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1)历史背景是: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

(2)主要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关系做了原则性的预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本节小评本节的命题方式是选择题,可能命题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

这意味着社会的演变是由人类生产历史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动态而决定的。

2. 剩余价值: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创新破解了传统学说将企业家和劳动者视为平等合作者的幻象,强调了资本家所占支配地位和资本主义盈利的本质。

3. 马克思对货币的观点:马克思对货币的功能与现代货币经济学的解释基本相同。

马克思强调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通用媒介,并关注货币对经济及社会属性的影响。

4. 当代意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为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指明了我们应该追求的方向,如提高工人阶级的组织程度、实行公有制经济,通过结构性改革调整收入分配等,以实现经济公正和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科学构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生产力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深层次规律,为我们深刻理解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剥削的本质和规律,指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价值与工资之间的差额,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经济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和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再次,社会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理论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制约作用,为我们深刻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内在联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最后,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在的经济危机规律和周期性,指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可避免的产物。

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为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危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W=C+V+M 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
值。 产业资本的增殖过程使我们清晰地看
到了资本家是怎样获取剩余价值的。
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使得剩余价值最
大化
如何最大化呢?他们想出了2个妙法:从劳动者身上
想办法—榨取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一、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
A
G—---W ----P—W’---G’
Pm
三个阶段的总结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分析,我们 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本原因是由劳动力 引起的,是劳动力创造出了高于其自 身的价值(生活资料+抚养子女+教育) 的部分,即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实现了资本家资本的增殖
劳动力为什么能够创造出高 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呢?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首先以货 币形式出现,但经过运动后变为 实物和劳动力,它已经具备了资 本的基本条件。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即资本家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 起来
A
W
-----P----W’
Pm
P是生产过程;W’是新商品,(含剩余价值)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三个阶段的总结
同时,从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我们 又可以看到,是劳动力使得资本增殖了。 因此马克思又非常形象地将将资本区分为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 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 分资本。
三个阶段的总结
在有了这两个概念后,我们可以将生 产过程产出的商品价值表示为:
一般特指工业。如产业工人、产业革命等。
他一般是和商业相对应的,商业—指商品
流通行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

⼆、最伟⼤的政治经济学⽂献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产。

要实现物质资料⽣产所进⾏的劳动过程,⽣产三需要具备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产的总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产;(⼆)分配;(三)交换;(四)消费。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法(⼀)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和历史的与逻辑的统⼀⽅法。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来交换、能满⾜⼈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因素:使⽤价值、价值(⼀)使⽤价值——是指物的有⽤性或效⽤,即物能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然属性。

∴商品的使⽤价值不反应⽣产关系的性质。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差别的⼀般⼈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三、⽣产商品劳动的⼆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定义:具体劳动——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可以从劳动⽬的、对象、所⽤⼯具、操作⽅法和劳动结果上表现出来。

这种在具体形式上不同质的劳动,就叫做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的定义: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劳动具体形式的⽆差别的⼈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使⽤价值的唯⼀源泉。

∵使⽤价值是⾃然物质和劳动两个要素的结合。

∴⾃然物质和具体劳动是商品使⽤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且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源泉。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它们是⽣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劳动的两个⽅⾯,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四、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

1、价值的质——是⽆差别的、⼀般⼈类劳动的凝结。

2、价值的量——决定于社会在该种商品⽣产上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分析: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3、价值量与劳动⽣产率成反⽐,与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关系,价值量的决定是⼀个社会过程,⽽不是个⼈⾏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科学,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

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包括马克思创建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包括后来由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党中央发展了的经济思想与理论,还包括经济学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有关成果。

物质资料生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离开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

因此物质资料生产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人们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进行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过程的总和,就是生产资料,它是任何社会中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生产要素的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生产力生产力的构成,概括地说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

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作为劳动资料重要构成部分的生产工具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中劳动加工的对象,它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们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

首先,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就是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量,而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本质,为我们理解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多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本原因。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支持。

最后,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通过资本的不断积累来实现自我扩张和增值的。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率,不断地进行生产资本的再投资,这就形成了资本的持续积累。

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第三节非常之重点第三、四章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五、六章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第七章经济全球化第一章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间和背景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最大的背景就是产业革命――又叫工业革命:用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劳动,产业革命导致的社会经济后果有两项:(1)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确立了自身的生产力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和机器大工业),与此相联系,当时资产阶级在与封建贵族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2)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登上革命舞台(法国里昂的三次工人运动以及英国的宪章运动),需要自己的思想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适应当时的社会背景,即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这个理论是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经济学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马经继承了上述理论的什么方面呢?----两方面:(1)研究方法:把经济学的研究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2)劳动价值论:注意:该理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而是继承而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以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出了原则性的预见。

(2)列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3)斯大林:对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探索。

(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系列创新和重大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由于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共同要求同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因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表示人们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亦称唯物辩证法。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一种自然即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评价社会经济制度的先进或落后,评价不同阶级的进步或反动,主要标准是看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

第二章自然经济: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或者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各个生产者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使得生产者之间或经济单位之间,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存,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从而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必要。

商品经济: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总称,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

(商品交换不是简单的物物联系,是通过物建立的人和人的关系)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商品: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对他人或对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1.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1.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1.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1.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当中所建立的生产、分派、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据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2.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2.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旨在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劳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社会经济现象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结构对社会运行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主义经济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工人的私有制度。

2.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利润。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的劳动力是唯一可以创造价值的源泉。

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然后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利润来源和不平等现象。

3. 商品交换和价值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商品交换和价值量。

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核心机制,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商品具有的交换价值。

价值量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商品交换和价值量,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经济周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周期性的危机。

这些危机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过剩生产所导致的。

经济周期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和危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扩大国家干预等。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的比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有着明显的区别。

与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行为和市场均衡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社会关系和阶级斗争。

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通过推翻资本主义来实现社会主义。

政治马原原理

政治马原原理

政治马原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受到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历史是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发展的。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关键批判。

他认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获得工资的价值,多出来的部分被资本家所占有,这被称为剩余价值。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关注的焦点。

4.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会导致它的灭亡,最终会出现社会主义阶段,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阶级消亡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5. 科学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通过科学的、客观的研究社会现实来指导革命和社会变革,而不是凭借主观愿望或道德判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在其理论基础上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机制,指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并提出了社会变革的路径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的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的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的重点【摘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概述、历史渊源、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矛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和运行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社会制度变革的认识,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指明了发展的路径。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价值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社会主义建设、研究方向、重点、历史渊源、启示、概述、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对于分析当代经济形势、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探讨其内在逻辑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应对当前经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重点,以期对学术界和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通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路径,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经济规律、探索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几个社会形态存在和发生作用

的经济规律。

类 某一个社会形态存在的属于该社

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方法和学习政 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和实际相结合的两个基 本原则。
所Hale Waihona Puke 成的关系,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或 称纵向生产关系体系。
(二)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经济形式
社会
生产 关系
由一定社会生产力性质所 决定的人们经济活动的联结
方式。
(二)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经济形式
社会 生产 关系
经济制度
在一定社会生产关 系下建立起来的有法律 保障的制度
(二)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经济形式
社会
生产
经济体制
在经济形式的运行和
关系
发展中起组织和协调作用
的体系
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 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 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 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 总和,是经济形式、经济体系、经 济制度的统一。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 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有利于我们掌握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 为精通专门经济知识奠定理论基础。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 的是什么?
三、政治经济学研 究的任务是揭示经
济运动规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内容,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揭示和批判,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和设想。

首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劳动价值论是其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这个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也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的出发点。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剥削工人的基础上的,剥削的根本原因就是劳动力的价值远远低于工人所创造的价值,而这种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其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深刻揭示。

马克思指出,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使工人为其创造剩余价值,而这部分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的利润。

马克思认为,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积累和扩大的动力之一。

此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为基础的,这种生产方式导致了商品经济的泛滥和货币的膨胀,也导致了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者的个人化,最终导致了劳动者的贫困和剥削。

最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必然表现,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扩大和积累的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和瓦解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是生产和交换的矛盾,是生产和分配的矛盾,是生产和再生产的矛盾,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问题。

总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和批判,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和设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深刻分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首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者所创造的超过自身生活和繁殖所必需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根本方式,也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基础。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为人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因素,而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产物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影响,揭示了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的根源和本质。

这一观点为人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社会矛盾和变革的动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此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包括了对商品经济、货币经济、资本积累、经济危机等方面的深刻分析。

马克思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货币的本质、资本的积累规律以及经济危机的发生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人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提供了理论支撑。

总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核心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这些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深刻认识社会矛盾和变革的动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因此,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对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认识,推动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经济结构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到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发展,再到毛泽东时代的继续完善。

它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不断推进和深化。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原则。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劳动力等实际经济现象,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详解1.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来源和利润的实现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本质。

2.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凡是商品都有价值,但怎样表现一个 商品价值的大小呢?例如1件衣服和1 商品价值的大小呢?例如1件衣服和1件毛 料衣服,哪件衣服的价值大? 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 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交换价值就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 交换价值就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 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基础,交换价值的大小是由价值决定的。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统称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 作用的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产本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品有了剩余,在 各部落之间,有了偶尔的物物交换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私有制,从 而出现了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第五部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 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主要特征 的思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原理贵在理解 点面结合,在全面系统学 习基础上弄懂重点和难点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关系
人们选购商品时,总希望“ 人们选购商品时,总希望“物美价 廉”。那么“物美”和“价廉”各是从什 。那么“物美” 价廉” 么角度提出要求呢?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缺一不可。 缺一不可。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面:任何人 无法同时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案【总计划】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本门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认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文件。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第一,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教室可以运用计算机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

第二,运用案例教学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力求每一章都有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来讲授政治经济学原理,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案例要选择得当。

提供案例重在进行分析、探讨、思考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能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课堂讨论。

每学期组织1—2次课堂讨论。

讨论的题目是选择当前经济实践的热点、难点问题。

要求学生事前写出发言简要,课堂发言,提倡不同观点的讨论。

目在在于锻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运用所学经济理论,解剖经济实际,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和进行分析。

答案不强求统一,提倡独立思考,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一、说明(一)课程性质通识教育课程(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问题。

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分配;资本积累;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

(四)教学时数30学时(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二、本文导论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过程三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系统,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阶级性、科学性。

考核要点: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领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经济规律等内容。

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参考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返回教学要点: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的作用。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商品经济的条件、基本特征、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第二节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的作用。

考核要求:领会商品经济的特性和不可逾越性、分析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领会商品价值量、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的职能,把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思考题: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货币的本质是什么?3,运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分析说明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是怎样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的。

参考书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篇,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商务印书馆 1993年5月版。

(4)陈恕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教学要点: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掌握剩余价值生产方法、、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本质、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生产方法、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

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考核要点;识记资本、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积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利息,地租等概念。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分析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的意义。

了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思考题:1,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2,举例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3,两种生产剩余价值方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工人的劳动时间缩短了,劳动强度减轻了,收入提高了,人们由此看到的现象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减轻了,但事实上,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是提高了,请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

5,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利弊。

参考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顾海良顾钰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龚士其《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4月版。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返回教学要点:产业资本循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产业资本、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三种资本循环形式、资本顺利实现循环的条件。

资本周转速度,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社会资本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二节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基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形式,考核要求:识记、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周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领会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和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把握产业资本三循环形式的统一,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和主要形式。

思考题:1,资本循环的三种循环形式和资本顺利实现循环的条件。

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运用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4,金融资本是怎样实现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的?参考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陈恕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版。

(4)金重远《战后世界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年8月版。

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教学要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正确处理个人分配的几个关系。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正确处理个人分配的几个关系。

考核要求:识记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按劳分配原则。

了解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

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和正确处理个人分配的几个关系。

思考题: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无区别?2,有人说“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会削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拉大,请分析,是否合乎社会主义本质?参考书目:(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吴树青《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版(4)陈恕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版。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教学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考核要求: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现代企业制度,分析认识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备注:因本部分内容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学生已学习过,故可根据实践教学情况灵活安排。

思考题:1,有人认为,国有企业无法做到产权明晰,你认为这一看法是否正确?谈谈你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

2,有人说: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只保城里人,不保乡里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参考书目:(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

(3)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及其修正案。

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教学要点;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战略格局考核要求: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领会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战略格局。

思考题:1,谈谈“三大经济区域”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析说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这一命题。

3,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参考书目:(1)邓小平《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