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案优质优质
(信息技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案优质优质

(信息技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案第1课申请电子邮箱教学目的1、了解电子邮件的概念。
2、学会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
3、通过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申请电子邮箱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4、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E-mail地址中各部分的组成,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和步骤。
2、难点:填写注册信息的规范要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件的方式有哪些?这些传递方式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电子邮件与其他传递方式相比有什么优点?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教师:在因特网上设有免费电子邮箱,当我们拥有这种免费电子邮箱后就可以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了。
(1)介绍申请免费电子信箱①教师提出任务: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上邮箱。
②教师演示申请过程,学生观看教师演示,注意观察操作步骤。
a.在IE“地址栏”中输入“”,进入“126邮箱”主页。
b.单击“注册”按钮,进入“用户注册”页面。
c.按照网站的要求,在相应的栏目中填写相关信息。
d.全部填好并检查无误后,单击“完成”按钮。
e.如果填写信息有误,会出现提示信息。
f.正确修改所填信息后,再次单击“完成”按钮,如果注册成功,会出现提示注册成功页面。
学生分组实践操作,可以自主探索,并相互交流。
③教师指导学生申请邮箱,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④申请完成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申请电子邮箱的时候,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你在操作时有哪些出错的地方?经验交流:把自己操作的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2)阅读电子邮件①进入电子邮箱后,“收件箱”显示为“粗体”样式,表示有“未读邮件”。
②单击“收件箱”,进入“收件箱”页面,“收件箱”列出每封信的发件人、主题、日期和邮件大小等信息。
苏科版2021-2022四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学设计

苏科版2021-2022四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2021-2022四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遵循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需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网络应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编程思维等方面。
每个单元都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旨在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仍有困难,操作技能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观念,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基础操作、网络应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编程思维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4.演示法: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确保每台计算机都能正常运行,网络畅通,所需软件安装到位。
2.软件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案例等。
3.教学环境:创建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年信息技术教案全册精品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年信息技术教案全册精品版第1课初识“WPS文字”【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4年级)》第1课,它是整个“W PS文字”单元的起始课。
“WPS文字”是重要的文字处理软件,理解、学习、掌握和灵活运用该软件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掌握和应用“WPS 文字”软件,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基础,并且已经掌握在“记事本”中进行文字录入的操作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如何合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完成相关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看到过学校“数学节”上的电子小报或者运用WPS编辑的文档,对“WPS文字”不算陌生,只是还没有进行系统、深刻地学习。
【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了解“WPS文字”的相关知识。
(2)掌握“WPS文字”的启动、保存和退出。
(3)了解“WPS文字”中窗口的组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学会“WPS文字”的启动、退出和窗口的组成;(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评价活动,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对他人活动的信息进行合理地评价,培养其合作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自主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时的喜悦并培养其合作意识。
(2)通过了解认识“WPS文字”,增强对国产软件的热爱,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WPS文字”程序的启动、退出。
2.“WPS文字”窗口的组成。
3.“WPS文字”文件的保存。
难点:1.“WPS文字”窗口的组成。
2.“WPS文字”文件不同的保存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讲授。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WPS文字”软件、教师课件。
新苏教版(2023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2023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编写目的本教案旨在为四年级学生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信息技术研究计划,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
研究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并能正确操作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2.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如文字处理、图片编辑和基本文件管理。
3. 理解互联网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够通过浏览器进行简单的网站浏览。
4. 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了解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5. 培养适当使用数字设备和网络的意识,提高信息检索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组成- 键盘、鼠标和显示器的使用方法- 计算机的开关操作- 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及其功能介绍第二单元:文字处理与编辑-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编辑文字文档的方法和技巧- 图片插入、格式调整和保存第三单元:文件管理与存储- 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重命名和删除- 文件的复制、剪切和粘贴- 学会使用存储设备进行文件备份和恢复第四单元:互联网与网络使用- 网络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网页浏览器的使用方法- 简单的网站浏览和搜索技巧第五单元: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认识网络威胁和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 密码保护和账号安全意识- 网络隐私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教学方法与评价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和练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教学评价将以作业、小测验和实际操作表现为主,以客观和主观题相结合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参考资源1. 《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2. 互联网资源:广告不良、病毒检测、密码保护以上为《新苏教版(2023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目标,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培养信息技术素养和数字化能力。
苏科版2021-2022四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案

苏科版2021-2022四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2021-2022四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核心,以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应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
全册内容共分为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于新的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办公软件,了解网络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提高信息检索、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网络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2.软件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软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性的事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示例等方式,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练习题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介绍与本节课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等。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年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第1课初识“WPS文字”【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4年级)》第1课,它是整个“W PS文字”单元的起始课。
“WPS文字”是重要的文字处理软件,理解、学习、掌握和灵活运用该软件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掌握和应用“WPS 文字”软件,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体现,也是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基础,并且已经掌握在“记事本”中进行文字录入的操作方法。
四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如何合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完成相关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看到过学校“数学节”上的电子小报或者运用WPS编辑的文档,对“WPS文字”不算陌生,只是还没有进行系统、深刻地学习。
【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了解“WPS文字”的相关知识。
(2)掌握“WPS文字”的启动、保存和退出。
(3)了解“WPS文字”中窗口的组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学会“WPS文字”的启动、退出和窗口的组成;(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评价活动,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对他人活动的信息进行合理地评价,培养其合作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自主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时的喜悦并培养其合作意识。
(2)通过了解认识“WPS文字”,增强对国产软件的热爱,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WPS文字”程序的启动、退出。
2.“WPS文字”窗口的组成。
3.“WPS文字”文件的保存。
难点:1.“WPS文字”窗口的组成。
2.“WPS文字”文件不同的保存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讲授。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WPS文字”软件、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三年级的张强同学想把自己培育蚕宝宝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2023苏教版小学4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2023苏教版小学4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用的电脑操作和网络使用技巧。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2. 电脑操作基础- 电脑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 常用的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介绍。
- 电脑的开关机操作和桌面基本操作。
3. 网络使用技巧-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正确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
- 常见的互联网应用和网络安全知识。
4. 信息技术应用- 图像处理和编辑技术。
- 文字处理和排版技术。
- 多媒体制作和展示技术。
三、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讲解结合实例,生动易懂。
3.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态度和参与度。
2.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掌握情况。
3. 定期组织作品展示和交流。
五、教学资源1. 教材:2023苏教版小学4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网络资源:网络教学平台、搜索引擎等。
六、教学安排本教案共分为8个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信息技术概述(1课时)- 第二课时:电脑操作基础(1课时)- 第三课时:电脑操作基础(续)(1课时)- 第四课时:网络使用技巧(1课时)- 第五课时:网络使用技巧(续)(1课时)- 第六课时:信息技术应用(1课时)- 第七课时:信息技术应用(续)(1课时)- 第八课时:教学总结和作品展示(1课时)七、教学要求1. 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
2. 通过具体操作演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以上是《2023苏教版小学4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的内容和安排,请参考进行教学实施。
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15《管理“我的空间”》教学设计

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15《管理“我的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管理“我的空间”》这一课是苏科版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我的空间”,包括如何上传照片、发布日志、更改空间设置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如上网、打字等。
但是,他们在使用“我的空间”这一功能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知道如何上传照片,如何发布日志等。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如何上传照片、发布日志、更改空间设置等基本操作。
2.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上传照片、发布日志、更改空间设置等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如何规范操作,避免网络安全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管理“我的空间”。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计算机若干台,每台计算机上都安装有“我的空间”软件。
2.教学课件。
3.教学素材(照片、日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空间更加美观、实用呢?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我的空间”的基本功能,包括上传照片、发布日志、更改空间设置等,并讲解这些功能的操作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操作素材,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实际操作,学会如何上传照片、发布日志、更改空间设置等。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我的空间”管理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计算机教学目标学生能够:- 认识计算机及其重要性;- 理解计算机的不同部分和其功能;-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储存的电子设备。
-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计算机的不同部分和其功能- 主机:负责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 显示器:用于显示计算机处理的结果。
- 键盘:输入数据和命令。
- 鼠标:控制计算机操作。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开机和关机。
- 用鼠标点击和拖拽。
- 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学内容- 利用日常生活场景引入计算机的概念。
2. 讲解计算机的不同部分和其功能- 通过图片和示意图展示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3. 练识别计算机的不同部分- 学生自愿举手识别计算机的不同部分,并讲解其功能。
4.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指导学生研究如何开机和关机。
- 指导学生研究如何用鼠标点击和拖拽。
- 指导学生研究如何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
5. 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学生自行操作计算机进行开关机、点击和拖拽、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的练。
6. 总结和反馈-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征求学生的反馈。
教学评价通过本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参考资源1.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2. 计算机图片和示意图。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苏教新版全册)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苏教新版)教案章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让学生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讲解计算机的组成,通过实物展示硬件和软件。
3. 示范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作业: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
教案章节: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文件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3. 操作系统的使用技巧。
教学步骤:1. 讲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讲解文件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3. 示范操作系统的使用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作业:1.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 练习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
教案章节:三、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
2. 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和功能。
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
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和功能。
2. 示范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作业: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和功能。
2. 练习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编辑。
教案章节:四、网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
教学内容:1. 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 网络的应用:信息搜索、在线交流等。
3. 网络的安全和道德。
教学步骤:1. 讲解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 示范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优秀教案

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优秀教案简介本文档是关于新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的优秀教案的介绍。
该教案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旨在帮助他们研究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案一:认识计算机- 授课内容:-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认识计算机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 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学生能够认识计算机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 学生能够区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和实物示范,生动形象地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机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同- 教学评价:- 准备小组讨论的题目,让学生讨论计算机的应用场景以及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关系- 给学生出示计算机图表,让他们标注出硬件和软件的区别教案二:键盘操作- 授课内容:- 认识计算机键盘的布局和基本按键- 研究键盘上字母、数字和符号的输入方法-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熟悉计算机键盘的布局和基本按键- 学生能够准确地输入字母、数字和符号- 教学方法:- 利用键盘模型,向学生展示键盘的布局和基本按键- 给学生提供练材料,让他们通过输入字母、数字和符号来熟悉键盘操作- 教学评价:- 教师给学生出示键盘图表,让他们标注出字母、数字和符号的位置- 教师组织键盘打字比赛,评选出最快、最准确的学生教案三:多媒体应用- 授课内容:- 介绍多媒体的概念和种类- 研究常见的多媒体应用软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多媒体的概念和种类- 学生能够熟悉常见的多媒体应用软件-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多媒体,如图片、音频和视频- 给学生演示常见的多媒体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评价:-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制作一个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制作的多媒体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结论以上是关于新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的优秀教案的简要介绍。
第13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四年级全一册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苏科版)

第13课走进在线学习一、教材分析“在线学习”是人们基于网络,进行授课、学习的一种方式。
本课涉及在线学习的全过程指导,具有系统性。
其中包括如何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寻找对应的学习项目入口、自主探索学习平台的其他功能以及过程中学会劳逸结合和自我管理。
本节课重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打开新学习方式的大门。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在线学习并不陌生,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同学都有上网查资料的学习经历,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接触到不少网络授课,如直播课、录像课等。
但是,之前的操作都是零散的,没有系统性。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将尝试自主操作登录指定的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
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如登录网站后找不到对应的学习项目、对于网站的新功能存在不了解的情况,这些都会影响整个学习进度。
这时,教师适时介入会帮助或点拨遇到困难的学生。
随着在线学习时长的增加,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科学用眼、劳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什么是在线学习,在线学习的优势。
2.能够正确操作登录相应的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
3.探索学习平台的各种功能,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在线学习,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在线学习。
2.能正确登录网站,进行在线学习。
难点:1.探索学习平台的各种功能,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
2.培养学生端正坐姿、保护视力以及学习自律性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科学合理地把握学习时长。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鼓励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六、课时安排本课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网络电子教室。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最近,有几位同学找到老师寻求帮助,相信在座许多同学都曾遇到。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苏教新版全册)

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苏教新版)第一章:网络的使用1.1 教学目标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掌握如何在网络上查找信息1.2 教学内容网络的定义和作用浏览器的使用方法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什么是网络?讲解网络的定义和作用演示如何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引导学生实践浏览网页讲解如何查找信息学生实践查找信息1.4 作业练习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练习查找并整理相关信息第二章:电子邮件的使用2.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2.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的定义和作用电子邮件客户端的使用方法2.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什么是电子邮件?讲解电子邮件的定义和作用演示如何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引导学生实践发送和接收邮件2.4 作业练习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第三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1 教学目标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3.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3.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什么是计算机?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实践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4 作业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4.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进行基本的文字处理操作4.2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什么是文字处理软件?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实践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操作4.4 作业练习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操作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5.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进行基本的电子表格操作5.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5.3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什么是电子表格软件?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学生实践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电子表格操作5.4 作业练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电子表格操作第六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6.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基本操作。
3. 掌握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简单文字编辑。
4.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操作。
3.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
教学难点:1. 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简单文字编辑。
2.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互联网设备。
2. 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材。
3. 文字处理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登录、打开浏览器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和互联网设备。
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尝试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基本操作,如打开网页、搜索信息等。
四、文字处理软件使用(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让学生亲自操作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文字编辑,如输入文字、修改字体、调整字号等。
五、信息搜索和处理(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和处理。
2.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搜索题目,让他们尝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并对搜索结果进行简单的筛选和整理。
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在文字处理软件和信息搜索方面的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探索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
2.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操作。
3.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文字处理和信息搜索任务,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2023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应用(四上)市级公开课教案

2023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应用(四上)市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 研究使用电脑和软件进行基本操作;3. 掌握图标的识别和操作技巧;4.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2. 电脑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介绍;3. 图标的识别和操作方法;4. 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2. 知识讲解- 介绍电脑基本操作的步骤和常用软件的功能。
- 通过示范操作和实际练,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巧。
3. 图标识别和操作- 给学生展示常见的图标,讲解其代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 学生分组进行图标识别和操作练。
4. 互联网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介绍互联网的定义、功能和使用方式。
- 强调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讲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5.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 设计针对学生的小测验,测试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答案,进行个别辅导和激励。
五、教学资源- 电脑、投影仪、音频设备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电脑软件、网络资源等相关教学材料。
六、教学反思-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 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并提出改进措施。
以上为《2023学年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应用(四上)市级公开课教案》的大致内容安排。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完善。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苏教版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课:计算机的起源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作用。
-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谈论人类早期的计算方式(手指、算筹等)- 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巴比伦人的计算工具、巴贝奇的分析机械等)-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一代到五代计算机)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作用- 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部分- 解释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强调计算机的作用和重要性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没有计算机的世界会怎样- 引导学生讨论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便利之处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讲解: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探究:通过实物或模型,展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计算机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5. 拓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影响。
6. 小结: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7.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或调研任务,以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发展。
教学资源1. 计算机起源的图片和资料。
2. 计算机硬件的实物或模型。
3. 图文并茂的讲解材料。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完成的作业或调研任务的质量和深度。
3. 反馈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知识掌握情况。
扩展活动1. 带学生参观计算机实验室,了解更多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2. 组织学生参与计算机相关的小活动,如编程游戏或拆装计算机实验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物展示和讨论,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作用。
教学方法多样化,活动设置丰富,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2.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搜索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2. 软件应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制图等;3. 网络安全与信息搜索;4. 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
三、教学重点1. 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2. 软件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3. 网络安全和信息搜索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进行网络安全的教育;2. 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2. 示范演示法: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跟随操作;3. 小组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4. 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模拟游戏等活动,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态度和参与度;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是否准确;3. 实际操作评价: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课本: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 实验器材: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等;4. 教学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制图软件等。
八、教学安排本教案共分为X个单元,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第1单元: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2. 第2单元: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 第3单元: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4. 第4单元:制图软件的基本操作;5. 第5单元:网络安全与信息搜索;6. 第6单元: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7. 复与总结。
九、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检查教学资源及设备是否齐备;2. 导入新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兴趣;3. 新知讲解:使用多媒体展示法和示范演示法,详细讲解教学内容;4. 实际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示,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5. 小组活动: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6. 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内容;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3. 掌握Word文本编辑和排版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 掌握Excel表格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单元计算机系统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和演示相结合。
课堂上,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并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亲自操作,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具体组成和使用方法。
第二单元 Windows操作系统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启动、关闭、文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和演示相结合。
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掌握Windows系统的基本使用技巧。
第三单元 Word文本编辑和排版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Word文本编辑和排版的基本技能,如文本输入、格式设置、表格制作、图片插入等方面。
教学方法主要为演示和操作相结合。
课堂上,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文本编辑和排版任务。
第四单元 Excel表格处理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Excel表格的基本技能,如表格制作、单元格合并、数据排序和筛选等方面。
教学方法主要为演示和操作相结合。
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表格处理任务。
第五单元互联网使用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和演示相结合。
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互联网浏览和搜索实践。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二十二课 《PPT中插入超链接》优质课教学设计

《PPT中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了画图、word等工具软件的使用。
通过前面Powerpoint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编辑演示文稿,插入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影片和声音等操作,能够制作线性播放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但是孩子们在创作演示文稿时,仍旧缺少整体的规划;并且他们不知道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仅仅只是简单技能操作。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活跃、观察、分析能力较低年级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平时网页的浏览过程中,都体验过非线性阅读带来的无障碍交互性和跳跃性。
二、教材分析《插入超链接》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的第22课,属于基础模块中的“信息加工与表达”的学习内容。
教材将本课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利用文本等作为链接载体设置超链接;二是利用动作按钮快速设置返回链接。
这两个知识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区别。
掌握这两项技术的关键是在对链接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幻灯片的超链接是演示文稿制作的一个升华,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难度相对较高,但趣味性强,实用性大。
它可以使电子作品呈非线性播放,更容易构造成作品中互相关联的知识网络。
符合人类的思维模式,打破了传统线性阅读模式对思维的束缚。
学好本课内容,无论是对于制作交互性演示文稿,还是对于后续网页的超链接制作都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超级链接的含义和作用;能为演示文稿创建超链接和动作按钮。
过程与方法:通过完善电子书,体验制作演示文稿超链接的一般过程;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超链接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非线性播放模式为我们的阅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创建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方法。
教学难点:规划演示文稿的链接;选择合适的超链接方法。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技能课是信息技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课型,实践教学中往往容易陷入孤立的技能训练的窠臼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案第1课申请电子邮箱教学目的1、了解电子邮件的概念。
2、学会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
3、通过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申请电子邮箱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4、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E-mail地址中各部分的组成,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过程和步骤。
2、难点:填写注册信息的规范要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件的方式有哪些?这些传递方式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电子邮件与其他传递方式相比有什么优点?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教师:在因特网上设有免费电子邮箱,当我们拥有这种免费电子邮箱后就可以上网收发电子邮件了。
(1)介绍申请免费电子信箱①教师提出任务: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上邮箱。
②教师演示申请过程,学生观看教师演示,注意观察操作步骤。
a.在IE“地址栏”中输入“”,进入“126邮箱”主页。
b.单击“注册”按钮,进入“用户注册”页面。
c.按照网站的要求,在相应的栏目中填写相关信息。
d.全部填好并检查无误后,单击“完成”按钮。
e.如果填写信息有误,会出现提示信息。
f.正确修改所填信息后,再次单击“完成”按钮,如果注册成功,会出现提示注册成功页面。
学生分组实践操作,可以自主探索,并相互交流。
③教师指导学生申请邮箱,教师巡视,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④申请完成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申请电子邮箱的时候,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你在操作时有哪些出错的地方?经验交流:把自己操作的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2)阅读电子邮件①进入电子邮箱后,“收件箱”显示为“粗体”样式,表示有“未读邮件”。
②单击“收件箱”,进入“收件箱”页面,“收件箱”列出每封信的发件人、主题、日期和邮件大小等信息。
③单击邮件主题,打开邮件,阅读内容。
(3)认识电子邮箱地址和平时一样,在寄信时都必须填写地址(通常我们把它叫做E-mail的地址),E-mail 的地址是由符号“@”及其分开的两部分组成,“@”前面是用户名(即邮箱名),“@”后面是与邮件服务器相关的名字。
例如:中,“jsxiaowenhao”是用户名,“126.”是邮件服务器名。
三、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同学们都申请到了免费的电子邮箱,有了自己的“网上邮局”,那么如何使用自己的“网上邮局”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课后预习教材中的第10课。
并请同学们下课后互相交换自己E-mail,以方便下节课的实践操作。
四、作业1、完成课本的“实践园”2、完成课本的“成果篮”第2课收发电子邮件教学目的1、学会进入自己的电子邮箱。
2、学会发电子邮件。
3、学会回复电子邮件。
4、通过发电子邮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够协同合作、探索新知。
5、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6、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的兴趣和意识。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登录电子邮箱的操作方法,如何编写、发送电子邮件。
2.难点: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已经成功地申请了自己的电子信箱,现在就可以在因特网上同别人通信,那么如何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呢?二、新授(1)登录电子邮箱①问:同学们想不想发邮件到老师或同学的邮箱进行交流啊?②任务1:请同学们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
学生尝试登录邮箱的操作。
③登录操作完成后,教师提问:登录电子邮箱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如果登录密码忘记了怎么办?邮箱窗口的控制面板有哪些栏目?分别有什么作用?(2)发送电子邮件说明:请同学们发一封问候邮件到老师邮箱里,也可以发给自己的同学,注意是否成功。
(如果没有把握的可以和同学一起操作,学生互动探索新知;会操作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教不懂的同学)①在邮箱网页的左侧窗格中,单击“写信”按钮,进入“写信”页面。
②单击“登录”按钮,进入电子邮箱。
a.操作完成后,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列在黑板上。
让其他学生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解决办法可查看教材内容、请教同学、请教现场老师、或查看帮助信息)。
说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互之间协作解决问题。
b.抽问学生的尝试结果,把成功操作的方法列在黑板上。
让学生说说把成功的过程。
c.抽查学生完成情况。
问:你怎样知道你发邮件成功了?答:1、计算机提示“你已成功将信发送到……”(3)回复电子邮件同学们,在你们发邮件的同时,老师也通过邮箱给每一位同学发了一封问候信,面对自己“电子邮局”里面的这封邮件,你们又该如何进行阅读呢?之后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也回复一封给老师呢!①打开接收的电子邮件,阅读邮件内容。
②单击“回复”按钮,输入回复的内容。
③单击“发送”按钮,回复邮件。
三、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能顺利的发送和回复电子邮件了,课后请你利用自己的电子邮箱给你的亲朋好友或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从而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实践园”2、完成课本上的“成果篮”第3课管理邮箱教学目的1、学会建立通讯录,并利用其发送邮件。
2、学会对电子邮箱进行清理。
3、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5、通过建立、使用通讯录和联系人,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建立通讯录并利用通讯录发送邮件;对电子邮箱进行清理。
2.难点:利用“通讯录”和“联系人”发送邮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和多少位同学用邮件进行了交流?那你能不能完全记住他们的邮箱地址呢?如果全班同学的地址都需要你来记,你能记住吗?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记忆呢?(2)我们在使用电子邮箱时,为了避免把别人的邮箱地址弄丢了,我们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使用通讯录,把好朋友的电子邮箱地址全都保存下来。
(教师展示通讯录页面)学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演示。
二、新授(1)建立和使用通讯录电子邮箱的通讯录该如何制作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来看一看该如何进行的操作:①登录126电子邮箱。
②单击“通讯录”选项。
③单击“新加联系人”按钮,进入“添加/编辑联络人”页面,输入新联络人相关资料。
④填好后,单击“确定”按钮。
5单击“联系人”后面的“给他/她发信”,打开“写信”页面,收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会自动出现在“发给”栏中。
6输入邮件主题及正文后,单击“发送”按钮,发出电子邮件。
(2)清理电子邮箱①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也接受了一定数量的信件,但是电子邮箱容量是有限的,如果邮箱满了,别人发给你的新邮件就无法收到。
同时,邮箱里的信件过多也会影响我们的阅读。
所以,对于过期或没有用的邮件,应及时删除。
②那么如何进行删除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操作系统中我们删除文件的操作是分几步完成的?(请一个同学上台演示)③实际上,我们清理126邮箱中电子邮件的方法和操作系统中删除文件差不多,请同学们试一试。
④完成任务后,教师出示问题:a.删除126邮箱中电子邮件分为几步操作?每一步做什么?b.能不能只用一步就彻底删除邮件呢?(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5练一练:(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清理自己的邮箱,将“收件箱”中不需要的邮件和“已发送”中保存的已经发送的电子邮件彻底删除。
三、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建立通讯录和利用通讯录发送邮件,以及清理电子邮箱的操作。
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把自己好朋友的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或“联系人”里,再给他们发一封邮件,最后对你的邮箱进行一次“大扫除”。
四、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实践园“2、完成课本上的“成果篮”第4课走进论坛教学目标⒈知道论坛的含义及论坛的作用。
⒉能够正确、熟练地完成帐号注册。
⒊学会正确登录论坛。
⒋通过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注册论坛帐号。
难点:填写注册信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BBS吗?什么是BBS呢?学生讨论交流。
(BBS也叫论坛,是网络上交流的平台)师:很多网站都有自己的论坛,每个人只要先注册,然后就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别人交流探讨了。
二、新授。
⒈注册论坛身份。
注册论坛就是要给自己起一个在网上发言时的名字(ID),同时你要遵守网站论坛的相关规定,不能在上面随意辱骂别人,不能发不合法的帖子,如果发现你有违规现象,管理者会把你的名字(ID)封锁,你将不能在论坛上看帖或发表帖子。
⒉教师演示。
⑴操作步骤:①打开IE浏览器,进入“学生部落论坛”网站(519cc65.(学生学习搜索)指明学生演示、讲解。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讲解计算机发展史。
(PPT出示图片:第一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指导学生利用百度视频搜索“计算机发展史”:进入“百度视频搜索_计算机发展史”——./v?word=%BC%C6%CB%E3%BB%FA%B7%A2%D5%B9%CA%B7&ct=88&rn=2 0&pn=0&db=0&s=0&fbl=800选择“计算机发展史(无大侠全程制作)”——xiyoutv/v-a-df91-11e0-b140-a4badb469111.小结每一代计算机最显著的特点。
(PPT出示:第一代——大第二代——小第三代——快第四代——更快)师:“小”和“快”我们可以想象到,那么世界上第一代第一台计算机到底有多大呢?它叫什么名字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屋”,利用百度搜索里面的“百度知道”查阅“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65.?an=0&si=1【设计意图:课本中这一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枯燥无味。
通过百度搜索,尤其是百度视频,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利用已学知识获取新知。
】2.计算机的应用。
师:现在,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来看一看计算机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有哪些应用。
指导学生利用关键词“计算机的应用”进行百度搜索:进入“计算机应用百度百科”——..htm进入“计算机应用领域”——v_NDgxNTc0师:你还知道有哪些方面使用到计算机?(学生讨论,指名生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课本中这部分内容仅仅四张图片四个图片标题,学生难以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