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香港上市失败案例整理
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
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融资案例分析:上市融资的失败案例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上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失败案例在金融危机中,我们除了收缩投资、拿稳现金外,还要研究一下众多的失败案例,从而为下一轮投资潮积累可贵的经验。
上市,是很多公司的战略目标,那我们就看一看在上市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失败案例,今天的主角是昌盛中国地产,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它旗下成功运作的“中华广场”想必很多人知道。
一、昌盛中国上市过程简述2006引入战略投资者:高盛旗下的创投基金(GSSIA)。
2006年12月18日,昌盛向其发行2500万美元的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占其当时已发行股本的20%。
此项协议两次延期至2008年12月18日。
双方签定对赌协议:若2008年底前未能上市,高盛可要求昌盛按预定的价格购买其所持全部债券;若上市未果,利息将以每年21%计。
为了上市,昌盛大举拿地,2007年9月,以7.9亿公开拍卖拿下广东中山市中山广场35万平方米一、二期项目土地,成为“中山地王”,大大超出了其预期的2.46亿,加上各种费用,共付出近10亿元。
2007年11月,昌盛中国与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签订关于中山广场一期二期土地使用权收购中小企业融资的贷款协议,本金为6.48亿港元,年利息13%。
此外昌盛在山西太原也有拿地,项目土地出让金至今尚未付清。
原计划做为内地房企2008年首家赴港IPO企业上市,预期集资23亿—31亿港元,实际到了1月又根据当时房地产市场情况把集资额降为8.3-11.3亿港元。
由于认购并不踊跃,公司决定中止上市。
2008年底传出昌盛欲卖中华广场的消息,中华广场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昌盛拥有15万平方米。
2008年8月,第一太平戴维斯对中华广场的整体资产评估为33个亿。
中华广场年的出租率和租金收缴率都达100%,一年租金收入就达1.7亿,日高峰期人流达60万人次。
二、失败的经验教训1、上市是手段而非目标,可以把上市写进战略目标中,但为了上市而改变自己的战略、经商风格是不智的。
中小企业破产案例
中小企业破产案例【篇一:中小企业破产案例】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十起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其中既有破产重整案件,也有破产清算案件,还包括关联企业合并破产、重整程序向清算程序转化、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等案件。
这些案例分别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政府与法院联动协调机制的作用、法院慎重行使强制批准权、注重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企业重整、依法创新资产处置方式、探索采取综合模式挽救企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一)基本案情长航凤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航凤凰)系上市公司,是长江及沿海干散货航运主要企业之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受财务费用负担沉重、航运运价长期低迷等因素影响,长航凤凰经营逐步陷入困境。
截至2013年6月30日,长航凤凰合并报表项下的负债总额合计达58.6亿元,净资产为-9.2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经债权人申请,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武汉中院)于2013年11月26日依法裁定受理长航凤凰重整一案,并指定破产管理人。
因连续三年亏损,长航凤凰股票于2014年5月16 日起暂停上市。
(二)审理情况在武汉中院的监督指导下,管理人以市场化的重组方式为基础,制定了重整计划草案,获得了债权人会议及出资人会议表决通过。
由于无外部重组方参与长航凤凰破产重整,如何通过长航凤凰自身筹集足够资产以提高普通债权清偿比例,以促使普通债权人支持重整是重整工作有序推进的重点。
为解决偿债资金筹集的问题,经过武汉中院与管理人多番论证,最终制定了以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处置剥离亏损资产的变现资金以及追收的应收款项、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以及股票公开竞价处置等多种渠道的资金筹集方案。
实践证明,上述资金筹集方案具有可行性。
通过资产公开处置、出资人权益调整以及股票公开竞价处置,长航凤凰不但清偿了重整中的全部债务,同时,由于股票公开竞价处置产生溢价,公司在重整程序中依法获得了约7000万元的资金用于补充公司现金流。
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研究——以众华审计雅百特为例
摘要中小板市场已然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截至2020年5月22日,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数量共957家,总股本为9461.81亿股,股票总市值为102872.84亿元。
由于多种因素,近年来中小板审计失败案件频发,不但让投资人遭受了重大损失,也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甚至使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遭到质疑,不利于中小板市场发展,因此,探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失败问题、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尤为重要。
雅百特由于具有借壳上市、高科技企业、海外交易等多个标签,造假金额巨大,并且是我国首家因财务舞弊惊动外交部的上市公司,因此雅百特是中小板市场上典型的审计失败案例。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审计失败相关研究梳理分析,并将其作为本文研究的相关基础;其次,归纳总结2013年—2019年证监会处罚决定书的内容,剖析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因审计中小板上市公司失败的现状,中小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发生源于多种因素,审计失败的问题愈加严重,影响愈加广泛,因此结合中小板上市公司特点,并依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外部监管三层面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薄弱,注册会计师未勤勉尽责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对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到位,并且有意缩减应对风险的审计程序是导致审计失败的直接原因;中小板上市公司持续经营风险较高,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弱,处罚力度较轻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间接原因。
继而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雅百特虚造海外工程项目、虚构建材出口贸易和国内建材贸易的财务造假手段,分析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直接原因是注册会计师缺乏足够的职业怀疑态度、对审计风险评估不到位,应对风险的审计程序执行不充足,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严格;间接原因是雅百特主营业务单一和急于融资导致经营风险较大、内部控制环境和监督制度不完善以及中小板监管制度不完善且惩处力度轻。
港股退市案例
港股退市案例:长生生物1. 案例背景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长春的生物制药公司,成立于1992年。
长生生物主要从事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长生生物在2018年因疫苗质量问题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危机,被证监会处罚,并最终退市。
2. 案例过程2.1 疫苗质量问题曝光2018年7月,中国媒体报道称,长生生物生产的百白破疫苗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包括疫苗效力不达标、生产记录造假等。
这一消息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2.2 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和证券监管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国家药监局对长生生物展开了全面的质量调查,并对其疫苗生产许可证进行了暂停。
2.3 公司股价暴跌长生生物的股价在疫苗质量问题曝光后迅速下跌,市值蒸发数百亿。
投资者纷纷抛售长生生物的股票,导致公司股价持续暴跌。
2.4 证监会处罚2018年10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对长生生物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超过90亿元人民币,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了终身禁入证券市场的措施。
2.5 港交所启动退市程序2019年1月,香港交易所(以下简称“港交所”)宣布将启动对长生生物的退市程序,理由是长生生物严重违反了港交所的上市规则,不再适合在港交所上市。
2.6 港股退市2019年7月15日,长生生物在港交所正式退市。
这是自港交所设立以来,首次因严重违反上市规则而被强制退市的公司。
3. 案例结果长生生物的退市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对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公众信任危机长生生物疫苗质量问题的曝光,严重损害了公众对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信任。
公众对疫苗质量和安全问题更加关注,对生物制药公司的监管要求也更加严格。
3.2 港股市场监管加强长生生物的退市案例使得港交所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提高了退市门槛。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
2014年,华润置地公司历经反复审计,最终以审计不通过结果而留下了
痛心疾首。
华润置地是一家目前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业务涉及全
球投资,在香港的财务报告中有所出现的遗漏错误注解和记录,导致了审计
失败。
与此同时,该公司在会计及披露方面的不足也加剧了失败案例。
审计失败的最终结果是华润置地在香港Exchange下市,更加伤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了整个A股市场的可信度和投资热情。
此后,该公司也
就被更多投资者避开,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尴尬局势。
审计失败案例对华润置地公司也进一步影响了其主导产业发展,对新的
项目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在财务上,该公司的绩效发展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有可能拖垮公司的日常运作,使公司虽不。
上市失败案例
上市失败案例某公司计划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并进行上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这次上市以失败告终。
以下是这次上市失败的案例: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科技公司,他们开发了一款革命性的智能手机应用,该应用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被认为具有很大的潜力。
公司决定将这款应用推向市场,并计划进行一次上市,以筹集资金来支持他们的发展。
失败原因:1.市场需求不足:尽管该应用有许多独特的功能,但市场上已经存在了许多类似的应用程序。
而且在市场调研过程中,公司发现用户对这款应用的需求并不强烈,很多人已经拥有其他类似的应用并且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因此对于新应用的需求减少。
2.缺乏差异化竞争策略: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类似的应用,公司没有找到有效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他们未能明确表达为什么用户应该选择他们的应用,而不是其他类似的应用。
在市场上,差异化是很重要的,但公司没有找到合适的差异化点。
3.推广策略不足:尽管公司努力制定了一些推广策略,但他们的执行力度不够。
他们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在市场推广活动上,也没有与用户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结果,应用的知名度非常低,用户对它的了解程度有限,导致销售不佳。
4.技术问题:在应用的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公司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
这导致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不如预期,用户界面也不够友好。
这使得应用在市场上的口碑不佳,从而影响了销售。
失败教训:1.市场调研至关重要:在推出新产品或进行上市之前,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真正了解用户需求和竞争环境,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推广策略和差异化竞争策略。
2.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成功的关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差异化竞争点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产品或服务上提供独特价值,才能吸引用户选择你的产品。
公司应该在市场上做好差异化策略,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加大推广投入:推广活动对于产品销售至关重要,公司应该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在市场推广上。
只有通过有效的推广活动,才能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用户对于产品的了解,从而提升销售。
风险管理五大失败案例
风险管理五大失败案例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把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本期新智囊梳理出五个案例,希望可以作为广大企业的前车之鉴摩托罗拉陷入战略迷途风险类型:战略风险典型企业: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1995年60%以上跌至2007年的12%10年前,摩托罗拉还一直是引领尖端技术和卓越典范的代表,享有着全球最受尊敬公司之一的尊崇地位.它一度前无古人地每隔10年便开创一个工业领域,有的10年还开创两个.成立80年来,发明过车载收音机、彩电显像管、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半导体微处理器、对讲机、寻呼机、大哥大蜂窝电话以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它先后开创了汽车电子、晶体管彩电、集群通信、半导体、移动通信、手机等多个产业,并长时间在各个领域中找不到对手.但是这样一家有着煊赫历史的企业,在2003年手机的品牌竞争力排在第一位,2004年被诺基亚超过排在了第二位,而到了2005年,则又被三星超过,排到了第三位.而在2008年5月,市场调研厂商IDC和战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表示,摩托罗拉可能在2008年底之前失去北美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摩托罗拉的当季报也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下降39%,手机部门亏损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增加了80%.败于“铱星计划为了夺得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动权,并实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无线手机通信,以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一些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于1987年提出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星座系统——铱星铱星系统技术上的先进性在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铱星系统卫星之间可通过星际链路直接传送信息,这使得铱星系统用户可以不依赖地面网而直接通信,但这也恰恰造成了系统风险大、成本过高、维护成本相对于地面也高出许多.整个卫星系统的维护费一年就需几亿美元之巨.谁也不能否认铱星的高科技含量,但用66颗高技术卫星编织起来的世纪末科技童话在商用之初却将自己定位在了“贵族科技”.铱星手机价格每部高达3000美元,加上高昂的通话费用,它开业的前两个季度,在全球只发展了1万用户,这使得铱星公司前两个季度的亏损即达10亿美元.尽管铱星手机后来降低了收费,但仍未能扭转颓势.营销战略失误——迷失了产品开发方向.不考虑手机的细分发展,3年时间仅依赖V3一个机型.没有人会否认V3作为一款经典手机的地位,正是依靠V3,摩托罗拉2005年全年利润提高了102%,手机发货量增长40%,摩托罗拉品牌也重焕生机.尽管V3让摩托罗拉重新复苏,更让摩托罗拉看到了夺回市场老大的希望.然而,摩托罗拉过分陶醉于V3带来的市场成功.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05年以前是明星机型的天下,一款明星手机平均可以畅销2-3年,而过了2005年,手机市场已成了细分市场的天下,手机行业已经朝着智能化、专业拍照、娱乐等方向极度细分,而摩托罗拉似乎对此视而不见.在中国市场,2007年摩托罗拉仅仅推出13款新机型,而其竞争对手三星推出了54款机型,诺基亚也有37款.——价格跳水快,自毁品牌形象.在新品跟不上的情况下,降价成了摩托罗拉提高销量不得不采取的手段.许多摩托罗拉的忠实用户把摩托罗拉的手机称为“价格跳水冠军”.以V3为例,从刚上市时的6000多元的高端时尚机型跌入4000多元的白领消费群,再到2000多元的普通时尚消费群,直到停产前的1200多元.短期的大幅降价让不少高端用户无法接受,同时也对V3的定位产生了质疑,后果就是对摩托罗拉品牌彻底失去信任.——推广没有突出卖点的产品.手机消费者在手机厂商的培育和自发发展下,需求变化日益飘忽不定.消费者对手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外观方面,苛刻的消费者更多地开始关注手机的配置、功能特色等内在技术因素.以技术见长的摩托罗拉本不应在技术方面让消费者失望,但是现实还是让消费者失望了.从手机零售卖场那些列出来的一目了然的参数中,摩托罗拉的像素、屏幕分辨率、内存几乎都落后于诺基亚等竞争对手的同类机型.自从推出V3之后,摩托罗拉发布的绝大部分新品手机无论是U系还是L系,甚至是K系就再也抹不去V3的影子,尤其是其金属激光蚀刻键盘设计.V3的键盘设计的确是经典,但再经典的东西被反反复复无数次拿出来用,也会引起消费者的视觉疲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换机用户.组织结构不能支持战略的发展需要摩托罗拉是一个很重视产品规划的公司,此前摩托罗拉每开发一款新产品,通常先提前数月预测消费趋势.但在快速升级换代的手机行业中,制造商们试图提前数月预测消费者需求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摩托罗拉是一家技术主导型的公司,工程师文化非常浓厚,这种公司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唯“技术论”,从而导致摩托罗拉虽然有市场部门专门负责收集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但在技术导向型的企业文化里,消费者的需求很难被研发部门真正倾听,研发部门更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在那些复杂系统的开发上,从而导致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另外,摩托罗拉内部产品规划战略上的不统一、不稳定,还使得上游的元器件采购成本一直降不下来,摩托罗拉每一个型号都有一个全新的平台,平台之间大多不通用,这就带来生产、采购、规划上的难度.对于全球顶级通信设备商而言,同时运营好系统设备和手机终端两块业务,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摩托罗拉资深副总裁吉尔莫曾说:“摩托罗拉内部有一种亟须改变的‘孤岛传统’,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此迅捷,用户的需求越来越苛刻,现在你需要成为整个反应系统的一个环节.”滥用福利当外部环境使得摩托罗拉进入战略收缩期,赢利空间不再,高福利的企业传统便有些不合时宜.据了解,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每年的薪资福利调整前,都对市场价格因素及相关的、有代表性企业的薪资福利状况进行比较调查,以便使公司在制定薪资福利政策时,与其它企业相比能保持优势和具有竞争力.摩托罗拉员工享受政府规定的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在中国,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班车,并成为向员工提供住房的外资企业之一.三鹿集团败于管理失控风险类型:运营风险代表企业:三鹿集团2008年12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案处理情况.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三鹿集团于2008年9月12日全面停产.截止2008年10月31日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亿元,总负债亿元,净资产亿元,12月19日三鹿集团又借款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目前,三鹿集团净资产为亿元不包括2008年10月31日后企业新发生的各种费用,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至此,经中国品牌资产评价中心评定,价值高达亿元的三鹿品牌资产灰飞烟灭反思三鹿毒奶粉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三鹿悲剧的,三聚氰胺只是个导火索,而事件背后的运营风险管理失控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醉心于规模扩张高层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于乳业而言,要实现产能的扩张,就要实现奶源的控制.为了不丧失奶源的控制,三鹿在有些时候接受了质量低下的原奶.据了解,三鹿集团在石家庄收奶时对原奶要求比其他企业低.对于奶源质量的要求,乳制品行业一般认为巴氏奶和酸奶对奶源质量要求较高,UHT奶次之,奶粉对奶源质量要求较低,冰激淋等产品更次之.因此,三鹿集团祸起奶粉,也就不足为奇.另外,三鹿集团大打价格战以提高销售额,以挤压没有话语权的产业链前端环节利润.尽管三鹿的销售额从2005年的亿元激增到2007年的103亿元,但是三鹿从未将公司与上游环节进行有效的利益捆绑,因此,上游企业要想保住利润,就必然会牺牲奶源质量.河北省一位退休高层领导如此评价田文华:“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田文华头脑开始发热,出事就出在管理上.”企业快速增长管理存在巨大风险作为与人们生活饮食息息相关的乳制品企业,本应加强奶源建设,充分保证原奶质量,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三鹿仍将大部分资源聚焦到了保证原奶供应上.三鹿集团“奶牛+农户”饲养管理模式在执行中存在重大风险.乳业在原奶及原料的采购上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是牧场模式集中饲养百头以上奶牛统一采奶运送、奶牛养殖小区模式由小区业主提供场地,奶农在小区内各自喂养自己的奶牛,由小区统一采奶配送、挤奶厅模式由奶农各自散养奶牛,到挤奶厅统一采奶运送、交叉模式是前面三种方式交叉.三鹿的散户奶源比例占到一半,且形式多样,要实现对数百个奶站在原奶生产、收购、运输环节实时监控已是不可能的任务,只能依靠最后一关的严格检查,加强对蛋白质等指标的检测,但如此一来,反而滋生了层出不穷的作弊手段.但是三鹿集团的反舞弊监管不力.企业负责奶源收购的工作人员往往被奶站“搞”定了,这样就形成了行业“潜规则”.不合格的奶制品就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另外,三鹿集团对贴牌生产的合作企业监控不严,产品质量风险巨大.贴牌生产,能迅速带来规模的扩张,可也给三鹿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风险.至少在个别贴牌企业的管理上,三鹿的管理并不严格危机处理不当导致风险失控2007年底,三鹿已经先后接到农村偏远地区反映,称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婴儿出现尿液中有颗粒现象.到2008年6月中旬,又收到婴幼儿患肾结石去医院治疗的信息.于是三鹿于7月24日将16个样品委托河北出入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进行检测,并在8月1日得到了令人胆寒的结果.与此同时,三鹿并没有对奶粉问题进行公开,而其原奶事业部、销售部、传媒部各自分工,试图通过奶源检查、产品调换、加大品牌广告投放和宣传软文,将“三鹿”、“肾结石”的关联封杀于无形.2008年7月29日,三鹿集团向各地代理商发送了婴幼儿尿结晶和肾结石问题的解释,要求各终端以天气过热、饮水过多、脂肪摄取过多、蛋白质过量等理由安抚消费者.而对于经销商,三鹿集团也同样采取了糊弄的手法,对经销商隐瞒事实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从2008年7月10日到8月底的几轮回收过程中,三鹿集团从未向经销商公开产品质量问题,而是以更换包装和新标识进行促销为理由,导致经销商响应者寥寥.正是召回的迟缓与隐瞒真相耽搁了大量时间.大规模调货引起了部分经销商对产品质量的极大怀疑,可销售代表拍着胸脯说,质量绝对没有问题.在2008年8月18日,一份标注为“重要、精确、紧急”传达给经销商的通知中,三鹿严令各地终端货架与仓库在8月23日前将产品调换完毕,但仍未说明换货原因.调货效果依然不佳,毒奶粉仍在流通.而三鹿集团的外资股东新西兰恒天然在2008年8月2日得知情况后,要求三鹿在最短时间内召回市场上销售的受污染奶粉,并立即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三鹿以秘密方式缓慢从市场上换货的方式引起了恒天然的极大不满.恒天然将此事上报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克拉克于9月8日绕过河北省政府直接将消息通知中国中央政府.另外,三鹿集团缺乏足够的协调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危机发生后,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媒体的一再质问,仍不将真实情况公布,引发了媒体的继续深挖曝光和曝光后消费者对其不可恢复的消费信心.中信泰富“豪赌”酿成巨大亏空风险类型:市场风险代表企业: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亿港元.事件发生后,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辞去董事职务,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对中信泰富进行调查,范鸿龄离任港交所董事、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购上诉委员会和提名委员、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直至调查终止,中信集团高层人士对中信泰富在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巨亏逾105亿港元极为不满,认为荣智健应对监管疏忽承担责任,对中信泰富董事会讲可能进行大改组.而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信集团也因此受影响.全球最大的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中信集团的长期外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到Baa2,基础信用风险评估登记从11下调到12;标准普尔将中信集团的信用评级下调至BBB-待调名单;各大投行也纷纷大削中信泰富的目标价.摩根大通将中信泰富评级由“增持”降至“减持”,目标价削72%至10港元;花旗银行将中信泰富评级降到“沽出”,目标价大削76%至港元;高盛将其降级为“卖出”,目标价大削60%至港元;美林维持中信泰富跑输大市评级,目标价削57%到港元.除此之外,中信泰富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一家香港红筹股资金运用部总经理表示:“此事对于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群体形象破坏极大,对于我们也是敲了一记警钟.”没有遵守远期合约风险对冲政策据了解,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因为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为对冲澳元升值影响,签订3份Accumulator式的杠杆式合约,对冲澳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美元合约占绝大部分.按上述合约,中信泰富须接取的最高现金额为亿澳元但问题在于,这种合约的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所签合约中最高利润只有5150万美元,但亏损则无底.合约规定,每份澳元合约都有最高利润上限,当达到这一利润水平时,合约自动终止.所以在,,%汇率高于时,中信泰富可以赚取差价,但如果该汇率低于,却没有自动终止协议,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理论上亏损可以无限大.另外,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中信泰富对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的风险评估不足.将中信泰富一步步推向崖下的是一款以澳元累计目标的杠杆外汇合约,即变种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内部监控失效——授权审批控制失效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由于发生了上述外汇风险事件,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已辞去董事职务,10月20日起生效.莫伟龙于同日起获委任为集团财务董事.荣智健表示,上述合约的操作者对潜在的最大风险没有正确评估,相关责任人亦没有遵守公司的对冲保值规定,在交易前甚至没得到公司主席的授权.此外,持有中信泰富29%股权的母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同意为其安排15亿美元备用信贷,利息和抵押品方面按一般商业条件进行.——信息披露的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对外信息披露制度对重大信息的范围、内容、投资者利益等存在缺陷,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对外公布,做法令人惊讶,显示出其内部监管存在漏洞,并且质疑中信泰富实际负责公司财务的并非是已经辞职的张立宪和周志贤,而是公司主席荣智健的女儿荣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认为,“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其中“及时”最难做到.他分析说,中信泰富所做炒汇行为和其主业不同,属于非正常交易.既然是从事外汇期货,就要锁定风险,签订合约之初就要发布公告,说明“存在”潜在的风险.而且在澳元下跌时,公司应该止损,已造成的亏损算也能够算出来.正是由于中信泰富迟迟不公布亏损,才遭到投资者指责.而内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更是常见.他分析说,杭萧钢构曾经将公司将要签订的一份天价订单提前泄密,受到处罚,这是比较例外的事,更多的上市公司则是信息披露不及时.“将生米煮成熟饭了,才向投资者通报一声”.在证监会和两个交易所每年处罚的信息披露问题中,一多半都是由于不及时.——风险管理没有集中风险类型:财务风险代表企业:合俊集团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 mas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就超过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厂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2008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及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表面上看起来,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是只要关注一下最近两年合俊集团的发展动态就会发现,金融危机只是压倒合俊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合俊集团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作为一个贴牌生产企业,合俊并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也没有重视生产研发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欧美的订单.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后,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靠出口美国市场过活的贴牌企业.比较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也和合俊一样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甚至他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他们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并且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狗等等,销售市场也并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倒闭后的合俊集团时,在现场拍到的产品是像商品的赠品玩具、滑旱冰及骑自行车的护膝用品、赚几元钱的电子狗等的小商品.盲目多元化造成“失血”严重其实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危险.2007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据合俊集团旗下东莞樟木头合俊樟洋厂一位核心部门的负责人表示,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团付给天成矿业亿元的现金,直接导致厂里资金链出现问题而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公司将以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的%权益,并将认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给公司带来收益,而亿的资金中国矿业也没有按约定返还给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双方约定2008年4月拿不到开采证,则将返还收购资金给合俊.对于天成矿业的巨额投入,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泥沼随着合俊集团资金越来越紧张,为缓解压力,合俊卖掉了清远的工厂和一块地皮,并且定向增发2500万港元.可是,“2500万顶多维持两个月的工资”.为了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合俊开始向银行贷款,但是不幸的是银行贷款的途径似乎也走不通了.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的贷款银行全部集中在香港,分别是星展、恒生、香港上海汇丰、瑞穗实业、南洋商业、渣打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等7家,内地没有银行贷款.合俊集团2007年年报显示,其一年内银行借款额为亿港元.“这其中有一亿七八千万是以公司财产作抵押,剩下数千万主要是老板在香港的熟人提供担保.”上述负责人透露.但是合俊集团2008年上半年并没能拿到新贷款.可以说,收购矿业孤注一掷的“豪赌”,赌资本应该是合俊玩具用于“过冬”的“粮食”.没有了这笔巨额资金,合俊最终没能挨过制造业刚刚遭遇的冬天.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应对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团在樟木头的厂房遭受水灾,存货因而遭受损失.水灾导致物料报废及业务中断,集团耗费近一个月时间方恢复正常生产.此次水灾亦严重影响该集团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现金流量规划,从而影响集团的营运效率.因水灾造成的存货受损约达6750万港元.——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合俊集团旗下已倒闭的俊领玩具厂的一位员工称,管理混乱才是合俊倒闭的真正原因,而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让这一天提前到来.据该员工反映,其所在部门只是一个普通的生产部门,却设有一个香港经理,一个大陆经理,一个主任,一个经理助理,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工程师,一个组长,还有就是三个工人,一共10人.该部门是一个五金部门,但合俊主要是生产塑胶和毛绒还有充气玩具的.于是上述员工是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不断涌现。
财务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操纵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案例一:中梁地产财务造假中梁地产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由于其过高的销售业绩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
然而,经过调查发现,中梁地产存在大量财务造假行为。
公司将未来多年的项目销售收入提前确认为当期收入,虚增了公司的利润。
此外,中梁地产还通过虚假财务信息来夸大自己的资产规模,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
最终,中梁地产因为财务造假被监管机构处罚,并受到了投资者的诉讼。
案例二:雪国瑞达控股欺诈发行雪国瑞达控股是一家中国大陆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铝制品的生产。
该公司在2017年进行了非公开发行,而非公开发行的对象正是其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
通过这种方式,雪国瑞达控股通过虚增募资金额、虚构资金用途等手段实施了欺诈发行。
监管机构最终发现了其财务欺诈行为,对该公司实施了处罚,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案例三:万科A股价操纵案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万科集团在2016年面临了一起涉及A股市场的操纵案。
万科集团涉嫌协同股价运作旗下股份,通过内部人员交易和虚假宣传来操纵公司股价,造成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监管部门最终对涉案公司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并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以上案例只是当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冰山一角。
财务舞弊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层的个人动机和盈利压力等。
在防范财务舞弊方面,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核,增加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治力度。
同时,投资者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尽职调查,避免投资风险。
此外,上市公司自身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监控机制,加强公司治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企业管理咨询)汉鼎咨询家中小板上市企业未过会原因案例分析
汉鼎咨询:20家中小板上市企业未过会原因案例分析汉鼎咨询认为,2009年以来,持续盈利能力不确定性及募投项目存在较大风险是中小板企业被否决的主要因素。
中小板上市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以下要点:1、申请首发的公司必须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应当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
发行人的资产应当完整,生产型企业应当具有与生产应经有关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配套设施,合法拥有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以及商标、专利、非专利技术的所有权者使用权,具有独立的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系统;非生产型企业应当具备与经营有关的业务体系及相关资产。
发行人的业务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显示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2、申请首发者再融资的公司必须高度重规规范运作。
从公司的改制设立、历次公司股权变化、生产经营、资金管理、资产收购等方面自觉做到规范运作,还要认真遵守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
3、申请首发者再融资的公司必须高度重规募集资金运用。
募集资金数额和投资项目应当与发行人现有生产经营规模、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等相适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管理、环境保护、土地管理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很多被证监会枪毙的企业只有一个募投项目,未必是巧合。
4、申请首发者再融资的公司在财务与会计处理上要进一步提高质量。
汉鼎咨询分析:宁波立立电子主营业务:半导体硅材料和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募投项目:未过会原因分析:1、申请发行人在规范运作上存在缺陷。
申请发行人(宁波立立电子)在与股份公司主要发起人之间的部分股权交易过程中,未按有关要求履行必要的决策程序,导致申请发行人相关资产的形成存在瑕疵,并可能导致重大权属纠纷,且该程序上的瑕疵未按要求披露。
因此发审委认为该申请发行人在规范运作上存在缺陷。
中小企业香港上市失败案例整理.doc
-中小企业香港上市失败案例整理4 中小企业香港上市【失败案例】整理一、香港上市的条件主板创业板盈利要求须具备3年的营业记录,过去3年盈利合计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再之前两年合计须达3000万港元),在3年的业绩期,须有相同的管理层;无盈利要求,但一般须显示有24个月的活跃业务和须有活跃的主营业务,在活跃业务期,须有相同的管理层和持股人;市值要求新申请人上市时的预计市值不得少于1亿港元,其中由公众人士持有的证券的预计市值不得少于5,000万港元。
上市时的最低市值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市时不能少于4600万港元;期权、权证或类似权利,上市时市值须达600万港元。
股东要求(新上市)在上市时最少须有100名股东,而每10 0万港元的发行额须由不少于3名股东持有于上市时公众股东至少有100名。
如公司只能符合12个月“活跃业务纪录”的要求,于上市时公众股东至少有300名。
公众持股要求最低公众持股数量为5000万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25%(以较高者为准);但若发行人的市值超过40亿港元,则可以降低至10%;市值少于40亿港元的公司的最低公众持股量须占25%,涉及的金额最少为3,000万港元;市值相等于或超过40亿港元的公司,最低公众持股量须达10亿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20%(以两者中之较高者为准)。
禁售规则上市后6个月控制性股东不能减持股票及后6个月期间控制性股东不得丧失控股股东地位(股权不得低于30%)。
在上市时管理层股东及高持股量股东必须合共持有不少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5%。
管理层股东和持股比例少于1%的管理层股东的股票禁售期分别为12个月和6个月;主要业务要求无必须有主营业务,但可以有多于一个。
公司治理要求主板公司须委任至少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联交所亦鼓励(但非强制要求)主板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
须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合资格会计师和监察主任以及设立审核委员会。
保荐人制度有关聘用保荐人的要求于公司上市后即告终止(H股发行人除外:H股发行人须至少聘用保荐人至上市后满一年)须于上市后最少两整个财政年度持续聘用保荐人担当顾问。
【企业】中小企业也能香港H股上市吗
【关键字】企业中小企业也能香港H股上市吗?(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平台“企业上市微咨询”)IPO财务专项核查后排队企业仍然高达600多家。
为应对如此严峻的A股堰塞湖形势,6月20日深圳市政府上市办联合建银国际、国浩律师和毕马威等中介机构,成功举办了一场“中小企业赴香港上市辅导专题讲座”。
上市办领导和演讲专家们普遍认为,在当前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里,对广大中小民营企业而言,香港H股上市是一种相对靠谱的新选择。
为放开境外上市要求,近期证监会、外管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证监会[2012]45号文,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和《关于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2013年1月28日起实施)等。
这新政策取消了“456”门槛(即“净资产很多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很多于6000万元人民币,筹资额很多于5000万美元”),并简化了申报程序。
从此香港H股上市已不再是大型国企的独享,也能成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上市新路径。
目前已经吸引天地一号、富贵鸟等知名企业转投H股怀抱。
因此我们总结了香港H股上市(主板)的条件、H股发行上市程序、H股上市的外汇登记以及备受瞩目的H股全流通的最新政策,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关于H股主板上市条件1.财务指标要求以下三个条件符合其中之一:(1)公司必须在相同的管理层人员的管理下有连续3年的营业记录,以往3年盈利合计5 000万港元(最近l年的利润不低于2 000万港元,再之前两年的利润之和很多于3 000万港元),并且市值(包括该公司所有上市和非上市证券)不低于2亿港元;(2)公司有连续3年的营业记录,于上市时市值不低于20亿港元,最近1个经审计财政年度收入至少5亿港元,并且前3个财政年度来自营运业务的现金流合计至少1亿港元;(3)公司于上市时市值不低于40亿港元且最近l个经审计财政年度收入至少5亿港元。
-中小企业香港上市失败案例整理4.doc
-中小企业香港上市失败案例整理4 中小企业香港上市【失败案例】整理一、香港上市的条件主板创业板盈利要求须具备3年的营业记录,过去3年盈利合计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须达2000万港元,再之前两年合计须达3000万港元),在3年的业绩期,须有相同的管理层;无盈利要求,但一般须显示有24个月的活跃业务和须有活跃的主营业务,在活跃业务期,须有相同的管理层和持股人;市值要求新申请人上市时的预计市值不得少于1亿港元,其中由公众人士持有的证券的预计市值不得少于5,000万港元。
上市时的最低市值无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市时不能少于4600万港元;期权、权证或类似权利,上市时市值须达600万港元。
股东要求(新上市)在上市时最少须有100名股东,而每10 0万港元的发行额须由不少于3名股东持有于上市时公众股东至少有100名。
如公司只能符合12个月“活跃业务纪录”的要求,于上市时公众股东至少有300名。
公众持股要求最低公众持股数量为5000万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25%(以较高者为准);但若发行人的市值超过40亿港元,则可以降低至10%;市值少于40亿港元的公司的最低公众持股量须占25%,涉及的金额最少为3,000万港元;市值相等于或超过40亿港元的公司,最低公众持股量须达10亿港元或已发行股本的20%(以两者中之较高者为准)。
禁售规则上市后6个月控制性股东不能减持股票及后6个月期间控制性股东不得丧失控股股东地位(股权不得低于30%)。
在上市时管理层股东及高持股量股东必须合共持有不少于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5%。
管理层股东和持股比例少于1%的管理层股东的股票禁售期分别为12个月和6个月;主要业务要求无必须有主营业务,但可以有多于一个。
公司治理要求主板公司须委任至少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联交所亦鼓励(但非强制要求)主板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
须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合资格会计师和监察主任以及设立审核委员会。
保荐人制度有关聘用保荐人的要求于公司上市后即告终止(H股发行人除外:H股发行人须至少聘用保荐人至上市后满一年)须于上市后最少两整个财政年度持续聘用保荐人担当顾问。
失败例子 TCL收购阿尔卡特失败案例分析
失败例子 TCL收购阿尔卡特失败案例分析失败例子tcl收购阿尔卡特失败案例分析失败例子:跨国并购中的一道难题:tcl收购阿尔卡特失败案例分析一、tci_全面收购阿尔卡特失利案例的详述2021年4月26日,tcl宣布吴定祥武汉纺织大学与法国阿尔卡特已经正式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双方将组建一家合资企业t&a从事手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这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整合国际大公司的手机业务。
当时的资料显示,t&a总部设在香港,初始净资产为l亿欧元,tcl通讯出资5500万欧元持有55%的股份,阿尔卡特出资4500万欧元持有45%的股份,由李东生任董事长,万明坚任ceo。
2021年8月31日,合资公司t&a正式投入运营,原阿尔卡特投资中国的苏州公司成为t&a的子公司。
双方对合资企业的运营最开始有很多期待,目标宏大。
预期双方的合作不仅将大大控制整体研发成本,同时可以更快速地推出创新和尖端产品,并提出了将采取“技术创新”和“开源节流”两大策略,以实现双方在交叉期销售、采购、生产及研发领域的四大协l_j效应。
对于这一并购案,舆论上也有很多宣传,按照摩根斯丹利的研究报告,t&a成立后,tcl国内外手机的年销量将达到2000万部,一跃成为中国手机销量第一、全球第七的手机生产制造商。
然而,这些只是幸福的愿景,只是纸上谈兵。
当合资公司t&a已经开始运营之后,双方的文化冲突就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双方的合作目标还是决策方式,管理制度、销售策略及员工待遇方面,都存有难以消弭的文化价值差距。
tcl直面双方的文化差距或冲突,全然无力解决企业文化整合这道难题,而且越资源整合越差劲,引致合资公司的经营状况快速转差,重组后发生轻微危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组后的亏损日益严重。
重组之前,tcl在国内的手机市场处在下降态势,而分拆后的2021年国内手机销量上升了23.3%,毛利润同比上升了58.6%。
中国企业较悲惨的十大失败案例
中国企业较悲惨的十大失败案例,警醒了无数老板!1、真功夫案例特点:创业者内乱——能共苦不能同甘创业者的教训: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VC的教训: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是判断项目好坏的重要依据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内大受欢迎,中餐连锁一直愤愤不平,不断有人跳出来挑战洋快餐。
从十几年前的“红高粱”到现在很红火的“真功夫”,“红高粱”早已不知所踪,“真功夫”似乎真的有点功夫,连锁店面越来越多了。
跟公司名字一样,2009年8月,“真功夫”的广州总部爆发的一场真功夫表演,在投资界和创业界颇为轰动:共同创始人及公司大股东潘宇海委任其兄潘国良为“副总经理”,并派到总部办公,但遭到“真功夫”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达标的拒绝后,引发剧烈争执。
要理清“真功夫”的管理权矛盾,还得从头说起。
1994年,蔡达标和好友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开了一间“168蒸品店”,后来逐渐走向全国连锁,并于1997年更名为“双种子”,较终更名为“真功夫”。
真功夫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潘宇海占50%,蔡达标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占25%。
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潘敏峰放弃了自己的25%的股权换得子女的抚养权,这样潘宇海与蔡达标两人的股权也由此变成了50:50。
更多实用的精彩文章,请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公共平台账号:swdtzq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两家风险投资基金:内资的中山联动和外资的今日资本,共注入资金3亿元,各占3%的股份。
这样,融资之后,“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变成:蔡、潘各占47%,VC各占3%,董事会共5席,构成为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以及VC的派出董事各1名。
引入风险投资之后,公司要谋求上市,那么打造一个现代化公司管理和治理结构的企业是当务之急。
但蔡达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努力触及另一股东潘宇海的利益,“真功夫”在蔡达标的主持下,推行去“家族化”的内部管理改革,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原来的部分家族管理人员,先后有大批老员工离去。
史上是详尽的企业上市失败解析汇报(附详细原因及案例)
史上是详尽的企业上市失败解析(附详细原因及案例)IPO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其实就两条:历史沿革不清晰,盈利能力被质疑!基本上所有的失败原因都是从这两条衍生出去的。
▶先说历史沿革不清晰,衍生出来的问题包括股权结构不清晰、改制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高管变动、土地和房产出资、频繁变更股权。
对于拟上市企业来说,这条其实是最核心的,中介机构做上市审计尽职调查的时候,对这个也是非常关注的。
如果历史沿革存在重大瑕疵,基本上是做不成的。
但是很多拟上市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有国企改制或者集体企业改制的背景,早年间监管政策不明确,手续会出现很多的不规的地方。
此外不少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出于融资便利的考虑,会非常频繁的转让股权(尤其是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在没有孵化器或者风投助跑的阶段,非常容易出现文件缺失和出资不规的地方。
这些就需要中介机构去判断,这些瑕疵会造成的风险和影响程度了,一旦出现判断失误,在过会的时候就会被视同政策性障碍直接否掉。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金能科技、中矿资源勘探、红航天生物、三英焊业等等,都是如此。
▶然后就是盈利能力被质疑,这个衍生出来的就多了,比如过于明显的财务报表粉饰、所在市场本身扩容性较差、净利润严重依赖非营业因素(税收或者主要债权人减免)、创业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收入和利润增速明显放缓、税务风险等等。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同济同捷、高峰石油机械、恒久光电、奇想化工等等。
其实出现这些问题尤其是财务问题,基本上中介机构都是有预判的,只是有的时候企业迫于风投压力会仓促上会,很多问题是在还没有妥善解决或者中介机构团队认识还没有统一的时候就暴露出来,导致一步错,步步错。
当然不排除有的时候是中介机构明知事不可为,为缓解企业施加的压力或加收费用而刻意忽略问题申报。
做了这么多年的IPO,感觉上还是要小心谨慎对待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要心存侥幸。
因为任何一个过程中被你不重视的问题,在过会的时候都有可能被审核员抓住然后被无限放大,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
港股退市案例
以下是一些香港股市的退市案例:
1. 雅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雅虎中国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于2012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阿里巴巴集团决定将其核心业务在美国上市,雅虎中国于2016年退市。
2. 乐视网:乐视网是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于2010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财务困境和高额债务,乐视网于2018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3. 银泰资源:银泰资源是一家中国煤炭公司,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财务问题和煤炭行业的困境,银泰资源于2015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4. 东方电子:东方电子是一家中国电子制造公司,于1997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业绩下滑和财务问题,东方电子于2019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这些案例展示了香港股市中退市的一些原因,包括公司财务问题、业绩下滑、行业困境等。
退市对于投资者和公司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香港股市时需要注意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
港股回a股失败案例
港股回a股失败案例港股回A股一直是中国股市经常发生的现象。
虽然有成功的案例,但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
本文将通过讲述一个典型失败案例的故事,探讨港股回A股失败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案例故事: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知名企业,业务遍及全球,市值巨大。
由于公司在国内市场的扩张计划,董事会决定将公司股票回归A股,以提高公司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公司的港股回归A股计划一开始就备受市场关注。
很多国内投资者对于这家知名企业的回归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获得这家公司的成长红利。
然而,最终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
失败原因分析:1. 缺乏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在港股回归A股的过程中,公司在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方面表现不佳。
这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和不信任,迫使他们退出投资。
投资者对于公司的业绩和未来发展前景一无所知,难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2. 商业模式不适配:由于公司一直在香港上市,其商业模式主要适应了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存在差异。
在回归A股的过程中,公司没有及时调整和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导致业绩不尽人意。
3. 投资者认知差异:港股和A股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认知和投资方式。
港股投资者更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而A股投资者更偏向于短期交易和投机。
公司未能准确评估和理解这种认知差异,导致投资者对于公司股票的评估与公司自身价值不相符。
如何避免失败:1. 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在港股回归A股过程中,公司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向投资者提供准确、全面和及时的信息。
同时,建立透明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参与度。
2. 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公司应该及时了解国内市场的需求和特点,通过调整和改进商业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满足国内投资者的期望和需求。
3. 深入了解投资者认知差异:公司应该通过市场研究和投资者沟通,深入了解港股和A股投资者的认知差异。
根据投资者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适的投资策略,增加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价值认同。
近期IPO失败案例解析及其原因汇总
近期IPO失败案例解析及其原因汇总近期的IPO失败案例不少,其中一些主要原因包括市场不景气、公司内部问题、监管部门审查严格等等。
以下是近期几起IPO失败案例的解析及其原因的汇总。
首先是中国企业晨星新材料的IPO失败案例。
晨星新材料是一家从事塑料加工的企业,计划在香港上市。
然而,在IPO过程中,公司披露了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引发了投资者对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质疑。
此外,该公司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些负面因素导致晨星新材料IPO计划最终失败。
其次是招商证券旗下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的IPO失败案例。
招商基金是一家知名的基金公司,计划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
然而,在IPO申请过程中,监管部门要求招商基金进行调整和完善其业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制度,并对其高管进行考核。
由于监管要求的严格程度,招商基金的IPO计划最终被终止。
再次是美国共享出行平台Lyft的IPO失败案例。
Lyft计划在美国股市上市,但由于市场对共享经济行业的质疑以及Uber与Lyft之间的竞争加剧,投资者对Lyft未来的盈利能力持怀疑态度。
此外,Lyft公司还面临着诸多法律诉讼和运营成本高企的问题。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Lyft的IPO表现不佳,最终失败。
最后是中国热门手机品牌小米的IPO失败案例。
小米计划在香港上市,但在IPO过程中,投资者对小米公司的商业模式持怀疑态度,认为小米依赖于低价策略和硬件销售,无法持续保持高增长。
此外,小米公司还面临着市场份额萎缩和海外业务推展困难的问题。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小米的IPO计划最终失败。
综上所述,近期的IPO失败案例主要原因包括财务问题、公司内部问题、监管要求严格、市场质疑等等。
这些原因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持怀疑态度,从而影响了IPO的表现和结果。
对于企业来说,要避免IPO失败,需要及时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数据,解决内部问题,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并通过市场推广等方式树立信心,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
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深圳接壤,两地只有一线之隔,是3个海外市场中最接近中国的一个,在交通和交流上获得了不少的先机和优势2、中国香港与中国大陆特殊的关系。
中国香港虽然在1997年主权才回归中国,但港人无论在生活习性和社交礼节上都与内地中国居民差别不大。
随着普通话在中国香港的普及,港人和内地居民在语言上的障碍也已经消除。
因此,从心里情结来说,中国香港是最能为内地企业接受的海外市场。
3、中国香港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地位也是吸引内地企业在其资本市场上市的重要筹码。
虽然中国香港经济在1998年经济危机后持续低迷,但其金融业在亚洲乃至世界都一直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香港的证券市场是世界十大市场之一,在亚洲仅次于日本(这里的比较是基于中国深沪2个市场分开统计的)。
4、在中国香港实现上市融资的途径具有多样化。
在中国香港上市,除了传统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外(其中包括红筹和H股两种形式),还可以采用反向收购(Reverse Merger),俗称买壳上市的方式获得上市资金。
三、有关香港上市市盈率的误区很多人以为香港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比较低,这种看法既对也不对,因为香港和A股这两个市场对于不同的企业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香港是个看重企业利润的市场,对于没有利润的上市公司,概念说的再动听,大部分投资者都不为所动。
要分析两地的市盈率对比首先应该是苹果对苹果,所谓的苹果对苹果就是要把同等情况、同一家公司的市盈率进行对比。
在此我们只是简单分析一下对比结果。
以下是对比的考量因素:1、有庄家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比:中国资本市场除了大型的上市公司,基本是无股不庄,香港上市公司有庄家的就少得多,当然我们无法指某家上市公司有庄,因为是不可能有证据的(你懂的!)。
如果同一股票都有庄家,那么港股明显胜出,不信大家可以看看过去的一年多中港股创业板第一天的表现,平均至少比招股价涨4倍,近期的两只分别为9倍和19倍,中国创业板第一天有那么疯狂吗?2、同一大型上市金融股的对比,通过对比兴业证券和华泰证券,港股大约比A股打折20%。
银行等大型金融股,H股高于A股,最近国家对疯狂买入银行股托市,可能使估值对比有所扭曲。
3、旧经济的小型A+H股票,港股大幅度低于H股。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型A+H股在香港有庄家的很少,而A股则很多。
还有一点,在A 股讲上市市盈率通常是按照上市前一年的利润计算的,港股讲市盈率通常是按照上市当年计算的,由于上市当年大部分公司都会做粉刷橱窗,业绩普遍比前一年上涨30%-200%不等,但我们在谈40倍比15倍时,如果用上市前一年的数字来比的话,只是40倍比30倍的区别。
当然如果港股后续没人炒,就不会上涨,而A股因为发行价被压制,加上庄家的二级市场推动,因此后续大部分比H股表现要好些,这也主要由于A股的IPO发行机制决定的。
四、在香港上市的模式根据香港联交所的数据,具有国资背景的内资企业前往香港上市主要有两种模式:“大红筹”模式上市与H股上市模式,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中国证监会皆鼓励境内企业通过H股在香港上市,并且境内企业在香港以H股上市后,仍然可以在国内A股上市,实现A+H股两地上市。
(一)大红筹模式上市“大红筹模式”是针对国有境内公司将境内资产/权益以股权的形式转移至在境外注册的离岸公司,而后通过境外离岸公司来持有境内资产或股权,然后以境外注册的离岸公司名义申请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的上市模式。
“大红筹”方式赴香港上市的一般路径是境内企业的股东(下称“实际控制人”)在开曼群岛、英属处女岛、百慕大等地设立离岸公司(下称“特殊目的公司”),通过特殊目的公司返程投资的方式将原由其持有境内公司的股权转移到境外,境内公司同时变更为由特殊目的公司控制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或该等外商投资企业控制的境内再投资企业),从而使原境内权益通过特殊目的公司间接在境外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并挂牌交易。
根据国务院于1997年6月20日下发的国发[1997]2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下称“红筹指引”),要通过大红筹模式在香港上市,需要得到相关单位的同意及批准:“在境外注册的中资非上市公司和中资控股的上市公司,以其拥有的境外资产和由其境外资产在境内投资形成并实际拥有三年以上的境内资产,在境外申请发行股票和上市,依照当地法律进行,但其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应当按照隶属关系事先征得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其不满三年的境内资产,不得在境外申请发行股票和上市,如有特殊需要的,报中国证监会审核后,由国务院证券委审批。
上市活动结束后,境内股权持有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二)H股上市模式H股指那些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并实现香港上市的注册在中国大陆的企业。
2015年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公告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公开募集股份及上市(包括增发)审核工作流程》,进一步放宽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的条件,并简化了审核的程序。
五、中国证监会公告对H股的境外上市审核工作流程2015年5月22日,证监会公告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公开募集股份及上市(包括增发)审核工作流程》,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按照公开透明、集体决策、高效便民的原则,依法对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及境外增发两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核。
境外上市地监管机构依照上市地的有关规则同步进行审核。
具体流程如下:(一)审核流程图注:境外增发与境外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境内审核流程一致,境外流程按照境外相关规则办理。
(二)主要审核环节简介1.受理中国证监会受理部门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证监会令第66号)和《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160号)、《境内企业申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审批与监管指引》(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发布证监发行字[1999]126号)、《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文件及审核程序的监管指引》(证监会公告[2012]45号)等规定的要求,依法受理境内企业境外发行并上市及境外增发行政许可申请文件,并按程序转国际合作部。
国际合作部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需要申请人补正申请材料的,按规定提出补正要求;申请材料形式要件齐备,符合受理条件的,按程序通知受理部门作出受理决定;申请人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补正材料,或提交的补正材料不齐备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按程序通知受理部门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2.审核及反馈受理后,国际合作部相关审核处室根据申请项目具体情况、公务回避的有关要求以及审核人员的工作量等因素确定审核人员。
审核人员从合规性角度对申报材料进行审阅,并撰写发行概要及初步反馈意见。
如审核人员在初审过程中发现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将提交反馈会讨论。
反馈会主要讨论有关问题、拟反馈意见及其他需要会议讨论的事项,通过集体决策方式确定反馈意见。
反馈会后,审核人员根据会议集体决策意见修改反馈意见,履行内部签批程序后将反馈意见按程序转受理部门告知、送达申请人。
自受理材料至反馈意见发出期间为静默期,负责该事项审核的工作人员不得与申请人及其代理人主动接触。
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将根据《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监会令第80号)的要求统一查询我会“资本市场诚信数据库”,如发现申请人以及有关当事人有未履行或未如期履行承诺信息或者有违法失信信息的,将按上述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行政许可申请人实施诚信约束。
此外,审核过程中如发行人发生或发现应予补充、更新的事项,应及时报告国际合作部并补充、修改相关材料。
3.申请人落实反馈意见申请人收到反馈意见后,应组织相关中介机构按照要求准备回复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受理部门提交反馈材料。
在准备回复意见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审核人员以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沟通。
需要当面沟通的,国际合作部将指定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在办公场所与申请人及其中介机构会谈。
国际合作部收到反馈意见回复材料进行登记后转审核处室。
相关审核人员按要求对回复材料进行审核。
4.核准及批复经受理、审核及反馈等程序后,审核人员应撰写审核报告,履行核准或者不予核准境外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或境外增发行政许可的签批程序后,审结发文,经受理部门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核准文件,并及时完成申请文件原件的归档工作。
在行政许可审核过程中,我会可根据宏观调控政策、外资产业政策、投资管理规定以及特殊行业监管要求征求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此外,根据审核需要,国际合作部可以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第19条的规定,直接或者委托派出机构对申请材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实地核查;对有关举报材料,可以要求申请人或负有法定职责的有关中介机构作出书面说明、直接或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进行实地核查,或者按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核查。
境外发行及上市审核过程中的终止审查、中止审查分别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第20条、第22条的规定执行。
审核过程中遇到现行规则没有明确规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国际合作部将召开专题会议依法进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根据程序形成规则并对外公示。
六、香港上市所需时间根据香港联交所的资料,在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表之前,新申请人的各专业顾问将会紧密合作,进行包括为筹备上市而重组公司、尽职审查工作及草拟公司的上市文件。
有关筹备工作所需的时间通常取决于新申请人的上市事宜的复杂程度,一般来说,在香港上市大概需要9个月的时间。
据我们了解,最近某企业于2014年10月启动,今年1月向中国证监会递交在香港上市的申请并获取受理通知书(“小路条”),2月向香港联交所递交A1文件,5月初取得中国证监会的“大路条”,6月初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近期将在香港上市。
七、适合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企业对于一些大型的国有或民营企业,并且不希望排队等待审核在国内上市的,到中国香港的主板上IPO 是不错的选择。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或三资企业来说,虽然可以选择中国香港创业板或者买壳上市,但是这两种方式募集到的资金应该都会有限,相比之下,这些企业到美国上市会更有利一些。
八、香港上市被否企业案例分析在中国,不论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深圳证券交易所,我们都很容易找到一些有关IPO被否的案例。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总结相关经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监管机关最新的监管要求及或其监管政策。
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拒绝若干上市申请的原因。
案例一2013年,一家矿业公司申请于联交所上市,因未能符合《主板规则》第8.05(1)条及18.04条要求,被否决上市。
该矿业公司曾于2011年申请上市,但因该公司将矿业项目投入生产的历史和经验不足,并且项目仍处于初步开发阶段,该次上市申请被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