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君主专制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课明朝的君主专制

教材分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以内阁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习近代史奠定了基础。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

(2)识记内阁制的出现和发展。

(3)识记清楚政治制度的变化。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将教材的部分内容设计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教材材料和补充的相关材料,学习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3)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使学生认识到明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自身的知识、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较弱,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明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

难点:明朝科举制——八股取士;明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学法

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思考: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朝时,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师):官员上朝时的礼仪由站着(两汉)→坐着(隋唐)→跪着(明清)。这种变化说明皇帝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而官员地位(包括宰相)在逐渐下降。到明清时,君权更加突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授新课

* 明朝的建立

1.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此后近

20年时间,扫平各种残余势力,完成了统一。

2.基本措施

鼓励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对全国的土地和户籍进行严格的核查与登记,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直接控制。

3.朱元璋为稳固统治,加强皇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建立内阁制度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职,中央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它又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文书,并备咨询顾问。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内阁大学士比一般官员权力稍重,但内阁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办事,实质是皇权的组成部分。

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为了对地方官员实行更为严密的控制,建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其后,明朝皇帝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等机构,这些特务机构合称“厂卫”。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

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通过一系列措施,皇权的强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补充;职责:东厂由宦官负责,对官吏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

* 宰相制度的废除

思考: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朝时被废除了呢?是什么原因促使它发生的?

(师):(补充总结)明初初年,胡惟庸任宰相时,权倾朝野,骄恣擅权,他的种种行为已经直接严重威胁到了皇权,最终找来了杀身之祸,胡惟庸案也就成为宰相制度废除的直接原因;另外,在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致使皇权不稳。明太祖朱元璋正是鉴于这一点一直对丞相的使用存有戒心。

思考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削弱地方权利?

(生):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补充:宰相的作用

积极: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

消极: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根本原因)一废一建

(师):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但废相之后,宰相制度的积极作用也就自然消失了,这会造成什么消极后果呢?

注: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疏忽闪失。明太祖曾在8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他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处理如此繁重的国家大事。(皇帝个人负担加重,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往往失之偏颇,草率)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内阁制由此开始

殿阁大学士的设置,为后来的内阁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成祖时,先后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充当自己的顾问,顾问之职又由翰林院移至内阁。尽管此时阁臣的品值仍是正五品,且不置官署。但相对明太祖时已经开始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了,地位有所提高。至此,明代的内阁制度正是确立。

(师):通过对内阁首辅与宰相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者是不可以等同的。内阁的职权仅以侍从咨询为主,只是作为皇上的顾问,它的机构性质并非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由此可以看出它并不能制约皇权,只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4、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考试范围:“四书”“五经”

考试题型:“八股文”不能自由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