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等历史课题
《五四运动》教案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48——51,上承新文化运动,下接北伐战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以抽象思维获得了一定发展,对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同时又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因此这节课借助网络资源创设的丰富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获取、运用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看录象和进一步探究,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青岛“五四广场”图片为什么青岛会有“五四广场”,导入新课。
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五四爱国运动把本课题目用一句话概括:无产阶级的上历史五代以及发展壮大的过程。
展示学习目标。
初中历史五四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五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 掌握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3. 能够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五四运动的过程和影响
3. 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具体事件
2. 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五四运动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五四运动,引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呈现(15分钟)
1. 老师播放PPT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2. 学生观看映像资料,了解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三、讲解(15分钟)
1. 老师对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深层涵义。
2. 学生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产生的影响。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看法,老师引导学生整理思路并做出总结。
五、评价(5分钟)
学生互评,评价自己在该课程中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的文章,总结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谈谈对事件的看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五四运动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分析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未来可以通过拓展学习更多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课题2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案
课题2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概况。
阶段时间中心城市主力形式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起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爱国运动发展到新阶段(3)结果:初步胜利。
①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②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2)表现。
①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不是民族矛盾;直接原因(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外没有结束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只能说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而不是取得了彻底胜利,其彻底性是指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流程(一)启:回顾旧知: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有谁?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什么?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7.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导入新课:青年节是哪一天?每年的5月4日。
青年节是怎样命名的呢?导入第13课《五四运动》。
(二)读:导学提纲:1.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口号?2.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和表现?3.五四运动主力和中心的转移情况?4.五四运动的结果、性质和历史意义?(三)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四)知: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新课讲授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教师提问: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世界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的波及中国。
以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概况: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北洋军阀政府,明知丧权,却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北京青年学生凭借着一种对祖国无比诚挚的爱和胸腔中燃烧的青春热血,勇敢地走上历史舞台,吹响了革命求存 5分钟7分钟5分钟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五四运动教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五四运动教案
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1.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 掌握五四运动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3.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 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
3.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该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包括中国的国际地位、外国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以及青年学生对这种压迫的不满情绪。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讨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并呈现给全班。
4.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呈现的方式,深入讨论五四运
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包括政治、教育和文学方面的变革。
5. 总结: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的重
要意义和影响。
教学资源
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教科书:提供背景知识和重要事件的资料。
教学评估
1. 小组呈现:评估学生分组讨论时呈现的内容是否充分、准确。
2. 全班讨论:评估学生在全班讨论时对五四运动影响的分析和
思考能力。
3. 书面作业:布置与五四运动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所学内
容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五、学生阅读课本有关中共一大、二大纲领,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史实,对比中共一大二大的纲领有和异同,并思考中共二大纲领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四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对比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从而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通过材料,小组讨论,分析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4.通过对比中共一大二大的纲领的异同,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探索。
5.通过党成立后工人运动的相关史实,让学生体会仁人志士为革命不怕牺牲的高尚精神品格。通过中共三大史料相关习题的练习,认识到党在成立初期结合国情进行的探索。
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教师展示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图片、林祥谦事迹,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次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敌人的力量非常强大,必须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决议。
2、国民党是比较国民革命的党。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答案
1、国民大革命过程
2、通过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先进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3、通过对中共一大纲领、中共二大纲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主要活动及中共三大主要内容的分析,认识到党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成长、担当。
4、通过对国民大革命基本过程的整合,体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的推动作用。
6、总结本课知识,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7、李大钊《青春》作结语,寄语少年珍惜青春,树立远大目标。
4.13五四运动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时间:2023年 10 月日【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五四精神。
【智慧导入】情境导入: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为什么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智慧先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时间:;地点:主力:学生斗争方式:示威游行、罢课3.口号?4.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拥护,起草《》号召奋起反抗。
2.扩大(6月5日以后):地点的变化:运动的中心由转移到;斗争方式的变化:由学生罢课扩展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主力的变化:由学生变为。
3.结果:直接目标得以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胜利的表现:(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性质)。
2.五四运动以其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4.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5.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补充: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领导阶级: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
高一历史:五四运动教学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五四运动教学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May Fourth Movement Teaching Project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五四运动教学案(1919年)05-6-17【本节重点知识】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特别是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根本原因、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导火线;2、五四运动两个阶段的时间、中心、主力;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4、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知识结构】一、背景1、国际上:①一战期间、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促使中国人民的情绪高涨。
②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道路。
2、国内方面:①根本原因:国内矛盾日益加深——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出卖国家;对内掠夺和,猛增;之间不断混战。
②阶级基础:一战期间发展,队伍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
③思想基础:解放了人民的思想,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3、导火线:巴黎和会(1919年)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①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a、废除在中国的;b、取消“ ”;c、收回在大战时夺去的在的特权。
③结果:等国操纵会议,将在的特权转让给。
二、经过1、第一阶段:①时间:年月日——6月初。
②中心:③主力:④口号:“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⑤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第二阶段:①时间:年6月初起②中心:③主力: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
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2、罢免、、的职务;3、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上签字。
四、历史意义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的的革命运动。
是先锋;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发挥了作用;、等先进知识分子是领导。
2、比具有更广泛的基础。
3、功绩在于“ ,”(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4、促进了的传播,为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5、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属于的一部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自由、平等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隔不久,学生可能会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与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教学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问题引导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4.历史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场景。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五四运动试讲教案学科:历史年级:初中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经过;2. 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和经过,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案;2.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3. 相关书籍和资料;4.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此次运动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经过(15分钟)1. 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1919年巴黎和会中,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划分引发了这场运动;2. 讲述五四运动的经过:学生大规模示威,要求政府改革废约,抗议列强干涉中国事务;3. 分析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激发了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想。
三、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2. 展示讨论结果:各小组依次展示讨论结果,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
四、总结(5分钟)总结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在教授五四运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此次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调整教学步骤,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五四运动高中历史分析教案
五四运动高中历史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 通过历史案例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一战后的国际环境、中国的社会状况、文化思潮等。
- 五四运动的主要过程:从巴黎和会的不满到北京学生的示威,再到全国范围的响应。
- 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解放、文化更新、政治格局变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 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组织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老照片或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初步认识,了解他们的预备知识。
讲授与探讨- 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一战后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内部的社会矛盾。
- 描述五四运动的主要过程,强调学生的示威行动如何引发全国的响应。
-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包括思想文化的启蒙和政治格局的变化。
小组合作研究- 分学生进入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五四运动的影响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 每个小组准备汇报材料,可以是T、海报或小剧本等形式。
成果展示与讨论- 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 教师总结各组的观点,指出五四运动的长远意义和当代价值。
作业与反思-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五四运动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该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感受。
-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表现,进行课后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课题
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一)课标内容:能概述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导火线以及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并发扬五四精神。
(二)设计理念:本课内容较为生动,借助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以便于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问题。
同时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材解读(一)教材分析《五四爱国运动》是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中的第二课。
本课上承新文化运动,下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程。
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因此学好本课,将为学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五四爱国运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第一目“五四运动的爆发”,分析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力军和口号。
第二目“五四运动的扩大”,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结果。
第三目“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则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朝气、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判断是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历史学习方法的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应特别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同时注意培养论丛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导火线、过程和历史意义。
(历史教案)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
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一起看看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欢送查阅!五四运动的历史教案1教学难点对于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同学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争辩答复以下问题: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它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究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制造了条件。
)承上启下,老师讲授:就在新文化运动开展的过程中,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她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在反帝反封建这个目标上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
但是领导革命的阶级从农夫、开明地主、资产阶级等,变成了无产阶级;参与者也从少数“精英分子〞扩大为人民群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阶段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开头,到1935年红军长征成功结束。
其间还经受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斗、国共对峙等重大历史大事。
今日大家要探究的是其次单元第10课的内容,它可以告知大家青年节(同学节)的由来、“七一〞建党纪念日的由来等重要历史学问。
(布置同学阅读45——49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月、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同学学习和探究新课五四爱国运动1、“导言〞和45页小字局部的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什么联系(它们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缘由)2、依据46页“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旧遭侵害(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旧弱;北洋军阀政府仍旧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旧享有很多特权;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3、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青年同学提出了哪些主见(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21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处卖国贼等)[对于“21条〞,要指出它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过程中,与日本帝国主义签定的卖国条约]4、46页插图还我青岛反映同学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5、46页插图北京高师被捕同学回到时受到同学们的吵闹欢送顶端题字中的“中华民国八年〞是公元哪一年(1919年)你从这幅图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它证明白北洋军阀政府曾经镇压同学运动;但是,北洋军阀政府迫于人民的压力,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同学,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成功;被捕同学返校受到吵闹欢送,说明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宽敞同学的支持和拥护;被捕同学敢于斗争的爱国行为值得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傲慢。
高中三年级历史课教案中国近代史中的五四运动
高中三年级历史课教案中国近代史中的五四运动高中三年级历史课教案:中国近代史中的五四运动导语: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中的五四运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通过教学设计的合理组织,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五四运动的原因、背景、影响以及相关的思想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2.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3. 掌握五四运动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五四运动的起因与背景a. 戊戌变法失败后的中国社会与政治情况。
b. “五四”运动前夕的国际背景。
2. 五四运动的主要事件与发展a. 北京学生爆发的示威游行。
b. 对《凡尔赛和约》和《列强租界保护条约》的抗议。
c. 学生运动蔓延至全国各地,工人阶级的加入。
d. 品级运动与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
3. 五四运动的影响与启示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思想启示。
b. 学生与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
c. 四五运动的衍生与发展。
d. 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与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授(30分钟)a. 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b. 分析五四运动期间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过程。
c. 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与启示。
3. 小组活动(30分钟)a.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b.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进行交流。
4. 个人思考与写作(20分钟)要求学生展开思考,撰写一篇简短的作文,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影响。
5. 学生展示与讨论(20分钟)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作文,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6. 总结与回顾(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和思想启示的重要性。
四、教学辅助:1. 课件展示:利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
本课设计中,以“寻源五四: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走进五四:北京学生的壮举”“见证五四:全国民众的斗争”“追忆五四:不同时代的声音”为框架,多层次、不同角度的再现五四运动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史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同时,注重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标语、口号和斗争史实的了解,理解北京学生的爱国精神即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问题连续体理论落实。
此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本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推进的?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五四精神是什么?”通过这三个核心问题,再层层设问,使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跟随问题设置,不断思考,迸发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情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所以结合智慧学伴的内容给学生进行了课前的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听说过五四运动,知道爆发的时间和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经过和历史意义不明确,所以根据检测结果,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教学模式。
运用文字材料、图片、节选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再结合问题导读、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智慧学伴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视频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技能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了。
五四运动教案初中
五四运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 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1.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爱国运动。
2. 引导学生学习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
3. 学生总结五四运动的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亲日官员,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签和约。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 学生分享对五四运动意义的理解: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2. 学生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五四运动激发了一代青年的爱国热情,促使他们寻求革命真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大革命奠定了基础。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2024年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册,第13课五四运动。
详细内容为第一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五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重点分析1919年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掌握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强调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五四运动的选择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关于五四运动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五四运动2. 主要内容:(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族危机加深;爱国情感的激发。
(2)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全国各地响应。
(3)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五四运动的背景。
(2)列举五四运动的过程。
(3)谈谈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五四运动的影响,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五四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贡献,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探究五四运动精神的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影响和意义;2.了解五四运动精神的内涵和价值;3.能够理解五四运动精神的现实意义并运用于实践中。
二、教学重难点:1.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影响和意义,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记忆深刻;2.五四运动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学生是否能够认真体悟和领悟。
三、教学过程:1.引入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前,国际上已经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这些事件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革命,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五四运动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2.学习(1)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请学生打开历史书,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
让学生记住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1919年5月4日)、发生的地点(北京大学)、原因和背景(巴黎和约的签订,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2)五四运动的意义请学生根据历史课本的内容,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让学生记住五四运动的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学生运动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主文化的发展,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启示(推进了新文化的兴起、倡导了公理正义和科学民主精神)(3)五四运动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请学生根据历史课本,文章等材料,了解五四运动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让学生记住五四运动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科学主义,责任感精神、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企业家精神)和价值(正义、进步、公平、创新、敢于争取和奋斗)3.实践(1)小组讨论请学生组成小组,一起讨论五四运动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如何运用五四运动精神。
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写在纸上。
(2)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每个小组的其他成员对展示进行评价和点评。
(3)思考反思请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自己是否具备五四运动精神中所提到的那些品质,如何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运用五四运动精神。
四、评估方法利用课堂讨论、绘画、写作、口语表演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五四运动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学生对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认识的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深化学生对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掌握基本时间、地点、事件等;2.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其历史理解、分析和思考能力;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4.营造积极向上、开放自由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任课老师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重点1.深入挖掘五四运动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其文化背景;3.加深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和体验。
三、教学步骤1.引入激情(1)升旗仪式(2)播放五四运动的音视频短片2.前置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自发性网络,查询如下问题:(1)五四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2)五四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如何?(3)五四运动的契机是什么?(4)五四运动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的意义是怎样的?3.核心内容(1)讲解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事件等基本信息(2)解读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课案内容结合了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五四前的各种思潮,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传统文化、民族主义等,能让学生系统化、全面地了解五四运动起源的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历史变革和现实价值(3)分析五四运动的发展历程,包括学生爱国思想觉醒、示威游行、爆发运动、游行示威、周恩来等人的上书,给学生展示五四运动的历程、动员和影响(4)感悟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学生们深入思考五四运动所提出的精神倡导和现实要求,思考其对于现代中国社会建设、文化传承、心态塑造的现实意义,从而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完善他们的人文修养。
4.积极互动(1)班级互动,让全体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2)自由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商讨、发表观点,引导他们思考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各种思想、文化产生的深刻内涵。
5.评价总结(1)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情况(2)在班会结束后安排学习文化课、四、教学拓展1.教学体验峰会2.历史文化之旅3.相关兴趣爱好活动等五、教学反思“深化学生对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认识”的班会课程是人文素养教育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等历史课题
当五四浪潮袭来的时候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暴发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
2、能对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性质、领导者、革命的主力、运动的背景),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我们要起来反抗。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康有为、梁启超像”“义和团旗帜”“孙中山像”提问:大家还熟悉这三幅图片吗?相信关于他们的故事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哪位同学能分别用一两句话概述一下。
那么,挽救中国到底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中国革命的曙光究竟在哪里?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学习(板书)二、交流探究1、新文化运动(1)简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阅读教材,知识归纳: A、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B、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 C、新文化运动的口号(3)资料交流: A、了解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投影图片) B、你还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其他一些人物吗?(4)通过以上资料的交流,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方法:在自主概括的基础上与同桌或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学习。
)小结:(投影)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孔教。
探究、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场运动前后期在思想宣传方面有什么重大变化?2、五四运动(1)课前同学们做了很多资料调查,相信对“五四运动”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A、五四运动暴发的背景及原因 B、五四运动的经过 C、五四运动的结果小结:(板书学生完成)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先锋:学生主力:工人阶级领导者: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结局:初步胜利标志: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去运动矛头所指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想一想,哪些人参加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前后期有什么重要的不同,你怎样评价它?(提示: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进行比较:性质、领导者、革、、命的主力、运动的背景)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五四浪潮袭来的时候教学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暴发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
2、能对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性质、领导者、革命的主力、运动的背景),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我们要起来反抗。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康有为、梁启超像”“义和团旗帜”“孙中山像”提问:大家还熟悉这三幅图片吗?相信关于他们的故事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哪位同学能分别用一两句话概述一下。
那么,挽救中国到底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中国革命的曙光究竟在哪里?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学习(板书)二、交流探究1、新文化运动(1)简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阅读教材,知识归纳: A、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B、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 C、新文化运动的口号(3)资料交流: A、了解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投影图片) B、你还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其他一些人物吗?(4)通过以上资料的交流,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方法:在自主概括的基础上与同桌或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学习。
)小结:(投影)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孔教。
探究、讨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场运动前后期在思想宣传方面有什么重大变化?2、五四运动(1)课前同学们做了很多资料调查,相信对“五四运动”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A、五四运动暴发的背景及原因 B、五四运动的经过 C、五四运动的结果小结:(板书学生完成)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先锋:学生主力:工人阶级领导者: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结局:初步胜利标志: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去运动矛头所指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想一想,哪些人参加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前后期有什么重要的不同,你怎样评价它?(提示: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进行比较:性质、领导者、革、、命的主力、运动的背景)小结。
(3)生活链结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学生发生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爱国的具体表现,那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样体现我们的爱国思想?三、小结第8课探寻祖先生活的痕迹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的作用。
2、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
3、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4、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二、教学过程1、在转变过程中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认为起极其重要作用的是什么?为什么?2、什么是旧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请你介绍一下古代中国最早的古人类。
出示导读提纲这一环节让学生装主动参与探究较为重要。
创设适宜问题情景可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动机与兴趣,能产生正向的学习迁移。
因此,拟出了5个不同层次问题,在课前将这些问题印发给学生:围绕这5个问题作为学习导读提纲,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3、我们人类从哪里来? 你知道几种关于“我们祖先起源”的说法?请你评价并说明理由。
通过P4阅读阅读卡,学生马上会归纳出三个人类起源说。
这三个答案对学生来讲很简单,老师在学生讨论发言中可以补充与引导:让学生观察图1—1《攀树的古猿想象图》并朗读“阅读卡”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当时古猿可能的生活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科学的。
并提出恩格斯后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理论。
4、什么是旧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请你介绍一下古代中国最早的古人类。
结合图1—4《史前人类打制的石器》,学生会知道什么叫旧古器时代。
根据教材信息通过文字组合,学生基本上能介绍清楚元谋人的情况。
学生在思考进行交流回答后教师可以归纳:亚、非、欧等地区发现了远古人的人类化石证明早在这些地方远古人谅开始生存了。
并引导学生对照地图册,查阅图中地名所在国家,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教学反思:经过师生共同探讨,促使学生自己对本节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构成网络,使学生的能力和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
第9课回到七千年前的日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河姆渡遗址的地点、年代、主要的文物资料。
2.知道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3.通过馆校结合,理解河姆渡遗址一些重要的考古资料所反映的社会情况能力目标:1.通过相关问题设计及其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和科学的推测能力,促进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提出疑问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2.能有效地收集、处理历史资料、社会信息。
情感目标:1.关注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热心有关文物保护的公益活动,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珍惜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书本知识和博物馆藏品的有机结合。
2.将博物馆藏品介绍给学生时,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地开展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走进博物馆。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将静态的历史知识与音乐、影像材料等动态的历史素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一段“饿了吗?”的广告片。
请学生讨论广告创意。
老师提问: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类是如何战胜险恶的外界环境,从而生存、进化的?引出课题《画说河姆渡》。
河姆渡遗址 7000年前的木水井2.河姆渡遗址简介(基础性知识)地点:长江流域,今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发展阶段:母系氏族公社环境简介:山水环绕的滨海平原,南面与四明山紧紧相连气候类型:热带或亚热带气候3.河姆渡人的衣食住行(拓展性知识)食:采集、渔猎、人工栽培水稻提出问题:河姆渡人是如何发明人工栽培水稻的方法?它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教师展示稻谷图片,简述发掘过程。
要求学生将河姆渡人发明水稻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情景化,并用简单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
展示河姆渡人人工栽培水稻时所用的部分工具,结合学生的思考,猜出其用途,感受到原始人的智慧火花,从而使学生能够比较自然地接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这一观点。
住:展示半坡氏族圆形尖顶小屋(图一)和河姆渡氏族干栏式木结构长屋(图二)问题一:你认为哪一种房屋最适合河姆渡人居住?并说出理由。
建议学生从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分析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房屋建筑特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主要从我国气候特征考虑:西北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天受寒冷的北风侵袭。
地穴或半地穴的建筑冬暖夏凉,圆形尖顶小屋且门朝南开以及墙壁的设计,好处是冬天免受寒冷的北风侵袭,屋内更多地得到阳光的照射,保证室内温度,等等。
江南地区多雨水,特别潮湿,人住在下层对身体不利;还可以从防止洪水、防止野兽的袭击等方面考虑,木结构房屋还应考虑通风的因素,等等。
总之这些房屋建筑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认识不断提高、经验不断丰富的结晶,实践出真知。
问题二:河姆渡人是如何加强房屋的牢固性?请画出干栏式木结构长屋的外部简要示意图。
介绍几千年来,我国古代建筑一直沿用的榫卯结构。
让学生举出现在常用的榫卯结构的例子,老师实物展示榫卯结构的基本构件。
衣:设计问题:你认为河姆渡人穿什么样的衣服,它是如何制成的?让学生讨论,或画、或说,然后老师展示陶纺轮、踞织机等有关河姆渡人使用的纺织工具图片,让学生验证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行:河姆渡人用什么作为他们的交通工具?(独木舟)根据已学知识让学生探讨,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画出使用的交通工具示意图。
老师展示现代人模拟的陶舟、木桨图片。
4.展示河姆渡遗址的其它展品并让学生思考其用途如展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制炊具(灶、釜、甑),它的基本原理与现在的电饭锅原理大致相同,说明原始人类的聪明智慧。
展品还包括:绳索残段、苇席残片、骨针、骨耜、骨镰、石凿、石斧、石锛、鹤嘴锄、木杵、葫芦、南酸枣、菱角、橡子、鲫鱼鳃骨、中华鳖壳等等。
5.教学小结让学生讨论:从河姆渡文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板书河姆渡文化的内涵:创新精神、坚忍不拔精神。
6.学习方法指导(1)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
历史知识不仅来源于教材,也可参观调查(如参观博物馆、人物专访等),或实地考察(文物古迹的考察等),亦可查阅文献(上图书馆查阅等),有条件的更可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来获得。
提供相关网站:ttp:///等(2)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历史资料、社会信息。
三、从河姆渡文化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教学反馈从学生课前参与收集资料、课堂参与教学过程、课后主动参与实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高度激发,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很乐意动手“图说历史”,在他们自觉与不自觉的教学体验中,教师也完成了在学生动态的思维过程中,有机的穿插静态历史知识描述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中能有条理的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知识的想法和观点。
课后,有条件的同学也上网浏览相关内容,有的参观了浙江博物馆,也有同学表达了假期将亲赴河姆渡遗址参观的愿望。
第10课新石器时代的宝贝●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重难点突破:教师通过一个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及一组组出土文物的图片,使学生分析出先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教师利用具体实物,如:吹奏陶塤和小口尖底瓶汲水的实验,使学生切身体会先民的精神生活以及科学知识的萌芽。
教与学的过程●新课导入【播放】用塤吹奏的乐曲。
【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首优美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提问】这个陶塤是老师从陕西买来的,谁知道陶塤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这是新时期时代远古先民发明的乐器。
)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已经相当丰富了,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当时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新课教学【提问】(出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文物图)1.砍砸器和尖状器是用来做什么的?它的制作与磨制石器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出打制石器比较粗糙,而磨制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显而易见,这种石器比打制石器进步得多。
)2.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相比在功能上有哪些进步?(引导学生回答出磨制石器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反复磨制刃部,还可以多次使用,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3.这些磨制石器可以做成哪些工具?(石镰、石斧)石镰、石斧可以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石镰可以收割庄稼、除草,石斧可以砍柴等,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种植庄稼并掌握了除草、收割技术。
)【叙述】可见这种磨制石器比以前的打制石器要进步得多,人们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由此,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便产生了。
【提问】1.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