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1)
07-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共67页PPT资料

• 蛋白水解酶
• 肽链内切酶:又称蛋白酶,水解肽链内部的肽键,
对参与形成肽键的氨基酸残基有一定的专一性
• 肽链外切酶
氨肽酶 羧肽酶
体内蛋白质的更新
1. 某些调节蛋白质的转换速度可以直接影响代谢
过程与生理功能
2. 某些异常或损伤的蛋白质也必须通过更新而被
C NH
精氨酸代琥 NH
珀酸裂解酶
(CH2)3
+
COOH CH CH
CH NH2 COOH
HOOC
精氨酸代琥珀酸
精氨酸
延胡索酸
精氨酸水解生成尿素
• 反应在胞液中进行
精氨酸
尿素
鸟氨酸
CO2 + NH3 + H2O
2ATP
N-乙酰谷氨酸
2ADP+Pi
氨基甲酰磷酸 Pi
线粒体
鸟氨酸
瓜氨酸
鸟氨酸
尿素
胞液
临床意义:急性肝炎患者血清ALT升高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
AST
谷氨酸 + 草酰乙酸
-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
临床意义:心肌梗塞患者血清AST升高
联合脱氨基作用
• 由两种(以上)酶的联合催化作用使氨基酸的α-氨
基脱下并产生游离氨的过程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 类型
转氨基偶联氧化脱氨基作用 嘌呤核苷酸循环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指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相
应α-酮酸的过程,主要方式有:转氨基作用、 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和非氧化脱氨基
• 联合脱氨基作用最为重要;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第十章 氨基酸代谢

转氨酶
H
C
C
O
α -酮酸
COOH R2
α -酮酸
COOH
( transaminase)
R2 H C NH 2
氨基酸
C
O
COOH
COOH
(New keto acid)
(New amino acid)
CH2OPO3H2 H HOOC C R1 HO NH2 H H N -H 2 O +H 2 O HOOC C R1 HO N H C
(三)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
分解产物:氨、α-酮酸、CO2、胺等。
氨在pH7.4时主要以NH4+存在,血液中氨含
量过高引起中毒反应。它可以与α-酮戊二酸
反应,导致TCA循环受阻。
Uric acid NH4
+
Urea
1.氨的代谢变化
(1)尿素的合成
尿素合成的部位-肝脏
切除肝脏后动物血及尿中尿素含量降低,若
GPT
COOH
CH2 CH2 C O COOH
CH3
CH
COOH
NH2
Ala
转氨作用实现了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沟通。 大多数的转氨酶氨基受体为α-酮戊二酸(有 何意义?)
GOT心脏中活性最大,肝脏次之。
GPT肝脏中活力最大,可用于乙肝的早期诊
断。
3.联合脱氨基作用
COOH CH 2 R
第十章 氨基酸代谢
杨如意 yangruyi@
主要内容
蛋白质怎样分解成氨基酸
氨基酸又怎样进一步分解
一、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活细胞内的组分一直在更新。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课件

CATALOGUE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的疾病关 联
疾病状态下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疾病状态下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疾病状态下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疾病状态下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和氨基酸代谢课件
•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 氨基酸代谢 •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与氨基酸代谢的关系 •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的疾病关
联 • 研究展望
CATALOGUE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概述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是生物体内蛋白质 代谢的重要环节,通过酶的作用将蛋 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以满足机体对氨 基酸的需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的研究挑战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 种酶和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难度较大。
目前对于某些酶和分子的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实际应用方面,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仍面临许 多挑战,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结合。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的生物学意义
维细胞内氨基酸平衡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参与免疫反应
维持细胞功能
CATALOGUE
氨基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概述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 位,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不 可或缺的物质。
氨基酸代谢是指氨基酸在生物 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被利 用、转化的过程。
氨基酸代谢与能量代谢、核苷 酸合成等密切相关,是生物体 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重要 环节。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 第十章氨基酸代谢

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和糖的转 变是不可逆的)
酮体
生酮兼生糖氨基酸
Tyr(酪),Phe(苯),Ile(异), Trp(色)
生酮氨基酸 Lys Leu 生糖氨基酸:
三 氨基酸合成代谢 非必需氨基酸(10) 必需氨基酸(8):
Phe 、Met 、 Thr、 Val、 Leu、 Lys、Trp、Ile
半必需氨基酸:His Arg
NAD+ + H2O + (NADP+)
+ NH4+ + NADH +H+ (NADPH)
在动物体内辅酶为NAD+,在植物体内辅酶为NADP+
非必需氨基酸由相应的α -酮酸氨基化生成
八种必需氨基酸中,除赖氨酸和苏氨酸外其余六种亦可由相 应的α-酮酸加氨生成。但和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α-酮酸不能 在体内合成,所以必需氨基酸依赖于食物供应。
一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一)外源蛋白质的降解
(二)内源蛋白质的降解
(一)外源蛋白质的降解(细胞外途径)
1 蛋白质的消化
胃蛋白酶: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胰蛋白酶:水解碱性氨基酸羧基形成的肽键
肽链内切酶
胰凝乳蛋白酶: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形成 的肽键
弹性蛋白酶:脂肪族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氨肽酶
肝脏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肾脏是排出尿素的主要器官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
一种在线粒体中参与尿素的合成
一种在细胞质中参与嘧啶的从头合成
尿素合成的特点: 主要在肝脏的线粒体和胞液中进行 一分子尿素需消耗4个 高能磷酸键 精氨琥珀酸合成酶是尿素合成的关键酶 尿素分子中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来源于NH3, 一个来源于天冬氨酸
第十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第十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一、名词解释1、氨基酸代谢库2、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3、氧化脱氨基作用4、转氨基作用5、联合脱氨基作用6、嘌呤核苷酸循环7、鸟氨酸循环8、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生糖兼生酮氨基酸9、泛素10、S-腺苷甲硫氨酸11、一碳单位二、填空1、氨基酸代谢库中的内源氨基酸是由和组成。
2、多肽链经胰蛋白酶降解后,产生新肽段羧基端主要是和氨基酸残基。
3、胰凝乳蛋白酶专一性水解多肽链由氨基酸端形成的肽键。
4、氨基酸的最主要脱氨基方式是。
5、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通常是。
6、谷氨酸经脱氨后产生和氨,前者进入进一步代谢。
7、尿素循环中产生的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8、尿素分子中两个N原子,分别来自和。
9、在人体中氨在中通过循环生成经排泄。
10、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有和。
11、肝细胞线粒体中的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的催化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参与。
12、精氨酸在的催化下,生成尿素和。
13、氨基酸脱下氨的主要去路有、和。
14、不同氨基酸与之间通过作用生成谷氨酸,这是氨基酸分解代谢反应,催化这一反应的酶叫酶,其辅酶是。
15、嘌呤核苷酸循环将氨基酸的和结合,生成,随后裂解为和延胡索酸。
16、人体内合成尿素的直接前体是,它水解后生成尿素和,后者又与反应,生成,这一产物再与反应,最终合成尿素,这就是尿素循环,尿素循环的后半部是在中进行的。
17、嘌呤核苷酸循环最终将氨释放出的化合物称,催化此反应的酶是。
18、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定位于细胞内的,它催化和合成氨甲酰磷酸。
19、人体内不能合成而需要从食物供应的氨基酸称为。
20、是除氨的主要器官,它可通过将NH3和CO2合成无毒的,而禽类则合成的是。
21、合成一分子尿素需消耗分子的高能键。
22、生酮氨基酸经代谢后可产生,它是合成酮体的原料。
23、提供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有、、和等。
常见的一碳单位有、、、、和等。
24、生物体中活性蛋氨酸是,它是活泼的供应者。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二肽酶(dipeptidase)
二肽
2.人体吸收蛋白质的形式
过去认为,蛋白质在消化道酶促水解后,主 要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近年的科学研究结 果表明,人体吸收蛋白质的主要形式不是以 氨基酸的形式吸收的,而是以多肽的形式吸 收的,这是人体吸收蛋白质机制的重大突破。
近30年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在人体消化中必 须降解成小肽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大部 分水解成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肽,然 后在小肠中以完整的形式被人体吸收,进入 循环系统,被人体组织利用,或转换合成人 体蛋白,发挥生理作用。
E3 E2-SH
19S调节亚基
ATP 20S蛋白酶体
多泛肽化蛋白 ATP
去折叠 水解
26S蛋白酶体
(三)蛋白质的消化
食物蛋白胃,胃蛋白酶作用为小肽小肠,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作用为更小短肽,肠黏 膜的二肽酶、氨肽酶和胰脏分泌的羧肽酶彻 底水解为各种AA肠壁细胞肝脏血液 组织、细胞。
1.常见蛋白水解酶
此类载体可转运Lys,Arg,转运速率为中性氨基酸 转运速率的10%。
③.酸性氨基酸载体
此类载体可转运Asp,Glu,转运速率与碱性氨基 酸载体差不多。
④.亚氨基酸及甘氨酸载体
此类载体可转运Pro,Hyp,Gly,转运速率最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teatitis)
胰液分泌到肠内的分泌途径 障碍,蛋白水解酶酶原预先 成熟转变为催化的活性形式, 这些活性水解酶在胰腺细胞 内攻击自身组织,损伤器官, 严重时可致命。严重者死亡 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达 50%。
2.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的意义
①排除不正常的蛋白质,避免积累带来 的危害; ②排除过多的酶和调节蛋白,使代谢正 常进行。
第十章 氨基酸代谢

P217
此反应发生在线粒体中; 鸟氨酸转氨甲酰酶(ornithine transcarbamoylase)催 化该反应;
鸟氨酸产生于细胞溶胶,所以它必须通过一个特异的运 送体系进入线粒体;
尿素循环的以后几步都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瓜氨酸必须 从线粒体中脱出。
(3)尿素第二个氮原子的获取
不同生物其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不同,所摄取的氮源也不
同,但要合成蛋白质,必须先合成氨基酸;
蛋白质代谢的概念(阅读)2-2
蛋白质的代谢主要是讨论生物机体内氨基酸和蛋白质的
合成、分解和转变的化学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生物机
体的生殖、发育和一切生理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植物与动物的蛋白质代谢途径有其相同的一面,
(1)尿素第一个氮原子的获取
P216
反应发生于细胞溶胶; NH4+在ATP、Mg2+存在下与HCO3-缩合: 形成氨甲酰磷酸;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arbamoylphosphate synthetase, CPS) (该酶不属于尿素循环的一员)催化该反应;
反应伴随有两个ATP的水解。
(2)氨甲酰磷酸的氨甲酰基转移到鸟氨酸上形成瓜氨酸
在柠檬酸循环中形成的草酰乙酸(经转氨基反应形成天 冬氨酸)将两循环连接在一起;
鸟氨酸循环把两个氨基和一个碳原子(CO2)转化为非 毒性的排泄物尿素;
每生成1mol尿素消耗3molATP;
尿素是哺乳动物的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
尿素循环中的能量变化
循环中使用了4个“高能”磷酸键(3个ATP水解为两个
合成的尿素进入血液,再被肾脏汇集,从尿中排除;
第十章蛋白质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十章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第一节蛋白质的酶促降解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是常常处于动态的转变当中,一方面在不断地合成,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分解。
例如,当种子萌生时,蛋白质发生强烈的水解,将胚乳或子叶中的储藏蛋白质分解,形成氨基酸和其他简单含氮化合物,供幼苗形成组织时用。
在植物衰老时,蛋白质的分解亦很强烈,将营养器官的蛋白质分解成含氮化合物,转移到繁衍器官中,供幼胚及种子的形成之所需。
蛋白质的分解对机体生命代谢的意义并非亚于蛋白质的合成。
植物体为了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为了适应外界条件的转变,必需常常不断地形成具有不同结构与功能的各类蛋白质。
因此,初期合成的蛋白质在完成其功能以后不可幸免地要分解,其分解产物将作为合成新性质蛋白质的原料。
蛋白质的分解是在蛋白(水解)酶催化下进行的,蛋白水解酶存在于植物所有的细胞与组织中。
大量蛋白酶已被人们从植物种子、果实的生长器官中分离出来并进行了研究,如番木瓜汁液中的木瓜蛋白酶,菠萝茎和果实中的菠萝蛋白酶,花生种子中的花生仁蛋白酶,豌豆种子中的豌豆蛋白酶,小麦、大麦、燕麦籽粒中的相应蛋白酶。
其中许多酶已制成结晶。
蛋白水解酶可分为内肽酶(肽链内切酶)和端肽酶(肽链端解酶)两大类。
(1)蛋白酶的种类和专一性蛋白酶即内肽酶(endopeptidase),水解蛋白质和多肽链内部的肽键,形成各类短肽。
蛋白酶具有底物专一性,不能水解所有肽键,只能对特定H 2NRnNH CH O 1R 1'C H CH 2O CHHCHR 3CO Rm CHH氨肽酶(芳、疏)羧肽酶胃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疏)图9-1 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的肽键发生作用。
如木瓜蛋白酶只能作用于由碱性氨基酸和含脂肪侧链和芳香侧链的氨基酸所形成的肽键。
几种蛋白水解酶的专一性见图9-1、表9-1。
表9-1 几种蛋白酶作用的专一性蛋白酶按基催化机理又可分为四类见表9-2。
表9-2中所列的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及无花果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均含有半胱氨酸,因此能被HCN ,H 2S 、半胱氨酸等还原剂所活化,而被H 2O 2等氧化剂及重金属离子所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是经常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一方面在不断地合成,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分解。
例如,当种子萌发时,蛋白质发生强烈的水解,将胚乳或子叶中的储藏蛋白质分解,形成氨基酸和其他简单含氮化合物,供幼苗形成组织时用。
在植物衰老时,蛋白质的分解亦很强烈,将营养器官的蛋白质分解成含氮化合物,转移到繁殖器官中,供幼胚及种子的形成之所需。
蛋白质的分解对机体生命代谢的意义并不亚于蛋白质的合成。
植物体为了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为了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必须经常不断地形成具有不同结构与功能的各种蛋白质。
因此,早期合成的蛋白质在完成其功能之后不可避免地要分解,其分解产物将作为合成新性质蛋白质的原料。
蛋白质的分解是在蛋白(水解)酶催化下进行的,蛋白水解酶存在于植物所有的细胞与组织中。
大量蛋白酶已被人们从植物种子、果实的生长器官中分离出来并进行了研究,如番木瓜汁液中的木瓜蛋白酶,菠萝茎和果实中的菠萝蛋白酶,花生种子中的花生仁蛋白酶,豌豆种子中的豌豆蛋白酶,小麦、大麦、燕麦籽粒中的相应蛋白酶。
其中许多酶已制成结晶。
蛋白水解酶可分为内肽酶(肽链内切酶)和端肽酶(肽链端解酶)两大类。
(1)蛋白酶的种类和专一性 蛋白酶即内肽酶(endopeptidase ),水解蛋白质和多肽链内部的肽键,形成各种短肽。
蛋白酶具有底物专一性,不能水解所有肽键,只能对特定H 2NRnC NH CH O 1R 1'CHC H CH 2O C HCHR R 3O Rm CHH氨肽酶(芳、疏)羧肽酶胃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疏)图9-1 几种蛋白酶的专一性的肽键发生作用。
如木瓜蛋白酶只能作用于由碱性氨基酸以及含脂肪侧链和芳香侧链的氨基酸所形成的肽键。
几种蛋白水解酶的专一性见图9-1、表9-1。
蛋白酶按基催化机理又可分为四类见表9-2。
表9-2中所列的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及无花果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均含有半胱氨酸,因此能被HCN,H2S、半胱氨酸等还原剂所活化,而被H2O2等氧化剂及重金属离子所抑制。
其余蛋白酶存在于大豆、菜豆、大麻、玉米、高粱的种子中。
这些酶的性质与广泛分布的动物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等有很多共同之处。
(2)肽酶的种类和专一性端肽酶又称为肽酶(exopeptidase),从肽链的一端开始水解,将氨基酸一个一个地从多肽链上切下来。
肽酶根据其作用性质不同可分为氨肽酶、羧肽酶和二肽酶。
氨肽酶从肽链的氨基末端开始水解肽链;羧肽酶从肽链的羧基末端开始水解肽链(见表9-1、图9-1);二肽酶的底物为二肽,将二肽水解成单个氨基酸。
肽酶又可分为六类,见表9-3。
3.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在内肽酶、羧肽酶、氨肽酶与二肽酶的共同作用下,蛋白质水解成蛋白眎、胨、多肽,最后完全分解成氨基酸,即蛋白质−−→−内肽酶眎、胨、−−→−内肽酶多肽−−→−端肽酶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可以转移到蛋白质合成的地方用作合成新蛋白质的原料,也可以经脱氨作用形成氨和有机酸,或参加其他反应。
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与转化氨基酸的分解反应包括脱氨基作用、脱羧作用与羟基化作用等。
一、脱氨基作用高等植物的脱氨基作用在发芽的种子、幼龄植物及正发育的组织中最为强烈。
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分解的最重要的一步,包括氧化脱氨基、非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脱酰胺基等作用。
(1)氧化脱氨基(oxidative deamination ) 氧化脱氨基是高等植物最基本的脱氨基方式,氨基酸脱去α-氨基后转变成相应的酮酸:禾本科、豆科作物幼苗及马铃薯块茎中,主要是二羧基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氧化脱氨。
如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脱氨生成α-酮戊二酸:CH COOH2RC COOHR++1/2O 2NH 3COOH CHNH2CH2 CH2+ NADP +COOHC OCH2CH2COOH+ NADPH +COOH谷氨酸α-酮戊二酸H2NH3谷氨酸脱氢酶分布很广,在动植物、微生物中都存在,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种子、根、胚轴、叶片等组织中。
(2)非氧化脱氨基(nonoxidative deamination)非氧化脱氨基也包括多种方式。
直接脱氨基是在氨基酸氨基裂解酶和辅助因子磷酸吡哆醛(PLP基)的催化下进行的:COOH CH2COOHCHCHCOOH+ NH3COOHH2N CH天冬氨酸延胡索酸天冬氨酸在天冬氨酸氨基裂解酶的催化下,裂解成延胡索酸和氨。
脱水酶脱氨基脱水酶只作用于含有一个羟基的氨基酸,如L-丝氨酸在丝氨酸脱水酶(serine dehydratase)作用下发生脱氨:COOH COOHH2N C HCH2OH C NH3 CH3L-丝氨酸丙酮酸+H2O O+此酶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催化丝氨酸脱氨后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丙酮酸。
解氨酶可催化氨基酸的非氧化脱氨反应,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催化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脱氨:CH2CHNH2COOH CH CH COOH+ NH3L-苯丙氨酸反式肉桂酸PA L该酶也催化酪氨酸脱氨基并形成对香豆酸反式异构体:CH 2CHNH 2COOHCH COOH+ NH 3OH 酪氨酸反式香豆酸PAL在高等植物中存在催化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脱氨基形成氨和不饱和芳香酸的酶,如在许多植物中发现有苯丙氨酸解氨酶。
(3)转氨基(脱氨)作用(transamination ) 一种α-氨基酸的氨基可以转移到α-酮酸上,而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α-氨基酸,这种作用叫转氨基作用,也叫氨基移换作用。
催化转氨基反应的酶叫转氨酶,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
转氨基作用的简式如下:H C COOH + R 1R 1C COOH1C COOH + R 2C COOHHNH 2NH 2O O 转氨酶α-氨基酸α-酮酸α-酮酸α-氨基酸转氨酶的辅酶为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它们起氨基传递体的作用,反应过程如下:C R 1H NH 2C R 1COOHO NCHOCH 2OPHO H 3CNCH 2CH 2OPHO H 3CNH C R 2H NH 2COOHC R 2COOHO-氨基酸1ααα -氨基酸2-酮酸1-酮酸2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醛α转氨酶的种类很多,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因此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在生物体内是极为普遍的。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氨基酸代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实验证明,除赖氨酸、苏氨酸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与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
(4)联合脱氨基作用 生物体内L-氨基酸氧化酶活力不高,而L-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很高,转氨酶又普遍存在,因此一般认为L-氨基酸往往不是直接氧化脱去氨基,而是先与α-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变为相应的酮酸与谷氨酸,谷氨酸再经谷氨酸脱氢酶作用重新变成α-酮戊二酸,同时放出氨。
这种脱氨基作用是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配合进行的,所以叫联合脱氨基作用。
其反应式如图9-2。
COOH CH 2CH 2CCOOH COOH CH 2CH 2CHNH 谷氨酸NH 3R CHCOOH NH 2R COOH COα-氨基酸α-酮酸转氨酶-L-谷氨酸脱氢酶+NADH 2(NADPH 2)+(NADP +)图9-2 联合脱氨基反应示意图(5)脱酰胺基作用(deamidation )酰胺也可以在脱酰胺酶(deamidase )作用下脱去酰胺基,而生成氨:CONH 2CH 2CH 2CHNH 2COOH + H 2OCOOH CH 2CH 2CHNH 2COOH 谷氨酰胺谷氨酸+ NH 3二、脱羧基作用CONH 2CH 2CHNH 2COOH + H 2O COOHCH 2CHNH 2COOH天冬酰胺天冬氨酸+ NH 3(1)直接脱羧基作用 氨基酸在脱羧酶(decarboxylase )催化下脱去羧基生成胺。
通式如下:氨基酸脱羧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组织中,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
二羧基氨基酸主要在α-位上脱羧,所生成的产物不是胺,而是另一种新的氨基酸。
天冬氨酸脱羧后生成β-丙氨酸:HOOCCH CH 2CH 2COOH22天冬氨酸β-丙氨酸CH 2谷氨酸脱羧后生成γ-氨基丁酸:HOOCCH CH 2CH 2CH 2COOHNH 2NH 2CH 2谷氨酸γ-氨基丁酸CH 2γ-氨基丁酸与 -酮戊二酸进行转氨反应,生成谷氨酸和琥珀酸半醛,后者被氧化成琥珀酸后进入三羧酸循环:CH 2NH 2CH 2CH 2COOHOHCCH 2CH 2COOHHOOCCH 2CH 2COOHγ-氨基丁酸琥珀酸半醛琥珀酸色氨酸在脱氨和脱羧后转变成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N 2CH COOHNH 232C OCOOHCH 2CHOH H H H 色氨酸吲哚丙酮酸吲哚乙醛吲哚乙酸2COOH丝氨酸脱羧生成乙醇胺;乙醇胺经甲基化作用生成胆碱:CO 2CH 2CH COOHNH 2CH 2CH 2CH 2CH 2NH 2OHOH+(CH 3)3OH丝氨酸乙醇胺胆碱3(CH 3)CH COOH2RCH 22RCO 2+乙醇胺和胆碱分别是脑磷脂和卵磷脂的成分。
某些胺的氨基酸前体见表9-4。
这些胺类在植物体内进一步转化所形成的产物都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胺可经氨氧化酶氧化成醛和氨;醛经脱氢酶作用氧化成脂肪酸;脂肪酸经 -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而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RCH2NH2222RCOOH CO2 + H2O胺醛酸(2)羟化脱羟基作用(hydroxylation)酪氨酸在酪氨酸酶(tyrosinase)催化下发生羟化而生成3,4-二羟苯丙氨酸,简称多巴,后者可脱羧生成3,4-二羟苯乙胺,简称多巴胺:CH 2CH COOH2CH 2CH 22CH 2HOOH + 1/2O 2NH 2酪氨酸多巴多巴胺多巴进一步氧化聚合成黑素。
马铃薯、苹果、梨等切开后由于形成黑素而变黑。
人的表皮及毛囊有形成黑素的细胞,使皮肤及毛发呈黑色;在植物体内,由多巴和多巴胺可以生成生物碱;在动物体内可生成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三、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去向氨基酸经过脱氨、脱羧作用所生成的 -酮酸、氨、胺和CO 2,将进一步参加代谢或排出体外。
(1)尿素的形成和尿素循环 氨基酸脱氨产生的游离氨,对植物组织是有毒害作用的,因此必须将氨转变为无毒的含氨化合物,以消除氨的毒害。
高等植物均具有保留氨并重新利用氨的能力。
植物可以通过尿素循环,将游离氨转变为尿素,其反应如下:2NH 3 + CO 2 + 3ATP + 2H 2O尿素循环尿素CO(NH 2)2+3ADP 3H 3PO 4+尿素循环是消除植物体内过量氨毒害的重要途径,也是储备氮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