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多肽药物市场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2004年4月1日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2004年8月5日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使用管理规定》 2006年6月1日

《医药价格工作守则(暂行)》 2007年3月1日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2007年5月1日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2007年10月1日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2007年12月10日《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 2009年1月7日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2009年8月18日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 2009年11月30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版)》 2011年3月1日(二)化学合成多肽行业简介

1、多肽的概念及简介

多肽是指由氨基酸用肽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其在连接方式上与蛋白质相同,通常将少于100个氨基酸组成的称为多肽,而由10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为蛋白质。

多肽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涉及激素、神经、细胞生长和生殖等各个领域,其重要性在于广泛参与并调节体内各系统、器官和细胞功能活动。多肽和蛋白质在结构上只是肽链长短之别,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分,多肽相比于蛋白质具有空间结构较简单、稳定性较高、免疫原性较低或无免疫原性等优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多肽已成为继基因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目前多肽产品已广泛用于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材料、生物农药等众多领域。其中,在医药领域已开发的多肽药物分为治疗药物、诊断药物和预防药物,由于多肽治疗药物具有高活性、低剂量、低毒性的特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西药大多是小分子化学药。相对小分子化学药而言,多肽药物在生物活性、特异性以及解决复杂疾病方面都优于小分子化学药;而多肽药物相对蛋白质药物而言,稳定性较好,纯度高,成本较低。总之,多肽药物的质量控制水平接近于小分子化学药,活性接近于蛋白质药物,综合了两者的优点,宜用于解决小分子化学药难以解决的复杂疾病,主要针对感染、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小分子化学药、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综合比较如下表所示:

结构小分子化学药多肽药物蛋白质药物

分子量一般≤500 500≤10000 一般≥10000

稳定性好较好差

生物活性较低高高

特异性弱强强

免疫原性无无或很低有

纯度高高较低

成本低高更高

2、化学合成多肽行业发展概况

(1)国际化学合成多肽行业发展概况

多肽药物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热门领域,但后来由于其给药途径只能是注射而严重限制了其市场潜力。随着多肽合成纯化技术的日趋成熟,注射器技术和多肽制剂技术的进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对注射药物接受度逐步提高,市场也逐渐认识到多肽药物的高活性、高特异性、高安全性、开发成功率高等优点,多肽药物重新成为开发热点。

多肽药物的制备目前有三种方式:

方式特点

化学合成对于氨基酸个数在50个以下的多肽,化学合成具有显著优势。化学合成中的固相法合成技术的产生,极大推动了多肽药物的发展。目前上

市的多肽药物中,90%以上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

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基因工程是指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

方式特点

交换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DNA分子并在细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生

成的过程。

从动植物中提取由于多肽类物质在生物体内含量甚微,提取时纯度也不够,限制了从

动植物中提取多肽药物的临床应用。

化学合成多肽在医药行业上备受瞩目,一方面是多肽类药物的适应症广泛且疗效显著,主要应用于肿瘤类、新陈代谢类、心血管类、传染病类等疾病的治疗。另一方面多肽药物因其较传统药物的开发成功率高,且随着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领域的迅速发展,多肽药物将有可能取代越来越多的现存药物。根据肽治疗基金会2010年报告《多肽医药产品开发趋势—一个对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多肽医药产品的全面定量分析》:目前,全球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多肽药有140个,还有500-600个药品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多肽药物批准率显著高于小分子化学药,历史数据表明进入临床研究的多肽药物批准率为23%~26%。截至2009年底,全球共有438个多肽药物进入或已完成临床研究,其中334个为治疗药物;全球获准上市(至少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上市销售)的多肽药物有68个,其中51个为治疗药物,总销售额约130亿美元。已上市的51个多肽治疗药物主要应用于肿瘤类、免疫调节类、心血管类、新陈代谢类等14个治疗领域。根据《多肽医药产品开发趋势—一个对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多肽医药产品的全面定量分析》,部分已上市多肽药物的适应症分类如下:

序号适应症分类占比主要品种

1.过敏、感染及免疫类17% 胸腺法新、胸腺五肽、格雷默、氨莫司汀

2.肿瘤类17% 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普来纳西、西曲瑞克、地加瑞克、阿巴瑞克

3.骨和结缔组织类8% 人降钙素、鲑鱼降钙素、依降钙素、特立帕肽

4.心血管类8% 奈西立肽、依替巴肽、艾替班特、卡培立肽

5.代谢类8% 高血糖素、艾塞那肽、利拉鲁肽、普兰林肽

6.生育能力缺陷类6% 那法瑞林、阿肽地尔、西曲瑞克、加尼瑞克

7.胃肠道类6% 奥曲肽、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

8.血液类6% 罗米司亭、比伐卢定

9.妇科或产科6% 阿托西班、卡贝缩宫素

10.泌尿系统类6% 阿肽地尔、去氨加压素

11.疼痛类4% 齐考诺肽

序号适应症分类占比主要品种

12.内分泌类4% 兰瑞肽

13.中枢神经系统类2% 他替瑞林

14.眼科2% 唾液腺十一肽

从90年代开始,每年进入临床研究的多肽药物数量已达到9.7个。2000年以后,新进入临床研究的多肽药物数量显著增加,增长率达到73.2%,预示着未来治疗类多肽药物的市场供求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资料来源:J. Reichert, P Pechon, A. Tartar, M .K. Dunn 《多肽医药产品开发趋势-一个对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多肽医药产品的全面定量分析》,摘自肽治疗基金会2010年报告

(2)我国化学合成多肽行业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国企业如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德国默克雪兰诺有限公司、瑞士辉凌控股有限公司、美国赛生药业有限公司等向中国申报注册多个化学合成多肽药物,善宁(注射用奥曲肽)、思他宁(注射用生长抑素)、依保(注射用醋酸阿托西班)、日达仙(注射用胸腺法新)等一批国外品牌多肽药物开始进入中国,并获得了市场成功。

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企业开始关注化学合成多肽药物,然而由于受技术条件及硬件设备的限制,诸如多肽合成仪、制备级色谱、保护氨基酸、树脂等设备及原辅材料的供应相对不足等原因,中国企业难以大规模生产化学合成多肽药物。直到21世纪初,各项技术配套逐渐成熟,国内开始具备大规模生产化学合成多肽药物的能力。

近几年,国家和企业都加大了对化学合成多肽药物的关注,国家积极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