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反映的手工业专业分工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必修课程论文题目: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学院 (系):艺术与设计学院课程名称:设计经典文献研究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摘要:《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其中保留的先秦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更是现代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考工记工艺规范天人合一设计一、《考工记》总述《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

被称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考工记》,是经过汉代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是作为其一个部分——《周礼·冬官考工记》出现的。

此书原本无名,《考工记》之名是汉代人手笔,后又经刘歆父子之手,才得今本。

《考工记》之被列入中国古代“三礼”之一的《周礼》,就足以说明中国古人已经注意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相互交融。

《考工记》内容1《考工记》详细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已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乐器、兵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着重谈论的,乃是其中先进的造物和设计思想,以及其对现代设计仍然积极影响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二、《考工记》中的设计分工“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这一段话强调了传统手工艺设计者——“百工”的重要性。

百工的各项工作,不论是制兵器、烧陶、作车、造船等都属于“圣人之作”,都是神圣庄严的事情。

《考工记》反映的手工业专业分工及其发展

《考工记》反映的手工业专业分工及其发展

《考工记》反映的手工业专业分工及其发展【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考工记》一书,反映我国古代手工业已经出现周密的专业分工,各种工匠都有自己的专门化技术。

同时,反映我国古代手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产品的原料选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质量检验和系统计量等方面,都作出严格规定,并严格按照这些规定的要求组织手工业生产。

【关键词】《考工记》;古代;手工业;专业分工一、《考工记》概述流传至今的《考工记》是《周礼》的一部分,又称《周礼·考工记》(或《周礼·冬官考工记》),全书共7100多字。

《周礼》是先秦时期一部系统记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典籍,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也称之为《周官》。

秦始皇焚书坑儒,《周官》与《考工记》同遭厄运。

西汉时官府大力搜集和整理藏书,广开献书之路,它们才得重新面世。

当时《周官》只剩下五篇,其中《冬官》已经散失,于是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使《考工记》与《周官》两书合二为一。

到西汉末年,刘歆置古文经学博士,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

后来,《周礼》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存在不同看法。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是齐国官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写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由后人补记于战国中晚期。

自商朝到战国初,历史演进了一千多年,手工业和商业获得较快发展,官府已经有能力集中经营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也能组织较大规模的产权交易活动。

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编写的《考工记》一书,对官府组织和经营的手工业,作了详细记述。

[1]该书把从事手工业生产者称作“百工”,并认为百工是与王公、士大夫、商旅、农夫、妇功一样,是国家六大职业之一。

“百工”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寻找和选择木材、金属、皮革、玉石和陶瓷等原材料,把它们加工制作成各种器具。

[2]二、《考工记》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专业分工从《考工记》中可以看出,我国战国初期手工业已经出现了周密的专业分工。

《考工记》与手工业

《考工记》与手工业

《考工记》与手工业
《考工记》与手工业
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生产更多更好的手工业产品,手工业内部分工的细密化和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就成了这一时期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考工记》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

据《考工记》称,当时“国有六职”??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和妇功,表明手工业者在社会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他们担负着各种手工业的生产任务。

据《考工记》所载,当时的官府手工业包括有30项专门的生产部门,“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它涉及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项目,每个项目又有更细的分工,如车辆的制作,除所谓“车人”外,还有专门造轮子的“轮人”,专门制车厢的“舆人”等。

这种官府手工业生产专门化,内部分工越来越细的倾向,是手工业生产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它对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与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又有着深远的影响。

《考工记》记述了30项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等技术问题,是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集。

这显然是从大量的直接的生产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手工业生产有一定的制约和指导意义,是手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代表着当时技术发展的水平。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不拘泥于一般经验的叙述,对其中若干技术环节还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力图阐明其内在的科学道理,使人们的认识向前推进一步。

《考工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考工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考工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考工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关手工生产的科学技术文献,也是手工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汇集。

《考工记》记载的手工业的分工

《考工记》记载的手工业的分工

《考工记》记载的手工业的分工《考工记· 总序》:“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就提到百工,同时将百工划分为了六类三十个工种。

第一大类、攻木之工从事木器加工的职业。

又分为轮、舆、弓、庐、匠、车、梓,七个工种。

【轮】制造车轮,称为“轮人”。

发展到现代,包括汽车、轮船以及航空制造业的从业人员。

【舆】制造车厢,称为“舆人”。

发展到现代,成为包括汽车、轮船以及航空制造业等行业的模型工。

【弓】制作弓,称“弓人”。

发展到现代,成为制作传统弓的手工艺品制造的从业人员。

【庐】制造庐器,也就是戈、矛、戟等长兵器的柄,称“庐人”。

发展到现代,包括专攻刀柄制作的刀具制造业和五金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

【匠】营建都城宫室,称“匠人”。

发展到现代,成为房屋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

【车】制造牛车、羊车等交通工具,以及耕地的木农具,称“车人”。

发展到现代,包括交通工具以及农具制造业的从业人员。

【梓】制造乐器悬架、饮器和箭靶,称“梓人”。

发展到现代,包括乐器配件生产行业以及木质工艺品行业的从业人员。

第二大类、攻金之工从事金属冶炼加工的职业。

又分为筑、冶、凫(fú)、栗、段、桃,六个工种。

【筑】制作书刀,称为“筑氏”。

发展到现代,包括五金制造业以及刀具制造业的从业人员。

【冶】制作戈、戟等兵器,称为“冶氏”。

发展到现代,包括钢铁行业以及传统冷兵器制造业的从业人员。

【凫】制作钟,称“凫氏”。

发展到现代,成为制作编钟这种传统打击乐器的从业人员。

【栗】制作量器,称“栗氏”。

发展到现代,成为计量器具制造业的从业人员。

【段】锻制农具,称“段氏”。

发展到现代,成为钢制、铁制农具制造业从业人员。

【桃】制造剑,称“桃氏”。

发展到现代,成为刀剑等手工艺品制造从业人员。

第三大类、攻皮之工从事皮革制造的职业。

又分为函、鲍、韗(yùn)、韦、裘,五个工种。

【函】制作皮甲,称“函人”。

发展到现代,包括皮衣加工以及皮革制造行业从业人员。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一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约与总目、总论相当,主要述说了"百工" 的含义,它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获得优良产品的自然的和技术的条件。第二部 分分别述说了"百工"中各工种的职能及其实际的"理想化"了的工艺规范。书中说国有六 职,即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百工系六职之一,它又包括了六类 30个工种,分别是: 攻木之工。包括轮人(主要制作马车的车轮和车盖等)、舆人(主要制作马车的 车箱等)、车人(主要做耒和木牛车等)、弓人(做弓等)、庐人(制作殳、矛、戈、 戟等兵器之柄)、匠人(负责都邑的测量和营建以及沟洫类水利设施和其他土木建 筑)、梓人(即木工,负责制作编钟的悬架、饮器,以及箭靶)等7个工种。此外还有 一个总目不曾列入,制作马车车辕的辀人。 攻金之工。包括筑氏(为削)、冶氏(为杀失)、凫氏(为钟)、堨氏(为量 器)、桃氏(做剑)、段氏(为鑮器)等6个工种。 攻皮之工。包括函人(做甲)、鲍人(鞣制皮革)、韗人(制作皮鼓)以及韦人、 裘人等5个工种。据清人孙诒让考证,"韦人"可能是专制柔熟之革,"裘人"可能是做名 服之工。 设色之工。包括画、缋(皆事施彩),钟氏(主要事染羽)、覩氏(负责湅*丝)、 筐人等5个工种。筐人,职无考。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重要阶段,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技 术此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手工业中,一方面是原有的操作工艺更为纯熟;另 一方面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工艺。分工亦更为精细。春秋以前"工商食官"的格局已 经打破,除了官府手工业外,此时还出现了许多私营的个体手工业。由于礼乐崩 溃,学术思想上呈现了一派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士人都比较重视实践,关心社 会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鲁班、墨翟、李冰这样一些杰出的学者、技术发明 家便是这一时期产生出来的。为了进一步组织和指导生产,需对已获得的生产经 验和技术思想进行总结,《考工记》便是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产生出来的。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原未注明作者及成书年代,一般 认为它是春秋战国时代经齐人之手完成的。《考工记》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手工艺 专著,部分的反映了当时中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 《考工记》全书共七千一百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 瓷等六大类三十个工种的内容。此外《考工记》还有数学、地理学、力学、声学、 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将商周以来积累的冶金知识归纳为“金有六齐”,这是已知世界上 最早的青铜合金配置法则,它揭示了青铜机械性能随锡一些典章制度。如"玉人之事"条说:"镇圭 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候守 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等等。

考工记阅读理解答案

考工记阅读理解答案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时期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资料,汇集了诸多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技术观念。

正由于此,考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源流,了解古代的技术传统,都需要研读《考工记》。

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齐人所作。

齐国春秋称霸,战国称雄,不仅具有经济、军事上的实力,其学术思想也十分活跃。

齐统治者建稷下学宫,厚待四方学者,勉其著书立说,稷下学宫一度成为闻名诸国的学术中心。

许多重要典籍已被学界肯定与极下有关。

分析《考工记》可见,它与《管子》《晏子春秋》中某些述文相似或有联系,这不能说是巧合。

倒是可以说《考工记》在齐国稷下产生的结论,有顺情合理之处。

关于《考工记》的性质,史学界基本肯定该书具有官书性质。

这可从两方面具体说明。

其一《考工记》反映出当时的手工生产已有严格的组织和管理。

书中所记六大技术门类三十个专业,各专业具体从事技术劳动的是“百工”,而其上都有专职官员管理生产,职称有“人”“氏”“师”。

按该书记载,在某些专业分工中,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则称之为“国工”,即“国家级”工匠,这显然不是民间手工业的情况。

《考工记》所记载的器物多为军品或宫廷用品。

春秋时期,干戈不息,重要的兵器生产皆为国家控制,以保证兵器的数量和质量。

而礼器、钟磬多供统治阶级所用,不是百姓生活所必需。

其二《考工记》述及的多是具有制度性的生产操作规程、技术规范,而非一般的生产技术资料汇编,通观《考工记》,主要内容涉及;统一产品部件名称用语;确立用料标准及选材方法;制定产品设计标准;确立生产工艺规范;规定产品检验制度、检验标准。

这显然都不是技术资料之类的内容,而是具有国颁标准意味的生产技术制度。

关于《考工记》的技术工艺价值,分析《考工记》可见,该书所记载的木车制作、青铜合金配比、制钟技术、制弓技术等,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以木车制作为例,春秋时期,木车已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作战装备,车的生产也成为当时手工业生产中的重要部类,正由于此《考工记》说“一器而聚工多焉,车为多”。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探索研究[摘 要]《考工记》记录了百工之事,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设计思想贯穿其中。

在设计管理思想上,讲究分工合作、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科学性的设计思想既是中国古代“造物”理念的总结,更是未来设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考工记》;设计思想;合以为良;创新;造物思想[中图分类号]J506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11-006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高平.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J].天工,2021(11):65-67.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论《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高 平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作者简介:高平(1982.06—),男,汉族,广东兴宁人,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教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考工记》记载了齐国时期各行各业的手工制作规范及工艺技术,其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工艺美术生产工艺、古代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中最具设计思想价值的,莫过于“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全书。

以此观点切入并对这一设计思想进行剖析,对于建立现代设计思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周易》到《考工记》中设计思想的变化《易经·说卦》中说:“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1]此处所说的“三才”就是指“天、地、人”,可见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上天下地以及人主宰万物的思想。

战国时期的《孟子·公孙丑下》中写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其中讲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心向背的重要作用。

另《孙膑兵法·月战》中说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可见,讲究顺应天之时运、接地之气养,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这种思想从《周易》开始便影响着各行各业。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史上,手工业的发展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2、手工业技术专著①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主要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②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对建筑材料、结构、式样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和精致的图样,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③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此外,它还收入了一些外国传来的技术,如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这表明海外技术不断传入,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变化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两大支柱之一,手工业生产的进步,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看主要由如下的特点:第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第二,官营手工艺、私营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三者相互结合,但长期以来官营手工业居支配地位。

第三,唐宋至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有较大的发展,其规模扩大,技术先进,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第四,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手工业的发展具有其落后性;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地主和商人则将剥削所得的钱财用来买田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同时,封建统治者还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

第五,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其经营方式也在变化。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和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

清朝前期,在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论秦朝工官的职位分工

论秦朝工官的职位分工

论秦朝工官的职位分工《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且非常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据《考工记》记载“国有六职,百工與居一焉”。

此处的“百工”是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

《论语·子张》中也有“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可见“百工”一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成手工业者的通称。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秦朝工官的分配进行浅简研究。

标签:工官;生产机构;铸造《考工记》是先秦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对“工”的含义进行的解释与类别阐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于先秦之时的百工的解释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秦汉之前的艺术,必然是无法与匠人分离开来进行讨论的,工匠区别于普通体力劳动者拥有专门的工艺技能,同时又兼具创作性的探究。

秦汉时期的匠作制度在先秦的基础上逐渐完善。

秦统一中国以后,对各职务都有了统一的部署。

战国时期,各国官营手工业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雇佣工匠,而秦朝建立后,官营手工业中的劳动者是服役的工匠、刑徒和奴婢。

秦对官府手工业的各种制度,如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规格,产品的账目,对劳动者的训练和考核,度量衡的检校等,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

秦官营手工业非常发达,其相应的主管机构也比较多。

其中主要的几种如下。

一、工室秦朝中央和地方均设有工室一职主造兵器,是直属于中央的主要兵器生产机构。

秦朝为了加强统治,稳固政权,大力发展军事,故对于兵器的重视高于其他方面。

同时在地方上有直属的机构,执掌官营手工业,但有相关研究的学者也指出,工室并不单单是兵器的制造和生产的机构,工室还执掌校正衡器,而且还有执掌铸造衡器的可能。

二、大匠根据现存于大匠相关的历史遗物来看,与大匠相关连的几乎均为砖瓦之类。

所以这也更加说明了大匠的工种性质应该是为掌管砖瓦建筑材料烧造的职位。

秦朝之时,陶瓷的烧制虽然在先秦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还并不能够烧制成熟的瓷器。

所以瓷器及陶器不多也不突出,同时由于秦朝建立国家的年限较短,所以与秦朝相关陶土制品极为少见。

考工记内容概括

考工记内容概括

《考工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工艺技术书籍,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到汉代的各种手工艺技术和工艺过程。

该书分为上下两卷,共计31篇。

《考工记》主要内容包括:
1. 各类手工艺技术的分类和介绍,如木工、铁工、陶工、漆工、革工等。

2. 手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如木工的锯、刨、凿、榫卯等,铁工的锻打、淬火、冷锻等。

3. 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如漆器的设计和制作、铜器的铸造等。

4. 手工艺品的质量检验和保养,如漆器的漆面、铜器的表面处理等。

5. 手工艺品的市场销售和管理,如漆器的价格和销售渠道等。

《考工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手工艺技术和工艺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了解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重要文献之一。

最早的工艺大全--《考工记》

最早的工艺大全--《考工记》

最早的工艺大全--《考工记》最早的工艺大全--《考工记》我国的手工艺在今天能名扬四海,应当归功于先辈的努力。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不但已有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而且有了专门介绍手工艺品的著作——《考工记》。

这本由春秋末期齐国人所写的著作,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古代工艺成就的主要来源。

据《考工记》记载,当时社会的六大职业中,排列第三位的就是百工,即手工业者。

当时手工业包括三十项专门的生产部门,涉及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乐器、容器、玉器、皮革、染色、建筑等项目。

每一项目还有更细的分工,如制作车辆,就划分为负责作车身的“车人”,负责造轮子的“轮人”,负责制车厢的“舆人”和负责制造车辕的“人”等。

这种生产专门化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的水平和规模已达到相当可观的程度。

《考工记》对车辆制造、弓箭和乐器制作、染色及皮革加工、金属冶炼、城市和宫室的规划设计等,都作了详细的记述。

如关于车的关键部件??车轮的制作,就提出了十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措施,涉及减小滚动摩擦阻力、车轮的坚固和稳定性、材料的选用等。

书中通过对各种不同用途的弓箭结构的比较分析,探讨了飞行物体的重心、形状与重力、空气阻力之间的关系。

例如,箭在疾风中保持一定的弹道的技术问题。

《考工记》不但记述了当时盛行的钟、鼓、磬等乐器的制作技术,还明确指出钟声的来源是由于钟的振动所致,钟声的频率高低、音品则与钟的厚薄、形状、大小以及合金成分等有关。

它比欧洲同样的内容的论述文字要早1500年。

《考工记》中所记载的丝麻毛纱或织物的多次浸染套色法,直到近代还在我国的染色手工业应用。

《考工记》所记载的观察冶铜时的'火焰以确定冶炼进程(即借助冶炼时烟气的不同颜色来判断被冶炼的铜料中杂质挥发的情况)的操作方法,一直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

书中详细记载的“金有六齐”规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青铜制品的性能、用途与它的两种成分--铜和锡所占比例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的经验性科学总结,对于后世金属合金材料的定向生产和应用有指导作用。

中国古建筑著作

中国古建筑著作
中国古建筑著作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的一部记述奴隶社会宫府手工业生产各工 考工记》
种的制造工艺和质量规格的宫书。据后人考,成书年代大约在春秋末、战国初的时期,由春 秋末各国人编写,作者不可考。西汉河间王刘德因《周宫》缺失《冬宫》篇,遂以《考工记》 补入,刘歆时政《周宫》名为《周礼》,故亦称《周礼·冬宫考工记》。本来二者并非在一书 的。书中记录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百工之事,分攻木之工,攻金之工,设色(彩绘染色) 之工,刮摩(雕刻琢磨)之工,搏植(陶艺)之工等六大类,共十个不同工种的生产工艺, 总结了古代在制造车辆、兵器、制作农具、彩绘以及建造城郭、宫室、沟 等方面的经验。从 选材到制造方法,产品构造与规格以及质量的验收方法,工程型制等等都分别做了或详或略 的记述,是一部比较切实而具体讲述生产技艺的著作,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鲁班经》 鲁班经》
《鲁班经》,是以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约成化、弘治间、1465——1505年) 鲁班经》
的《鲁班营造正式》为底本改编而成的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行业的专用书。国家文物局 藏万历本,稍晚根据万历本翻刻了崇祯本,在北京图书馆及南京图书馆藏,嗣后的翻刻本, 以木版或石印本,流传于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诸省,源远流长,达五、六半年之久。本书内 容包括:当时民间房舍施工步骤;当时施工工具;定位技术的水平方法,记录了常用建筑类 型和常用尺度,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项目,如仑、厩、木质农具、推车及风箱等,比较详 细记录了当时民间日常生活用具和家具的形式、构造和尺度,并包括了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 社会意识形态在建筑领域的反映,是研究民间建筑传统木工技术发展(特别是南方)的珍贵 资料,并且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宋人李诫字明仲著,完成于十一世纪最后一年,于公元1103年、 营造法式》

中华考工十大奇书之:《考工记》·【春秋】佚名撰

中华考工十大奇书之:《考工记》·【春秋】佚名撰

中华考工十大奇书之:《考工记》·【春秋】佚名撰·《考工记》【春秋】佚名撰《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考工记》是中国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

作者不详。

据传西汉时《周官》(即《周礼》)缺《冬官》篇而以此补入,得以流传至今。

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六大类、三十个工种,其中六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一种,实存二十五个工种的内容。

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清代学者戴震著有《考工记图》、程瑶田著有《考工创物小记》等有关研究著作。

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正文】《考工记》·全文一、总叙【原文】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

粤无鏄,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

粤之无鏄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

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全文

考工记全文

●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考工记》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进,体现了它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馎是锄田器,是春秋时期一种重要的农具。

斧、斤、凿、曲刀、量器等则是手工业生产不可少的工具。

《考工记》从青铜手工业的冶铸技术角度对这类器具的制作工艺进行了总结,“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氏为量,段氏为馎器,桃氏为刃”。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指出“斧斤之齐”和包括馎器在内的生产工具所需铜和锡的比例是五比一。

车辆在春秋时期不仅是重要的战争工具,也是常见的交通运输工具。

《考工记》对车的制作甚为重视,它提出只有把车轮制成正圆,才能使轮与地面的接触面“微至”,从而减小阻力以保证车辆行驶“戚速”。

它还规定制造行平地的“大车”和行山地的“柏车”的毂长(两轮间横木长度)和辐长(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长度),各有一定尺寸,说“行泽者欲短毂,行山者欲长毂。

短毂则利,长毂则安”。

这种工艺也是按照不同地势条件以求达到较大的行驶效率。

《考工记》还十分重视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和兴修,它记述了包括“浍”(大沟)、“洫”(中沟)、“遂”(小沟)和“”(田间小沟)在内的当时的沟渠系统,并指出要因地势水势修筑沟渠堤防,或使水畅流,或使水蓄积以便利用。

对于堤防的工程要求和建筑堤防的施工经验,它也作了详细的记述。

●重视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考工记》将制作精工产品规定为手工业生产的目标,而将天时、地气、材美和工巧以及四者的结合,看作必备的条件和重要的生产方法。

它认为天时节令的变化会影响原材料的质量,进而影响制成品的质量,所以强调“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

它重视地气,是由于某些地方生产的某种原材料质量较优,或者有制造某种工艺的优良传统。

它说,“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而不能为良,地气然也”。

至于工巧,它认为是与分工有关。

《考工记》所记述的手工业,分工细密,攻木之工有七种,攻金之工有六种,攻皮之工有五种,设色之工有五种,刮摩之工(玉石之工)有五种,搏埴之工(陶工)有二种。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科普干货】中国最早的设计著作《考工记》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历史上对其所做的研究一也很多,但大部分是作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来传注、考证。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著作,仅7100多字,但是寥寥字句却概括了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的三十二个工种,技术之精巧,工艺之精美,是先秦古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设计之路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对我们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名词解释《考工记》,是作为《周礼》的一部分。

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关于《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看法。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考工记》是齐国官书(齐国政府制定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官府手工业、工匠劳动制度的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纂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补于战国中晚期。

《考工记》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

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

《考工记》所载的工种几乎涵盖了古代手工业设计的所有门类,并且不仅有了细致分工,还有了技术协作:分工有利于磨练百工的精湛的专业技能:协作则突出了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社会大批量生产需要。

这不仅在当时世界制造业中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生产制度,对于我们现在的制造业也有深刻的影响。

在设计思想方面,《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解释《考工记》所说“天有时”,强调一切事物要从整个自然与时代的系统出发进行设计“地气”是指自然界的客观条件,“材美”“工巧”则是强调主体方面的主观因素。

早在( )时期,中国的思想家们就已经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

早在( )时期,中国的思想家们就已经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

早在()时期,中国的思想家们就已经提出了
劳动分工的观点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家们就已经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劳动与职业的分工日益细致。

据《考工记》记载,春秋时期木工分为七类,金工分为六类,皮工分为五类,染工分为五类,玉工分为五类,陶工分为两类。

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门类就更多。

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使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向城市集中,自由工商业者不断涌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也日渐明显,出现了“士”的阶层。

社会分工迅速发展的客观存在,在先秦思想家的头脑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

先秦诸子除道家与早期农家反对分工外,其余均赞成分工。

春秋时期,已有“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勤礼,而小人尽力”(《成公十三年》)的说法。

齐相管仲将职业分工划为士农工商四种,主张让他们分业定居。

他认为,同业聚居一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语以利,相示以赖”,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益,促进生产与流通。

同时,人们从小生活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日夕熏陶,“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便能实现“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国语·齐语》)的职业世袭,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考工记

考工记

11
由于“国”具有“空间性”,“以图释经”成为 探讨“匠人营国”的重要途径。宋代以来,有关国 都具体的空间模式的描绘屡见不鲜,已经积累了相 当深厚的基础,主要包括:(1)宋代聂崇义《三 礼图》“王城图”,(2)明代《永乐大典》“周王城 ”图,(3)清代戴震《考工记图》“王城”,(4 )清《宫室考》“都城九区十二门全图”,(5)贺 业钜“周王城布局示意”,(6)《城市规划原理 》“周王城平面想象图”,(7)王世仁《考工记》“ 王城规划”,等等
21
(一) 突出王城 在王城的具体规划中记录了诸侯和宗室、卿大夫城内门墙的高度,以及 道路的宽度,并且诸侯和宗室、卿大夫的门墙高度和道路宽度的标准是 根据宫城内的标准,按照等差级数来安排规定。可以看出,《匠人》将 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宗室、 卿大夫城。这正反映了周代的宗法血缘制度。 (二) 突出宫城 整个王城是以宫城为中心的,在“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中,王城占井字 的中间一部分,有如众星拱月,以层层衬托的磅礴气势,显示出王城的 核心地位。可见,城邑的主体结构是以宫城为中心。说明在周人宗法血 缘中最尊贵的周王的宫城,占据着与天和自然沟通的最有利位置,突出 了其尊贵性 (三) 突出王权 “左祖右社”,说明“祖”、“社”的分布位置。“祖”为宗庙,是周 王奉祭王室祖先的地方。 “社”为社稷,此为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神和 谷神的地方。“祖” 祭王室祖先,代表天命的神权。“社”祭祀土神 和谷神,代表国土。周人把社设在主轴线的右前方,与朝紧密联系,又 和宗庙相对,表明国土为王室所有,王以太宗子身份,有总揽天下土地, 人民的权利。这种设计无疑强调了宗法血缘制度中的王权,体现了整个 城邑的礼制思想。
天 有 时 、 地 有 气 、 材 有
市 朝 一 夫 。

《考工记》中的科学技术知识

《考工记》中的科学技术知识

《考工记》中的科学技术知识(2003-02-05)《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它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的手工业生产规范。

书中记述了当时官府手工业的30个专门的生产部门,“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上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涉及到运输和生产工具、兵器、乐器、陶器、玉器、皮革、练丝、染色以及建筑等生产行业。

对这些生产行业中各类产品的规格、制作方法、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等,书中也大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是在当时官府手工业生产中必须遵循的,带有一定的法律性质,亦即生产规范。

历代的生产规范,都是当时人们对已经积累的丰富的生产经验进行筛选、归纳的产物,它们大约可以体现那个时代手工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工序流程、设计思想、产品质量和检验手段等的最高水平,《考工记》正是这样的生产规范之一。

更加可贵的是,《考工记》的作者对某些规定的合理性还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即力图阐明其中的科学道理,这就把原先从生产经验中获取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知识的形态。

于是,《考工记》又远远超出了一般生产规范的含意,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在《考工记》中关于“六齐”的记述,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规律的科学总结:“金有六齐:六分其舍,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米,谓之鉴燧之齐。

”所谓“六齐”是对于六类不同的青铜器物,采用六种不同的铜、锡配比的明确规定:“钟鼎之齐”--铜和锡之比为5:1到6:1,含锡量为17-14%。

青铜合金的含锡量在这一范围之内时,呈橙黄色且声音悦耳动听,正符合钟鼎器对外表美观和音质优美的要求。

“斧斤之齐”--铜、锡之比为4:1到5:1。

“戈戟之齐”--铜、锡之比为3:1到4:l。

我们知道,一般铜合金中含锡量达17—20%时最为坚利,这二齐的含锡量在17—25%之间,大体上合符斧斤一类工具和戈戟一类兵器对于铸件坚挺和锋利的需要。

中国最早的度量衡标准器——《考工记》·栗氏量

中国最早的度量衡标准器——《考工记》·栗氏量

中国最早的度量衡标准器——《考工记》栗氏量邱隆【期刊名称】《中国计量》【年(卷),期】2007()5【摘要】《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齐国手工技术知识的总汇。

春秋时期的齐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经历着社会大变革,农村公社瓦解,工商业蓬勃兴起,手工业高度发展、分工日细。

书中论及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

其中有:车、耒(lěi)等生产工具;弓、矢、剑、戟、戈、削等兵器;钟、鼓、罄等乐器;脯、豆、升、鬲、簋、勺、爵、觚等量器和容器。

记述了它们的设计制作规范和工艺:还有王城、明堂、宗庙等建筑设置和施工规范。

生产实践中包含丰富的科学(数学、力学、声学、冶铸)知识。

经考查书中记载的青铜冶炼铸造、纺织施色、弓矢,车的箱、盖、轿(zhōu,即车辕)、轮专业分工,四进量制和齐国方言等特点,认为《考工记》产生于手工业高度发达的齐国是有一定根据的。

《考工记》“栗(桌)氏为量”节,详细记录了姜齐度量衡标准器的铸造、量制、器形、测量等的工艺规范.给中国古代计量文明史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虽然器物已失传,但相关重器多有发现。

两千多年来文物考古专家对它的研究考校持续不断。

【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考工记》;标准器;度量衡;中国;栗;技术知识;生产工具;专业分工【作者】邱隆【作者单位】<中国计量>"计量史话"栏目【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3.1【相关文献】1.儒学经典中的数学知识初探——以贾公彦对《周礼·考工记》“(桌)氏为量”的注疏为例 [J], 朱一文2.中国古代制器质量监督管理(系列连载十一)中国古代制器质量观:郝敬与《考工记》[J], 高怀瑾3.《考工记》——中国最早的技术文献 [J], 戴吾三4.《考工记》——中国最早应用优先数的技术标准文献 [J], 邓学忠;姚明万;邓红潮5.中国最早的度量衡标准器——《考工记》·栗氏量(续) [J], 邱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工记》反映的手工业专业分工及其发展作者:张明龙陈昭明张琼妮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8期【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考工记》一书,反映我国古代手工业已经出现周密的专业分工,各种工匠都有自己的专门化技术。

同时,反映我国古代手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产品的原料选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质量检验和系统计量等方面,都作出严格规定,并严格按照这些规定的要求组织手工业生产。

【关键词】《考工记》;古代;手工业;专业分工一、《考工记》概述流传至今的《考工记》是《周礼》的一部分,又称《周礼·考工记》(或《周礼·冬官考工记》),全书共7100多字。

《周礼》是先秦时期一部系统记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典籍,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篇组成,也称之为《周官》。

秦始皇焚书坑儒,《周官》与《考工记》同遭厄运。

西汉时官府大力搜集和整理藏书,广开献书之路,它们才得重新面世。

当时《周官》只剩下五篇,其中《冬官》已经散失,于是河间献王刘德便取《考工记》补入,使《考工记》与《周官》两书合二为一。

到西汉末年,刘歆置古文经学博士,校书编排时改《周官》为《周礼》。

后来,《周礼》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考工记》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存在不同看法。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是齐国官书,作者为齐稷下学宫的学者;该书主体内容编写于春秋末至战国初,部分内容由后人补记于战国中晚期。

自商朝到战国初,历史演进了一千多年,手工业和商业获得较快发展,官府已经有能力集中经营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也能组织较大规模的产权交易活动。

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学者编写的《考工记》一书,对官府组织和经营的手工业,作了详细记述。

[1]该书把从事手工业生产者称作“百工”,并认为百工是与王公、士大夫、商旅、农夫、妇功一样,是国家六大职业之一。

“百工”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寻找和选择木材、金属、皮革、玉石和陶瓷等原材料,把它们加工制作成各种器具。

[2]二、《考工记》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专业分工从《考工记》中可以看出,我国战国初期手工业已经出现了周密的专业分工。

那时,各种工匠有自己的专门化技术,有自己可以行使的权利范围,也有自己必须负责的职能界限。

“百工”分为木材加工与制作、金属冶炼和锻造、皮革加工与制造、染色与作画、玉石琢磨、陶瓷产品制造等6大类、30个工种。

其中木材加工与制作的工匠分为轮人、舆人、弓人、庐人、匠人、车人、梓人等7个工种;金属冶炼和锻造的工匠分为筑氏、冶氏、凫氏、栗氏、段氏、桃氏等6个工种;皮革加工与制造的工匠分为函人、鲍人、韗人、韦氏、裘氏等5个工种;染色与作画的工匠分为画工、缋工、钟氏、筐人、荒氏等5个工种;玉石琢磨的工匠分为玉人、楖人、雕人、矢人、磬氏等5个工种;陶瓷产品制造的工匠分为陶人、旊人等2个工种。

为了生产的需要,一个工种有时还可以划分出多个内含的细分工种。

通过专业分工,每个工匠专攻一方面的技术,可以很快掌握这项技术,并十分娴熟地运用它,从而促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手工业生产过程的分工,通常与协作联系在一起。

一种复杂程度较高的产品制作,往往是由许多不同工种的工匠,在共同协作基础上完成的。

例如,用木材制造马车,“轮人”将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专门制作车轮,另一部分专门制作圆形车盖;“舆人”是专门制作车箱的;还有专人负责制作车辕,他们由工种细分角度得出一个新称呼:“轕人”。

另外,古代马车多作为战车使用,为此,必须制造出适合战斗需要的兵器之柄,这项工作是由“庐人”完成的。

至于制木工匠中的“车人”,则是专门制造牛车的。

三、《考工记》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状况1.产品的原料选配从《考工记》中可以看出,我国战国初期的手工业产品,已经形成严格的原料选配要求。

如《弓人为弓》篇,在描述制造良弓时,首先对制弓所需的杆、角、筋、胶、丝、漆等六种原料做出具体规定,认为“杆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

”接着,阐明选用各种原料的标准和要求,认为制弓的杆材主要有七种,按照质量优劣差别排序,它们依次是柘木、檍木、檿桑、橘枝、木瓜、荆条、竹子;柘木为良弓首选之材,竹子只能制成最差的弓。

同时,阐明区分稚牛角、老牛角、瘠牛角的方法。

阐明检验优质胶的标准,认为青白的鹿胶,赤白的马胶,火赤的牛胶,黑色的鼠胶,粉饼色的鱼胶,黄色的犀胶等动物胶是上等原料。

阐明“小简而长,大结而泽”的筋,适合于制造良弓。

最后,对制造良弓所需的丝、漆的要求,也作了说明。

2.产品的生产技术从《考工记》中可以看出,我国战国初期的手工业产品,已经形成严格的生产技术要求。

例如,在冶炼和锻造金属方面,根据不同青铜制品的要求,确定6种不同青铜合金的成分配比,具体规定如下:用来制作钟鼎之类的青铜合金,铜锡之比为6:1;用来制作斧斤之类的青铜合金,铜锡之比为5:1;用来制作戈戟之类的青铜合金,铜锡之比为4:1;用来制作大刀之类的青铜合金,铜锡之比为3:1;用来制作削、杀矢之类的青铜合金,铜锡之比为5:2;用来制作鉴燧之类的青铜合金,铜锡之比为2:1。

这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记载青铜合金成分比例的著作。

在利用木材制造马车方面,规定必须把车轮制成正圆形,以便减少它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提高行驶速度。

同时,对平地行驶的“大车”,与爬山越岭的“柏车”,在两轮间横木长度的毂长、在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长度辐长等分别作出规定,使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达到较高的行驶效率。

3.产品的制造工艺从《考工记》中可以看出,我国战国初期手工业产品,已经形成严格的制造工艺要求。

该书载有“湅丝”的工艺:“以涚水沤其丝七日,去地尺暴之。

昼暴诸日,夜宿诸井。

七日七夜,是谓水湅。

”湅丝是指把桑蚕产的生丝分类挑选后投入水中煮熟,除去丝胶,制成柔软洁白的纺织原料熟丝。

《考工记》描述的湅丝工艺大意是,把生蚕丝浸泡在用草木灰过滤后的温水中七天,再捞出来在离地面一尺高的晾具上摊开曝晒。

每日白天把丝放在阳光下曝晒,夜里把把丝悬挂在井水里。

这样持续经过七天七夜,才算是完成丝的水湅工艺。

该书对冶炼青铜合金工艺也有记载:“改煎金、锡则不秅,不秅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

”就是说,首先分别反复不断冶炼铜与锡,直到它们各自没有任何杂质,成为纯铜和纯锡,然后按照规定比例用衡器称出铜与锡的各自数量,再经过核准铜与锡的配成比例、核准器件规定的合金重量等两道工序,才能铸造出所需的青铜器具。

该书还对冶炼青铜合金的工艺变化过程做出描述:“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

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它表明,冶炼青铜合金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当铜与锡混合刚入炉熔化时,会冒出浓黑浑浊的烟气,待其散尽后会出现黄白色的烟气,此后接着出现的是青白色烟气。

青白色烟气散尽后,出现的是青气,这时说明铜与锡已经完全熔合在一起,接着就可以浇灌到模子中铸成器物了。

4.产品的质量检验从《考工记》中可以看出,我国战国初期手工业产品,已经形成严格的质量检验要求。

如《轮人为轮》篇,认为可以通过规、萭、水、县、量、权等六种方法,检验马车各个主要部件的制造质量。

提出:“规之以眡其圜也,萭之以眡其匡也。

县之以眡其幅之直也,水之以眡其平沈之均也,量其薮以黍,以眡其同也,权之以眡其轻重之侔也。

”就是说,可以通过圆规,来检测车轮外圈是否呈正圆形;可以通过校正直角的工具萭蒌曲尺,来检测轮廓是否规整;可以通过垂直悬绳,来检测轮中上下幅是否对直;可以通过浮在水面上观察沉浮深浅,来检测车轮各部分是否均等;可以通过在车轮中心插轴的洞中填满黄米,来检测毂的中空容积是否相同;可以通过天平衡量,来检测两轮是否相等。

另外,《考工记》对如何进行质量检验和管理,作了记述:“凡试梓饮器,乡衡而实不尽,梓师罪之。

”意思说,如果质量检验员发现梓人所制的饮器,如平爵向口,爵中还留有余沥,那就看作是不合格产品,这样,梓人就要受到处罚。

这说明,为使制成品符合质量要求,当地已经设置专人进行质量检验。

《考工记》还指出,在市场上用于交换的手工业制品,必须符合质量要求,残次品是不能上市的。

5.产品的系统计量从《考工记》可以看出,我国战国初期的手工业产品,已经形成严格的系统计量要求。

就计量单位来说,该书出现最多、使用最频繁的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例如,《矢人为矢》、《冶氏为杀矢》、《桃氏为剑》、《凫氏为钟》等篇章,反复出现“寸”、“半寸”、“分”等测量较短物品的长度单位。

《轮人为轮》、《轮人为盖》、《车人为耒》、《车人为车》、《辀人为辀》、《韗人为皋陶》、《弓人为弓》等篇,频繁出现“尺”与“寸”等测量稍长物品的长度单位。

同时,对不同器具及其部件的长度,都作出了明确的尺、寸、分等规定。

该书的《匠人营国》篇,有这样一段话:“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这里出现的“几”、“筵”、“寻”、“步”、“轨”也是长度单位,只是它们一般用来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出现在建筑业的房屋设计中。

该书描述梓人制作饮器时写道:“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描述陶人制作陶器时提到:“盆实二鬴”,“甑实二鬴”,“鬲实五觳”,“庾,实二觳,”这些句子中出现的“升”、“鬴”、“觳”,是测量物体体积的计量单位。

该书在描述冶炼青铜合金时,提到“重一钧”;其中的“钧”,是测量物体重量的计量单位,合三十斤。

另外,该书提到“权之以眡其轻重之侔也”;“不秅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这些句子中出现的“权”字,实际上都涉及到物体重量的测量,也表明当时已经掌握杠杆原理,能够使用天平和砝码来称量物品。

参考文献:[1]张明龙.企业产权的演进与交易[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2]剪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作者简介:张明龙(1953—),男,浙江三门人,台州学院副校长,浙江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浙江省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负责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入选者,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企业管理。

陈昭明(1955—),男,浙江三门人,浙江巨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张琼妮(1981—),女,浙江三门人,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讲师,浙江工商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信息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