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背景与意义 (1)

1.1 建设现状 (1)

1.2 建设意义 (1)

2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3)

2.1 指导思想 (3)

2.2 建设原则 (4)

2.3 建设目标 (6)

2.4 建设内容 (6)

3 总体架构 (7)

3.1 总体框架 (7)

3.2 技术架构 (8)

4 应用体系 (9)

4.1 应用体系架构 (9)

4.2 平台规划 (10)

4.2.1 指挥决策平台 (10)

4.2.2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 (13)

4.2.3 电子商务平台 (17)

4.3 应用系统规划 (20)

4.3.1 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 (20)

4.3.2 大田“四情”监测调度管理系统 (24)

4.3.3 设施蔬菜精细化种植应用管理系统 (29)

4.3.4 畜禽精细化养殖应用管理系统 (37)

4.3.5 林果培育智能化应用系统 (42)

4.3.6 沼气池气体监测控制管理系统 (45)

4.3.7 种苗生产物联网监测系统 (48)

4.3.8 智慧农业专家系统 (55)

4.3.9 遥感监测系统 (57)

4.3.10 大田种植智能管理系统 (61)

4.3.11 温室大棚管理系统 (62)

6 示范园区监控安防系统 (76)

6.1 项目概述 (76)

6.2 系统架构 (77)

6.2.1 前端设备 (78)

6.2.2 传输网络 (83)

6.2.3 监控中心 (85)

1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同时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现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更加完善,国际分工地位稳步提高,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就业等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各行业、各地区也积极落实和部署本行业、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也纷纷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约70%的中央企业都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和实践阶段。

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下简称《意见》)。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之后,全国便涌起了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热潮。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便已有超过90%的省份将物联网作为支柱产业,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涉足物联网产业园的发展。时至今日,国内物联网产业已经到了该科学谋划、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时点。《意见》提出了九项主要任务,推动了六项保障措施,还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

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未来要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1.1 建设现状

农业物联网应用可以贯穿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归纳起来,在以下五个环节应用成效明显:一是在农业资源的精细监测和调度方面,利用卫星搭载高精度感知设备,获取土壤、墒情、水文等极为精细的农业资源信息,配合农业资源调度专家系统,实现科学决策;二是在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方面,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三是在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方面,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作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四是在农产品质量溯源方面,通过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过程的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为农产品安全保驾护航;五是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利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采集跟踪,有效提高农产品在仓储和货运中的效率,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从地方应用情况看,全国很多省市开展了农业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试点,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江苏、浙江、黑龙江和安徽等地农业物联网应用成效比较突出。北京市重点开展了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用水管理、环境调控、设施农业等方面的应用示范,实现了农业用水精细管理和设施农业环境监测;黑龙江省侧重在大田作物生产中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借助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进行数据传输及数据集中处理和分析,支撑生产决策;江苏省开发了国内领先的基于物联网的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侧重在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在生猪、食用菌等生产领域初步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企业应用积极性很高;

浙江省重点在设施花卉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各项环境指标通过传感器无线传输到微电脑中,实现了花卉种植全过程自动监测、传输控制;安徽省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农业物联网发展,率先探索“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典型示范”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据了解,目前小麦“四情”监测项目建设已经启动。此外,河南、重庆、辽宁和内蒙等地也开展了一些探索工作。

从我国相关技术产品研发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为农业物联网的集成应用奠定了基础。在农业生产方面,开发了高精度植物生命信息获取设备、动物行为信息传感器、环境信息传感器,作物长势分析仪、作物成像光谱仪等一批作物信息监测和诊断仪器,具备实时获取动植物生长发育信息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在农产品质量追溯方面,完成了农产品产地信息实时采集与传输技术的开发工作,构建了农产品产地认证数据平台,初步建立了应用评价系统和农产品产地安全数字化预警模型,开发了便携式质量全程跟踪与溯源终端产品;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制定了农产品电子标签信息分类和编码规则,突破了一维与二维条码混合标记的技术难题,开发了电子标签中间技术,研制了电子标签读写设备,初步构建了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和农产品电子交易信息管理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