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方案【课标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表现,及由此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和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斗争运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分析、概括其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的革命措施,分析、理解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认识其为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积累了初步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表现的相关资料的研习,掌握提炼、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共产党宣言》及相关资料的研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共产党宣言》中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观点的分析,学会将历史问题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去理解和把握的方法。
通过分析巴黎公社革命措施,掌握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抓主要矛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的学习,感悟联系实际、坚持真理、博采众长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了解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的斗争事迹,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通过分析《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可以理解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较的科学性,以及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意义,所以《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本课重点之一。
通过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可以充分认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以及其措施对后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所以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也是本课重点之一。
难点:对《共产党宣言》内容的理解和对巴黎公社政权性质的分析。
此内容理论性太强,而高一学生尚未接触过哲学基本原理等内容,知识储备相对比较欠缺。
另外此内容距离学生的学习生活较远,所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教学设计10: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标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3.探讨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经验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之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所展示的史料,指导他们从中归纳、分析历史观点。
3.与学生一起剖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和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然会取代旧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过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过程就犹如剑的锻铸过程,是需要材料的,放在历史中考察,那就是需要条件的。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师生得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1.经济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3.理论基础:三大理论来源4.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资料,辅助学生理解,强调:经济基础是马克思诞生的根源,阶级基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理论基础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吸收人类的优秀科学知识,是科学的,主观条件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会停留于当下,是要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过渡:剑铸成!他们毅然决然地亮剑,剑锋所指,让资产阶级感到恐惧和害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
3.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历史情境。特别是通过再现19世纪欧洲的社会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从而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历史案例分析,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培养学生的公共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使学生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自己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
2.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旨在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 18 课马克思主义的出生教课设计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出生【教课建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波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学生比较感兴趣,简单依照教师的指导参加到教课过程中去,有益于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依据教材特色和学生特色,能够采纳问题研究式教课策略进行教课。
问题研究式教课策略是赐教师在讲堂中创建问题情境,发掘、引起不一样质的疑问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进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的教课形式。
其理论依照为建构主义对于“知识是由认知主体踊跃建构的”理论,出发点为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复杂性、竞争性、挑战性极强的社会,历史是过去社会的记录,它连结着将来,培育学生多角度、全方向地研究、认识历史问题,能使学生经过问题研究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价值取向和优秀的个性质量,在必定程度上有益于学生迎接现实社会的挑战。
师生互动: 1、走进马克思、恩格斯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3、回首历史、研究实质,联系现实4、议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由【重难点问题】、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产生在经济落伍的封建社会可能吗?2、正确认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其产生、、发展。
3、对于巴黎公社的特色及失败原由的认识。
【内容概览】一、马克思主义出生的历史条件-- ——幻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悟.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进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迸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
2.思想基础:傅立叶、欧文、圣西门等人的幻想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出生供给了必定思想基础。
3.阶级基础:陪伴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缺点日趋裸露,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渐渐觉悟,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可是因为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运动都失败了。
但标记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民众和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另一方面汲取了人类思想三大理论成就分别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幻想社会主义。
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
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202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教案一一、设计指导思想当前形势下在历史教学中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转变,结合现代中“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来完成,考虑到本课作为思想的特殊性,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1)运用引导教学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和音像资料,灵活处理教学。
(3)注重历史教学的情感价值观熏陶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二、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节课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主要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宣言》的问世”“巴黎公社”三部分。
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两大历史事件展开。
本课作为世界近代政治史中的一条支线,是对教材第三单元的呼应,也就是世界政治史近代部分不仅包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还应该有工人运动的发展等内容。
同时本课的内容也是为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作铺垫,完整讲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
重点、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宣言》的内容难点:如何理解掌握《宣言》的内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三、学情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陌生和困难的。
设置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也是很难透彻理解的。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教材中也不可能有过多的学习与理解,仅仅是知道这个名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思维,才能把深奥的理论讲好、让学生掌握。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4、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单元线索梳理】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课标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巴黎公社。
2.难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课前自主学习】(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材料1.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事实中”。
材料2.英国宪章运动法国军队镇压里昂工人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材料3.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街头,广泛接触工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编辑部【思考】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实践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背景 1.资本主义弊端暴露: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分化明显,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
人物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观点共同观点评价空想性:进步性:(二)科学的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内容1.肯定作用2.揭示矛盾3.宣告使命4.昭示未来影响(三)实践的创举——巴黎公社背景国际: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
国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卖国求荣,偷袭国民自卫军,阶级矛盾激化。
时间起义时间:公社正式成立时间:3月28日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我们织,我们织!一重诅咒给那个上帝,一重诅咒给阔人们的国王,一重诅咒给虚假的祖国。
——德国诗人海涅《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公社性质措施除旧废除旧军队、旧警察、旧法庭;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和议会。
布新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立法机构。
政权建设维护劳动者利益教育方面经济政策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详细讲解欧洲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等,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重点讲解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公有制等核心概念。
3.归纳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作业:请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全文,了解其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800字。
2.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深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问题.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实践意义。
-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1.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学生对于欧洲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等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可能会觉得理论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何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篇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知道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熟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巴黎公社政权的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顽强精神;通过学习巴黎公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三、教学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问法为主;电脑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课前两分钟让同学们欣赏《国际歌》,上课后提问:刚才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教师总结)欧仁#8226;鲍狄埃是巴黎公社的社员,《国际歌》是他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创作的革命战歌。
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其理论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本节所要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讲授新课]提问:打开课本,请同学们看本课标题,找出这节课的线索是什么?(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是按照理论──诞生──实践的线索来的,这也是我们这节所要学的基本知识。
(投影知识目标)过渡:科学理论的诞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来源:一理论来源(投影板书)1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① 圣西门② 傅立叶③ 欧文2 德国的古典哲学3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三个,先看空想社会主义。
大家看这一标题的内容,看后回答问题:① 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②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观点分别是什么?(教师总结)19世纪初,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等待他们的是饥饿、失业与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而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投影三人图片,结合三人观点给学生介绍;投影“新和谐公社”蓝图,深化学生对欧文观点的理解。
)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要求人们尊崇劳动,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
人教版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2.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小组内共同探讨解决。
3.交流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促进全班学生的互动交流。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2.分析作业:结合现实生活,选择一个社会现象,如经济全球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3.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a.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b.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指导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效果。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存在不同程度的兴趣和认同,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理论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和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课后拓展环节,推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鼓励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需结合课堂所学,体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
2.论文撰写要求结构合理、论证充分,注重逻辑性和说服力。
3. PPT制作要求美观大方,文字清晰,图片恰当,能直观展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提交时间:请同学们在下周三前将作业提交至教师邮箱。
注意事项:
1.请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按时提交,以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分析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主要观点和现实意义,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肤浅,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会关心社会、关爱弱势群体,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
3.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到个人成长和生活中,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指导。
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②经济建设
4.意义
当堂训练
1.本课主要学习了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两个重大事件:它们是年2月发表的;年成立的。
2.《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
的基本原理,标志着的诞生。
3.巴黎公社是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
试,它的经验教训是的宝贵财富。
4.马克思主义是在பைடு நூலகம்取人类优秀文化成功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有
课题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时
间
2.24-2.28
教
师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825年资本主义发生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3)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2)经验教训
①要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②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二、巴黎公社的性质?为什么是这种性质的?
答案:①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②原因:
(1)从建立方式看:是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
(2)从领导成员看: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成员是工人阶级代表
(3)从政策措施看:政治上打碎旧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经济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板
书
设
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固有的基本矛盾的
教学设计5: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本节内容要掌握、了解的知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3点客观原因、马恩的主观努力、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其意义2、能力上的目标:(1)在学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后,让学生分析马恩的特点以及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史实的能力。
(2)把其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原因和内容的联系分析,使学生深刻领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进而使学生学会这样的思维方法:根据社会存在可以推断社会意识;根据社会意识可以判断社会存在的问题。
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诞生意义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分析意义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根据史实和背景来得出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分析马恩的特点以及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在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马恩的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明白崇高理想、勤奋努力、勇于实践、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马恩的事迹让学生分析体会马恩的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
把其它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2、难点:本课内容理论性很强,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太远,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难度很大。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做法:通过课件展示下列材料:“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三、四名。
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问学生:马克思有何贡献,得到如此高的地位?(因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由此导入新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等方面。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学目的:
-巩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成果。
-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课后复习提供依据。
(五)总结归纳,约500字
1.教学内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提升学生学生所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展示自己的特长,提升自信心。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观点及其历史背景。
-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2.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撰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文章内容需涵盖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核心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为学习其理论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约500字
1.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
-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关系。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方法:
-结合PPT展示,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案
总结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总结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工人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
回答马克思诞生的时间,标志。
回答:1847,共产主义同盟大会召开。
总结《共产党宣言》内容:
(1)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阐明社会发展规律
问答法、讲解法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导入——ppt展示马克思的画像,视频导入
过渡:为什么马克思会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他为人类的思想界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解析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4页前三段的内容,从三个方面总结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课后练习,巩固新知。
板
书
设
计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共产党宣言》内容,意义
三、巴黎公社成立,措施,失败原因,意义。
《马克思主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程性质
新课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课题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所用教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和巴黎公社的措施和意义
2.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程标准】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知识梳理】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1)背景:19世纪初,随着______________的发展,工人阶级生活悲惨。
一些思想家认为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不是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
(2)代表人物及主张:①圣西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傅立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欧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评价:圣西门、傅立叶指望国王或者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这些希望都落空了。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材料一: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率的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可能。
英国工业产值,1750年5亿镑,1800年15亿镑,1833年25亿镑,1865年60亿镑。
材料二:大家(指工人)一同都挤在臭气薰天的贫民窟内,……身为一个工人,……用自己的双手制出名贵的织品,织成华丽的衣料,供娇生惯养的富人穿着无所事事,而他甚至连遮体的破衣烂裳都没有。
材料三:工人运动: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其口号是: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宪章运动,提出“争取选举权,改善自己境遇”的口号;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织工们的生存而反抗。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授课: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让学生用3分钟时间读完第一、二目内容,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⑴社会矛盾:劳资矛盾、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
⑵思想来源: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⑶工人运动:A、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运动B、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C、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努力。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阅读《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回答:①革命的合理性在哪里?(社会规律)②革命的方式是什么?(暴力斗争)③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夺取政权、建立政权)(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3、马克思主义的首次实践——巴黎公社(1)结合“学习延伸”探究:巴黎公社运动如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活动,从革命对象、革命方式、革命目的、革命措施四个方面正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有人说:“巴黎公社的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谈谈你的看法?4、小结:(略)5、课后反思: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1、社会矛盾:2、思想来源:3、工人运动:4、马、恩的共同努力。
二、马克思主义诞生1、标志2、讨论①②③3、意义三、马克思主义的首次实践——巴黎公社1、巴黎公社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2、有人说:“巴黎公社的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谈谈你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程标准简述《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标志、内容和意义,巴黎公社革命措施、政权性质、意义。
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众多伟大思想家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联系现实认识虽然当今国际形势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但要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自觉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难点重点:《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
难点:对《共产党宣言》内容的理解。
教学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
(20分钟)
一、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
①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也使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阶级:工人运动高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③思想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
会主义
④个人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2、标志: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内容:
①宣言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②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③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宣言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意义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③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
1、背景:
①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巴黎人民保卫首都
②临时政府妄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器
2、成立①产生:直接选举产生②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
3、性质第一个工人政权(从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措施分析其性质)
4、失败原因
①根因:资本主义处在上升时期,无产阶级不成熟,经济发展水平远没有
达到铲除资本主义的地步
②主观: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5、意义:
①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体现了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
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B、各组质疑。
(10分钟)
C、课堂检测。
(10分钟)
【作业布置】
1.完成《练案》
2.默写《共产党宣言》内容
第二课时
学案评讲(见学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