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

合集下载

宪法案例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

宪法案例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

宪法案例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宪法案例: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制衡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公正的重要基础。

宪法作为一项基本法律文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政府的职责,同时确保了两者之间的平衡与互相制约。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的宪法案例来解释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的重要性。

案例一:美国《权利法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也被称为《权利法案》,是美国宪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该修正案规定了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新闻自由、和平集会自由等公民基本权利。

此举旨在确保政府不得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并为公民行使自由和表达意见提供了保障。

案例二:德国宪法与种族歧视德国宪法中的平等权利条款禁止了一切种族歧视和人权侵犯。

在二战结束后,德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反歧视法律,确保政府不得滥用权力对待任何特定种族或群体。

此举既保护了公民免受不公正待遇,也限制了政府对公民的不当干涉。

案例三:印度宪法与社会公正印度宪法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权利,确保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政府不得对公民进行歧视。

根据宪法规定,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促进弱势群体的发展,并为他们提供教育、就业和财产保护等方面的机会平等。

这些政策既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又确保了政府职责的履行。

案例四:南非宪法与真相和和解委员会南非宪法为国家的转型与和解奠定了基础。

南非曾经历了种族隔离政策的黑暗历史,为实现真相与和解,南非政府成立了真相和和解委员会。

这项宪法案例的意义在于确保政府对侵犯人权的行为进行调查和揭示真相的同时,为受害者提供公正的补偿和道义救济。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宪法对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的重要性。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限制政府的权力,从而确保政府在行使权力时不侵犯公民的权利。

这种制衡关系有助于维护公民的自由、公正和社会稳定。

因此,保护宪法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确保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关键。

唯有坚守宪法原则,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才能建立起健全的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体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坚实的保障。

名词解释行政权力

名词解释行政权力

名词解释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管理职能、实施行政管理所必须具备的法定资格和权限。

它是一种具有强制力和影响力的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不是简单的一种从属关系,而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公民的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公民自由的程度并不是绝对的。

一旦公民行使自己的自由时,侵犯了他人的自由或者公共利益时,这种自由就会成为一种侵权,这种侵权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因此,任何个人都不应该滥用自己的自由。

这种义务来自于一种公共利益,即社会的公共福利。

为了保护公共福利,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个人的自由,即权利的限制。

行政权力可以分为制度性的权力和非制度性的权力。

制度性的权力是一些宪法规定的,比如警察、法院和行政执法机构的权力;非制度性的权力是一些其他方面的规定,比如国会的权力。

由于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国际环境,因此行政权力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国家赋予行政权力主要有三种目的,即效率、安全和秩序。

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行政权力行使方式,其中安全和秩序是行政权力行使的首要目的,其次是效率,最后才是公平。

4.保障权:为了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防止滥用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权力分解机制、相互制衡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

3.控制权:是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权力,它掌握着国家治理过程的方向和节奏,代表着国家权力的根本特征。

控制权意味着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之间权力关系的平衡,是权力正常运转和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

控制权是行政权力的核心。

5.合理运用权力,首先,要科学认识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避免出现随意性。

其次,要依据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做到知事用权。

最后,要有大局意识,讲究执行艺术,权责统一,审时度势,因情施策,量力而行。

依据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做到知事用权,知事运权,科学用权,审时度势,因情施策。

最后,权责统一,权责统一的含义是指在实现行政权力的目标过程中,既要把职权和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又要在法定的范围内尽职尽责。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与协调一、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是宪政的核心范畴之一,要研究两者矛盾、使其相互协调,首先要对公共权力及公民权利的含义有一个清晰地了解。

(一)公共权力的含义公共权力一般被称作国家权力(通过政府实施),是国家统治和公共管理的前提和手段。

而法律层面上的公共权力则被认为是公民共同意志的产物,是经被统治者同意而取得的正当权力。

[1]其特点如下:1、公共性。

从公共权力的来源来看,它是起源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因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凝聚和体现公共意志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指挥、决策和管理能力。

2、强制性。

公共权力是社会权力集中化的代表,它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是其实现社会有效控制的必要条件。

公共权力不是简单的个人利益的总和,而是从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出发的,其在行使过程中必然会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为了更好地维护公众利益执行权力就需要靠其强制性来支撑。

3、法定性。

对公权力而言,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方式不超越法律规定。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因此政府行使权力时,在职权范围内应积极作为,另一方面则要求政府恪守己职,不得越权施政。

政府等权力部门的行为应当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作为,法律如果没有相应的授权,做了就是违法。

(二)公民权利的含义所谓的公民权利,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按照该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公民在法定情况下实现某种愿望和获得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等。

[2]具有如下特点:1、平等性。

美国第三界总统杰弗逊认为:“一切人都是生而平等的,造物主富裕了他某些不可出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

”①因此,公民权利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平等性,是一切人生而法律赋予的权利。

2、利益性。

公民权利的目的就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是为了保障公民合法利益的实现,是一些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的利益。

略论权利与权力之关系

略论权利与权力之关系

略论权利与权力之关系【摘要】权利与权力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它们相互作用、制约、影响并不断演变。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从权利与权力的定义和区别入手,引入这一议题的核心概念。

随后,我们探讨了权利对权力的制约以及权力对权利的影响,分析了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和演变过程。

我们强调了权利与权力关系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本文所涵盖的内容。

通过深入探讨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规律,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进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权利、权力、关系、区别、相互作用、制约、影响、平衡、演变、重要性、发展趋势、结论、定义、概述、未来展望1. 引言1.1 权利与权力的定义权利与权力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权利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中享有的法律上的保护和限制性权益,是个体拥有的合法权力的一种表现。

权力则是指一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中可以影响、控制和改变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能够实施意志和行动的能力。

权利与权力的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在社会中常常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基础的。

权利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公共资源,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础,而权力则是实现和维护这些权利的手段。

权利的存在使得权力不能无限扩张和滥用,而权力的行使则是为了保障和维护人的权利。

权利与权力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在权利和权力的互动中,社会才能够保持秩序、稳定和公正。

对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权利与权力的区别权利与权力的区别在于其基本性质和作用方向。

权利是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合法权益,是可被依法保障和行使的权力。

权力则是实施施加于他人或事物上的能力或控制力。

权利是被赋予的合法地位,是对个体或群体的保护和尊重;而权力则是可以被滥用的,往往带有强制性质。

权利是为了保障个体的自由和尊严,是一种内在的基本权益;而权力则往往是用来控制他人行为或资源分配的手段。

从宪政角度浅谈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从宪政角度浅谈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宪法学论文题目:十年韶光,被铁窗禁锢的公民权利——从宪政角度浅谈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法5)国际法学院班级:一班十年韶光,被铁窗禁锢的公民权利——从宪政角度浅谈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摘要】佘祥林一案,将公民权利同国家权力置于一个相当敏感尴尬的位置,作为被公民权利赋予的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压榨时,公民该如何处之,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该何去何从。

宪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功能是授予并控制国家权力、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

通过宪法,赋予并控制国家权力、确认并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政史亘古不变的主题。

研究宪法中的公民权利、国家权力的关系,从本源上明确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国家权力必须受公民权利制约,而公民权利的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的保障。

【关键词】公民权利,国家权力,宪法,佘祥林案1994年1月19日,佘祥林精神失常的妻子张在玉,突然失踪了。

在妻子失踪不久之后,佘祥林家附近打捞起一具由其妻家属指认确定的女尸。

从这一天起,时年32岁的佘祥林的命运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被不明不白地投进监狱长达11年。

11年来,由于侦查技术落后,嫌疑人不断翻供,于是佘祥林被不断转押各级法院。

被判刑程度不断调整,受当时“命案必破”的影响,对佘祥林更是动用了刑讯逼供。

2005年3月28日在佘祥林服刑11年后,张在玉的突然出现使佘祥林案渐渐水落石出。

佘祥林于同年4月13日被无罪释放,案情得以昭雪,然而十年韶光被耗在监狱,不得不令人反思我国公民权利在国家权力前的地位如何,这两者又是什么关系。

佘祥林在押期间,遭遇无数非人待遇,在寻常人看来似乎只是罪有应得的下场,然而即便有过错,那么在押嫌疑人仍旧有人权,更何况罪刑法定,受被类推下的刑法制裁的“嫌疑人”佘祥林的人权应当受到保障。

我们讲公民权利,不得不论及的就是人权。

公民权以人权作为来源和基础,是法定化了的人权体系,是人权得以保障实现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及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的社会改革,标志着建立现代化的经济运行体制和现代经济制度的历史进程在我国已经拉开帷幕。

人们普遍认为计划经济时代中体现政府权力绝对性而忽视、限制经济主体或个体的权利。

很明显,这种权力至上充斥着一种以政府权力来限制、弱化公民权利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公民、法人的经济权利、自由无法在经济活动中真正开展和实现,妨碍了经济活力的释放与发挥。

于是乎,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艰难迈进的激扬时代,社会变革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方向,引发人们无尽的思考:中国的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政府?如何以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来平衡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相互关系,使市场经济主体这一基本“粒子”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经济活力和活跃市场的功能。

从权力支配社会,到社会支配权力,是伴随市场经济的文明发展而带来的民主政治的结果,它重新确定权利与权力的相互关系,使人们接受了这样的观念:人民的普遍的权利要求支配一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在一个既定的社会形态下,政府权力总量与公民拥有的权利范围,存有反比关系,即当国家拥有的不受正式限制的无所不包的权力时,它的权力实际上是处于无限的范围之内,而相形之下,公民的权利自由则几乎丧失存在的空间。

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因此权力的主体是人民。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而政府的权力又派生于全国人大并受其制约。

另一方面,公民通过宪法、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自由,政府权力和公民权利都来于人民的权力,因此两者有共同的存在基础。

公民权利的依法受法律保护并通过政府权力加以保障,权力的行使应以保护权利行使为目标和依归;离开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的权力运行,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宪政要求的。

我国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相应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关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一系列制度,促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推进政府的机构改革,有的放矢地对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行使内容和行使的目的进行整合。

行政法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

行政法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

行政法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在行政法的范畴中,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关键议题。

政府权力的行使,尽管在公民的利益和社会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没有适当的限制和监督,就容易引发权力滥用和侵犯公民权利的问题。

因此,为了确保公民的自由和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利益,行政法必须设立机制来平衡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1. 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政府权力的行使必须建立在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

合法性意味着政府权力必须依法设立,并且在法律框架下行使。

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越权或滥权。

合规性则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程序正义原则,采取公平、公正、公开和公正的程序,并依据权力授权的范围进行操作。

政府在具体行政行为中必须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以确保公民权利的平衡和保护。

2. 公民权利的保障和扩大行政法确保公民权利的平衡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提供一套完善的个人和集体权利保障机制。

个人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财产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

行政法应设立适当的监督机构,以确保政府行使权力时,不侵犯公民的个人权利。

同时,行政法还应让公民拥有通过诉讼、申诉等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以保障他们的权利得到维护和扩大。

3. 法律监督和对政府权力的审查为了确保政府权力不滥用和侵犯公民权利,行政法应设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

这包括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行政机关应建立完善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机制,确保权力的合理行使。

此外,独立的行政法庭和行政监察机构也可以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和监督,保障公民权利的平衡。

通过法律监督和审查,行政法可以有效控制政府权力的滥用,保护公民的权利。

4. 公民参与和民主机制的建立为了平衡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还应该鼓励和保护公民的参与。

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和行政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平衡机制。

通过公民参与的方式,公民可以发挥监督政府权力的作用,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政府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及其良性互动

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及其良性互动

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及其良性互动投稿邮箱:sclunwen01@ (请注明投稿期刊)征稿BLOG /zj2313569711/巴蜀论文网:徐鑫【摘要】政府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的,而公民的权利则是通过宪法及其他法律确立并加以维护的。

政府权力同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政府权力的扩大往往会以牺牲公民权利为代价,而公民权利的切实维护与有效保障又需要法律权威性的社会认可。

我们应理顺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为其良性互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公民权利政府权力关系互动在社会管理的众多关系中,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对关系。

一般来讲,政府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的,而公民的权利则是通过法律形式确立并加以维护的。

政府权力的扩大往往会以牺牲公民权利为代价,而公民权利的切实维护与有效保障又需要法律权威性的社会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公民权利就必须维护宪法及相关法律的地位与尊严,而有效规制政府权力为其设定一定的权力边界也需要维护宪法及相关法律的地位与尊严。

“权利”与“权力”的区别与联系“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权利”指的是一种权能和利益。

而“权力”指的是一种控制力、统治力。

具体来讲,“权利”表示的是一种私权,指的是在社会中产生,并以一定社会承认作为前提的,由其享有者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

而“权力”则表示的是一种公权,由国家或上级向公民或下级发出的命令,必须遵守。

“权利”与“权力”的区别除了概念上的不同,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二者的主体不同。

“权利”的主体一般是不特定的,而“权力”的主体则是特定的。

“权利”既然体现为一种私权,那么它的主体就是十分普遍的,就公民权利而言,一切公民都有权享有“权利”,并且在法律上这种权利的地位是平等的并且受到法律的维护。

“权力”体现为一种公权,一般来讲,只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才具有权力。

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具有的相应权力则是民众赋予并得到法律确认的。

权力论文:浅议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权力论文:浅议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权力论文:浅议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摘要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直是困扰我国民主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的问题之一。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

究竟应该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化解二者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二者的平衡协调发展,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实践问题。

关键词权力权利本质关系平衡协调一、权力与权利的概念及其特征权力与权利一直是倍受争议的概念,尤其是在当下出现权力异化和权利膨胀的社会现象之后,权力与权利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尖锐,要想正确理解及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问题,必须对权力与权利有正确的界定和认识。

(一)权力的含义及其特征由王安平等人主编的《领导权力学》一书中指出:“权力是一种支配——服从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组织之间,以及个人与组织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支配——服从关系,这种关系的深层蕴涵就是权力。

在支配——服从关系中,谁拥有超过对方的支配力量,谁就拥有权力。

反之,就没有权力,就只能受人支配。

”?豍学界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权力作为一种能动力量,它不过是担当一定公共职务的人,“在作出会影响同一社会制度内其他人的行为的决定时,所具有的能力或潜力”。

?豎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概括出权力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权力是一种能动的支配力量。

就某一具体权力而言,行使者可以依据其所拥有的权力,就其权限范围内的事项发号施令,行使管理权。

而该权力所及的被管理对象对这种命令必须予以服从,对于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人,则予以强制或制裁。

如近几年的拆迁现象,针对钉子户有了请求法院强制拆迁的政策。

第二,权力是一种公职行为。

行使国家某项管理权的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只是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或委托,代表国家行使某一具体的公权,而并非在行使某个个体的私权,其公权是和公职紧密相连的。

政府权力与人民权利的关系

政府权力与人民权利的关系

政府权力与人民权利的关系在我国,政府的权利是人民授予,人民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人民权利监督政府权力,人民权利又受政府权力的保障;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在根本上统一于公民权利。

根据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观点,政府是行使公权力,进行行政管理的政治组织,其公权力来源于公民对自身的部分私权利的让渡,全体公民让渡的那部分私权利之和即为授予政府实施管理的公权力。

授予的方式和途径,即为通过代议制度,由经过无差别的普遍选举产生的议会等公共意志组织,将这部分权力通过法律程序授予政府,而政府同时也是全体公民通过前述公共意志组织经过无差别的普遍选举产生的。

现代人民权利的概念肇始于启蒙运动中关于人的自身权利的认识,其代表为《人权宣言》。

人民即为一定范围内(一般为一国之内)人的总和,具有浓厚的政治性,人民权利即为人的权利的总和,根据天赋人权的观点,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应得权利或者当然权利,自出生享有,由上天赋予,任何人不得剥夺。

现代宪法制度将这一权利实体化地固定下来,即“宪法是人权法律化的事实”,通过宪法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所以人民权利来源于人自身,并通过宪法这一方式加以固定和具体化。

综上所述,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授权,人民权利来源于人本身,但不能由此推出政府权力即来源于人本身,因为个体的人,本身没有组成政治团体的条件和义务。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2月27日的访谈中提到:“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

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这就是我讲的尊严的含义。

由此可以看出,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执政兴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人民有了发展了国家才能发展,听了温总理的一番话,我们对我们的前途、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希望,我们也希望国家早一天富强,人民早一天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政府的权力与人民的权利的关系

政府的权力与人民的权利的关系

政府的权力与人民的权利的关系温家宝同志在两会上是这样说的: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政府权力通称公权力,公民权利通称私权利。

私权利和公权力是紧密相联的两个概念。

公权力是相对于统治者、公共机构和社会组织而言的,私权利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二者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本源,即无权利便无权力。

“任何国家权力无不是以民众的权力(权利)让渡与公众认可作为前提的”。

卢梭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国家权力是公民让渡其全部“自然权利”而获得的。

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保障。

权利不是来自于国家的恩赐,而是国家权力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权利应当是权力的本源,权力是巩固、捍卫权利而存在的,没有了权利,权力也就失去了存在之必要。

2、国家权力是私权利的后盾,即无权力的保障便无从享受权利。

权利虽然是权力的源泉和基础,但是,作为人们相互之间的认可和承诺,又是非常脆弱的,最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侵害。

因此,个人权利离开了国家强制力的保障难以实现。

3、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既此消彼长,又相依共生。

权力并非是完全独立于权利之外的东西,无论从每一社会的运行机制或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二者都是相互联系并互相转化的。

事实上,二者之间既有此消彼长的一面,又有相依共生的一面。

比如个人的受教育权、环境权、社会保障权等权利的实现,就离不开相关公权力的扩张与行使。

法学-国家权利和公民权力的关系分析

法学-国家权利和公民权力的关系分析

国家权利和公民权力的关系分析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2014 ——2015 第2 学期课程名称:政治学与公民素质任课教师:朱广忠学生姓名:谭婷班级:国贸1202学号:2120122082论文题目:国家政治权力与公民社会权利的关系分析内容摘要:公民社会是私人的生活领域,它是以公民主体独立地、自主地追求个人特殊利益或私利为内在驱动力的形态,它客观上必然要把维护尊重个人的基本权利作为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原则。

作为公共权力载体的国家是建立在公民社会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国家所执行的公共权力是为了保障私人权利的实现,因而归根到底是从属于私人权利的。

但是国家权力是由行政机关领导者所执行的,其代表的权力让其拥有了无限的“力量”,利益的驱动使得领导者们往往违背道德准则和法律条文的规定,从而使国家权力不能合理地行使,私人权利遭到损害。

关键词:公民社会权力权利优化国家政治权力与公民社会权利的关系分析一、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㈠公民社会需要政治国家公民社会对国家的需要乃是出于自身有着自己不可克服的矛盾,即公民社会本身是不自足的,正是由于这种不足的特点,才需要一种外部比他更强大的力量来提供一种支持,从而弥补这种不足。

㈡政治国家对公民社会的作用政治国家的本质是国家权力。

公民社会需要政治国家,其实质就是需要国家的权力的支持。

政治国家是建立在公民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公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需要正是国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和根源。

二、公民社会的权利分析权利是而且必须是不仅作为社会的产物,而且是有自我意识的社会的产物:人们已经察知其共同利益并共同具有这种意识,所以,人们愿意并且能够共同协调他们的行为。

”㈠公民社会的一般权利构成1、公民社会中的私人权利公民社会中个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就是他作为一个公民在一个国家中为获取和保护自身的特殊利益而具有的经过社会认可和法律认可的各种行为资格。

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的权利,无疑是根源于他们个人的需要和利益。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权利和权力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对社会的运行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权利,通常被理解为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正当利益和自由。

它是基于人的本性、尊严和价值而存在的。

每个人都拥有一系列的权利,比如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

这些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剥夺的。

权利的存在保障了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追求幸福。

权力,则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行为和决策的能力或力量。

它往往通过一定的机构、职位或制度来体现。

政府拥有权力,以制定法律、执行政策、管理公共事务;企业的管理者拥有权力,来组织生产、调配资源;社会组织的领导者也拥有权力,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和使命。

权力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保障公共利益。

权利和权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权力是保障权利的重要手段。

政府的权力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例如,法律对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的制裁,就是运用权力来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利。

如果没有权力的介入,个人的权利很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而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

其次,权利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公民拥有监督政府权力行使的权利。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应当为人民服务。

人民通过选举、言论自由等权利,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然而,权利和权力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权利属于个体或群体,强调的是个体的自主性和利益;而权力则更多地属于公共领域,是为了实现公共目标而存在。

权利通常是平等的,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相同的权利;而权力则往往是分层级的,不同的职位和机构拥有不同程度的权力。

在实际生活中,权利和权力的关系有时会出现失衡的情况。

当权力过度膨胀而不受制约时,就可能侵犯公民的权利。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专制政权滥用权力,剥夺人民的基本权利,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另一方面,如果公民过度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公共权力的作用,也会导致社会的无序和混乱。

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

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

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作者:曾胜男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2期摘要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范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建设法治社会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着眼于公民权利的保障,首先给出了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关系的理论模式;然后将其应用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试分析当前我国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力图矫正已被扭曲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关键词公民权利国家权力相互制约监督机制作者简介:曾胜男,安徽省广德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书记员。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1-016-04探讨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公民权利,权利相对于权力来说具有优先性。

从源头上看,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从运行过程中看,二者相互制约,其最终归宿在于公民权利的保障。

通过对我国当前立法以及社会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源头上国家权力并非来源于公民权利,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公民权利不能有效制约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没有合理制约公民权利,这种状况使得公民权利最终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欲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必须在源头上保证国家权力真正来源于公民权利,另一方面则要确保运行过程中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能相互制约,以最终保障公民权利。

一、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理论模式(一)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概念阐释权利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自由,即法律允许的自由——有限制但受到法律保护的自由,每一个真正的权利就是一种自由,包括主体的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主体在行使权利时不受法律上的干涉,主体做或不做一定行为不受他人的强使。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按照公民权利的作用和影响范围,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个人层面的权利和集体层面的权利,前者指公民不受政府干涉从事自己私人事务的权利,后者则指公民直接参与政府权力运作的权利。

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问题

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问题

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问题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是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政治权力需要被公正、公平地分配,而公民权利是保护个人权益的重要保障。

然而,问题在于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任何一个民主国家,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平衡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如果政治权力过重,会导致政府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权利;如果公民权利过重,则会削弱政府的治理能力。

因此,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必须得到平衡。

政治权力的平衡政治权力的平衡包括三个方面:制度、法律和监督。

首先,制度。

一个好的制度可以保证政治权力的平衡。

比如,在选举制度方面,需要保证选举是公正的,权力可以流转,让人民有机会选择自己的领袖,保证政府官员的公平性。

此外,分权制度的建立也是政治权力平衡的关键,分散权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政府的有效管理能力。

其次,法律。

法律是平衡政治权力的重要保障。

法律制度必须确保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包括政府官员和普通公民。

政府的行为也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和监督。

在人权和自由方面,法律也必须严格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避免政府滥用职权。

最后,监督。

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才能确保政治权力的平衡。

监督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和司法监督。

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政府的错误行为,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公众也可以通过参与政府议题的讨论和表达意见来监督政府,而司法监督可以保证政府官员的行为合法合规,减少滥用职权的风险。

公民权利的平衡公民权利的平衡问题,需要从自由和责任两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自由。

自由是公民最重要的权利之一。

公民应该拥有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选择自己的职业和宗教信仰、结交朋友等权利。

然而,自由也有其局限性,自由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不能损害其他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责任。

个人权利与责任密不可分。

公民有权利享受自由,但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行使社会义务。

比如,公民要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公民享有权利,法不禁止皆权利,因而人们可以不断地自由追求新的权利。

宪法上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本来就应当享有的最起码的母体性权利,它不是第三者给予的,也不是宪法赋予的,而是宪法应该规定的,没有这些权利,公民就不成其为宪政下的公民。

立法不能剥夺公民依据宪法所享有的权利,政府不能通过国家权力予以保障的公民权利,也不能成为宪法权利。

公民权利可以有效对抗国家权力的不法侵犯,公民应通过国家权力的保障获得最低限度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益。

国家权力不仅应该保障大多数公民的基本权利,少数人的合法权利同样也应该得到国家权力的保护。

在权利面前,每个人生来而且始终都是平等的,每个公民都有追求权利的自由,都应该为享有权利而奋斗。

权利无保障的地方,就没有宪法。

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只是权力的行使者,法无授权即无权力,权力只能自由裁量,因而权力是有限的。

宪政国家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限制国家权力,一种是限制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和范围,明确权力界限;另一种是将国家权力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并合理配置给不同的国家机关,进行分权制衡。

现代宪政国家为了保障国家权力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同时考虑到公民权利的保障日益依赖于国家权力,因而开始由消极限制国家权力向主动控制国家权力转变。

不接受国家权力的有限性,不承认政府必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宪法。

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保障。

权利不是来自于国家的恩赐,而是国家权力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公民权利以利益为基础,自由为前提,主张为取向。

国家权力以国家机器为后盾,国家强制力为支撑,国家权威为追求。

因而国家权力的存在和行使,应当以公民权利的保障为出发点和归宿。

从根本意义上说,宪法的实现就是宪政,就是法治国家。

继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之后,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核心便是依宪治国。

宪法的实现体现出这样一种思想:公民对权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公民行使权利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而且他人有义务满足权利人的权益。

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

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
一、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理论模式 (一)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概念阐释 权利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自由,即法律允许的自由——有限制 但受到法律保护的自由,每一个真正的权利就是一种自由,包括 主体的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主体在行使权利时不受法律上的干 涉,主体做或不做一定行为不受他人的强使 。“在权利方面,人 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按照公民权利的作用和影 响范围,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个人层面的权利和集体层面的权 利,前者指公民不受政府干涉从事自己私人事务的权利,后者则 指公民直接参与政府权力运作的权利。国家权力则是指依法由 公共机关及其附属组织掌握和运用的那部分社会权利。在法律 上,国家权力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与以公民为代表的个体对称的一 切集合体依法享有的权力,其中主要是指国家机构拥有的职权, 但也有一部分是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依法拥有的与公民权 利向对应的那些权力,如这些组织在内部管理方面的职权等,它 们实为国家机构职权的延伸 。 (二)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相互关系阐述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在源头上为源与流的关系,即国 家权力本质上来源于公民权利;在运行过程中则为相互制约的关 系,即公民权利能够有效制约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也能合理的制 约公民权利;双方关系的最终归宿则仍在于保障公民权利。一方 面,在源头上,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权利。“洛克假设说,人的自 然状态乃是一种完全自由和平等的状态,这种自然状态乃是受这 样一种自然法支配的,即为了促进人类的和平和延续,该自然法 教导人们:人人都是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任何人不得侵害他人的 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只要自然状态存在,那么人人就有权执
◆法学研究
2011 · 11(中)
论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关系
曾胜男
摘 要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范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建设法治社会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要问题之

行政法下的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

行政法下的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

行政法下的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导语:公民权利是一个社会中每个人所享有的基本权益,而政府权力则是一种集中体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力量。

在行政法这一法律领域中,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紧密相连。

本文将从行政法角度论述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互动关系,旨在探讨如何在行政法框架下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平衡政府权力。

一、行政法的概述行政法是规制政府行为与公民权利的一门法律学科。

它主要规定了政府行为的方式、原则和程序,并限制政府对公民行为的干预。

在行政法体系中,政府权力拥有监管、行政执法、行政制定等行为,而公民则享有受保护的权利和自由。

行政法的目的是通过制度化的规则,使政府行为具有合法性、透明性和可控性,同时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权利。

二、公民权利的保护公民权利是个人或群体在法律框架内享有的基本权益。

在行政法中,公民权利的保护是一个重要议题。

法律通过规定公民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确保公民的自由与尊严不受侵犯。

例如,宪法中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信仰自由等权利,行政法则则进一步细化了这些权利的实施规则。

行政法通过设立行政救济程序和合法行政措施等手段,保障公民在面对政府行为时的合法权益。

三、政府权力的合理行使政府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职权和职责。

政府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利益,因此必须在行政法框架下按合法程序进行。

行政法通过规范政府权力的运行,确保政府行为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例如,行政法规定了政府行为的程序性要求,如听证、公开参与等,以保证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行政法也规定了政府权力的适当限制,以避免滥用权力和侵害公民权利。

四、公民参与与政府责任在行政法的框架下,公民的参与是一种常见的机制。

公民参与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公开透明。

行政法中设立了行政公众参与的程序和方式,如公开遴选、听证会等,以保障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权利和途径。

同时,行政法规定了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如合法行政、权利保障等。

行政法促使政府行为更加透明、负责和有效,实现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平衡与互动。

根据权力和不平等的关系,给出10个例子。

根据权力和不平等的关系,给出10个例子。

根据权力和不平等的关系,给出10个例
子。

根据权力和不平等的关系,给出10个例子
1. 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权力关系:政府具有权力来制定法律和政策,而公民则受这些法律和政策的约束。

2. 雇主和员工之间的权力关系:雇主拥有决定员工工资和福利、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权力,而员工则依赖雇主提供工作机会。

3. 家长和子女之间的权力关系:家长作为成年人拥有对子女的
决策权和教育权,而子女则需要遵守家长的规定和指导。

4. 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权力关系:学校有权决定学生的课程设置、纪律规定等,而学生则需要遵守学校规定并接受教育。

5. 借贷者和借款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借贷者通过提供资金获取
借款人的债务和利息权益,借款人则需要按时还款以满足借贷者的
要求。

6. 上级和下级之间的权力关系:上级在组织中拥有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则需要遵守上级的指示和履行职责。

7. 房东和租客之间的权力关系:房东拥有房屋产权和租赁决策权,租客则需要支付租金并遵守租赁合同。

8. 政治领导人和选民之间的权力关系:政治领导人通过选举获得权力,而选民则通过选举来决定领导人的产生和政治议程。

9. 经理和员工之间的权力关系:经理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具有权力和决策权,员工则需要遵守管理者的指示和完成工作任务。

10. 股东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权力关系: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拥有对公司决策和分配利润的权力,公司管理层则负责管理公司并追求利益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及其良性互动
政府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的,而公民的权利则是通过宪法及其他法律确立并加以维护的。

政府权力同公民权利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政府权力的扩大往往会以牺牲公民权利为代价,而公民权利的切实维护与有效保障又需要法律权威性的社会认可。

我们应理顺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为其良性互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社会管理的众多关系中,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对关系。

一般来讲,政府的权力是民众赋予的,而公民的权利则是通过法律形式确立并加以维护的。

政府权力的扩大往往会以牺牲公民权利为代价,而公民权利的切实维护与有效保障又需要法律权威性的社会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公民权利就必须维护宪法及相关法律的地位与尊严,而有效规制政府权力为其设定一定的权力边界也需要维护宪法及相关法律的地位与尊严。

“权利”与“权力”是不同的。

一般来讲,“权利”比“权力”的内容要广泛得多。

权利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权力”作为一种公权,其内容则是有限的。

其次“权利”是私权,是可以放弃的,然而,“权力”作为一种公权就不具备这么大的自由度。

“权利”与“权力”的联系。

首先,权力”来源于“权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社会公共事务需要一定的人来担任和完成,由此便产生了权力。

其次,“权力”是为维护“权利”而产生的。

出于对保护弱者和防止任意报复造成社会混乱的考虑,设计一种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公共权力就成为必须。

通过公共权力作用的有效发挥,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弱者,使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都能切实得到维护。

在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上,公民的权利永远要优于政府的权力。

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一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

既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也就理应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并且要自觉接受人民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监督。

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之间的主从关系不能颠倒。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公民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

在公众和大众媒体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应积极配合,自觉接受监督。

这也要求一方面公众和各类大众媒体在行使新闻与言论自由以及舆论监督权利的时候,要力求真实、准确,切忌无中生有;另一方面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要自觉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

当公众或大众媒体的批评、指责出现偏差或与事实严重不符时,政府也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向社会进行澄清。

公众和大众媒体在对政府公权力行使中所进行的监督,并以此提出的各种批评即使有些与事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出入,政府也要充分理解并予以包容。

与此同时,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明确政府相关部分的职能权限,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发生。

只有在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基础之上才能建立起真正为公众服务的好政府,公民的各项权利才不会被政府权力所侵占以至吞噬。

综上所述,对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就要首先立足于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同时结合政治运行的规律来切实保障政府权力的有效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为其良性互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也才能够为社会整体稳定和人们安居乐业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