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第一节原子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1原子的构成同位素课件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2.1原子的构成同位素课件沪科版

阴离子Rn-核外有 x 个电子
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x - n
核内的质子数也为 x - n
A
核内的中子数N = A -(x – n )
B C
=A-x+n
D
核组成 质子数 中子数
H 1
1
1
0
2 1
H(D)
1
1
3 1
H(T)
1
2
质量数 学 名
1

2

3

俗称
重氢 超重氢
试比较三种原子的异同,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元素无质量数。 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同位素的种类。 元素指一类原子,同位素指一种原子。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019/8/29

打开原子世界大门概要

打开原子世界大门概要

从公元古前代5世希纪腊的古哲希学腊哲家学留家基留基伯伯和在致 力德于谟思克考分利割特物的质问朴题素后原得出子一说个结到论现:分代割
过程不能永远继续下去,物质的碎片迟早会
达量到子不力可能学分模。型他的,学人生类德谟思克想里特中接的受原了
这子种结物构质碎模片型会经小到过不多可次再分演的变观念,,并给称我这 种们物多质方的最面小的组启成单迪位。为“原子” 。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 极大的原子核;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 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 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原子结构中的量 子化轨道理论,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今日的原子结构:电子云模型
对于分子、原子的几点说明:
分子是物质中保持该物质一切化学性 质、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 子不可以再分.
葡萄干面包模型
汤姆逊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 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 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 中性原子。
近代原子论
电子云 电子轨域 电子 原子核=质子+中子 电子云
原子的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近代原子模型发展历史
道尔顿模型 Dalton model (1803)
坚实不可分 的实心球
汤姆逊模型 Thomson model (19电子
拉塞福模型 Lutherful model (1911)
1895年 伦琴(德国) 发现了伦琴射线
近代原子论
1896年 贝克勒尔(法国) 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
行星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 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 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周围沿着不同的 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

第1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1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第一节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2课时)第一课时再谈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说原子教学建议: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学生对第一节课的学习感觉往往能够影响其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后续学习兴趣。

学生的起点能力总体相对较低,而学生之间的个体能力也有较大差异,面对这样的情况,第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内容,既要关注和体现与初中知识架构的衔接,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高中化学学习并非是高不可攀,又要体现高中知识架构的拓展和延伸。

基于上述想法,提出以下建议:1、第一章的内容显然是围绕原子展开的,所涉及到的是微观领域的范畴,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微观视角、如何引出原子?显然是第一节课的主要任务。

(初中知识链接:选择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这个知识框架,以复习的形式得以呈现,让学生感受到亲切,不陌生,出微粒的种类:分子和原子,并补充了离子,体现了高中知识架构的拓展和延伸,并科学地、简单地分析了原子是构成分子和转化为简单离子的基础微粒,体现了学习和认识原子的重要意义)2、让学生开口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彼此的程度和水平,以达到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确立努力的方向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你的学习经验告诉你什么是原子?)3、原子如此重要,历史上是谁第一个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人们对原子的认识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历史阶段?告诉学生,这段内容的学习是非常轻松的,因为整个阶段就像一部电视连续剧,让每个学生做一下电视剧的制片人,按照时代、国家、人物、事件、观点的顺序进行排序和分类。

课堂反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及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某种物质的是()A、HB、AlC、Fe3+D、N23. H2O与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A.它们的元素组成不同B.它们在常温下状态不同C.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D.H2O2有氧气而H2O中没有4.下列方框中,符合2N2意义的示意图是( )5.下列符号中,只表示微观含义、不表示宏观含义的是()A.Ag B.2H C.S D.Fe6.长期饮用奶制品,体内就不会缺钙。

aha

aha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一、从古典原子论到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二、从X射线到放射性的发现三、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2 原子结构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原子的构成化合价±a质子Z个质量数A b±离子电荷原子原子核中子A-Z个X核外电子Z个质子数Z c原子个数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叫做元素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化学性质相同;中子数、原子的质量数不同)例:氢原子的同位素(1个质子):氕(H)无中子;氘(D、重氢)1个中子;氚(T、超重氢)2个中子大多数天然元素都有同位素,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一般是不变的。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探测金属器件缺陷、研究化学反应机理、育种、保存食物、治疗肿瘤三、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是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成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丰度)计算而得的平均值(A=A1*a1%+A2*a2%+…+An*an%)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用各种原子的质量数替换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十字交叉法1.3 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一、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电子式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由内层至外层分层排布(近核低、远核高),这种分层排布情况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熟记1到20号元素)第一电子层称为K层,依次为、L、M、N、O、P、Q。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常用小黑点或叉来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这种图式被称为电子式。

二、初步认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书为2n^2个(n表示电子层序数)。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案 沪科版

高中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案 沪科版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同时努力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要素。

因此本节的教学意图就是:1.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体现知识结论与学习过程的同样重要。

3.追求学科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学术潜力和非学术潜力的全面发展,以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指导思想。

科学的原子学说是十九世纪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这种学说大约使用了100年。

十九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不过,原子内部究竟怎样还说不清楚。

不久,卢瑟福用金箔作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里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它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

于是,建立了原子的核式模型。

但是,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还不很清楚。

不过,对原子核的认识又近了一步。

到了20世纪初,波尔运用先进的量子力学理论,根据诸多的实验事实,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各层电子有一定的数目,并解决了物理和化学方面的一些问题。

玻尔理论是有局限性的,能成功解释各种原子光谱的是量子力学。

怎样让学生体验原子发现的艰巨呢?我设计了以时间为数轴的一条教学主线,在学生感叹时间消逝的过程中,也体会了科学理论的得知不易,并且在辨析合理与否的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再次体验真理的获得要不断地探索。

而通过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的讨论,使学生强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培养构建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探究的是现在的原子结构理论怎样得出的,从19世纪末的1897年发现电子后,在大约20年内科学家们提出了原子结构的以下模型: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结构”、卢瑟福的“核式结构”、玻尔的“能级结构”、量子力学的“电子云结构”。

每种原子结构理论的提出都使学生了解其特定的实验基础和背景,提出后也都有应用上的成功和困难;而理论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科学实践与科学家们符合实际的大胆猜想与假设,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解析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解析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本章概述:本章意图在教材中充分展示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演变与发展,让学生知道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和理论是怎样得来的,体现知识结论与学习过程同样重要。

加强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追求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学术潜力和非学术潜力的全域发展,以符合课改的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标有:(1)学科知识技能目标,包括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李子结构和带电状况。

(2)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目标,包括科学家为探索原子结构奥秘迈过的艰辛征程和付出的努力,体会科学家的踏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对人类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大作用。

(3)能力目标,包括能运用原子结构,离子,同位素和元素放射性及其半衰期等科学概念理解和分析一些简单的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社会,生活问题。

能进行有关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

第一节从葡萄干的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发现的过程及相关实验,明白它对近代化学发展的影响。

(2)通过感性地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形成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科学实验对原子结构发现的作用。

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模拟情景教学模式。

引言:化学的萌芽到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确立,转折点在“原子论”的提出。

学生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情景一:出示一只粉笔。

教师提问(设问:对这一物体,你在思考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结果分类汇总。

教师介绍古代原子学说(西方和中国古代哲学家提出的观点)以及夭折的经过。

思考分析古代原子学说无法确立的原因。

情景二:道尔顿的气体实验(两种气体能均匀混合)微观世界的气体的微小微粒的运动导致气体的相互混合。

学生思考:为什么气体能过均匀混合,这一现象对“原子存在”事实的启迪。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可能的推测。

教师活动:介绍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情景三:凭借你已有的知识,分析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存在错误吗?例题: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

打开原子世界大门

打开原子世界大门

公元前140~87年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十世纪 1661年
1748年
1772年、73年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 得了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天平和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 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学说
1777年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在致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 力于思考分割物质问题后得出一个结论:分割
葡萄干面包模型
汤姆逊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 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 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 中性原子。
近代原子论
1895年 伦琴(德国) 发现了伦琴射线
近代原子论
1896年 贝克勒尔(法国) 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
行星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 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 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周围沿着不同的 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
卢瑟福提出的行星模型是以经典电磁学
为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
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
极大的原子核;
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
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
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原子结构中的量 子化轨道理论,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古典原子论
战国 惠施(中国) 物质无限可分
战国 墨子(中国) 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 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 体。
对于分子、原子的几点说明: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预习:原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在科学家眼中,原子是怎样的;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各有什么特点第一节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主线:从道尔顿原子论到卢瑟福行星原子模型——人们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一、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主要历史阶段1.古典原子论——古代哲学家对物质结构的各种猜测我国战国时期的惠施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墨子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古希腊哲学家得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构成万物的极小的最小的微粒,物质的分割只能到原子为止2.道尔顿原子说实验依据:古代原子学说没有实验依据,只是一种猜想,没有现代科学所必须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道尔顿原子结构学说的主要观点⑴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⑵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⑶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同⑷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从现代化学理论分析,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否合理?能否举出实例来证明(都不正确)科学家是怎样否定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呢3.X 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射线从哪里来?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 射线(一种看不见的有巨大穿透能力的射线)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放射性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铀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射线:带正电荷的α射线(α粒子是+242He ),和带负电荷的β射线(β射线为电子流)。

同时还存在一种不带电荷的γ射线(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汤姆孙发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单原子是电中性的,表明原子中存在带正电荷的微粒汤姆孙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形体内,电子均匀地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合理之处:原子不是坚硬、实心的球体,是可以分割的不合理之处:原子的质量分布是均匀的,原子中的电荷分布也是均匀的4.用α粒子轰开原子世界的大门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α粒子散射实验⑴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介绍放射源——放射性元素放出α粒子,α粒子是氦的核,带2e正电荷,质量是氢原子的4倍,具有较大的动能。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第一节原子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第一节原子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不同种类的原子, 不同种类的原子 质子数、 2.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的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的
不显电性
质量/kg 质量
9.109X10-31 1.673X10-27 1.675X10-27
相对质量①
1/1836
1.007
1.008
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 质子数(Z)+ 中子数 中子数(N) 质量数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X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
a——代表质量数; 代表质量数; 代表质量数 请看下列表示 b——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d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a c+ a b c d e c——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代表化合价 各代表什 d——代表化合价 e b 么 e——代表原子个数 代表原子个数
古典原子论
战国 惠施(中国 中国) 惠施 中国 物质无限可分
战国 墨子(中国 中国) 墨子 中国 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道尔顿 原子学说, 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 的实心球体。 的实心球体。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  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本章地位和作用:
本章作为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初高中化学学习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本章教学以初中原子结构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为更偏理性的化学学习,特别是为第三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是高中化学教材中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要求相对集中的一章,因为突出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方面的教学要求,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与初中学生习惯了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

应克服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背而不重视学习过程的现象,克服被动接受而不主动探究、主动实践的现象,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学习方式的基础。

本章改变了以往教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只重视理论本身的灌输,,而忽视知识与理论的发展过程的理念,在教材中充分展示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演变与发展,并努力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要素,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
现代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①原子由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构成②电子运动的规律跟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截
然不同;③对于多电子的原子,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近似
于分层排布
小结: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五.课后作业
补充内容:物质的量
本节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量是整个高中化学中计算的基石,好比一座现代化的立交桥,四通八达,连接着整个化学教学,也可以很好的提高思维的质量和速度.由于新老教材的差异,这部分内容在二期课改中出现在初三内容中,但部分同学没学过,由于此内容在高一新教材中被删去,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故进行补充.。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课件沪科版

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课件沪科版
1903年 汤姆生(英国) 葡萄干面包模型
• 1895年 伦琴(德国) 发现了伦琴射线
• 1896年贝克勒尔(法国) 发现了铀盐的

放射性
三、现代原子分子论
• 1905年 卢瑟福(英国) 铀有两种不同的

辐射
• 1909年 盖革(英国) 粒子散射
• 1911年
• • 1913年
• 论卢瑟福Biblioteka 玻尔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 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一、古典原子论
• 年代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战国 惠施 (我国) 物质无限可分
战国 墨子(我国) 物质被分割是有条
件的
公元前400年 德谟克利特(希腊) 古典原子论
二、近代原子论
• 19世纪初 道尔顿(英国) 化学元素均有不可 再分的微粒(原子)构成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8/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原子结构的行 星模型 原子结构中的 量子化轨道理

打开原子

打开原子

一、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第一节基本内容1、惠施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墨子认为:物质分割是有一定条件的。

德膜克利特认为:物质是由极小的原子构成。

(模型法)汤姆孙(英国):发现电子、葡萄干面包模型。

贝克勒尔(法国):铀盐的放射性现象。

伦琴(德国):伦琴射线和元素具有放射性。

卢瑟福(英国):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模型法)A粒子是氦原子失去电子后的正离子,B射线是电子流,r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2、道尔顿(英国)的原子结构观点是否有错?(1)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原子是可分的,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2)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新的微粒)(3)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反之则都不同;(考虑同位素)(4)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

(双氧水H2O2)3、卢瑟福的a粒子的散射实验现象1:绝大部分a粒子都直接穿了过去。

结论:原子是中空的。

现象2:极少数a粒子穿过金箔时发生了偏移,个别粒子偏转了180*,弹了回来。

结论:原子中存在一个体积很小、正电荷集中、质量很大的核。

第二节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什么是同位素?答: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化学性质完全相同)2、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带电情况答: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3、为什么电子会处在不同的电子层上?答:电子具有能量。

不同的电子没,它们的能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显然,电子的能量越低,离核运动的区域越小,电子越稳定,不容易失去。

电子的能量越高,离核运动的区域越大,电子越不稳定,容易失去。

按能量由低到高,电子所处的电子层分别为K、L、M、N、O、P、Q表示。

第三节摩尔质量的计算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物质的量可以衡量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微观粒子群)的数目的多少,符号n,单位摩尔(mol),即一个微观粒子群为1mol。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一、选择题,1,提出古典原子论的是()A, 惠施B, 墨子C,德谟克利特D, 道尔顿2,在1903年,汤姆孙提出的有关原子的观点是()A, 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B, 原子是无限可分的C,物质是由极小的被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的D, 原子像面包,电子则像均匀分布在面包中的葡萄干3,贝克勒尔对伦琴发现x射线,卢瑟福对贝克勒尔发现铀的放射线,共同的态度是()A, 仅感到十分奇妙B, 提出新的问题去探究C,兴致勃勃地谈论人家的发明D, 对别人的事毫无兴趣4,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有下列论点:①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量和性质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④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

以现代观点看,错误的是( )A, ①③④B, ①③C,②③④D, ①②③④5,关于卢瑟福等研究放射性蜕变产生的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α粒子是H+B, β射线是电子流C,γ射线是电子流D, β粒子是He2+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发现电子后,很快创建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B, 放射性及α粒子的发现为打开原子结构的大门打下了基础C,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是在思考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后得出的结论D, 从古典原子论到现代原子论的过程说明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7,原子是()A, 构成物质不可再分的微粒B, 化学变化中的基本微粒C,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D,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8,关于α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氦离子B, 具有穿过原子的可能性C,能够击穿原子核而不破碎D, 在轰击金箔时少量被散射9,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模型并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的科学家是()A, 卢瑟福B,波尔C,汤姆孙D, 道尔顿10,二、填空题1,古典原子论、近代原子论、______________模型和________________模型、现代原子论,是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不同阶段,其中提出上述两种模型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和卢瑟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16 思考: 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思考:8O2-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填表
微粒 H Na+ S280 35
质量数 1 23 32 80
质子数 1 11 16 35
中子数 0 12 16 45
电子数 1 10 18 35
Br
练习
1、当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 、当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核外 电子数,该离子是( 离子, 电子数,该离子是 阳 )离子, 离子 带( 正 )电荷。 电荷。 电荷 2、当质子数(核电荷数 ( < ) 、当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阴离子, 电荷。 带( 负 )电荷。 电荷
原子
{ 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
A
原子核
(+)
{ 中子
质子(+) 质子
符号表示: 符号表示
X Z
资料1 原子核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 资料1、原子核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 体积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如同大 体积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如同大 。(如同 型体育场与蚂蚊)
不显电性
质量/kg 质量
9.109X10-31 1.673X10-27 1.675X10-27
相对质量①
1/1836
1.007
1.008
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 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 质子数(Z)+ 中子数 中子数(N) 质量数
高中 一年级 第一学期 《化学》 化学》
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微粒 是什么? 是什么?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 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年代 约50万年前 万年前 公元前8~ 千年 公元前 ~6千年 约公元前2千年 约公元前 千年 中国战国时期 公元前四世纪
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 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 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 量子力学模型, 德谟克里特接受了 达到不可能分。他的学生德谟克里特 达到不可能分。他的学生德谟克里特接受了
这种物质碎片会小到不可再分的观念,并称这 这种物质碎片会小到不可再分的观念 并称这 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 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 种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为“原子” 种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为“原子” 。
公元前140~87年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 年 公元前 十世纪 1661年 年 1748年 年 1772年、73年 年 年 1777年 年 1808年 年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在致 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 公元前 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在致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 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 留基伯 力于思考分割物质问题后得出一个结论:分割 力于思考分割物质问题后得出一个结论 分割 过程不能永远继续下去, 过程不能永远继续下去,物质的碎片迟早会
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模型 Electron cloud model (1935) 现代物质结构 学说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微粒。 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 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 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核外电 子的运 动特点 核外电 子的排 布规律 ( 原 子 结构示 意图) 意图) 核 外 电 子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1.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不同种类的原子, 不同种类的原子 质子数、 2.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的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的
古典原子论
战国 惠施(中国 中国) 惠施 中国 物质无限可分
战国 墨子(中国 中国) 墨子 中国 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道尔顿的原子模型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 道尔顿 原子学说, 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 的实心球体。 的实心球体。
葡萄干面包模型
填表
粒子符号 质子数
16
电子数
18 X-n
S2Axn+ AymNH4+ OH-
x
y-m 11 9
y
10 10
原子
A 的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的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ZX的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核电荷数(Z)=原子序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质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 质子数(Z)+中子数 中子数(N)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知识框图
原子中各 微粒 之间的数 量关 系 、 电性 关系 和质量关系
原 子 的 构 成
原子核(质 子和中子) 子和中子)
核素和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 ( 原子得 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 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是怎样的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是怎样的?
近代原子论
1896年 贝克勒尔 法国 年 贝克勒尔(法国 法国) 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
行星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 原子模型 年):在原子的 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 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 原子的全部质量, 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周围沿着不同的 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 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
大 事 化学简史 “北京猿人”已会用火 北京猿人” 中国(新石器时代 开始制陶器 中国 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器 新石器时代 中国已会铸铜


惠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惠施(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墨子(物质分割是有一定条件的) 墨子(物质分割是有一定条件的) 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朴素的原子论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 亚里斯多德提出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提出“四元素”学说 中国(宋代 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 中国 宋代)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火球等武器 宋代 把火药用于制造火药箭、 英国的波义耳在 怀疑派化学家》 英国的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一书中给元素下了科 波义耳 学的定义 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 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 得了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天平和为研究化学的工具,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天平和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 拉瓦锡最早用天平和为研究化学的工具 发表《燃烧概论》 发表《燃烧概论》,推翻了燃素学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道尔顿
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原子结构中的量 原子模型 年 原子结构中的量 子化轨道理论,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子化轨道理论,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薛定谔 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模型: 现代物质结 构学说
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
∂ 2ψ ∂ 2ψ ∂ 2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π 2 m ( 2 + 2 + 2 )+ ( E − V )ψ = 0 2 ∂ x ∂ y ∂ z h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 粒子 电性和电量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1个质子带一个 个质子带一个 单位正电荷
中子
1个电子带一个单 个电子带一个单 位负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质量
9.109X10-31
1.673X10-27 1.675X10-27
相对质量①
资料2、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 资料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 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 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 cm3的容 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 器里装满原子核, 于1.2×108 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 × , 万辆载重4 的卡车来运载。 要3000万辆载重 t的卡车来运载。 万辆载重 的卡车来运载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mx 1 m c 12
2.一个质子的相对质量如何计算? 一个质子的相对质量如何计算? 一个质子的相对质量如何计算
计算并填写上表中的相对质量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 粒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1个质子带一个 个质子带一个 单位正电荷
中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一个单 个电子带一个单 位负电荷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核内质子数) (核内质子数)
X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
a——代表质量数; 代表质量数; 代表质量数 请看下列表示 b——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代表质子数既核电荷数 +d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a c+ a b c d e c——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数; 代表化合价 各代表什 d——代表化合价 e b 么 e——代表原子个数 代表原子个数
今日的原子结构: 今日的原子结构: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 电子轨域 电子 原子核=质子+ 原子核=质子+中子 电子云 原子的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近代原子模型发展历史
道尔顿模型 道尔顿模型 Dalton model (1803) 坚实不可分 坚实不可分 实心球 的实心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