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2010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2010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中最常见的材料,而钢筋作为混凝土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加固材料,其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相关知识,方便广大建筑工作者了解相关技术。
钢筋位置检测检测方法钢筋位置检测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钢筋探测仪检测法。
该方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检测隐蔽在混凝土内部的钢筋位置,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等特点。
2.负载对钢筋进行检测。
该方法是将一定负载作用于混凝土构件上,通过应变计及传感器来测量钢筋深度。
检测标准国家标准《建筑钢筋混凝土工程验收规范》(GB50204-2002)对钢筋位置进行了具体规定。
其中,钢筋直径≤16mm时其偏差不大于5mm,钢筋直径>16mm 时其偏差不大于1/3支钢筋直径,但最大偏差不超过10mm。
保护层厚度检测检测方法保护层厚度检测通常使用以下两种方法:1.混凝土表面探测法。
该方法运用了超声波检测技术,通过探头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扫描,便可以检测出钢筋深度和保护层厚度。
2.剖面法检测。
该方法首先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切割,然后对钢筋和保护层进行测量,得出保护层厚度。
检测标准国家标准《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其中,要求钢筋直径<40mm的构件,其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混凝土保护层标准值,且最小值不得小于10mm;钢筋直径>40mm的构件,其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混凝土保护层标准值,且最小值不得小于15mm。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
相信通过了解本文中所介绍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广大建筑工作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检测报告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检测报告一、工程概况本次检测的工程名称是XX工程,位于XX市XX区XX路XX号。
该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XX年。
建设单位为XX公司,施工单位为XX建筑公司,监理单位为XX监理公司。
二、检测目的本次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通过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检测,可以有效地评估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检测方法及设备本次检测采用无损检测方法,使用钢筋扫描仪和混凝土强度检测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钢筋扫描仪可以检测出钢筋的位置和直径,混凝土强度检测仪可以检测出混凝土的强度和保护层厚度。
四、检测结果及分析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通过对该工程的结构构件进行抽样检测,发现大部分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但是,在某些部位存在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
其中,柱子的保护层厚度最小值为X毫米,平均值为X毫米;梁的保护层厚度最小值为X毫米,平均值为X毫米。
根据规范要求,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X毫米,因此这些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略显不足。
2.钢筋位置检测结果通过对该工程的结构构件进行抽样检测,发现大部分钢筋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但是,在某些部位存在钢筋位置偏移的问题。
其中,柱子的钢筋最大偏移量为X毫米,平均偏移量为X毫米;梁的钢筋最大偏移量为X毫米,平均偏移量为X毫米。
根据规范要求,钢筋位置的偏移不应大于X毫米,因此这些部位的钢筋位置需要加以调整。
五、建议措施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对于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部位,应采取增加保护层厚度的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在钢筋表面涂抹水泥砂浆或采用其他有效的加固措施。
2.对于钢筋位置偏移的部位,应采取调整钢筋位置的措施。
具体方法包括在钢筋根部增加支撑或采用其他有效的固定措施。
3.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防止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4.在今后的工程中,应加强对类似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150mm下 ±2%或 ±2.5mm
±2 ±1 ±1 ±1 ±1 ±3
数显 数显 数显 指针 数显 指针 数显 数显
0~60:±1 60~120: ±3 6~59:±1 60~69:±2
检测仪器
检测仪器
二、雷达法
定义:通过发射和接收到的毫微秒级电
磁波来检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的方法。
仪器型号 厂家 技术性能 JEJ-60BF NJJ-85A NJJ-95A ⒈测试深度5mm~200mm ⒉间距分辨率: 60mm深度下φ10钢筋80mm ⒊一次测试距离为5m
日本JRC公司
Noggin 250
加拿大 Sensors&Softwar e公司
⒈可配置250MHz~1200MHz的不同天线 ⒉采用笔记本电脑,配有采集分析软件
第二节 检测原理及仪器
一、电磁感应法
1 、定义: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混凝土中钢筋
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方法。 2、检测原理 仪器的传感器产生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作用 于被测结构构件时,当遇到结构构件内部的金 属介质,则产生较为强烈的感生电磁场,仪器 传感器接收到感生电磁场并转化为电信号,从 而可以判断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 径等。
电磁感应法检测原理
仪器接收信号 E 的强弱和钢筋直径 D 、钢筋深
度y都有关系,采用公式表达如下: E=F[D,x,y]
信号强度E
传感器位置x 传感器
直径D
钢筋
当传感器位于钢筋正上方时接收信号最
强,因此通过传感器在被测钢筋上方移 动时接收信号的强弱,可以判断钢筋的 位置。从检测技术考虑,信号峰值的判 断只能在接收信号越过峰值后出现下降 趋势的时候才能判断,所以钢筋位置的 自动判定是在传感器越过了钢筋正上方 后才能肯定,这种现象称之为“钢筋扫 描的滞后效应”。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实验报告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实验报告引言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起着重要的加固作用,其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合理性对于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进行准确检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探讨相关测试方法和评估指标,并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 - 混凝土试件:具有已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混凝土试件; - 钢筋:用于加固混凝土试件的钢筋; - 清水:用于清洗试件表面。
2. 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的仪器包括: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用于观察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 激光雷达:用于测量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 硬度计:用于测量混凝土保护层的硬度。
3. 实验步骤本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混凝土试件,并标注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2. 使用清水清洗试件表面,以确保钢筋和保护层的表面清晰可见。
3. 使用SEM观察试件表面,并记录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显微照片。
4. 使用激光雷达测量试件表面的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5. 使用硬度计测量保护层的硬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结果与讨论1. 钢筋位置检测结果通过SEM观察和激光雷达测量,得到了钢筋位置的检测结果。
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发现激光雷达测量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其测量误差较小。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以优先考虑使用激光雷达进行钢筋位置的检测。
2. 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通过SEM观察和硬度计测量,得到了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相互印证,具有一致性。
进一步分析不同条件下保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发现保护层厚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混凝土配合比、振捣方式等。
这些因素需要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合理控制,以保证保护层厚度的符合设计要求。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1. 激光雷达是一种可靠、准确的钢筋位置检测方法,具有较小的测量误差。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检测评分表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评分标准
分值 试验 考核 分 构成 过程 内容 值
评分说明
得分
基本 得分
时间 得分
□未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扣 3 分;
试 验
准备 工作
15
□使用未经检定或超过检定周期的设备,扣 3 分; 未采用标定板进行设备标定的,扣 3 分; 标定后不符合要求且继续使用的,扣 3 分;
现场 50
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未按要求操作时扣 5 分;
操作 中
□当 2 次读数的差值超过 1 时应重新检测,未按要求操作时扣 5
分;
□构件上每一测区不应少于 10 个测点,不满足要求时扣 5 分;
□检测时未标出钢筋位置及相应的保护层厚度,扣 5 分;
在钢筋交叉位置测量,导致结果失真,扣 5 分;
□检测时仪器设备应缓慢、均匀的行走,不满足要求时扣 5 分。
设备
使用 5 □未按要求及时填写,扣 2 分;
记录
□填写错误,扣 2 分;
□填写不完整,扣 1 分;
填写
试验用时 (分钟)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用时:
10
分钟,在 30 分钟完成所有内容,得 10 分,每超时 1 分钟
扣 1 分,最多扣 10 分。不足 1 分钟按 1 分钟计。
扣分 说明 1、每项分数扣完为止;
前
检测前应确认周围是否有强磁场的干扰,未做确认时扣 3 分。
仪器技术参数设置不正确的,扣 5 分;
未正确输入钢筋直径的,扣 5 分;
测区数不应少于 3 个,并标注清楚编号,不满足要求时扣 5 分;
□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无接缝、预埋件等,不满足要求时扣
5 分;
钢筋检测(位置、保护层、直径)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位置、保护层、直径)一.检测依据:《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CAGF-023《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二.检测目的检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保护层厚度,包括钢筋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测量,对缺乏资料的桥梁还包括钢筋直径测量。
三.检测方法电磁感应法四.检测设备混凝土保护层测试仪五.检测要求一《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1检测仪器1.1技术要求1.1.1检测仪器除应具有测量、显示功能外,宜具有记录、存储等功能。
1.1.2检测仪器必须具有制造厂的产品合格证及有效的测试结果证书。
1.1.3检测仪器应满足下列要求:1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精度应≤1mm。
2钢筋直径的测量精度应≤2mm。
3 在t/c≥1的条件下,检测仪器对相邻的钢筋应能够分辨。
4检测仪器应能在-10℃〜40℃环境条件下正常使用。
1.2仪器校准1.2.1检测仪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校准:1新仪器启用前。
2达到或超过校准时效期限。
3仪器维修后。
4对仪器测量结果怀疑时。
5仪器比对试验出现异常时。
1.2.2检测仪器校准周期为1年。
2检测技术2.1 ―般规定2.1.1采用本检测方法,钢筋最小净间距t与钢筋保护层厚度c之比应≥1。
2.1.2 当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0mm以内时,同一位置三次测定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偏差应不大于2mm。
2.1.3钢筋检测时应避开多层、网格状钢筋交叉点及钢筋接头位置。
2.1.4钢筋检测时应避开混凝土中预埋设铁件、金属管等铁磁性物质。
2.1.5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当混凝土表面粗糙不平影响测量精度时,应使混凝土表面达到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后进行测量。
2.1.6钢筋检测时应避开强交变电磁场〈如电机、电焊机等)以及测点周边较大金属结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1.7混凝土中钢筋严重诱蚀时,不应采用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实验报告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实验报告标题: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探索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正确的钢筋位置和适当的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至关重要。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实验的目的、所用方法、测量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结论。
关键词:钢筋位置, 保护层厚度, 检测实验, 混凝土结构第一部分:引言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是非常常见的。
而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起到了增强和加固混凝土的作用。
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的测量和分析,对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第二部分: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以下方法来进行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1. 选择并准备合适的混凝土结构样本。
2. 运用无损检测技术,例如超声波、电磁感应等,对样本进行测量。
3. 使用钢筋探测仪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钢筋位置的测量。
4. 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确定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
第三部分: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以下关于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结果:1. 钢筋位置:经过测量和分析,确定了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准确位置。
正确的钢筋位置可以提供更好的加固效果,并增强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2. 保护层厚度:观察和测量了不同部位的保护层厚度。
合适的保护层厚度可以有效保护钢筋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和腐蚀。
第四部分:讨论和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正确的钢筋位置和适当的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至关重要。
2. 不正确的钢筋位置或保护层厚度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脆弱性和减弱承载能力。
3. 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测量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第五部分:观点和理解在本实验中,我深入了解了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我认识到了正确的钢筋位置和适当的保护层厚度对于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超钢过筋5m量m测);2-现3个浇点闸墙)、
非破损和
坞墙、挡浪墙(正偏差不
局部破损 的方法
应超过15mm,负偏差不应 超过5mm。)
数据处理与判定标准
结果评定:
• 主要构件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源自测合格判定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当全部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是,保护 层厚度的结果应判定为合格。
C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D 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现场检测:一看二检三设置 四选五复六注意
检测工作的现场
3挡块桩少个浪壁、于•构墙、梁上《进3件个(圆抽水行、述)构5运。筒样检板;%件工该且(方测(闸程附)不方1法1墙%质录%;少法:且~、量规沉不2于不检定%坞涉箱且3少验:墙段及、不标于、)抽准样》、(J结T板(S应果桩沉桩和2墙(5至超评和箱、圆7、不-过少判梁、梁筒20坞检少1等6、等指0( 扶2根8m墙测于,)板构标全 壁m受、部6附均、件要,部 、根力录沉(求位挡需负主 圆受筋D箱正:要:土偏的筋 筒力、偏,依墙差规) 、扶差筋每据不定等壁不; 闸)应根;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
1 检测目的及意义 2 检测原理及仪器 3 检测技术与方法 4 检测工作的现场 5 数据处理与评判 6 寄语
• 钢筋绑扎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中间工序”、“隐蔽
工程”。
混
必
凝
混凝结土范结(构构G钢B工筋5程0扫2施04描工-质2技0量0术2验) 收规
电承磁载感力应法
耐久性
• (13)校准试步件骤:的制作:优先采用混凝土材料;
•
预A标埋记钢钢筋筋两实端际露轴出线试、件游;标根卡据尺探量测测仪外设露置钢试件 尺筋寸在、各钢测筋试公面称实直际径保、护和层保厚护度(层0.厚1m度m)。。
钢筋保护层及位置检测细则
1、编制目的为规范现场检测法测定钢筋保护层厚度、位置及直径检测方法,编制本细则。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现场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位置及直径检测。
3、检验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检测技术规程》 DB11/T365-2016《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4、仪器与设备4.1依据JGJ/T 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要求: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
4.2依据DB11/T365-2016 《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检测技术规程》要求:钢筋探测仪的精度应满足下列要求:①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精度应不大于1mm ;②钢筋间距的测量精度应不大于3mm;③钢筋直径的测量精度应不大于2mm。
4.3当钢筋探测仪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校准:①新仪器启动前;②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配件;③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④超过校准有效期。
4.4钢筋探测仪校准周期不应超过1年。
5、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检测5.1检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
在检测过程中,应及时核查钢筋探测仪的零点状态。
5.2钢筋位置应按下列方法进行确定:①将探头放置在被检测部位表面,沿与被测钢筋走向的垂直方向匀速缓慢移动探头,根据信号提示或仪器示值,在相应位置的混凝土表面做出标记;②在两根被测钢筋中间用上述方法检测与被测钢筋垂直的箍筋或横向钢筋,并标记出其位置;③在相邻箍筋或横向钢筋的中间,沿与被测钢筋走向的垂直方向匀速缓慢移动探头,直到仪器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按上述方法将被测钢筋位置逐一标出;④不能确定钢筋分布情况时,可沿预估的钢筋走向移动探头,判定钢筋位置,再按照上述方法确定钢筋位置,必要时进行剔凿验证。
混凝土中钢筋分布及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评定
7 混凝土中钢筋分布及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评定7.1 适用范围7.1.1 本方法主要介绍了估测钢筋位置、深度和尺寸的电磁检测仪器工作原理,规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评定标准的应用方法。
7.1.2 检测针对主要承重构件或承重构件的主要受力部位,或钢筋锈蚀电位测试结果表明钢筋可能锈蚀活化的部位,以及根据结构检算及其他检测需要确定的部位。
7.2 应用7.2.1 用于估测混凝土卟,钢筋的位置、深度和尺寸。
7.2.2 在无资料或其他原因需要对结构进行调查的情况下。
7,2.3 进行其他测试之前需要避开钢筋进行的测试。
7.2.4 本项调查与检测丁作应由有经验的、从事结构检测的工程师或技术专家检测并解释,除了混凝土中钢筋分布及保护层厚度检测以外,根据需要有必要结合其他项目,如锈蚀电位、氯离子含量、碳化深度和混凝土电阻率等,以综合评定混凝上中钢筋锈蚀活动及其对结构使用寿命的影响。
7.3 检测方法及原理7.3.1 检测方法:采用电磁法无损检测方法确定钢筋位置,辅以现场修正确定保护层厚度,估测钢筋直径,量测值准确至毫米。
7.3.2 仪器探头产生一个电磁场,当某条钢筋或其他金属物体位于这个电磁场内时,会引起这个电磁场磁力线的改变,造成局部电磁场强度的变化。
电磁场强度的变化和金属物大小与探头距离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如果把特定尺小的钢筋和所要调查的材料进行适当标定,通过探头测量并由仪表显示出来这种对应关系,即叮估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深度和尺寸。
7.4 仪器7.4.1 检测仪器一般包含探头、仪表和连接导线,仪表可进行模拟或数字的指示输出,较先进的仪表还具有图形显示功能,仪器可用电池或外接电源供电。
7.4.2 钢筋保护层测试仪的技术要求(1)钢筋保护层测试仪应通过技术鉴定,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
(2)仪器的保护层测量范围应大于120mm。
(3)仪器的准确度应满足:第39页①0~60mm,±1mm。
②60~120mm,±3mm。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实验报告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不同方法对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评估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从而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1. 引言钢筋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骨架。
而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进行准确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2. 实验方法- 方法一:钢筋探头法本方法使用专门设计的钢筋探头,通过接触式检测来确定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实验中,钢筋探头被放置在被测点上,并通过测量仪器来获取数据。
根据仪器的测量结果,可以确定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情况。
- 方法二:非接触式超声波法这种方法使用超声波技术来检测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实验中,超声波发射器将声波传递到被测结构中,然后通过接收器接收反射的声波信号。
根据声波信号的返回时间和强度,可以确定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信息。
- 方法三:地质雷达法地质雷达法利用雷达技术来检测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雷达发射器发射电磁波,然后通过接收器接收它们的反射波。
根据反射波的时间和强度,可以确定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3.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在实验中,钢筋探头法和非接触式超声波法都能够准确测量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这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并且比较容易操作。
- 地质雷达法在钢筋位置检测方面表现一般,其精确度受到被测结构材质和混凝土密度的影响,不如前两种方法准确可靠。
4. 总结与展望本实验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对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
根据实验结果,钢筋探头法和非接触式超声波法是最为可行和准确的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并结合其他检测手段以确保准确性。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实验报告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检测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及保护层厚度,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二、实验原理
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感应信号来确定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三、实验设备
1. 电磁感应仪器
2. 混凝土样品
3. 钢筋探头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混凝土样品,并在其中嵌入不同深度和直径的钢筋。
2. 将电磁感应探头靠近混凝土表面,记录下每个位置处的信号值。
3. 根据信号值分析出每个钢筋所处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五、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 钢筋位置:根据信号值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每个钢筋所处的具体位置。
2. 保护层厚度:通过信号强弱来计算出每个钢筋周围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六、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误差:
1. 混凝土质量不均匀:如果混凝土质量不均匀,可能会导致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测量结果不准确。
2. 探头位置不准确:如果探头位置不准确,也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确定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这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仪器实现变换检测模式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正交测量法,传感器置于被测钢筋上方,在与钢筋平行和垂直的方向上各测量一次,通过所测得的信号强弱差异,经分析得出钢筋直径。该方法因传感器需要改变位置,引入了两次的测量误差。
结构钢筋扫描技术主要有电磁感应法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仪和混凝土雷达仪两大类,且均已收入建设部新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 T152-2008。
第二节检测原理及仪器
一、电磁感应法
1、定义: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方法。
2、检测原理
仪器的传感器产生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作用于被测结构构件时,当遇到结构构件内部的金属介质,则产生较为强烈的感生电磁场,仪器传感器接收到感生电磁场并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可以判断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等。
电磁感应法检测原理
仪器接收信号E的强弱和钢筋直径D、钢筋深度y都有关系,采用公式表达如下:
E=F[D,x,y]
当传感器位于钢筋正上方时接收信号最强,因此通过传感器在被测钢筋上方移动时接收信号的强弱,可以判断钢筋的位置。从检测技术考虑,信号峰值的判断只能在接收信号越过峰值后出现下降趋势的时候才能判断,所以钢筋位置的自动判定是在传感器越过了钢筋正上方后才能肯定,这种现象称之为“钢筋扫描的滞后效应”。
3、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
4、钻孔、剔凿的时候不得损坏钢筋,实测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精度为0.1mm。
二、仪器性能要求
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
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正常情况下,仪器校准有效期为一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仪器进行校准:
⑵进行钢筋位置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扎丝,钢筋间距应满足仪器的要求。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仪器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做好标记。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它钢筋位置逐一标出。
保护层厚度检测步骤
⑶钢筋位置确定后进行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首先沿直线匀速移动传感器,当仪器提示找到一根钢筋时,在附近位置左右旋转传感器,找到信号最大的位置,此时传感器轴线即与钢筋轴线平行;
然后保持传感器角度不变,平行移动传感器,找到信号最大的位置,即是钢筋的准确位置。
旋转扫描法适用于不能判断钢筋大致布局和走向的特殊构件。
2、保护层厚度检测
保护层厚度检测应该在钢筋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即按上述步骤,确定钢筋轴线位置后,将传感器平行放置于钢筋正上方,仪器即可显示保护层厚度值。
①设定仪器量程范围及钢筋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扎丝,读取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在每根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1次,读取数值。
②对同一处读取的2个保护层厚度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无效,并应查明原因,在该处重新进行检测,如2个保护层厚度值相差仍大于1mm,则应该更换检测仪器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核实。
⑴新仪器启用前;
⑵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
⑶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配件(如探头、天线等)。
三、电磁感应法
1、钢筋位置检测
严格意义的“钢筋位置”应该是指由钢筋三维方向的坐标所确定的位置,包含了钢筋排列方式和保护层厚度。但一般意义上的钢筋位置检测仅指从混凝土构件表面经过仪器扫描检测确认钢筋排列方向、轴线位置。不包括保护层厚度,或者说对保护层厚度的精度要求不高。
保护层厚度检测步骤
注:大多数仪器要求钢筋直径已知方能准确检测保护层厚度,此时仪器必须按照钢筋实际直径对应进行设置。
③当实际保护层厚度值小于仪器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垫块对仪器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应大于0.1mm。所加垫块厚度C0在计算保护层厚度时应予扣除。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陈松
第一节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目的及意义
钢筋绑扎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中间工序”、“隐蔽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指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必须抽取一定数量的梁、板类构件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试作为结构实体检验的一个内容。
雷达波检测具有如下非接触探测,可作实时检测,探测速度快。
⑶通过减小波长和增大频率宽度,实现高分辨力的探测。
国内常见雷达仪技术性能
雷达仪
第三节检测技术
一、一般规定
1、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中钢筋的检测。
2、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钢筋的可能分布状况,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另一种是内部切换法,当传感器置于钢筋正上方时,仪器自动切换传感器的测量状态,进行两次测量,得出钢筋直径。该方法不需要变换传感器位置,减少了人为操作所带来的测量误差,比较快捷方便。
检测仪器
检测仪器
检测仪器
二、雷达法
定义:通过发射和接收到的毫微秒级电磁波来检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方法。
检测原理
仪器显示的保护层厚度值是钢筋深度和直径的函数,因此为准确测得保护层厚度,还应该在仪器上准确设置钢筋直径。
保护层厚度的测量准确程度还受相邻钢筋、混凝土原材料(主要是骨料)是否含铁磁性物质、钢筋材质等因素影响,其中相邻钢筋的影响最大。
3、操作步骤
⑴检测前,应对仪器进行预热和调零。检测过程中,应适时核查仪器的零点状态。
对于一定深度的钢筋,当钢筋轴线与仪器传感器轴线平行且垂直距离最小时,传感器的响应信号最强。
对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位置的检测,最好应具备一定的结构知识,并结合设计图纸等资料判断构件中钢筋的走向,尽可能使仪器传感器以平行于钢筋轴线的方向扫描。
扫描中应尽可能避开垂直方向的钢筋以免干扰。
当对结构中钢筋排列方向不是很明确的时候,可以采用所谓的“旋转扫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