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基站安装规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鼻子上套管长度要合适,不得影响到接触面积。
1.7 标签、蓄电池部分:
1.7.1 所有布放的线缆两端都必须有标签,并注明××设备 → ××设备。 1.7.2 室内 1/2 跳线(包括双工器跳线),7/8 馈线 两端必须有标签,标签贴好之后,外面要裹
一层宽透明胶带。标签贴法如:TA,RA,TB,RB,TC,RC,TD,RD。 1.7.3 BTS 面板上必须按规定贴 BTS1;BTS2;BTS3 及扇区号,施工日期,方位角,俯仰角等参数。 1.7.4 交流屏前面面板上的空气开关要注明其连接去向(如哪一个是到开关电源架的)。 1.7.5 蓄电池的组装要考虑出线路由,电池线尽可能短。电源线不得交叉、不得触地。 1.7.6 单体电池应按顺序排放,连接条及螺丝截面应涂上电力脂,螺丝拧紧,接线端子保护套要套
2.1.2 机房建筑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已经竣工并验收合格,接地电阻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1.3 市电已引入机房,机房照明系统已能正常使用。 2.1.4 铁塔的高度、接地、平台、抱杆的位置等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1.5 开工前建设和施工单位的代表应对已到达施工现场的设备和主要器材的规格型号及数量共
1.6 电源线部分:
1.6.1 380V 电源线色谱要正确,ABC 三相依次是黄 绿 红,蓝色零线。黑色或黄绿线用作保护地。 1.6.2 交流零线不得经过任何熔丝、开关,必须直接通过铜牌相连。 1.6.3 从配电箱、交流屏、开关电源架的熔丝配置要求前者比后者要大,配置的比率最好为 1:
1.6,建议合理的配置从前往后依次为 160A—100A—63A,空调接 16A 的空开,照明可用 10A 的 1.6.4 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1/2 馈线、信号线分开排放。 1.6.5 机房内的交直流电源线必须采用阻燃电缆。 1.6.6 铜鼻子必须经过镀锡处理后方可与设备端子相连。螺栓穿向应由内向外、由下向上。平垫、 弹垫齐全(弹簧垫片应加装于螺帽一侧),螺杆露丝 2-3 螺纹。 1.6.7 电源线与铜鼻子连接必须采用压接或焊接方式,根据铜管长度来确定电源线的开剥长度, 套上铜管之前注意要撕去电缆的绝缘纸,要求压接或焊接牢靠(压接不得少于 2 道),且用 相应颜色的热缩套管保护。 1.6.8 直流线的热缩套管颜色为:高电位用红色,低电位用蓝色。380V 交流线:ABC 三相依次为 黄 绿 红,零线用蓝色。保护地线用黑色。 1.6.9 所有电缆布放要求平直、整齐、美观,绑扎均匀。扎带的间距要求:线径大于 1cm 时: 25cm
1.5 信号电缆部分:
1.5.1 线缆的规格与走线路由符合设计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布放路由应不影响维护和将来扩 容。
1.5.2 布放电缆时,应无交叉、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1.5.3 绑扎电缆松紧适度,线扣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剪掉,不留尖刺,线扣朝向一致,间距
均匀。 1.5.4 电缆不得有破损、断裂。任何线缆中间不能有接头。 1.5.5 120 欧姆电缆芯线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按照线径大小达到规定的绕接圈数,绕
线大于等于 16 平方,防雷地线采用黄绿色电缆,保护地线可用黑色。直流电源线正极用红 色,负极用蓝色。 1.4.6 防雷地线要求直接引入接地体,不得和其它接地电缆复接。 1.4.7 室内外铜铁换排应在机房建设时分别与房基避雷带引出的室内外总保护地度锌扁铁焊接, 作为基站接地点,焊接应牢靠并采取防腐措施。 1.4.8 蓄电池架、主走线架、各分支走线架、垂直走线架及水平走线架接头处均要求除漆且垫毛 刺垫片接地。 1.4.9 室外接地点分 A、B、C 三点(A 点:距室外馈线头 25-30cm;B 点:水平天桥馈线起弯处向 上 0.5-1M 处;C 点:馈线进机房之前)。禁止在馈线拐弯的弧度上做接地。 1.4.10 如果馈线 A 点、B 点接地之间的馈线长度超过 50 米,则要求在塔身中间偏下位置增加一 处接地点。 1.4.11 接地引入线和工作地两根 95 平方的接地电缆要求接至接地铜排(铜板凳)的下侧最左、 最右面的两个大孔。
好。 1.7.7 每块电池应按顺序贴上电池序号标签,总电压 0V 处为 1 号依此类推 2 号、3 号…… ,开关
电源架中的电池温控线也要布放。 1.7.8 蓄电池抗震铁架要求对地加固并接地(两组电池架的复接地线连接位置、走向要一致)。
2 其他相关内容: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 机房建筑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机房墙壁及地面已充分干燥,门窗闭锁应安全可靠,预留 空洞的规格、数量、位置、尺寸等均要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第1页共5页
1.2 铁件安装部分:
1.2.1 凹型钢的安装工艺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立柱的垂直度偏差<1.5‰,对地加固牢靠,加 固凹钢与墙柱(无墙柱时与墙壁)固定,不得与天花板固定。
1.2.2 正常情况下,走线架与架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30cm。 1.2.3 走线架接地必须除漆后使用毛刺垫片安装且相邻走线架用短连线连通。毛刺垫片应在铜鼻
1.4 接地部分:
1.4.1 室内外总保护地线应从地网上不同的引入点引入,两个引入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5 米。 1.4.2 正常情况下不得改变接地装置(如不得在接地排上扩孔)。 1.4.3 基站所有设备外壳、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做保护接地。 1.4.4 室内外接地排应分别通过 95 平方毫米线连接至铜铁转换排。 1.4.5 所有用于防雷接地电缆线经不小于 35 平方,且防雷接地线越短越好。其它所有的机壳接地
接线芯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 1.5.6 传输电缆两端插头应完好无损,正确插接牢固。 1.5.7 传输电缆转弯半径不应过小(不小于 6cm),在拐弯处应留有余量。 1.5.8 传输电缆接头的制作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屏蔽层破皮不得太长,不应露铜,并
用热缩套管保护。正确选择压接模具,压接牢靠。焊点要求光滑饱满,不得虚焊,假焊, 漏焊。 1.5.9 传输电缆每根都应做导通测试,以防短路、断路现象的发生。 1.5.10 BTS 机架到传输架 DDF 的传输线要求放到位,绑扎美观,做好头子,不得凌乱的堆在架 顶。 1.5.11 尾纤在机柜外布放应采取保护措施,在槽道内(走线架上)应加套管或线槽道保护,无 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扎得过紧,编扎后的尾纤在槽道内(走线架上) 应顺直,无明显扭绞。
在右侧上下加固),其他机架都必须有对顶加固,相邻机架应连接加固。 1.3.5 机架走线槽、顶盖和防鼠网应全部安装,(建设单位要求不装的要有书面证明)。当机架顶
部须开出线孔时,防鼠网开孔边缘不得有毛刺。圆孔直径不大于 10cm、顺机架一边开矩形 孔时,宽度也不超过 15cm。 1.3.6 机架前后门应安装且开、关顺畅,机架各部件油漆不应有脱落或碰伤,不得变形。 1.3.7 机架上的防静电手环要求正确安装。 1.3.8 不得使用活动扳手紧螺丝。
移动基站安装规范
1 规范要求:
1.1 天馈线安装部分:
1.1.1 天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按设计要求无法安装的、必须现场变更的应填写工程变更单。 1.1.2 天线的组装应符合厂家说明书要求,特别注意将润滑剂涂在紧固螺杆上,以便于将来调整
天线。天线加固确保牢固可靠,注意正确使用双螺帽加固。 1.1.3 天线安装位置及高度要确保在避雷针或抱杆的 45 度角保护范围之内。 1.1.4 天线方位角偏差小于 5 度,扇区次序正确。俯仰角偏差小于 1 度。并在随工检查记录上注
第2页共5页
1.4.12 接地线应顺直往下走,不得成直角弯、锐角弯甚至打圈往回。 1.4.13 馈线窗应布放接地线。 1.4.14 室内外地线连接处必须采取防腐措施。 1.4.15 两个电源系统不得互相连通,包括走线架以及凹型钢,特别是工作地线要求互相绝缘,
两套电源系统的接地铜排不得直接复连,在机房接地点全部用完的情况下,可将两个铜排 的总保护地线连至同一个铜铁转换排。 1.4.16 传输机架内接光缆加强芯的端子板要单独放一根保护地线到室内接地排。
明角度。 1.1.5 对于 3G 与 GSM 的共址站,3G 的发射天线与 GSM 接受天线的水平隔离度、3G 与 GSM 天线系
统不同天线平台的垂直隔离度必须满足系统隔离要求。 1.1.6 天线与室外跳线的接头处拧紧之后,先裹3层胶泥,缠绕时,胶泥要求拉长 1 倍,且层层
叠压 1/2,外面再用胶带裹 5 层(第一层从下往上,最后一层也是从下往上裹)。然后用扎 带扎紧两端,要求裹得圆滑饱满,胶泥不外露。 1.1.7 室外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处拧紧之后,用胶泥裹三层,再用胶带裹 5 层(第一层从下往上, 最后一层也是从下往上裹)。然后用扎带扎紧两端,要求裹得圆滑饱满,胶泥不外露。室外 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处应保持平直,平直段不少于 40 cm,以保证馈线、跳线连接处没有 应力。 1.1.8 馈线头必须按照安装说明制作,馈线截面切除平整,不留铜屑,按图组装,正确使用防水 胶。馈线屏蔽层向外侧翻压,必须和馈线头接触紧密,中间白色绝缘体必须压整齐。 1.1.9 室外 1/2 跳线不应打圈。 1.1.10 布放每一根馈线之前及时做好两端标签,每根馈线余量小于 2 米。 1.1.11 馈线布放之前,根据室内跳线连接位置确定馈线的路由走向和固定位置,同时要考虑预 留扩容位置。 1.1.12 馈线走向要平直,塔体部分每隔 1.2 米加固一处,过桥及室内部分每隔 0.9 米需加固一 次,加固点不得在馈线拐弯处。 1.1.13 7/8 馈线最小曲率半径为 25cm,1/2 馈线最小曲率半径为 12cm。馈线拐弯弧度一致,整 齐美观,需要时可用空卡或扎带固定。 1.1.14 馈线卡安装时垫片不得丢掉,要求安装牢固可靠、整齐美观。下面的并帽也必须拧紧。 塔体之外的馈线卡应两列靠在一起。 1.1.15 馈线进孔前应再次复查室内跳线的位置,根据确保室内跳线不交叉的原则确定馈线穿孔 位置。 1.1.16 馈线进机房前不要求有明显的防水湾,但要求保证良好的防水效果。 1.1.17 为了防止进水,禁止把三孔密封圈中间部分挖空、剖开。 1.1.18 室内 1/2 跳线尽可能不打圈,布放时应避免交叉。如必须打圈可让 1/2 跳线打圈的弧度 一致,馈线头位置不要求一致,距离馈线头 10-20cm 处必须有馈线卡固定。 1.1.19 馈线头接地 C 型环要求压接整齐牢固。 1.1.20 馈线、跳线接头都必须拧紧,特别是架顶部分。 1.1.21 室外部分安装完毕后馈线孔要密封好,不留空隙。 1.1.22 当 A 点、B 点接地之间馈线距离大于 50 米,须要在塔身中间偏下位置增加一处接地。当 馈线在室外多次拐弯时,也需要在中间拐弯处之前增加一点接地。
子和走线架中间,接地线可放在走线架内侧。 1.2.4 过桥走线架和主走线架旁边的凹钢加固要求水平,可在凹钢上打孔,用 L 夹板在走线架的
内侧和凹钢加固。 1.2.5 走线架、凹钢加固点或支撑点距离小于 2 米,受力点要加固;走线架横档面向上安装。 1.2.6 机房走线架整体要保持水平,上下垂直偏差每米不超过 2mm。 1.2.7 走线架连接处边缘 10 厘米处要有加固点。
第3页共5页
—30cm 一档;线径小于 1cm 时 15—20cm 一档。 1.6.10 电缆拐弯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要自然圆滑,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6 倍,铠装电缆弯曲半径不小
于电缆外径的 12 倍。特别是在设备端连接电源线时不能出现“S”型弯。 1.6.11 电源线和熔丝、接线端子连接处不能有应力,必须保留一段直线距离之后才可以拐弯,
1.3 机架安装部分:
1.3.1 机架应按工程设计图纸要求安装,如需变更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1.3.2 机架垂直度误差必须小于 1‰(2 米架一般小于或等于 2 毫米)。同一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
成一直线。 1.3.3 所有机架应对地加固,膨胀螺丝规格不能小于 M8。厂家有要求的应严格用厂家的配套螺丝。 1.3.4 BTS 机架采用背加固(BTS 高架应用 2 根凹钢在机架背后两侧上下加固,矮架应用 1 根凹钢
1.7 标签、蓄电池部分:
1.7.1 所有布放的线缆两端都必须有标签,并注明××设备 → ××设备。 1.7.2 室内 1/2 跳线(包括双工器跳线),7/8 馈线 两端必须有标签,标签贴好之后,外面要裹
一层宽透明胶带。标签贴法如:TA,RA,TB,RB,TC,RC,TD,RD。 1.7.3 BTS 面板上必须按规定贴 BTS1;BTS2;BTS3 及扇区号,施工日期,方位角,俯仰角等参数。 1.7.4 交流屏前面面板上的空气开关要注明其连接去向(如哪一个是到开关电源架的)。 1.7.5 蓄电池的组装要考虑出线路由,电池线尽可能短。电源线不得交叉、不得触地。 1.7.6 单体电池应按顺序排放,连接条及螺丝截面应涂上电力脂,螺丝拧紧,接线端子保护套要套
2.1.2 机房建筑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已经竣工并验收合格,接地电阻必须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1.3 市电已引入机房,机房照明系统已能正常使用。 2.1.4 铁塔的高度、接地、平台、抱杆的位置等均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1.5 开工前建设和施工单位的代表应对已到达施工现场的设备和主要器材的规格型号及数量共
1.6 电源线部分:
1.6.1 380V 电源线色谱要正确,ABC 三相依次是黄 绿 红,蓝色零线。黑色或黄绿线用作保护地。 1.6.2 交流零线不得经过任何熔丝、开关,必须直接通过铜牌相连。 1.6.3 从配电箱、交流屏、开关电源架的熔丝配置要求前者比后者要大,配置的比率最好为 1:
1.6,建议合理的配置从前往后依次为 160A—100A—63A,空调接 16A 的空开,照明可用 10A 的 1.6.4 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1/2 馈线、信号线分开排放。 1.6.5 机房内的交直流电源线必须采用阻燃电缆。 1.6.6 铜鼻子必须经过镀锡处理后方可与设备端子相连。螺栓穿向应由内向外、由下向上。平垫、 弹垫齐全(弹簧垫片应加装于螺帽一侧),螺杆露丝 2-3 螺纹。 1.6.7 电源线与铜鼻子连接必须采用压接或焊接方式,根据铜管长度来确定电源线的开剥长度, 套上铜管之前注意要撕去电缆的绝缘纸,要求压接或焊接牢靠(压接不得少于 2 道),且用 相应颜色的热缩套管保护。 1.6.8 直流线的热缩套管颜色为:高电位用红色,低电位用蓝色。380V 交流线:ABC 三相依次为 黄 绿 红,零线用蓝色。保护地线用黑色。 1.6.9 所有电缆布放要求平直、整齐、美观,绑扎均匀。扎带的间距要求:线径大于 1cm 时: 25cm
1.5 信号电缆部分:
1.5.1 线缆的规格与走线路由符合设计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布放路由应不影响维护和将来扩 容。
1.5.2 布放电缆时,应无交叉、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1.5.3 绑扎电缆松紧适度,线扣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剪掉,不留尖刺,线扣朝向一致,间距
均匀。 1.5.4 电缆不得有破损、断裂。任何线缆中间不能有接头。 1.5.5 120 欧姆电缆芯线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线枪,按照线径大小达到规定的绕接圈数,绕
线大于等于 16 平方,防雷地线采用黄绿色电缆,保护地线可用黑色。直流电源线正极用红 色,负极用蓝色。 1.4.6 防雷地线要求直接引入接地体,不得和其它接地电缆复接。 1.4.7 室内外铜铁换排应在机房建设时分别与房基避雷带引出的室内外总保护地度锌扁铁焊接, 作为基站接地点,焊接应牢靠并采取防腐措施。 1.4.8 蓄电池架、主走线架、各分支走线架、垂直走线架及水平走线架接头处均要求除漆且垫毛 刺垫片接地。 1.4.9 室外接地点分 A、B、C 三点(A 点:距室外馈线头 25-30cm;B 点:水平天桥馈线起弯处向 上 0.5-1M 处;C 点:馈线进机房之前)。禁止在馈线拐弯的弧度上做接地。 1.4.10 如果馈线 A 点、B 点接地之间的馈线长度超过 50 米,则要求在塔身中间偏下位置增加一 处接地点。 1.4.11 接地引入线和工作地两根 95 平方的接地电缆要求接至接地铜排(铜板凳)的下侧最左、 最右面的两个大孔。
好。 1.7.7 每块电池应按顺序贴上电池序号标签,总电压 0V 处为 1 号依此类推 2 号、3 号…… ,开关
电源架中的电池温控线也要布放。 1.7.8 蓄电池抗震铁架要求对地加固并接地(两组电池架的复接地线连接位置、走向要一致)。
2 其他相关内容:
2.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 机房建筑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机房墙壁及地面已充分干燥,门窗闭锁应安全可靠,预留 空洞的规格、数量、位置、尺寸等均要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第1页共5页
1.2 铁件安装部分:
1.2.1 凹型钢的安装工艺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立柱的垂直度偏差<1.5‰,对地加固牢靠,加 固凹钢与墙柱(无墙柱时与墙壁)固定,不得与天花板固定。
1.2.2 正常情况下,走线架与架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30cm。 1.2.3 走线架接地必须除漆后使用毛刺垫片安装且相邻走线架用短连线连通。毛刺垫片应在铜鼻
1.4 接地部分:
1.4.1 室内外总保护地线应从地网上不同的引入点引入,两个引入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5 米。 1.4.2 正常情况下不得改变接地装置(如不得在接地排上扩孔)。 1.4.3 基站所有设备外壳、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做保护接地。 1.4.4 室内外接地排应分别通过 95 平方毫米线连接至铜铁转换排。 1.4.5 所有用于防雷接地电缆线经不小于 35 平方,且防雷接地线越短越好。其它所有的机壳接地
接线芯应从端子根部开始,不接触端子的芯线部分不宜露铜。 1.5.6 传输电缆两端插头应完好无损,正确插接牢固。 1.5.7 传输电缆转弯半径不应过小(不小于 6cm),在拐弯处应留有余量。 1.5.8 传输电缆接头的制作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指标的要求,屏蔽层破皮不得太长,不应露铜,并
用热缩套管保护。正确选择压接模具,压接牢靠。焊点要求光滑饱满,不得虚焊,假焊, 漏焊。 1.5.9 传输电缆每根都应做导通测试,以防短路、断路现象的发生。 1.5.10 BTS 机架到传输架 DDF 的传输线要求放到位,绑扎美观,做好头子,不得凌乱的堆在架 顶。 1.5.11 尾纤在机柜外布放应采取保护措施,在槽道内(走线架上)应加套管或线槽道保护,无 套管保护部分宜用活扣扎带绑扎,扎带不宜扎得过紧,编扎后的尾纤在槽道内(走线架上) 应顺直,无明显扭绞。
在右侧上下加固),其他机架都必须有对顶加固,相邻机架应连接加固。 1.3.5 机架走线槽、顶盖和防鼠网应全部安装,(建设单位要求不装的要有书面证明)。当机架顶
部须开出线孔时,防鼠网开孔边缘不得有毛刺。圆孔直径不大于 10cm、顺机架一边开矩形 孔时,宽度也不超过 15cm。 1.3.6 机架前后门应安装且开、关顺畅,机架各部件油漆不应有脱落或碰伤,不得变形。 1.3.7 机架上的防静电手环要求正确安装。 1.3.8 不得使用活动扳手紧螺丝。
移动基站安装规范
1 规范要求:
1.1 天馈线安装部分:
1.1.1 天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按设计要求无法安装的、必须现场变更的应填写工程变更单。 1.1.2 天线的组装应符合厂家说明书要求,特别注意将润滑剂涂在紧固螺杆上,以便于将来调整
天线。天线加固确保牢固可靠,注意正确使用双螺帽加固。 1.1.3 天线安装位置及高度要确保在避雷针或抱杆的 45 度角保护范围之内。 1.1.4 天线方位角偏差小于 5 度,扇区次序正确。俯仰角偏差小于 1 度。并在随工检查记录上注
第2页共5页
1.4.12 接地线应顺直往下走,不得成直角弯、锐角弯甚至打圈往回。 1.4.13 馈线窗应布放接地线。 1.4.14 室内外地线连接处必须采取防腐措施。 1.4.15 两个电源系统不得互相连通,包括走线架以及凹型钢,特别是工作地线要求互相绝缘,
两套电源系统的接地铜排不得直接复连,在机房接地点全部用完的情况下,可将两个铜排 的总保护地线连至同一个铜铁转换排。 1.4.16 传输机架内接光缆加强芯的端子板要单独放一根保护地线到室内接地排。
明角度。 1.1.5 对于 3G 与 GSM 的共址站,3G 的发射天线与 GSM 接受天线的水平隔离度、3G 与 GSM 天线系
统不同天线平台的垂直隔离度必须满足系统隔离要求。 1.1.6 天线与室外跳线的接头处拧紧之后,先裹3层胶泥,缠绕时,胶泥要求拉长 1 倍,且层层
叠压 1/2,外面再用胶带裹 5 层(第一层从下往上,最后一层也是从下往上裹)。然后用扎 带扎紧两端,要求裹得圆滑饱满,胶泥不外露。 1.1.7 室外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处拧紧之后,用胶泥裹三层,再用胶带裹 5 层(第一层从下往上, 最后一层也是从下往上裹)。然后用扎带扎紧两端,要求裹得圆滑饱满,胶泥不外露。室外 馈线头与跳线的接头处应保持平直,平直段不少于 40 cm,以保证馈线、跳线连接处没有 应力。 1.1.8 馈线头必须按照安装说明制作,馈线截面切除平整,不留铜屑,按图组装,正确使用防水 胶。馈线屏蔽层向外侧翻压,必须和馈线头接触紧密,中间白色绝缘体必须压整齐。 1.1.9 室外 1/2 跳线不应打圈。 1.1.10 布放每一根馈线之前及时做好两端标签,每根馈线余量小于 2 米。 1.1.11 馈线布放之前,根据室内跳线连接位置确定馈线的路由走向和固定位置,同时要考虑预 留扩容位置。 1.1.12 馈线走向要平直,塔体部分每隔 1.2 米加固一处,过桥及室内部分每隔 0.9 米需加固一 次,加固点不得在馈线拐弯处。 1.1.13 7/8 馈线最小曲率半径为 25cm,1/2 馈线最小曲率半径为 12cm。馈线拐弯弧度一致,整 齐美观,需要时可用空卡或扎带固定。 1.1.14 馈线卡安装时垫片不得丢掉,要求安装牢固可靠、整齐美观。下面的并帽也必须拧紧。 塔体之外的馈线卡应两列靠在一起。 1.1.15 馈线进孔前应再次复查室内跳线的位置,根据确保室内跳线不交叉的原则确定馈线穿孔 位置。 1.1.16 馈线进机房前不要求有明显的防水湾,但要求保证良好的防水效果。 1.1.17 为了防止进水,禁止把三孔密封圈中间部分挖空、剖开。 1.1.18 室内 1/2 跳线尽可能不打圈,布放时应避免交叉。如必须打圈可让 1/2 跳线打圈的弧度 一致,馈线头位置不要求一致,距离馈线头 10-20cm 处必须有馈线卡固定。 1.1.19 馈线头接地 C 型环要求压接整齐牢固。 1.1.20 馈线、跳线接头都必须拧紧,特别是架顶部分。 1.1.21 室外部分安装完毕后馈线孔要密封好,不留空隙。 1.1.22 当 A 点、B 点接地之间馈线距离大于 50 米,须要在塔身中间偏下位置增加一处接地。当 馈线在室外多次拐弯时,也需要在中间拐弯处之前增加一点接地。
子和走线架中间,接地线可放在走线架内侧。 1.2.4 过桥走线架和主走线架旁边的凹钢加固要求水平,可在凹钢上打孔,用 L 夹板在走线架的
内侧和凹钢加固。 1.2.5 走线架、凹钢加固点或支撑点距离小于 2 米,受力点要加固;走线架横档面向上安装。 1.2.6 机房走线架整体要保持水平,上下垂直偏差每米不超过 2mm。 1.2.7 走线架连接处边缘 10 厘米处要有加固点。
第3页共5页
—30cm 一档;线径小于 1cm 时 15—20cm 一档。 1.6.10 电缆拐弯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要自然圆滑,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 6 倍,铠装电缆弯曲半径不小
于电缆外径的 12 倍。特别是在设备端连接电源线时不能出现“S”型弯。 1.6.11 电源线和熔丝、接线端子连接处不能有应力,必须保留一段直线距离之后才可以拐弯,
1.3 机架安装部分:
1.3.1 机架应按工程设计图纸要求安装,如需变更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 1.3.2 机架垂直度误差必须小于 1‰(2 米架一般小于或等于 2 毫米)。同一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
成一直线。 1.3.3 所有机架应对地加固,膨胀螺丝规格不能小于 M8。厂家有要求的应严格用厂家的配套螺丝。 1.3.4 BTS 机架采用背加固(BTS 高架应用 2 根凹钢在机架背后两侧上下加固,矮架应用 1 根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