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切片描述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实验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已经成为全球的头号杀手。
病理学为医学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病理切片观察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镜下观察,可以对病变部位的病理组织学结构进行精细地分析和刻画。
实验目的:熟悉病理学基本概念和病理切片观察技术,通过对组织切片的镜下观察,识别病理组织学结构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和仪器:病理切片、显微镜、光源、图像采集设备。
2. 病理切片的准备:在实验室中使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病变组织进行取材、切片、染色处理后制备出病理切片。
3. 病理切片的观察:将制备好的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观察时应注意镜头的调节和照明等条件,要保证图像清晰并且能够充分呈现病变的细节结构。
同时,对病理学常用术语和病理学分类标准进行了解和掌握。
4. 病理切片的分析:针对所观察的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细胞形态、组织学结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等因素的判定,对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断进行推断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所选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本次实验的主要结论如下:1.病理变化的类型:实验所涉及的病理切片为结肠切片,根据所观察到的病理改变程度和传统病理学分类标准,可以从病理类型上对结肠疾病进行初步判定。
2.病理变化的特征: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形态、细胞排列和细胞色素等特征,可以更细致地描述病变的程度和病变部位的影响。
3.病理变化的程度和范围:通过计算组织指标和定量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价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实验结论: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学习和应用的关键环节,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有效提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实践操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实验常规操作流程和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为以后的实验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中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探究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选择了10例病人的组织标本,包括肺癌、肝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将标本进行固定、脱水和包埋处理,制备成石蜡切片。
然后,使用病理切片染色技术,将切片染色成不同颜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1.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在肺癌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肺癌组织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排列和细胞核的异型性增大。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分裂的现象,这是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表现。
此外,肺癌组织还存在大量的间质纤维化和血管新生,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有关。
2. 肝炎病理切片观察在肝炎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肝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同时,肝细胞的排列也出现不规则,部分肝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现象。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肝细胞核的肿大和染色质的改变,这是肝炎病变的典型表现。
3. 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在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乳腺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
乳腺小叶的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排列异常。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这可能与乳腺增生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讨论与结论: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跃,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肝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肝组织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存在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观察结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病理实验切片附说明行业知识
28张切片的解释:
湿小体。
心肌 血管
风湿小体
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可见纤维帽和大量胆固醇结晶。内膜ຫໍສະໝຸດ 中膜纤维帽胆固醇结晶
大叶性肺炎: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
肺泡腔 纤维素
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及所属的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
肺泡腔 细支气管
肺脓肿
病变处肺组织结构坏死, 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边缘有少量肉芽组织生 成。
混合血栓:
粉红色(血小板)与红色(红细胞)交替排列
血小板小梁
红细胞
脾梗死
梗死区色淡红,细胞 核均消失,但该处脾 组织的轮廓还存在, 梗死区周围充血出血 带不明显。
肝脂肪变:肝细胞浆内大量脂滴空泡,细胞核被推向一侧。
脂滴 空泡
4
纤维瘤
纤维肉瘤
瘤细胞丰富,弥 散排列,与间质 无明显界限。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淋巴组织内有腺癌组织
肝细胞癌:异型的肝细胞呈梁索状排列,其间有丰富的血窦
癌细胞 形成的 梁索
血窦
前列腺增生
葡萄胎:绒毛高度水肿,无血管,滋养叶细胞异型增生
增生的滋养叶 细胞
间质水肿的绒 毛,无血管
绒毛膜癌
子宫肌层内可见大片 坏死在其周围可见大 量长单活跃的滋养细 胞,不存在绒毛结构。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之间,血管旁可见风湿细胞聚集形成风
肺结核病:可见结核结节
肺泡 结核结节
慢性肺气肿: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融合
融合的肺泡
肺泡间隔
溃疡病 :可见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合肉芽组织
炎性渗出物及坏 死组织
肉芽组织
急性蜂窝织性阑 尾炎
炎性病变呈扇面形由表浅层向深层 扩延,直达肌层及浆膜层。阑尾壁 各层皆为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阑尾 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 胞组成的薄膜所覆盖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固定、染色和切片等处理,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来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病理切片实验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描述,介绍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方法1. 组织取样首先,从患者身上取得需要研究的组织样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死者遗体组织。
取样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尽量避免破坏组织结构。
取样后立即将组织放入含有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容器中,并迅速送至病理实验室。
2. 组织固定取得组织样本后,需要将其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原始状态。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福尔马林固定和乙酰化固定等。
实验中选择福尔马林固定,将组织样本完全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时间通常为24小时。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处理,以便后续的切片工作。
处理包括去水化、透明化和浸渍等步骤。
首先,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置于水中进行去水化,去除其中的福尔马林。
接着,使用透明剂(例如醋酸酯类)使组织透明化,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最后,使用浸渍剂(例如石蜡)对组织进行浸泡,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片。
4. 组织切片在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厚度。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切片刀或者自动化切片机进行。
切片时需要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刀上,并通过微调装置控制切片的厚度和精确度。
5. 组织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
染色是为了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度,使得细胞和组织的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选择常用的血液学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
6. 组织观察染色完成后,可以使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显微镜可以放大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便对其进行病理学评估和研究。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操作,我们成功获得了含有病变组织的切片,并进行了染色和观察。
病理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了解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掌握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
(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
2. 实验步骤(1)观察大体标本观察肝、肾脂肪变性、心肌褐色萎缩、心肌肥大、肾盂积水、骨折愈合、亚急性黄色肝萎缩、脑液化性坏死、下肢干性坏疽、肝水肿、皮肤愈合等大体标本,了解其形态学特点。
(2)观察病理切片观察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淋巴结结核、肾小球波变等病理切片,了解其镜下特点。
(3)绘图绘制肉芽组织切片,要求比例、颜色、病变组织各部分准确。
(4)病理诊断根据观察结果,对病理切片进行病理诊断。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脂肪变性(1)大体特点:肝体积增大,淡黄色,边缘圆钝,切面油腻感。
(2)镜下特点:脂肪变的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球形脂滴,细胞核被挤压偏位。
(3)病理诊断:肝脂肪变。
2. 肉芽组织(1)大体特点: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镜下特点: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3)病理诊断:肉芽组织。
3. 淋巴结结核(1)大体特点:淋巴结肿大,质硬,切面呈干酪样坏死。
(2)镜下特点: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
(3)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
4. 肾小球波变(1)大体特点:肾脏体积增大,表面不平整。
(2)镜下特点: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出现新月体。
(3)病理诊断:肾小球波变。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了解了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提高了病理学诊断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分析病变特点,准确判断病理诊断。
五、实验体会1.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病理学诊断水平。
炎症病理实验报告切片
实验名称:炎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炎症病理切片,了解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 认识炎症过程中的细胞和血管反应。
3. 分析炎症的实质和间质变化。
实验材料:1. 炎症病理切片2. 显微镜3. 切片染色液4. 实验记录本实验方法:1. 将炎症病理切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至适当倍数。
2. 观察切片,记录所见病理变化。
3. 分析炎症的实质和间质变化,包括细胞浸润、血管反应、实质损伤等。
实验结果:一、低倍镜下观察1. 炎症区域:炎症区域呈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现象。
2. 实质变化:实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坏死等变化。
3. 间质变化:间质呈现水肿、纤维增生等变化。
二、高倍镜下观察1. 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在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和实质损伤区域。
-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在炎症中期和晚期,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逐渐增多,主要分布在实质损伤区域和血管周围。
2. 血管反应:- 血管扩张:炎症区域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和炎症细胞渗出。
3. 实质损伤:- 变性:实质细胞肿胀、胞质疏松,出现淡红色颗粒样物。
- 坏死:部分实质细胞出现坏死,细胞核固缩、溶解。
实验分析:1. 炎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炎症区域呈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现象,实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坏死等变化,间质呈现水肿、纤维增生等变化。
2. 炎症过程中,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特征,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3.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4. 实质损伤是炎症反应的直接后果,包括变性、坏死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细胞浸润、血管反应、实质损伤等。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通过炎症反应,机体可以清除损伤因子、修复损伤组织。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和科研人员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
本报告将介绍一项关于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的实验,探讨其对肺癌研究和治疗的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肺癌病理切片的观察,了解肺癌的组织学特征、病理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肺癌的差异,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选择多个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不同类型的肺癌病变。
将标本切片后,进行石蜡包埋和染色处理。
2. 石蜡切片制备:将标本固定在石蜡块上,使用旋转切片机制备薄片,厚度约为4-5微米。
3. 组织染色:采用常见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等,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
4. 显微镜观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肺癌组织的细胞形态、核质比、核分裂等指标。
实验结果通过对肺癌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果:1. 肺癌组织学特征:肺癌组织呈现出细胞增生、异型性增加、核分裂活跃等特征。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肺癌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核质比增加,细胞排列紊乱。
2. 不同类型肺癌的差异:观察不同类型的肺癌病理切片,我们发现各类型肺癌在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鳞状细胞癌细胞呈现鳞状形态,腺癌细胞呈现腺体样结构,小细胞肺癌细胞呈现小圆形或椭圆形。
3. 病理变化与疾病发展关系:通过观察肺癌病理切片,我们可以了解肺癌的病理变化与疾病发展的关系。
例如,肺癌组织中出现的核分裂活跃程度与肿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实验讨论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肺癌病理学特征的机会,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观察肺癌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我们可以对肺癌进行分类和分级。
这对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肺癌对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有所不同,因此准确判断肺癌的类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
2# 肝脂变1)肝细胞内大小不等圆形空泡2)肝索增粗变宽,排列紊乱,肝窦狭窄3)脂变为胞浆内圆形边界清空泡,核挤到边缘62# 支气管黏膜上皮鳞化1)支气管正常纤毛柱状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取代2)管壁增厚3)炎症细胞浸润各层36# 干酪样坏死1)淋巴结,大部分被破坏为红染颗粒状,周围可见残存淋巴结结构2)细胞结构彻底破坏,核溶解消失,核碎片,核浓缩22# 肉芽组织1)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管腔或未形成,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2)纤维母细胞包体大胞浆丰富淡红,卵圆形、梭性或分支状3)炎细胞浸润,N,L,浆细胞4)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构成,可有透明变形10# 槟榔肝1)肝小叶中央静脉与肝窦高度扩张淤血,此区肝细胞萎缩消失2)淤血周边脂肪变肝细胞3)严重时淤血区相连16# 脾梗死1)肉眼:一半兰为正常,一半红为坏死,之间深红为充血出血带2)坏死区红染,脾细胞轮廓隐约可见,胞浆肿胀3)核溶解,核浓缩,核碎裂38# 病理性钙化1)低倍红染背景(干酪样坏死)有大片蓝紫色2)高倍蓝紫颗粒即为钙盐沉着17# 混合血栓1)淡红粗细不等珊瑚状血小板梁,边缘附有N 2)梁间丝网状、浅红色纤维蛋白和较多红细胞14# 血栓机化再通1)血栓与管壁紧密相连2)相连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机化)3)血栓内空隙被覆内皮细胞,内有红细胞9# 肺褐色硬化1)肺泡壁增厚,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2)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褐色)3)部分肺泡内淡红色水肿液4)肺泡壁内红染胶原纤束100# 纤维性脓性心外膜炎1)心外膜被纤维素、炎性渗出物取代2)红染纤维素网,内有N和脓细胞3)机化:纤维素脓性渗出物与心肌间有肉芽组织26# 化脓性脑膜炎1)三层: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软脑摸2)蛛网膜下腔大量脓性渗出物,主要为N和脓细胞3)血管扩张充血4)脑实质变化不明显111# 慢性胆囊炎1)胆囊壁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2)粘膜上皮多数萎缩,部分粘膜上皮凹陷深入肌层形成——罗阿氏窦3)各层中有慢性炎症细胞(淋巴和浆细胞)侵润110# 原发性肝细胞癌1)深染为癌组织,红染为肝组织2)癌细胞条索、片块、小梁状,梁间为血窦3)癌细胞异性性,多角形,胞浆丰富,颗粒状,嗜碱性增强,核大深染,核膜清楚,常有巨核、多核瘤巨细胞及核分裂4)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93# 淋巴结转移性癌1)肉眼卵圆形2)大部分正常淋巴组织被代以肿瘤细胞3)癌巢实体片状、条索状,其间少许纤维间质,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4)癌细胞明显异型性5)被膜下边缘窦部位有腺腔样癌细胞(乳腺单纯癌淋巴结转移)83# 鳞状细胞癌I级1)大小形状不等癌巢。
组织标本切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组织切片的基本操作步骤。
2. 了解不同组织切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3. 学习显微镜观察技术,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原理组织切片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将生物组织切成薄片,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组织固定:使用固定剂使组织保持原有形态,便于后续处理。
2. 组织脱水:通过乙醇等溶剂使组织中的水分逐渐被取代,便于切片。
3. 组织透明:使用透明剂使组织中的脂类物质溶解,便于切片。
4. 组织包埋:将组织块包埋在石蜡等介质中,便于切片和保存。
5.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块切成薄片。
6. HE染色:使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剂对切片进行染色,便于观察组织结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动物组织(如肝脏、肾脏、肌肉等)、石蜡、乙醇、透明剂、HE染色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切片机、切片刀、载玻片、烤箱、酒精灯、培养皿等。
四、实验步骤1. 组织固定:将动物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
2. 组织脱水:将固定后的组织依次浸泡于70%、85%、90%、95%、无水乙醇中,每次浸泡时间为1小时。
3. 组织透明:将脱水后的组织浸泡于透明剂中,直至组织完全透明。
4. 组织包埋:将透明后的组织块放入石蜡中,加热使石蜡熔化,待石蜡凝固后取出组织块。
5.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块置于切片机上,进行切片,片厚约为4微米。
6. 脱蜡: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脱蜡,每次浸泡时间为30分钟,重复两次。
7. 水化:将脱蜡后的切片依次浸泡于95%、90%、80%、70%乙醇中,每次浸泡时间为10分钟。
8. HE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色液中染色5-10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再放入伊红染色液中染色2-3分钟,最后用自来水冲洗。
9. 晾干: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烤箱中烤干,然后放入载玻片上,滴加少量中性树胶封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肝脏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整齐,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深。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书版)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为脂滴所在位置),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2、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3、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出血)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4、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5、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7、肠假膜性炎(肠粘膜纤维素性炎):切片取自结肠,粘膜坏死,有处表面有脱落的膜样物,坏死的粘膜表层组织和纤维素、白细胞形成膜样物--假膜。
粘膜下层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脓细胞, 小血管扩张充血,阑尾系膜也有改变9、肺脓肿:肺组织内可见脓肿灶,脓肿中心为变性坏死的中心粒细胞。
周围肺泡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粉染水肿液10、皮肤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由表及里分别为鳞状上皮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
间质随上皮长入乳头内,其中可见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少量淋巴细胞。
病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织切片观察及病理诊断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掌握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
3. 熟悉常见病理变化,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实验原理:组织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组织切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实验材料:1. 组织切片:正常组织切片、病变组织切片。
2. 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3. 显微镜附件:切片夹、切片盖、光源、载玻片、盖玻片等。
4. 染色剂:苏木精、伊红、碱性品红等。
实验步骤:1. 切片制备:- 将组织块固定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24小时。
- 将组织块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处理。
- 将组织块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 将切片展平,用苏木精染色5分钟,然后用1%盐酸酒精分化,最后用伊红复染。
2. 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切片夹固定。
- 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明亮。
- 依次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切片。
3. 病理诊断:- 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如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减少等。
- 分析病变组织的类型,如炎症、肿瘤、坏死等。
实验结果:1. 正常组织切片:- 观察到组织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大小一致,细胞浆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
- 组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 病变组织切片:- 观察到组织细胞形态异常,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减少。
- 组织结构紊乱,层次不清。
讨论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
2. 我们熟悉了常见病理变化,提高了病理诊断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正常组织切片和病变组织切片在细胞形态、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1. 组织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可以判断疾病类型。
2. 熟练掌握组织切片制作技术和显微镜观察方法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
病理试验各种切片介绍
1.肾小管水样变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3.肾小管玻璃样变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4.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慢性肺淤血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8.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10.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13.心肌脓肿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病理切片制作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制作实验报告病理切片制作实验报告病理切片制作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病理切片制作的步骤和技术,并评估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病理切片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术,并探究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取材、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病理标本- 10% 福尔马林- 蜡块- 切片机- 染色剂(如血液染色剂、组织染色剂等)2. 实验方法:- 取材:将病理标本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组织块,注意保持组织的完整性。
- 固定:将组织块浸泡在10%福尔马林中,使其固定。
- 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块置于蜡块中,使其浸泡在熔化的蜡中,蜡块冷却后形成固体蜡块。
- 切片:使用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薄片,厚度通常为4-6微米。
- 染色:将切片浸泡在染色剂中,使其染色。
- 观察和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切片,分析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三、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病理切片,并观察到了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通过染色,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间质的分布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的异常变化。
四、实验讨论病理切片制作是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医生可以判断组织的正常与异常情况,从而诊断疾病。
染色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切片的对比度,使细胞和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取材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取材时应选择代表性的组织块,并保持其完整性,以确保切片的可靠性。
固定和包埋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避免组织的变性和破坏。
切片时,刀片的锋利度和切割速度也会对切片质量产生影响。
此外,染色选择和染色时间的控制也是关键。
不同的染色剂适用于不同的组织和病变类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染色效果不佳,影响切片的观察和分析。
病理切片制作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临床诊断,还可以用于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呈红染条索状,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水肿液、红细胞及散在成堆的心力衰竭细胞。
(2)高倍镜下观心力衰竭细胞的特点:
胞体较大、圆或椭圆,胞浆内充满棕黄色含铁血黄素的颗粒。
慢性肝淤血
(1)低倍: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相邻的肝细胞萎缩消失。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
高倍镜观察,肺泡壁内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皆扩张淤血,纤维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部分肺泡腔内有渗出红细胞、大单核细胞和脱落肺泡上皮细胞,此种细胞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后即称心衰竭细胞。支气管大部分已不完整,上皮脱落,壁内有充血,管腔内有大单核细胞及心衰竭细胞,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少量的黑色炭末沉着,间质内有局灶性炎症反应。
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核呈椭圆或肾形,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颁分布均匀,着色较浅。
细菌性痢疾
(1)肉眼:
边缘线状红染的部分为渗出的纤维蛋白。
(2)低倍:
可见红染的纤维蛋白网,网内有中性粒细胞。
(3)高倍:
纤维蛋白呈红染的网状结构,网内多为中性粒细胞。
第四章肿瘤
皮肤乳头状瘤
病变要点:
①低倍镜:
肿瘤为乳头状,表面为肿瘤实质,染色深,系增生的鳞状上皮;乳头的中轴为间质,系血管及纤维组织,并有少量的炎细胞浸润。②高倍镜:
19号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切片
取自皮肤疤痕组织。
病变要点:
真皮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肿胀互相融合,形成一致半透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其间仍可见若干纤维细胞。
5号脾贫血性梗死
肉眼观:
切片中央有一伊红淡染区,即贫血性梗死区,外围红色反应带,四周蓝染区为脾组织。
低倍镜下:
梗死区伊红淡染无结构一片荒凉、血窦轮廓尚可见。在出血带与坏死区交界处可见坏死细胞核的残迹。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对多种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掌握切片的制备及观察技巧,进一步
了解不同组织的病理变化。
实验一:胃粘膜炎切片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胃粘膜炎切片,可以看到胃黏液层变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并有大量
炎性细胞浸润。
此次实验观察到的胃粘膜炎切片病理特点与临床胃炎病变相一致。
实验二:皮肤皮脂腺瘤切片观察
皮脂腺瘤是皮下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次实验中观察到的皮肤皮脂腺瘤切片呈囊状结构,并由两层细胞组成。
表层细胞扁平,呈现薄膜状,基底层细胞则圆形,胞浆染色较深。
此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皮脂腺瘤的特征,对于今后的病理诊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实验三:肾小球硬化症切片观察
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肾病,本次实验观察到的肾小球硬化症切片中,肾小
球内部呈玻璃状变性,毛细血管袢体积明显缩小,基底部分有纤维化。
此次实验的观察结
果与临床上肾小球硬化症的病变特点相一致。
实验四:心肌梗死切片观察
心肌梗死是临床急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次实验观察到的心肌梗死切片中,心
肌细胞明显坏死,局部血管充血,毛细血管袢体积明显缩小。
此次实验观察结果对于掌握
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病理学切片的制备及观察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通
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切片,了解了不同组织的病理变化特点,对今后的病理诊断、治疗和预
防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病理组织切片样品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与细胞分布等,以便通过病理组织学的方法,对生物体的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实验步骤:
1.取得样品:从经皮肝活检中获得人肝病患者的肝组织切片样品进行观察。
2.处理样品:将肝组织切片样品通过石蜡包埋法进行固定、脱水、透明化等操作,以便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
3.显微镜下观察: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拍摄样品照片以方便记录分析。
观察的主要方面包括病理组织切片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细胞分布、细胞核形态与分布等。
实验结果:
观察得到的病理组织切片样品,显示肝脏组织的基本结构:肝细胞呈多边形形态,细胞外有突出的肝窦,肝脏细胞胞浆内含有
肝小管及血管,同时也有肝细胞的断裂。
在肝组织切片中,还能够看到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等细胞类型。
肝脏组织中的各种细胞有不同的成分与功能。
肝细胞是肝脏组织中数量最大的细胞类型,主要负责分泌酶、合成胆汁,调节代谢等功能。
内皮细胞则主要负责肝脏血管的内膜层。
Kupffer细胞则是位于肝窦内的嗜微生物吞噬的巨噬细胞。
此外,我们在肝组织切片中还能看到明显的肝细胞空泡变性表现,这是肝脏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损伤反应。
实验结论:
通过对病理组织切片样品的观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肝脏组织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与细胞分布等,为肝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病理组织学的方法也为其他生物组织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与支持。
病理实验切片
描述1:肺泡腔失去含气状态,充以大 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 。肺泡壁毛细 血管无明显充血
描述2:部分纤维素通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内纤维 素相连。 描述3:支气管粘膜上皮部分脱落、管壁充血、水肿, 但炎症浸润较轻。(没图)
病理学
2019/5/16
12
描述1: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呈灶性分 布。。支气管壁充血水肿,有大量中性白细 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上皮细胞部分变性 坏死脱落,管腔内充满大量炎症渗出物。
病理学
2019/5/16
19
描述2:癌细胞呈圆形。胞浆内富含淡蓝云雾状的粘液,将胞浆挤压于细胞一侧 , 使癌细胞似指环状,称“印戒细胞”,部分区域因粘液过多而使癌细胞破裂,粘 液溢入组织形成“粘液湖”癌细胞常单个漂浮于其中。
病理学
2019/5/16
20
(十二) 门脉性肝硬化:
描述1:正常肝组织已被破坏,而代以由纤 维间隔围绕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假 小叶大小不等。
实验切片
描述1:滤泡弥漫增生,大小不等,以小型滤泡为主。
病理学 2019/5/16 2
描述2:滤泡中胶质少而稀薄,出现吸收空 泡。
描述3:间质血管丰 富,充血,有淋巴 细胞浸润和淋巴滤 泡形成。
病理学 2019/5/16 3
描述1:肝细胞坏死广泛而严重,致肝 细胞大部分已消失,以小叶中样为著 残留着所剩无几(上图中没有残留, 全部坏死)。
病理学
2019/5/16
16
描述1:胃旁腺粘膜粘膜上 皮和癌变上皮的过渡。
描述2:癌组织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 则的腺体组成,癌细胞层次增多。
病理学
2019/5/16
17
描述2: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单层或多层排列,极性紊乱(上图不是很典型)。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1.肾细胞水肿:标本为肾脏,先用低倍镜找到肾小球,并在其附近认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重点看近曲小管。
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缩小,内缘参差不齐,再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曲管上皮细胞浆内出现许多红染细小颗粒。
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细胞核正常或浅染2.肝脂肪变性:切片为肝组织,低倍镜下见有些肝细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二甲苯溶液留下空泡)空泡大者,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4.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低倍镜下,可见组织边缘仍有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增厚的被膜,但中央部分结构完全消失,呈一片红染颗粒,细胞核完全消失,坏死区周围可见一些结节状病灶。
5.肉芽组织:标本取自皮肤溃疡面的肉芽组织有的切片标本一侧仍保留有少许表皮(有的无),大部分表皮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溃疡表面附有炎性渗出物,其下为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由与表皮垂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散在纤维母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组成。
新生毛细血管呈裂隙状,增生的内皮细胞以双行队列排列,腔内大部分无血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卵圆形、星型或梭形,细胞境界尚清楚,胞浆弱碱性,核卵圆。
炎症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为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其下层肉芽组织出现纤维化。
6.肺淤血:标本为肺组织,低倍镜肺泡壁明显增宽,其内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腔内充满红细胞,肺内小静脉也扩张充血,少数肺泡腔正常,多数含有红细胞及淡红色的均质水肿液,有的肺泡腔可见成堆棕黄色的巨噬细胞也称心衰细胞。
7.肝淤血:标本为肝组织,可见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其周围肝窦也明显扩张,其内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有的体积变小以致消失,有的胞浆内可见小空泡,小叶周边肝窦和肝细胞上述改变程度减轻。
8.静脉血栓:标本为静脉,管腔闭塞。
镜下可见血管腔内有红色,粗颗粒状的梁,层状或条纹状排列。
梁间充满纤维素网。
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有的区域红细胞已溶解。
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其间有少数炎症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不清,肝窦受压变狭或消失。
肝细胞肿大,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疏松,内含粉红色嗜酸性颗粒。
有的变圆、胞浆空亮,形成气球样变。
②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肝):胞浆中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脂肪滴),边界清晰,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肝细胞体积增大、肿胀,细胞核明显,细胞与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③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核大,胞浆红染。
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
可见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
④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⑤混合血栓:白色血栓: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中性粒细胞附着。
红色血栓: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所构成。
⑥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损伤,在心瓣膜上附有一巨大的赘生物,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其内含有大量淡紫兰颗粒状的细菌团及深蓝色的块状钙化灶。
⑦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尤其血管周围,有一些梭形细胞团,即风湿小体,中间为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周围有枭眼或毛虫样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及炎细胞。
⑧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凸起,中膜萎缩。
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及柳叶状的胆固醇结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⑨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横断面,由内向外共4层,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部分粘膜上皮及固有层变性坏死,阑尾腔内及浆膜层有炎性渗出物,由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和少量纤维素组成,血管扩张充血。
⑩肺结核: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周围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11肠阿米巴:低倍镜可见肠粘膜溃疡呈口小底大烧瓶状。
高倍镜可见溃疡边缘坏死组织与活组织交界处有散在或成群的阿米巴滋养体,呈圆形或略呈椭圆形,胞膜清晰,胞浆呈空泡状,核小而圆,周围有空隙。
12血吸虫性肝硬化(血吸虫肝):肝小叶正常,散在分布结节状结构,为虫卵结节。
结节中央有几个血吸虫卵,组织大片坏死伴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和大量单核巨噬细胞堆积。
13 胃溃疡:表层可见少量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渗出层下方为数量不等的坏死组织,坏死层下方为大量增生的肉芽组织,最下层为瘢痕组织层,血管、细胞少而胶原纤维多,溃疡周围胃粘膜有肠上皮化生。
14 门脉性肝硬化:形成假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有脂肪变性,坏死及再生,中央静脉多偏位或缺如,假小叶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及新生小胆管。
15 肝细胞性肝癌:肿瘤细胞成索状和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可见多核瘤巨细胞,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增多,部分肿瘤细胞胞质丰富而红染,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
16 毒性甲状腺肿:滤泡呈弥漫性增生,滤泡大小不一,以小形滤泡为主,内有胶质样物质及大量空泡,间质中毛细血管丰富,血管扩张充血,有纤维组织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17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内细胞数目增多,以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多为主,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管腔内出现蛋白管型、红细胞或白细胞管型及颗粒管型。
18 新月体肾炎:肾小球内有新月体形成。
新月体主要由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细胞组成,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或环状。
增生的上皮细胞间可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性渗出物。
19 肾透明细胞癌:是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腺癌。
肿瘤细胞常排列成片状、乳头状或管
状;细胞体积大,边缘清晰,呈多角形,核小而均匀、染色深,细胞质多呈透明。
20 淋巴结转移腺癌:于淋巴结边缘窦及皮髓质区可见多个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癌性腺体,无正常腺管,可有出芽,共壁等结构。
部分癌细胞呈实性片状。
癌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核浆比增大,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21 高分化鳞癌:癌巢内细胞分层明显可见细胞内角化,棘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癌巢中央可有角化珠形成。
22 纤维肉瘤:无明显包膜,瘤细胞弥漫一片,成束、交叉排列呈“鲱鱼骨”样,细胞呈梭形,胞质少,核大,染色质密集,可见核分裂相。
23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病变均匀,肺泡腔内渗出的纤维素增多,相邻肺泡纤维素丝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部分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
24 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病变多以小支气管为中心呈灶状分布,支气管壁充血、水肿,表面附着黏液性渗出物,管腔内大量炎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为主,肺泡腔变圆,轻度扩张。
25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腔扩张,管壁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腺体增生肥大,可见散在或灶状炎性细胞浸润,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
部分支气管上皮有鳞状上皮化生。
26 皮肤乳头状瘤:肿瘤呈乳头状,间质为血管和纤维组织,可见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少量淋巴细胞,增生的上皮细胞层次增多,(由表及里分别为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样细胞),可见细胞间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