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的抗震构造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其成因,地震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火山地震、塌陷 地震和构造地震。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又可将构造地震分 为三种: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不大于60km;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60~300km;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
•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它使地面发生剧 烈的运动,从而使房屋产生上下跳动及水平晃动。当结构经受不住这 种剧烈的颠晃时,就会产生破坏甚至倒塌。
(二)抗震设防的一般目标 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了 “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小震不坏 第二水准—中震可修 第三水准—大震不倒
(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将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 要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砖混结构住宅的局部倒塌( 都江堰) 原因:缺乏圈梁-构造柱体系及配套的连接构造措施。
底部框架倒塌后楼房下挫落地( 都江堰) 破坏特点:立柱压溃、整座房屋下挫,底层商场已经消失。但二层砖混结构 住宅阳台上的花盆却奇迹般地保持不动 原因:底层采用单独混凝土立柱支撑现浇楼盖的形式,二层以上为多层砖混 结构住宅。这种头重脚轻的混合结构方案本身就十分脆弱
表10-1我国地震烈度采用十二度划分法 (2)
• 三、地震的破坏作用 1. 地表的破坏现象
地表的破坏现象为:地裂缝、喷砂冒水、地面下沉及河岸、 陡坡滑 坡。 2 .建筑物的破坏现象 ⑴结构丧失整体性 房屋建筑或构筑物是由许多构件组成的,在强烈地 震作用下,构件连接不牢、支撑长度不够和支撑失稳等都会使结构丧 失整体性而破坏。 ⑵强度破坏 对于未考虑抗震设防或设防不足的结构,在具有多向性的 地震力作用下,会使构件因强度不足而破坏。如:地震时砖墙产生交 叉斜裂缝、钢筋混凝土柱被剪断、压酥等。 ⑶地基失效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可能下降甚至丧失,也可 能由于地基饱和砂层液化而造成建筑物沉陷、倾斜或倒塌。 3 .次生灾害 次生灾害是指地震时给排水管网、煤气管道、供电线路的破坏,以及 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核物质容器的破裂,造成的水灾、火灾、污 染、瘟疫等严重灾害。这些次生灾害有时比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还大。
印度地震(2001年,2万人,45亿美元)
兴建的建筑物没有抗震结构,使地震的伤亡加重。
印度地震
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分析
倒塌后的村镇地区教学楼( 汉旺镇) 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是砖混结构的农村民居。 原因:砖混结构住宅为单砖墙,且墙体多数未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楼层 之间也不设封闭圈梁。预制预应力圆孔板浮搁在砖墙上形成楼板、屋盖,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地震烈度不仅与震级大小有关,而且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条件 等因素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然而同一次地震却有好多个 烈度区。一般来说,离震中越近,烈度越高。我国地震烈度采用十二 度划分法(见表10-1)。
表10-1我国地震烈度采用十二度划分法 (1)
• 四、抗震设防目标
(一) 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 震烈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给出了全国主要城 镇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抗震设防 烈度大于9度地区的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其抗震设计应按 有关专门规定执行。即我国抗震设防的范围为地震烈度为6度、7度、8 度和9度地震区。
1.甲类建筑(特殊设防类),包括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 生灾害的建筑。设防标准: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 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 设防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2.乙类建筑(重点设防类)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包括医疗、广播、通讯、交通、供水、供电、供气、消防、粮食等。设防 标准同上
第十章 建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学习目标: 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构造要求,理解砌体结构抗震构造要求。
下面的几张图片使你对地震 有个粗浅的了解
台湾集集地震
彰化县员林镇邦富贵名门大楼为16层钢筋混凝土集合住宅大楼。地震时其 中一栋倾倒靠在呈L型平面大楼上,柱子间距7至10米。造成倾倒的原因是底层 柱子数量太少,间距太大。
第一节 建筑抗震的基本知识
一、地震的基本概念 震源; 震中; 震中区或极震区; 震中距; 等震线; 震源深度。
• 一、地震的基本概念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其作用结果是引起地面 ຫໍສະໝຸດ Baidu颠簸和摇晃。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区,是一个多 地震国家。
地震发生的地方叫震源;震源正上方的位置叫震中;震 中附近地面振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做震 中区或极震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地震 时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震线;震源至 地面的垂直距离叫做震源深度。
3.丙类建筑(标准设防类)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如:公共建 筑、住宅、旅馆、厂房等。设防标准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丁类建筑(适度设防类)抗震次要建筑,如:一般性仓库、人员较少的 辅助性建筑。 设防标准: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五、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为两大部分: 计算设计——对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定量分析计算; 概念设计——正确地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 造,以达到合理根据概念设计的原理,在进行抗震设计、 施工及材料选择时,应遵守下列一些要求:
图10-2 地震示意图
• 二、震级和烈度
1、地震的震级
衡量地震大小的等级称为震级,它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一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的震级用M表示。
一般来说,震级小于2级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称为微震;2级到4 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地震,会对建筑物 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7~8级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超过8级的 地震称为特大地震。到目前,世界最大的地震是2010.2月发生在智利 的8.8级地震,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的地震为7.8级,2008.5月四川汶川 地震为8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