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学案增补版

专题十一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

【注重细节、重点知识再过关】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2.辩证把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及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规律的含义及特点,辩证把握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意识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前提、生理基础及意识的本质等)

5.区分意识活动的特点,辩证把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6.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认识各自的含义及特点?辩证把握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8.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真理的含义、特点及要求?

10.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往年高考主观题设问角度】

1.【2018年新课标Ⅱ第40题(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2.【2016年新课标Ⅲ第39题(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

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3.【2015年新课标Ⅱ第39题(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

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分)

4.【2015年新课标Ⅰ第39题(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

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5.【2014年新课标Ⅰ第39题(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6.【2013年新课标Ⅰ第39题(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

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备考提醒】

一条主线:辩证唯物主义

两大考点: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三对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七个关键词:物质、运动、规律、意识、实践、认识、真理

【自主建构体系】

(要求:1、关键词 2、关键词间的联系 3、与其他单元间的联系 4、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考情分析】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发展过程。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集中在认识论部分。

【核心整合】

1.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与物质具体形态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阐释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

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

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

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

神的力量,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

误的思想意识。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内涵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①做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

4.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方法论错误倾向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想问题、办事情既

要尊重客观规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要把二者

有机结合起来。

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冒险蛮

干的唯心主义;反对片面夸

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

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

而上学思想。

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阐释方法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真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正

确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

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6.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内容阐释方法论

真理的特点客观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

界限不容混淆。

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坚

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

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认识过程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

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

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前挂后联】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

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6.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019高考预测】

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我国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我国传统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但有些传统工艺中的“绝活”,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为实现传统工艺的振兴,必须以创新生活和市场需求为切入点,遵循工艺发展规律,挖掘传统文化,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10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明确房子的定位,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中外研究和实践表明,房子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背离了这个常识,产生了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由此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化、经济泡沫化将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们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认识上的变化。(10分)

3.近日反映贵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沧桑巨变的五集纪录片《绿水青山尽开颜》在贵州卫视陆续播出,纪录片对改革开发四十年贵州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展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贵州在习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助推美丽中国的实现,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进一步助推美丽中国的实现。”运用意识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加以说明

专题十一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

参考答案

【往年高考主观题设问角度】

1.【2018年新课标Ⅱ第40题(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2016年新课标Ⅲ第39题(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

现疟疾新疗法的。(12分)

【答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4分)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3分)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3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2分)

3.【2015年新课标Ⅱ第39题(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

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分)

【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2015年新课标Ⅰ第39题(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

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5.【2014年新课标Ⅰ第39题(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12分)【答案】答案示例一: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往往使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答案示例二: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6.【2013年新课标Ⅰ第39题(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

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答案】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2019高考预测】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必须以创新生活和市场需求为切入点。(3分)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通过制定《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传统工艺的设计和制作方法进行改良,以做到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3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遵循工艺发展规律来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2分)传承与振兴传统工艺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挖掘传统文化和改进设计中遵循工艺的发展规律。(2分)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房子的属性和功能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3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通过中外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重回常识。(4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房子属性和功能的复杂性,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不断发展。(3分)

3.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了绿色发展,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助推美丽中国的实现。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高昂的精神,将激励、鼓舞着贵州人民及全体中国人民不断为实现美丽中国而奋斗。

附:《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知识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