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苏联政府针锋相对地采取了应对措施:建立了经互会,并且在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这意味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这种斗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

1991年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轰然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此时,美国的霸主地位有所动摇,而西欧、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力量崛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为首,而西欧、日本、中国、俄罗斯紧随其后的不均等五角形的格局,其发展方向是多极化。这一时期各极之间的关系不像两极格局时期那样以对抗为主,而是在新的国际大系统中,各极为了它们的共同利益,在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以协调作为处理相互关系的准则,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总之,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化贯穿了近一个世纪的世界发展史。我们期待世界各国在各方面广泛交流,多边参与国际事务的管理,那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