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杜甫诗鉴赏(课件32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送别场面:从视觉、听觉以及动作等方面,淋漓 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来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 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给读者强烈感受。
创作背景
–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 (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 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 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 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 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 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兵车行》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 后不久写的。
《旅夜书怀》
– 诗歌内容是如何起承转合的?抓住意象加以图示。 –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表现 手法?
– 明确: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 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描绘了一幅孤寂凄 清的夜景。
– 融情于景,写自己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 孤舟一般寂寞。突出其在旅途中夜愁不寐,在危 樯独夜的意境中流露漂泊中的危难感和孤寂心。
– 天宝十载(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 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 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 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 官职。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
– 天宝14年,他44岁时。才得到河西尉的小官。次 年,他与难民一起流亡被安禄山军俘到长安,后 逃到唐肃宗所在的凤翔,任左拾遗。乾元二年 (759)丢弃了官职,进入在当时尚为安定富足 的蜀中。从安史之乱爆发到杜甫入川的四年,整 个国家处在剧烈的震荡中,王朝倾危,人民大量 死亡,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
–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 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 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 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而是 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与悲愤, 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 原因。
–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 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 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 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 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 《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这一年,杜甫已满53 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 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 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 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表现 手法?
– 明确: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 流。描绘出一幅雄浑阔大的江上夜景。
–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 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 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 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沉郁顿挫
– 杜甫在其所作《进<雕赋>表》中曾提到“沉 郁顿挫”:“倘使执先祖之故事,……至于沉 郁顿挫,随时敏捷,杨雄、枚皋之徒,庶可 跂及也。”
– “沉郁”指思想内容。“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 广、深厚。“郁”即“积”,指内容的真实、凝重、含蓄。 赵翼曾说“盖其(杜甫)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 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其笔力之豪劲,又 足以副其才思之所至,故深入无浅语”,说的是杜诗内容的 深广厚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 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望岳》
– 《春望》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点行频:戍边时间之长、牺牲人数之多、 家乡经济凋敝、远征生活艰难
– 申恨:官府催逼急迫、重男心态改变
–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 负戈。 —《前出塞》
–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 杀伤。—《前出塞》
–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 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悲陈陶》
–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悲青坂》
– 表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 – 对百姓因征兵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同情和怜悯 – 对征夫长期服役、不幸牺牲的同情与无奈 – 对统治者满足私欲、穷兵黩武的不满和谴责 – 对官府不恤民情、征兵索租的愤恨与控诉 – 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关切与担忧
(四)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 永泰元年(765),严武去世,蜀中重又发生大 乱,杜甫在成都的生活也失去凭依,他又带着全 家老小,登上一条小船,过起流浪逃难的生活。 先是在云安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在夔州居住了 近两年。到五十七岁那年,终于乘舟出三峡,却 仍是在湖北、湖南一带的水路上漂泊,最后于大 历五年、五十九岁上,在耒阳附近客死旅舟。杜 甫艰难漂泊的一生,在这里得到一个凄凉的结束。
– “顿挫”则指艺术形式,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顿挫”就是诗中的停顿、转析,以及由此带來的抑扬起伏、 纵横开阖、等变化所构成的表现形式。情感的千回百折、节 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 “顿挫”这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兵车行》
– 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情? – 内容结构是如何展开的? – 诗歌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咏怀古迹》
–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其一) –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其二) –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其三) –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其四)
《咏怀古迹》(其Fra Baidu bibliotek)
– 诗人所怀古迹是哪里? – 诗人是如何咏怀古迹的? – 请概括王昭君的形象。 – 为什么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 闻一多: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 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承 久的一道光彩。
– 郭沫若题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 疮痍,诗中圣哲。
关于杜甫的诗歌
–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 沂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 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 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 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 为诗歌,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 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二)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 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 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 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 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 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 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 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 颜,惊天动地。”
– 《汉书·匈奴传》记载: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 “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 赐单于”。
– 《西京杂记》的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 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贿画工,昭君自恃容貌,独不肯 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上案 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重信 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一)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 杜甫出生于唐玄宗登基的那一年,因此他可以说 是开元盛世的同龄人。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青年时代,他曾漫游吴越齐 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 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24岁时应举不第。
– 分析尾联运用的手法?
– 比喻。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 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 对比。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 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 借景抒情,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 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 《登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 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 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 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耶。武以世旧,待甫甚善, 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 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 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
– “昭君在匈奴,恨帝始不见遇,乃做怨思之歌”。(《琴 操》)
–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 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 及。”
《客至》、《宾至》
– 诗人围绕“客至”写了哪些内容?流露出那些情感? – 同为客人来访,《客至》、《宾至》在表达上有哪
些差异?
杜甫诗鉴赏 -----
唐才子传——杜甫
–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 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 第,困长安。
–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 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 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 预以来,承儒守宫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 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 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 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 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 之!”
–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 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延兰之故罢相,甫 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 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 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