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制度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928—1948) 训政
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 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 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 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1948年国民政 府改组为总统府
宪政
“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以后)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
评价: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概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确立
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的政党政治
破
黄兴在挽联中写道:
坏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 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赵秉钧,我说却是袁世凯。
共 (2)转折:“宋教仁案”
①国民党成立;
和 选举获胜,宋负 责组织责任内阁
②宋教仁 遇刺
③二次 革命
④袁就任 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民党
1912年
(2)措施: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 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三三制”
晋察冀边区 唐县选举 第一任 女县长 陈舜玉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即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 各占1/3.
P9“学思之窗”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
评价: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中国近代宪政体制变迁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宪政体制变迁及其历史意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社会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宪政体制的变迁。
作为一种现代政治制度,宪政体制的建立,标志着国家治理体制由传统统治方式向现代化政治体系转变的重要标志。
本文就从中国宪政体制的变迁历程和其历史意义两方面,来探讨中国宪政体制的变迁过程。
一、中国宪政体制的变迁历程1.清朝晚期的宪政改革尝试清朝晚期是中国尝试引进西方宪政的阶段,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廷屡次进行宪政改革尝试,不断借鉴西方国家的宪政模式。
1898年,清政府在戊戌变法时期通过颁布皇帝诏书,制定了实行宪政的“大憲章”,废除了科举制度,试图引进民主制度。
但是,由于阻力极大,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反对和遏制。
戊戌变法失败,洋务派的改革同时也结束了。
2.民国时期的宪政实践民国时期,各种思想和政治力量持续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宪政理念逐渐成为主流。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此后,孙中山在国内推行宪政改革成为了当时的重点,他奋斗了一生,成为宪政实践的代表人物。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制定了“临时大宪法”,梳理了国家机构和权力关系,并在北伐战争中得以初步实施。
随着国共合作的结束和蒋介石的崛起,国共内战空前激烈,宪政建设陷入停滞,遂至1949年共产党开展胜利后,宪政体制被彻底打破。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宪政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宪政建设历经了多个阶段,其中较为重要的是1982年宪法的颁布和实施。
该宪法明确了国家的宪政模式,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界定,确立了人民民主制度,全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宪制的基石。
二、中国宪政体制变迁的历史意义1.夯实国家政治基础中国宪政体制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体制的一次较为彻底的革新,这次革新夯实了国家政治的基础。
中国从传统的封建政治体系走向了现代化,实现了对国家统治和治理模式的更新和转化。
中国现代国家政治制度也开始初具规模和雏形,这是中国宪政体制变迁的一个重要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演变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演变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经许多转折和变革,其主要特征是由封建专制制度转变为多元化的、以宪政为主体的政治制度模式。
随着中国的近代史的发展,历经时代变迁,自清代开始,至新中国成立,近千年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也非常明显。
早在清朝,政府就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政治控制,使政府更加专制、统一、安全。
以《大清盐铁总则》和《精耕细作》为主要文书,通过减税、严格禁令是行使政治控制的手段,包括旅行禁令,宗教审查等。
这些措施可以压制普通百姓思想活动和经济活动,制衡财富聚集的现象,有效地维持了清朝的专制统治。
经历了封建时代,20世纪初,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宪政思想的传入,学者们开始提出建立具有宪政体制的理念,大革命爆发后,政治实践也开始向宪政演变。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全民族发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建立中国的宪政政治提供了根本条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深刻指引了政治实践的更新,使中国的宪政思想和实践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的近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经曲折,但是清朝开始,宪政思想就开始传播,到新中国成立,宪政思想得到全面发展,中国从一个封建专制制度发展成多元化的以宪政为主体的政治制度模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过程,也为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
历史教案: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一、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背景与起因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演变极为复杂,特别是在近代,经历了从封建王朝到民主共和国的巨大转变。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命运。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变迁,以揭示其背后的背景和起因。
1.清朝政权的衰败和垮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
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和危机,致使其政权最终衰败垮台。
①内忧外患造成国力衰退:自19世纪以来,列强入侵导致中国领土削减,不平等条约签订层出不穷。
同时,内部分裂加剧、官僚腐败与民众不满暴增,导致国家体制瓦解与国力衰退。
②义和团运动与百日维新: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义和团运动爆发,进一步削弱了清朝政权的威信。
随后,光绪皇帝发起了百日维新,试图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以挽救国家命运,但最终未能奏效。
2.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清末时期社会矛盾激化,中国社会上涌动着各种反对清朝统治的力量。
而辛亥革命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事件,为中国政治制度变迁提供了契机。
①推翻清朝统治: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在湖北爆发,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扩散。
随后,在孙中山等领导下,中国各地展开护国战争,推翻了满清政权。
②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举行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同时,“三民主义”成为广泛传播并实践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探索与建构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政治制度迎来了新的探索和建构阶段。
政治家们致力于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1.北洋政府与袁世凯主义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袁世凯作为北洋政府的实质性领导人,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国内局势并推动现代化建设。
①各项改革措施:袁世凯提出“帝国主义时期的专制政权”思想,并认为只有通过近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才能恢复中国,并从西方吸收现代化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课件)
二、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 中国政治制度史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政治
制度、政治文化、有关重要政治事件和人物 的活动。其中,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 式、国家各种典章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史研 究的主要对象。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内容: 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活动及其效果。包括政治体制、 社会背景、政治理论根据、政权结构、政治运行过 程,以及因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制度。(政治制度
第十五讲:民国时期的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治与基层社会控制
第四部分
人民民主政权时期的政治 制度
第十六讲: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
第十七讲:抗战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 第十八讲: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
绪论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
二、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三、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 四、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五、参考书目
2、理藩院
3、翰林院 4、詹事府 *都察院
*大理寺
第四节、晚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动
1、总理衙门 2、总税务司署 3、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4、督办政务处 5
、邮传部
6、学部 7、法部 8、农工商部 9、巡警部 10、责任内阁 11、资政院
第三讲: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李进修著《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纲》,求实出版社1988年。 林代昭等著《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重庆出版社1988年。 史远芹等著《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 王永祥著《戊戌以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钱实甫著《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华书局1984年。 钱端升著《民国政制史》,商务印书馆1946年。 陈瑞云著《现代中国政府》,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袁继成等编《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 刘子扬《清代地方官制考》,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 胡春惠著《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台湾正中书局1983年。 朱建华主编《中国近代政党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 朱汉国著《中国政党制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也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社会主义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破坏,都是国家和人民的敌人。
3、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事务。
统一战线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参加。
统一战线在国家政治、社会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4、国家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民主集中制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选举产生。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国家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
6、武装力量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7、依法治国任何个人、政党和社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 1945)——建设抗日民主政权(边区政府)背景:①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 扩大。②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措施:( 1 ) 设 立边区政府 ,作为民国地方政府。(2)设置各级参议会 ,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选举政府委员(3)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材料: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 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 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思考:抗日根据地为何采取“三三制”的政权模式?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村政
阳益整
四成 都法
吨古
P海
●乌鲁木务
0轿
青西空。
通声 言之手
T5
西 地
街
安
西
20
20
海
南
西
宁
m
方
商
直
武
I
3.解放战争时期(1946- 1949)——建立解放区人民政权材料: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大行政区)这样一级的有力 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 许可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制宜必须互相结合。在人民的政 权下,产生像过去那样的封建割据的历史条件已经消灭,中央和 地方的适当分工将有利而无害。
一了中国 桂林12月20日 一东北易帜”, 国司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广 州澳 请
五原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途中修遭自本炸死。同年底,费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X 主线场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 1949)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共和党:由旧官僚、立宪派组 成,由黎元洪主持。民国初期 除国民党外,最重要的党派, 拥护袁世凯。
历程: 国民党成立 1912
“宋案” 1913
“二次革命” 1913
袁氏任正式大总统 1913
想通过议会斗争 实现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
国民党在国会 选举中获胜, 威胁到袁世凯 的独裁统治
直接原因:宋教仁案 根本原因:实现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失败:局限性、力量涣散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 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
武昌 起义
缔造共和
南京 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破坏共和 南京国民政府
1911.10.10 1912.1-3
资产阶级革命 性质政权
1912.3-1928.6 1927.4-1948.5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积极: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②从法律上宣告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 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局限:存在“因人设法”的现象;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职权不明,导致 政争不断、政局动荡。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2.抗日战争时期:
学思之窗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 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 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 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 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我国近代史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
我国近代史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我国的近代史是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这段历史上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因此,本文将会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入手,探讨我国近代史中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清朝的传统政治制度在清朝的传统政治制度之下,中国的政治体制主要是由皇帝和最高大臣组成的。
这种制度下的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皇权手中,并没有形成权力的制衡机制。
此外,清朝还有很多的士族势力,这些力量都是在皇帝权威的保护下存在的。
这种政治制度的不足在与它不能让各种社会力量充分的发挥作用,在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个人起决策作用而非考虑全局,所以,这种制度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民初的政治制度民国时期是中国进行政治改革的关键时期。
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清朝的传统政治制度被推翻了。
接着,中华民国政府成为了政治权力的代表。
民国时期沿用了一部分清朝的传统政治制度。
但是,同样存在很多的不足。
最近关于当时的松散联合政府的研究成果表明,由于各个政权之间并不协作,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无法得到的提升。
显然,这种制度不能很好的负担改革和建设的重任,也限制了国家发展的速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的政治制度随之诞生。
新政治制度中,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施国家最高的权力。
在这样的制度下,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权力的制衡机制。
国家的各个机关之间都有着独立而明确的职责,这样的制度与过去的政治制度有着明显的不同。
最重要的是,新的制度抓住历史的机会,推行了众多重大改革,推进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我国近代史中的政治制度。
这些政治制度对国家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显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一旦出现困难与问题,我们就需要改变政治制度,从而推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那么,我们在今天应该怎么做呢?面对当前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必须遵从历史的规律和趋势,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制定能符合全球化和大国崛起趋势的政治制度,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4页)
新课讲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总目标?
通过了《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内容?(总结、阐释、作出、作出、突出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特点?(3个“坚持”)评价?(既……又……集中体现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新课讲授
(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过程:
改革开放后
被写入宪法,走上制度化轨道
1956年
1949年
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确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基本内容?(3点)
(2)地位:
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以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新课讲授
(三)国民党统治时期——“假共和、真专制”
联系新坐标P18“比较辨析”
孙中山的理想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 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 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 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 中央政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国民党的现实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 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 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 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 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 行。
政权性质
人民革命政权
以“三三制”原则组 建的抗日民主政权
新兴的人民政权
意义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族统一战线,加强了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 了理论基础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
(1)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到1930年夏,全国 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
(2)建立:
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 瑞金召开。
②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1927 1928
1949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国旗:五色旗 (4)纪元:中华民国 (5)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 中国的诞生。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02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 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人民政权的三个阶段
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 时期
抗日根据地
全民族抗战 时期
解放区
解放战争时 期
1927
1937
1945
1949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 1.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领域更完善、深化)
②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 度有机结合起来。 (层次自上而下)
③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党的领导使最大优势)
既坚持社会主义 的根本性质, 又借鉴了古今中 外制度建设的有 益成果, 符合我国国情, 集中体现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 特点和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政治制度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末期(19世纪末-1911年):清朝末期的政治制度是封
建威权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内外压力的影响,中国开始进行近代化改革,包括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等,试图改革政治制度。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
了中华民国,采用了民主共和制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
3.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尽管中华民国采用了民
主共和制度,但在其执政期间,中国内外战乱频繁,政局不稳定,政治制度也多变。
其中包括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军阀割据等政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变革,如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国家主席制度的设立等。
总体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变化非常复杂,从封建威权主义到民主共和制度,再到社会主义政权,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近现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1.清朝末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闭关锁国”后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来获取暴利。
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南京条约之后大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842 南京条约1843 虎门条约1845 五口通商章程1858 中英中法中美天津条约1858 中俄瑷珲条约1860 北京条约1876 烟台条约1881 中俄伊犁条约1895 马关条约(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标志外国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中国陷入空前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各帝国主义国家援引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了《马关条约》中除割地赔款以外中国给予日本的所有权利。
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马关条约》中文原件《马关条约》谈判情景《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总之,《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1901 殖民地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丑条约之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中国清朝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和平协定。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治体制:中国近代的政治体制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近代初期,中国实行了封建专制制度,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政治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方向转变。
2.政治制度: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传统政治制度到现代政治制度的转变。
在近代初期,中国实行了封建专制制度,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治制度逐渐向现代政治制度转变。
3.政治思想: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从传统政治思想到现代政治思想的转变。
在近代初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被广泛接受,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治思想逐渐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等现代政治思想转变。
4.民主与法治: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中,民主和法治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总之,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框架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时期,包括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民主与法治等方面。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82年宪法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 发展的独特性。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二、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 (共和制度) ●2、北洋政府(政党政治尝试) ●3、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与“宪政”体制)一党专制
政权 与制 度建 设
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政党政治发展
从“训政”到“宪 政”,实行一党专政。
宪法 性文 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约法》
《训政纲领》和 《中华民国宪法》
⑴各类政党、社团纷纷
政治 特征
孙中山缔造了民主共 和制(三权分立和内 阁制)
建立;⑵各党派展开激 烈竞争,开始政党政治 的尝试;⑶袁世凯与北 洋军阀破坏民主共和,
(3)过程:初步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 正式建立:1954年宪法; 遭到破坏:1957年以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思想影响,
“文革”十年; 恢复完善:改革开放新时期,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
意义:1、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使我 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3、为全面开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4、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表现: 1、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 2、实行差额选举; 3、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固定任期,每届五年; 4、赋予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理:5min
课件3:第3课 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宪法》
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982年宪法
1982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的社会主义宪法,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全面开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誓词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 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 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努力奋斗!”
1927年8月1日,南 昌起义爆发,中国共 产党走上武装反抗国 民党的道路
1927年10月,毛 泽东建立井冈山根 据地
上图分别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井冈山会师
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 十多个省。在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也陆续建立起来。
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
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 中全会,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有机结合”和评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 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 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二次革命:“宋案”
1913年3月,宋教仁准备北上组阁,在 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伤重逝世。袁 世凯听之“愕然”,布置暗杀活动的人 “穷究”为国务总理赵秉钧。“宋案” 真相公布,全国哗然。
二次革命
“宋案”成为“二次革命”的导火线。 孙中山意识到“非去袁不可”,袁世凯 同时准备武力镇压革命派,满足自己的 权力欲望。袁世凯通过“善后大借款” 准备发动反革命内战。国民党人被迫应 战,最终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标 志着辛亥革命无可挽回地失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www.5y 专题四一、温故知新、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阶段时期代表人物主张地位产生发展打击顶峰危机复兴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以外的各家的思想: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地位总评墨家道家法家兵家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名称著作主张地位4、近代中国的含义:(1)、起止时间:(2)、社会阶段:(3)、重要朝代: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从1840年到1945年,外国列强先后发动了哪些大规模侵华战争?说说其起止时间及结果?名称时间结果2、从1840年到1901年,丧权辱国是清政府的最大“政绩”,试问在这期间清政府都签订了哪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时间条约名称8428438448588608959013、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革命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它分哪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各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阶段时间事件4、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都曾经提出过自己的救国方略。
请问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打算怎样救国?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救国方略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中华民国中央机构的演变情况怎样?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责任内阁制。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情况怎样?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临时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3、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过哪几条统一战线?起了什么作用?924—1927年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937—1945年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三三制原则),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946—1949年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打败蒋介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地主阶级;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抵抗外国侵路,维护清朝统治。
林则徐组织人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姚莹写有《康輏纪行》。
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
农民阶级:洪仁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以英为师;以康有为(主要吸收的是君主立宪学说)、梁启超(其论著《变法通议》发表于《时务报》)为代表的后期维新派,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以日为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以美为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派倡导民主和科学,以法为师。
无产阶级: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以俄为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5、说说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三国时称夷洲,吴国将军卫温率军到达台湾。
隋唐时称流求,隋炀帝派人到过台湾。
元朝时称琉球,元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清朝时称台湾,郑成功于1662年一举收复,结束了荷兰人对台湾人民的奴役。
1683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895年4月,日本威迫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清政府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澎湖诸岛。
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不久又陷入了两岸隔绝的痛苦之中。
国民党政府于1949年败退台湾。
美国政府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6、清朝以来,中国与俄国(苏联)打过哪些交道?清朝后期:1858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咯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改订条约》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895年:俄国干涉还辽,向日本提出照会,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俄国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民国时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1919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1924年,在共产国际指示下,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苏联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
7、清朝以来,中国与英国打过哪些交道?清朝后期: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中国则进行禁烟运动,引发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1856—1860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1900年,英国参与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英国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民国时期: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国拒绝中国代表团的要求,中国五四运动爆发;1925年,英国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引发了五卅运动;1927年,英国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阻挠中国人民的革命,湖北收回了汉口英租界,江西收回了九江英租界;1943年,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协议,宣布废除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
8、清朝以来,中国与美国打过哪些交道?清朝后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其中就有美国商人交出的鸦片;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和建立教堂;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1900年,美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美国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民国时期:1919年,巴黎和会上,美国拒绝中国代表团的要求,中国五四运动爆发;1943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协议,宣布废除美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同年,中美英三国签订《开罗宣言》,宣布日本占领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1945年,中美英签署《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必须实施;1946—1949年,美国为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帮助蒋介石打内战。
四、本专题你应该通过的测试:、(XX•全国)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B、其他列强从中国掠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2、(XX•广东)“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地区的农民斗争3、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他能够(1)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2)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3)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4)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扎A、(1)(2)B、(2)(3)c、(3)(4)D、(4)(1)4、(XX•全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其目的是A、打破列强的外交封锁B、换取列强的支持c、尽快稳定国内政局D、争取列强严守中立5、(XX•广东)下列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都主张平均地权B、都意图削弱满族统治者的势力c、都带有救亡图存的目的D、都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6、(XX•重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根本目标的相同点是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7、(XX•上海)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栏电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将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的是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8、(XX•天津)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事实上,中国近代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A、(1)(2)B、(2)(4)c、(2)(3)D、(3)(4)9、(XX•广东)“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一项条约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0、(XX•广东)口号通常是对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
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1)“扶清灭洋”(2)“师夷长技以制强”(3)“攘外必先安内”(4)“外争主权,内惩国贼”A、(1)(2)(4)(3)B、(1)(2)(3)(4)c、(2)(1)(3)(4)D、(2)(1)(4)(3)1、(XX•广东)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