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e5dac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6.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篇一: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通过对当地常用的软体动物的观测,并使学生学会观测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方式和观测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写作,并使学生晓得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展开人工育珠的国家,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唤起其努力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努力学习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认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回去本节课又必须使学生晓得哪些动物属软体动物,它们属软体动物的依据就是什么。
教具准备工作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1213板书设计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常用的软体动物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坚硬的身体表面存有外套膜,大多具备贝壳;运动器官就是肢。
三、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堂堂清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a河蚌b蜗牛c乌贼d扇贝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c)a鳃b贝壳c斧足d腹足3、软体动物用肢缓慢运动,在排出和排泄水的过程中摄食,并确定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展开体温4、完成课后练习题课后反思14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54862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c.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物种。
2.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物种。
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代表物种及其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生活场景。
2.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3. 设置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征。
2. 讲解:详细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结构、呼吸方式等,并给出代表物种。
3. 案例分析: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捕食、共生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了解,讨论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其适应环境的原因。
5. 互动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哪些方面有所不同?”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8. 板书设计: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没有骨骼代表物种:蜗牛、蚌类、乌贼等节肢动物:身体分节外骨骼触角和足分节代表物种:昆虫、蜘蛛、甲壳类等六、教学拓展:1. 对比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其他分类特征,如繁殖方式、发育过程等。
2. 探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用、药用、观赏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2. 观察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提问,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e4608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8.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这两种动物有直观的认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让学生触摸实物,感受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软体动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软体动物的主要特点,如身体柔软、无骨骼等。
2. 讲解软体动物的分类,如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软体动物的图片,找出它们的特点。
2.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分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节肢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节肢动物的主要特点,如身体分节、外骨骼等。
2. 讲解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甲壳类、多足类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节肢动物的图片,找出它们的特点。
2.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环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环境。
2. 让学生知道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教学内容:1.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海洋、淡水、陆地等。
2. 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环境。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0620d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f.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 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介绍4. 学生实践操作: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5. 课堂讨论:保护生态环境,关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在实际生物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及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安排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标本或模型,方便学生观察。
3. 准备实践操作材料,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
4. 准备课堂讨论话题及相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征。
2. 探究软体动物特征:提问学生关于软体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柔软、外套膜等。
3. 学习软体动物分类: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如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并展示相关标本或图片。
4. 探究节肢动物特征:提问学生关于节肢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外骨骼、分节等。
5. 学习节肢动物分类:介绍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甲壳类、多足类等,并展示相关标本或图片。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八、拓展活动1. 让学生收集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876a44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1.png)
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教学目标1.观察与解剖缢蛏,归纳出缢蛏的结构特点(科学思维)。
认同缢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
2.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
3.比较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不同(科学思维),体会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结构上更复杂,进化上更高等,认同生物是进化发展的(生命观念)。
4.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命观念),认同软体动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可以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辩证的对待软体动物(态度责任)。
教学重点:1.观察与解剖缢蛏,归纳出缢蛏的结构特点(科学思维)。
认同缢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
2.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1. 观察与解剖缢蛏,说出缢蛏的结构特点。
2. 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步了解软体动物。
同学们,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对,是贝壳。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的壳吗?是的,是软体动物的壳。
摸一摸这些贝壳,感觉很坚硬,为什么壳如此坚硬,它们却叫软体动物呢?这些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相信你一定对软体动物充满了好奇。
(设计意图:看图片,感知软体动物坚硬的贝壳,与其名称“软体动物”有强烈反差,激发学生兴趣。
)二、软体动物(一)代表动物——缢蛏以缢蛏为例来了解软体动物。
指导学生一起来观察并解剖缢蛏,完成学习任务一,并思考下列问题:1、贝壳有什么作用?紧闭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2、外套膜有什么作用?外套膜可以有效的保护缢蛏的内脏团,同时在外套膜中还含有丰富的腺细胞,腺细胞可以不断的分泌物质形成贝壳,所以,随着缢蛏的生长,它的贝壳也会逐渐长大。
3、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和呼吸?缢蛏靠柱状足来运动。
缢蛏靠鳃来进行呼吸。
当水从入水管流入,从出水管流出时,水流过鳃丝,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
多而密的鳃丝增大了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光盘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光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e3575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b.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光盘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1.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和分类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区别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定义: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和分类展示特征: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区别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征和例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例子2.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无骨骼,有外套膜等软体动物的例子:蜗牛、蛞蝓、章鱼等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回顾软体动物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无骨骼,有外套膜等展示软体动物的例子:蜗牛、蛞蝓、章鱼等第三章: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常见例子3.2 教学内容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节肢动物的例子:昆虫、蜘蛛、甲壳类动物等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3.4 教学步骤回顾节肢动物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展示节肢动物的例子:昆虫、蜘蛛、甲壳类动物等第四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和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保护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作用: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维持生态平衡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保护:保护措施和意义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4.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生态作用: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展示保护措施: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保护措施和意义第五章: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理解和认识5.2 教学内容实践活动: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制作标本或观察日记等5.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5.4 教学步骤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制作标本或观察日记等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和制作标本或观察日记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和发现第六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进化和适应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进化历程和适应策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进化历程:通过化石记录了解其进化过程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适应策略: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和生存策略6.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6.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化石记录,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进化历程: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进化历程和化石记录展示适应策略: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和生存策略第七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7.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物来源、药物研发、生态服务等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7.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食物来源: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人类食物来源中的应用展示药物研发: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展示生态服务: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八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研究方法和手段8.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8.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8.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研究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研究方法: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展示研究案例:通过具体的研究案例,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第九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保护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9.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多样性:种类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保护:保护措施和意义9.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9.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多样性: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种类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展示保护措施: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保护措施和意义第十章:综合实践活动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10.2 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观察、保护或研究的相关活动10.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0.4 教学步骤布置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观察、保护或研究的相关活动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保护或研究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践活动的心得和发现重点和难点解析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重点环节: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补充和说明: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如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外套膜等,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外骨骼等。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f56d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7.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2.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物学意义。
3.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规律。
4.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2.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规律。
三、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1.1 定义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其表皮不含外骨骼和硬板,因而身体柔软或薄如膜,又可收缩伸展,在陆地和水中都有分布,目前已知约有10万种以上。
1.2 分类软体动物门包括头足类和双壳类两个亚门:•头足类:–指足类:章鱼、乌贼、墨鱼等。
–腕足类:鸳鸯螺、海螺、海兔等。
–枪乌贼类:鱿鱼等。
•双壳类:–原始双壳类:扁蜷、实螺、沟青贝等。
–真双壳类:蛤蜊、海蛎子、珠母贝、扇贝等。
1.3 形态特征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没有外骨骼,通常为海水或淡水动物。
其主要形态特征包括:•走动方式:有少数能在陆地行走,大多数在水或泥中爬行。
•器官:具有简单的消化、循环、排泄、神经、感觉等器官。
•呼吸和循环:体壁薄而柔软,可自由收缩,呼吸方式多样,血液无定形体。
•交配和繁殖:性别分离,卵生或胎生,具有特征性的群体繁殖和克隆繁殖。
2. 节肢动物2.1 定义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可分为昆虫类、蜘蛛类、甲壳类和多足类四个亚门,种类繁多,数量很大。
节肢动物栖息于陆地和水中,包括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昆虫和蜘蛛。
2.2 分类节肢动物门包括以下四个亚门:•昆虫类:包括蚊子、蝴蝶、蜜蜂、蚂蚁等。
•蜘蛛类:包括蜘蛛、蝎子、螳螂等。
•甲壳类:包括蟹、龙虾、虾等。
•多足类:包括蜈蚣、蚂蟥、百足虫等。
2.3 形态特征节肢动物的身体由相互重叠的体节组成,每个体节上有一对附肢,可分为口肢、步肢、翅肢、退化肢等几种。
其主要形态特征包括:•骨骼:具有外骨骼,具有保护身体、支持体形等作用。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e01d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6.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特点及生活习性;2.能够初步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3.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懂得如何观察、实验和描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特点及生活习性;•教学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与环境适应。
三、教学内容及学习方式(一)教学内容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表现特征、生活习性和种类;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二)学习方式1.介绍法: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点和习性;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外部结构的观察和实验,体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命特征,加深认识;3.思考法:通过提问、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
四、教学流程(一)导入环节1.通过现实图片和视频,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与重要性;2.引导学生回想六年级时学过的“节肢动物与环境适应”,引出本次学习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环节1.知识点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表现特征、种类介绍;2.知识点2: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3.知识点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践体验环节1.观察并绘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外部解剖结构;2.自行设计实验,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命特征;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角色和演化关系。
(四)归纳总结环节1.指导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适应不同环境的方式进行总结;2.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和功能。
五、教学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小组合作活动进行评价;•学生需自评,对本次学习的收获、疑问、问题和教学意见进行反馈。
六、教学参考资料•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维基百科。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d300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9.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其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2. 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4.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举例及其生活习性5. 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的具体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进行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PPT 课件2.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3. 实地观察所需工具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软体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引导学生观察软体动物的特征,如身体柔软、外套膜等,讲解软体动物的分类,如头足类、腹足类等。
3. 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引导学生观察节肢动物的特征,如外骨骼、分节的身体等,讲解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甲壳类等。
4.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分解者、消费者等。
5.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举例及其生活习性:举例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如蜗牛、蝴蝶等,并讲解其生活习性。
6. 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强调保护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判断给出的动物图片属于哪种类型。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896e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3.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动物,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
体制的差异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材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f9da7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e.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够比较和contrast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能来收集和分析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尊重和保护动物。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软体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柔软、无骨骼、有外套膜等。
展示和讨论软体动物的例子,如蜗牛、蛞蝓、章鱼等。
2. 第二节: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分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展示和讨论节肢动物的例子,如昆虫、蜘蛛、甲壳类动物等。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标本。
2. 视频或动画: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视频或动画。
3. 实验材料:如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例子,进行比较和对比。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实验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物标本,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如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2d990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21.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嘿,咱这堂课的目标呢,就是让同学们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有个清楚的认识。
首先呢,知识方面,同学们得能准确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比如说,软体动物有啥特点呀,像蜗牛有个软软的壳,章鱼有好多软软的触手。
节肢动物呢,像螃蟹有硬壳还有好多腿。
技能方面呢,要学会观察和比较不同生物的方法。
咱上课的时候会给同学们看各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标本啥的,让同学们自己观察,然后说说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情感态度方面呢,得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让同学们知道这些小动物都很重要,不能随便伤害它们。
咱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每一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同学们以后看到这些小动物,可不能去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哦。
总之呢,通过这堂课,让同学们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区别。
软体动物一般具有柔软的身体,常常有贝壳保护。
像蜗牛啦,背着个小房子到处爬。
河蚌呢,在水里安静地待着。
而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还有外骨骼。
像螃蟹,横着走可威风了。
让学生记住这些特征,并且能对比出两者的不同很重要哦。
难点:学生对一些特殊生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比如说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学生可能不太明白为啥要有这硬壳壳。
解决方法呢,咱可以举例子呀。
就说螃蟹的壳,要是没有壳,它被别的鱼咬一口可就惨啦。
外骨骼能保护它们呢。
还有软体动物的贝壳,咱可以让学生想想,如果蜗牛没有壳会咋样。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特殊结构的作用。
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概念,咱就多举点生活中的例子,像菜市场里能看到的各种海鲜,有软体动物也有节肢动物,让学生观察观察,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啦。
咱这生物课啊,可得有点新花样。
多媒体教学呢,就用大屏幕给孩子们放那些超精彩的生物纪录片。
嘿,那画面一出来,孩子们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眼睛都直了。
比如放一些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生活的纪录片,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些小生物在大海里、在陆地上是咋生活的。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49b6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5.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教案: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软体动物(1)软体动物的特征;(2)软体动物的分类。
2.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2)软体动物的适应环境。
3.什么是节肢动物(1)节肢动物的特征;(2)节肢动物的分类。
4.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2)节肢动物的适应环境。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动物,询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一些“软的”和“长腿的”动物。
2.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没有骨骼、柔软的身体等;(2)介绍软体动物的常见分类,如腹足类、头足类等。
3.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如腹足类通过足以爬行、头足类通过喷射水柱逃避捕食;(2)让学生分析软体动物的适应环境,如水中的腹足类适应水生生活。
4.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介绍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外骨骼、分段的身体等;(2)介绍节肢动物的常见分类,如昆虫、甲壳类动物等。
5.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如昆虫的飞行、甲壳类动物的摄食;(2)让学生分析节肢动物的适应环境,如昆虫适应陆地生活。
6.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价他们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理解程度。
五、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类和归纳,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时间有限,需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并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7e952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0.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的:1、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1. 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法:观察阅读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蜗牛模型蝗虫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二、探究新知软体动物缢蛏1、观察与思考: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结构运动?靠什么结构呼吸?缢蛏如何获取食物?(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2、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药用:鲍的壳( 石决明 ) 、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5、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6、昆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2)蝗虫的呼吸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7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8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9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板书: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1 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的生存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 节肢动物有什么特征?教学反思: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76fa5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b.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1.4 教学活动引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概念。
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2 教学内容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
软体动物的呼吸和排泄系统。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2.4 教学活动展示软体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呼吸排泄系统。
第三章:常见的软体动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软体动物。
3.2 教学内容常见的软体动物种类。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4 教学活动展示常见的软体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常见的软体动物。
第四章:节肢动物的特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4.2 教学内容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
节肢动物的呼吸和排泄系统。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4.4 教学活动展示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呼吸排泄系统。
第五章:常见的节肢动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节肢动物。
5.2 教学内容常见的节肢动物种类。
5.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和观察等直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5.4 教学活动展示常见的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
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常见的节肢动物。
第六章:软体动物的生态系统角色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c08a8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1.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 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2. 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区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2. 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吗?”2. 新课讲解: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讲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3. 实例分析: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的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总结它们的异同。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6. 课后作业:布置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已知知识。
2. 观察实践:学生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3. 实验操作:安排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活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并完成简单的实验。
4. 创意展示: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种软体动物或节肢动物,制作展示板,介绍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提问,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2. 作业批改:教师批改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030611a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4.png)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分类、生物的特征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节肢动物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生长发育等特征的理解需要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2.节肢动物的分类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比较等方法,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点。
3.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对节肢动物存在恐惧、排斥等心理,需要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节肢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生长发育过程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2.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举例说明:介绍节肢动物在农业、医学、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4.拓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节肢动物,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观察、采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节肢动物的认识。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3738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2.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和生活方式;2.熟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语言;3.能够简单地分类和鉴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和生活方式;2.熟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语言;难点1.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2.软体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语言;3.软体动物的生活方式;4.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语言;5.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
第一课时1.教师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并准备笔记;3.教师和学生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和鉴别方法;4.名词解释:软体动物的壳、软体动物的足、软体动物的腹足等。
第二课时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并准备笔记;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描绘和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3.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设计实验,观察和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方式;4.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语言和生活方式。
第三课时1.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并准备笔记;2.结合实验结果,学生讨论和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物学习语言;3.教师示范如何使用分类表,帮助学生快速地分类和鉴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4.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实验探究其他底栖动物的生物学习语言、生活方式和分类方法。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教学评估1.根据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自学、参与讨论、实验设计和实验表现等;2.根据考试结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认识和分类能力等。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可以组织更多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2.加强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提高课堂互动性:增加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互助成长。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ebe02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10.png)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1. 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
2.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概念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内容:1. 讲解软体动物的特征。
2. 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特征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软体动物分类和代表物种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节肢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内容:1. 讲解节肢动物的特征。
2. 介绍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节肢动物特征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节肢动物分类和代表物种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内容:1.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生态习性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峡城区一中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
设计教师:曹玉侠2013年9月8日
课题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
2、知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3、说出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2.能力目标
3、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和
综合能力。
4、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
重点: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1、软体动物的运动和捕食
2、外骨骼的作用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
一、设疑自探
1.激情导入:首先请大家观看几幅图片,大家认识这些动物吗?(生:
齐说;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这些属于软体动物,如果大家到海边旅游的话,到处可以见到这些动物的贝壳。
接着再看一类动物:……你们上树捉过知了吗?这一类是节肢动物。
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板书课题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本节的学习目标是:(出示)
2.学生设疑:下面请大家依据图片并围绕课题和目标大胆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⑴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⑵与人类的关系?补充修改(设置问题情
⑶结构?功能?等等
(大家提出的问题属于本节的重点,也很全面。
根据教材内容我把大家提出的问题细化形成本节的自探提示。
【投影】自探要求: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观察与思考P12缢蛏的内部结构并回答
讨论题。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软体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4、常见的节肢动物有哪些?观察与思考P14的图片并回答讨论题。
5、蝗虫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各有什么功能?外骨骼有什么作
用?
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节肢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认真对照插图、观察与思考和小资料进行自学圈记。
(约8分钟)
二、解疑合探
(学困生回答,中优等生补充评价)
【师】:下面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缢蛏、田螺、乌贼、扇贝等等
讨论题:⑴贝壳的作用: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
⑵依靠足运动;依靠鳃呼吸。
⑶在吸水和排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排出食物残渣。
(结合插图:给学生讲述摄食过程)
2、【过渡】:这些软体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谁愿意总结一下?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和足呢?(结合插图让学生看资料了解)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设置问
3、【过渡】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那么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有利的方面:
⑴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所有可以食用;
⑵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可以药用;
⑶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不利的方面: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
【提问】有谁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珍珠。
4、【过渡】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类动物,节肢动物,你熟知的节肢动物有哪些呢?
节肢动物是最大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多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种数的80%以上。
包括大家熟知的蝉、蟋蟀、蝴蝶、蜻蜓、蜜蜂、蝗虫、七星瓢虫、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
节肢动物在水体、陆地、空中都可生活。
讨论题:⑴图表略
⑵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
共同特征是: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
⑶、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5、【过渡】下面我们以蝗虫为例说说节肢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⑴.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
⑵胸部——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题,并
自
学
知识,对
知
识
进
行
归
纳
整理。
)
(
本
环节,先
让
⑶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
此外,体表的气门用于呼吸。
昆虫的外骨骼作用:⑴保护;⑵防止水分蒸发
6、【过渡】谁愿意总结一下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其实节肢动物可以分为:昆虫纲、珠形纲、甲壳纲、多足纲,每一种包括(投影)这些动物。
而在四个纲中:昆虫纲种类最多,包括(投影)这些动物,几乎遍布了海陆空的各个角落。
7、【过渡】节肢动物分布这么广泛,与人类肯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谁愿意总结一下: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的方面:⑴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动物蛋白;⑵蜜蜂等昆虫为开花植物传粉;⑶蝎、蜈蚣、蝉蜕可入药,治疗疾病;⑷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验材料;
不利方面: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到这里。
请大家回头来看一下,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熟记本节知识2分钟是的时间。
三、质疑再探:
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本节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提出问题,由其他学生回答,或者讨论解决等等)四、运用拓展
勇敢展现自己!我一定最棒!富有激情的评价,你最给力!加油!同学们,笑到最后的一定是我们!(下面给大家带来几道题目,来检测一下本节的学习情况)
1、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鲍鱼、河蚌、蜗牛、水母B、缢蛏、田螺、乌贼、扇贝C、扇贝、河蚌、鲤鱼、海马D、文蛤、田螺、蝗虫、鲍鱼学生自己探究后,进行展示
2、关于外套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外套膜包裹着内脏器官,对内脏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B、贝壳就是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C、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刺激,会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裹,形成珍珠
D、外套膜除了保护和分泌功能外,还能够完成呼吸
3、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
A、腔肠动物B、环节动物C、软体动物D、节肢动物4、中药材“蝉蜕”是蝉的()
A、外骨骼B、外套膜C、翅D、足
接着大家请看书本P17练习:给大家5分钟时间完成。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适时进行评价和讨论)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出示小结,学生读背)
2.在今天的课上,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进步?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有什么建议?
根据你今天的表现与下面的评价标准,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
评价项目
1能对书本.资料进行自学分析,(2分)
2能管理好自己.充分利用时间(2分)
3能与同学互相交流.讨论(2 分)
4能积极发言.表达科学.流畅(2分)
5能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与反思(2分)
优秀(10分)
良好(8分)
及格(6分)
较差(3分)
很差(1分)
作业布置:
家庭小实验:纸片诱蝶(菜粉蝶)
注意:把白色纸片做成粉蝶大小的样子,用线吊住,然后在菜园里不断挥舞,会有雄蝶飞来追赶,把它误认为雌蝶,前来求爱。
这个实验说明,雄性菜粉蝶是通过视觉来发现雌蝶的。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城区一中曹玉侠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