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课堂PPT)
中职《将进酒》优秀课件
7.诗人为何举陈王曹植的例子?
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有志难展,一样 的借酒浇愁。诗人此例是拿曹植自比。
课堂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 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 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真是——“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情境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 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 剑气,绣口一吐,就半 个盛唐。”
——余光中
将进酒
(二)展示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重点)
【能力目标】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难点)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1.解题: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
首二句。 悲伤: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3.作者为什么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呢? 夸张
4.诗人为何突然转悲为欢? 人生短暂,悲又何益?不如朋友相聚,正好 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5.“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是 诗人的真心话吗? 不是。是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愤慨之词。
6.“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是真的在羡 慕饮者还是另有所指?
2.思考问题 ①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②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呢?
③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 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1.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 变化过程?
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将进酒》ppt课件
借代手法,用“钟鼓馔玉”代指富贵生活。反映了对权贵 的蔑视,也体现出他怀才不遇的愤慨。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口气甚大:“呼儿”“与尔”,形骸之放浪。 出手甚阔:不惜将出名的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以图一醉。 反客为主:本是友人招待于他,此时竟忘形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
谑。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狂
全诗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
析感情、探手法 宕起伏。请自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赏
析诗歌的情感(愁什么?乐什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时光易逝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题目解读
将:(qiāng) 请、愿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 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内容多 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
《将进酒》是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 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 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 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惟有饮者留其名。
且为乐 饮酒欢聚 豪放洒脱 乐 自信乐观
为什么感情如此悲愤?
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作者 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 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 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 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古诗赏析-李白《将进酒》课件ppt(31页)
课堂直顶级流量”。
李白
LIBAI
公元701年,碎叶城中,有一富庶府邸,其姓为李。某天,府中迎来泼天的喜讯:小公子出世了。相传李母怀孕生产时,曾梦见过太白金星,于是就为襁褓中的幼儿取名李白。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意为“劝酒歌”。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616BDCBB2D840EBD55303F1A6C4BED7A7D631CC9F77BCB67D85DCCE2B8637AC2BDA2214085FA648C8A4E08BD4C943870A84D7A3B8A5B4341
《将进酒》一等奖课件
《将进酒》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我国古典诗词之精华,以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为教学内容。
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章第四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的逐句解读、背景分析、意境鉴赏及艺术特色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将进酒》的文学内涵和艺术魅力,体会作者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爱好。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将进酒》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对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景分析、逐句解读、艺术特色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李白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为学习《将进酒》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展示《将进酒》全文,引导学生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逐句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生僻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4. 背景分析: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对理解诗歌的重要性。
5. 意境鉴赏: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提炼出意境,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将进酒》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技巧。
9.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将进酒》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将进酒》2. 诗歌全文3. 生僻字、词解释4. 背景分析5. 意境提炼6.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将进酒》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艺术。
组织一次关于李白的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将进酒》课件(共42张PPT)
课堂检测
一、根据课文填空 ⑴李白,字 太白,号 青莲居士 ,素有 诗仙 之称。 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⑶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⑷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⑸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 ⑹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⑺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20
疏通文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 高大的厅堂 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可曾看到滚滚的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 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 年轻时的满头青丝到了暮年已是雪白一片。
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盛酒的器具 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5
⑺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⑻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⑼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 ⑽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⑾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⑿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6
②“酒”→诗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
17
⑻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⑼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⑽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⑾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 ⑿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 ⒀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⒁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韵脚:来、回、发、雪、月、来、杯、生、停、听、醒(作平声)、 名、乐、谑、酌、裘、愁。
15
诵读指导
开篇两句长句,犹如挟天风裹海雨,迎面扑来,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 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接着,又是两个同样的长句,“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一波未平、一波 又起。但五六句,诗人感情由“悲”而“欢”,节奏顿转和缓,句式也变为七言, “须”“莫”“必”“还”“且”将欢畅之情推进、提升、积聚成高亢、嘹亮的 “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样的豪歌壮举,至此,诗人狂放之情渐趋高潮,诗的旋律愈 益加快,“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忽然加入四个短句,不仅诗的节 奏变化,也仿佛听到酒席上频频的劝酒声。更甚者,诗人连声劝酒,诗兴大发,引 吭高歌。之后,诗人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发出最后的豪言壮语:千金散尽 还复来,一醉方休,同销万古愁呢!诵读至此,我们的身体里、声音里好像也奔涌 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将进酒》ppt课件
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结构:
起兴→饮酒作乐→劝酒→酒后吐真言
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 化过程? 明确:悲伤――欢乐――愤激――狂放
具体是哪几句写悲伤? 明确 :首二句。
作者悲伤的是什么? 明确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诗人在这两句中使用的是什么手法 来表达这一感慨的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全诗的感情变化:悲—→乐—→愤—→狂 (欢) 感情主基调:愤慨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 此“愁”的实质是什么?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二 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三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
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背 后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情感。以下是对《将进酒》创作背 后故事的详细阐述: 《将进酒》大约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至756 年)。这一时期,李白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而被唐玄宗招入 京,任命为供奉翰林权贵的谗言和排挤,李白在天宝三年 (744年)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 江淮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山河的漫漫旅途。 在游历过程中,李白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 括岑勋和元丹丘。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白离开 宗姐梁、宋等地时,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共同饮酒 畅谈的情景中创作出来的。
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 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明确:
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千樽空对月 喜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狂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愤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诗歌《将进酒》。
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表达了诗人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李白的豪放风格。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能够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2. 重点: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入:“你们知道李白吗?你们对他的印象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发对李白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a. 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每句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
b.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抽刀断水水更流”等。
c. 讲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的《将进酒》2. 分段板书诗歌的结构3. 用关键词标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对本诗的理解,写一段话描述诗人的情感。
答案: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无奈和惋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研究李白的其他诗歌,比较其不同诗歌的风格的异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小升初课外古诗词积累《将进酒》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学课件
随堂练习
1、李白,字 太白 2、青莲居士指: 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2.给加线字注音。
将进酒( qiāng ) 烹羊( pēng ) 恣欢谑( xuè )
金樽( zūn ) 酌( zhuó ) 裘( qiú )
作品欣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作者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译文: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那从天 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更显得人生短暂、急促】
译文: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 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衰老的白发,年轻时的 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
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 蒿人。”但他实际是以诗名来供奉。而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 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 始纵酒以自昏秽。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三年的京城生活 , 尤其是直接与皇帝大臣们的接触 , 使 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藏在“开天盛世”后的腐败黑暗的 现象和宫廷内幕有了初步的认识 , 并用他的诗歌予以无情的揭 露和深刻的批判。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比前一时期更具有强烈 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公元752年,也就是安史之乱前三四年左右,此时 距离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经有八年时间了。这时的唐朝 早已失去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大唐气象。唐玄宗只顾寻 欢作乐,不理朝政,造成官场腐败,社会黑暗。诗人痛心疾首, 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借酒流愁。
将进酒ppt课件完整版
2
本诗是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主要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将: qiāng,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感情的第四次变化:愤恨转为狂放不羁
1
天生我材必有用
2
豪放自信
3
怀才不遇
4
矛盾
5
酒
但愿长醉不复醒
情感的起伏变化:
悲
乐
愤
狂
豪放
愤激
愁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了李白的那种高度的自信、旷达与豪放。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感情的二次变化:欢快转为狂放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借酒一消胸中块垒:怀才不遇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感情的第三次变化:狂放转为愤恨 作者有感于自己像曹植一样备受排挤,怀才不遇,有志难展。这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愁苦
癫狂
愤激
感情发展脉络及基调
悲
欢
狂
愤
狂
愁
愤激之情
李白的人生经历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725)
《将进酒》课件
《将进酒》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将进酒》这首古诗,该诗选自教材第三章《唐诗鉴赏》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诗句的理解、背景的介绍、诗歌意境的解读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将进酒》全文,掌握诗句的基本意义。
2.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豪放情感。
3. 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将进酒》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意境的深入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准确把握。
教学重点:诗句意义的解读、诗歌背景的介绍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歌曲《将进酒》,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豪放情感。
2. 背景介绍:讲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3. 诗句解读: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义。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对仗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
6. 意境解读: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豪放情怀。
六、板书设计1. 《将进酒》2. 内容:李白诗句解读艺术特色意境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将进酒》全文。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写一篇关于《将进酒》意境解读的短文。
作业答案:1. 背诵《将进酒》全文。
2. 修辞手法分析:比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对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 意境解读短文示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较为顺利,但对意境的领会仍有不足,今后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读的深度和广度。
2. 艺术特色分析的具体方法。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中的《将进酒》,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全文共分为五个自然段,详细描绘了诗人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将进酒》,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学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难点:分析诗句的意境,理解诗人的人生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生用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将进酒》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理解诗句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介绍作者李白及诗歌背景。
(2)逐句分析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修辞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实践学生代表上台朗诵诗歌,其他学生评价、打分。
6.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
(2)解释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含义。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将进酒》2. 作者:李白3. 诗句分析:(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将进酒》的主旨,并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答案示例:主旨:诗人通过描绘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艺术特色:韵律优美,对仗工整,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将进酒课件
•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 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 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 个盛唐
作者:李白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把握诗歌感情脉络 2、把握作者在诗中的形象 • 过程与方法: 在诗歌赏析中进行基础技能的落实与强化。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李白的乐观思想。 学习重点:学会深入理解诗歌的感情与主旨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 杯莫停。” • 这里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 的意思,劝酒歌。 • 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 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 么作用呢? • 这里是诗歌的第二次感情变化: 由欢快 狂放。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李白的这首劝酒歌想要说的是什么呢?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 ),斗酒十千恣(zì )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 (二)诗文赏析 • 1.请依据诗歌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后的李白可 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将进酒》ppt课件
如今,当前朝月又照窗棂,我们俯身灯下,咀读 李白的诗篇,自觉或不自觉地有一种自身契入的愉悦, 不为古今隔绝,不为时空生疏,好像诗人就在身边呼 吸喘气,一唱一吟,入木三分。让人感觉文字和情感 是一脉相通的,读上去雄浑瑰丽,奔放敞亮。没有诡 异之辞,谪怪之谈,狷狭之态,迷幻之气和荒淫之意。 一改庄、屈的艰涩困顿和虚反华丽,彻底走出了奇诡 怪诞,随理赋形,任意虚构的泥淖。使读者和诗歌形 成一体化审美走向,直接融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切身 体味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结果,很多不是诗人的人 也成了诗人。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再简要概括诗歌的主旨。
① 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② 表达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 ③ 显示了诗人对未未充满无限的信心。 ④ 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艺术手法
诗仙浪漫主义的风格在诗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试结合文本具体说明。
① 气势豪放,感情激越,黄河之水势不可挡的气势,纵情欢乐的狂放,自我 肯定的豪情,视权势如粪土的愤慨,以“五花马”、“千金裘”换取美酒 的豪爽大度,生动形象地抒写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
2.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思考文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结合文本具体 分析。
李白
悲 欢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
// // 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愤 岑cé 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诵读全诗,把握诗 中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韵脚的疏密转换;背诵全诗。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将进酒》ppt课件18张
高二语文庞小梦
1
邂逅狂傲酒徒,陈酿与君共饮
掌握李白生 反复诵读,理 平以及重要 解诗歌的基本 的文学成就。 内容,体悟情
感。
把握情感脉络, 感受诗人于穷愁中
赏析比喻、夸 的狂放不羁以及人
张、用典等艺 生失意却依然潇洒
术手法。
自信的胸怀。
如果说中国历史有着人的年龄,
那么他的青春时代一定是在盛唐,
任务三:还原宴会现场 各小组采用丰富的形式,展现李白 绣口吐出《将进酒》的场面
任务四:聚焦诗句,直击心灵 作为李白的朋友,你从他的诗中读 出了其复杂的情感。 小组合作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情感。 (确定小组发言人,发言人抢答)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
四 个
②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欢
李白听了你的分析,直呼难得有你这一知己, 你的眼前浮现出李白的种种经历以及如今的 社会形势,于是理解了这狂傲酒徒内心的矛 盾—— (李白在诗中一方面展现出“天生我材必有 用”自信乐观,一方面又说“钟鼓馔玉不足 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这样消极避世,为 什么在李白身上会白的吟唱,不知不觉间失去了意识。再 次醒来你已回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原来 这一切不过是黄粱一梦,但你却感慨颇 多,于是你写下···
李白平生的追求一是精神自由,二是建立丰功 伟业。追求精神自由导致他的一系列行为:反抗传统, 蔑视权贵,理想超出于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等级秩序之 外;建立丰功伟业,又使他与传统妥协,求助于权贵, 回到王法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之中。他的梦碎了,于是, 他开始纵酒,他开始狂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 苦。文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 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 个性。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将进酒》 是灵与肉、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猛烈碰撞的巨响 低回,是一曲不羁灵魂的慷慨悲歌。
2024年《将进酒》ppt课件43张
2024/2/29
02 03
月下影
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月下影,通过这一意象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情 感。月下影的孤独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 力。
其他意象
除了酒中仙和月下影之外,诗人还运用了黄河之水、白发三千丈等意象 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和人生感慨。这些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 内涵,使得诗人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诗中通过描绘宴饮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放纵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5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2024/2/29
诗歌主题
以宴饮为题材,通过豪放的笔触 歌颂了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思 想。
思想内涵
诗中体现了李白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即追求自由、忘却名利、珍 视友情、把握当下。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2/29
7
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全诗由发端、入题、举杯劝酒、酒酣 放歌、愤激之情、狂放之语等部分组 成,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写作特点
采用以七言为主,以三、五、十言句 参差错综其间的手法,形成长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 的句式,使诗歌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 美。
2024/2/29
8
关键句段分析及意义阐释
关键句段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这些句 子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寓意深刻 。
《将进酒》ppt课件43张
2024/2/29
1
2024/2/29
• 诗人李白与《将进酒》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 文化内涵及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课堂互动环节
将进酒课件
将进酒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将进酒》。
本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李白的豪放不羁和卓越的诗歌才华。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人生的豪放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3. 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
难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人生的豪放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酒的美好和豪放的氛围。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喝酒是什么感觉?二、诗歌讲解(10分钟)1. 教师逐句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人生的豪放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三、朗读与背诵(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 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集体背诵诗文,教师评价。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诗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教师批改练习题,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板书设计(5分钟)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愤激之情
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 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析》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 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眺楼饯饯别校书叔云19》
检查预习: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
谑(xuè)
C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 C
A、径须沽酒(沽:酤)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③爷娘闻女
背景介绍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 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 时,他跟好朋友岑勋xūn应邀住在 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 抒发情怀。
……悲白发,……暮成雪。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
比兴(比喻+起兴)
赏 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易逝青 感伤之情
春难再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
析 作用:
1、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欢乐之情
2、为李白“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 11 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兴、比喻、 夸张反衬
12
②“人生”以下六句 写 欢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句表明坚信自己一定 能作
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 不在意,表现了诗人李 白 旷达 、 豪放 的 胸怀。
13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析 的身世: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 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乡”的下场。
20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 之 情.
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 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 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 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小结:全诗的感情脉络为: 悲 欢乐 愤激 狂放
21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8
一.理解题意。填空: 1、《将进酒》原为 汉乐府 的曲调, 意即“劝酒歌,”多以 饮酒放歌为内容。 将 请、愿之意,读 qiāng 。 二.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诗人 感情的大起大落,这就是豪放的表现。 请根据诗人的感情变化填空: ①开头四句写 悲 ,运用 起兴 、 比喻 、 反衬 、 夸张 、等修辞手法。
来,出郭相扶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⑥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不得惜(
)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
后,没实在意义
《将进酒》测练
一、填充题:
1、这首诗的基调是__愤_激__。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 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__悲,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
吟诵就是根据诗的情感来朗诵,这首《 将进酒》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 梁。
要求:朗读这首诗时,同学们要根 据作者的情感变化来把握节奏、重音, 要高声读,忘情读,畅快读,读出感情, 读出个性,读出醉意,读出“悲、欢、 愤、狂”。要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要读出荡气回肠,酣畅淋漓的感觉来。
41
(3)他豪放不羁、孤高傲世的性情使然。
李白放浪形骸,不以世俗为念,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况下, 依然我行我素,纵酒如故。
总而言之,这种行为是内心苦闷的一种宣泄,只能 暂时麻痹他痛苦的灵魂,并不能超脱他怀才不遇的 痛苦,因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无 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青春寄语:
我们要永远珍爱自己的生命与理想, 勇敢地去追求,无论奋争过后我们化 为历史的烟尘还是升腾为浴火重生的 凤凰,我们都要坚强地做到:顺风兮, 逆风兮,无阻我飞翔!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径须沽取对君酌。 沽:通酤,买。酌:喝。 2、钟鼓馔玉不足贵。 馔玉:古义:美好的饮食;今义:馔:饮食;玉:玉石。 3、与君歌一曲。 歌:唱。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主人为何言少钱? 主人为什么说我的钱少呢?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
。
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
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
“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
“古来”两句亦属愤语。
16
17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 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
复醒。
主旨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 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 欢谑。
借代、对比、用典、夸张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名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表面豪
爽,暗藏忧愁?
夸张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
赏
析
15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 之情。
说到“惟有饮者留 其名”,便举出
“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
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
抱恨终 生而叹惋,自兼况以
李白的孤独意识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
25
一.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是李白诗歌 的常调,与这中常调相伴随的则是政治上 的遭弃感和无归依感。
李 功名事业心,“以当世之务自负”。这强烈
的济事观念,显然是来自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 思想。不过,李白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分的读书 人,它的豪侠性格以及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所特 有的非凡气质,即丰富的想象力和脱离实际的 异想天开,是来自儒家的济事思想,溶入了来 自诗人自身的主体精神的催化剂,自然地膨胀 为天下舍我其谁的自大、自负与功名唾手可得 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与自负,又常常与 现实相忤,是诗人陷于政治前途无依无托的心26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 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 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 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 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大意,初步感知 诗人的情感。
温馨提示: 1、读准字音 2、把握节奏
将(qiāng)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gū)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 白
1
将 进 酒
李 白
2
盛盛唐诗诗酒酒无无双双士士;; 青青莲文文苑苑第第一一家家。。
3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 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 ,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 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 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 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 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 会榨出半斤酒来。”
拓展延伸,风采展现
面对李白的嗜酒如命,好友杜甫就 曾经说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 扈为谁雄?”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李白这种放浪 形骸的行为?时至今日,当我们遭遇人 生中的挫折与失意,我们该如何面对?
请同学们结合诗文,以及自己对李白的了解,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感悟,然后把讨 论结果整理到笔记上,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欢,“钟鼓”
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狂_放___之
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本诗的主旨对句权是贵:的_鄙_视_和_蔑_视__________表 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朝气如质青和丝狂暮放如的雪性格充与分尔体同现销在万诗古中愁对夸张的 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等。
愤激 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 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 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 才是它的内核,——就好象《阿Q正 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 其内核。
24
读李白的诗,常常在豪放、 乐观、洒脱的感受之余,品味 道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 四顾茫然的孤独悲哀。李白的 诗有时看似乐观洒脱,实则在 诗仙那潇洒的一笑中,飘曳的 紫霞仙裳下掩藏着一种孤独的 痛苦心态。
二.十分强烈的自我意识。豪 侠、浪漫的个性,加之天赋才华, 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 凡的特异感和优越感。寻找知音, 又反映了李白强烈的希世之年; 而知音安在的感叹,也反映了世 无同类的孤独之感,当然也流露 出阳春白雪的骄傲。
27
三.李白的一些诗里,还 表现出一种天地过客的悲。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正是因为诗人认识到生命与 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则, 才可能在这有限与无限,迁 逝与永恒的强烈对比中,感 悟到这种苍凉的孤独意识。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
尔同销万古愁。
夸张
22
感情思路
❖ 不复回…悲白发
❖ 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