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合集下载

第十章-建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第十章-建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表10-1我国地震烈度采用十二度划分法 (2)
三、地震的破坏作用
1. 地表的破坏现象 地表的破坏现象为:地裂缝、喷砂冒水、地面下沉及河岸、 陡坡滑 坡。
2 .建筑物的破坏现象 ⑴结构丧失整体性 房屋建筑或构筑物是由许多构件组成的,在强烈地
震作用下,构件连接不牢、支撑长度不够和支撑失稳等都会使结构丧 失整体性而破坏。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 确定建筑场地时,应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不 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地基和基础设计 应符合下列要求: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 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 基,部分采用桩基。
2、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体型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 案。建筑平面和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其刚度和质量分布宜均匀。 体型复杂的建筑宜设防震缝(图10-3示)。
烈度
6度
7度
8度
9度
≤24 >24 ≤24 >24 ≤24 >24 ≤24
四三三二 二 一 一




锚固长度
一级
抗震等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la
fy d ft
4 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 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 避开时,应采用满足等强度要求的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 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结构
烈度
类型 6度 7度 8度(0.2g)
8度(0.3g)
9度
框架 60m 50m
40m
35m
24m
注: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 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 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见表10-4。

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随着⾃然灾害的不断增多,建筑抗震构造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要求有哪些呢?我们⼀起来看看! 1.抗震设防的基本⽬标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标简单地说就是“⼩震不坏、中震可修、⼤震不倒”。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般柱。

(⼀)梁的抗震构造要求 梁的截⾯尺⼨ 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截⾯宽度不宜⼩于200mm;截⾯⾼宽⽐不宜⼤4;净跨与截⾯⾼度之⽐不宜⼩于4。

知识点三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结构材料脆性⼤,抗拉、抗剪、抗弯能⼒低,抵抗地震的能⼒差。

在地震作⽤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楼盖本⾝的破坏较轻,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构造要求 (1)构造柱最⼩截⾯可采⽤180mm×240mm(墙厚190mm时为18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4~12,箍筋间距不宜⼤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应适当加密;6、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4φ14,箍筋间距不应⼤于200mm;房屋四⾓的构造柱应适当加⼤截⾯及配筋。

(2)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槎,沿墙⾼每隔500mm设2φ6⽔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内点焊组成的拉结⽹⽚或φ4点焊钢筋⽹⽚,每边伸⼊墙内不宜⼩于1m。

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应沿墙体⽔平通长设置。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室外地⾯下500mm,或与埋深⼩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简述构造柱在抗震中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简述构造柱在抗震中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简述构造柱在抗震中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一、柱在抗震中的作用柱是建筑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之一,其在抗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柱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 承重作用:柱作为建筑结构的垂直承重构件,能够承受上部结构的重力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柱的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自重、活载以及地震荷载等因素,确保柱能够安全承受荷载。

2. 抗震作用:柱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由地震引起的水平地面加速度和地震力的作用,通过抵抗地震力的传递,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柱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刚度作用:柱的刚度决定了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

适当的柱刚度可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减小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4. 空间划分作用:柱作为结构的支撑点,可以将建筑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

二、柱的构造要求为了保证柱在抗震中的作用和性能,柱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

以下是柱的构造要求的几个方面:1. 强度要求:柱的强度要求是指柱的截面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柱的强度设计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柱具有足够的强度。

2. 钢筋配筋要求:柱的钢筋配筋要求是指在柱的截面内设置适量的钢筋,以增加柱的抗弯和抗剪能力,提高柱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钢筋的布置要符合设计规范,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良好粘结。

3. 截面形状要求:柱的截面形状要求是指柱的截面形状应选择合适的形状,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

常见的柱截面形状有矩形、圆形、方形等,选择合适的截面形状可以提高柱的抗弯和抗剪能力。

4. 柱与梁、板的连接要求:柱与梁、板的连接要求是指柱与上部结构的连接方式和连接性能。

连接方式要满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要求,连接性能要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性能。

5. 柱的布置要求:柱的布置要求是指柱的布置位置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以满足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

柱的布置应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空间使用效率,合理布置柱可以减小结构的变形和振动。

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构造要求

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构造要求

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构造要求一、引言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抗震构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抗震构造的设计和施工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构造进行详细介绍。

二、框架结构中柱的作用框架结构中柱是承受楼层荷载并传递到地基的主要承载构件。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柱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地震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荷载。

三、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设计原则1.合理选材:在选择柱子材料时,应考虑其强度、韧性等因素,以确保其能够承受地震荷载。

2.合理布置:在布置柱子时应考虑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平衡性,并且避免出现单点失稳现象。

3.合理截面:为了保证柱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大小的截面形状。

4.合理连接:柱子与梁、板等构件之间的连接应该牢固可靠,以确保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四、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施工要求1.加强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加强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业的监理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加强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和物品的安全。

五、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检测评估1.定期检测:建筑物竣工后,应定期对其进行抗震性能检测评估,以确保其能够承受地震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荷载。

2.科学评估:在检测评估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六、总结框架结构中柱是建筑物承重的主要构件之一,其抗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柱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且能够承受地震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荷载。

情境6砌体结构抗震构造要求..

情境6砌体结构抗震构造要求..

图1—3—12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构造柱的基础处理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 面以下500mm,或锚固于浅于500mm的基 础圈梁之内。
(8)构造柱与墙、圈梁的连接
•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 墙高每隔500rnm设2φ6拉结筋,且每边伸 人墙内不宜小于1m。 •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 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190
21
7
21
7
18
6
-
-
2、多层房屋的最大高宽比
烈度 6 7 8 9
最大高 宽比
2.5
2.5
2.0
1.5
3、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
房屋类别 烈度 6 多层砌体 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 凝土楼、屋盖 18 7 18 15 11 8 15 11 7 9 11 7 4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15 屋盖 11 木楼、屋盖 底部框架-抗 震墙 多排柱内框架 上部各层 底层或底部两层
6、其他构造要求
(1)门窗洞口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 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 360mm。 (2)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 (3)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符合轻质、均匀对称布 置和主体结构有可靠的柔性连接,不得采用嵌砌 砌体墙。 (4)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用同一 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 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
(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 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 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 拦板。 (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 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 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 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建筑结构平衡、防止结构倾覆、抗震构造要求

建筑结构平衡、防止结构倾覆、抗震构造要求

建筑结构平衡、防止结构倾覆的技术、抗震的构造要求一、建筑结构平衡的技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约束反力、二力平衡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0,0Y X ,∑=0M )静定桁架的内力计算:1、节点法二力杆:只有轴力(作用于杆件两端并沿轴线,拉力和压力)的杆。

杆件结构:静定结构(用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超静定结构2、截面法(内力、剪力图和弯矩图)二、防止结构倾覆的技术(抵抗倾覆的力矩≧(1.2——1.5)引起倾覆的力矩)力矩(使物体绕某点转动)=力×力臂(转动中心:力矩中心)力矩平衡(物体绕该点没有转动)方程:∑=0M (顺时针力矩之和=逆时针力矩之和) 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矩:力偶的一个力×力偶臂力的平移:从该点平移到另一点,必须附加一个力偶(作用效果才会相同)三、抗震的构造要求地震:火山、坍塌地震,构造地震(地壳运动)震源: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方位置震源深度: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浅源地震:5——40km ,危害最大)震中区:震中附近地面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震级(M ):地震本身强度(里氏震级)地震烈度:某地区的影响程度(12等级烈度表)(震中距、震级、震源深浅、地震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M<2:无感地震(微震,感觉不到),M=2-5(有感地震)M>5(破坏性地震)M>7(强烈地震,大震)M>8(特大地震)基本烈度: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大体为在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如:超越8度的概率为10%)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现有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的地区。

抗震设防基本思想和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设防目标)概念设计: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标准课程编码:23010019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08〕审核〔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23〕批准〔〕批准日期〔2022.10.23〕(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建筑工程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施工员、质检员及安全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相关岗位上的关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的方法;能领会结构设计意图,正确处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见的结构抗震问题,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提供材料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建筑力学》、《建筑构造》、《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后续课程有《质量事故分析》、《工程监理》和《毕业综合实训》。

2.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房屋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从而初步具备懂得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的方法;能领会结构设计意图,正确处理施工及工程管理中常见的结构抗震问题。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为工作提供结构抗震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场地土、场地类别划分、抗液化措施与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天然地基与桩基础进行抗震验算的能力,并且能用计算简图和计算书来表达验算过程;通过对结构基本周期、地震系数、地震作用效应与“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多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及结构抗震验算的能力,并且能用计算简图和计算书来表达验算过程;通过对钢筋混土框架结构震害特点、房屋选型、结构布置及抗震验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能力,并且能用施工图和计算书来表达设计成果;通过对砌体结构震害特点、房屋选型、结构布置、抗震验算方法及抗震构造措施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多砌体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能力,并且能用图表和计算书来表达设计成果。

关于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构造要求的说法

关于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构造要求的说法

关于框架结构中柱的抗震构造要求的说法在建筑结构中,柱是起到支撑和传递荷载的重要承重构件。

而在抗震设计中,柱的抗震构造要求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从柱的布置、截面形状、纵向钢筋配置、横向钢筋配置等方面介绍柱的抗震构造要求。

柱的布置在整体结构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合理的柱布置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一般情况下,柱的布置应尽量均匀,避免出现集中在某一区域的情况。

同时,在选择柱的布置位置时,还需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以及对柱的空间要求等因素。

柱的截面形状也是影响柱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形状应该选择适当的矩形或近似矩形形状,以提高柱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同时,柱截面的尺寸也应根据荷载大小和柱高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截面尺寸。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也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纵向钢筋的配置应根据柱的荷载大小、受力情况和抗震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来说,柱的纵向钢筋应采用密集布置,以提高柱的承载能力和延性。

同时,在柱的端部和柱-梁节点处,还需加强纵向钢筋的配置,以增强柱的抗震性能。

柱的横向钢筋配置也是确保柱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横向钢筋的配置应根据柱的受力情况和抗震性能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一般来说,柱的横向钢筋应采用密集布置,以提高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同时,在柱的端部和柱-梁节点处,还需加强横向钢筋的配置,以增强柱的抗震性能。

柱的抗震构造要求包括合理的布置、适当的截面形状、合理的纵向钢筋配置和横向钢筋配置等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能够有效提高柱的抗震性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详细设计和施工,确保柱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建筑物的长期安全使用。

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符合那些要求?

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符合那些要求?

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符合那
些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超高时建筑结构规则性的要求应从严掌握,明确竖向不规则和水平向不规则的程度,避免过大的地震扭转效应。

(二)结构布置、防震缝设置、转换层和水平加强层的处理、薄弱层和薄弱部位、主楼与裙房共同工作等妥善设计。

(三)结构的总体刚度应适当,变形特征应合理;楼层大层间位移和扭转位移比符合规范、规程的要求。

(四)混合结构工程、钢支撑框架结构的钢框架,其重要连接构造应使整体结构能形成多道抗侧力体系。

(五)多塔、连体、错层、带转换层、带加强层等复杂体型的结构,应尽量减少不规则的类型和不规则的程度;一般不宜超过《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规定的大适用高度。

(六)当几部分结构的连接薄弱时,应考虑连接部位各构件的实际构造和连接的可靠程度,必要时取结构整体计算和分开计算的不利情况,或要求某部分结构在设防烈度下保持弹性工作状态。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1.抗震设计:-结构基于极限状态设计,考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特征,并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

-采用可靠性分析方法,考虑地震概率,并确定结构的可靠性指标。

-根据地震区位、设计地震参数等确定地震力的设计谱,并根据设计要求计算结构的抗震力。

-根据设计基准地震的地震动频谱,进行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确定结构的固有周期和振型。

-通过地震响应谱分析,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加速度、剪力等,以评估结构的地震性能。

2.抗震材料选择:-使用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作为主要构造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

-选择具有良好耐震性能的连接材料,如高强度膨胀螺栓、粘结剂等,以确保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

-使用支撑耐震设备的材料,如阻尼器、减震橡胶等。

3.抗震构造形式的选择:-选择适合地震区的抗震结构形式,如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筒状结构等。

-设计合理的结构布局,合理配置结构横向抗力墙、支撑剂和抗震支撑系统等。

-采用双重结构、重要设备的柔性结构、迎震设备等,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4.抗震加固措施:-对已有的框架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如设置剪力墙、加强柱和梁的截面等,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使用抗震填充墙、加固结构连接节点等手段,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

-采用附加的抗震设备,如减震器、阻尼器等,提高结构的耐震性能。

5.施工质量控制:-对抗震构造的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各个构件的尺寸、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充分预埋连接件,增加结构的抗震性能。

-进行地震活动期间的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并避免施工期间的地震破坏。

总之,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主要包括抗震设计、抗震材料选择、抗震构造形式的选择和抗震加固措施等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概述框架结构是建筑领域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在地震区域,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抗震构造措施。

本文将介绍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及其原理。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抗侧刚度是指建筑物在受到侧向地震作用时,结构能够抵抗倾覆和位移的能力。

为了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增加框架设计中的柱子数量和布置密度,即增加水平框架的纵横比,提高刚度。

- 使用更高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增加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 增大构件尺寸,如增大框架中的梁柱截面尺寸,提高刚度。

- 在框架结构中设置剪力墙,增加结构的抗剪能力。

2. 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抗震能力是指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的能力。

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在结构的连接部位采用可塑性连接,增加结构变形能力,使结构能够在地震中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 在结构中设置阻尼器,吸收地震能量,减小结构受力。

- 在结构中设置减震器,通过弹簧和阻尼器的组合来控制结构的变形和响应。

- 在结构中设置防层间剪切墙,增加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3. 加固和改进现有结构对于已经存在的框架结构,可以通过加固和改进来提高其抗震性能。

常用的加固和改进方法包括: - 在框架结构的柱子和梁柱节点处加固,增加节点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 增加钢筋混凝土包裹层,提高柱子和梁的抗震能力。

- 在柱子和梁的受压区使用加固材料,增加其抗压能力。

- 在框架结构中加设斜撑或者斜杆等支撑构件,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抗震构造措施的原理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背后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结构的刚度和抗震能力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可以通过增加结构刚性元素(如柱子和剪力墙)的数量和布置密度来实现。

这样可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地震作用产生的侧向力和变形。

一建建筑实务重要知识点

一建建筑实务重要知识点

建筑工程技术1A411000 建筑结构与构造1A411010 建筑结构工程的可靠性1A411011 掌握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1)、安全性:自重、吊车、风、积雪荷载作用,坚固不坏;地震、爆炸等不发生倒塌。

1、可靠性 (2)、适用性:吊车梁变形无法使用;水池裂缝不能蓄水。

(3)、耐久性:砼老化;钢筋锈蚀。

(1)、承载力:①、结构构件或连接因强度超过而破坏;②、结构或其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倾覆、滑移); 2、极限状态 ③、反复荷载作用下构件或连接发生疲劳破坏。

(2)、正常使用:①、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过度变形; ②、构件过早产生裂缝或裂缝发展过宽;③、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的振幅。

3、结构杆件5种基本受力形式:。

4、材料强度要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 屈服强度、极限强度。

5、压杆临界力:P ij =202l EIπ影响压杆临界力的因素:①、材料 E ;②、截面形状和大小 I ;③、长度 l ;④、支承情况。

6、不同支座情况的临界力:受力个数越多,l 0越小,临界力越大。

(见图)3个约束L =2L 04个约束L =L 0(3)(2)(2)5个约束L =0.7L 0(3)(2)6个约束L =0.5L 0(3)(3)7、长细比λ是影响临界力的综合因素。

1A411012 熟悉结构工程的适用性1、悬臂梁端部最大位移 f=EIql 84,截面惯性矩I z=123bh 。

影响f 因素:①、材料性能;②、材料截面;③、荷载;④、构件的跨度(影响最大)。

2、裂缝控制主要针对砼梁(受弯杆件)及受拉构件。

裂缝控制分3个等级: (1)、构件不出现拉应力;(2)、构件有拉应力,但不超过砼抗拉强度; (3)、允许出现裂缝,但宽度不超过允许值。

1A411013 熟悉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12、环境作用等级:3、大截面砼墩柱在加大钢筋砼保护层厚度前提下,砼强度等级降低幅度不应超过2个等级,且设计年限为100年和50年的构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和C20。

浅谈抗震构造要求——构造柱

浅谈抗震构造要求——构造柱

在提高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性能 , 范要求在多层砌体房屋墙 10 并 应 留 马 牙槎 。 规 8 mm , 体的规定部位 , 按构造配筋 , 并按先砌墙后 浇灌混凝土 的施 工顺 序制成 2 构造柱 的纵筋宜采用 4 2 箍筋间距 不大于 2 0 m, ) l , 5 m 且在柱上下 的钢筋混凝土柱。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 断箍筋宜适当加 密, 可采用 @10 8度区超过五层时 。 6 0; 构造柱纵向钢筋 不是承担竖向荷载 的, 而是抵抗水平地震作用 。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对 宜采用 4 l , 4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 0 0 mm; 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应适当加大 砌体 的抗 剪 承 载能 力 约 可 以提 高 1%~ 0 在 地 震 作 用 下 , O 3 %, 能延 缓 和 限 截 面 及 配 筋 。 制墙体裂缝的发展 , 使砌体具有较高的变形能力即延性 。地震 时使开裂 3构 造 柱 的纵 筋 应 穿过 圈 梁 的 钢 筋 , 证 构 造 柱 的纵 筋 上 下 贯通 。 ) 保 的墙体不致突然倒塌破坏。 4 构 造 柱 不 必单 独 设置 基础 。一 般 只须 伸 入 室 外 地 面 下 5 0 m 即 ) 0m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 、 电梯问四角, 楼梯段 下端对应 的墙体处( 增 可。遇有浅于 50 m的基础 圈梁时 , 0m 亦可将构造柱纵筋锚人该圈粱 中。 加 四根构造柱 )外墙四角和不规则平 面的外墙对应转角 ( ; 凸角 )房屋纵 如 陔 圈 梁 在室 外 地 面 以上 、 内 地 面 以 下 时 , 样 可 以作 为 构 造 柱 锚 固 ; 室 同 横 墙 交 接处 , 大 洞 口两 侧 。 较 端处理 。如遇有管沟时 , 则宜将构造柱纵筋延伸至管沟底标高处 。 1 近 年 来 开发 商 满 足 客户 的需 求 开发 一部 分 房 屋 高度 和 层 数 接 近 规 范 5 构造柱应沿墙高设置拉结筋 , ) 一般沿高每 50 m设 2 6钢筋 , 0m  ̄ 每 限值 的 范 围 ( 抗震 规 范 712表 )对 较 长 的 纵 横 墙 需有 构 造柱 来 加 强墙 边 伸 入 墙 内不 少 于 1 l .. 。 i l 体 的 约束 和 抗 倒 塌 能 力 综上所述 , 在砌体结构中构造柱其主要作用 其一是 和圈梁一起形成 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 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 ; ) 整体性 , 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 其二是减 少 、 控制墙 体的裂缝产生 , 2 当外纵墙开问大于 39米时 , ) . 一般建议设 置构造柱 。内纵墙 的构 另 外 还 能 增强 砌 体 的 强 度 。 造柱 间距 不 宜 大 于 42米 。 . 2 横墙 少时候内、 外纵墙上的构造柱设置问题 当横墙间距较大 , 楼盖板直接支承在墙垛上 , 此时在纵墙上 的构造 ( 上接 2 2页 ) 复抖 动导管 , 3 每次提 升不要过高 , 得猛敦导管 , 不 以防 柱按每开间部位的纵墙 上设 置构造 柱 , 或仅在洞 口两侧设置 , 不需要加 导管破裂和混凝土离析 ; 抖动无效时 , 可在导管埋深许可 的范 围内提升 强。 当横 墙 间距 较 大 , 盖 为 有 梁 的觋 浇 混 凝 土板 , 楼 内或 外 纵墙 上 支 承 着 导管 , 以增 加导管 内的压力 , 少混凝 土流出的阻力 ; 减 若仍无效 , 堵管部 集中荷 载的梁时 , 时, 此 纵墙上的构造柱设置不能按一般要求对待 , 而应 位 不深 时 可下 钻 杆 捅 , 深 时可 用 压 缩 空 气 顶 推 管 内 混 凝 土 , 用 压力 较 所 当按受 力 组 合 的砖 柱 进 行 设计 , 应 考 虑 梁 与组 合 柱 的相 互 影 响 。 并 应 在导 管 强 度 允 许 的 范 围 内 ; 以上 方 法 均 无 效 , 抓 紧 时 间 提 出 导管 若 应 3 单面走廊和外廊式结构体系的构造柱设置问题 重 新 下 管 , 新 浇 筑 时 , 底应 插 人混 凝 土 05 1 , 用 小 抽 筒 抽 出管 重 管 .~ 米 并 并 米砂 浆 。3 埋 管 : ) 暂停 浇筑 并 确 认 导 管 埋深 ; 改 1封闭的单 面走廊。 ) 单面走廊式结构体 系的外廊一侧 的外纵墙 应通 内泥 浆 , 至 少先 注 入 1 过楼板及一定间距的走廊拉梁相连接。此时 , 外纵墙的构造柱设置应与 换 吊车或以千斤顶配合等措增加起拔力 , 必要时也可在导管 口上垫上厚 拉梁相结合 , 有拉梁的部位应 当设置构造柱 。单面走廊的内侧纵墙应与 木板 , 用钻头往下轻击导管 , 从反方 向活动导管 ; 若上述方法均无效时 , 另一侧的外纵墙对应设置构造柱 。 应尽快在其旁重新下一根导管重新开浇 , 具体方法与堵管处理相 同。4 ) 导管破裂的位置一般在底部一 、 二节导管 , 开浇阶段拆卸导管 2 开敞式 的外廊。一般在开敞外廊一侧设钢筋混 凝土柱 , ) 并有拉梁 导管破裂 : 与纵 墙 相 接 。 时 , 须严 密监视管 内情 况 , 必 发现管 内混凝土面过低 , 漏浆等异常情况 4 楼梯 间墙体的构造柱设置问题 时, 应立即下放导管增加埋深 , 在以后的浇筑 中继续保持较大的埋深 , 防 若破裂位置较高 , 则应起 出破裂导管 , 重新下管 。5 导 ) 楼 梯 间墙 没有 楼 板 的侧 向 支承 , 震 中最 溥 弱环 节 , 此楼 梯 问 墙 止泥浆进入管 内; 抗 因 要 设 置加 强 的构 造 柱 。楼 梯 间 四 角 以及 不 规 则平 面 的外 墙 对 应 转 角 ( 凸 管脱出混凝土面 : 如果 因导管拔出混凝 土面 , 发现及时 , 除管内进入泥浆 角 ) 设置 构 造 柱 , 段 上 下 端 对应 墙 体 处增 加 四根 构 造 柱 , 在 楼梯 外 , 处 楼梯 与 无其他已浇筑混凝 土严重 混浆 的迹象 , 可在下放导管的同时用小抽 间 四角设置的构造柱合计有八根构造柱 。再与 7 .条规定楼层半高的 筒抽 出管 内泥浆 , .8 3 然后继续浇筑; 如果长时间或反复处 于脱管状态浇筑 , 经查 对浇筑记录 , 内浇筑 的混凝 土已发 生大范围严重混浆 , 槽 则应果断 钢筋混凝土带等可够成应急疏散安全岛 。 停止浇筑 , 尽快 清除全部已浇筑混凝土 , 重新清孔 , 重新浇筑。 ) 6 断墙 : 塑 5 洞 口两侧构造柱设置问题 般 门窗洞 口两侧可以不设置构造柱。 当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 性砼 防渗墙墙体发生断墙或塑性混凝土严重混浆时, 可选择下列方法进 a凿除 已浇筑的塑性混凝土 , 重新 进行 浇筑 I. b在需要 处理 的墙 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 712规定 限值时 当横墙和内纵墙上洞 行处理 :. .. c 在需要处理的墙段迎水面进行水 泥灌浆或 高 口宽度大于 1 m时应在洞 口两侧设置构造柱 。外纵墙上洞 口的宽度大 段迎水侧补贴一段新墙 :. . 5 d用 对夹泥层采用高压水 冲 于 21 或开 间 尺 寸 的一 半 时 应 在洞 口两 侧 设 置 构 造 柱 。 洞 口两 侧 的构 压喷射灌浆 处理 ;. 地质钻机在墙体内钻孔 , .m 造柱 上 下 端 应锚 人 楼 层 圈梁 内 , 筋 搭 接长 度 不 少 于 2 d 钢 0 洗, 洗净后采用水泥灌浆或高压喷射灌浆处理 。 6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砌体填 充墙构造柱设置 问题 6 墙 段 连 接 在钢 筋 混 凝 土 结构 中 的砌 体填 充墙 , 长 超过 层 高 的 2倍 或 开 比较 墙 根据 本 工 程 的 实 际情 况 宜 采 用 钻 凿法 进 行 墙 段 连接 。 凿 法 即施 工 钻 - E的连接方法 ,其接缝呈半 圆弧形 , 大的洞 口; 或悬墙端 头设置构造柱。并能够填充墙跟 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二期墙段时在一期墙段 两端套打- : 般要 求 接 头 处 的墙 厚不 小 于 设 计 墙厚 。 防 止 墙体 开 裂 。 采 用 钻 凿 法 施 工 接 头 孔 时 , 遵 守 下 列 规 定 : ) 已浇 筑 塑 性 砼 终 应 1在 7 构 造 柱 沿高 度 方 向 的设 置 问题 2 尽量减少接头套接头孑 两次孔位 中心的偏 L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B 00 — 0 1 6 .条 中规定 : ) S0 3 2 0 第 . 2 G 3 防止或减轻 凝后方可开始钻凿接头孔 : ) 房屋顶层墙体裂缝 的措施之一在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 , 构造柱间距 不宜 差值 ; ) 3 二期槽孔塑性砼浇筑前 , 接头孑 端的刷洗质量应达到清除接头 L L 做到钢丝刷子钻头 上基 本不带 泥屑 , 且槽 孔底的淤积 大于 4 m。那么构造柱是否通到屋顶上的女儿墙 , 应看�

简述构造柱在抗震中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简述构造柱在抗震中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简述构造柱在抗震中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构造柱是指在建筑物中用于支撑楼层结构和地面建筑物的混凝土柱。

在地震等建筑物遭受外力破坏时,构造柱能够承担建筑物的重量,防止建筑物倒塌,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将简述构造柱在抗震中的作用及构造要求。

构造柱在抗震中的作用构造柱能够承担建筑物的重量,防止建筑物倒塌,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地震等建筑物遭受外力破坏时,构造柱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防止建筑物倒塌,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此外,构造柱还能够缓解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减少建筑物的变形和损坏。

构造柱的抗震作用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构造柱的抗弯承载力较高。

构造柱是混凝土柱,具有较高的抗弯承载力,能够有效地承受建筑物的重量。

2. 构造柱的抗震性能较好。

构造柱与建筑物的抗震构造措施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 构造柱的抗震构造要求较严格。

构造柱的抗震构造要求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进行设计。

构造柱的构造要求构造柱的构造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应满足建筑物的抗震要求。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进行设计。

2. 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建筑物的抗震要求。

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进行设计。

3. 构造柱的钢筋直径和钢筋数量应满足建筑物的抗震要求。

构造柱的钢筋直径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进行设计。

4. 构造柱的箍筋应满足建筑物的抗震要求。

构造柱的箍筋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进行设计。

构造柱在抗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构造要求也应根据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构造柱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抗震等级的调整
在特殊情况下,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 、地震烈度异常等,应对抗震等级进 行调整,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抗震构造措施
基础抗震
结构体系与布置
构件与连接
非结构构件
基础是建筑结构抗震的关键 部分,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构 造措施,如加强基础的整体 性和稳定性,合理设置沉降 缝等。
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布置对抗 震性能有重要影响。应合理 选择结构体系,确保结构的 整体性和稳定性;同时,结 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规则 、对称、连续,避免出现扭 转和应力集中的情况。
用于结构连接的材料应具有足够 的强度和耐久性,以确保结构的 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装饰材料
对于建筑外墙、地面等部位的装 饰材料,应选择轻质、高强、耐 久性好、易于维护的材料,以减 小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
06
抗震设计的施工要求
施工前的准备
勘察地质情况
在施工前,需要对建筑地点进行 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构造、 断层分布、土壤类型等信息,为
钢材要求
01
02
03
钢材的强度和延性
用于抗震设计的钢材应具 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以 满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 承载力和变形需求。
钢材的焊接性能
钢材的焊接性能应满足相 关规范要求,以确保结构 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钢材的防腐和防火
钢材应采取有效的防腐和 防火措施,以提高其耐久 性和安全性。
其他材料要求
连接材料
刚度与承载力
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 以抵抗地震作用。
合理选择材料和截面尺寸,确保结构 的稳定性。
多道防线
设置多道防线,以分散地震能量,降低结构损伤。
利用结构的冗余度和延性,吸收地震能量,降低结构破坏程度。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抗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的力学特性。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产生的地震力可以分为水平力和垂直力。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能够抵抗这些水平和垂直地震力的作用,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地震的频率特性。

地震具有不同的频率成分,建筑物的自振频率应尽量避开地震作用频率范围,以降低共振效应的发生。

建筑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通过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来调整,以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地震的概率特性。

地震的发生是有一定概率的,不同地区的地震概率也不同。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根据地震的概率特性,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水平。

一般来说,高地震区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更高,而低地震区域的要求相对较低。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在地震中所承受的地震力和要求也不同。

例如,高层建筑、桥梁等重要建筑物需要满足更严格的抗震设计要求,以确保其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在具体的抗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材料选择和构造形式。

不同材料的抗震性能不同,抗震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此外,建筑结构的构造形式也会影响其抗震性能,如增加剪力墙、设置防震支撑等。

除了以上基本要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地震时的动力响应分析等。

这些因素都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

总结起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考虑地震的力学特性、频率特性和概率特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选择合适的抗震设计水平,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造形式,并考虑其他因素。

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建筑抗震构造要求

建筑抗震构造要求一、结构抗震相关知识1.抗震设防的基本目标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的各类建筑与市政工程,根据其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与市政工程,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与市政工程;乙类: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与市政工程,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与市政工程;丙类:标准设防类,指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与市政工程;丁类: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设防要求的建筑与市政工程。

二、建筑抗震的技术要求震害调查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抗震要求规定如下:1.一般规定(1)混凝土结构房屋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房屋中,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对于框架结构房屋,应考虑填充墙、围护墙和楼梯构件的刚度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建筑的非结构构件及附属机电设备,其自身及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的木结构房屋基本构造要求

抗震设防的木结构房屋基本构造要求

抗震设防的木结构房屋基本构造要求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成为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一、地震的震级及烈度
1、分类: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破坏性大、影响面广、发生频繁,占破坏性95%)。

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用M表示
3、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各地区的影响程度。

采用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

(07年真题)
4、M>5,破坏性地震;M>7,强烈地震或大震;M>8,特大地震。

5、基本烈度: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

6、基本烈度大体为在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二、抗震设防
1、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⑴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于抗震烈度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

抗震设防时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⑵我国抗震设防基本思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三个水准)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大量建筑物属于丙类。

3、抗震设防的概念设计
▲抗震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6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