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叠音词重言词

合集下载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叠词是《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叠词是指将两个相同或类似的词语重复使用,以强调某种意境或情感效果。

今天我们来浅析《诗经》中叠词的应用。

《诗经》中的叠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完全叠词、音位叠词、反复叠词和循环叠词等。

完全叠词是指将一个词完全地重复一遍,使词义更加明确。

例如《卫风·硕人》中的“古人有言,言盈而无过”,通过将“言”这个词完全重复使用,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和重要性。

音位叠词是指将一个词的音节或音位重复一遍,使诗句的韵律更加和谐。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通过将“关”和“雎”这两个音节重复使用,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

反复叠词是指将一个词重复使用,并在其之间插入一个或多个相似的词,以突出某种语气或情感。

例如《国风·卫风·车胤》中的“日居月诸,胡迭鼓怒”,通过将“日居月诸”这一组词反复使用,强调了事物的重复性和变幻无常。

循环叠词是指将一个词反复使用,并在词的周围形成循环的结构。

例如《国风·周南·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将“蒹葭”这个词形成一个循环,使诗句更加流畅和韵律感更强。

《诗经》中的叠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和作用:表达强烈的情感、增强语气的力量、强调事物的特性、增加韵律感以及增强修辞效果。

叠词可以表达强烈的情感,例如《国风·邶风·终风》中的“终风且暴,雨雪亟亟”,通过将“终”和“风”、将“雨”和“雪”这两个词重复使用,强调了风雨的猛烈和严峻。

叠词可以强调事物的特性,例如《国风·卫风·展宥》中的“展宥子…..志于其居”,通过将“展”和“宥”这两个词反复使用,强调了展宥子对于自己居所的重视。

叠词作为《诗经》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在表达情感、强调语气、突出事物特性、增加韵律感以及增强修辞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的叠词诗句

诗经的叠词诗句

诗经的叠词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释义| 关关,水鸟此唱彼和的叫声。

相传这种鸟雌雄情意专一。

由“关关雎鸠”起兴,联想及君子淑女,实为良好之配偶。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释义| 杲杲(gǎo):光明的样子。

女子在思念他远征的丈夫,“好比久旱把雨盼,偏偏老是大晴天。

一心思念阿哥回,想得头痛也心甘!”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释义| 夭夭:茂盛的样子。

灼灼:花鲜艳盛开的样子。

诗人见春天桃枝柔嫩和桃花鲜艳,联想到新娘美好,送去祝福。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释义| 丁丁(zhēng):刀斧砍树,伐木之声。

嘤嘤:鸟和鸣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释义| 青青,纯绿之色。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思之长也。

此男女相悦,女子怨男子不来相晤之诗。

此外,悠悠还有“远大之貌”。

采采芣苢(fúyǐ),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ó)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luō)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之。

释义| 采采,采之又采。

芣苢:车前草,药名。

这首诗,是古时女子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释义| 依依:柳条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霏霏(fēi):雪盛多的样子。

是说,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嘒(huì)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释义| 肃肃:疾貌,走路很快的样子。

这段是在说,小小星星闪微光,三三五五在东方。

急急匆匆赶夜路,早早晚晚为公忙。

肃肃,还指“鸟拍翅膀的声音”,如“素素其羽”;“严肃恭敬的样子”,“肃肃王命”。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释义| 离离:茂盛的样子。

靡靡:迟迟也。

摇摇:不定也,犹言愁闷得难受。

诗经中的双声或叠韵词

诗经中的双声或叠韵词
野有死麕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舒迟貌
31.
32.
33.
34.
35.
18.肃肃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网繁密貌
19.丁丁zheng1
类声
20.赳赳
威武有力貌
21.翘翘
汉广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高扬貌
22.僮僮
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来自祁,薄言还归。假髻高耸貌
23.祁祁
众多貌
24.喓々
草虫
喓々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々。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虫鸣声
25.趯趯ti4
虫跳貌
26.忡忡
心神动摇貌
27.惙々chuo4
心慌气短貌
28.委蛇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悠闲得意走路邪曲摇摆貌
29.肃肃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实命不同!
快步疾走
30.脱脱tui4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众多貌
10.振振
振奋有为貌
11.薨薨
类声,昆虫群飞声音
12.绳绳
戒慎貌
13.揖揖
群聚貌
14.蛰蛰
安静
15.夭夭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少壮茂盛
16.灼灼
鲜艳
17.蓁蓁
茂盛貌
诗经中的双声或叠韵词

诗经中的叠词

诗经中的叠词

诗经中的叠词1. 萋萋 {qī qī} 草木茂盛的样子。

例句: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周南·葛覃》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2. 喈喈 {jiē jiē}} 禽鸟鸣声,也形容钟声鼓声。

例句:钟鼓喈喈。

——《小雅·钟鼓》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周南·葛覃》3. 镳镳 {biāo biāo} 盛美的样子。

例句: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卫风·硕人》分道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魏书·河间公齐传》4. 涟涟 {lián lián} 泪流不止的,引申为连绵不断。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卫风·氓》因兹涟涟际,一吐心中悲。

——白居易《和微之诗》5. 靡靡 {mǐ mǐ} 行步迟缓。

例句: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王风·黍离》靡靡之音,萎靡不振。

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

6. 潇潇 {xiāo xiāo} 形容急风暴雨。

例句: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郑风·风雨》雨潇潇似银烛千条,泻平地顿成沧海。

——《寻亲记·修筑》7. 瞿瞿 {qú qú} 形容惊恐不安的样子。

例句: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唐风·蟋蟀》宵梦犹瞿瞿,苍崖恐崩掣。

——《大雨宿青山寺即谢公宅》8. 惴惴 {zhuì zhuì} 形容发愁害怕的样子。

例句:临其穴,惴惴其慓。

——《秦风·黄鸟》惴惴焉,摩玩不已。

——《黄生借书说》9. 沃沃 {wò wò} 丰茂而有光泽例句: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桧风·隰有苌楚》萋萋翼翼,沃沃油油,——《园葵赋》10. 凄凄 {qī qī} 寒凉,悲伤凄凉的例句: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郑风·风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诗经叠词大全

诗经叠词大全

《诗经》中的叠词2011-01-23 16:46《诗经》中有很多叠词,自己写了个程序整理了一下。

丁丁:1.壮健貌。

2.漫远貌。

3.指汉丁令威。

4.冰冷貌。

与与:1.繁盛貌。

2.威仪合度貌。

3.犹豫不决貌。

业业:1.危惧貌。

2.高大雄壮貌。

丸丸:1.高大挺直貌。

《诗·商颂·殷武》:"陟彼景山﹐松柏丸丸。

"毛传:"丸丸﹐易直也。

"宋司马光《相国魏忠献韩公挽辞》:"如何未黄发﹐垄柏已丸丸。

"清纳兰性德《送施尊师归穹窿》诗:"突兀穹窿山﹐丸丸多松柏。

"一说﹐圆如车盖貌。

2.一团团。

乘乘:1.颓丧困顿貌。

习习:1.形容微风吹拂:凉风习习。

2.形容鸟飞来飞去:林有鸟兮其羽习习。

3.拟声词:溪流潺潺雨习习。

交交:1.鸟鸣声。

2.鸟飞旋貌。

3.犹交加,错杂貌。

京京:1.忧愁不绝貌。

亹亹:1.勤勉不倦貌。

2.行进貌。

3.水流貌。

4.谓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

5.不绝貌。

6.委顺貌。

7.美妙;美好。

仇仇:1.傲慢的样子。

《诗.小雅.正月》:"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毛传:"仇仇,犹謷謷也。

"孔颖达疏:"《释训》云'仇仇﹑敖敖,傲也',义同。

"唐张说《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仇仇执宪,不我力以。

"一说为缓持,形容拿东西不用力的样子。

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

仙仙:1.亦作"僊僊"。

2.轻盈貌。

轻举貌。

3.飘逸貌。

4.形容善于言辞。

仡仡:1.壮勇貌。

2.高耸貌。

3.勤苦貌。

仡,通"劼"。

4.恐惧不能言貌。

令令:1.象声词。

《诗.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毛传:"卢,田犬。

令令,缨环声。

"一说"令"通"獜","令令"为健壮貌。

叠词在_诗经_中的艺术功用

叠词在_诗经_中的艺术功用

; 《 商颂・长发》有 “ 相土烈烈,海外有
+!,
载”, “ 烈烈,威武貌” 。但是到了厉幽之世, 社会动乱不堪,人民不得安宁,便对上帝的权威 和崇拜产生了动摇,如 《 大雅・荡》有 “ 荡荡上
收稿日期:-003 4 0. 4 -" 作者简介: 张富翠 ) !#30 4
*, 女, 西昌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主要从事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
; 《 齐风・东方
未明》有 “ 折柳樊园,狂夫瞿瞿”, “ 瞿瞿,惊顾 。叠词还用来描写军人的形态, 《 周南 ・兔置》有 “ 赳赳武夫,公候干城”, “ 赳赳,武 貌” + . , ; 《 小雅・黍苗》有 “ 烈烈征师,召伯成 之”; “ 烈烈,威武貌” + - , 。 在 《 小雅・宾之初 筵》中,诗作者用叠词描写了醉酒后的君子的行为 差亻 “ 屡舞仙仙”、 “ 屡舞亻 差 ”等,把那群君子的醉 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使那群君子的形象跃然 纸上。 “ 缉缉翩翩”, “ 捷捷幡幡”,是 《 小雅・ 巷伯》的作者对谗言小人的描写,准确形象地刻画
+.,
经》中的应用远比其它典籍广泛。据笔者统计, 《 诗经》中共有 !"# 篇诗应用了叠词,约占全体 篇章的 $!% #& 。叠词的绝对数目也非常可观,共 有 ’#( 个 。叠 词的运 用开拓了 意境 ,充实 了内 容,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 诗经》的
"
。但也有用于对误国小人和谗言者进行批
$’&
《 ; 有对祭品的描写, 小雅・信南山》 有“ 是蒸是享, $ & ! 艹必 艹芬芬” “ , 必庸必芬芬, 香气浓郁貌” 。 必
$’&
再次, 《 诗经》中的叠词状物还以事物的不同 状态进行描写。或从声的角度描绘:闪电声 “ 烨 烨”,鸟鸣声 “ 关关”, “ 交交”等,马鸣 “ 萧 萧”,鹿鸣 “ 呦呦”,鸡鸣 “ 喈喈”, “ 胶胶”, 虫鸣 “ 瞑喂”、 “ 薨薨”,乐鸣 “ 钦钦”等,鸾铃 声 “ 跄跄”、 “ 将将”等等,车行声 “ 邻邻”、 “ 楹槛”,玉鸣 “ 将将”,还有许多劳动过程中发 出的声响,如 “ 瞑陨”、 “ 薨薨”、 “ 登登”、 “ 冯冯”,或从色的角度描写:花的色 “ 皇皇”、 “ 裳裳”,草木的色 “ 青青”、 “ 苍苍”,马色 “ 皎皎”,鸟羽色 “ 谯谯”、 “ 鬻鬻”,旗色 “ 央 央”、 “ 阳阳”,马饰色 “ 冲冲”、 “ 濯濯”,衣 服颜色 “ 青青”、 “ 粲粲”。或从行动的角度描 写:鸟行 “ 奔奔”、 “ 疆疆”,马行 “ 业业”、 “ 奕奕”,狐行 “ 绥绥”,免行 “ 爰爰”、 “ 跃 跃”、牛耳动 “ 湿湿”,鹿行 “ 伎伎”、 “ 蛀

《诗经》重言结构类型研究

《诗经》重言结构类型研究

《诗经》重言结构类型研究作者:郭婷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7年第01期【摘要】重言占了《诗经》全部复音词几乎一半的比例,对《诗经》重言的结构类型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究重言的来源、发展等问题,而且有助于加深对《诗经》语言特点的认识。

因此本文对《诗经》的全部重言进行了收集整理,按照构成重言的两个单字的结构关系,将《诗经》所见重言分为叠字与叠词,并确定了判定重言属于叠字或是叠词的几项原则与标准。

【关键词】《诗经》重言结构类型叠词叠字一、引言重言是汉语词汇复音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早在甲骨卜辞与商周金文中就已出现,并不断发展演变且被沿用至今。

重言作为复音词的一员,亦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诗经》、《楚辞》之前的先秦其他文献中,重言的使用频率并不高,然而《诗经》重言竟占了其全部复音词几乎一半的比例,这足以说明《诗经》中重言的重要性。

对《诗经》重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究重言的来源、发展等问题,而且有助于加深对《诗经》语言特点的认识,对探寻汉语词汇发展规律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亦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诗经》的全部重言进行了收集整理,一共统计出《毛诗》重言351个,出现频次为675次,并根据构成重言的两个单字的结构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

二、《诗经》重言按结构分类按照构成重言的两个单字的结构关系,我们将《诗经》所见重言分为叠字与叠词。

叠字是重叠两个单字而成的重言形式,两个音节共同表示一个意义,叠词是重叠两个单音词而成的重言形式,单音词可以单独使用,重言的意义与单音词的意义有关。

叠字基本归属于孙常叙所谓“纯然摹声”,孙常叙(2005)认为它们“既有词汇意义(那种声响就是它的词义),又有语法意义,是辞句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叠字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使用假借的方式用与重言无关的单字记录重言,正如许慎所言“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该单字与所构成的重言意义无关。

第二种形式比较特殊,人们可能根据某个重言的整体意义专门造了单字,该单字在《诗经》及同时代以及更早的先秦文献中都未见单独使用(或者重言,或者与“其”、“兮”、“有”、“然”等搭配),但在许慎的《说文》中可见单字的意义与其构成的重言意义相关。

《诗经》中叠音词的形象性初探

《诗经》中叠音词的形象性初探

《诗经》中叠音词的形象性初探[摘要]叠音词的大量运用是《诗经》语言的一大特色。

叠音词的形成是文学〔诗歌〕语言开展的必然结果,疊音词一般具有模拟声音、描写性状的作用,这是构成诗歌画境的重要组成局部。

我们从形态、音态、色态、动态四个方面探析了《诗经》中叠音词的形象性特征,并分析了它们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构造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诗经》;叠音词;形象性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人通过将语言〔内容或形式〕进行形象化、诗意化的变形,来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意象和意境。

形象性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

诗歌中的叠音词就是诗人通过这种形象化、诗意化的变形,进一步凸显了它们在摹色绘声状形方面的特色,从而在诗歌意象的形成和诗歌意境的创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诗经》中的叠音词的分布在先秦典籍中所占比重很大。

根据伍宗文先生的统计,传世先秦典籍中的重言词〔叠音词〕共有650多个,其中,《诗经》中共有350多个,占了先秦同类词的二分之一以上。

这说明,诗歌〔韵文〕是最适宜重言词生长的土壤。

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跟重言词的意义主要在于象声、绘景分不开。

因此,对于《诗经》中的叠音词的形象『生的探析,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叠音词和叠音词的形象性界定叠音词,是从语音形式上命名的,是指同一个音节重叠起来构成的双音词。

在古代,学者们把它叫做“重言”。

如《诗经》中的“关关”、“采采”、“天天”等等。

叠音词的形成是文学〔诗歌〕语言开展的必然结果,叠音词一般具有模拟声音、描写性状的作用,这是构成诗歌画境的重要组成局部。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出现的特别多。

如“泣涕涟涟”中的叠音词“涟涟”将女子伤心流泪时泪流不断的动态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来,给人一种如睹其状的动态感,进而感受到女子盼望情郎而不见的极度痛苦的心情。

二、《诗经》中叠音词的形象性表现根据叠音词的形象性《诗经》中的表现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形态形象、音态形象、色态形象、动态形象四个方面来探析叠音词的形象性在《诗经》中的表现。

《诗经》郑笺、朱注中的“重言”辨析

《诗经》郑笺、朱注中的“重言”辨析
意思 相 同 , 这里 的 “ 重言 ” 指三个 意思 相 同的词 语连
[ 作者简介 ] 平 (9 2一)男 , 李 17 , 河南潢川人 , 华中师范大学文 学院 , 博士 , 研究方向 : 中国古典文献学。

2 ・ 6
李 平
《 诗经》 笺、 郑 朱注中的“ 重言” 辨析
用 。以上 两例 中的“ 言” 重 指两 个或 但都认 同“ 重言” 就是“ 两
个 相 同音 节重 叠” 即现代说 的叠音 词 。 , 其实古 训诂
郑玄是汉代经学大师 , 所著有 《 毛诗注疏》 周 《 礼注疏》仪礼注疏》 礼记注疏》 , 《 《 等 朱熹是宋代经
学集大成者 , 所著有《 周易本义》 诗集传》 四书集 《 《 注》楚辞集注》 他们阐明经义 , 《 等。 常借修辞术语来
注解 。 然而 由于这些修 辞术语 散布 于他们 注疏经典
学家 已经注意到“ 叠词” 现象。特别是郑玄在注释
《 经》 , 诗 时 多处 用 到 “ 言 ” 当然他 用 的 “ 言 ” 重 , 重 除
了指叠音词外 , 还指其他 , 这在后面我们将详 细论 述。 郭璞也用“ 重言”并认同“ , 重言” 就是“ 两个相同 音节重叠” 如《 , 尔雅注疏》 “ : , ; , ; :腐 牡 虞 牝 麇 其 子, 麈。” 郭璞注:诗日 ‘ “ 唐鹿虞虞 ’ , 郑康成解即谓 此也, 但重言耳。” ]5 [ 6在这里郭璞在解释“ 时, 6 2 虞” 引用郑玄给“ 的解释, 虞” 郑玄给( 、 ・ 日》 唐 (雅 吉 / J 中“
人把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同义词连在一起使用 , 人们 在 阅读 时需取 其 中任何 一个词 语 的意 义即可 , 就 这
叫同义连用 ”81 [20这 里强 调意思相 同 的词语 , ]2 而不 仅仅 是“ 个相 同音节重 叠 ” 古训诂 学 家也早注 意 两 。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叠字又称重言,是将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字连接在一起,用以摹写人或物的某种情态、形态、声音、颜色等的修辞方式。

它是汉民族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在我国文学作品中出现极早。

《诗经》305篇,有105篇运用了叠字;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列举了《诗经》运用叠字来描写景物的语句:“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叠字的运用可谓“皎日慧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大致有下列四种类型:1.拟声叠字构成的象声词,摹拟外物复杂万千的声音,造成和谐动听的音乐美。

如《诗经·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用“丁丁”摹拟砍树的声响,用“嘤嘤”摹拟悦耳的鸟叫;《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嘈嘈”摹拟大弦的粗重声,用“切切”摹拟小弦的轻细声。

点缀几个叠字,就使声音变得具体真切。

2.表时《孔雀东南飞》中“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在这些表时间概念的叠字中,有的为某一具体时间如“晻晻”;有的为每时、每夜如“时时”、“夜夜”;有的则为不确定的较长时间如“久久”,给人不同的时间概念。

唐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诗中“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四组叠字的运用,使诗呈现回环往复的声韵和深远的时间意识,声情并茂,情理并生。

3.摹状叠字常用来摹写事物的状态,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形容水田一片,视野苍茫;“阴阴”描写夏木茂密,意境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再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蝶舞翩翩不止,黄莺恰啼时的动态美、声音美和新春之际,落尽枯枝见花蕾的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藉叠字的贴切自然而生意扑面。

《诗经》的语言特色

《诗经》的语言特色
相、 、 、 、 监 见 观 觏等 , 仅用 于 表示手 的 不同动 作 的动词 就有 采、 、 、 、 、 、 、 、 、 、 、 、 、 、 、 、 掇 捋 挹 拊 提 按 握 折 投 授 招 捣 搔 执 秉 束、 、 、 、 、 、 、 、 等5 摇 揭 扫 抱 击 拾 拨 携 0多个 。这 些 表现 不 同 动作 的动词 , 如其分 地表达 了诗 人 的感 情 。《 恰 诗经 》 中的 形容词 , 了单音节 的形容词之外 , 出表现在叠音形 容词 除 突 方面 。向熹断定《 诗经》 里绝 大多数重言词 ( 叠音词 ) 为形容 词, 名词性 重言词 ( 叠音词 ) 只有 “ 燕” 个 , 词性重 言词 燕 1 动 只有“ 处处” “ 、言言 ”“ 、语语 ” “ 宿” “ 、宿 、信信” 5个【 “ 。 “诗经》 《 中叠音词 总数 64个 , 5 包括 重复 的 29个 。其 中摹 7 声的 17个 , 1 .6 , 0 占 6 3 % 绘形 的 20个 , 4 .l , 8 占 28 % 肖像的 16 , 2 .% , 3 个 占 0 8 心理 的 4 4个 , 6 7 动作 的 5 , 占 .%, 6个 占 86 , .% 其他 3 个 , 4 7 %。叠 音词 无论 在描 摹景 物 、 1 占 .2 刻 画人 物 方 面 , 是 在 抒 发 感 情 方 面 , 有 很 大 的 作 还 都 用 。_( 词汇丰 富的同时 , 反映 了用 词 的准 确 , 为随 ”】 3 也 因
V 1 6N . o. o 2 5
S p. 2 0 e 06
《 经》 诗 的语 言特 色
王 彩 琴
( 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社科 系 , 洛 河南 洛阳 4 10 ) 703
摘要 :诗 经》 《 的语 言, 历经 20 50多年 岁月的洗礼 , 具有 非常 强大 、 仍 鲜活 、 旺盛的 生命 力。究其原 因, 关键在 于它具有丰富 、 准确 、 生动 、 形象 、 简明、 实等特点 。 朴 关键词 :诗经》语 言 ; 《 ; 特征 中图分类号 : 0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2— 3o2o )5—07 —0 I 72 2 2 A 10 6 2 (0 6o 3 05 2

《诗经》重言知多少

《诗经》重言知多少

《诗经》重言知多少本文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统计出《诗经》重言形式的出现次数,从同音同形词和异形词和重言词通假三个方面,论证了《诗经》重言形式的个数与重言词数量的不一致。

标签:《诗经》重言词同音同形词异形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生动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诗经》的语言形式以四言为主,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描写生动,朴素优美,富有艺术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诗经》出色地运用了大量的叠字(训诂学称之为“重言”)。

这里所说的“重言词”,即由相同的语素或音节紧相连用所构成的词。

重言词的成功使用,使得诗句音节和谐自然,艺术描写格外生动。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论及《诗经》重言词时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文心雕龙·物色》)这段话评价虽或过誉,然而《诗经》运用重言词作用之大,效果之好,由此可以想见。

我们在统计中看到,重言词在《诗经》中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这种情况在先秦文献中是独一无二的。

前人曾经从字形的角度,对《诗经》的重言形式作出过统计。

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一文统计的重言形式共有346个,向熹的专著《诗经语言研究》则统计为359个。

程湘清的《汉语史专书复音词研究》认为《诗经》的重言形式出现了689次,共计360个不同的字形。

笔者依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程俊英《诗经译注》,对重言形式的统计结果如下:风雅颂合计总篇数 160篇105篇40篇305篇有重言形式的篇数84篇84篇23篇191篇AA式重言形式224次329次78次631次AABB式重言形式1次23次2次26次上表中,631个AA式重言形式如果按不重复计算,实为333个;26个AABB 式重言形式重复了两次,实为24个。

浅析_诗经_叠音词的修辞特点

浅析_诗经_叠音词的修辞特点

浅析 诗经叠音词的修辞特点李 晶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先秦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典籍之一,它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使用叠音词。

叠音词指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而成的双音词,前人还称之为!重言∀!重语∀!重文∀!叠字∀或!重言形况字∀。

据统计,在 诗经的305篇当中,有198篇共计647次使用了叠字。

本文以 诗经叠音词为研究对象,探究 诗经叠音词的修辞特点。

AA、A BB、AABB、ABAB四种形式是叠音词的主要形式,!AA式∀是 诗经叠音词的主要形式。

如!关关雎鸠∀( 周南#关雎)、!采采卷耳∀( 周南#卷耳)、!赫赫明明∀( 大雅#常武)、!赫赫南仲∀( 小雅#出车)、!赫赫师尹∀( 小雅#节南山)、!赫赫炎炎∀( 大雅#常武)、!皇皇者荤∀( 小雅#皇皇者华)、!明星煌煌∀( 陈风#东门之杨)、!檀卓煌煌∀( 大雅#大明)、!狐裘黄黄∀( 小雅#都人士)、!赫赫在上∀( 大雅#大明)等。

诗经中大量出现的相同音节重叠的结构,即!AA式∀的构词现象,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朗读诗歌时,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使我们在音乐般的诗句节奏中体会到诗歌情感的丰富和深厚。

一、叠音词增强了诗歌表达的韵律美修辞需要对声音进行锤炼。

传情达意要借助于完美的语音形式,声情并茂离不开语音的配合。

词语的声音配合得好,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容易。

优美的语言音律能给人以美感。

词语的声音美体现在: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以及叠音词语与双声叠韵词语的恰当运用等方面。

在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下,讲求词语音韵美是必要的。

叠音词的使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节奏、韵律或抒情效果上的考虑。

叠音词声韵完全重叠,在语音的错综组合中显示变化的音乐性,这也是构成韵律的基础和条件。

诗经是与音乐密切相关的, 诗经时代诗歌、音乐、舞蹈三者仍为一体,不可分割。

叠音词的大量运用,使 诗经从词汇方面增强了音乐美。

如:!肃肃在庙∀ 大雅#思齐、!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小雅#白驹、!汎汎其逝∀三例中音节的叠加,无形中伸长了节奏,增强了韵律美。

诗歌中的叠字

诗歌中的叠字

诗歌中的叠字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又称为复字、重言,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式。

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

在古典诗词曲中,叠字的运用相当普遍。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305篇,竟有204篇见用叠字。

《诗经》在运用叠字方面显示了精深的语言表现力和惊人的创造性,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小雅"车攻》)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

(《郑风"风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都是受到历代评论家称许的叠字佳句。

清代语言学家王筠把《诗经》中的叠字汇集分类,编成《毛诗重言》一书。

可见后世对“诗三百”叠字修辞之妙是何等击节赞赏。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于《诗经》的叠字给予高度评价:“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这是说:《诗经》中的叠字如“灼灼”“依依”“杲杲”等,虽然只是相叠的两个字,却可以“以少总多”,把客观景物描摹刻画得“情貌无遗”,形神毕现;即使人们再苦思冥想上一千年,也将不能找到更为恰当的词去取代这些叠字。

汉代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中,运用了叠字的竟达十三首之多。

如《青青河畔草》全诗十句,开头六句连用了叠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青青”是从色彩上形容春草之碧绿,“郁郁”是从意态上描绘柳树之葱郁,写出烂漫春光之中草木的生机畅茂。

“盈盈”是形容“楼上女”的绰约风采,“皎皎”表现出这位女子临窗凝眺时的姿容仪态。

艳丽的“红粉妆”再加上“娥娥”二字,愈显现出她美丽的容貌;洁净白晰的“素手”再饰以“纤纤”二字,更加具体地刻画出“素手”的形态。

顾炎武指出:这首诗“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日知录》)。

诗经的重章叠唱手法

诗经的重章叠唱手法

诗经的重章叠唱手法
诗经中的重章叠唱手法是指在诗歌中重复使用某些字词或者词语,以达到强调、加强表现力、加深印象的效果。

其中,重章叠唱的叠唱的方式又可以分为三种:“顺叠”、“逆叠”、“环叠”。

1. 顺叠:即在连续几句话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字词或词语。

例如《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中的“无衣、无衣;与子同裳”、“泛
彼柏舟,亦泛其流”等。

2. 逆叠:即在一句话中重复使用相同的字词或词语。

例如《诗经·大雅·荡》中的“荡荡上天,下土无涯。

荡荡下浮,上天不涯”等。

3. 环叠:即在两句话中交叉使用相同的字词或词语。

例如《诗经·小雅·鹿鸣》中的“鹿鸣于山,食野之蒿。

鸿飞遵渚,池之
淤泥”等。

通过重章叠唱手法的运用,诗人能够达到强调、加强表现力、加深印象的目的,同时也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性和节奏感。

《诗经》叠音词探微

《诗经》叠音词探微

《诗经》叠音词探微叠音词,是《诗经》中一个激起闪亮的语词现象,林林总总,璀璨晶莹。

我们现在研究它,是颇有学术意义的。

由于叠音词在《诗经》中大量的存在与衍演,使得这部巨作声色俱佳,鲜活有力,在世界文学史的长河里,永远激越的流淌。

笔者对《诗经》之叠音词进行专论,旨在帮助大家更好的品读和鉴赏《诗经》,感受其中的审美情趣,带大家到一个绮丽优雅的境界。

本文将从对叠音词的内涵、表现形式、性质、作用诸方面进行探微析疑,希望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叠音词之概念叠音词,即同一音节重叠构成的一种双音词。

它又被称作叠字、重言。

叠音词在汉语词汇中很早就已经出现,甲骨卜辞和西周钟鼎铭文已有用例,但使用频率很小,到了《诗经》时代才蔚为大观。

《诗经》中的叠音词与现代意义上的叠音词相比,重在音节上的复叠,而不是词义上的变化,因为他为了强烈表达作品要求的乐感美,重叠反复,悠扬婉转,从而使人如临其境,若声在耳际,景在眼前。

《诗经》本来就是一部可以配曲吟唱的作品。

《论语》载:“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即是从声音方面赞美《诗经》作品的音乐美的。

《史记·孔子世家》亦言:“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同时,《诗经》还能配以一定的舞蹈。

《毛诗序》中有这样的评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如此可以既歌且舞,《诗经》的语言特色确实符合这方面的需求,即语言简洁明快,句式整齐;辞藻优美清丽,琅琅上口;声律和谐合韵,缓急自如。

其中叠音词的作用,功不可没。

在《诗经》时代,汉语词汇还是以单音词为主,但口语中存在很多双音节的单纯词,这些双音单纯词是由语音关联的造词法构成的。

其中那些具有同音重叠、双声或叠韵关系的双音单纯词,极为适应《诗经》的声律要求。

这样,《诗经》的作者们便自然的大量使用叠音词了。

《诗经》该怎么读?那些看似啰嗦的重章叠唱,很可能是这样来的

《诗经》该怎么读?那些看似啰嗦的重章叠唱,很可能是这样来的

《诗经》该怎么读?那些看似啰嗦的重章叠唱,很可能是这样来的本期话题对许多人来说,《诗经》的重章叠唱总是显得重复啰嗦,因而读不了几页便没有了继续阅读的兴趣。

可是这重章叠唱正是《诗经》的特点,像《周南》当中的《螽斯》、《兔罝》等不少作品都存在非常明显的重章叠唱现象。

那到底,这些重章叠唱是如何产生的呢?除了考证那只小虫的名字,《螽斯》还有另外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虽然诗人也意识到应该在重章叠唱时做出一些表达上的变化,因而在三个乐章中安排了“诜诜”、“薨薨”、“揖揖”和“振振”、“绳绳”、“蜇蜇”两组词进行轮替,但是每一组的三个词从表意上看相似度仍嫌太高,《毛诗传》甚至都懒得花功夫为它们分别做注释。

马瑞辰分析说:窃谓“宜”从“多”声,即有“多”义,此诗《序》美“后妃子孙众多”,“宜尔子孙”犹云“多尔子孙”也。

(中略)振振,谓众盛也。

振振与下章绳绳、蜇蜇,皆为众盛,故《序》但以子孙众多统之。

——《毛诗传笺通释》《螽斯》的作者应该庆幸“余生也早”。

如果这首作品出现在晚近格律诗盛行的时代,恐怕会遭许多人嗤之以鼻。

格律诗的写作素来是忌讳语义重复的,所以才有所谓“合掌”之病。

什么是“合掌”呢?就像这样: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虽然这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但从诗法上说,它的颔联就犯了“合掌”的毛病。

因为出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和对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从表意上看几乎没有差别——相比于散文、小说,诗歌的篇幅本来就嫌太短。

为了尽可能扩充文本的内涵,诗人们不能不惜墨如金。

下一个字得有一个字的意义,说一句话得有一句话的分量。

像《无题》这样,用两个句子重复表达一个意思,那就等于浪费了一句的篇幅。

要知道,七律总共才有8句呀,哪里经得起这样“挥霍”?李商隐的表意重复可能是思虑不周所致,但《螽斯》却更象是明知故犯。

甚至它还不是《诗经》中的特例,仅仅《国风·周南》当中就还有《樛木》、《桃夭》、《兔罝》和《芣苢》等作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表意重复现象。

传承《诗经》复叠手法的唐诗

传承《诗经》复叠手法的唐诗

传承《诗经》复叠手法的唐诗《诗经》中的民间歌谣“国风”,多数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吟唱或此唱彼和,口耳相传,借助声音的反复和语调的和谐来加强其音乐性和抒情性。

以四言诗为主要句式的《诗经》的复叠修辞手法,也是传承原始劳动诗歌一反一复的节奏。

“复叠”是将同一个字、词、句或章节重复地或交错地加以运用。

单字的连用称为叠字,古人称“重言”,就是把单音字变为双音词,并注重对仗排比,以加强音节和感情的作用。

在《诗经》中,“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中的“依依”和“霏霏”等叠字俯拾即是。

词句的伸张重复,就变成叠词,叠句或叠章。

例如《王风·采葛》三章里的诗句“一日不见”反复了三次,三章的末句只改了三个字,成为“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和“如三歲兮”。

这种反复递进、层层深入的叠句,有力地提升并加重了相恋的感情。

在唐诗中传承《诗经》的复叠修辞手法的诗句,也比比皆是。

比较常见的有: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张仲素《春闺思》中的“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孟郊《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然而比较突出和罕见的是寒山的叠字诗《杳杳寒山道》和韩愈的叠句诗《青青水中蒲》。

一、寒山及其《杳杳寒山道》寒山,传说是唐代贞观年间天台山的诗僧,长期隐居台州始丰县的寒岩,故号寒山子。

他常与国清寺的丰干和拾得等僧人吟诗唱和。

其诗作今存300余首,除记述山林隐逸之乐趣之外,多宣扬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以教戒说理为主,并善于运用通俗机智的语言来表现人生哲理,受到宋代王安石、朱熹和陆游等著名诗人的赞赏。

其诗作至今仍流传于日本和欧美。

1985年法国巴黎的阿尔夫出版社出版了寒山的法文译诗集《寒山》和《云游四方的诗人》。

1990年代法国学者贝·皮沃和皮·蓬塞纳合编的《理想藏书》也收入了寒山的诗选集《诗25首》。

《杳杳寒山道》的诗文是: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说文解字·夭部》:“夭,屈也。”夭的本义为弯曲,《说文解字注》指出其引申义为“少壮貌”,“夭夭”的意义也为少壮貌。《诗集传》:“夭夭,少好之貌。”夭字叠用后意义与夭单字的引申义相同
《大雅·思齐》:“肃肃在庙。”
《毛传》:“肃肃,敬也。”《书·洪范》:“恭作肃。”肃的本义为恭敬,肃肃的意义也为恭敬。单用与叠用意义相同。
在《诗经》中,重言词的主要功能是拟声摹状。
例如: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先声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南宋朱熹的《诗集传》具体解释为:“兴也。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关雎,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尔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河,北方流水之通名。洲,水中可居之地也。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未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毛传云: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说文解字》:“关,以木横持门户也。”即“关”的本义就是关门。可见叠字义与单字义无关。
《郑风·清人》:“驷介麃麃。”
麃麃;亦作镳镳。英武的样子。又指盛多的样子。
《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古人都喜欢借物抒情,其中关于草木的描写很多,他们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诗经》中也有很多写草木茂盛的样子。同样是写草木茂盛的样子,但却运用了许多不同的叠音词来描写。
《周南·葛覃》:“维叶莫莫”,“莫莫”表示葛叶茂盛的样子;
重言词
单音与词义无关
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要要学草虫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在这一段论述中,刘勰指出了重言词在描摹情状,传声绘色,表情达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诗经、重言词、语词叠用、作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源。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0余首。这些远古时代留下来的诗篇,千姿百态,内容丰富。它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真实地描绘出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漫长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面貌;它如同一首首优美的歌曲,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抒发。《诗经》的语言有很多突出的鲜明特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诗篇中对重音词的大量使用。这些重音词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周南·桃夭》:“其叶蓁蓁”,“蓁蓁”表示桃叶茂盛的样子;
《小雅·采菽》:“其叶蓬蓬”,“蓬蓬”表示叶子茂盛的样子;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苍苍”表示芦苇茂盛的样子。
语词叠用
语词的叠用,包括单字的重叠和双音节词的重叠,其中尤以单字的重叠最为常见。是古书异例的一种。在《诗经》中,这种现象的运用不亚于重言词。从字面上来看,重言词和语词叠用的功能应该差不多,但是仔细分析,重言词是一类词,其形式为“AABC”,语词叠用则是古书异例的一种,其形式为“ABAC”,它们的功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从上面对重言词的分析来看,重言词的主要功能是拟声摹状,而语词的叠用的功能则更多的要与诗歌的写作背景结合起来,有的加强表达效果,相当于赋和的效果,有的用于一章的开头,引出下文的内容,相当于兴的效果。
就重音词的分类而言,据统计,《诗经》中的重音词一共有359 个。从意义角度划分,大致有绘景和象声两大类,但是在汉语中,象声词是只用其声,而不管字形的,各家在作注的时候也都是翻译为“……声”或者“……的声音”,例如“关关雎鸠”,关关:雌雄两鸟的和鸣声;“大车槛槛”,槛槛:车轮碾过的响声。
参考黄伯荣、廖序的《现代汉语》,可知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参考吴泽顺主编的《古代汉语》可以知道,重音词就是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可分两类: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无关,另一类是单音与词义有关。那么就从这个角度来简单分析《诗经》中的叠音词。
《大雅·灵台》:“鼍鼓逢逢。”《诗集传》:“逢逢,和也。”
《小雅·采芑》:“伐鼓渊渊。”《诗集传》:“渊渊,鼓声,平和不暴怒也。”
《周颂·执兢》:“钟鼓日皇醴。”《诗集传》:“醴日皇,和也。”
同样是鼓钟之声,却用了不同的叠字来形容它的声音。
单音与词义有关
另外一类是由语法造词而产生的重叠式合成词,或称“叠根词”。这类词属于单音词的重叠使用。故而单字也可独立使用,单用时的意义与重叠后的意义有的相同,—————————————————— 作者:
———————————————————————————————— 日期:
区别《诗经》中的重言词和语词叠用及其他们的作用
摘要:重言词是由音变造词而产生的单纯词,即重复两个音节构成的复音词。其两个音节仅是一个词素,不能单独使用;或者可单独使用,但是与叠用意义无关。这是上古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之一。语词的叠用,包括单字的重叠和双音节词的重叠,其中尤以单字的重叠最为常见。是古书异例的一种。《诗经》中,这两种形式的大量运用,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经·周南·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于兮。”
《说文解字·土部》:“坎,陷也。”《诗集传》:“坎坎,用力之声。”坎坎在此摹拟伐木声,与坎字本义“低陷”无关。
同一事物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叠字来修饰,反映了在我国上古时代汉语词汇已经发展到相当丰富、发达的水平。多种叠字的交相使用,使诗句富于变化,避免了重复,表明了汉语词汇的日趋丰富。例如,鼓钟是上古时期重要的礼乐之器,在重要的场合都会出现,因此在《诗经》的不少篇章中都提到了鼓钟,并且运用了各种不同的叠字来拟声摹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