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朱自清散文赏析修辞
读朱自清《绿》有感
读朱自清《绿》有感篇一:读《朱自清散文》有感读《朱自清散文》有感朱自清,字佩弦,他的散文以描写见长,在描写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每次捧卷都被他文字中富有诗意的画面吸引,文字外洋溢的真情打动。
他的散文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传神。
与上述绚丽和浓艳风格不同的是朱自清还有另一种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
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
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画面。
文中用平易的文字刻画出父亲爬上站台的细节,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
这篇散文洗去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惨淡的处境和对父亲深深地歉疚。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我早在十几年前就曾经读过,至今已看了很多遍。
每次读时内心中都有所感,仔细品味时,却又无法真切的明了其中的滋味。
多年后,我在生活的磨练中,品味了世事的艰难,人生的变迁,对社会、对人生渐渐有了看法,经由这许多经历淘洗之后,在闲暇时偶尔内心里会浮现出《匆匆》上的一些话语,平淡里却蕴含至深哲理,倏尔似有所悟,才渐渐体会到这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在淡淡的愁思里却有着深刻的寓意。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生命?回答会有很多种说法,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茫茫然然,正如《匆匆》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懵懵懂懂的来,糊糊涂涂的走,在生命的过程里,如一场黄梁,了无所得。
春天的香气-朱自清《绿》解读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他创作的散文语言优美、笔调清新自然,所表达出来的感情真实且质朴,他的散文风格推动了我国现代语体散文往本色、抒情以及通俗方向的发展。
《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著名的对于景色描写的散文,文中包含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用其清新的描写风格、优美的语句以及动人的形象将梅雨潭那种美不胜收的景色描写的十分生动,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氛围,让读者能够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进梅雨潭秀丽的景色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梅雨潭的魅力。
1和谐统一的形式美作者在文章中对梅雨亭、梅雨瀑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优美传神,将一幅富有情趣、幽静雅致的山水画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充满了恬静幽雅的美丽景色;流动中的瀑布发出的阵阵水流声,非但没有对山间那幽静的景色和氛围造成任何打扰,反而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显得更加清脆悦耳,动人心弦;其中有一句“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将梅雨潭水比作是少妇的裙摆那样有规律的摆动,生动的表达出了梅雨潭水的灵动性和旋律美;还有那句“宛然一块湿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将梅雨潭水看成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显示出了梅雨潭水的清澈透亮和颜色纯美;作者在文中将梅雨潭水看作是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因此潭水的绿也被称作了“女儿绿”,既将作者沉醉在景色中的幽雅闲适的情感充分的表达了出来,又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潭水的绿的清雅脱俗、温柔娴静和秀丽美好。
在文章中,朱自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加注到了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中,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眼前的景色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将文章精致的形式和完美的内容进行结合,充分的体现出朱自清成熟的文字表达功力以及对梅雨潭水的“绿”的形象生动的描写,优美而准确,使读者能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梅雨潭水那种安静秀雅的美,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视觉的享受。
2视角新奇,生发情思:情趣美当有读者在读谋篇文章时获得了情趣美,这就表明了读者已经对该作品产生了情感与趣味上的愉悦。
通过阅读《绿》这篇文章发现,作者在抒发自己对梅雨潭的喜欢、赞扬与兴奋之情时,运用了非常独特的审美理想、艺术情趣的一种非常新奇的视角,从而使作者的思想得到了渲染,激发了作者的意趣。
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
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朱自清的散文以情见长,醇厚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淳朴的乡情,浓郁的爱情,从笔端细细沁出,渗透在字里行间,丝丝入扣地传达给读者,他的散文堪称“情感散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朱自清散文的情与景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朱自清认为,散文的艺术生命是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正如李广田所说:“朱自清散文所以能历久传诵,而又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当然并不是凭借了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赡的文字,而是凭了他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
”他的写景抒情散文灵气十足,他把自己的灵性融入了自然,更超越了自然。
他善于精确地观察,细致委婉地把读者带到他创造的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里。
一、朱自清散文的情感色彩(一)朦胧的诗意美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朱自清写景散文中的诗意,最主要的因素有两点:一是优美充沛的感情,二是丰富美丽的想象。
他善于把对客观景物的细致刻画同自己主观情感的抒发紧密结合起来,使景物既写得细腻又具有绵密深厚的情致,充满着诗意。
《荷塘月色》有这样一段话:“我爱热闹,也爱冷静……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作者在这里想什么,不想什么极模糊,被迫着说什么,做什么,也没有说明。
但是这种“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
这样让读者去琢磨、思考,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显得既深沉有力,又给人一种朦胧的诗的美感,达到“这是独处的妙处”。
《温州的踪迹》中有一篇《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就是一例:“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支……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叫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这段文字如醉如痴,虚实相兼,用一连串的疑问和惊叹的语气,把喜爱此画的“留恋之怀”表露得那么动人。
朱自清《绿》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朱自清《绿》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朱自清《绿》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
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下面是朱自清《绿》阅读练习,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语文学学习成绩和水平。
阅读朱自清的《绿》,回答后面的题目。
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课文笔记《绿》《囚绿记》
《绿》1、主题。
【对生机勃勃的梅雨潭的绿的欣赏和赞美,反映了作者热爱青春生命和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感,格调高昂,节奏明快,充满生命活力和勃勃生机,也反映了作者在时代的感召下勇于进取的精神。
】2、作者第一次去仙岩是春天,景色更美,为什么反而第二次秋天时写文章赞美绿色?【1、政治原因:1924年处于大革命时期,作者心情明朗激动,五四余情未消2、秋天一般在文人心中是一个悲凉的季节,但是此时此地竟有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实属难得,这就使作者“惊诧”了,而春天具有活力乃是正常之象。
】3、诗人笔下的绿的特点。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嫩绿、明亮、轻盈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浓绿、宁静、深沉】4、文章观景的立足点是什么?【移步换景。
1、走到山边2、坐在亭边3、站在水边。
由远而近,由高而低,由略而详】5、请以古文形容文章关于梅雨瀑和梅雨亭的情状?【1、梅雨瀑: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听觉、视觉、颜色,远望、仰视角度观察);2、梅雨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鉴赏见下。
近看、平视角度观察)】6、请鉴赏:“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1、比喻修辞,把亭子比作展翅欲飞的鸟儿2、以动写静3、生动形象写出了亭子的地理位置(高踞在突出的岩石上),上下悬空,四角翘起的情状4、突出其凌空欲飞的动态美和险峻之状。
】7、“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在文中的作用。
【1、反映作者闲适的心境2、点明季节,暗示秋季有这样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绿色很是难得。
】8、为什么“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1、岩面本身就有绿色苔藓2、岩石表面因为溅了水花,产生镜面效果,映出了周边的绿色,鲜明而有活力。
】9、为什么此时瀑布似乎分外响了?【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10、为什么作者认为梅雨瀑更应该叫扬花瀑?【1、溅起的水花晶莹闪亮,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故而叫梅雨瀑2、作者以为,溅起的水花更像点点扬花,更加轻盈、飘散、细碎,而且细、轻、冷、滑,所以觉得叫扬花瀑更贴切。
朱自清《绿》读后感5篇
朱自清《绿》读后感5篇《绿》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游记。
在朱自清的笔下显得清爽细腻,秀丽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
表达了对奇妙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朱自清《绿》读后感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朱自清《绿》读后感篇一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由朱自清写的,书名《绿》。
这里写了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奇异;梅雨潭的绿是多么醉人;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可爱;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光明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在这篇文章中综合运用了比方、拟人、对比的艺术手法,并且用大量的比方、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诸多秀丽景色,构成了动态的感人画卷。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我对这篇文章印象很深。
有很多特殊的生动的句子:“那醉人的绿啊!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犹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今叫你”女儿绿“好吗?”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眼前就出现出了那绿,那绿招引着我,使我无比的神往,我要扑向它的怀抱!啊,要是处处都有梅雨潭的绿,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干净,没有因为环境的污染而生病致残甚至死掉。
我们假如都想让自己的家园多一份绿,出一份力,我想世界确定会变得更加秀丽!朱自清《绿》读后感篇二当我读完《绿》的时候,我被被深深地陶醉了,在这绿的仙境中我仿佛真的感受到那么光明、深密、醉人的绿。
从文字间,我轻轻地抚摸,细细地品味,用心地感受。
我仿佛飞越了时空,与朱自清爷爷并肩站在梅雨潭边。
当瀑布从山顶直泻而下时,我会不禁吟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虽然梅雨瀑布没有诗中的壮观,没有诗中的高耸入云,没有诗中的却有着独有的晶莹多芒,独具风韵,让我不禁感慨万千。
放眼望去,梅雨潭犹如镜般明澈,有节奏地摇荡,在深绿地伴衬下,散发着魅力,或像深色的翡翠、或像水嫩的豆腐,或像带露的碧叶,真怕无意间碰碎了它。
若不是它离和的神光,怎能吸引朱自清爷爷的留意;若不是它奇异的魅力,怎能使朱自清爷爷为它赞诵;若不是它晶莹多芒的瀑布,怎能让朱自清爷爷为它惊诧。
朱自清《绿》读书笔记
朱自清《绿》读书笔记《绿》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以下是橙子整理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考!《绿》读书笔记1 绿,这种神奇的颜色,在朱自清先生眼中,是动人鲜活的。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是朱自清先生看到梅雨潭中那醉人的绿时发出的感叹。
绿是醉人的,绿是奇异的。
我幻想着我也去了那梅雨潭,见到一大片一大片醉人的绿,仿佛仙境似的,令人心旷神怡。
梅雨潭的绿是少女,充满着激情与活力。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梅雨潭的绿是多么美貌,是多么生机勃勃,以至于让朱先生看得如痴如醉,把瀑布也没装在心上。
放眼望世界,还有哪里的潭,哪里的湖,哪里的绿有这般美丽动人?我不禁想起了我家乡的那颗璀璨明珠——西湖。
西湖,同样是一位少女,她一年四季都穿着裙纱,她的微波很明亮,夏天总能看见她映衬着太阳的倒影。
西湖会唱歌:风吹到湖面上,会发出“啫啫”的响声;西湖会微笑:泛起微波时她总是在微笑。
西湖她也有活力,细柳、荷花衬着她的小巧可爱;樟树衬着她的高大强壮。
梅雨潭与西湖取长补短,便是人世间最美的天堂。
梅雨潭,朱自清的向往,人世间的天堂;西湖更是如此。
《绿》读书笔记 2 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是由朱自清写的,书名《绿》。
这里写了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奇异;梅雨潭的绿是多么醉人;梅雨潭的绿是多么可爱;梅雨潭的绿是多么明亮……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的艺术手法,并且用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诸多美丽景色,构成了动态的感人画卷。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我对这篇文章印象很深。
有很多非常的生动的句子:“那醉人的绿啊!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朱自清散文《绿》赏析及修辞
朱⾃清散⽂《绿》赏析及修辞 导语:《绿》是朱⾃清先⽣早期的游记散⽂《温州的踪迹》⾥的⼀篇,作于1924年2⽉8⽇,是⼀篇贮满诗意的美⽂。
⽂章不仅取题为《绿》,也⽤“绿”⾃然地将全⽂勾连在⼀起。
以下是⼩编整理的朱⾃清散⽂《绿》赏析及修辞,欢迎⼤家阅读! ⽂章结构⼩巧,全篇只有四段⽂字,⼤约有⼀千⼆百字。
这不同于⼀般的游记散⽂,⽽是通过梅⾬潭的绿绿的潭⽔,抒写作者之情。
所以,第⼀段只⽤了⼀句话,“我第⼆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潭的绿了。
”起笔突兀,却点了题,使读者对本⽂抒写的中⼼⼀⽬了然。
“梅⾬潭是⼀个瀑布”,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般的美景,正是为了映衬梅⾬潭的奇异、可爱的潭⽔;写梅⾬亭,正是为了过渡到写亭下深深的梅⾬潭。
这都在为下⽂着意刻画梅⾬潭的“绿”作好铺垫。
所以,作者没有详细地描述游览的经过,⽽只是顺着游历的⾜迹,对瀑布、对梅⾬亭作了简洁⽽形象的介绍。
在描写梅⾬亭与瀑布的中间,插⼊了这样两句话:“这是⼀个秋季的薄阴的天⽓。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分油油绿意。
”既交代了出游的时节,也从那“透出⼏分油油的绿意”中,扣紧“绿”字,时时与⽂章要描写的`中⼼相照应。
最后,全⽂以“我第⼆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潭的绿了”⼀语骤然刹笔,仍然归结到“绿”字上,与开头相映照。
起笔不凡,收束利索。
结尾与开头的不同处,只加了“不禁”⼆字,却是传神之笔。
经过作者的⼀番描绘,连读者也“不禁”要为梅⾬潭的绿所惊诧。
“绿”字不仅在⽂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它更是全⽂情景交融的焦点。
作者象⼀个善调丹青的能⼿,调动了⽐喻、拟⼈、联想等多种⼿法,从各个⾓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潭⽔,把⾃⼰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绿⾊之中。
“梅⾬潭闪闪的绿⾊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和的神光了。
”“招引”与“追捉”这两个词默契得多么好啊!把梅⾬潭的绿对“我”的强烈的吸引,把我领略那可爱的绿⾊的急切⼼理,融为⼀体,⾄此,情与景真象⽔乳那样难分解了。
【绿句子赏析】描写绿的句子赏析
【绿句子赏析】描写绿的句子赏析绿句子赏析绿句子赏析绿句子赏析1、“洛神”:珠光熠熠的服饰美:“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离合的神光”本来是描绘梅雨潭水波光闪闪、忽明忽暗的神奇景象。
但在此处,作者将“绿”比作了绝美的洛神来赞颂和倾慕。
曹植在《洛神赋》中极力铺写了洛神之美,又写自己“解玉佩”以通“诚素”,表达了对洛神的无比倾心,然后写道:“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如同诗词中“用典”一样,此处“用典”同样是为了引起我们的联想,以丰富文章的表现力。
梅雨潭的“绿”有如那“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的洛神,她是那么华贵亮丽、光彩炫目,展现了一种“错采镂金,雕缋满眼”的美,引人追捉和渴慕。
2、“少妇”:婀娜多姿的体态美:体态美是人体姿势、动作的美,是人体的具有造型性因素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它比人的相貌更能表现出人的精神气质,而且“动作的敏捷与优美,是人体端正和匀称的发展的标志,他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令人喜爱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绿》中描写潭水的外形时写道:“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在朱自清眼中,梅雨潭“平铺着、厚积着的绿”,仿佛一块巨大的绿绸,微风拂过,柔波漾漾。
这种“曲曲的波”所呈现的柔和的曲线,被英国画家威廉· 荷加斯称为一切线条中“最美的线条”,是“美的顶点”,因为“它引导着眼睛以一种爱动的天性去追逐它们”(《美的分析》),这种流畅、轻快的美感,仿佛风韵可人的少妇,穿着紧身的、下摆曳地的绿色长裙,迈着匀称而轻盈的步伐款款走来,犹如盛开的花朵,浣纱透玉、暗香袭人。
其身姿体态优雅的曲线和整体起伏的轮廓,以及背后轻舞的裙幅,体现着年轻女性的婀娜妩媚和健美丰姿,给人一种飘逸、和谐、生机勃勃的美感,自然会使人感到她卓然超群的女性魅力。
3、“少女”:娇羞含情的风度美:风度美是人的风采、气质,主要是以神态表情、举止行动、待人接物中显露出来的美。
朱自清《绿》解读
欣 4、作者怎样对“奇
赏
异”“醉人”的绿展开描 写的 ?
感
多方设喻精雕细刻
悟
运用对比突出表现
大胆联想升华意境
比喻
(形状 深度)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涟漪(静态)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
对比的方法 为突现梅雨潭之绿的特有神采,又
将各地有名的绿与梅雨潭之绿来对比。“北京什 刹海的绿杨”,“似乎太淡了”,“杭州 虎跑 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又似乎太淡了”, “西湖的波太 明了”,“秦淮河的也太 暗了”。 通过对比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独特的风格,也表 现了梅雨潭之绿的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2、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第一观察点:山边 观察角度:仰视
观察的景致:梅雨瀑(远景)
听:花花花花的声音 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
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 儿里
第二观察点: 亭边
观察角度: 平视(近景)
观察的景致:
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从亭,山,云,岩, 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 幽峭的环境。
浓淡相宜 明暗适度
太暗
秦淮河的波
太浓
梅雨潭的绿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
西湖的波
太明
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 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 明暗适度。
联想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第三个观察点: 潭边
《荷塘月色通感修辞手法》
《荷塘月色通感修辞手法》浅谈散文《荷塘月色》和《绿》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第6卷?第3期职业时空CAREERHORIZON0'' 浅谈散文《荷塘月色》和《绿》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程秀华(南阳文化艺术学校,河南南阳473000)摘要:朱自清在其散文((荷塘月色》,绿中,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传达出内心的意蕴.尤其是他的比喻贴切自然而精妙,恰到好处地把事物的神态表达出来,其通感妙不可言,给人一种新颖, 美妙的感受. ;比喻;通感;运用关键词:散文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绿,可以说是极其优美雅致的写景散文.文章的美得益于意境的清雅,语言的清新优美,描写的生动形象,其突出表现在文中比喻与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流光溢彩.本文着重分析比喻与通感修辞法在荷塘月色》,((绿中的运用.一 .比喻朱自清在其散文荷塘月色》,绿》中所运用的比喻,既能使读者唯唯称是,又能令人拍案叫绝. 其产生诱人的底力在于:他不仅娴熟于比喻的技巧性,更在于他予以比喻以艺术性,恰到好处地把事物的神态表达出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首先,以物喻物.如'那溅着的水花……像一朵朵iJvJ,的白梅'(绿))),'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塘月色).这里把水比喻成白梅,把荷叶比喻成舞女的裙. 他没有局限于本体与喻体的相似,也没有停留在喻体的某一个点上,而是通过迁移,转换,从不同角度选取喻体,从不同深度获取相似点,从而朝着远的,美的事物意向产生联想.其次,以人喻物.在这类设喻构想过程中,他获取人体的某一部分,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荷塘月色),获取人体的全部,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那醉人的绿呀……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绿》).一切喻体在朱自清的笔下,不但有了鲜明的特点,而且变得鲜明美丽,诱人生动,使读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在《荷塘月色》里,朱自清还采用了迁移读者感官的变位比喻.'缕缕清香仿佛渺茫的歌声','塘中的月色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薄薄的青雾像笼着轻纱的梦',变嗅觉感为听觉感,变视觉感为听觉感,将具体的事物变为幻觉之物.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的比喻,实在是修辞领域里难得的成功之作.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泄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则写出雾在深夜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摇曳之态.文中还有一句'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以博喻描绘出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丽质.'袅娜','羞涩'本是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朱自清却用来写荷花的饱满盛开和含苞待放,赋予物以人的生命力和感情.二.通感所谓'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就是指感觉器官的互换,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 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 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觉相通,相互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朱自清在荷塘月色和绿中使用通感艺术,强化了事物的某种特征和性状,巧妙地揭示了自己瞬间的艺术感受,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1.嗅觉向听觉的转移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把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收稿日期:2010-01.15作者简介:程秀华(1967一),女,南阳文化艺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155. CAREERHORI酬职业时空传统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演绎张睿(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摘要: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传承了传统文化的哲学内涵和审美特征.现代艺术设计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设计的语言和内涵.同时,现代艺术设计中对传统图形的应用也需要了解其自身的艺术规律,通过分析传统图形的特征内涵,更好地借鉴中国传统图形图案,以求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会贯通.关键词:传统图形;现代艺术设计;重构早在文字诞生之前,人类就已开始使用图形符号来传情达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画刻符都记载下了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及他们当时内心的需求与期盼.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随着科学技术,材料工艺的不断演进,以及与外来文化不断融合而不断地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图形艺术体系.这个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精华的体系,在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的同时,融合现代元素与时代精神,逐渐成为一种在全球化境遇下独特的艺术语言.人类的任何物质活动,精神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传统,人文背景,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设计作为人类活动之一,自然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设计的成果,也都将反作用于文化,成为文化的历史积淀的一部分,并由此流传下去.这种作用可以称之为'互动',即设计与文化处于永远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中.艺术设计的文化性指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创造, 它意味着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是表层的,有的则是深层的; 其影响既可能是潜移默化的,也可能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其次是艺术设计对文化的影响,即设计对于文化丰富,创造和更新的作用.艺术设计对文化的创造,既包括对旧文化的继承,发扬,也包括对新文化的探索.由于文化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文化的积淀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艺术设计的直接目的是为当今的人类生活提供服务,而其潜在的效益则成为人类文化积淀的一部分,为后代人的创造提供精神营养和借鉴.在世界文化历史中,中国一直是文化大国的代表.那么我们的文化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哪些内涵?这些概念在当代中国人的意识中正逐渐模糊. 甚至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痴迷于外来文化,如 '哈韩族','哈日族'.这些问题表明,由于长期地引进外来文化,中国的民族特性正在逐渐失落,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强调对本国文化的重视,这种失落进程将会加快,但如果仅靠传统的教育形式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播,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设计产品可以于无形中塑造中国的意识观,价值观,审美观,相对于正统的教育手段而言,它的普及面更广,也更易于为人所接受.因此,建构中国式的设计理念,将中国的传统哲学美学以及风俗文化融人现代设计理收稿15t期:201o?ol一24作者简介:张睿(1980一),女,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微风轻拂中,缕缕清5.视觉向触觉的转移香,时有时无,时断时续,渺茫的歌声,时高时'……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低,时起时落.这里把嗅觉与听觉两种感觉相互蛋清那样软那样嫩'(绿》).用'明油','鸡蛋清'沟通起来,似乎香中有声,声中有香,真是妙不来比水光,不但写出了它的'明亮',而且使人触摸可言.到她的'滑','软','嫩',这就是视觉经验与嗅觉2.视觉向听觉的转移经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美感效果,是由视觉向触觉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转移的艺术通感. 名曲'(荷塘月色).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总之,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绿》中所使用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如小提琴演奏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充分体现了朱自清散文的名曲一样悠扬婉转,高低错落,使读者脑中浮现语言的绮丽多彩而又清新自然.如果粗浅地去理解,出既具色彩美,又具音乐美的幽美境界,既爽目又很难品尝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地去琢磨,玩味,悦耳.才能真正体味到其中的新奇与精妙.. 】56.。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及赏析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及赏析绿朱自清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赏析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赏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赏析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主要体现在艺术化的口语技巧,生动传神的字句修辞技艺及景为心语的抒情艺术。
学习研究朱先生的散文对于丰富语言,创新和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赏析朱自清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都如实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情感性感染了广大读者。
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的意蕴美是文学创作的最高追求,这种内在美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来。
一、口语入文,朴素清新关于散文的语言风格,朱自清强调文章最重自然,他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认为这样的文章才能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
通俗浅近、明白如话的“口语化”艺术是朱自清散文突出的语言风格之一。
朱自清的“口语”,以北京口语为主要基础,兼融其他方言中的有效表达成分,形成了具有知识分子口语特点的语言意境。
这种境界,既体现出与人交心似的亲切、随和,又具有了一个文思敏捷的文人精心组织后的清新、典雅。
如《春》里,他不说春天来临,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而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似的。
”……朱自清散文常常以俗语或方言入文,或起到通俗易懂、言简意明的奇效,或得到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好处。
如《话中有鬼》中引用俗语“打是疼,骂是爱”来证明怒骂是恨,笑骂是爱;《论自己》一文中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久病床前无孝子”等大量俗语来举例、形容,收到言微意丰的效果。
风华从朴素中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话,平易自然,堪称朴素美的典范。
二、善用修辞,音韵优美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咏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朱自清的散文里,不论是朴素美的“淡妆”,还是装饰性的“浓抹”,都使语言生动形象至极,尤其是缤纷的修辞,仿佛优美的旋律,萦于耳际,久久绕梁。
朱自清绿句子赏析
朱自清绿句子赏析《绿》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篇。
借自然抒发情怀,用山水诉说性情,在这人性的抒发和诉说中,《绿》贴近人的心灵,用司空见惯的“水之色完成了它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的阐释。
这梅雨潭的绿,是“奇异的,是“醉人的,它用“离合的神光“招引着我们,让“我想抱,想比拟,想“裁你以为带,想“挹你以为眼,想“拍,想“抚摩……足见作者对这“绿喜欢之深之切!这明艳多姿的画面,这逸趣横生的情怀,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如果没有作者对生活的爱,没有对向上的激情,在作者眼中,能有这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么?文章以“绿为文眼,贯穿始终。
开篇“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起笔突兀,点明题旨。
对于梅雨瀑优美的环境,飞花碎玉般的情态的描绘,写得美不胜收,然而在这瀑布的美丽与潭的美丽相比却黯然失色:“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文末“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照应开头,其构思精巧可见一斑。
语言的精美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
作者恣肆的想象,形象的比喻拟人,传神的凝练的炼字,加上简洁朴素的口语化的语言,让文章富有一种绘画美、动态美和音乐美。
你看,山间瀑布,“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一个“镶字活化出瀑布处在山涧中的状态,准确恰切,形象逼真,富有立体感,难道这不正是作者铺陈在读者面前的一幅山水画吗?写梅雨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一个“踞字,气势尽出,一个“浮字,神态毕现,一“踞一“浮,化静为动,把凌空而立、翼然石上的梅雨亭写得神采飞扬,惟妙惟肖。
《绿》的语言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和明朗、和谐的旋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宛如动听委婉的音乐萦绕在我们耳边。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篇一」1.文章的结尾比开头多了两个字,“不禁”,说说这两个字在文中的重要作用(3分)。
答:2.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朱自清先生用了整整一段来写梅雨瀑和梅雨亭,是否多余?为什么?(3分)答:3.第3段从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开始,作者改换了人称,以你来称呼梅雨潭。
仔细品读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答: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篇二」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朱自清《绿》阅读感想20字
朱自清《绿》阅读感想20字
朱自清的《绿》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色并抒发个人情感的散文。
在这篇文章中,朱自清以他独特的文学手法,对绿色大自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解读,让读者在欣赏美丽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绿色的魅力和生命力。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独具特色,他的文字清新自然,既富有诗意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在《绿》这篇文章中,他运用丰富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将绿色的美好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他所说:“绿,它是大自然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
”这不仅凸显了绿色的独特地位,也表达了朱自清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文章中的“绿”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更是对生命、活力和希望的象征。
朱自清通过对绿色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同时,绿色也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寄托,它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个人在阅读《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朱自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文章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绿色,也让我明白,生活中的美好往往就在那些平凡的角落里,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感受到生命的魅力。
同时,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也给我带来了启示,让我认识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激发了我对写作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朱自清的《绿》是一篇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散文,通过对绿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朱自清优美的文字,也让我们对绿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复句中分号的修辞功能--兼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绿》的语言美
【作 者】刘蓓然;李仁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井冈山学院;江西省井冈山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1
【相关文献】
1.简析《绿》和《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J], 牛雅珺
2.略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读《绿》《荷塘月色》札记 [J], 周庆基;
3.浅谈《荷塘月色》中的口语色彩及其魅力——兼谈朱自清散文语言特色的成因 [J], 蔡安延
4.分号的非常规用法——兼谈一个复句的分析 [J], 何洪峰
5.有情有趣亦新亦奇——从《绿》、《荷塘月色》看朱自清散文的修辞艺术 [J], 张炳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句中分号的修辞功能--兼析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绿》的语言美
刘蓓然;李仁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刊名称】《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3
【摘 要】@@ 1995年12月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关于分号的使用原则之一指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告诉我们:"二重以上的复句,第一重如果是并列的关系,这种并列关系又没有关联词语表示,用分号;只有一个层次的并列复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用逗号,又没有关联词语把并列关系表示出来,用分号".可见,分号最显著的用法便是用于表并列关系的复句中,表示分句之问停顿及分清层次,但这仅仅是对分号功能的简单概括.本文试图通过对朱自清<荷塘月色>、<绿>两篇散文中一些复句的分析,探索分号在特定语境下的修辞功能,并赏析品味朱自清散文体现出的形美、意美、音美.
朱自清散文《绿》的修辞艺术
导语:先生的情感真实、质朴自然、语言凝练,文笔清丽,他对形成现代语体散文平易、抒情、本色的风格作出了贡献。
他的著名写景散文《绿》,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其感人的形象、秀丽的文辞、清新的笔调,酣畅淋漓地描绘了令人惊诧不已的梅雨潭的美色,以极富魅力的诗情画意感染着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遐想。
一、绘声绘色,尽情渲染:形象美
高尔基说:“文艺作品不是陈述概念,而是用形象、图象来描写现实。
”这话既指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鲜活的、可感的,也指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生动的、形象的。
只有形象生动的语言才可能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客观事物获得真实的感受。
朱自清先生在《绿》这篇散文里,运用排比、拟人、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 从不同的角度绘声绘色地描绘事物,尽情渲染梅雨潭之绿,来表现美的意境,给人一种可触可摸,人物、景象历历在目的感受。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把“溅着的水花”,比作朵朵白梅,微微细雨,使读者真个有未临其境而如见其境之感,不胜向往之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下列生字词
Jù 踞
蹲、坐
liǔ
léng
shū
几绺
棱角
倏
量词 棱和角 极快地、忽然
qióng
xié
穹 皱缬
法滓
天空 带褶皱的印花织物
zǐ
shí chà
什刹海
水里的杂质
yì
móu lài
挹
明眸善睐
舀,把液体盛出来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
梅 雨 梅潭 雨 亭 梅 雨 瀑
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依次写了哪几 远→近
处景致? 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总—分—总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我的感情:惊诧(惊 诧什么?)
——梅雨潭的绿 (点题)
听:哗哗哗哗的声 音
看:一带白而发亮的 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 边儿里
梅雨瀑
梅雨亭
思考:
题目是写梅雨潭的绿,作者却先写梅雨亭和 梅雨瀑,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 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不仅交代了梅雨潭的绿的成 因,还衬托梅雨瀑的美,又以梅雨瀑的美作陪衬,以显出 “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梅雨潭
思考:
作者怎样对梅雨潭“奇异”“醉人”的绿展 开描写的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 吗,读一读?
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
赏析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 形状
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赏析
这平铺着的,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涟漪 静态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谢谢观赏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表达出作者 对那“醉人的 绿”的炽热而 奔放的爱恋之 情。
思考:
1.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 “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不禁”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赞美,抒发了 作者对她的无比喜爱之情。
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 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 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赏析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修辞手法:
作者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为了使语气得到加强, 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
赏析
那醉人的绿呀! 我若能裁你以为 带,我将赠给那 轻盈的舞女;她 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 眼,我将赠给那 善歌的盲妹;她 必明眸善睐了。
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了 比喻、对比、 联想等手法, 融情于景。
课堂小结
1. 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问等修辞 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 爱。
2. 结构上首尾呼应,使作品浑然一体。 3. 作者的语言清新,文字亮丽,节奏明快,充满积极
向上的生命活力。
课后要求:
1.请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来写一段话。
2.摘抄课文中描写绿的精彩的语句背一背。
第六单元 生命的美丽
绿
朱自清
让我们欣赏大自然的绿
西湖荷塘
绿竹林
让我们欣赏大自然的绿
绿草地
山青水绿
想一想:
在你眼中绿是怎样的一种景?
听散文朗诵,想一想在朱自清的眼中“绿” 是怎样的呢? 作者对文,标画出 生字词。
2.画出描写绿的句子,感受生命的美丽。
微波荡漾 动态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
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
波光软嫩 亮度质地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
你却看不透她!
清澈 纯净 色彩
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地写出了梅雨潭绿水明亮的波光和柔软的质地特 征,也写出了梅雨潭绿水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 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赏析
我曾见过 北京什刹 海拂地的 绿杨,脱 不了鹅黄 的底子, 似乎太淡 了。
赏析
我又曾见过 杭州虎跑寺 旁高峻而深 密的“绿 壁”,重叠 着无穷的碧 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 浓了。
赏析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西湖
秦淮河
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把 梅雨潭的绿与北京 的绿杨、杭州的绿 壁、西湖的波、秦 淮河的波进行对比, 突出表现了梅雨潭 之绿的浓淡相宜、 明暗适度。