中,测得的蜡烛A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则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B与蜡烛A 所成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实验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解析版)

实验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解析版)

实验5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基础考点梳理1.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2. 实验装置图3. 实验器材:透明薄玻璃板、刻度尺、光屏、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白纸(或方格纸)、笔(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目的:利用玻璃的透光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选择较薄玻璃板的目的:避免出现重影,方便找到像的位置(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刻度尺的作用:测量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5)光屏的作用:检验是否能承接到像(6)白纸的作用:便于记录像、物、平面镜的位置,从而确定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及像、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4.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①用较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①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用未点燃的蜡烛等效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5. 实验环境: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6. 实验过程(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的原因:若玻璃板倾斜一定角度,物体的像会上升到水平桌面的上方或下降到水平桌面的下方,不能使蜡烛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完全重合,如下图所示(2)代替像的蜡烛不能点燃的原因:若点燃,将会再产生一个像,不利于观察蜡烛像的准确位置(3)平面镜成虚像的判断:用光屏在像的位置承接不到点燃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4)实验中应该在物的同侧位置透过玻璃板观察像的原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5)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7. 实验结论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虚像.8. 实验评价(1)测得的像距和物距不相等的原因: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①玻璃板太厚;①测量误差;①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没有完全重合(2)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使像与物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9. 实验改进(1)选择透光性差一点的玻璃板(如茶色玻璃)的原因:使像更清晰(2)用LED灯代替蜡烛的原因:①亮度大,成像稳定且明显;①可避免蜡烛因燃烧变短而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关系;①更环保(3)用方格纸比白纸更好的原因:能更方便、更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典型例题赏析实验结论:(1)物体通过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总述: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带底座的玻璃板(薄厚不同的两块玻璃板)、白纸、两支蜡烛A和B、笔、光屏,请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小勇选择的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完全相同。

平面镜成像实验设计与分析

平面镜成像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结果:像与物等大,且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的虚实性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不能 实际接收到光线
虚像的应用:在光学仪器、摄影 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虚像与实物的关系:虚像与实物 关于平面镜对称
虚像与实像的区别:虚像不能形 成在光屏上,实像可以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分析
误差来源分析
测量工具误差:如尺子、量角器等工具的精度误差 实验操作误差:如放置平面镜、调整光源位置等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环境因素误差:如光线、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理论模型误差:如假设光线为平行光、忽略光线的折射等理论模型的简化带来的误差
测量工具引起的误差
测量工具的选择:选择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测量工具的校准:定期对测量工具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测量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等 测量环境的控制:保持测量环境的稳定,如温度、湿度、光线等
人为操作引起的误差
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不当
数据记录和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疏忽和错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理解不准确
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温度变化:导致实验器材的热胀冷缩,影响实验结果 湿度变化:影响实验器材的精度和稳定性 气压变化:影响实验器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光线变化:影响实验器材的读数和判断
实验目的:探究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平面镜、刻度尺、白纸、铅笔等
实验步骤:放置平面镜,测量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物距与像距相等,且物距与像距之和为定值
分析结论: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距定律,即 物距与像距相等,且物距与像距之和为定值。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距离(cm)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实像或虚像位置1位置2位置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4.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考点方向】: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

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2020年中考必考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2020年中考必考实验专项突破 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距离(cm)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实像或虚像位置1位置2位置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4.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考点方向】: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

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实验0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0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

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1. 像和物大小相等;2. 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互相垂直;4. 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

【考点方向】: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

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镜前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

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5、虚像的理解和应用: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到镜后的像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没有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光屏不能承接。

2016理化生加试实验物理试题操作步骤

2016理化生加试实验物理试题操作步骤

2016理化生加试实验物理试题操作步骤A类实验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1检查器材2将玻璃板竖直固定在方格纸中央线上3将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将另一蜡烛放在玻璃板后,调整它的位置,使它与玻璃板前蜡烛的像重合5记下物距和像距6再次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调整玻璃板后蜡烛的位置,使物和像再次重合7记下物距和像距,总结规律8整理器材实验次数物距u/cm 像距v/cm 结论122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f=10cm)1检查器材2安装器材: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察光屏上的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4第二次: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记录物距和像距,5比较两次像的大小,填写结论6整理器材试验次数成像情况物距u/cm 相距v/cm 结论1 两次相比第____次像较大2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1检查器材2调整天平平衡3 在烧杯中盛上适量盐水,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4 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5 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6 计算盐水的质量和密度8整理器材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盐水的密度ρ/(g/cm3)1检查器材2调整天平平衡3测出蜡块质量4往量筒加适量水,下蹲观察水的体积5将蜡块放入量筒,用细针将蜡块按入水中,下蹲观察水的体积6计算蜡块的密度7整理器材蜡块质量m1/g 量筒内水的体积m2/g 水和蜡块的总体积m/g蜡块的体积V/cm3蜡块的密度ρ/(g/cm3)5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阻力大小的关系1检查器材2 调节杠杆平衡3 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重力4 分别在支点左端和右端某一位置挂上钩码,使杠杆平衡,5 保持两端钩码位置不变,改变两端钩码数量,使杠杆重新平衡6 总结规律,整理器材阻力F2/N 阻力臂l2/cm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结论6 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立方体物块对桌面的压强1检查器材2调节天平平衡3用天平测出立方体块质量,计算重力4用刻度尺测出立方体块的边长,计算底面积5计算压强6整理器材立方体重力G/N 立方体底面积S/㎡对桌面压强P/pa7测量质量和重力的比值g1检查器材2调节天平平衡3用天平测出石块质量4用弹簧秤测出石块重力5计算重力与质量比值6整理器材石块重力G/N 石块质量M/kg 重力/质量N/kg 8用天平和溢水杯测量石块的体积2调节天平平衡3测出小空烧杯质量4 将溢水杯倒满水,用另一烧杯接着溢出的水5将石块浸没溢水杯中,将溢出的水倒入小空烧杯中6测出小空烧杯和溢出的水的总质量7计算石块体积小空烧杯质量M/kg 小空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M/kg石块体积V/m³9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1检查器材2断开开关,连接串联电路3检查电路有无错误4分别将电流表接在两灯泡之间和其它位置,测出三处的电流值5 更换灯泡规格,重复上面步骤6 整理器材两灯泡间A处电流I/A两灯泡左边B处电流I/A两灯泡右边C处电流I/A结论10、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1检查器材2断开开关,连接电路,3检查电路有无错误4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灯泡发光,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5再次调节变阻器,使灯泡更亮,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6 计算灯泡电阻,7 整理器材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结论11、探究小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2断开开关,连接电路,3检查电路有无错误4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灯泡发光,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5再次调节变阻器,使灯泡更亮,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6计算灯泡功率7整理器材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结论12、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1检查器材2断开开关,连接电路3检查电路有无错误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5再次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6总结规律,整理器材定值电阻R/Ω电压U/V 电流I/A 结论13、测量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1检查器材2断开开关,连接电路,3检查电路有无错误4将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闭合开关,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断开开关5将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并联,闭合开关,测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6计算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7整理器材定值电阻阻值R/Ω定值电阻电压U/v 滑动变阻器电压U/v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R/ΩB类实验1用温度计测温水温度2取出温度计,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3往烧杯中加适量温水,手持温度计上端,将温度计玻璃泡竖直立在水中央4下蹲,观察温度计示数5待示数稳定后,记录这时温水温度6整理器材温度计分度值水的温度2检查“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1检查器材2不要动手摸实验器材,只需找出实验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有没有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盖杯板、火柴;温度计是否在水的中央、水量是否合适;温度计的量程是否合适、烧杯上方是否盖有硬纸板、酒精灯与石棉网的距离是否合适3记录装置中的错误,并向监考老师汇报找到的错误之处3用刻度尺测立方体金属块的边长1检查器材2取刻度尺,观察并记录它的分度值,3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立方体物块长度的一端,观察物块另一端所对应的刻度尺的刻度(物体贴紧刻度尺),记录结果(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长度4测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1检查器材2 将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 观察弹簧称指针是否归零,并用手轻拉挂钩,观察分度值和量程3将石块挂在测力计下面,测出石块重力4 把石块全部浸入水中,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5 计算两数之差得出浮力大小石块重力G/N 浸没水中时的重力F/N 浮力F浮/N5用量筒测量蜡块的质量1检查器材3将蜡块放进量筒,使蜡块漂浮在水面,记录这时水的体积4 计算蜡块排开水的体积、排开水的质量5排开水的质量就是蜡块质量6整理器材水的体积V1/cm3水和蜡块的总体蜡块质量m蜡/g积V2/cm36用刻度尺测量圆柱形玻璃杯中两次水面的高度差1 检查器材2 将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倒适量水,用刻度尺量出桌面到水面的高度3 再往玻璃杯加水,量出桌面到水面的高度4 计算两次高度差5 整理器材第一次水的高度H/m 第二次水的高度H/m 高度差H/m7组装滑轮组1检查器材2组装最省力情况滑轮组3 观察弹簧称指针是否归零,并用手轻拉挂钩,观察分度值和量程4向上竖直匀速拉动滑轮组,记录拉力5整理器材拉力F/N8用电压表测量干电池两端的电压1检查器材2开关断开,将开关、电压表、电池串联起来3检查电路是否有错4闭合开关,观察电压表示数,记录电池电压5整理器材干电池电压U/V9连接串联电路1 检查器材2 断开开关,将所有器材依次连接成一串3 检查电路有无错误4 报告老师检查5 整理器材10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检查器材2断开开关,连接电路3检查电路有无错误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灯泡逐渐变亮5请老师过目6整理器材11检查电路1.找出错误,不要改正附错误:除电压表之外是否都是串联到一起的、电压表是否和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量程和正负接线柱是否错误、电压表量程和正负接线柱是否错误、滑动变阻器是否一上一下、滑动变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2.将找出的错误报告老师12识别与变更电路1观察电路,指出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2改动一根导线的一端,让电压表测两灯泡的总电压3在此基础上,再改动一根导线的一端,让电压表测量另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4报告老师13用秒表测量温度计中液柱上升的时间1 检查器材2 将温度计挂在铁架台上,使其玻璃泡竖直立在烧杯中央3 往烧杯中加适量热水4 观察温度计示数,并按下秒表5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次按下秒表6 计算秒表时间7 整理器材。

平面镜成像实验题

平面镜成像实验题

平面镜成像1.(5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在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右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2)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所成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采用了替代的方法,用替代点燃的蜡烛的像。

实验时观察到两者能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

(大小、不能、虚像、另一支相同的蜡烛、像与物大小)2.(5分)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

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1)二者等大、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2)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或蜡烛与桌面不垂直);(3)用手电筒照亮跳棋.3.(5分)如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答:。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答:。

理由是:。

(4)不合理、实验次数太少。

4.(5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右图所示, 在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9中考物理实验考点(解析版)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9中考物理实验考点(解析版)
5
【答案】 (1)垂直;(2)玻璃板;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关于镜面对称;(4)顺时针。 【解析】 (1)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 镜对称可知,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2)将物块 a 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 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 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玻璃板观察到物块 a 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 b 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小明记录下物块 b 底部所在的位置 CˊDˊ,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 沿线段 CD 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 CˊDˊ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 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关系; (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 a 绕 C 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 位置后,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 b 应 绕 Cˊ点顺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
(1)实验过程中蜡烛 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3)移去蜡烛 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
【实验数据】:
像 与 物 的 大 物 体 与 玻 璃 像 与 玻 璃 的 物 像 连 线 与 实像或虚像
小关系
的距离(cm) 距离(cm)
镜面的关系
位置 1
位置 2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本探究题目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像与物大小的关系;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一、提出问题:1.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与物的高度是否相同?2.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跟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二、猜想假设:1.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 ′ 等于物的高度h 。

2.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v 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u 。

三、设计实验: (一)实验器材:泡沫塑料板一块(35cm ×30cm ),一张坐标纸(30cm ×20cm )、一块带支架的薄透明平板玻璃(厚度2mm 左右)、一把刻度尺、同样大小的蜡烛两支、同样大小的金属块两个、大头针若干。

两把相同的直角三角板、一盒火柴、一支记号笔。

(二)实验步骤:1.将坐标纸平放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坐标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 ,把带支架的薄透明平板玻璃沿直线MN 放置,使平板玻璃底边与直线MN 重合,利用两只直角三角板检查,确定平板玻璃垂直于纸面,如图1所示。

2.将一支蜡烛用火柴点燃,作为物体S ,竖直立在平板玻璃前面的坐标纸上,用眼睛可观察到此蜡烛在平板玻璃中所成的像S ′。

用记号笔在坐标纸上标记出物体蜡烛S 所在的位置A (围绕蜡烛的底足画圆,圆心标为A )。

3.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平板玻璃后面,在平板玻璃前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未点燃的蜡烛,直到未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S ′完全重合,用笔在坐标纸上标记未点燃蜡烛所在像S ′的位置A ′(围绕未点燃蜡烛的底足画圆,圆心标为A ′)。

4.熄灭蜡烛,用直角三角板分别测量作为物体的蜡烛高度h ,测量与像完全重合的蜡烛的高度h ′,将h 和h ′的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一)中。

5.仿照步骤2、3、4,分别改用两个金属块和两根大头针在平板玻璃前的不同位置再做两次实验。

用笔在坐标纸上标记出金属块的位置B (画出底面矩形,找对角线的交点标为B )和它像的位置B′(画出底面矩形,找对角线的交点标为B ′),在坐标纸上标记出竖直插在泡沫塑料板上的大头针的位置C 和它像的位置C′。

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实验一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器材准备:平面镜成像实验器一套(或替代装置一套)、边长2厘米的方格白纸一张(或坐标纸)、平面镜一块。

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比较像距与物
距,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在表格中填写其中两次的数据。

实验过程:
(1)选择摆放器材。

(2)观察与记录。

(3)整理器材。

实验次数物距/cm像距/cm实验结论
第一次平面镜成像时像距
(填“等于”或“不等于”)物
距。

第二次
操作要求:
物理实验题: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实验过程操作要求
⑴检查器材有检查实验器材的意识。

⑵安装器材
玻璃板、方格白纸(坐标纸)、小人能按照正
确的顺序放置,并点燃蜡烛。

⑶调整器材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⑷观察记录另一只小人选择正确,并能用它找出前一只小人像的位置且记下像的位置,测出像距和物距;利用方格纸或坐标纸再读出两次成虚像时的物距和像距;正确记录三次成虚像时的物距和像距年。

⑸实验结论能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⑹整理器材将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
3) 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的原因
玻璃板太厚;测量时存在误差; 玻璃板后的蜡烛与像没完全重合
实验结论:
①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平面镜成虚像
多次改变位置进行测量的目的:
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研究方法: 等效代替法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等大、等距、 反向、虚像
实验器材(16分)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一套、边长2cm
的方格白纸一张、平面镜一块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 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 比较像距与物距; • 多次实验,寻找规律。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的实验环境
1、有检查器材是否够用、完好的意识和动作,选出玻璃 板和两个带半圆形红斑的塑料人作为实验器材。(2分) 2、把方格纸铺在桌面上,并将平面镜竖直固定在方格纸 中间的适当位置,与方格纸的中央(或某一)刻度线 重合,并作标记MM'(4分) 3、在镜前靠近实验者一侧放点燃的蜡烛观察成像固定A 4、拿另一个蜡烛放在镜后看到像的位置,移动镜后蜡烛 直到与点燃的蜡烛完全重合,并在方格纸上作出标记A' 5、将点燃的蜡烛向前或后移动到位置B,再次移动镜后蜡 烛直到与点燃的蜡烛完全重'的距离,并记录, 得出平面镜成像是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像距等于物距:(10分)
7、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归原位即可。
2. 本实验中各器材的目的或作用:较暗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环境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选择薄玻璃板 避免产生重影
(3)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刻度尺的作用
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成像分析
1)光屏上承接不到蜡烛像的原因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 像与物不能重合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