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
雌激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雌激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68caff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a.png)
雌激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简介雌激素是一类重要的性激素,主要由卵巢合成,对女性的生理发育和生殖系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雌激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2. 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在女性身体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促进女性性征发育:雌激素是女性二次性征的主要调节因子,对乳房、子宫、卵巢等器官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调节生理周期:雌激素参与了女性的月经周期调节,对卵泡发育、排卵以及子宫内膜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维持骨骼健康:雌激素有助于骨骼的吸收和保持钙离子的平衡,对骨密度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保护心血管系统:雌激素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维持皮肤健康:雌激素对皮肤的弹性和柔软度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减少皱纹和其他衰老迹象的出现。
3. 雌激素的功能主治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广泛,其在临床上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功能主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在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以导致潮热、出汗、情绪波动等不适症状。
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月经不调:雌激素参与了月经周期的调节,不同原因引起的月经不调可以通过补充雌激素类药物来进行治疗。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雌激素对骨骼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骨质疏松患者可以通过补充雌激素来改善骨密度,减少骨折的风险。
•乳腺癌治疗:雌激素与乳腺癌的生长密切相关。
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通过抑制雌激素合成或阻断其作用来进行治疗。
4. 注意事项在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像所有药物一样,使用雌激素类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不可随意滥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不适合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使用。
•长期大量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增加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使用时需根据个人情况权衡利弊。
•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后如出现不适症状,如浮肿、头痛、乳房胀痛等,应及时联系医生。
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2a21b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8.png)
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为了对心血管疾病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激素是一种能够刺激细胞或器官发生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雌激素、睾酮、糖皮质激素等。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激素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一、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雌激素是女性体内最主要的激素之一,不仅对于女性的成长发育和生殖健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一种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的激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够降低血脂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等。
在一项2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更年期前的妇女患心脏病的风险只有男性的三分之一。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在更年期后爆发的原因之一。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大剂量的使用雌激素会增加患乳腺癌、子宫癌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使用雌激素是需要谨慎的。
二、睾酮与心血管疾病和雌激素不同,睾酮是主要存在于男性身体内的激素。
对于睾酮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不过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睾酮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较低水平的睾酮会增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而较高水平的睾酮则会导致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等疾病,这些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糖皮质激素与心血管疾病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它可以调节身体的代谢和免疫反应。
尽管糖皮质激素对于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非常有效,但是大剂量的使用却会增加心血管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慢性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高血压、肥胖和高胆固醇等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四、激素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激素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来辅助治疗,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使用雌激素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爆发。
分析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
![分析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β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https://img.taocdn.com/s3/m/d12dbd363169a4517723a395.png)
临床研究分析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P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卢云河北省泊头市医院,河北沧州062150【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3基因(ESR2)多态性与血管性疾呆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 1月接诊的血管性疾呆绝经后妇女30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绝经后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基因扫描与DNA测序技术分析雌激素受体[3基因C A重复序列多态性,同时采取聚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法测定雌激素受体[3基因G1083八多态性,采取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结果。
结果:从C A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可知,两组对象ESR2基因S S型、S L型、L L型基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P<0.05);从G1082A多态性分析可知,两组对象ESR2基因r r型、R r型、RR 型基因上并无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0.05)。
结论:绝经后妇女中雌激素受体[3基因第5内含子C A重复序列多态性可能是影响血管性痴呆的原因之一,而G1082A多态性则对血管性痴呆无影响。
【关键词】绝经妇女;雌激素受体[3基因;多态性;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主要是脑血管疾病造成智能与认知功能障 碍的综合征,可分为预防性治疗与对症治疗两种情况,但其 激素水平尤其是雌激素明显降低,为此对症治疗中认为可采 取激素替代疗法处理,主要是增加血液雌激素,提高患者的 认知能力[1]。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有所下降,而且可分为雌激 素受体《与卩两种亚型,卩亚型研究相对较少[2]。
为了进一 步探讨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卩基因(ESR2)多态性及与血 管性痴呆的相关性,我院针对接诊的30例血管性痴呆绝经 后妇女与50例健康体检绝经后妇女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计纳人对象80例,其中50例为健康体检绝 经后妇女,为对照组,30例为血管性痴呆绝经后妇女,为研究 组,纳人时间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affed3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8.png)
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雌激素是一种影响人体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关键性激素,尤其对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发育起重要作用。
在人体中,雌激素在细胞内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启动信号通路,并引导细胞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这种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已成为研究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1. 雌激素受体的分子机制雌激素受体属于核受体超家族,分为两个不同类别:ERα和ERβ。
ERα是最重要的雌激素受体,主要位于子宫、卵巢、乳腺、前列腺、肝脏、心血管系统、骨骼和大脑等不同的组织中。
ERβ主要位于卵巢、前列腺、心血管系统、骨骼和大脑等组织中。
雌激素受体的结构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N端区、DNA-连接区和LBD(配体结合区)。
N-端区主要用于雌激素受体的转录激活,DNA连接区主要与DNA序列的特定区域结合,LBD主要是雌激素受体与生物活性配体结合的位置。
2. 雌激素受体的信号转导雌激素激活雌激素受体后,能够引发复杂的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分化和生物节律等方面。
雌激素受体启动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ERα/ERβ-PI3K/Akt通路、ERα/ERβ-ERK1/2通路、ERα/ERβ-NF-κB通路和ERα/ERβ-c-Jun通路等等。
这些主要通路与众多次要的信号转导和调控途径共同发挥作用,影响着机体的发育、生长和生理功能。
3. 雌激素受体的调控除了上述的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还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调控。
叶酸、维生素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卵巢素、绿茶和天然黄酮等都能够调节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功能。
此外,某些激素和转录调控因子等也会参与雌激素受体的转录和调控。
4. 雌激素受体的异常雌激素受体的异常引起许多疾病,例如肿瘤、脑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等。
在某些骨骼肌萎缩和糖尿病等疾病中,雌激素受体的异常也被证实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主因之一。
5. 雌激素受体的研究前景由于雌激素受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其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的研究重点之一。
雌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控研究
![雌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2cbd3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b.png)
雌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调控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女性激素,雌激素在人体内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其中之一是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雌激素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从而对血管生物学和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1. 雌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血管内皮细胞是构成血管内膜的一层单层细胞,其主要作用是保持血管的结构完整性和生理功能。
雌激素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和形态学特征,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的代谢活性和微循环功能。
此外,雌激素还可以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膜通透性、血小板和红细胞的黏附,以及释放一些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2. 雌激素调控血管内皮细胞信号通路的机制雌激素通过多种机制对血管内皮细胞信号通路进行调控。
一方面,雌激素可以通过与直接结合的受体信号通路介导,例如G蛋白偶联受体、细胞膜雌激素受体和核内雌激素受体等,从而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另一方面,雌激素还可以通过影响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如神经元依赖性磷酸化酶、钙依赖性激酶和核因子-κB等,进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3. 雌激素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迁移的机制雌激素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从而保持血管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一方面,雌激素可以通过加速细胞周期进程(如促进G1至S期转变)、抑制细胞自噬和凋亡、提高细胞凝聚力等机制,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另一方面,雌激素还可以通过抑制分子迁移灶激酶、调节细胞凝聚蛋白、和细胞周期调节分子Cyclin在内的多种下游信号分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
4. 雌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雌激素对其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雌激素可以通过下调卡介苗病素样受体-4的表达,以及抑制核因子-κB等多种机制,减弱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并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
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机制
![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2d460d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a.png)
▪ 雌激素受体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
1.雌激素受体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通过与雌激素结合 而激活下游基因的转录。 2.雌激素受体的激活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其他转录因子 、共调节蛋白和表观遗传修饰等。 3.深入研究雌激素受体的分子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其在生理 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与未来展望
▪ 雌激素受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1.雌激素受体在特定情况下可诱导细胞凋亡,以维持组织内环 境稳定。 2.雌激素受体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凋亡过 程。 3.深入了解雌激素受体与细胞凋亡的机制,有望为癌症治疗提 供新思路。
雌激素受体与细胞增殖
雌激素受体在细胞增殖中的差异性调 节
1.在不同类型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对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可能 存在差异。 2.雌激素受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如发育、妊娠等,其调节作 用也会有所改变。 3.研究雌激素受体在不同细胞和生理状态下的调节作用,有助 于提高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认识。
1.雌激素受体在多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包括乳腺、子宫、卵巢 、骨骼、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 2.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受到雌激素的调节,同时也可 能受到其他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影响。 3.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
雌激素受体概述
▪ 雌激素受体与雌激素的结合
雌激素受体与疾病关系
乳腺癌
1.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所有乳腺 癌的70%左右。 2.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 关,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3.针对雌激素受体的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 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骨质疏松
1.雌激素对骨骼具有保护作用,雌激素受体缺陷或功能异常可 导致骨质疏松。 2.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增 加。 3.雌激素替代治疗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提高骨 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雌激素PPT课件
![雌激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ef906731b765ce04081419.png)
在高血压和高 脂血症者中应
用植物性雌激 素尚需要进一 步研究。
植物雌激素 对骨质疏松的作用
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分泌不足,随着雌激 素缺乏时间延长,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也随 之增加。
体内实验表明,植物性雌激素如人工合成依 普黄酮(ipriflavone)、染料木黄酮及白藜芦 醇均可防止实验动物卵巢切除术后所致的 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这为植物性雌激素的临 床开发应用带来了契机。
对内分泌系 统、心血管 系统、肌体 的代谢、骨 骼的生长和 成熟等产生 影响
ONE
TWO
THREE
人工合成雌激素
人工合成雌激素既包括与雌二醇结 构相似的类固醇衍生物,也包括结 构简单的同型物,即非甾体雌激素, 它们常被作为药物使用。己烯雌酚 是其代表,还有己烷雌酚,炔雌醇, 炔雌醚等口服避孕药和一些促进家 畜生长的同化激素。人工合成雌激 素还包括杀虫剂,日用品中的有机 化合物,电子产品中的甲基苯,苯 胺,酚,烷基类等物质。虽然人工 合成雌激素在药用和畜牧业上的作 用,但其滥用现象以及进入环境后 带来的健康危害和环境污染已经引 起了一定的重视。(具体危害与动 物性雌激素类似)
食品中激素类物质 检测与分析
免疫分析方法
目前测定雌性激素的方法主要有 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及发 光免疫分析法等例如:放射免疫法 对肉及肉制品中的雌二醇,雌三醇 等的检测,酶联免疫法对水产品中 的己烯雌酚等的检测。
THANKS FOR YOUR TIME
植物雌激素 对骨质疏松的作用
RANKL(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表 达后分布在成骨细胞或干细胞表面,促进 破骨细胞形成和活化,提高骨吸收速率。 骨保护素可同RANKL结合而阻止RANKL 与其功能性受体核因子κB受体激活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appaB,RANK) 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祖细胞向破骨细胞分 化。染料木黄酮可增加骨保护素mRNA表 达和蛋白质分泌,抑制骨吸收,防止骨质疏 松的发生。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简介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248f1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e.png)
04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药 物研发中的应用
激素替代疗法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
激素替代疗法
激素替代疗法是一种通过补充女性荷尔蒙来缓解更年期症状的治疗方法。雌激素作为激 素替代疗法中的主要成分,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调节女性生理功能的作用。
当雌激素与ER结合后,可以引发受体的构象变化,进而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 与靶基因上的雌激素反应元件结合,调控基因转录和表达。此外,雌激素受体还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03 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与疾 病的关系
乳腺癌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可以刺 激乳腺细胞增殖,增加乳腺癌的风险。雌激素受体分为ERα和ERβ两种亚型,其中 ERα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雌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合成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细胞等合成,合成过程中需要多种 酶的参与。
代谢
雌激素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经过代谢后由尿液排出体外 。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女性生殖系统
骨骼
促进女性内外生殖器官 的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
调节月经周期。
促进骨骼的生长和维持 骨量,降低骨折风险。
心血管系统
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 血脂和血压。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 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乳腺癌 、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未来研究将进一 步探讨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在肿瘤中的作用 机制,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 方法。
雌激素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
![雌激素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d1313bd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8.png)
雌激素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雌激素是一种重要的性激素,被广泛地研究它们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雌激素在雌激素受体(ER)家族的调控下,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参与到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中。
同时,雌激素还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乳腺癌、卵巢癌、心血管疾病等。
本文将就雌激素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进行探讨。
一、雌激素与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而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关系是因为它们能够结合ER,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等过程。
一般来讲,ER可以分为α和β两种亚型,其中α亚型主要存在于乳腺上皮细胞中,而β亚型则存在于肝脏、肾上腺、肠道和卵巢等组织中,具有多种调控作用。
当前,雌激素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已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是在女性更年期之后。
ER阳性的患者往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为表明雌激素对肿瘤细胞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具有选择性ER拮抗作用的分子,如结合ER的选择性调节物(TAM)、纳米酒石酸(cleana tamoxifen)等,对引发的各种乳腺癌亚型和雌激素拮抗剂的耐药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雌激素与卵巢癌相对于乳腺癌,雌激素对于卵巢癌的现实意义尚不十分明确,但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对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卵巢的生理过程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可对卵巢、子宫和乳腺组织发生调控作用,从而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
研究表明,卵巢癌的雌激素依赖性程度相对乳腺癌略显较低,但是雌激素和其受体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仍然十分显著。
特别是当雌激素对应的受体激活出现异常时,卵巢癌的发生率会更高,针对此种情况,即可在治疗中运用ER拮抗剂进行干预。
三、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而研究警示,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与机制
![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与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56b91aa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f.png)
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与机制臧金凤;赵丕文;陈梦;武虹波;赵笛;牛建昭【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6(011)006【摘要】更年期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致雌激素效应减弱,使更年期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
作为1种重要的固醇类激素,雌激素的作用靶点分布广泛,生物学效应复杂多样,能参与机体多个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但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均是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或 G 蛋白偶联的雌激素受体(GPER)等介导的基因或非基因传导通路发挥生物学效应的。
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经受体介导的作用途径及其机制的研究对女性更年期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雌激素或雌激素样物质影响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途径与机制进行综述。
【总页数】6页(P1131-1136)【作者】臧金凤;赵丕文;陈梦;武虹波;赵笛;牛建昭【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2【相关文献】1.RNA干扰抑制雌激素受体α亚基对雌激素诱导人成骨样细胞护骨素表达的影响[J], 武兆忠;刘敏;冯鉴强2.长期口服雌激素或复方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结构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 [J], 蒋波;廖二元;谭利明;戴如春;肖志杰;廖慧娟3.基于GPER/PI3K/AKT通路探究四物汤对成骨细胞的雌激素样效应及其分子机制[J], 卢迪;崔丽霞;石丹宁;陈梦;杨阳;牛建昭;赵丕文4.黑大豆乙醇提取物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J], 赵青威;楼宜嘉5.牛奶中雌激素样物质对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影响 [J], 李湘鸣;秦立强;王培玉;刘秀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激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eee634c77232f60ddcca1a0.png)
B
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脂蛋白诱 发的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精神 压力和机械损伤诱发的内层平滑 肌增生,减少胶原蛋白产生;促 进前列环素的合成,抑制血栓素 A2(TXA2)的合成与泡沫细胞 的生成,从而抑制动脉(冠脉) 粥样硬化的形成。
LOR的影响:
B
动脉痉挛和动脉张力变化的缺血 性心脏病与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中有 重要作用。新近的研究表明雌激素是 一种扩血管物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可增加心输出量,加速动脉血流,降 低周围血管阻力和收缩压、舒张压。 对人类的研究显示雌激素增加冠脉、 颈动脉及其它血管血流,并降低周围 血管阻力[20]
二、激素的种类作用
• • • • • • • • • 种类 雌性荷尔蒙 生长荷尔蒙 甲状腺荷尔蒙 副甲状腺荷尔蒙 肾上腺素 胰岛素 雌激素与黄体激素 雄性荷尔蒙 作用 掌控卵巢发育与功能 掌控身体的成长发育 维系身体机能活跃 维持血钙浓度 激励身体爆发力,处理紧急危机 维持血糖浓度 调节月经、维持生育能力 掌管男性性特征
LOREM IPSUM DOLOR
A
B
雌激素对血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LDL,增加高 密度脂蛋白(HDL)与甘油三酯。提高HDL/LDL的比 率,其机制是抑制肝脏脂酶,使HDL分解减少,并促进 载脂蛋白(Apo)Al的合成,增加HDL的生成;同时通 过增加肝内LDL受体及加速LDL清除而降低LDL[12, 13]。雌激素还可降低脂蛋白(LP)(a)和Apo b[13,14] 雌激素升高甘油三酯的作用是其不利因素,但 一般认为,这种作用不能抵销其他作用,雌激素对血脂 的综合作用是有益的。还有人认为,雌激素产生的高甘 油三酯虽有潜在危害,却也可促进LDL转化为极低密度 脂蛋白(VLDL)。VLDL与LDL相比,产生粥样硬化斑 块的危险性较低[13]。绝经可导致血浆脂类的不利变化, 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从而诱发动脉粥样 硬化,使其发病率增高。
雌激素及其受体与心血管疾病
![雌激素及其受体与心血管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f20ce40f90c69ec3d5bb75be.png)
.
综 述 .
雌 激 素及 其 受 体 与 心血 管疾 病
郭 志琴 , 小鹰 李
( 放军 总医院南楼心血管一科 , 京 105) 解 北 0 8 3
关 键 词 : 血 管 疾 病 ; 激 素 类 ; 激 素 受 体 心 雌 雌 中 图 分 类 号 : 5 R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0 2 (0 7 0—4 50 1 0— 16 2 0 )70 9 2
识 到 在 多 种 疾 病 中 , 激 素通 过 雌 激 素 受 体 (srg nrcp 雌 eto e ee—
tr, R) o E 的介 导 发 挥 作 用 。 我 们 重 点 阐 述 雌 激 素 、 R 对 心 E 血 管疾 病及 其 危 险 因 素 的 影 响 。
1 雌 激 素 、 R 的 作 用 机 制 E
险叫 。
一
些 观 察 性 研 究 报 道 雌 激 素 治 疗 和 减 低 的 心 血 管 疾 病
风 险 有 关 。在 最 近 的 心 脏 和 雌 激 素 / 激 素 替 代 研 究 (h 孕 te
h a ta d e to e — r g si e lcme tsu y , e r n sr g n p o e tn rp a e n td HERS) 的
雌 激 素 反 应 元 件 或 其 他 转 录 因 子 结 合 位 点 。最 近 发 现 , R E
与 E 比例 在 组 织 间 有 变 异 , 一 型 E 形 式 占优 势 也 影 响 R 哪 R SR E Ms的 活性 。 因 此 , 某 个 S R 的生 理 反 应 依 赖 于 与 对 E M 哪 个 因子 结 合 , 括 它 的化 学 结 构 和 细 胞 结 构 以及 该 S R 包 E M
雌激素受体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雌激素受体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0a3aa0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0.png)
雌激素受体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雌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和维持的重要激素,它通过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雌激素受体α(ERα)是一种核受体,主要存在于乳腺、子宫、卵巢、脊髓等组织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探讨ERα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1. ERα基础结构和功能ERα是一种转录因子,具有DNA结合和调节转录的能力。
其基础结构包括两个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DBD)和激素结合结构域(LBD)。
DBD是ERα的DNA结合位点,与DNA序列特异性结合,激活或抑制下游基因的转录。
LBD则是ERα与雌激素结合的位点,雌激素与LBD结合后,ERα就能转移到细胞核,结合到DNA上,启动或终止基因的转录。
除此之外,ERα还能与多种共同激活因子(Coactivator)和共同抑制因子(Corepressor)结合,这些因子调控ERα的转录活性。
其中,共同激活因子可以增强ERα受体的转录活性,进一步影响细胞增殖、分化等基本生命过程。
共同抑制因子也能对ERα发挥否定调控作用,影响细胞生长、分化和代谢过程。
2. ERα与乳腺癌的关系E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乳腺癌细胞中,往往能检测到ERα的存在,而它在细胞内的作用则不同。
几乎所有的情况下,ERα的功能是抑制癌细胞增殖,激活凋亡途径,从而抑制肿瘤发生的进程。
但一旦ERα功能遭到破坏,或者某些激素在特定情况下与ERα结合,那么ERα可能会失去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反而通过某些机制促进肿瘤发生。
发现乳腺癌中ERα的状态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如果患者乳腺癌细胞上的ERα结构完整,那么激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因激素治疗可以直接影响ERα,在肿瘤细胞内引入新的合规行为,使肿瘤抑制化。
但是如果肿瘤细胞没有ERα,那么激素治疗就没有作用。
3. ER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除了乳腺癌外,ERα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关系。
大量证据表明,ERα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是保护性的。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疾病的利与弊
![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疾病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3485d116b7360b4c2e3f647c.png)
心血 管 疾病 是 老 年人 的第 一 位 2HR y'. T rI血管疾病的影响 J' ,  ̄ 死 因 。 早 期 研 究 发 现 ,女 性 在 绝 经 绝经前 女性冠 心病发病率 约为07 .%,而 同龄 男性 的发 前 其 心血 管 疾病 的发病 率 与 死亡 率 病率 为48 .%,但 女性绝经后 心血 管疾病发 生 的风 险则快速 显 著低 于 同龄男 性 ;绝 经 后 心血 管 增加甚 至高于男性 … 。这种现象是与雌激 素对心血管 的保 疾 病 发病 率 则 明显 增加 ,甚 至超 过 护作 用有关 ,还 是与衰 老有关 ?亦或 与两者 均有相关 性 ? 了同 龄男 性 。小 型 I 临床试 验 、体 外 基 因及 细胞 试验 也 证 实 ,雌 激 素对 目前 尚存 争议。 心 血 管 系统 有较 强 的 保护 作 用 。 因
N ( NO e S)的活化 、环磷 酸鸟苷 ( G c MP)和细胞 内信号 转 的一个 主要危 险因素 。护士健康研究 ( HS)证实 , 与 内源性雌 激素水 平正 常的女性 相 比 ,绝经初 期C 危险 VD 导途径等 调节的 。近 期研究发 现 ,E R仅的多态性与女性 绝 经后冠心病 ( H C D)的发生有关 ,E 因多态性与 女性 性 的增 加与 卵巢功 能衰竭 或双侧 卵巢切 除密切 相关 。冠状 RB基 动脉钙化研究_ WH — A S)将绝经后女性 的人选条件严 1 ( IC C 绝经后高血压 的发生有关 。
究相似 的结果 。V l 等 报 道 ,低 剂量 的雌激素 可使 血浆 ia l
中雌二 醇水平 轻度增 加 ,从 而改善 内皮 功能和脂 质代谢 。 Wa as k等 对绝 经后 女性 的研 究 发现 ,口服雌 激素 能 k tu i 明显地 降低血浆 总胆 固醇 、L L C D — 的浓度 ,同时明显 升高 H — 和T DL C G。但是 ,WHI E 研 究结 果
雌激素的生理效应
![雌激素的生理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b6a2b2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7.png)
雌激素的生理效应引言雌激素是一类重要的激素,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着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雌激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及其生理效应。
雌激素的作用机制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在女性的生理循环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当卵巢释放卵子进入子宫准备受孕时,雌激素的水平会显著增加。
雌激素主要通过结合细胞内雌激素受体并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雌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影响雌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促进子宫内膜的增厚和血管扩张,为受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其次,雌激素刺激卵巢排卵,维持黄体的形成和功能,为受精卵的发育提供支持;此外,雌激素还调节乳腺的生长和发育,影响妇女的乳房形态和功能。
雌激素对骨骼的影响除了生殖系统外,雌激素还对骨骼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雌激素能够促进骨骼的形成和发育,增加骨密度,并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此外,雌激素还可阻止骨骼中矿物质的流失,保护骨骼免受骨质疏松症等相关疾病的影响。
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和证实。
雌激素能够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雌激素还可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雌激素对情绪和认知的影响雌激素与情绪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雌激素对情绪和认知的调节作用包括提高注意力和记忆的能力,减少忧郁和焦虑症状,改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
结论雌激素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生理效应,包括对生殖系统、骨骼、心血管系统以及情绪和认知的影响。
了解雌激素的生理效应对于女性健康和疾病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一些存在雌激素不平衡问题的患者,适当的雌激素补充可以帮助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1. Smith YR, et al. (2016). The Effects of Estrogen Receptor Mutations on Adipose Tissue and Bone. Current osteoporosis reports, 14(6), 265-272.2. Zhang, C., & Rodriguez, C. (2019). Role of estroge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19.3. Pletzer, B., & Montag, C. (2019). Hormonal contraceptives havea positive impact on aspects of cognitive performance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13, 1036.。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6afc3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3.png)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雌激素是一类关键的生物活性激素,主要存在于女性体内,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雌激素受体(ER)作为雌激素的主要信号转导介质,其表达和功能在多种细胞类型中均有发现。
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雌激素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近年来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从雌激素的合成与代谢、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子机制、以及雌激素信号转导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我们还将对雌激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与功能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s)是介导雌激素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分子,其结构与功能对于理解雌激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至关重要。
雌激素受体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它们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和独特的生物学功能。
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主要由配体结合域(Ligand Binding Domain,LBD)、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和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Domain,TAD)等几部分组成。
配体结合域负责结合雌激素,是雌激素受体与配体结合的关键部位;DNA结合域则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调控基因的转录;转录激活域则通过与转录机器的相互作用,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
在功能上,雌激素受体主要通过与雌激素结合,形成雌激素-受体复合物,进而激活或抑制下游基因的转录,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ERα和ERβ在人体内具有不同的组织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雌激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雌激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02055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1.png)
雌激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雌激素是由女性卵巢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们作为性激素,并且具有一些生理功能。
其中,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雌激素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并通过许多机制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雌激素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首先,调查表明,在更年期前女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比男性低。
这表明,雌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女性不受心血管疾病的侵害。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心血管健康状态与男性差异逐渐减少,这可能与女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有关。
此外,雌激素还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也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动脉壁的硬化程度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通过对动物实验的观察,科学家们还发现,雌激素可以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肌收缩,同时有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稳定和抵抗胆固醇的堆积。
此外,研究还表明,雌激素在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生后有治疗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孕酮和雌激素对心肌损害及心脏结构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雌激素保护心血管的机制对于雌激素与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关系,研究人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其中,研究者发现,雌激素通过对维生素D受体的影响,调节了生理和代谢过程,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保护了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此外,血管可塑性也被证明是另一个雌激素保护心血管的机制。
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刺激内皮细胞的增殖,并促进新血管的生长。
雌激素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途径来对血管可塑性发挥作用。
同时,雌激素还可以调节内皮细胞的表达和积累,包括一些信号分子和细胞黏附因子,从而保护血管内皮层。
总之,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有很好的作用。
虽然更多的临床研究还需要进行,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雌激素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保护因素,尤其对于中老年女性更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珍国医国药20t2年第23卷第11期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2VOL.23NO。
11细胞是基本相同的,但有时某一种亚型表达会占优势。
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将导致复合物的构象变化,原来与受体结合的Hsp90蛋白解离,受体二聚化,之后作用于靶基因所包含的雌激素应答元件(Estrogenresponseelements,ERE)序列,刺激或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两种ER亚型的存在使人们对雌激素生物学功能的理解和对不同ER亚型介导和影响特异性细胞信号转导体系及其机制的研究都更加复杂化,相关领域科学家对此也给予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因为目前的HRT都是以全部ERs为靶点,而实际上ER亚型的分布是具有特异性的,而且通过特异性受体亚型介导的生理学功能也是有所差异的;所以如果ER亚型特异性协同或拮抗剂能够被给予应用,则HRT将有可能取得更好的、针对性更强的疗效¨。
在两种经典的ER亚型中,ERl3在女性某些组织、细胞分布的特异性有较多报道,例如:在女性心血管系统,如髂动脉、冠状动脉和隐静脉就是以表达ERB为主的一j。
而且对于绝经前和绝经期女性,ERB在内皮和冠状动脉的调节中起主导作用’1…。
2雌激素发挥功能的膜受体途径随着研究的深人,人们发现:一些靶基因并无ERE序列;而且有一些雌激素应答反应发生非常迅速,或者说雌激素可以启动很多快速的非基因信号转导途径。
因此,人们猜测有一条快速途径、如膜受体途径可以介导雌激素的效应,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这一推测已经为多项实验所证实。
最早在1977年,Pietras等就在分离的内皮细胞外侧面发现了雌激素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并进行了报道,但未能分离和进一步确证¨“。
其后越来越多的实验事实表明:一种重要的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s,GPCRs),具体而言,GPR30(G—protein—coupled~receptor一30)是雌激素非基因通路信号转导过程的重要介导因子,与雌激素调控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的活化密切相关;雌激素可以经过膜受体发挥功能。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该蛋白也存在于内质网膜,在某些细胞的核膜上也有分布,而且能够与雌激素特异性结合,所以也被称为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在雌激素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功能。
研究发现:该蛋白在乳腺癌JEG和HEC50细胞中均有高水平表达,而在MDA—MB一23I细胞中只有低水平表达,在COS7细胞中几乎无表达。
相对于其对应的正常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量较高,如JEG比HTR8细胞的GPR30表达量高得多(后者几乎不表达)。
作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estrogenreceptormodulator,SERM)的他莫昔芬在ERa或GPR30存在时均可以诱导ca“动员”。
;但只有在GPR30转染细胞中,才可诱导PH—mRFPl的移位。
而且,不仅有该分子的核移位,也有内质网移位;所以在GPR30介导的效应中,他莫昔芬与雌激素所经历的途径是有所不同的。
Singh等也发现,在小鼠脑组织中ERa和ERB协同剂并不能引起ERK磷酸化,而阻断剂ICll82,780也无法阻断上述效应;这些实验事实都支持一种新的膜结合雌激素受体的存在¨“。
3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可能途径与调控机制血管内皮细胞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表达ERa和ERIB,也表达GPR30,这些靶点对雌激素诱导的特异性应答反应的介导机制已有许多相关研究,但也有一些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在人类。
如前所述,虽然雌激素与ERct和ERB有相似的结合力,但在血管壁上相对含量较低而且不太一致的ER亚型表达水平,使结合后的传导途径更加复杂。
ER亚型自身的基因组成和CVD易患性及严重性间也存在着联系;而且,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不仅在女性,在男性也有体现。
总的来看,在心血管系统中,雌激素最显著的效应就体现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2842·研究表明:雌激素依靠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依赖性机制促进了血管扩张。
16。
雌激素既可以刺激血浆NO水平的升高,也可以引起月经周期的改变。
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可观察到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效应。
Widder等发现在去卵巢自发性高血压雌性大鼠,乙酰胆碱诱导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明显减弱,但雌激素或ERa协同剂Cpdl47可以显著增强其血管扩张。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oxidesynthase,eNOS)表达及NO、cGMP信号体系的重要因子: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下降也可以被逆转。
…。
动物实验表明:雌激素还具有降低血管紧张度、通过基因调控提高eNOS水平等途径增加NO产生、上调大脑微血管eNOS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等功能Ⅲ’”o。
由于雌激素诱导eNOS水平增高等效应在ER仅敲除鼠消失,故推断雌激素导致血管扩张的功能可能是经过ERa介导的。
19)。
Kim等。
”。
发现,尽管ERa和ERl3均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快速NO产生过程,但ERa作用更为明显。
另有实验发现,ERB敲除雌性鼠的血管扩张性将下降。
”。
在卵巢切除大鼠中观察到的雌激素引起颈动脉和股动脉快速舒张的反应在卵巢切除eNOS敲除鼠不再出现,表明雌激素诱导的血管应答反应是经过从ER到eNOS的快速通路介导的,而且引起之后的N0产生及其效应的发挥。
2…。
另也有基因敲除实验证明,ERB比ERct在调控血压方面作用更为重要。
近年来雌激素受体亚型特异性激动或拮抗剂的应用对雌激素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结合多项实验结果,选择性ER协同剂的应用更为适合和重要。
例如,对绝经期高血压女性,ERp选择性激动剂似乎更为有效,而ERa选择性激动剂对高血脂症患者应更为适合。
但对于心血管病患者,针对不同情况,探究ER亚型之间的适合比例也还需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j。
此外,在高血脂症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内源性ER抑制剂(胆固醇代谢物27HC)的增加为促进HRT的治疗效果开辟了新的渠道——即可以通过药理学方法降低该抑制剂的水平。
近年来对GPR50的认识使人们对细胞应答固醇类物质以及eNOS快速活化机制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为全面揭示雌激素的心血管效应提供了新的线索;但GPR30和细胞内ERs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综合效应非常繁琐,许多方面仍有待揭示、“。
应用ERa和ER6双阳性牛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BE—AC)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和雌激素可以快速活化MAPK,而且白藜芦醇可以在纳米级活化MAPK和eNOS,且作用迅速,故推测应有基因调控以外的快速传导通路的参与。
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ll82,780或他莫昔芬可以阻断其诱导MAPK和eNOS活化的作用;而ER激动剂PPT和DPN可以加强其作用。
说明白藜芦醇在内皮细胞中的血管保护作用是经ER信号传导途径介导的,同时可能也有快速活化信号传导通路的参与口“。
当然,随着研究的深人,人们也发现在雌激素诱导血管扩张的机理中,NO的贡献并非全部。
Ospina等研究发现:雌激素不仅对内皮细胞NO产生有效应,对血管内皮因子,如环氧化酶的活性也有影响,给予雌激素可导致环氧化酶依赖性的血管扩张ⅢJ。
而且,雌激素在不同器官均可诱导其血管舒张,但介导其作用的不同ER亚型在此快速应答反应中的贡献和作用机制并不十分一致。
在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总效应中,ER亚型的选择性活化也非常重要,ERB在粥样硬化动脉中的高水平表达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4对雌激素发挥心血管系统调控功能研究和应用的展望“女性健康行动”(TheWomen,sHealthInitiative,WHI)于2005年在HRT应用人群调查中,发现其心血管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这一结果令人费解。
但临床研究表明:HRT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并未增加CVD风险。
如何解释上述矛盾?ERa和ERl3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他膜受体的参与、相关信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作者:赵丕文, 牛建昭, David Yue-Wei Lee, 孙丽萍, 陈梦, 陶仕英作者单位:赵丕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Mclean Hospital(Harvard Medical School), Belmont, MA 02478), 牛建昭,孙丽萍,陈梦,陶仕英(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David Yue-WeiLee(Mclean Hospital(Harvard Medical School), Belmont, MA 02478)刊名:时珍国医国药英文刊名: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年,卷(期):2012,23(11)被引用次数:2次1.Rossouw JE Hormones,genetic factors,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02(03)2.Cano A;Hermenegildo C;Oviedo P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and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007(02)3.Rossouw JE Effect of 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on cardiovascular risk 2002(02)4.Bian Z;Nilsson S;Gustafsson J-A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001(05)5.Kuiper GG;Enmark E;Pelto-Huikko M Cloning of a novel receptor expressed in rat prostate and ovary 1996(12)6.Ogawa S;Inoue S;Watanabe T The complete primare structure of human estrogen receptor beta (hER beta) and its heterodimeriaztion with ER alpha in vivo and in vitro 1998(01)7.Moore JT;McKee DD;Slentz-Kesler K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estrogen receptor beta isoforms 1998(01)8.Widder J;Pelzer T;von Poser-Klein C Improvement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by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alpha stimulation in ovariectomized SHR 2003(05)9.Hodges YK;Tung L;Yan XD Estrogen receptors alpha and beta:prevalence of estrogen receptor beta mRNA in huma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and transcriptional effects 2000(15)10.Christian RC;Liu PY;Harrington S Intimal estrogen receptor (ER) beta,but not ERalpha expression,is correlated with coronary calcific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in pre-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2006(07)11.Pietras RJ;Szego CM Specific binding sites for oestrogen at the outer surfaces of isolated endometrial cells1977(5589)12.Hasbi A;ODowd BF;George SR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for estrogen:the end of the search 2005(03)13.Cheng SB;Graeber CT;Quinn JA Retrograde transport of the transmembrane estrogen receptor,G-protein-coupled-receptor-30(GPR30/GPER) from the plasma membrane towards the nucleus 2011(09)14.Kvingedal A.M;Smeland E B A novel putative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expressed in lung,heart and lymphoid tissue 1997(01)15.Singh M;Setalo G Jr;Guan X Estrogen-induced activation of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cascade i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estrogen receptor-α knock-out mice 2000(05)ler VM;Mulvagh SL Sex steroids and endothelial function:translating basic scie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2007(06)17.Duckles SP;Krause DN Cerebrovascular effects of oestrogen:multiplicity of action 2007(08)18.McNeill AM;Kim N;Duckles SP Chronic estrogen treatment increases levels of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protein in rat cerebral microvessels 1999(10)19.Geary GG;McNeill AM;Ospina JA Selected contribution:cerebrovascular nos and cyclooxygenase are unaffected by estrogen in mice lacking estrogen receptor-alpha 2001(05)20.Kim KH;Moriarty K;Bender JR Vascular cell signaling by membrane estrogen receptors 2008(9-10)21.Guo X;Razandi M;Pedram A Estrogen induces vascular wall dilation:mediation through kinase signaling to nitric oxide and estrogen receptors alpha and beta 2005(20)22.Luksha L;Kublickiene K The role of estrogen receptor subtypes for vascular maintenance 2009(02)23.Klinge CM;Blankenship KA;Risinger KE Resveratrol and estradiol rapidly activate MAPK signaling through estrogen receptors alpha and beta in endothelial cells 2005(09)24.Ospina JA;Duckles SP;Krause DN17beta-estradiol decreases vascular tone in cerebral arteries by shifting COX-dependent vasoconstriction to vasodilation 2003(01)25.Mendelsohn ME;Karas RH HRT and the Young at Heart 2007(25)1.卞洁围绝经期心血管疾病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期刊论文]-临床医学工程 2013(11)2.阎秀静.王希涛.窦建胜.王文政.李君辉.张彦.王琳雌激素水平与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34)引用本文格式:赵丕文.牛建昭.David Yue-Wei Lee.孙丽萍.陈梦.陶仕英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